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假如我是市长作文精选(九篇)

假如我是市长作文

第1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假如我是市长, 我要把我的城市用魔法变得独一无二.首先我要带领我的市民把大街小巷的垃圾废纸清理的干干净净,几乎是一尘不染.我还要要求我的市民们都必须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嘴角从不挂脏话,邻居与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不打不闹.人与人之间要热情相待,在拥挤的地方不能你挤我我挤你,要懂得谦让,依次按照顺序来排队.这些是市民必须遵守的文明市规.

现在要讲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内容.对于那些随地吐谈,乱扔废纸,在墙上随手乱画乱写的不卫生不文明的人应该给予惩罚.特别要阻止那些未成年人抽烟喝酒,如果每天每一个人都抽一根烟,那么请你好好想一想,这些烟雾会流入多少人的鼻子里,日积月累,那些无辜的人吸入身体里,他们会受到伤害;再想一想那些喝酒的人,喝完后个费酒瓶要怎么处理,就算是动员全市的人民去拣垃圾,有人天天扔,有人天天拣,那还有个完吗?所以为了保护市内的环境我们必须严刑阻止这些破坏环境的人.

以上这些都是讲关于市内的,接下来 我要把眼光发展到市外,那些贫苦的老百性不用在为生活而忧愁了,因为我会命令市内政府每一个月定期发给百性们一些粮食,油,生活用品和一些衣物.我还会去乡下挖掘一些优秀人才,并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第2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假如我是泉州市市长 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假如我是泉州市市长,我会为泉州市民们做些什么呢?这是我思索已久的问题。泉州,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似乎完美无缺。泉州拥有着许多历史遗迹:开元寺、天后宫、蔡氏古民居……这里的人民热情而又自豪。我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呢?可是,猛然间,我却发现了泉州许许多多不足之处,做为一个“国际花园城市”的市长,为了使泉州更美好,我必须采取行动。

首先,我发现,泉州虽然有“卫生城市”之称号。可卫生还是不能尽人意:你瞧,街边那一摊摊烧烤的小摊,不仅影响了市容。而且烧烤排出的油烟和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但使空气污染了许多,还使居民们怨声连天。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情况会越来越糟。因此,我不仅要对街边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还要对那一些小贩进行教育并提出整改策略,还要集资绿化泉州。街旁,小区内,以至工厂周围都应该绿化环境,使空气新鲜。不仅如此,还应该对市民们提出倡议。

其次,对泉州市区的全面改建也是极为重要的,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上,总会给人这么一个感觉:在大街上,屋宇错落,店铺鳞次栉比,好一片繁华的景象。可是,当你穿过大街走进那些小巷时,却会给人另一种感觉:房屋破落、道路肮脏不堪,一遇下雨就淹起了足有半米深的污水……在那里的居民生活苦。为此,我认为应该马上进行拆迁改建。首先,先把一些严重超标的危房拆掉,对文物区进行保护,拆迁过程中发给居民们的生活保障金,建出一座座舒适的房子。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能把泉州变成美好的人间。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第3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随着我国固定假日的增加,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多,而工作节奏也大大加快,即工作时间更忙,休息时间更多。人们在已经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示范效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家庭结构的简单和社会保障的健全,使人们不必用过多的积蓄保障未来;紧张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崇尚大自然,渴望享受放松一下的愉快。假日是供人们休闲的,当“休闲”具有积极主动的意味时,旅游远足、亲朋聚会、娱乐健身等等也就占住了休闲的极大比重,使得假日与“经济”相连结,从实质上具有了扩大需求来拉动经济的意味。因此,人们的消费不仅向节日集中,也向假日和休息时间集中。

我国现行的休假方式

我国现行假日制度自从实行周五工作制,每周都有双休日,再加上“大春节”、“大五一节”、“大国庆节”三个“黄金周”,目前一年当中,假日已达114天。这就是说,我们有1/3的时间都在休假。除去政策性的假日,节日就更多,清明节、端午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月月有节。节假日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高潮,并带动了诸如交通、通信、银行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因此说,假日市场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假日制度催生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它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通过对公众假期的利用、协调、引导、服务与消费等,影响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活动,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假日经济还需要一个认知、适当调控到充分利用的过程。2004年的多次降息、开征利息税和增发工资等措施,都表明了政府有意识的推动假日经济。

假日市场实际上包括了法定的休假日和不休假的各式各样的节日共同引起的消费。“假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以广东为例。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提高。2005年,全省人均GDP达到236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多数城镇居民已经从小康步入富裕小康的水平,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已经很高,这使部分人的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从吃、穿、用类转向基于此上的更高如休闲娱乐、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消费上。

有资料表明,在国外,节假日商品和服务的日均消费额是平时的3-5倍。欧美国家每年有多达100多个节假日,除了传统的“五一”、元旦外,还有很多宗教性节假日,如复活节、圣诞节等。他们真正休假的时间不一定就比我们多,但每个休假时间安排更灵活。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每个节假日的营销策划都很到位,浓厚的节日气氛很好地剌激了消费。如德国的啤酒节是久负盛名的传统节假日,在每年九、十月间为期两周的节日里,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无数啤酒爱好者给当地市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我国的假日不少,节日也不少,但操作节日市场的技术还较差,这个市场还远未做大。

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低层次的需求解决以后,人们肯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货币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追求闲暇、自由等精神享受。这是一个趋势,世界各国都如此。我国现在正经历的“假日经济”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上述趋势在一个国家何时出现,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为上述趋势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假日制度的特点

集中消费

假日消费使淡旺季更加分明。在假日旺销的同时,非节假日的清淡已露端倪。商场普遍反映,节假日生意确实好,但节假日一过,平时的生意比以往更为清淡,平均下来与没有长假生意差不了多少。集中消费并非理想,假日集中消费破坏了市场的均衡,使得市场暴冷暴热,尤其是交通、旅游、娱乐、饭店的容纳量不像商品那样可以储存,没有“蓄水池”可以调节,难以适应集中消费的状况。

淡旺季分明

“五一”、“十一”的七天长假放出很多新气象。“假日经济”焕发出的生命力和刺激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令人瞩目,但是存在许多不足。“五一”节前夕,许多旅行团由于定不上车票和旅馆不得不办退团手续;包括北京在内的旅游城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人潮如海,扫了不少游人的兴致;由于游人太多,北京的颐和园公园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关闭了一些景点。看起来,“假日经济”人气不旺不行,太旺也麻烦。

