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动漫作品与湖湘视觉文化的互动

动漫作品与湖湘视觉文化的互动

湖湘视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湖湘视觉文化作为动漫设计的构成要素,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造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内涵的动漫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湖湘动漫艺术家的所应该承担的使命。湖湘视觉文化是指有别于其它地域文化特性、具有湖湘视觉特色的艺术。是湖湘视觉文化的创造者将自身学识与社会经验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用特定的物质形式表现的成果。这些特定的物质形式如:湖南工笔画、滩头年画、剪纸、湘绣、花鼓戏、吊脚楼、时尚影视艺术等等。视觉文化元素则是指这些视觉艺术所表现的题材、对象由“形”(即物体大小、形状)、“色”(即明暗、颜色)、“动”(即动静、运动、表演、动作)的组合构成的能够体现视觉艺术之“神”与“韵”的基本因素。本文希望能够在了解湖湘视觉文化中艺术形式元素构成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将其与动漫艺术结合,推动动漫艺术形式创新发展的方式。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湖湘视觉文化具有中国视觉文化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共同性就是“写意”,“写意”与“写实”是东西方艺术的最明显区别。“写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描写物体本身的趣味特点;二是将作者的主观意趣映射到被描写的对象上,创作中作者往往不受客观自然物体间的关系特征和神态的制约,随心所欲地把自己要表现的物体元素进行组合,创造出具表达自己情感意趣的作品。作为地域文化,湖湘视觉文化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由于湖湘视觉文化的艺术形与式种类不同、湖湘地域民族的多样性、时间的漫长性以及作者阶层的不同,湖湘视觉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如湖南工笔画,画家多以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为题材,特别是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以朴实的线条、清新的色彩、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充满情趣的乡村生活。又如湖湘民间艺术,其作者多选择祈求生命繁衍、护佑等吉祥题材,通过谐音、联想、象征手法表达美好喻意,其类似符号化粗犷、简练的造型方式极具艺术张力。作品色彩不受固有色的限制,常常通过红、黄、绿、紫等色彩的搭配取得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在色块分割中求统一,对比中求和谐,具有艳而不俗,火而不燥的热闹、火爆、喜庆效果。

从楚文化时期开始,湖湘地域的视觉艺术就有着极具特色的风格特征,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帛画、彩棺等艺术品以其浪漫主义的情调,充满节奏与韵律感的构图,火热的色彩,细腻的表现手法,使观众产生神秘、兴奋,热烈的情绪。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湖南的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有特色之路,成就了湖南的“时尚文化”和大批让全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明星,其对“时尚性”“娱乐性”的成功把握,也为动漫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范例。如何才能够将这些具有鲜明湖湘特色的视觉文化中优秀元素吸收、融入动漫艺术创新之中,笔者通过对国内动漫艺术风格与传统艺术的关系进行仔细考量,通过对国外优秀动漫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特点进行研究后,将可供动漫作品与湖湘视觉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借用法”,将湖湘视觉文化中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直接引入动漫作品之中,突出故事发生的人文环境、渲染影片文化氛围、增强影片地域特色。比如以湘西吊脚楼作为故事发生的环境,以传统剪纸窗花装饰窗户,以传统服装作为动漫角色服饰等。在这里,湖湘视觉文化以其原始形式和生存状态出现在动漫作品之中。这是使动漫作品具有湖湘特色、增强作品吸引力的最直接的、最简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动画营造地域风情,推广地域文化、介绍地域民俗,推动地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已经被许多湖南本土动漫作品所采用,如《蓝猫》中将湘西景观元素作为故事主要场景运用于作品之中,一些国际大片如《阿凡达》等也将湘西风景纳入影片中。这些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借用法”能够简单有效地将湖湘视觉文化与动漫作品相结合,给动漫作品打上湖湘视觉文化烙印,但其作品与“具有湖湘风格的动漫艺术作品”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第二种方法是“嫁接法”,就是模仿湖湘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与题材,将湖湘传统艺术风格植入动漫作品中,使动漫作品呈现传统艺术特色。中国早期动漫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学习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大部分都是采用的“嫁接法”,即把某种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甚至题材原封不动的搬到动画片的创作之中,这是一种传统加现代的结合方式。在这些作品中,传统艺术民族特点基本上等于动漫艺术的特点。如以传统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与动画相结合产生的“水墨动画”,其代表作为倍受业界称赞的《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前者将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表现方式与题材同动画形式相结合,后者将李可染先生的牧童题材水墨画以动画形式搬上银幕。除了“水墨动画”外,可采用“嫁接法”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如:板画、剪纸、年画、油画等等。在早期的动画民族化探索中,“嫁接法”为我们创作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动画片的探索作出了贡献,生产了许多具有民族特点的动漫作品,为中国民族动漫赢得了声誉。艺术作品由于种类的不同而决定了其形式特点的差异,民族传统艺术的特色往往依赖于其非常独特的制作工艺。“嫁接法”在动漫创作中完全采用传统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民族艺术复杂的制作工序与动画制作工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嫁接法”受到原型艺术的限制而不能适应大规模大数量的商业动画的生产。同时,由于“嫁接法”意趣与题材都受制于原始艺术形式,这也决定了其受众也仅限于特定人群而难以被广大民众所习惯。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其形式内涵就不是广大小朋友们能够体会的,也不会是工薪阶层的最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嫁接法”给人更多感觉是动画的“传统艺术化”,是一种形式上的“猎奇”,难以体现动漫创新的真正含义,所以,“嫁接法”只适合于艺术实验短片创作而不适合主流商业动漫制作。在湖湘视觉文化中,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优秀艺术形式都可以采用“嫁接法”应用到实验动画创作上,以丰富动漫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不同观众对于动漫作品艺术风格多样化的需求,但在主流商业动画创作中,我们还需要更加切合动画制作工艺的创新方法。

