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应用(6篇)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应用(6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渗透的审美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音乐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感的一种体验,而审美的培养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应为学生尽可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情境;内容;情感开设

小学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中的美,并将从音乐中欣赏到的美进行赏析和评价,使学生的情感和审美得到培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在音乐当中的渗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及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情境的创设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师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有利于帮助音乐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的各种感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分别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真实需求创建审美情境,将学生置于一种和谐、稳定的气氛中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好处。具备较好的音乐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只有在音乐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创建高效课堂。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帮助学生学好音乐,才能去体会音乐中包含的美。拥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到放松,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创建较好的教学环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首先,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和氛围,使学生自然融入轻松有趣的环境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音乐是人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置身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有效地调整学习的状态,使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并且通过听觉以及眼、心等感官的刺激,自觉感受到音乐的无限的美妙之处,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其次,教学情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并且做到灵活运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他们比较喜欢的形式,比如:讲故事、表演小品、朗诵等。另外,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图像和声音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即兴表演的条件。直观明了、生动形象、丰富活泼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其内涵。此外,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教师要运用更多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形式与手段也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比如通过诗歌朗诵、舞蹈表演、影视作品等素材,使学生快速融入创设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内心情感的体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利用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渗透审美教育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可以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引入游戏的环节,小学生年龄较小,通常具有灵活的思维,好动不好静,因此为了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可以引入游戏的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中的美。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则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会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深深领悟音乐的美。利用设计有趣的学习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应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表现课文内容,利用播放生动有趣的音乐、在屏幕上展现奇妙的森林与动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在最为恰当的时间加上合理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一个音乐的世界当中,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去尽情感受音乐的美。

三、运用音乐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

音乐的情绪与教师个人的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自我情绪的把控,切忌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丰富的情绪渲染,可以将自己饱满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优雅的动作都直接感染着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对作品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特定意义,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与体验,可以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及歌曲创作的背景,能感受到音乐家赋予音乐生命,体现了音乐家的伟大创造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切体会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通过对音乐的体验,提高学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恶能力,使学生在沉浸音乐魅力的同时,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并且深刻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意义。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将听、唱、练、创有机融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创作,用音乐来歌颂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善、美。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表演比赛,正确的引导学生去开展二次创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我,去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切实体会音乐的创造之美。总之,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特有功用,通过情感的培育和审美观的确立,始终关注着音乐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快乐,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审美教育并重,从而达到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欣.当代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黄自欢.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张君,李颖.浅谈音乐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2,(08).

作者:柳承娜 单位:屏南县光华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社会发展步伐,社会需要更多的身心健康、爱好广泛、品学双优的人才。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开始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提倡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我国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等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还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教学创新。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音乐素养;综合素质;教育

音乐会对人类精神、情感、灵魂、品格产生作用,音乐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1]。音乐素养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如汉子、词语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性一般。所以小学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刻不容缓。重视小学音乐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2]。加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深刻了解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通过相关措施,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本文就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教师自我修养的提高

教师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教学之外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知识掌握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可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主动学习音乐专业内相关知识,也可以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参加专业内评级考试等不断深造,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同时老师也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制定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即使老师教学水平很高、老师课堂内容再精彩,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主要老师要能理解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小学生天性喜欢玩游戏,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充分应用游戏精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合理的游戏,将游戏中的趣味行,参与性以及情景性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游侠中的教育功能,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融入其中,如在游戏中可加入视唱练耳训练。游戏性教学不仅可以保留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从而也能让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中引入学生喜爱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音乐教学老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讲,对于自身喜欢的事情,通常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不断在其中探索、学习、成长。小学音乐教学也应该充分应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可以在课本内容中加入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喜欢的元素,比如在对一些音乐进行鉴赏学习时,我们可以在多媒体播放器中,放入小学生比喜爱的卡通动画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对一些音乐进行学习时,我们用童话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歌曲背后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融入到情景中,从而提高并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4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中,主要是教学生唱相关的歌曲,从而音乐课也就变身成为了“唱歌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可以尝试进行课堂延展。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堂外,更多的音乐知识。比如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作品类型包括儿歌、民族音乐、经典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类型,从而丰富课堂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另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常见的乐器,也可让学生体验相关乐器,同时老师向学生简单的介绍相关乐器的知识、演奏方法,也可以现场为学生表演。进而增强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对相关乐器的认识,进而在无形总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恰当应用师生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音乐情感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同学生多交流和沟通,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由此激发学生音乐情感,使其对音乐这门艺术的理解与认知更加深入。在音乐素养教育中,学生占据重要位置,是其主要对象,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实际感受是学生的希望,不过在教学中教师时常处于主导地位,没有带给学生较为亲近的感觉。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同学生沟通和交流,不知可以进行音乐方面的交流,还可以讲述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学生对于未来的想法等等。当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并且对教师较为信赖的时候,必定积极配合教师的音乐教学。

6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下所有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修养。同时,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及其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多式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当地的教学条件,应用游戏、多媒体、素材引入等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孙桂英.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A,2012(05):156.

