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全文(5篇)

对职业素养的认知

第1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养;护理职业发展;潜在价值

1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培养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范畴逐步扩展到社区、家庭,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社会对护士的需求量增大。但是近年来护理人员离职率高,护士缺口大[1]。有研究指出,护生的职业态度直接影响其就业选择以及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促使其形成稳定、积极的职业态度,降低护理人员流失率,保障护理队伍有序发展[2]。

2人文的概念及其与护生培养的关系

2.1人文的概念及演变

《易经》指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首现“人文”,原意为人的文采、文饰,引申为文章、礼义,是一种道德取向的人文。人文又称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怀,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3]。医学教育不能仅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延伸至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医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其人文价值,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强化医学人文精神构建,这是当代医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4],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医学人文的概念。2010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德(P.Crawford)等提出了健康人文的概念,进一步丰富了医学人文的内涵,并呼吁将健康人文作为医学人文未来的发展方向[5]。医学人文和健康人文相伴而生,各有优劣。基于全球化和大数据的背景,段志光等[6]提出了大健康人文的概念,综合分析了医学人文、健康人文和大健康人文的关系。

2.2人文与护生培养的关系

“作为一个医生,一举一动都要为病人负责;作为一个护士,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中国妇产学科的奠基人林巧稚院士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医者对病人应有的人文关怀。新的时代,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具有更扎实的医学素养,还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临床护理人员应有多彩的人生,目前的护理大都停留在技术层面,若护理服务要有温度和高度,则必须有道德的引领。目前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强调对护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却忽视对护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导致很多护生只愿把护理作为一个工作来看待,而不愿意把其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而奉献一生。医学与人文是一对关系紧密的孪生姊妹,两者相伴而生,相互支持,目标一致。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医学总是需要人文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和帮助对于病人来说,可以克服恐惧,增加信心;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可以增加其对病人的关心和责任心,并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护生如何丰富自身人文知识

3.1护生应加强对各种优秀文化的学习,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人文即人的精神文化,亦即人性与教养,包括知识、文化、道德、信仰、文学、艺术等人类精神活动的内容。人文精神所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与人类生存价值的提高。如果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文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广泛学习国内外优秀文化,包括文学、艺术、书法、宗教、绘画等,尤其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素材,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3.2通过选修课或通识教育课增加自身人文知识

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不同学校都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有目的、有选择地开设了选修课或通识教育课,让学生有机会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护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积极申报选修课,并认真听讲,从中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

3.3从历代护理杰出人物的事迹中汲取人文营养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一生充满了人文关怀,她的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护理人员。年轻时的南丁格尔虽然生活富足,但觉得自己生活得毫无意义。后来在决心选择为病人服务的护士当作自己一生的天职后,她才强烈感受到充实的生命意义。克里米亚战争中,她竭尽全力为伤病员服务,认为伤病员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她认真分析了军事档案,认为英军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战场外感染,这一主张被政府认可。后来成为克里米亚野战医院护士长,在她带领的团队的护理下,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她被伤病员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被国人推崇为民族英雄。1860年,南丁格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南丁格尔终身未嫁,毕生致力于护理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了纪念她的成就,1912年,国际护士会倡议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护理界有名的南丁格尔誓言,就是南丁格尔为护士所立的誓约。另外,中国政府评选的历代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都是护理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护生也可以从她们的事迹中获取人格力量和精神食粮。

3.4从为医学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大家事迹中提升人文素养

为医学的进步,很多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推动了医学的进步,有的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以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堪称医护行业道德自律的经典;希腊解剖学家、内科医生和作家盖伦,做了许多动物解剖,开创了解剖学和实验生理学,重要著作有《解剖操作论》《论医学经验》等,其著作对中世纪的医学有决定性影响;比利时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安德烈•维萨里为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这一划时代的解剖学巨著;解剖生理学家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确定血液是在一个封闭的管道内循环,著有《血液循环论》《动物的发生》,开创了动物实验研究的道路;我国宋代法医学家宋慈著有《洗冤集录》,对人体的骨骼做了比较正确的绘图和描述;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发现我国古代医书中对人体脏腑的位置、大小和重量的描述不确切,于是就在瘟疫流行的灾区观察未掩埋的儿童尸体30多具,逐一进行了解剖和观察,绘制了大量脏腑图。这种敢于质疑前人,敢于实地探索的精神令后人敬仰,尤其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更为难能可贵。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生要善于去发现、领会,并从中汲取人文营养。