其实,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反思一下“假日经济”,许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经济学的第一重要原理是供求均衡原理,即对经济中的任何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要大致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供大于求,商品就会卖不出去,结果是商品降价,经济萧条;如果供小于求,需要商品的人会买不到商品,结果是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当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会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供求最终会恢复均衡。供大于求之后,价格下降,人们会减少生产那些卖不出去的商品,导致供求均衡;供小于求之后,价格上升,人们会多生产那些被需求的商品,供求也会最终恢复均衡。但是,这需要时间,在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不少消费者和生产者要受损害。供求均衡原理对任何商品都不例外,解释假日经济也很有力。因为放长假,我国骤然间了产生对交通、道路、旅馆、旅游景点、垃圾处理能力、甚至厕所等设备的大量需求,而这些产品又不是短时间内一下可以生产出来的,自然就会出现种种不尽人意之处。

从“五一”、“十一”长假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看,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差,政府对公众如何度假和“假日经济”阶段到来的政策准备不足,信息指导迟滞,部门之间欠缺协调;商家心理准备也不充分,与节假日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与需求脱节,硬软件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均不能密切衔接,错失不少商机;消费者则从众的消费行为明显,集中在旅游、购物、餐饮与娱乐等活动,形成需求的高度集中,为“卖方市场”创造条件而令消费者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假日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我国要发展“休闲产业”,应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解决失业,盘活经济,繁荣市场。从过去几年“假日经济”的火爆中,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传统的休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外出度假的热情也蓬勃高涨。另一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相关部门与产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更缺乏发展战略的思考。

有关部门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思想观念陈旧,对时代特点有模糊认识。休闲观念庸俗化,以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很难将休闲同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方式联系起来,更看不到高雅的休闲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素养的提高。因此,不论是生产,还是服务,都没有新思路和新创造。反映在政府部门,则是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缺乏政策的扶植,缺乏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学术界对此问题反应迟钝,国外的休闲学已有一百余年的研究历史,而在我国却极少有人问津,理论落后于时代。缺乏思想认识,必然物质准备不足。大多数人以为休闲只能去旅游,特别是几亿人都安排在假日出游,不仅使人无法达到欣赏和体验的目的,而且会使刚刚激发出的旅游热情消沉下去,不利于休闲产业的形成。应该认识到休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诸如:饭店、餐饮、接待、公安、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信、文化艺术等,各部门必须同步发展,削弱了任何一方,休闲经济都难快步疾行。

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尚未形成

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不配套就是制约假日经济的一个瓶颈。仅就旅游来讲,节假日庞大的出游人数使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础更加不堪重负。各大火车站虽不同程度地加开了临时旅客列车,但仍出现了旅客滞留的现象。许多旅行社因无法保证旅客车票,只得散团,让旅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交通问题在节假日更加突出。许多公路大堵车,游客用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有些地区的出租车司机更是漫天要价;旅游景点的住宿问题更为严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假日经济的发展。假日经济若想持久的“火”下去,必须突破这些瓶颈,而这又非一日之功,同时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面临旅游淡季闲置的危险,“旺季太旺、淡季太淡”,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甚至会浪费原本就十分稀缺的资源。服务质量不高是假日经济难以摆脱的困境。服务质量除了服务态度以外,还包括服务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方便程度、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安全感、信任感以及通过服务使消费者获得知识。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假日经济很难保证服务质量。各大商场人头攒动,出去旅游吃、住、行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更谈不上方便、舒适了。假日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休闲,若让人们感到是在花钱买罪受,花钱冤枉,假日经济就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发展了。就旅游来讲,最根本的关联因素是文化,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是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浑然一体,相辅相成。但目前,我国的旅游业仅仅停留在数量的扩张上,停留在简单的粗放式经营上,不注重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重视旅游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是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此外,从以往“五一”、“十一”假日消费情况看,还有几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媒体对假日经济的宣传有很强的炒作性,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引导,过于强调假日经济消费的一面;二是不能把旅游业的发展寄托在每年的三次长假上。

我国假日制度创新思路

政府部门的改进

政府要是想充分发挥“假日效应”,应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交通、金融、治安、边境口岸等通力配合,并相应放宽居民的出境旅游审批限制。政府出面组织的活动可尽量安排在公众假日,如政策咨询、文化教育、体育比赛等,并以财政资助的方式,免费开放公园和文化场馆,以疏导分流人潮。

企业针对游客需求的创新

从单一性的旅游经济产品扩展出去。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但在实际运作中,许多人则笃信两者相等而不假思索地采取行为对策。旅游城市与非旅游城市,旅游景点与非旅游地域,在假日中的经济活动安排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假日由于它具有的休闲时间总量增长,对于休闲空间的要求大为增强,任何可以促进休闲活动的供给都将产生相应的市场。

从旅游经济单一的地域魅力扩展到综合魅力。时下旅游经济的产品魅力是一种地域型魅力,即旅游景点的唯一垄断性魅力。福建的武夷山只有一座,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只有一处,人们到那里旅游,常常是由于“没有去过”而去,“去过了”的人则大多不再有多么大的兴致,这预示着我国的长假日制度执行时间越久,如此旅游的供给越没有消费者。这虽然只是一种旅游经济的危机推理,却是真实可靠的。

如何将单一的地域魅力转化为综合魅力,如增加或开掘更多的人文、历史、民俗等等的供给,处处留人,事事留人,以深度化旅游的内涵吸引“来过了”的人再来。没有“回头客”的旅游经济是不持久的,而只有具备综合魅力的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

追求现代生活与回归传统结合。现代生活是以个体休闲为主要特点的,而传统文化内容对假日要求则更多地强调亲朋好友“团聚”性的安排选择;个体休闲要求更大空间的个性化假日经济产品供给,“团聚”传统则有着对于空间移动方面从速度到安全舒适的大量需求,以及对于“团聚类”产品市场社会化的购买热情。应当说,从个体休闲到团聚类产品的供应,我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仍然有非常大的空间供我们扩展,特别是对于团聚性的产品供应,社会供应还是很不足够的。

