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信群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实例研究

微信群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实例研究

摘要:微信的即时性、互动性及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性可用于改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本文探索从日常交流内容、与其他社群或平台的链接及采用一定的社群管理模式等方面来保证微信教学群的活跃度,并探讨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信群;医学教育;个性化案例;临床思维

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真正步入信息时代。移动端即时通讯的普及,将人与人之间随时随地联系、信息分享、立体化的互动社交变得异常简单且高频,碎片化时间得以整合利用,所有的人在不同的圈群中以各种角色表达着存在感。微信是一款移动端实时聊天工具,其最大的特性就是即时性、真实感、互动性和圈群文化,截至目前活跃用户已经破8亿,社会普及范围广,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初步形成了一种互动生态圈。传统的医学教育是一种群体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共性问题和普及性问题,而医学教育中存在大量个性化案例和跨专业、跨学科、前沿性的综合病例,无法做到普及性教育。如何在现有教育模式下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分享和讨论案例是目前医学教育的瓶颈。为此,结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实例,我们对微信群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1利用微信群多学科、多方位探讨问题

某医学院一名学生通过微信询问教师一道考题,如下:患者,男,55岁,肺心病并发II型呼吸衰竭,遵医嘱给予吸氧。该患者为快速缓解症状,自行调大氧流量,30分钟后大量出汗,烦躁不安,肌肉震颤,间歇抽搐。考虑该患者最可能并发了()。A.氧中毒;B.肺性脑病;C.低钙血症;D.低镁血症;E.低钾血症。该教师将题目转发到内科护理教研室微信群,有两名教师认为答案是B(肺性脑病),但氧中毒的表现也有肌肉震颤、出汗、烦躁等,也较符合题意。有人把该题目转发到某医学硕士微信群,群成员分布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某教师认为B(肺性脑病)是正确答案;某临床医生认为肺心病大流量吸氧,会出现氧中毒,结果发生肺性脑病,氧中毒和肺性脑病互为因果,使问题更加复杂;某教授解释,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氧升高太快,会减弱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兴奋呼吸作用,使通气量进一步降低,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这算是最为准确和详细的解释,但也没有解释如何排除氧中毒这个答案。随后,内科护理教研室微信群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详尽地解释了氧中毒和肺性脑病的区别:只从症状看无法区别是肺性脑病还是氧中毒,必须结合临床实际。氧中毒是有条件的:(1)吸高压氧;(2)吸纯氧;(3)吸高浓度氧(>50%),流量达5L/min时浓度可达40%,但这个流量患者是承受不了的,因为吹力太大。另外,即使吸浓度为70%的氧,要持续1~2天才会出现氧中毒。该患者以上3个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排除氧中毒。还有教师解释了不选C(低钙血症)的原因: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会出现手足搐搦;而题目中该患者为Ⅱ型呼吸衰竭,发生呼吸性酸中毒,不会出现低钙。此时,该题目有疑问的选项都已完全解释清楚,可以为学生解答了。由此看出,医学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微信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

2微信群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通讯的即时性缩小了地域的距离,还可以跨平台、跨群操作;微信受关注度很高,不易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淹没;微信可以利用文字、视频、语音、草图、示意图等形式交流,实现无障碍沟通;微信群成员容量为500人,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交流群,互通有无;微信还具有零资费、实时消息推送等优点。本案例就是利用了微信的圈群功能。首先是医学院在校学生和教师互动,提出问题,然后是医学院校基础学科教师和医院临床医生进行互动、讨论,最终结合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借由微信这一通讯工具的强大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了医学各个专业的知识,迅速、准确地解答了学生的疑问。由此提示我们可以将微信群教学模式作为常规教学模式的补充。我们可以依托微信的圈群功能,建立一个集学生、基础医学教师、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为一体的医学教育团队,就相关医学理论、医学案例等进行探讨、分享、答疑等。学生和多位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专家在一个群里,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专家各抒己见,最后解决问题。每个专业可以建一个大群,有学生、各门基础课教师和各个临床科室的医生,这样基础教学和临床结合起来,并实现多学科专家整合,学生也可以查阅讨论内容同时参与提问和回答。这种微信群教学可以看作是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的具体应用,涵盖知识面广,更容易普及和实施,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