4学校应加强人文校园的创建,促进护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精神对护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需要相互合作并付出不懈努力。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尤其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要为学生的成长创建一个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校园环境。不仅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选修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授,还可以通过在校园建立医护名人墙、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医护名人像等,强化人文教育。

5人文精神对护生职业发展的潜在价值

护理是最美好、最崇高的事业。“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护理工作是精细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护士必须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这是南丁格尔对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当前护理工作对护生的基本要求。医学教育的发展蕴涵着人文精神的滋养和培育,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整合是新一代教育转型的方向[7],这也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护理与人的生命、智慧和灵魂有着根本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护理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丰富的人文精神不仅可以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增强护理职业意愿、提高护理水平、推动护理职业发展,还可以培养护生的人文情怀,促使护生进一步热爱生命、同情生命和敬畏生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生命和智慧,从而使护理工作更有温度。提高护生的人文素养,稳定其专业思想,推动其护理职业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护生个人对人文的领悟力,也需要人文环境的熏陶,只有个人、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方能收效。

参考文献:

[1]高文.在护理本科教育中增加职业认同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3):81-83.

[2]高青,于圣娟,许桂春.护理高职院校护生职业态度的质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2):103-105.

[3]姚志彬.让人文照亮医学[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

[4]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10):66-68.

[6]段志光,解军,郑金平,等.大健康人文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6):1-6.

第2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滥用;人力派遣;职业素养;危害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人力资源提供机构的迅猛发展。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输送管道,也间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但同时,相当一部分行业和企业,存在滥用人力派遣的现象,从而对行业的发展和企业本身产生不利影响,这尤其反映在员工的职业素养上。调查显示,2011年,全国企业职工中劳务派遣人数为3700万,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派遣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大约为4200万,这种现象,在电信、石油、金融等国有企业集中的行业尤为突出。劳务派遣人员过多,给所在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育上,更加突出。虽然解决了劳动力的数量问题,但也损害了企业在人力方面的竞争力。

一、人力派遣工职业素养往往不高

通常来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基础,而职业技能则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能够衔接。一个人的职业技能通过学习和培训比较容易获得。有研究表明,如计算机、建筑等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掌握入门技术,并通过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属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范畴的产物。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那么其职业技能越高,则隐含的危险性越大。劳务派遣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使企业规避了诸多问题,因而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模式用工。但调查显示,劳务派遣员工的归属感极低。目前,我国的企业用工形式多元化,在一些行业,劳务派遣工占的比例甚至超过了全民工和全民合同制工人的总和。如何加强劳务派遣工的管理,调动其积极性,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在职业素养方面,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要注重引导,提高其工作自觉性。劳务派遣工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存在着思想觉悟不高等问题。要提高其职业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完全依赖人力派遣机构。很多人力派遣机构只注重于劳动力的组织与派遣,在职业素养的培育上,并不具备能力和愿望。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外派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而对用人单位来说,这些员工也很难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全身心投入工作,难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导致企业面临一些内部机密被泄露的风险。而对于被派遣人员来说,则存在事业归属感缺乏及在工作心理上压力过大的情况,加上工作稳定性差,一些合法权益更无法得到保障。这导致他们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不清晰,也很难有一个好的规划。而其职业素养,更无从谈起。