从现有的几个长假看,假期中不是含有传统的节日,就是含有可以传统经办的一些事项(如婚礼等),它们会造就大量团聚性的活动安排。目前我们许多传统性的假日团聚,还是在“户内”进行的,并没有从市场购买,或者说,并不容易从市场购买得到,或虽可购得却非常地不合算。这既不能带来社会经济价值的统计量增加,还由于户内“自给自足”方式的非专业化处理,成本较高而不能够造就社会价值特别是效益的真实增加,并且会降低假日休闲的水平,因为人们大量时间耗费在户内“生产”上了。充分地考虑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的力量来安排假日经济的各种供给,赢得的就将是更加广阔的假日经济的发展前景。

从长假向长短假结合考虑扩展。长假是热点,以周末为主的短假则关注不够,目前假日经济大多没有周末假日的含义。这当然是一种短视。既然是休闲,假日不论其长短,都会有休闲性的需求,也就都有经济价值的意义。毫无疑问,由于长短期假日提供的时间长短差别很大,长短假日是不可按照同等原则进行经济性安排的。对于短期假日而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假日经济产品供应方成本的细致核算来取得经济效益。

笔者曾撰文“周末商店关门如何”,从欧洲商店周末并不足日营业得到启示,提供了周末假日经济的一种思路,意在周末时商家可以集中于周五晚上延长营业时间或周六上午营业,形成消费者集中购物时间,集中购买量,达到商家节约成本,取得更多效益;同时,也促进消费者有更多周末休闲时间,实现他类休闲活动的开展,进而促进整个周末假日经济的繁荣。一般而言,周末假日经济所实现的价值量,如果安排得当,一年之内将大大超过几个长假所实现的价值量。

公休假日的调整思路

尊重传统:公休假时间安排与我国传统节日和人们的传统出行习惯相结合。

顺应规律:顺应我国扩大内需的客观需求,顺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顺应生产工作和教育的内在规律。

满足需求:假期的设定基本满足人们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业余学习和兼职等各种不同需求。

兼顾各业:建立全国各行各业基本统一适用的公休日和休假制度,保证公民基本平等的休息权利,增强执法的严肃性。

大不变,小调整:对现行每年114天的公休日和休假时间不做大的增减,只对公休日和休假的频次及节奏做必要的调整。

月集中,年均衡:将每周2天的公休日拿出1天,集中到每月的传统节日和旅游旺季的月初,形成每周小节奏、每月大节奏、全年基本均衡的格局。

第4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休闲度假旅游;态势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一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国民的需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休闲度假”已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一词也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

一、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概述

(一)休闲度假城市定义

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和空间,发达的休闲产业,普遍的休闲活动,适宜的休闲度假环境和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包含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和狭义的休闲度假城市。广义的休闲度假城市,是指休闲度假是城市的共性,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舒心的休闲环境,满足他们的休闲需要的城市都可以称为休闲度假城市。另一方面,狭义上的休闲度假城市基本上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地理、自然等方面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一些城市的休闲度假功能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决定着城市的性质。

综上所述,休闲度假城市可以概述为:在城市中,休闲活动普遍, 具有丰富的休闲设施,休闲产业占重要地位,符合人文城市、特色城市、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等多元要求。宜居住,宜人性,具备欢迎游客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各方面和谐发展。在营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理想城市空间时,其环境资源条件必须包括成熟稳定的城市建成区、成长活跃的城市功能拓展与发展区、保存完好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优质宜人的自然景观生态区,这样的城市,则可以称之为“休闲度假城市”。

(二)旅游城市定义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的7%的一类城市。

此外,有发达的旅游业、丰富的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并以此为基础和支撑,以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为资源,借助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作用,形成旅游主导产业和特色显著的城市品牌,成为在世界或洲际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是发展旅游城市应具备的突出特点。

二、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情况

国务院总理2014年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

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是中国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过程。“住、行、游”是休闲度假旅游最重要的条件。房地产市场培育“住”,交通体系和汽车产业培育“行”,而旅游发展的根本定位是“游”,意味着休闲度假游已经逐步成为小康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到中等发达时期,就是更多的精神消费追求,是“文、体、美”的概念,到发达时期,就是“多、新、奇”的个性化消费时代。目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转型当中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1.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产品转型。从比较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发展,即度假、商务、观光,适宜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就发展什么,各种旅游产品综合配置。

2.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市场转型。本地市场与小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周边市场与中型休闲度假旅游闲相对应,远程市场与大型休闲度假旅游相对应,不同的休闲空间与不同年龄的需求相对应,不同的设施与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对应。

3. 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管理转型。在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无论是从旅游部门管理到协同管理,星级饭店管理到流动住宿管理,旅行社管理到旅行业务管理,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到旅游吸引物管理,行业管理到公共管理,还是从国内管理到国际协作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并且不断走向成熟。

4. 城市转型。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条件,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另外一些正在起步阶段的城市,也借鉴了其他的城市发展经验,不断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迈近。

5. 发展转型。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开始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的要求,推动产业融合,构造大旅游体系。从旅游服从大局,到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服从还是服务,都意味着旅游是边缘化的。而现今强调的是旅游融入大局,构造大局,这个观念的转换,就逐渐将旅游边缘化转向旅游中心发展,就是主流。一是促进城镇化;二是服务工业化;三是拉动新农村;四是推动国际化。这样的格局,休闲度假旅游自然就是中心工作和发展主流。我国自1998年开始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后共有339座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此外,我国自2007年至2013年,共有48座城市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如表1。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前行;但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少,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要达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休闲度假名不副实,概念模糊不清

休闲度假旅游应该是以休闲、健身、放松为主要目的,要利用其环境和一些服务项目、基础设施等创造出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氛围。其选址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以便度假者可以在此真正享受到休闲度假旅游带来的舒适。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由于希望做到以度假者为依托,选址多临近城市,对城市的依赖性较强,在此基础上提供的休闲度假项目其实质俨然成为了游乐园一日游的翻版。除此之外,许多建设者和经营者在追逐利益为目的的基础上,假借休闲度假旅游之名,经营房地产销售为实。

(二)基础设施薄弱,设施陈旧,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度假区接待游客能力遭到制约,导致无法满足大批量的度假者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设施也相对陈旧,服务水平低下,例如有的度假区海水浴场粗陋,许多体育运动设施破败,游乐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度假区内的住宿设施缺乏个性特色,众多疗养院的硬件体系陈旧老化等。

