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残障儿童生活行为的心理健康调查

残障儿童生活行为的心理健康调查

摘要:众所周知,儿童在社会生活当中比成年人更需要关爱,而残障儿童所需要的关注与爱护较之正常儿童更甚,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我得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和了解残障儿童的生活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进行了调研、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残障儿童的认识与了解,并唤起社会对残障儿童的关爱意识。

关键词:残障儿童;生活行为;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何谓残障儿童?顾名思义,残障儿童即肢体残疾或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群体,这一弱势群体所取得的社会关注度既是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方式之一。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我曾与数名残障儿童家长及周围社会人群共同就“对社会残障儿童的关注度”进行了谈心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残障儿童的状况知之甚少。参与谈心调查的人群当中约有三成人士表示自己身边有残障儿童,约六成人士称周围没有残障儿童,仅有不到一成的人群相对了解残障儿童的生存现状及相应的国家政策,且这占比极小的一成人士多为残障儿童的家人或亲属。很显然,中国社会公民对残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一调查结果让我和残障儿童家长感到一丝心寒,同时也激起了我心中对残障儿童更为强烈的责任感。笔者要让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存在予以重视,要让国民了解这些孩子艰难的生存状况,要让更多的人来爱他们、保护他们。法国著名作家爱弥尔.左拉告诉世人:“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故我针对残障儿童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并据此撰写此文,旨在为千千万万个残障儿童发声,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残障儿童的关注、爱护及帮助。

一、谈残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我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生活教师,所在学校有部分学生寄宿于校舍,我负责一至四年级学生的住宿、就餐、餐后管理、午休等生活事项,同时负责值夜班,与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有较多的时间与其相处、交流,因此对其生活行为习惯的了解比较深入和详细。这些学生主要是肢体残疾、弱智、智力障碍、多动、自闭及无语言的残障儿童,残障儿童特别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劳动能力较差,生活难以自理。例如,肢体残疾的学生在就餐、日常生活、个人卫生等方面需要老师一定的帮助,但因其意识状态较清晰,与人交流起来无太大障碍,因此相对比较容易管理;一些弱智、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障碍,其行为难以控制,几乎没有人际交往的意识与能力,因此管理起来相对困难,因此,我常常是刚刚照顾、安抚完这个学生,另一个或几个智力障碍、多动的学生便开始手舞足蹈或大声尖叫,甚至做出一些危险的、破坏性的动作,我只能赶忙去安抚他们。长期的相处与照顾使得这些残障孩子和我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些肢体残疾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我照料、安抚其他智障学生。高尔基曾经说过:“真诚的关心,让人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朝阳一样。”在我们耐心细致的关心与照料之下,一些较重度智残的儿童逐渐奇迹般地产生了好转,他们学会了用微笑和抚触来表达自己的幸福感与感恩之情,甚至一些自闭征儿童都能够用不清晰的语言说出“谢谢你”、“我爱你”等温暖的话语,这让我既心酸又感动,几欲落泪,这些可爱的孩子看到教师眼眶发红,脸上便会露出焦急的神情,此情此景,怎能不叫人动容!而一些重度智力障碍的智力障碍儿童则需要药物及医疗手段来进行尝试性意识唤醒或改善,但是我坚信,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一切。

二、论残障儿童自身心理缺陷与外界带来的心理压力

残障儿童是不幸的,其需要社会与身边人士给予更多的温暖与爱护,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歧视残障儿童,甚至欺侮残障儿童,这种行为是对人性的亵渎,更为道德所不容。残障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进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无论是在学习认知、人际适应、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性格缺陷、自我概念等各个方面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均明显劣于正常儿童。例如,残障儿童自控能力差、意识薄弱,容易暴躁、焦虑、胆怯、恐惧、自卑和自暴自弃,且比较任性、多疑、固执、孤僻等等。再例如,在与残障儿童长期的相处过程当中,我发现残障儿童,包括具有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能够感受得到社会上部分人的好奇、畏惧及歧视心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残障儿童产生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我在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公众对残障儿童的态度有所好转,当前公众对残障儿童更多的是同情和尊重,而不是歧视,但依然有小部分人有严重的歧视心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残障儿童缺乏了解、认识不足,整体的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平仍然有待提高。茨威格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我从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及生活实践对残障儿童生活行为及心理健康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爱护残障儿童,让这些折翼的小天使借助爱的力量重新飞翔!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崔耀.心理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白翠花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