二、人力派遣工归属感不强

目前,很多行业和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又有很多人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实际上是因为就业人口对职业回报的要求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差距导致两者的不对等。由于很多人的就业颇为随性、流动性又强,有的工作几个月就辞职改行,而企业在办理就职员工各种手续上,如签订劳动合同、办理人事档案和保险账号等方面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一些员工没干几个月就辞职,企业又得重新招人和办手续。这使得部分企业愿意选择通过第三方人力派遣机构来招人的重要原因。同时,企业一方面需要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不停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尽量把人员通过派遣或外包来实现,这就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付诸于第三方机构。这一方面是好事,让人力资源的专业外包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从而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养,从而使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为专业化、持续化,使企业把这一部分资源转化为金钱赎买,简化企业人力开发上的压力,从而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是坏事,第三方机构提供人力派遣服务,使人力资源的提供更为金钱化。而做为从业者,在心理上则处于不安全状态。一方面要受到第三方机构派出机构的约束,另一方面要受到从业岗位机构的业务领导,而两个机构间的一纸合约,更大程度上遵循的是两个机构的利润最大化与管理简约化,追求的是企业利润,并不是从业者的职业前景规划和安排,导致从业者缺乏归属感,继而导致其在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行为习惯上的欠缺,而更注重于金钱的获取。虽然两个机构间在管理上会有很多合同约束,在表面上看上去,从业者的技能是没有问题的,从业者表面上也会尽量符合行业约束和企业规定。但对于从业者来说,职业不过成为了糊口的工具,在心理归属上和行业上很难有较大提高,往往表现为压力、失望和想尽办法赚取额外利润,同时又迫于就业压力,从表面上掩饰对工作的失望和不满。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国,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与人力资源的派遣和外包有着莫大关系。在相当一部分企事单位,做为被派遣者的从业者无论是在酬劳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平等感,且缺乏归属感,在职业行为上很难有所提高。在相当一部分企事业中,同工不同酬,外包或劳务派遣工成为企业中的低等员工,最苦最累最吃亏,造成其职业心理产生扭曲。这种扭曲将渐渐影响其职业技能的发挥,只要监管不到,就会不好好干,甚至千方百计避过监管来攫取个人利益。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缺乏集体互相监督的岗位上,这个时候,好的职业技能不仅不能带来正面影响,甚至会成为蒙外行、赚取高利润的手段。于是,技术手段成为赚取利润的主要工具,而不是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形势下,必然产生不好的产品和服务。而受影响的必然是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这就是企业产品不够好和服务不好够的原因之一。没有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就不会有好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一些优秀的企业,因为其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获益匪浅;而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外包和劳务派遣,从表面上看,为企业提高了利润,简化了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损害企业的声誉,甚至是行业口碑。

三、滥用人力派遣不利于凝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滥用人力外包和派遣,把人力资源变成摄取企业利润的工具之一。掠取廉价劳动力成为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法宝。怎么便宜怎么来,有责任就推给“临时工”,有问题就推给第三方。而外包和派遣工就成为一些行业和企业用工不成文的秘密。在很多企业,一些岗位如门卫、保安、维修工、保洁员、操作员等,都是以劳务派遣为主。滥用人力外包和派遣,必然带来员工职业素养大幅度的下滑,而派遣员工由于不可能因劳动时间长而签订长期无固定期限合同,降低了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成就感。企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是因为劳务派遣员工无论在用人单位工作多久,都只是派遣单位的员工,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上看不到用人单位的名字。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可以轻易“脱身”,处理过程交由派遣公司来进行,不仅有利于降低用工成本,而且承担的风险较小。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但在一些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等方面,还有很大区别的。企业如果裁员,那么派遣员工肯定首当其冲。

四、结语

要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要培养员工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为员工创造良好上升的渠道和空间。而在人力派遣的使用上,一定要把握好比例和岗位。否则,从短期来看,企业省了事,减轻了负担。但长远来看,其对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危害还是很显著的。要拥有爱岗、敬业、忠诚、奉献的员工,依靠外在的人力派遣,显然是不行的。派遣员工过高,不仅造成这一部分员工的归属感不够,也会造成原有员工的惰岗心态。

参考文献

[1]臧亚东.加强职业素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科技展望,2014(24).

