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中学教育的经济学效用

农村中学教育的经济学效用

摘要:教育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应该进行合理的共享,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公平性难以接近,特别是对于城市与农村之间而言。我国的农村中学教育尤其自身的主要特点,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相比之间存在的差距,不仅与教育资源的分配有关系,而且还与经济实行与政策实行的属性有关。因此,注重发展我国农村中学教育,能有助于提升农村人民的收入,并且还能有效缓解因经济的转型而导致就业压力的不断加重,促使我国中小城市的不断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育;特点;经济学效用

0引言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社会的平等发展,首先最需要重视教育机会的平等,在现代社会中,接受相应的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农村对于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话题研究,随着我国在面向小康社会转型时,在经济结构上所建立的农村社会结构需要发生较大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农村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结构改革的聚焦点,而我国农村中学教育问题则是该聚焦点的主要突破口[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农村中学教育的特点与经济学效用,以及促使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1农村中学教育的特点

1.1农村中学教育是合理的教育投资

农村中学教育的群体为农村学生,为学生们在教育结束后均有一个难题,就是在过了教育的阶段后,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就很难再有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大国而言,将资金投入教育中是最好的选择,将资金投入我国农村中学教育中,不仅能促使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并且还能够通过农村教育转移至农村劳动力中,不断加快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能够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与教育的整体进步。因此,将资金投入到农村中学教育中,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学生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能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另外投入到农村教学中会产生连带性的经济效应,促使将投资转变为储蓄,改善农村的公共建设面貌,扩大农村教师的就业岗位,并将剩下来的资金作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从而带来实质的精神支持[2]。

1.2农村教育促使城乡一体化的建设

无论是人口流动的城市中建立学校发展农村的中学教育,还是小城市中建立中学学校,都有利于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城乡一体化主要是以受教育人口一体化为主要核心内容,但在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后,通过教育能够有效确保农民人口的幸福生活,维护农村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家庭使构建社会和谐的最小集体,每个家庭下一代都能够获取较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并且在受教育时受到城镇发展的实惠,促使农村人口积极的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3]。

1.3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与认知较健全

政府对于农村的教育管理较为得力,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体制上,政府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管理提示与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的中学教育得到和谐发展。教育作为公共的资源,政府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投入,虽然在投入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能有效缩小农村中学教育与城市中学教育之间的差异,确保农村中学教育发展平衡的原则。同时,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以往农村的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没有用,即使能考上大学国家也不回包分配,若考不上大学则耽误了挣钱的机会,还不如早早结束上学去挣钱。但是,如今学生的家长大多数为80、90后,在思想上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愿意交给别人抚养,希望孩子不单能完成义务教育,还能让孩子外出打工,农村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的发展,因此家长较为重视农村中学教育的情况。

2农村中学教育的经济学效用

2.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有利于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

经过调查发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情况与实际的收入情况呈正比,特别在高等教育的水平上,学生每增加一年的教育就能得到一定的收入提高。将教育投资到农村中学教育中较优于的短期投入,但是该投入对于人口受教育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伴随着受教育适龄人口直至退休,带来的经济效益远大于投资的效益。另外,加大农村中学教育的投资,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有效投资手段,不仅为发展农村中学教育提高教育吸收新生劳动力的效用,并且还能够有效缓解在市场上农民工的供应大于需求的趋势,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劳动力收入,并且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当进入就业市场时,由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在做工作中提升自身的劳动收入[4]。

2.2多样化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较多集中在大城市中,使得在大城市学校毕业后的学生出现就业环境差等问题,部分地区还出现学生与农民抢岗位的现象。另外,我国小城市的建设面临高学历人才不不愿意进来的严重局面。在中小城市加强发展针对性的农村中学教育,能够在提升公共设施水平同时,为市场储备大量的高素质水平人才,当中学学生毕业后或进入市场就业后,能够有效带动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让农民工能够愿意脱离农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对于农村中学教育而言,其无疑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另外,若国家愿意加大自身的投资力度,加快农村的建设与高校的发展,则更有利于我国高素质劳动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农村经济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3有助于缓解经济转型的就业压力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农村中释放大量的劳动力。通过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的投入,能够在农村受到中学教育人口聚集的地方发展其中学教育,促使吸收更多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对农村人口进行素质教育与技术培训,发展农村中学教育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因经济转型而出现的就业压力,还能够为经济发展储备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当农村人民在经过较高的素质教育后,有助于其理性与自由的选取自身所适合发展的职业。因此,国家有必要将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加以缩小,使更多的农村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善经济的结构,从微观角度促使社会结构的转型。同时,加强农村中学教育,促使受教育的资源不被白白流失,能够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转型。

2.4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断保持GDP的稳定增长同时贫富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大,随着收入之间变大,不仅会扩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受教育的距离,还会致使接受教育的机会不相等。在农村中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教育观念较为缺失,体现在其追求的兴趣正在减弱,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受到教育的机会较低,且沉醉在随便就能成功的幻想中,因此致使其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对于择业的选择较差。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条件为逐渐变好,并且农村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农村有着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能发挥较大的潜力。因此,在农村中学教育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热爱自己的家乡与生活环境等,在树立择业观时没有任何地区之分的理念,能运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汇报自己的家乡。

3结语

在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教育发展上的成绩较为凸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投资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与我国经济的总量相比,农村中学教育方面的力度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由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若不对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力度进行补贴,能够有效降低农村人民口自己发展的能力,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中学教育的经济投入,减少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平等的差距,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我国受教育人口的情况,农村中学教育以其特点与独有的经济学效用,能够更有效的强化投资,刺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陈艳华.基于农村中学的乡土地理教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2):133.

[2]付占坤.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22.

[3]李爱秀.小议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课程•中旬,2017,(11):61.

[4]吴坤,吴伟.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经济学补充方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235.

[5]张松均.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教育问题[J].市场周刊,2017,(4):133-134.

作者:翟增希 单位:内黄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