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适度创新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适度创新

摘要:紫砂艺术首先应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保持传统,维护传承厚重的文化;同时站在文化发展及当代审美的角度,与时俱进、适度创新。

关键词:紫砂艺术;传统;创新

紫砂是中国工艺美术之苑中的一枝奇葩。按艺术之劳动起源说,紫砂器皿是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紫砂属陶类,陶器是农耕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陶器的产生与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里,陶器伴随农耕史的发展和繁荣着。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宜兴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生活在宜兴的先民早就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原始的陶器。紫砂有了一个遥远的起点,雄辩地说明紫砂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紫砂文化的厚积是紫砂的骄傲,是宜兴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大江东去,浪淘沙,却淘不尽这泥丸小壶的精巧。“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自宋以来,紫砂的优雅深深地烙下了文化的印记。对于紫砂的未来与发展,笔者作为陶人,想从紫砂器型的设计上阐述一下自己观点。具体的说就是要“保持传统与适度创新”,这是紫砂继承和发展的要义。

1保持传统的必要性

1.1保持传统才能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与时俱进,设计之路是永无止境的,紫砂茶具的设计也应在发展中提高。中国文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史上的统治者也深深地懂得在确立以文化治国的思路之后,才能统一思想。儒家学说的源远流长说明了其是坚强地扎根“土壤”的,从而确定了其在中国两千余年的统治地位,这种文化的原味性和传承性是我们的骄傲,是真正的“中国特色”。以色列失去了故土;埃及失去了原始文明的传承;印度成为了西方文明的附庸。而我们的文化却是活生生的“化石”。中国文化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社会以及民族心理之中的。紫砂壶的造型也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贴近文化心理,只有在形制的设计上牢牢地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生根,才能体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分析紫砂茶具在过去设计中的优良因素,以及设计的不足之处和设计思想误区;找到符合现代人口味的紫砂茶具的设计思想;打破一成不变沿袭古代造型的壶艺状态,在继承传统优秀品质的同时进行改良创新,不断实践,在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上不断创新,设计出具有现代造型、融入现代精神、符合现代人机工程学的紫砂茶具来。

1.2保持传统才能立足人们审美精神依恋

千百年来在人们精神中承传的精神底蕴是农耕型文化。人们世世代代依土地而祈生,覆土地而久息,土地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命根子。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人们的理念中或潜意识中无法脱离土壤这个概念,于是泥土对人就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和熟悉感,这几乎成了一种天生的铬印。人们对厚土富壤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渴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依恋,而紫砂特质具备了这种精神上的亲和效应,于是紫砂泥所塑的茶具等生活用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也是一种必然。这是紫砂的天然优势,这也正是饮茶人喜欢紫砂的最原本的动因。于是,对于传统形制的紫砂茗器:曼生十八式、仿古、掇只等,深受人们喜欢,热度始终不减,也就不足为奇了。

1.3保持传统才能维护中华文化的厚重

我们的祖先的精神审美追求标准和历史作用也是永远不能忽视的。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主张,对于广泛的群体的精神意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领导和促进作用。文化的高雅性、文化的通俗性是并存的,而先进文化一直又是起引领作用的。说紫砂作品属于工艺品也好、属于艺术品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紫砂作品即是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因为它凝结和高度提炼了的文化要素,又具备抵抒情达意,陶情冶性的载体或媒体。

2适度创新的必要性

2.1适度创新才能把握文化发展脉络

文化是一条不断开拓的路,是一条流动的河,是跳动不息的脉络。“流水不腐,户枢不蠧。”正如众所周知的,文化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特有的一种创造与表达,只有时刻把握文化的发展脉络才能紧扣文化艺术的本质特征,保证不竭动力。作为一名紫砂艺术工作者,在这个时刻必须要神清目明,要清晰地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要线索,并以此为基础,注入时代的新气象,而非不辨方向,或误入文化的歧途和陷阱,或所谓的自辟新路,虚张声势。

2.2适度创新才能引导紫砂从业人员提高审美意识

历史上很多紫砂前辈的作品,在某些形制的创作上已经达到了巅峰的同时,留有浓厚的那个时代的信息与审美倾向。当然我并不反对,紫砂创作者去临摹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感悟其中的高超技艺与气韵,但如果一味地走老路,迟早是一条道儿走到黑,紫砂的前途也就不容乐观。

2.3适度创新才能强化人们审美内涵

历代紫砂工艺大师通过细致观察生活与研究当代社会物质文化背景与自然事物形态,在历代文人墨客携手帮助下把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与紫砂壶技艺结合在一起,从而设计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紫砂壶造型艺术风格,赋予紫砂壶特殊的文化属性和时代特征。当下,是信息时代,人们的审美内涵,因信息摄入量的增大,事实上正在受到冲淡。没有味道的文化是可怜的,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而现实中隐含着审美贫枯的危机,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必须对此严重关注,要认识到美总是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总体意识和精神、群体的理念和理想紧密联系的,并结合自身优势,努力强化人们的审美内涵。

2.4适度创新才能挖掘紫砂文化的内涵

如果一种文化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那注定只能驻足不前,紫砂文化亦是如此。千百年来,紫砂文化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屡创辉煌,除了其本身的魅力之外,也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与发展,总书记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对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在当代艺术家中产生德气又馨的艺术大师。真正成为艺术大师,其艺术成就必登峰造极,其人格魅力同辈难以企及,诸方面又得到社会立体式的认可。要超越前人,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必须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探索紫砂文化,弘扬紫砂精神。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总是靠千百年世世代代不断继承、创新,才得以血脉延续,并一步一步走向她的辉煌。中国宜兴紫砂从民间生活实用器皿,经历代陶艺人、文人雅士不断探索,终于从供春第一壶开始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独特的陶砂文化,真正确立了其华夏的国粹地位。在当今盛世年景中紧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就是要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高度,再回头看紫砂文化、紫砂陶艺,就更加感受到了继承于开发创新的双重压力,也深深为紫砂文化的辉煌前景而充满信心。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要说,唯有继承,才能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作者:周仪赟 单位:仪赟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