[2]刘华滨.对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3]陈建新.基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6).

第3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三、对学生们职业素养养成的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钢,李梅.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J].教育研究,2014(11):95-106.

[2]何春霞,陈秀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差距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15(4):93-96.

[3]朱春花,任晓龙.“双高”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路径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22):32-34.

[4]戚洪娜.立德树人: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25-128.

第4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方案;优化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旅游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紧缺,毕业生流失率居高不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的缺失成为阻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初入职场时都遇到了职业目标不明确、自身能力和素养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大量毕业生在实习结束后便离开了旅游业,这种现象显示出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资源的效率低下。目前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习仍然侧重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对学生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成就。例如敬业精神保证了员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态度;责任心的大小与员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往往是成正比的,敢于承担才会有大的发展;主动性是衡量优秀员工的试金石,只有把工作当成自己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才能创在出优质服务。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在职业活动中展现的素养成为推动职业生涯向更高层次岗位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职业素养培养理论假设

心理学的图式理论是关于职业素养对职业活动的影响的研究理论。图式(schema)被认为是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认知结构暨工作图式更为丰富。图示理论揭示了人们在实践中形成既定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依赖于简单的文字解释很难支撑员工完成特定的职业的行为,丰富图示的形成除了相应的职业活动作为训练手段以外,还需要丰富的职业情境作为职业行为发生的环境条件。丰富职业活动图示的过程也就是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学生如果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获得简单抽象、不完整的图式认知训练,就不能适应实际复杂工作中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中获得的个人体验来充实原有的图式认知才能对工作的了解更加贴近实际。职业素养内容丰富广泛,它不仅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体现在日常的职业情境中。如同一个书香家庭的孩子从小被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读书的渴望一样。在工作中用到的职业素养必然来源于工作,只有让学习者全身心的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才是职业素养塑造的最好方法。

三、旅游企业对于优秀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

通过对旅游企业的毕业生、企业优秀主管进行调研访谈进行调查,经过收集旅游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绩效的关键事件,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员工对工作的认知和动力、优秀员工的特质、基层岗位的压力与挑战、在校期间的学习形式、岗位职业素养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分析。旅游企业对优秀基层员工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职业素养在职业精神方面的体现为:爱岗敬业、责任心、直面困难不抱怨、团队合作;职业素养在职业态度反面的表现为:勤奋、主动、轻个人得失、宽容、自我肯定、重内在奖励、对工作回报有合理期望;职业素养对应的性格特质表现为:乐观向上、热情友好与人为善、细致敏感、踏实;此外,健康的体魄也是企业职业素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体表现在工作中精力充沛,能胜任适度的加班。四、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素养培养设计职业素养存在的环境是企业,分析旅游企业岗位职业素养要了解员工对工作价值的认知过程。从人岗匹配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进行分析评价。职业素养内容要从关注工作技能转向工作态度尤其是自我工作效能等心理活动为主。在职业素养的教学设计上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导。

1、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职业素养内容丰富广泛,它不仅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还体现在日常的职业情境中。如同一个书香家庭的孩子从小被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成对读书的渴望一样。在工作中用到的职业素养必然来源于工作情景,只有让学习者全身心的感受职场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才是职业素养塑造的最好方法。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环节:(1)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生在校学习环境要营造行业的工作氛围,校园的实训环境要尽可能与行业领先企业的硬件设施保持一致。对实习企业进行认真筛选,让学生在实习阶段感受到良好工作氛围带来的工作价值感。从营造和谐学习和工作氛围入手,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倡导友好、快乐的工作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和管理水平也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人品德产生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以及专业化程度也是影响学生职业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化水平高,对教学研究深入,在教学中使学生有获得感。(2)新生入学教育环节要进行行业认知教育。行业认知教育主要通过学生参观旗舰企业环境设施及员工的工作状态,与优秀从业人员交流座谈,了解旅行社工作职业发展的轨迹。与优秀毕业生交流涉足酒店的心态调试以及如何做好校园学习的准备。观摩高年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展示。使学生以高技能作为自己的专业追求。(3)引入企业订单班式培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课程模块。引入企业订单班是对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订单班教学从师资条件、教学环境、教学互动、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园环境的局限性,教学互动还可以进一步融洽学生与酒店优秀员工的关系。