(三)季节差异明显,淡旺季失衡

我国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因此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自然景色比较萧条,大多数休闲度假旅游区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尤其是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冬季、树木凋零、河湖结冰、自然景观较为荒凉,气候比较寒冷,使许多水上运动无法在冬季进行,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损失惨重。

(四)个性特色不突出,盲目跟风

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区有相当一部分无视地方特色、地域差异及自身环境条件,盲目的跟风模仿,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明确的主题,导致没有独特的优势,进而也就没有长远的生命力。例如苏州多地打造以园林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其他一些省份在以经济收入可观的基础上,开始生搬硬套,完全无视自身是否符合园林休闲度假的条件,照搬照抄,毫无个性特色。

四、对策及建议

(一)慎重选址,重视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引导休闲度假意识

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选址应综合分析环境与区位两大方面。因此在休闲度假旅游区选址前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其社会环境、自然条件、景观品质等开发因素,作为选址的一项最重要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在综合考量环境与区位两方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该地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此外,政府和官方机构可以通过传媒或是自身宣传积极引导休闲度假的意识,使真正的休闲度假旅游不仅是深入民众的心,也要深入一些投资者、建设者的心,这样才可以使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真正良性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改善一些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交通状况,完善交通网络,充分结合当地的先天条件,将相应陆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完善起来,推动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长足发展。其次,提高接待能力,改善设施设备,将部分休闲度假旅游区的一些陈旧设施和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充分满足现代度假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使度假者充分感受到放松和休闲,以度假者的满意度来衡量该休闲度假旅游区的服务水平程度。

(三)弥补季节性不平衡,加强营销力度

休闲度假旅游区淡旺季突出,可以体现出该休闲度假区的优势和特色季节。因此在充分考量将淡旺季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应该通过一些管理措施,例如淡季提出一些对度假者优惠的套餐或服务来缩小季节差异。在特色月份则着重推出相应的特色休闲度假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吸引大批的度假者。同时,加强营销力度,例如可以向度假者推荐该区淡季的优惠项目,将旺季与淡季进行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地缩小季节差异。

(四)展现当地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休闲度假旅游区应该结合本区个性特色,准确定位,充分利用该区的特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突出该区的特色文化内涵,根据当地的地理、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因素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提升内涵,塑造出本区的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主体形象,形成特色持久、别具一格、独特创新的休闲度假旅游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经济以及其他各领域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国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也需要跟上国际步伐。实现旅游产业全面绿色转型,把我国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美丽中国生态旅游的新范例。

参考文献:

[1]李辉,明庆忠.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苏章全,明庆忠,廖春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复杂系统及其反馈模型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1).

[3]桑霞.赤壁市双丘村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11(01).

[4]冯红英.市场转型期廊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第5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中国社会急欲突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文凭便成为人才的一张身份证明,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敲门砖。

然而,在文凭热背后正能量发力的同时,文凭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后,进而被扭曲、异化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说到官场腐败,我们首先会想到贪污受贿、渎职,想到包养情人……甚少会将官员的腐败与“文凭”扯上关系。事实上,为自己贴标签,增加竞争力的文凭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官场颇为严重,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涉及教育问题、学术问题,更涉及社会公平问题、诚信问题、官场和学术腐败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社会观察】

当代社会,文凭成为人们的通行证。能在社会上走多远,许多时候要看他所持有的文凭到了哪个层级。学历一旦和功名挂钩,学历造假就在所难免。学历造假,不外乎两种途径:有的单纯制作个假文凭,有的是到学校去“读”个真文凭。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行走,需要多种道具。社会越发展,人们所需要的道具越多。农耕时代,不识字不影响农民耕地播种。现在,不识字的话,看不懂农药的说明书,用错了剂量,作物可能减产。工业时代,文化程度与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从事社会管理的官员,同样需要专业的知识。如何衡量人的知识水平,学校教育出现后,发明了文凭,来证明一个人的教育经历。

当代社会,文凭成为人们的通行证。能在社会上走多远,许多时候要看他所持有的文凭到了哪个层级。然而,学历一旦和功名挂钩,学历造假就在所难免。学历这根指挥棒舞得越高,越炫目,就越容易遭遇各种干预。

此起彼伏的“文凭门”

无假不成戏。有些假,可以合法地生产经营,不会有人指责什么,如假发、假牙、假肢;有些假,一经发现,弄得声名狼藉,如假文凭、假年龄、假履历。有关假文凭问题,每年都有东窗事发的。

文凭成了“滑铁卢”

2012年6月8日上午,山西河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提名免去了薛新民的河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职务。据新华网报道,薛新民曾11次擅改年龄、4次谎报学历。经过数次的“自我擢升”,刚参加工作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薛新民,先后领取过西安财经学院专科毕业证和西安国际商务进修学院函授本科毕业证。经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高等教育学籍处确认,薛新民的专科学历为假学历,本科学历为国家不承认学历。

真实的文凭,是知识含金量的纸质证书。虚假的文凭,是沽名钓誉的诱饵,受害的是整个社会。文凭造假,必有造假的用意。对官员来说,如果连步入政界的学历都敢造假,得逞之后,遇到其他有利可图的事情,很难怀疑其会循规蹈矩。

通常,金钱、美女是导致腐败官员落马的导火索。如今,文凭问题已成为官员落马的另一个原因。

2011年,广东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荫国严重受贿案轰动一时。有消息说,在他的办公室和家中,仅现金就搜出近1000万元。2012年4月13日,广东省纪委通报:罗荫国系列腐败案共涉及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市辖6个县(区)的主要领导全部涉案。纪委部门意外发现,茂名大案中,多数官员存在“三假”现象——他们的年龄是假的,学历是假的,计划生育证明也是假的。

无独有偶。广东中山市原市长,在被查处后,媒体报道称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却拥有广东省委党校的研究生文凭;打工皇帝唐骏的母校“西太平洋大学”,还出过一位官员校友苏福功,此人曾任河南省旅游局局长,2010年因年龄问题任职河南省政协。

对官员来说,“滑铁卢”是个满身晦气的词儿,谁沾上谁倒霉。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滑铁卢”与官员的零距离接触,与官员的不正当行为有关。靠伪造文凭混迹官场,无非是为了混得更好。凡事终有报应。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不知不觉中,自己就走到了“滑铁卢”桥头,想脱身已经晚矣。文凭成了某些官员的“滑铁卢”,就是最好的报应。据媒体披露,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鉴定潮汕地区某市送来15名官员的学历证书,仅凭肉眼即确认其中7份是假证书。更加离谱的事情接连发生,一个地级市的银行出于选拔干部的考虑,将36名中层干部及业务骨干的文凭送来鉴定,结果只有6个人的文凭是真的。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假的文凭,任凭演技再好,也有露馅的时候。

本科级“白字先生”

有个笑话,某人大代表到医院看病,大夫开单子让其去化验科验尿。到了化验科,该人大代表想进到室内,护士指着门口的提示牌说:“非本科人员不得入内!”没想到,这个代表颇为不满:“我就化验个尿,还TMD要本科文凭!”

