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护理学教学改革分析

护理学教学改革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

择我校2009级秋季的两个护理专业中专班(2009级秋3、4班),学制3年,随机抽取一个为实验班(2009级秋3班,84人),另一个为对照班(2009级秋4班,86人),年龄l5~l9岁,平均17岁,均为初中毕业生,两组的Ⅸ护理学基础》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与教学目标均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理论课采用“满堂灌”方法,操作课采用“示教~练习一回示”传统方法。(2)实验组运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病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演示法、情景法(角色扮演)等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以上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综合,灵活运用,做到因材施教。

2结果及评价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操作技能考核既能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1)考核内容。考核成绩分理论和操作两种,理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所占比例是:平时占3O%,期末占70%;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偶然,且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比较全面。操作成绩:将各项技能考核内容细化,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7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l0%(通过提问、回答问题进行评价)。对两组成绩理论、操作进行比较(u检验)。

(2)统一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学生每人一册,使学生学有标准、有目标,也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3)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的全体学生进行Ⅸ护理学基础》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并用x检验进行比较。

3讨论

3.1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信息的表达力和教学的直观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Ⅸ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影视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开拓了学生视野,强化了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另通过网上答疑的方式,可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同时也解决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3.2直观教学法

(即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目的教学方法,是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直观教学法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直观教学法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和巩固知识,并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示教技能操作步骤等,对事实、过程或程序进行形象化的解释,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边看、边想的过程。演示法是《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巩固知识、发展技能及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使用演示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最佳的视觉效果,以便演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2)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去,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细枝末节上,并且引导学生结合演示对象进行思考。(3)演示的时间应结合授课内容来确定,过早演示,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兴趣;过迟演示会给学生一种课堂内容不紧凑、缺乏逻辑性的感觉,降低学习效果。因此,演示要适时,演示完后,用物及时收起,以免影响学生继续学习时的注意力。

3.3情景教学法

是将语言的教学内容放入能直观感受的教学环境中,通过模拟或真实的教学场景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目的。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目前我校《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方式达到情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扩展课程教学的场所(由原来的“教室一实验室”两个增加为“教室一实验室一临床”三个),使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临床教学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模拟情景教学,可培养学生的临床应战实力,例设置各种常见病、急、危症病例情景,营造临床病房实战氛围;让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在教师指导下按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既可熟练各种操作技术,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适应临床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有些内容设置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如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病人的搬运、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患者常用体位的更换和沟通技巧等内容。首先布置预习内容,设置模拟情景。分组进行不同的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病人、家属、护士、医生等。在扮演过程中,扮演病人或家属角色的学生会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或事先由老师拟定病情,然后让扮演医护人员的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会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最后教师总结评价以达成师生间的共识。这种“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的共同体,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使学生体验了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了学生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3.4病例引入法

(问题导入法)病例引入法是在授课前先向学生讲述一个临床病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通过故事情节提出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巩固相关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问题导入法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科教研究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铺床时,设计病例:患者,男,38岁,农民,因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而需急诊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修补术。现应为病人铺一个什么床?为回答上述问题,学生必须区分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的目的,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麻醉床目的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护理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导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及自学的能力。

3.5传统的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式教学方法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居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方面较差,进而影响了其能力的发挥与培养,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进取精神。护理教育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教师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才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