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财务专业管理精选(九篇)

财务专业管理

第1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大多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于非财会专业学生使用。因为对这些学生课时少、没有前期的课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等)作为辅垫,财会基础薄弱,使得这类教材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应编辑出版一套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通用教材,解决非财会专业课程安排引起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

二、正确处理好各课程之间的街接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专业课,其内容和前面的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一般要在学习了概率统计、税法、经济法、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等课程之后再学习财务管理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三、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课时量的充足是保证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否则连基本内容的讲授都不能保证,就更无法安排较多的时间展开案例进行探讨。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课时较少(一般为40学时左右),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不但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理论,还包括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结构、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等内容,课时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于非财务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课时较少,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笔者认为对非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应主要讲授如下内容: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目标及理财环境。2.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主要包括风险与收益分析、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资本成本。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应讲细、讲透。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3.投资管理:了解投资决策的内容、程序、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等,重点掌握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如净现值、净现值率等。4.证券投资:了解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目的、特点与投资程序。5.营运资金: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企业都存在现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管理问题,在讲授过程中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同时能够活学活用所学到的知识。6.筹资管理与资本结构:了解筹资渠道及资本结构基本理论,掌握负债筹资的利弊,熟练计算资本成本并能够进行财务风险的衡量。7.收益分配:了解收益分配的程序、方案等,重点掌握股利政策,树立收益分配决策实质上是筹资决策的一部分的理念。8.财务分析:了解财务分析的目的,重点掌握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

五、增加案例教学比重

传统教学授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正式地阐明概念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它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应注意的一点是: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真实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将知识融于案例中,使之能够通过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来掌握这个行业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六、增加情境教学的比重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以其形象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交叉性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于一体的教学辅助工具,它能够实现用视觉、听觉与感觉等多种感观同时刺激神经系统,达到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外部环境等相关信息、财务管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类资源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七、适时进行章节内容的总结,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在每一章前提出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在各章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内容做系统地复习、巩固,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在授课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参考文献:

[l]赵 芳: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2]王文俐:关于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9

[3]徐 茜:公共《财务管理》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8

[4]华金秋:试论多媒体技术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

[5]杨雪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6)

[6]刘 春 赵欣宁 樊国钢:关于建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动态系统的构想[J].会计之友,2004(5)

[7]刘淑莲: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

[8]林 波:财务管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财会研究,2008,(3) :39~43

[9]黄珍文: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 3):102~104

第3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农电;财务管理

一、农电财务管理的背景

(一)农电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实施,县级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市公司代为管理,解决了归口管理的问题,执行了与市公司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模式,但是综合管理框架下的农电管理工作专业性不强,尤其是财务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依法治企理念深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经营健康发展带来风险。

(二)传统管理习惯不能满足精益化管理要求

近年来,公司系统实施发展战略,对县级供电企业实行资产整体划转,提出贯彻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坚持加快发展和加快管理并重,对工作标准和精益化程度的要求都愈来愈高。而县公司受以往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制约,对上级发展战略、体制变革和工作思路出现了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员工队伍的不适应。

(三)农电财务规范化管理存在薄弱点

在当前信息化模式下,县级公司财务基础工作较传统的核算模式大大改变,面对着内外部监管的力度加大、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变革,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不足,如,会计基础工作在信息化模式下有所滑坡;预算管控能力有待加强,未能真正做到财务、业务深度衔接;成本入账合规性有待加强,全年成本入账缺乏均衡性等方面。提醒县公司只有在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练好内功的基础上,才能在保证“底板不能漏”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县公司财务基础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济平安。

二、主要做法

结合上级公司整体部署,持续推进县级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管理,进一步深化财力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工作,在各项财务工作部署中,做到县公司财务管理与市公司同步同调,夯实农电财务基础管理水平;以围绕指标抓管理为主线,确保全年业绩指标管控可控、能控、在控;同时加强对县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使县公司财务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推进县公司依法从严治企,加大财务监督控制的力度,编制“依法理财典型案例”,做到以案说法,提升县公司财务风险防控意识。

(一)强化财务管理市县同步同调,夯实农电财务基础管理水平

财务部积极贯彻公司农电专业化垂直管理要求,加强对县公司调研及指导,确保市县公司同步同调,即“同布置、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县公司调研,了解县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时制定针对可行措施,加强对县公司财务管理,确保市县公司一盘棋,共同进步、发展。制订了“县公司财务垂直管理考核细则”,按季对县公司财务管理考核评价,并定期召开农电财务专业化垂直管理例会,对县公司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找准差距,制定整改措施,通报动态考核结果,促进县公司争先进,会议同时结合专业实务培训,以会代培形式,为县公司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提升县公司财务工作水平。