许多时候,生活比笑话更逗人。2010年12月,在玉溪市纪委对该市官员陈有云“”期间,在他所写的交代材料里,一百个字就有数十个错别字。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专案组要求其写对错误行为的认识,有大学文凭的陈有云久久不能落笔,后来苦苦要求办案人员。看到办案人员鄙视的目光,陈有云大言不惭地说:“我是能说不能写,如果我真有文化,早就当副省长了。”

如果说陈有云还只是个手握大学文凭的“白字先生”,与河北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王亚丽相比,陈有云的假项未免过于“单调”了。靠着假年龄、假履历、假参军、假学历,从农村一路爬升的王亚丽,称得上“浑身是假”了。根据石家庄市公安局鉴定,王亚丽个人档案中,90多枚公章有30多枚是假公章。

官员的“文凭门”,有的是当官前伪造的,更多的则是掌握一定权力后,为更上一层楼“锦上添花”的。

补学历“桑榆未晚”

第6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关键词:假日制度 特点 问题 创新

我国假日制度的产生

随着我国固定假日的增加,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多,而工作节奏也大大加快,即工作时间更忙,休息时间更多。人们在已经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示范效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家庭结构的简单和社会保障的健全,使人们不必用过多的积蓄保障未来;紧张的都市生活使得人们崇尚大自然,渴望享受放松一下的愉快。假日是供人们休闲的,当“休闲”具有积极主动的意味时,旅游远足、亲朋聚会、娱乐健身等等也就占住了休闲的极大比重,使得假日与“经济”相连结,从实质上具有了扩大需求来拉动经济的意味。因此,人们的消费不仅向节日集中,也向假日和休息时间集中。

我国现行的休假方式

我国现行假日制度自从实行周五工作制,每周都有双休日,再加上“大春节”、“大五一节”、“大国庆节”三个“黄金周”,目前一年当中,假日已达114天。这就是说,我们有1/3的时间都在休假。除去政策性的假日,节日就更多,清明节、端午节、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等不一而足,几乎月月有节。节假日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高潮,并带动了诸如交通、通信、银行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因此说,假日市场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假日制度催生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它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通过对公众假期的利用、协调、引导、服务与消费等,影响或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活动,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假日经济还需要一个认知、适当调控到充分利用的过程。2004年的多次降息、开征利息税和增发工资等措施,都表明了政府有意识的推动假日经济。

假日市场实际上包括了法定的休假日和不休假的各式各样的节日共同引起的消费。“假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以广东为例。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提高。2005年,全省人均GDP达到236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多数城镇居民已经从小康步入富裕小康的水平,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率也已经很高,这使部分人的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从吃、穿、用类转向基于此上的更高如休闲娱乐、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消费上。

有资料表明,在国外,节假日商品和服务的日均消费额是平时的3-5倍。欧美国家每年有多达100多个节假日,除了传统的“五一”、元旦外,还有很多宗教性节假日,如复活节、圣诞节等。他们真正休假的时间不一定就比我们多,但每个休假时间安排更灵活。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每个节假日的营销策划都很到位,浓厚的节日气氛很好地剌激了消费。如德国的啤酒节是久负盛名的传统节假日,在每年九、十月间为期两周的节日里,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无数啤酒爱好者给当地市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我国的假日不少,节日也不少,但操作节日市场的技术还较差,这个市场还远未做大。

人的需求表现为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低层次的需求解决以后,人们肯定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货币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追求闲暇、自由等精神享受。这是一个趋势,世界各国都如此。我国现在正经历的“假日经济”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上述趋势在一个国家何时出现,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为上述趋势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假日制度的特点

集中消费

假日消费使淡旺季更加分明。在假日旺销的同时,非节假日的清淡已露端倪。商场普遍反映,节假日生意确实好,但节假日一过,平时的生意比以往更为清淡,平均下来与没有长假生意差不了多少。集中消费并非理想,假日集中消费破坏了市场的均衡,使得市场暴冷暴热,尤其是交通、旅游、娱乐、饭店的容纳量不像商品那样可以储存,没有“蓄水池”可以调节,难以适应集中消费的状况。

淡旺季分明

“五一”、“十一”的七天长假放出很多新气象。“假日经济”焕发出的生命力和刺激消费产生的经济效益令人瞩目,但是存在许多不足。“五一”节前夕,许多旅行团由于定不上车票和旅馆不得不办退团手续;包括北京在内的旅游城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人潮如海,扫了不少游人的兴致;由于游人太多,北京的颐和园公园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关闭了一些景点。看起来,“假日经济”人气不旺不行,太旺也麻烦。

其实,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反思一下“假日经济”,许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经济学的第一重要原理是供求均衡原理,即对经济中的任何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要大致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如果供大于求,商品就会卖不出去,结果是商品降价,经济萧条;如果供小于求,需要商品的人会买不到商品,结果是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当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会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供求最终会恢复均衡。供大于求之后,价格下降,人们会减少生产那些卖不出去的商品,导致供求均衡;供小于求之后,价格上升,人们会多生产那些被需求的商品,供求也会最终恢复均衡。但是,这需要时间,在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不少消费者和生产者要受损害。供求均衡原理对任何商品都不例外,解释假日经济也很有力。因为放长假,我国骤然间了产生对交通、道路、旅馆、旅游景点、垃圾处理能力、甚至厕所等设备的大量需求,而这些产品又不是短时间内一下可以生产出来的,自然就会出现种种不尽人意之处。

