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内涵

一、课程改革的含义定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通常情况下是指有关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进程等,其中,课是内容,课本、讲义以及网络资源等其载体;而程是指进程,其表现为具体的授课行为。在我国,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职业教育采用学科课程,行动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而项目和任务共同构成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因此,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需要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进而将培养目标与专业能力进行结合。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同时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际上,课程改革是教与学的改革,就具体目前的状况来说,是改变授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技能培养的地位,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从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和虚拟性”向“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方式转变的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针对就业岗位,将传统的学科课程转变为行动课程,进一步实现课程要素的变化,同时实现课程内容向课程评价的转变,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将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中心,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教学内容将会根据岗位技能的真正运用而进行调动。其次是改革教学模式。在当前环境下,职业教育主要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等。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而不是“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这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还有是改革教学场景。在传统的课堂上,行动课程是无法开展的,组织开展行动课程教学,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场所来实现。其实最好的教学环境就是真实的岗位工作场景,但这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对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提炼、模拟。为了开展学习型的工作任务,需要布设教学场景,比如,中职学校建设一体化教室,就是布设“真实”的场景来为行动课程提供教学“课件”。再有是教师队伍的改革。任何课程建设和改革,其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理念、能力关系着课程改革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队伍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全体专业教师的职责。就目前来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最后是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所以,建设、改革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建设最适合自己的课程,那么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学生们的基础课功底、整体素质、接受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并且还要在学生的培养中及时调节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场景等等,要清楚课程改革的目的,如何去做以及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所在,如何建设等等问题。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把握

在实施课程改革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一方面是应当遵循、依凭的基本准则,另一方面是对理论把持、操作的定位。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只有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准确把握目标,课程改革才有成效。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第一,就业情况是评价验收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就业就业情况可以考核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是职业学校办学成效最显著性的标识,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积极的反馈和评价。第二,就业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中心开展,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进行改革。第三,就业形势对课程改革具有调控、优化作用。第四,就业可以引领课程改革。其次以能力为本位。从心理学上讲,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个体凭借这种心理特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中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的、技术的、特定职业的”能力目标设置课程,帮助学生培养生存发展所需的技能。从就业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一种岗前技能培训,对于学生来说,职业本领和能力是其进入社会的资本,同时也是服务社会发展的基础。再次是把握理论适度原则。把握理论教学的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理论教学的分寸,过于偏向理论教学就会削弱职业教育的职业、实践特性,培养出的学生很可能就会能力、技能不足;而理论功底贫乏则会降低毕业人才的职业扩展性,不利于继续深造。最后坚持实训主导原则。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来说,普通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共同构成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普通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分别是基础、核心和根本。实训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理论知识升华、转化成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如果缺少实训环节,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会难以实现其价值;并且实习实训是学生获得技能的关键,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学生才能掌握、运用这些职业技能;同时,通过实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向社会的平稳过度,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要点

1.实用性。

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需要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有所用是必然的要求。如果职业教育传授的知识实用性不强,那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中。

2.先进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很多职业院校的课程往往滞后于这种发展和创新,讲授和训练的素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时,由于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都是旧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保持先进性,及时更删课程内容和项目,力求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3.趣味性。

现在职业学校老师们往往会抱怨:学生的整体素质太低,“课不好上”、“学生不学”等等。因此,如何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成为一线教师的头等大事。一般看来,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进行趣味化改造。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糅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成效,但也是现代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直接问题。

4.互动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课程设计上的互动性环节的合理设置,关系着课程教学整个过程的有效性,也关系着教学评价的最终成效。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注重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彭义展 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