[2]张丽丽.浅谈低学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23):196.

作者:白玉梅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宝龙山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措施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借助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节奏是其学习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学生进行音乐旋律学习的基础。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节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生节奏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策略进行探究,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有效策略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节奏训练是基础的教学内容,节奏是音乐的重要构成因素,对音乐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对音乐进行学习,加强学生美育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节奏训练,促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节奏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音乐的有效学习,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节奏的训练。

1开展有效课堂游戏,加强学生节奏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具有其相应的特点,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同时好动、爱玩,并且对于事物的认识大多数通过体验进行认知。小学生由于年龄和思想不够成熟,在进行教学中需要对其身心特点进行考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时,需要对学生身心特点进行考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节奏的训练,促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鼓和小鼓”的教学中,开展相应的节奏训练,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在节奏训练中,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对节奏进行掌握。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手和跺脚进行节奏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使学生对自身中存在的错误进行了解,并且及时的改正,促进节奏训练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开展相应的节奏训练,促使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促使学生音乐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2创设生活情景,开展节奏训练

音乐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生活。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音乐的创造和学习,促使学生以生活中的现象、情景以及声音进行音乐元素的启发,促使节奏和生活进行有效的融合,开展相应的教学,促使学生对节奏进行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进行生活场景的模仿和创设,促使学生在轻松越快的氛围中进行节奏的学习和训练。促使生活和节奏训练的融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学更加的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促使学生对节奏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音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对音符进行形象的认识和学习。如,四分音符像小鸭子在叫“嘎、嘎、嘎、嘎”;二分音符像大钟的声音,“铛—、铛—”;八分音符像闹钟的声音,“嘀嗒、嘀嗒”;十六分音符的声音像机枪扫射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哒哒”等等。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对节奏进行训练,同时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当对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发掘,促使学生发现其长短和律动的禅意,促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应的象声词进行表达,促使学生节奏训练的有效开展。

3促使乐器的有效利用,开展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和乐器是密不可分的。在学生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乐器进行有效的利用,促使学生节奏训练效果的提高。在借助乐器开展节奏训练时,首先,需要学生对乐器进行了解,对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性进行了解,并且对其使用的方式进行掌握。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进行乐器的选择,老师即兴打出相应的节奏,促使学生利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演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堂鼓、小钹和木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乐器,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乐器,促使学生对相应的节奏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水杯、三角铁等进行节奏的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节奏的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进行掌握,促使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乐器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开展音乐学习,促使节奏训练效果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结语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音乐教学能够促使美育教育的开展。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音乐节奏的训练,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且对其身心特点进行掌握,促进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形象化,促使节奏训练更加的接近生活,充满趣味性。因此,在实际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开展课堂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景,促使学生进行模仿,借助乐器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孙丹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7(01):141~143.

[2]高淑琴.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方式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6(35):181.

作者:张晴晴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天宝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音乐课程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丰富的艺术情感,缓解学习中的压力,还能够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人文情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培养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小学素质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依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音乐艺术的教育潜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从小学音乐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出发,分析相应的教学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音乐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构建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的人文熏陶。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要想让学生主动融入音乐教育中来,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与计划。

1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其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专业素养,其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深度,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音乐水平,对学习的参与热情,对自主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关系等。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这些影响因素中某些环节的缺失,也是造成教育问题的关键。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接收的教育引导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缺乏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一味采用传统灌输讲解的方式教授音乐知识,让学生在僵化的音乐学习中得不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对于音乐的自主表达得不到认可,获得缺乏展示个性的空间;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缺乏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单调的内容难以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针对此,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问题对如何激发并培养学生兴趣进行探究。

2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策略

2.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音乐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对于音乐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对教师指导的依赖性较高,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认识指导实践,教师主要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了革新,才能够真正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引导的意义。所以,在专业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当前课程改革的现实出发,将以人为本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主动采用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并尊重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主性,进而体现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2.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法,而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也是利用情境营造意境氛围,进而实现情感的传递,由此可见,情境教学与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情境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音乐氛围中,综合调动多重感官,进而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能力。例如在《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音乐视频,让学生不仅能够接受音乐的熏陶,还能够在鲜艳、生动的画面中,体会小女孩欢快、愉悦的情感。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打造新型师生关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时只是一瞬间的热情,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延续,很可能陷入“三分钟热血”的教学尴尬,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兴趣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得到延伸。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所谓“爱屋及乌”,小学生一旦对任课教师产生了信任、亲近之情,其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基于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师生关系的构建,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如在《小鼓响咚咚》的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舞蹈,让学生在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逐渐信任教师,并形成参与课程的兴趣。