从“五一” 、“十一”长假暴露的一系列问题看,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价格不合理、服务质量差,政府对公众如何度假和“假日经济”阶段到来的政策准备不足,信息指导迟滞,部门之间欠缺协调;商家心理准备也不充分,与节假日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与需求脱节,硬软件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均不能密切衔接,错失不少商机;消费者则从众的消费行为明显,集中在旅游、购物、餐饮与娱乐等活动,形成需求的高度集中,为“卖方市场”创造条件而令消费者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假日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我国要发展“休闲产业”,应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解决失业,盘活经济,繁荣市场。从过去几年 “假日经济”的火爆中,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传统的休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外出度假的热情也蓬勃高涨。另一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相关部门与产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更缺乏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7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关键词]旅行社新休假制度营销对策

今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新休假制度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旅游消费者余暇时间的调整,继而引发旅游市场中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动。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纽带和旅游客源的组织者,及时研究新休假制度对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的影响,从供需矛盾、旅游消费热点、出游方式和国内外市场等角度探讨市场营销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黄金周”下旅行社的经营现状

我国的“旅游黄金周”最早出现在1999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五一”、“十一”、“春节”等3个法定节日都延长为7天,人们形象地把这3个时段称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我国休假制度的调整,为公民除由提供了时间保证,也为刺激旅游消费和扩大旅游内需创造了条件。该休假制度在之后的九年中一直沿用,在此传统“黄金周”下旅行社的营销模式呈现出一些特点,如国内旅游需求持续增长使广大旅行社将国内长线游作为重点营销对象;出境旅游规模扩大,旅行社开始跨国经营等。然而,在此模式下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旅行社经营理念受到冲击

尽管我国不少旅行社已经意识到树立“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重要性,但实施力度还不够,尤其在面对巨大的市场利益诱惑时,很多旅行社还是片面实行以短期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导致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劣质服务问题时有发生,如减少计划内的旅游景点、减低住宿标准等。这种为追求利润而牺牲产品质量的行为,为旅行社可持续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中小旅行社数量日渐增多,但经营局面不容乐观

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规模结构一直呈现中小国内旅行社占大多数的特点。随着“黄金周”对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刺激,加之旅行社业进入壁垒低,更巩固了这一行业结构。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环节经营深度的不足,因而形成有限接待量和低利润率之间的恶性循环,使得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

(三)形成了单一的旅游产品设计,有较大的局限性

“黄金周”的七天长假使旅行社的产品设计偏于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团体包价”为主,散客游产品比例小,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比例也很小;二是“长线旅游”为主,缺乏中短线产品,线路设计有待改进;三是多见“观光”旅游,其他旅游所占比例很少。

二、新休假制度下我国旅游消费的变动趋势分析

从旅游经济角度看,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或需要,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并可能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5]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为满足自身享受和发展需要,对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的综合,是在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着收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而产生的高层次消费。[6]闲暇时间是对旅游需求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和决定性作用,旅游需求同闲暇时间同方向变化。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增加;反之,旅游需求量就相应减少。[7]对旅游消费者的现实和潜在的旅游需求以及消费或购买力的分析,是旅游企业各项营销活动的出发点。旅行社对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的准确把握,不仅有助于其制定及时合理的营销策略,与旅游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且有助于提高游客管理水平,不断开发新产品。

在新休假制度中,从今年起每年共有5个3天的小长假,分别是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节,还有两个7天长假即春节和国庆节。其中,春节放假日也有所调整,除夕成为法定节假日,全年节日总放假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至11天。可以看出,在新制度中,“五一黄金周”缩短,节假日的次数增加,呈现化整为零的特点。这样的调整必然会影响我国旅游消费趋势的变动。

(一)长线市场萎缩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8]它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模极限。受到旅游容量的限制,“五一”长假取消后,已经饱和的“十一”和春节两大“黄金周”无法承受更多“五一”分流游客,因此长线市场接待量萎缩。在国内长线中尤以西部的新疆、等线路较为明显;而在我国比较热门的出境旅游长线中,欧洲、澳大利亚等线路会受影响。

(二)短途旅游将占主导地位

随着近几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扩大,人们的旅游消费选择不断趋于理性化。短途旅游一方面价格适中,普通的家庭容易承受;另一方面因为时间短、路程短、环节少,旅行社的服务也就相应地体现了“浓缩的才是精华”的道理,让游客达到满意,所以短线游日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端午和中秋都适合选择短线游;出境线路中的港澳、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份额也会有所增加。

(三)民俗游成为新宠

文化对个人有暗示、提醒、制约的力量及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文化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9]它支配了旅游者的需求、消费结构和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旅游的观念态度等。基于我国传统历史悠久和民族风俗多样性的背景,民俗文化在旅游需求及消费市场中的发掘潜力很大。从今年起,清明、端午和中秋都将有一天的法定假期,再加上周末,可以形成3个3天小长假,除了清明节不太适合旅游之外,端午和中秋都成为了新的出游时段,体验民俗风情成为新的热点。

(四)出游方式转变

首先表现为交通工具的改变。在以往,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是火车,然后是汽车、飞机和轮船。新方案实施后,受时间调整的影响,中长线旅游将更多的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而在日渐受到关注的近距离旅游中,自驾车旅游人数的比例随之增大,这是因为一方面自驾车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汽车拥有率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速在20%左右。其次是散客旅游比例增大。短途游中的近距离城郊或农家乐出行方便,人们多会选择与家人朋友一起出游。

三、基于新休假制度的旅行社营销对策

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其生存和发展与旅游市场的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旅游活动本身的特殊性,使得旅游市场与其他行业市场相比,具有全球性、异地性、波动性和高度竞争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趋势可以看出,新的休假制度对旅行社的营销策略提出新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

旅行社应该真正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经营的根本出发点,并将“网络营销”、“绿色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渗透到其中,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目标,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树立自己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以科学的管理规范员工,营造有利于员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实现良性竞争。

(二)中小旅行社明确市场定位

针对我国旅行社业中小旅行社占大多数且经营不乐观的现状,明确中小旅行社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中型旅行社应该避开其在经营标准化产品方面的比较劣势,实行专业化经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特定细粉市场旅游者的需求。小型旅行社的调整是采用内部改造或增设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制实现网络化,成为旅行社业面向旅游者的窗口。其网络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与制结合,即通过制来实现网络化。

