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辨力培养

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辨力培养

摘要:本文从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内、课外及学生写作能力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增强学生思辨力的可行性策略。首先,重构写作课的评估、测试方式;其次,在课堂内外,针对“真实性”问题,让学生展开即兴、反思、评价式写作体验活动;第三,师生间的开放、包容的写作语境是培养学生思辨力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专业英语写作;思辨力;策略

一、前言

近年,“思辨力缺席”问题在以语言为主交流工具和能力体现的英语专业学生身上显得尤为窘迫。很多教育专家呼吁急需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甚至,全国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都在‘增强学生能力与素养’导向下尝试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仲伟合,石坚等(2017)专家更是深度解读了今年即将颁布的《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英语专业学科内涵,强调培养21世纪外语专业学生思辨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思辨力的定义国内外并没有统一定论。这也是影响全国外语类院校在对待专业思辨力培养方案上无法统一的原因之一。但思辨力的核心要素一般可简要概括为阐释、综合分析、判断、推理、评价和反思、自如处置能力。这是体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大学教育的高层次学习成果。本文结合笔者在鲁东大学参与写作教改的经验,从写作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内、课外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提出增强学生思辨力的可行性策略。

二、写作教学中思辨力提升的策略

1.重构测评方式。测评方式和标准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学期初始,教师应通告学生测评的形式和标准,便于学生在写作课内、外的态度和目的上做积极相应的调整。在测试理念上,应倾向能力测试与英语语言水平测试相结合,即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兼顾检测学生的语言水平。写作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构思、文本生成和修改的一个循环持续而非线性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多重影响。同时,二语的写作能力与二语的熟练程度不能等同。对二语写作来说,有限的语言知识、话语知识和社会语言知识是对写作者的挑战,动机和情感因素也会影响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传统的写作测评,仅仅依据终期单一的限时、限题等卷面形式测试写作水平就很片面。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写作教学主要有如下弊端:(1)教学中教师过度强调语法等语言技术问题,采用模式和固定“套路”控制学生写作以及总结性评估方式压抑学生写作的乐趣和个性化表达。更严重的是,由于写作教学一味地以四、八级写作为目标模式,使学生在写作课内、课外都缺乏英语写作动机和兴趣,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整体专业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2)写作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宣导以机械模仿为主的写作理念,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导致学生写作范围狭窄、内容空泛、思维片面、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思辨力的培养。鉴于传统写作测试标准存在以上单一、片面的问题,笔者结合鲁东大学英语专业生的具体条件,做了相应测试改革。首先,把专业写作测评分为2个部分:限时性即兴写作测试和课堂内、外的形成性写作评估(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第一部分,在每学期末,按照惯例仍旧组织学生参加闭卷形式的期末考试。在题型设计上强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以及应对专业四、八级等大规模高风险考试的能力。特别提出的是,这种终期测评模式既要照应学生的英语专业过级的刚需,以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同时,在命题上,以评估学生思辨力为导引,设计一些开放式,自由回答的测试任务,要求学生写出涉及阐释力,分析和综合提取信息等高层次能力的短文。此部分得分仅占课程评价的40%比重。第二部分形成式评价(60%),主要借助校内畅通的网络平台优势,通过展开多方位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跟踪学生课内、课外写作活动的表现,做出相应评价。这主要包含3个具体环节:(1)课上即兴、体验式写作成果评估;(2)每两周必须完成的一篇开放式、真实性话题写作评估;(3)针对课后经典阅读任务,完成的随笔记录评估。活动设计强调学生写作体验的过程,重视反思和修改,发展自主意识,更真实地体现非测试情况下学生针对不同题材、为不同目的写出的多个文本,体现出学生写作策略的灵活性、在一段时间内写作能力的进展情况以及写作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比而言,长期的形成式写作评价更能体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学生通过设立的网上平台话题式讨论区(discussionboards)讨论、构思和反思写作任务,及时获得来自同伴和任课老师的反馈和帮助;教师通过综合评估学生不同形式的文本写作(包括学生互评和自评内容)也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程的授课方案,最终联合其他课程,实现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高层次目标。2.经典的模仿与自我创新: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写作是一项语言输出活动,但作为二语习得者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阅读输入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为了与阅读课区分,写作老师在阅读任务的问题设定上需结合思辨力成果来清晰描述及设定问题。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指定的经典作品。考虑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任课教师需要精挑细选这些作品:根据学期计划,从作品的主题、长短度、难易度几个方面审查并确认,系统指定学生课外阅读单。通过要求学生写纲要(OUTLINE或SUMMARY)或长短不一的个人性短评,确认学生完成必要的阅读任务。第二步,写作课上,针对预先设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讨论。要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任课教师就要想办法借助文本材料激活学生大脑,让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辨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可积极参与;解决思辨问题的论据不难找,学生能参与。通过话题设置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在课堂中讨论。话题可以从多样的思辨方法角度来设置:现象与本质,因果分析,辩证统一分析,常规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偶然与必然,正反对比,数量与质量,普遍与特殊,部分与整体。通过多角度的话题设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验不同思辨方法的魅力。第三步,有了课上充分的思辨讨论,学生在课后写作中,联系经典作品,并结合自己的认知和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就顺理成章。经过课内外三步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在自我写作中,创造性地模仿来提高思辨能力。3.重构写作语境。写作语境指现实社会提供给写作者思想言论表达的条件,又称表达空间。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训练培养同样需要在教师、学生个体之间建构一个相互开放、包容性的自由空间,否则这一训练目的很难达成。笔者在课堂上,围绕我院现有的部级实验室教学条件设置了以学生为主导,即兴、体验式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用语言表达当下思想的热情和成就感。在课下,凭借当下畅通的网络交流形式,结合“真实性”写作任务设置,突破传统的写作语境,把学生从束缚中解放出来,释放他们英语写作的激情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教学环节、写作评估、话题设计等方面塑造全新、开放、自由和探寻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做一个能正真善用英语语言来表达自我思想的“思想者”,而非考试的机器。

三、结束语

在英语语言日趋成为重要交流工具的今天,写作教师通过增强写作教学中的思辨力培养意识和手段给予学生批判性资源和能力,帮助他们探索英语写作的社会文化功能。因而,写作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探索有深度、有真实感、交际感的题目,用内容带动形式,用思想带动语言。使学生通过自主而又能动式的写作过程,既学习了语言,并同时兼顾认识自身及周围的世界,使“发现人性、发展人性和完善人性”,成为外语教育者的使命之一。这样我们培养的“高级英语人才”就能摆脱零思辨能力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等.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603-608.

[2]钟美荪,孙有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外语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J].外语界,2014,(1).

[3]宗艳红.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估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2016,(2上):169-171.

[4]周淼龙.写作语境论[J].云梦学刊,2005,(06).[5]李洪儒.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J].外语学刊,2011,(6).

作者:钱桂琴 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