2.4注重教学资源开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依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依赖教材中的内容,以及一些常见的乐器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相对单调的内容中接受音乐艺术。而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不同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学生的视野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接受更加丰富、多元的音乐内容,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引入音乐剧,让学生在欣赏和角色扮演中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流行音乐,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来活跃课堂氛围,让音乐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能够通过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并在环境的熏陶中提升精神境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和音乐的艺术特征,为学生设计更为有趣、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逐渐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判断能力,而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更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诸葛葛.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213.

[2]阚文雯.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当代音乐,2017(24).

作者:陈宝红 单位:新泰市新汶街道志成小学

第五篇:我国北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摘要:音乐教育是我国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我国北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质量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仍不理想。本文通过对不断深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分析我国北方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发展的现状,探讨不断提高我国北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我国北方;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我国北方的中小学教育中,虽然近年来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1持续深化我国北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截止201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中小学校共有28.3万所,中小学生人数近2亿人,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对音乐课程具有浓厚的兴趣。在世界音乐的发展史中,我国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音乐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1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净化中小学生的心灵

音乐不仅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也对中小学生心灵的陶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音乐教师对音乐作品的讲解,激励中小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优秀音乐作品中激昂向上、保家爱国、不断奋进的感情,培养中小学生优秀的品格,帮助中小学生健康发展。

1.2有助于发掘中小学生的潜力

音乐不仅能够引起中小学生的共鸣,更能够发掘中小学生的潜力。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无形的、流动的音乐,能够不断调节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通过对音乐课程相关的识谱、演奏乐器,不断发掘中小学生大脑的潜力,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2我国北方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发展的现状

2.1普遍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受现代中小学教育压力比较大情况的影响,很多北方中小学对开展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即使设置了音乐教育课程,但是多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所占用,用来讲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用于自习课程。这就造成了学校对中小学生音乐培养的缺失,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中小学校的长远发展。

2.2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北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中,本科毕业的音乐教师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为中专及中专以下的学历。同时,绝大部分北方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教龄都较短,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受学校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影响,学校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与发展的关注度也较低,对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也严重忽视,造成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很低。

2.3薪金待遇有待提升

在北方中小学内,音乐教师的薪金待遇普遍低于基础学科任课教师的薪金待遇,在不同的学科任课教师中,存在明显的差别待遇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优秀的音乐教师带着不满的情绪,不认真对待音乐教育课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办课外乐器培训班的活动中,或者直接转为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甚至直接离开中小学校全身心投入到课外班的开办之中。致使中小学校不仅流失大量优秀的音乐教师,也严重影响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2.4配套设施的缺失

大部分北方中小学校内都为音乐教育配备的专门的音乐教师,但是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北方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配套设备却不够齐全。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的配备存在缺失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得不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

3提高我国北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3.1中小学校自身应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中小学校自身应该不断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从学校的领导、音乐教师到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正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学阶段的地位。

3.2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校应该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关注不同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为音乐教师提供可以进修、学习的平台。同时在聘用音乐教师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正规和严格,聘用学历适当、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或者积极向上的应聘者作为本学校的音乐教师。

3.3持续提高音乐教师的薪金待遇

虽然音乐这门学科在考试成绩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但是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却不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低。因此,中小学校应该在持续推进本学校音乐教学质量,严格要求音乐教师认真备课的过程中,有计划的持续提高音乐教师的薪金待遇。同时,中小学校也可以有计划的开展音乐类的活动,邀请学生的家长共同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带领学生和家长共同体会音乐为学生带来的乐趣。

3.4加大音乐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北方中小学校有必要加大对音乐配套设备的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保证学校内部配备音乐教学必备的乐器,例如钢琴、电子琴、管弦乐器、手风琴等,同时应该在音乐教师内相应增加部分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关的期刊、杂志或者书籍,以辅助本学校音乐教学的需要,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4结语

综上,北方中小学校应该不断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保证本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课率,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带领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莉.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7):135~136.

[2]刘艳芳.认识价值,分析现状,挑战与应对———对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J].北方音乐,2016,36(12):134.