(三)完善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结构

1.增加短途游的推出,适当调整中长线路设计

针对新方案中的“五一”、元旦两个小长假,旅行社要对以往的中长线路作适当调整,推出多种精炼的短途游线路以顺应市场。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五一”小长假里,贵州省各旅行社的出游线路已经由长变短,从游客报名情况看,1至4日的短线游成为热点,尤其以省内及周边回归自然、踏青、体验休闲游为主。北京有些旅行社把三亚、北海、桂林、漓江等比较远的旅游城市以及港澳游等4-6天的旅游也纳入到小长假的游览范围中。

2.积极开展民俗游,弘扬民族文化

以端午和中秋两个传统民俗节日形成的小长假,旅行社可以设计突显其民俗特色的旅游路线。端午期间就有旅行社推出三峡、屈原故里秭归、嘉兴、洞庭湖汨罗江以及华东城市赛龙舟之旅等线路,很受游客欢迎;而对于中秋节,旅行社可以将“赏月”作为产品的最大亮点,推出诸如漓江水上赏月之旅、古镇观月之旅等线路,不仅贴近民俗游的特点,行程设计上也比较有意境,适合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出游。

3.优化产品设计,以实现旅游时间比最大化

对于假日调整后出现的5个3天的小长假,旅行社应该在产品设计中尽可能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如:改变交通工具;选择旅游资源丰富密集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合理安排景点游览顺序。

新休假制度的实施给旅游市场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旅行社要在准确分析旅游消费需求变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从长远出发,做好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只有这样,旅行社才能充分把握机遇以赢得市场份额,并实现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清津,旅游消费者行为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李丹,刘晓萍,杨悦,黄金周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4]李剑锋,邵国军,基于新假日方案分析的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5]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8)

[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54)

[7]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原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9)

第8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关键词:休假制度 休闲度假 旅游开发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两项政府法规,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假方案。新方案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随着大众休闲意识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如何适应新休假制度以加快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是旅游业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休假制度的效果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支付能力和旅游的时间。我国旅游客源三大产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接近或超过4000美元,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度假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热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度假旅游队伍中来。

传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一)旅游消费偏好变化

一改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假日旅游传统,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长周末的出现将逐渐改变当前国内旅游观光为主的方式,推动远郊度假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旅游者出游方式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加上携程、同程等旅游网商运营的日渐成熟,未来自助游将占更大比重。

(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满足游客需求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传统的组团旅游减少,常规的线路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仅负责安排交通和住宿的半自助旅游则是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作为以团队接待为主的旅行社应当重视自助游市场,逐渐从观光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度假旅游的操作上来。

对景区而言,新休假制度催生的多样化游憩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开放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热点。对住宿业而言,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个性住宿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必将受到冲击,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也亟需调整。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相应提供从青年旅馆、经济型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到豪华私人酒店的多层级住宿系统,提供多功能合一的自助游客服务中心。

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言,要考虑旅游发展的远景,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市场预测难度加大。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机遇把握旅游市场动态。同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压力加大,而且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多样化的个性旅游方式会给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严峻考验,城市旅游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面临的困难

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游业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如何协调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休闲度假这一新型的产品融于原有的旅游产品,是新休假制度实施后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观光旅游及其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休闲娱乐项目的设置要符合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对高档的娱乐产品要适当控制,增加大众休闲项目,特别是对民间丰富的传统游艺项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广、要求高,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矛盾以及与风景名胜区的矛盾。由于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稀缺成为开发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

然而旅游项目是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长线投资项目,综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并不一定很好,如果没有部分旅游房产等直接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作为补偿,投资热情并不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不仅要有固定的度假区的建设,而且还要有各种休闲活动的配合,如闲适性的休闲观光、各种休闲文体活动、休闲购物等,与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系统、文化产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都有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系统整合,特别是深层次体制上的整合对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很重要的。

发展国内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驱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旅游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休闲度假旅游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科学考虑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战略。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要符合国情和旅游环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互动、参与、文化性强的休闲产品成为新休假制度下旅游业转型的特征。

要处理好观光、会议、居住、奖励与度假等的关系,在功能与方式分类上可以突出会议度假、奖励度假、亲子型家庭度假、情侣度假、银发度假、分时度假、休闲农庄等重点市场的驱动。要加强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的改善,重视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和休闲文化品牌的培育。结合城市特色,推广基于休闲活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各类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媒体,组织车迷俱乐部、驴友俱乐部和热心读者参与一些个性化的旅游活动,例如乡村采摘游、自驾游以及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休闲方式。作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应当顺应形势,必须考虑自驾车因素,建设多层级服务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形成旅游目的地基营式度假体系。

(二)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传统民俗文化品位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假日经济格局,游客的出游时间将更具灵活性,形成从短线到长线,从春季到冬季的多时段、多季节、多线路的多元化旅游形式。旅游部门要以旅游新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休闲内涵。要加快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游憩商务区和环城游憩带,开拓夜间娱乐市场,开发水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启动精品节庆工程,开发特色表演项目。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旅游区域可能出现以近郊、祖地为目的地的清明扫墓旅游和以赏月、家乡为目的地的中秋亲情旅游两轮旅游小高峰,并将促进传统土特产的热销,兴旺传统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经营部门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安排,加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闲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要积极培育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

(三)完善旅游接待体系,整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加强地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基于不同等级旅游交通节点以及不同等级旅游交通通道构成互动的地域旅游交通体系。不同旅游交通枢纽之间的体系协调的组织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加强通往主要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通讯、环卫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旅游区内、通往旅游区的通道以及休闲者主要活动场所的专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各种指路牌、景点指示牌、景点介绍、游览安全设施,为满足游客在旅游区最基本的饮食等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城市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各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从而引导广大游客理性出游,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随着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设施,积极开发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府既要强调本地休闲度假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同时也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环境质量退化、重复建设、产品雷同、投入产出比率低下等失误。

参考文献

第9篇:假如我是市长作文范文

关键词:休假制度 休闲度假 旅游开发

国务院于2007年12月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两项政府法规,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假方案。新方案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随着大众休闲意识的提高,休闲度假旅游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并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旅游市场结构。如何适应新休假制度以加快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是旅游业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休假制度的效果及其意义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加,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需求主流。休闲度假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最关键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有支付能力和旅游的时间。我国旅游客源三大产出地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接近或超过4000美元,三区域的33个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度假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热点。

