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地为更好地管理专项资金,专门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但管理办法中的通用性内容较多,而较少考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因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矛盾,表现为实际操作难以按制度执行。由于缺乏标准,一般凭感觉按照习惯进行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另外,我国的专项资金供应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专项资金审批标准,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也被列入专项资金当中,并能审核通过,埋下私自挪用和占用专项资金的隐患。

1.2项目的预算及申报管理不规范

预算及申报管理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些单位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时,为争夺项目和更多的专项资金,未对概算、预算和立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就直接上报,并不按轻重缓急进行预算申报。②下达的项目资金预算文件比较粗略,除对少数项目的费用进行细化之外,很多仅限于项目的名称以及金额,有些即使有具体项目,但并未有较为细化的项目预算,导致财政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缺乏核算、监督及评价依据。③项目的申报缺乏前瞻性,表现为有些项目在年初并未纳入申报范围,但由于各种原因又在年终紧急申报,造成预算追加项目增多,原有的预算计划被打乱。一些单位的项目还未获得批准便已开始实施,致使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另外,由于对项目的运行情况缺乏科学的编制和预测方法,致使“零基预算”难以真正实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一些单位有大量的资金沉淀,而一些单位的资金供应又不足的现象。

1.3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进行政府投资建设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财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一些单位并未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使用会计科目以及会计核算。一些单位并未设立单独的基本建设财务账,而将基本建设项目的收入和支出作为行政经费进行核算,且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使用会计科目。造成建设成本难以准确核算、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等难以准确反映等。从而造成资金挪用、挤占、截留、浪费等情况。一些建设工程已经完工并已交付使用,但却迟迟未进行工程决算,导致财务部门不能将固定资产入账,造成工程投入无结果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

1.4财务对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管力度不足

按照规定,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跟踪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汇报资金使用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单位真正贯彻执行的却很少。财政部门大多只将资金下拨下去,对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如一些单位为不上缴款项结余资金,在年终时进行大采购或突击花费,或提前拨付一些还未开发的项目支出。造成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低、浪费等问题。财政部门对用款单位的监督方式相对滞后,表现在事前事中监督少,事后监督多;日常监督少,专项性检查多;全方位监督少,对某一环节检查多等。另外,对一些不按规定执行预算的情况,并未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一些单位随意改动资金支出用途的行为,财政部门只要求其今后予以改正和杜绝,而并未作出实际性的惩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部门的监管权威性,并助长了一些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浪费、挪用等现象。

1.5资金实际使用与预算严重脱节

资金实际使用与预算脱节现象表现在:①无论项目是否批准通过,前期使用的经费都会在经常性经费中列出作为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经常性经费的份额。②有些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有些甚至到项目完结后才可能到位,在此过程中唯有项目经费支出,导致项目经费频出红字,难以维持正常的结算和周转。③一些项目立项后,款项也随之到位,但实际条件发生变化或一些项目是为争取资金而立项的,并没有实际支出,然后到位的款项会转化到单位的其他收入或挪用到其他项目中。④在项目完结后,一些单位有资金结余而不上交,或将其转入经常性经费中。以上脱节现象都会给财政部门核算专项资金带来很大困难,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编制的控制功效。

1.6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违规现象严重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核算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违规情况。如在很多单位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是不管轻重缓急,尽量争取项目资金弥补单位经费不足的现象,或将日常的工作经费,如加班费用、招待费用、出差费用等也作为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报销。另外,还有一些单位根据专项性质,将日常的维护费、陈设费、设备采购费等作为专项资金支出,形成隐形的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更有个别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进行贪污活动,给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1.7决算环节和绩效评价不够完善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决算环节还不完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财务部门仅会对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从数字上进行较为简单的汇总,正式的结算体系尚未形成。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控制意识和绩效评价体系,部门预算并没能对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做详细的说明和记录,尤其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没有标准依据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出现同类项目在不同单位的专项资金标准不统一的情况,造成资金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资金浪费和超支等现象。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2.1健全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做到科学规范管理。用好、管好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跟踪反馈制度,若项目在一定期限内仍未启动的,要求使用单位应给予说明,根据原因说明对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建立并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全程进行规范管理,包括资金的申请、使用、拨付、结算、核算等。对于预算之外的资金,应明确其性质,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决策,作为财政性资金,而并非单位或部门私自拥有的资金。为更好地管理预算,可建立如下模式:建立预算编制,并统一预算编制程序及表格;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以及下年工作目标或任务,编制下年度的预算;优先考虑必须实行的项目,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使用。

2.2预算编制细化以增加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可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使预算的每一笔款项支出能够更好地落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并避免和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可建立项目库,确定同类用款单位或者同类项目资金支出标准,并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另外,为使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够真实反映资金的使用结构以及最终用途,应严格控制好专项资金中在人员经费中的使用比例,对于难以避免的人员经费,可以每年调整基本支出中包含的人员经费标准加以解决,以上措施可以提升预算编制的权威性。

2.3强调财务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意识

鉴于一些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专项资金管理不严的情况。应首先强化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并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明确财务人员职责,并使其具有全面参与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决策权。为实现财务职能,应对财务内部进行岗位职责界定以及分工规范,使财务人员参与专项资金的全过程,让财务人员得以及时掌握项目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拨款安排,实现对资金的统筹规划。特别应加强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4强化监督管理以提升专项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财务部门负有监督管理专项资金的职责。监督管理范围包括非税收入、预算内拨款、财政承诺担保负债等。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财政部门监督应摒弃事后处理的套路,而应将重点放在日常监督上,从多层次、多环节入手以实现全方位的监督。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实施,应由有关部门联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资金使用方式和管理办法。财政系统内部可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日常检查和跟踪,并注意与预算编制部门相协调,实现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真正贯彻于资金活动的全过程。

2.5健全专项资金绩效绩效评价体系

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的是考核部门公共服务使用的资金以及效率情况,并比较项目间的社会成本效益,以及对单一项目或不同支出组合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等进行比较分析,做出综合评价的体系。在实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需要资金核算给出的会计信息,同时绩效评价又能有效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化核算,从而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规范会计核算、优化资金的结构、促使使用单位树立节约资金的意识。另外,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资金审批的重要依据。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应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革,使专项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作者:李洁梅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