2、重视学生实习阶段的心态引导,培养追求卓越的心态

(1)改变学生对旅游业工作岗位认识的局限性。学生在实习的最初阶段主要以熟悉技能为主,在解决了岗位操作的瓶颈以后,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要以超越主管期望的工作成果为目标,唤醒学生内心对极致工作成果的向往和追求,以深受客人欢迎的长期在酒店工作岗位的优秀员工为榜样,不断努力拼搏,养成追求卓越的心态。初入职场,大多数学生都会抱怨自己工作的琐碎和重复,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微小的工作岗位也可以有令人尊敬的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就大小的不光是岗位的高低,更重要的在于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2)课程的整合以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课程内容取材于实际工作案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进行课程设计是要以职业岗位中的任务要求为导向,要在岗位群调研的基础上对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归纳和总结,其次,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中心,通过来源于实践的职场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业的行为方式和理念,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要从工作岗位流程进行提炼,改变原有以课程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召开行业专家研讨会,对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将职业素养要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

3、企业和学生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的最终标准

职业素养培养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方式从事职业活动,所以在教学和考核手段上要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学校现有的考核手段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即使是技能考核也难以衡量学生日常的职业素养状况,所以在进行职业技能考核时应引入职业意识考核的内容。为了衡量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引入行业专家以及企业员工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专家和员工的建议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学校的评价方式以外,还应改变评价主体。在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评价方面,引导企业定期对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和状况进行评价。职业素养培养的终极意义是形成完整的职业人格,让学生学会协调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许亚琼.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7-19.

[2]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3]吴伟萍.从企业需求出发探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18)105-106.

[4]李虎.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阶段性的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报,2013(1)100-101.

[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高职院校职业素养与技能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6]王永莲,张娟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0-41.51-52.

[7]张紫军.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研[J].职教论坛,2012(20)88-89.

第5篇:对职业素养的认知范文

首先,在学生入校之初,即针对不同的生源状况,了解学生对专业认知的程度,诸如专业选择的依据和主体,了解专业的途径,自己对专业的喜好程度,对相关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领域、就业途径的了解等。其次,在对学情信息基本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自己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地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其就业和职业道路的发展。再次,通过对调研的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前提,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是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

2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引导学生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成长”记录档案

首先,开展基于学校视角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探索,需要在学校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总体设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普及,组织学生进行诸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让学生完成包括个人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自我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职业匹配的初步探索。其次,在学生对专业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挖掘自身兴趣,拓展兴趣爱好并发挥自己的特长。了解专业及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要求,学会设计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成长”记录档案。

3组织学生进行临床见习,指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能力

首先,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逐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对专业领域的现场观察、相关专业设备的进一步认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环境,引导学生提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其次,通过临床见习以及组织学生与往届毕业生沟通交流,加强对行业的认知;通过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讲解,直接回答就业疑问,从而在今后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针对性的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训练,引导学生初步认知职业的相关情况以及其素养要求。从而进行自我综合分析和权衡取舍,早做规划,设计最优化的职业目标,并对这一目标进行有效的执行。

4组织学生对相关行业进行深度调研,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

首先,通过深度调研汲取他人经验,提升职场认知。收集学生相对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专家进行专业发展的历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就业领域以及专业技能提升路径等方面的讲座,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知度。其次,通过深度调研,了解专业及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确定个人职业的发展趋向。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再次,激励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得到历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志愿者精神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周边学校及敬老院开展专业知识的分享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学会回馈社会。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5组织技能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与职业的匹配度,做好职场准备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