(二)以围绕指标抓管理为中心主线,全年业绩指标管控可控、能控

实行月度间财务指标管控工作,制定“县公司月度指标分析模板”,要求县公司对所有财务指标偏差原因进行逐条分析,尤其是成本月度间入账均衡性,同步制定“预算完成情况表”及“预算入账督办单”,以督促各业务部门及时入账,总结其好的做法:一是业务部门积极配合是前提。不管是成本费用还是工程转资入账,业务部门按时间节点能及时入账是财务核算的基本前提。二是财务专责细心负责是基础。财务部负责预算的专责一定要认真、细心、负责,要每月及时对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已入账预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提请领导决策。三是财务部主任督办、考核是措施。财务部主任每月下发“预算入账督办单”,提请主要领导签批后下达到各责任部门,督促其报账,对仍入账不及时的部门要及时汇报领导解决,并提请领导同意后考核。四是主要领导重视是关键。成本入账及时性与否、最关键在于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于财务提出的督办单和考核,要会上督导、并支持财务考核,真正让各业务部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与其部门业绩考核挂钩,才能确保其报账的及时性。

(三)以预算为笼头,提升县公司预算管控能力

多年来,加大县公司预算管控力度,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实施”为原则,召开县公司专业部门垂直审查会或预算专项会议,逐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审定,公司财务部同步制定下发《县公司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并督导县公司同步制定《县公司预算管理考核细则》,以体现预算严肃性、全面性、协同性及时效性,明确预算刚性原则,落实依法从严治企,确保全年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四)加强对县公司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促进财务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积极参加、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实用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适应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业务技能水平和专业履职能力。每年均开展县公司所有财务人员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或普考活动,从方案到内容、从培训到考试,通过全员参与,是对县公司财务人员基础业务工作的一次有力检验,意在提高财务专业岗位人员素质和工作技能,以此形式督促财务人员要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练好内功,只能在“底板不能漏”的情况下,扎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以规范化为重点加强县公司财务基础管理和风险管控。

(五)推进依法从严治企,加大财务监督控制的力度,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加大县公司财务稽核力度,财务部每年针对高风险领域开展财务专项检查稽核活动或监财联动,针对违规行为,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立即整改,同时对县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点及时向公司领导层提交“风险管理提示单”、“财务专项管理报告”,以达到管理层知晓县公司现状、县公司针对问题及时消缺整改并举一反三,通过多角度检查、风险防范,为县公司规范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成效

(一)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县公司经营指标管控成效显著,在各项指标优于计划时间节点完成的基础上,县公司全年财务指标均优质高效完成,实现县公司年度财务指标可控、能控、在控目标。

(二)县公司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技能持续提高

在近年内举办的财务人员调考中,通过全体参考人员的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收获多项集体、个人荣誉。

(三)县公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推进财务深化应用,财务管理质量持续提升。坚持以全面落实财力集约化管理为核心,以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督导县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好的做法及业务及时总结提炼,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四)县公司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理念强化

第4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就业趋势;就业形势;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92-01

一、财务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趋向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资料调查显示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时候,认为即使是考研同样是面临就业困难的压力,认为还是提前参加工作这样可以积累经验,针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讲他们觉得工作经验更为重要。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了继续考研,认为学历更重要。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类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进入国企或是外企,因为这两个企业效益比较好。在进入国企或是外企的毕业大学生中,大多都是专业知识学得很好的学生,他们喜欢那种忙碌的生活。(二)进入财务事务所,在这些毕业的大学生中,他们都是专业知识掌握的很熟练,而且能够适应经常出差、加班的生活。(三)或是选择了当公务员,当一名优秀的公务员是很多学生从小的梦想。(四)或是当一名高校的教师,因为高校教师假期长,而且还是带薪休假的,同时还能享受特别稳定的福利待遇。

二、财务类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的最新统计,在2008年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很不好、不理想。尤其是在最近的几年中,高校的毕业生特别的多,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市场在岗位需求上的现象比较趋紧。在网上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和预测报告中,竟然用“就业寒流”来形容高校的毕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另外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具体显示在以下几点:(一)根据地域范围不同,各个区域之间的需求不一样也不平衡。当今,因为我国的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不一样也不平衡,所以,在毕业生就业的各地区范围上出现了不同,存在着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增多。由于一些地区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培训班或是开设了财务管理技校,造成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逐渐增多。(三)在薪酬上逐渐降低。通过对财务管理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希望自己的月薪更高一些,正是因为这些毕业大学生的期望值月新高,从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有业不就的现象的形成。(四)社会的选材要求提高。当今,财务管理专业类的大学生毕业生增多,在就业竞争上很激烈。而用人企业在需求上,对于毕业生整体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五)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每年的毕业生都特别的多,所以,大学生再就业上很困难,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竞争就更为激烈。