第三种方法就是“融合法”,地域化、民族化的动漫风格不能只是复制传统艺术民族特点,只有在时代精神、审美理念、造型规律、制作技术多个方面找到结合点,通过对多种视觉艺术元素兼容并蓄、消化、融合才能形成动漫的民族和地域特点,才能形成一种不同于任何现有艺术的风格而又带有湖湘人特有气质的动漫艺术风格。笔者认为,这种“融合法”的创新方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多种形式元素的综合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是多样的,特定的艺术形式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如传统水墨画多是文人士大夫之作,体现的是该阶层人的审美意趣,年画多是民间工匠所创作、民间剪纸多是乡村里妇之作,它们体现的是劳动阶层的理想和情趣。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给动画艺术增色,反而会使其失去传统艺术特定受众群体,这与动漫艺术精神是不相符的。因此,动漫吸收传统艺术元素不能是对单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简单套用,而应当是对多种视觉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

二、多方面的吸收:除了在美术风格上吸收传统视觉文化元素外,还应该在影片结构、角色塑造、角色动作表演以至语言表达习惯、音乐等多方面吸收传统元素。近年有一些动漫作品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如《三岔口》吸收戏剧动作程式元素,《连升店》将民间印花布元素融入动画场景设计之中,并在作品中吸收舞台剧“场”的概念,通过“场”间表演交代故事时空转变等等,这些作品为湖湘特色动漫道路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适合动漫特点的改造:动漫吸收传统艺术元素要在充分尊重动漫自身制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地吸收湖湘视觉文化中与动漫具有可互译性的元素,对其进行删繁就简的改造。

四、现代审美情趣与新的思维观念的注入:现代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带来审美观念的变化,因此,动漫吸收传统艺术形式元素必须与现代思维,现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艺术的欣赏过程就是追求新感觉的过程,只有在新情趣新观念的支撑下,传统艺术元素才能焕发出时代新意。如好莱坞的中国题材动画片《花木兰》正是在传统题材与形式中融入新的价值观,符合时代审美特点,与现代人的精神、理想合拍,因而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使观众感觉有趣,新鲜而引发观众共鸣。

“融合法”应该是运用湖湘视觉文化元素进行动漫艺术创新的主要方法。第四种方法是“推介法”前面三种方法都是从湖湘艺术形式中寻找可与动漫创新相结合的元素,“推广法”则是从动漫故事题材上寻找与湖湘视觉文化的对接点,直接将湖湘传统视觉艺术作为动漫表现的题材与组织故事发展的线索,作为动漫作品推介的主题和艺术风格的基调,在推广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湖湘动漫的艺术特色。

国内传统题材的动漫作品很多,从《成语故事》到经典文学名著都曾经无数次搬上动漫荧屏,但是,将传统艺术作为动漫表现题材的作品却从来没有过。湖湘传统视觉文化中许多优秀项目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欣赏习惯的改变而渐渐失去了生存土壤与条件,面临即将失传的囧况。动漫作品围绕具有湖湘特色的艺术形式,民俗内容展开故事,以现代的故事述事方式表现与传统艺术有关的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带动观众对湖湘地域文化的兴趣。在动漫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吸收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以现代人审美思维方式阐释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向大众消费文化转化,从而达到在弘扬湖湘文化,宣传湖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动画艺术特色的双赢的目的。

以上只是笔者对“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与动漫艺术创新”课题研究中部分见解的简单归纳总结,鉴于篇幅,无法对其做详尽的阐述。笔者将在其它文章中对课题所涉及各个方面做更具体细致的研究与验证,期望在此过程中能够与对湖湘传统艺术有兴趣的动漫艺术家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交流与探讨。(本文作者:邹毅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