3微信群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3.1如何保证教学群的活跃度

3.1.1教学群的日常交流内容

在微信教学群运行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微信群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提倡所有参与者积极主动、自由提问的基础上,建立骨干教师值周模式,每周值周教师需要提供至少3个主题。(1)遴选典型临床案例。教师可以收集综合性强、延展性好的典型临床案例[1,2],以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2)疑难病例探讨。由于群内成员专业方向不同,针对同一病例、同一患者,往往会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判,类似于医院的会诊,集思广益,研究透彻,形成一个完整的评判体系。对疑难病例可以进行深层次研讨和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3]。(3)对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追踪、随访。帮助学生尽早树立临床思维,从以单一疾病为主体的学习尽早转化为以患者为主体的综合分析。(4)文献阅读。课堂教学往往落后于医学发展,对于有意义的前沿性指南或论文,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按期阅读、分析总结,从而保证整个教学群讨论内容的鲜活度。

3.1.2作为流量入口

将微信教学群作为一个其他社群或平台(如公众号[4]、腾讯视频、丁香园网站等)的流量入口,或打造自己的社群平台,如论坛、蓝墨云班课等,构建包括微课、视频(实践操作视频、典型病例视频、危重病抢救视频等)、指南、论文的学习资源库[5,6]。微信教学群内可以按照学业进度定期推送相关内容或链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3.1.3采用社群管理模式

在社群平台依据问题的争论程度、参与者的活跃度建立评价机制,进而推行激励机制。可以采用积分制或是虚拟币的方法,对于积极回答问题及解决重要疑问的群成员给予不同层次的积分奖励,该积分可以纳入本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或直接兑换成现金,激励资金可来源于圈群的课题基金。如不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手段,容易使微信群随时间推移逐渐落入无人问津的地步。

3.2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微信教学群发掘的某些学术热点可以发展为线下的讲座专题,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本专题的系统讲解;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某些疑点可以作为科学研究方向,有兴趣的专业教师和医护人员可以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还可将研究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到微信群再次讨论研究。

3.3如何提高微信教学群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利用微信教学群,可以在此群之外建立一个子群或学习社区,成员由学生构成,在向教师提出问题之前先充分讨论;在微信群里设置“关键词自动回复”等快捷方式,使学生通过回复数字或字母就可以查阅感兴趣的内容[7];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up-to-date临床顾问”等临床诊疗知识库进行科学循证,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利用证据,最终解决问题。

3.4不足之处

在医学教育中应用微信群,应谨防微信的即时性、便利性带来的随意性。教师在微信群中讨论发言时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以防误导学生。另外,建立有效的群管理机制(如统计发言次数、内容、关键词自动回复和打造相关平台)还需要技术的支持。此外,虽然使用微信不需付费,但需要无线网络或3G、4G网络支持,3G、4G网络是需要付费的,这可能会限制无法连接无线网络的学生的使用。

4结语

通过对一个微信群探讨问题实例的研究,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微信群教学模式。群成员可由学生、各专业教师和临床医生组成,利用微信的强大功能集思广益、及时答疑解惑。建立长效机制,实践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学及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文献,帮助学生形成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在此基础上实现跨平台操作,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拓宽教师视野、提高业务水平。但是微信并不是针对网络教学而开发的软件,所以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进一步探索,加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朱立伟,刘金宝,郭胜飞,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外科学临床理论与实践技能教学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36-138.

[2]霍亮,迟昨飞,尚云晓,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0):24-26.

[3]郝金钢,赵莉莉,杨雪涛.浅析微信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辅助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5(29):792-794.

[4]李云凯,王君华.微信公众平台在基础护理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9):15-16.

[5]李鹏超,黄华兴,秦超,等.基于微信视角的临床PBL教学改革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2):79-81.

[6]李变锋,王江栓.师生微信内科学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110-111.

[7]戴巧艳,刘回芬,何翠环.微信辅助教学在显微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3297-3298.

作者:李劲峰 程向丽 孔艳蕾 史晓红 覃凯 袁淑娟 郭睿 解军 程牛亮 于保锋 单位:山西职工医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