三、职业规划的几个方向

(一)外企或大型企业高级财务人员。财务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那么若是以财务视为选择职业导向的话,在选择就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外企或是大型企业的高级财务人员。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企业的核心层,这些人对于企业的经营运作非常的了解,而且有时还会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多时都是用在企业的经营投资建设上。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这类企业需要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高层领导。但是,高层领导职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对他们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要求要有大、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资质大多都是在会计师以上。针对刚毕业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从毕业的那一天一直到参加工作来说,就要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走。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不要以为在参加工作之后,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就认为以后再换工作会更容易、觉得好找工作,其实,靠会做凭证、会报税等这些比较低层次的会计基础在财务领域来讲是不够的。我们要从财务管理的领域范围出发,要做到全面的提升,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来讲,要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为自己将来的财务管理职业生涯有个更高层次的提升。(二)专业财务公司。专业的财务公司是一个专门吸收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就业领域。专业的财务公司简单地说也是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这里学习可以让学者快速的成长,通过对学者的培训和制定的一些管理机制,可以让学者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管理观念,审计从业经历也会为将来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但是,在专业的财务公司工作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常加班或是出差是常有的事,正因如此,所以,许多人未能把它视为一生的职业导向。专业的财务公司更适合高层的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高层管理者主要是体现管理能力,而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就业大学生来讲,主要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以及锻炼。所以说,这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大学生并准备在财务管理方面发展的人员来讲,首先到专业的财务公司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先锻炼一段时间,积累到足够的经验之后在开始去其他的企业发展。(三)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企业运营的发展中资本运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就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待遇丰厚。

四、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市场就业竞争甚是激烈,所以说,作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将来不论就业在哪个方向的财务管理工作,都要抱着积极地工作心态,争取做一个专业的资深人士。

参考文献:

[1]阙海宝,罗昆.指明发展方向完善制度设计――《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第5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区别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虽然属于同一学科,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两者在实践教学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背景不同。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叫教学手段,我国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界定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岗位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而会计岗位则是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因此,在岗位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作为我国专业人才输出地之一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而对会计专业则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融资、投资、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目标进行的,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围绕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进行的。(三)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侧重点的不同更为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财务成果分配等内容;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更侧重于投资与筹资、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的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四)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两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将来不同的就业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也各有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侧重于资金筹集活动、投资活动、资本运营和管理活动等,如《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资产评估实训》、《财务分析实训》、《风险投资与管理模拟实训》等;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则更多侧重于会计核算与监督活动,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税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是两个不同专业,但是两者都属于财经大类。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某些课程设置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除了具备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除了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有不同,但是两个专业的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比如,财务管理专业要能从事会计核算,同样会计专业也要能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开设有相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纳税筹划实训》等。(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性技术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都是财经类专业,虽有差异,但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具体培养时,为了突出复合型,让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分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虽不同,但是又都属于财务岗位,目的是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书灵.财务管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第6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专业人才 培养

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就是对某单位的资金流转程序、企业经济关系进行协调处理的工作总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经济贸易往来的频繁,单位之间财务管理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于1998年设立,经过15年的发展,国内很多院校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了较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较远,如何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但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据统计分析,市场经营主体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学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工作资历和工作经验较高。随着企业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国内对高级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将高速增长,如何培养大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有现有意义。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财务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教育部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表述基本和教育部规定相同,如果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学校的实力和专业设置存在差异,同一目标反而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得虚化。加之大学生在知识面、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无法培养出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较低,适合刚毕业的学生或工作经验不丰富的工作者,而大型企业一般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相对高很多。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一般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由于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上交笼统,致使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繁多、专业跨度大。财务管理需要以会计知识为基础,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都将会计学纳入基础课程,另外因财务管理与管理学和金融学存在紧密联系,学校又在财务管理课程上设置管理学和金融学课程,这些使得财务管理课程专业跨度很大。财务管理设计多个行业,课程设置上常细分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商业企业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又分为企业资金管理成本计划与控制、企业收益管理学、投资决策与分析课程。而很多学校本身开设有会计学科,财务管理中的中级和高级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的知识存在很多重叠。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跨度太大或划分过细,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3.重理论轻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同等重视理论与实务。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理论培养,而忽视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习。财务管理是需要反复实践的课程,很多高校因为办学条件、资金等问题并没有创建专业的实验室,无法满足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要求;很多高校因为教学资源的有限,实验室只短时间向学生开放,无法满足实践需求。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后,其师资很多来自于会计学专业的教师,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经验。同时,财务管理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很少有单位将自身的财务信息提供给实习的学生,使得财务管理实习成为徒有形式的产物,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当前,加强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以从学校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采用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等方面着手。