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标志着制约休闲度假旅游的“有闲”问题也将逐步得到解决,形成了两天双休日、三天小长假、七天黄金周的科学合理、分布均衡的假日体系,我国法定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日达到了115天,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准。尤其是法定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出台,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强制实行休假制度,会激发更多的工薪阶层加入到休闲度假旅游队伍中来。

传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

(一)旅游消费偏好变化

一改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假日旅游传统,旅游者的出游动机渐趋理性化,旅游者消费行为、消费格局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广大旅游者在消费理念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对休闲度假旅游的认知越来越成熟,出游动机也越来越理性。人们出游目的已不再是盲目跟风,开始由单纯的游山玩水、追求猎奇性向追求舒适型、享受型的方向转变,对个性化、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产品需求更为迫切。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个长周末的出现将逐渐改变当前国内旅游观光为主的方式,推动远郊度假市场的井喷式发展。旅游者出游方式更多倾向于自我选择、自主决定的自驾游或自助游,加上携程、同程等旅游网商运营的日渐成熟,未来自助游将占更大比重。

(二)旅游经营管理部门面临的新挑战

满足游客需求是旅游业的生命线,由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消费格局的改变,也必将对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管理部门产生较大的冲击。对旅行社而言,由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度降低,传统的组团旅游减少,常规的线路设计及促销规程将被打破,经营风险及压力增大,尤其是门市化的小旅行社将步履维艰。但对于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的旅行社来说不啻是一个趁势发展壮大的机遇。仅负责安排交通和住宿的半自助旅游则是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型,作为以团队接待为主的旅行社应当重视自助游市场,逐渐从观光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度假旅游的操作上来。

对景区而言,新休假制度催生的多样化游憩方式,会使以旅游团队为主要客源支撑的观光景区减少客流、减少收入。环境优美的开放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齐全的城郊休闲度假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热点。对住宿业而言,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和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个性住宿需求趋于旺盛,而以接待团队为主的传统型宾馆必将受到冲击,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也亟需调整。各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要相应提供从青年旅馆、经济型酒店、高端度假酒店到豪华私人酒店的多层级住宿系统,提供多功能合一的自助游客服务中心。

对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言,要考虑旅游发展的远景,原有的项目规划、产品建设、服务体系等都需要调整和适应。新的休假制度实行后,旅游市场预测难度加大。当务之急是要抓住机遇把握旅游市场动态。同时,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管压力加大,而且游客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多样化的个性旅游方式会给旅游安全监管带来严峻考验,城市旅游危机管理势在必行。

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面临的困难

休闲度假旅游是旅游者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用于度假旅游活动,以达到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游业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如何协调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休闲度假这一新型的产品融于原有的旅游产品,是新休假制度实施后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观光旅游及其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中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休闲娱乐项目的设置要符合消费能力与消费习惯,对高档的娱乐产品要适当控制,增加大众休闲项目,特别是对民间丰富的传统游艺项目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其涉及面广、要求高,在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与观光并重型转化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体制上的矛盾以及与风景名胜区的矛盾。由于城市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渐稀缺成为开发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

然而旅游项目是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长线投资项目,综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并不一定很好,如果没有部分旅游房产等直接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作为补偿,投资热情并不高。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不仅要有固定的度假区的建设,而且还要有各种休闲活动的配合,如闲适性的休闲观光、各种休闲文体活动、休闲购物等,与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系统、文化产业、商贸业等其他产业都有密切的关系,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系统整合,特别是深层次体制上的整合对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很重要的。

发展国内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驱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

旅游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强对休闲经济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休闲度假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休闲度假旅游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科学考虑景区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战略。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要符合国情和旅游环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互动、参与、文化性强的休闲产品成为新休假制度下旅游业转型的特征。

要处理好观光、会议、居住、奖励与度假等的关系,在功能与方式分类上可以突出会议度假、奖励度假、亲子型家庭度假、情侣度假、银发度假、分时度假、休闲农庄等重点市场的驱动。要加强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交通条件、娱乐设施、文化设施、景观建设的改善,重视城市生态休闲环境和休闲文化品牌的培育。结合城市特色,推广基于休闲活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开发各类具有吸引力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旅游经营管理部门可以联合媒体,组织车迷俱乐部、驴友俱乐部和热心读者参与一些个性化的旅游活动,例如乡村采摘游、自驾游以及户外探险等新兴旅游休闲方式。作为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应当顺应形势,必须考虑自驾车因素,建设多层级服务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形成旅游目的地基营式度假体系。

(二)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传统民俗文化品位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假日经济格局,游客的出游时间将更具灵活性,形成从短线到长线,从春季到冬季的多时段、多季节、多线路的多元化旅游形式。旅游部门要以旅游新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休闲内涵。要加快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旅游产品。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游憩商务区和环城游憩带,开拓夜间娱乐市场,开发水上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启动精品节庆工程,开发特色表演项目。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增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旅游区域可能出现以近郊、祖地为目的地的清明扫墓旅游和以赏月、家乡为目的地的中秋亲情旅游两轮旅游小高峰,并将促进传统土特产的热销,兴旺传统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经营部门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安排,加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闲品牌提升旅游产品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意蕴,把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务贯穿于旅游产品要素建设之中。要积极培育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

(三)完善旅游接待体系,整合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加强地域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基于不同等级旅游交通节点以及不同等级旅游交通通道构成互动的地域旅游交通体系。不同旅游交通枢纽之间的体系协调的组织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加强通往主要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道路交通、通讯、环卫等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旅游区内、通往旅游区的通道以及休闲者主要活动场所的专业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各种指路牌、景点指示牌、景点介绍、游览安全设施,为满足游客在旅游区最基本的饮食等需求的服务设施。旅游城市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旅行社、景区、饭店等各类旅游企业以及与机场、铁路、公路、气象、银行等各相关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结,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从而引导广大游客理性出游,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

随着法定假日的调整与带薪休假制度的设施,积极开发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对于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促进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府既要强调本地休闲度假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度假产品,同时也要顾全大局、通力合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建设,使旅游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环境质量退化、重复建设、产品雷同、投入产出比率低下等失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