作者:高宇哲 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第六篇:乐器教学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应用

摘要:城乡教学的一体化发展趋势,是我国教学领域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教学,多年来因多方面的环境差异,所以始终存在差别,这是不能够否认的事实,艺术教学方面的差异更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在意识到这样的差别后,也在更积极的强调教学改革。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乐器教学的应用始终是未被重视的课题,但却对音乐教学最为有利,所以有必要对乐器教学策略的改革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学;农村教学;乐器教学

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学,长年以来都与城市地区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不利于两者的协同发展。所以为保证城乡教学的同步,当前我国的教育管理部门也更重视对农村教学的改革,但是部分科目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优化,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乐器教学策略应用便是如此,因此应当针对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据。

1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乐器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农村的小学与城市小学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便是奠定学生的身心基础,包括艺术科目的教学,也必须要从这一阶段开始,帮助学生强化基本功,才能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升,音乐教学亦是如此。我们都知道音乐教学是小学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乐器是音乐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乐器体系的构成也是十分复杂的,包含了我国传统、西洋的乐器等,从这样的大体系乡下进行细分,还包含了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拉弦乐器等,这些乐器是乐曲的来源,不同的乐器能够打造出不同的曲风。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更好的在音乐课堂上应用乐器教学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夯实学生的艺术基础,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始终没有被提上日程,教师的乐器选择也十分单调,更有许多院校存在乐器供给跟不上的问题。所以当前我国农村小学院校的乐器教学条件基础依然需要进一步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真正具备音乐素养的优秀音乐人才。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概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小学院校所得到的教学支持并不充分,所以可支持教师去利用的乐器类型并不多,甚至有许多院校的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利用钢琴实施音乐教学,而且农村地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师资队伍普遍也并不具备深厚的乐器演奏基本功底,所以乐器教学策略的应用自然会有局限。为了让乐器教学策略的作用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校方、教师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只有更积极的去解决这两点问题,才能让学生的艺术能力基础更加扎实[1]。

2我国农村地区小学音乐乐器教学改革措施

2.1给予大力支撑,丰富教师可用的乐器类型

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小学阶段能够接触到的乐器类型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听到许多音乐时都并不知道演奏所用的乐器,这是学生音乐认知的缺失,也是教师应当运用乐器教学去解决的问题。乐器类型众多,演奏方式不同,即便是同一类型的乐器,在音色上也许都有很大差别,所以演奏出的乐曲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用到的乐器都是以钢琴为主,即便校内有其他乐器,也并不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而是在演出过程中使用,这是很大的局限,这样的环境下,教师演奏任何曲目都用钢琴,所以学生对于不同乐器所塑造的音乐之美必然是始终缺乏了解的,但是乐器是音乐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为了让乐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来,教育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对于农村小学院校的支持力度,让农村小学院校有能力引进更多不同的乐器,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乐器音色增强对音乐的了解,即便无法确保齐全,但是教师展现的越多,学生的认知也越是丰富,更可能因此发现自身的音乐兴趣所在,所以乐器引进的支持十分必要。而且教师应当广泛的收集中外乐器相关的曲目,体现不同乐器的美妙音色。要做到即便是无法引进的乐器,也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到其音色,鉴赏相关的曲目,这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关键点。例如竖琴这种乐器便是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小学学生所并不了解也没有接触过的,很少有学生去鉴赏竖琴曲目,但是即便不能够引入校中,也应当尽可能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竖琴的音色,感受竖琴曲目之美,不同的乐器会带来不同的音乐美感,学这是有利的乐器兴趣激发策略。这样的乐器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激发点,能够让学生的音乐喜好更加明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但最为重要的是院校与教师的重视,以及教学部门的支持[2]。

2.2提升师资队伍乐器素养

教师要教会学生,首先必须要确保自身已经具备了能力基础,教师要更好的运用乐器教学策略,也需要事先奠定更扎实的能力基础。所以校方必须要积极的组织校内教师队伍进行乐器培训,让教师群体的乐器演奏技巧更上一层,并且学会利用乐器演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而不是停留在会演奏的层次上止步不前,这样是无法体现出榜样作用的,而且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乐器考级,让教师的专业性不断提升,这是院校师资音乐教学能力的实际体现[3]。

3结语

乐器教学是音乐教学体系当中的必要一环,教师对于乐器技巧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明确的感受到音乐之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进而不断优化音乐教学中实施乐器教学的条件,让教师群体懂得如何利用乐器丰富音乐课堂,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以红.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7(11):280.

[2]孙艳伟.探析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46.

[3]孟芳.切莫让器乐教学这片沃土荒芜——对苏北农村小学器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01):68.

作者:刘贞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岙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