1.学校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

高校是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为了满足市场上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学校首先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市场需求人才合理确定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大,要求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财务管理概念和财务管理技术的训练,真正确定可行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比如对于会计基础课程,可以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统一由会计专业来时授课,学校会计基础知识,注重将财务管理专业打造成一门应用型专业,重视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教学中注重引用实例教学,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加强财务管理理论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方式,改革教育手段和方法,赋予学生成才的选择权,尊重其个性自由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加强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随着专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企业要获得发展,势必会更注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要主动做好校企合作的工作,充分利用企业这个平台为学生进行实务操作提供“练兵场”。当然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委托培养、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契约,以较稳定的人才输送方式落实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到企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对于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大有裨益。学校要加强企业实习单位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参观、调研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通过实习了解单位需求,以便学生在学习中强化某些方面的学习,将所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在稳固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中,要尽可能为实习单位提供财务管理专业问题上的解答,使学校成为实习单位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双方互利合作。

3.采用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将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实务有效结合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它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 能快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将案例教学的思想贯彻落实,让学生在案例讲解中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学生的才能与实践才干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育来塑造,案例选取时应尽量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要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知识较多,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育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硬件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也可以知道学生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展示学生才华。

参考文献:

[1]周亚娜.对创新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财会经纬.2007(11).

第7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04-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推动全社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是改革的重点和核心。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企业实行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风险,并且还能起到推动其他各项改革的作用。

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定位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熟悉会计政策,具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专业能力,具备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业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主要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维护和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需要针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根据表1中关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可以将该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

三、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专业实践技能学习领域以及专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三大部分,并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

其中,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专业实践技能学习领域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应该设置为必修课程,并保证教学所需的课时与教学质量得到满足。专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非核心部分,可以设置为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学生考取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此外,计算机操作、外语、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等通用职业能力也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般都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有所涉及。除了校内的教学活动外,校外的顶岗实训实习等经历也可以让学生尽早积累工作经验,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8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对管理、技术类的人才有非常大的需求量,企业需要这一类型的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一方面,是企业需要财务管理类的人才,一方面,是学习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纷纷改去做会计类的职业。这样的供求不对接,造成了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岗位配制上出现了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定位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完财务管理专业后,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与综合性的良好专业能力及素养,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其次,专业建设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1]。学生在学校学习完,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那么,社会需要怎样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开始入手对财务管理的定向培养。根据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职业来看,会计类专业是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的主要职位。而真正在学校学完财务管理后去从事其相关专业职位如:企业财务管理或者金融管理等职位的学生只占了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这就说明了在建设财务管理这项专业时,并没有给它找到一个很好的定位,来体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区分于其他专业的特色。

1.如何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的才培养定位

了解市场。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明白“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个问题。这首先要了解市场到底需要什么,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整个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无论是作为学习财务管理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自己能够被市场接受才是他们学成之后的主要目标[2]。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获得市场的肯定,被其接受,这个专业的存在就会面临挑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的才培养定位上首先就要切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先要了解市场的需要以及对财务管理相关职业岗位的任务和具体工作程序作出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去定位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要“培养怎样的人才”的问题。

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合理体系。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工商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税法、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统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项目评估、市场营销等、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3]。关于这些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间的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应该要体现出层次并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组合搭配,实现每个课程的相互串联,相互作用的合理教学体系。

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最后熟练的进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才是衡量一个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经常的接触实际业务,明确自己通过学习了财务管理专业,在以后走向相关岗位后要做什么,从而可以更好的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以及学习的方向,有针对性的去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规划,找准自身定位。在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上,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了解,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过财务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应在多变复杂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市场环境中具有正确的决策能力,准确的定位自己的方向,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9篇:财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 目标定位 培养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本科专业介绍》,已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专业。随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然而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尤其是高职院校开办该专业的时间较短,各校积累的办学经验不多,无论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上,还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健全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根据我们对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考察的结果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偏重“应知”、“应会”,即只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目标缺陷导致学生的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人才模式定位不够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么偏重会计学,要么偏重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科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原有的会计专业师资,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及教育背景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如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将规定性和选择性有机结合,学分制只是学时制的翻版;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极少采用;教学手段上,教学设备简陋,主要采用的仍是“黑板加粉笔”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十分有限。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教学容量少,教学效率低下。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 在确定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更要瞄准未来经济管理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管理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际经济管理之惯例。在确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做到“五个统一”,即: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与教育教学规律相统一,要与人才培养规律相统一,要与专业自身发展要求相统一,要体现通才与专才相统一。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坚持德育为先,四育并举;要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要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要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要坚持层次定位与职业定位相结合。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注重以下定位:(1)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个独立构成体系,具有其特殊属性,即具有职业技术属性和高等教育属性。职业技术属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它要求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按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职业方向明确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而普通高等教育则要求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富有创造性的“学术型”、“研究型”专门人才。(2)知识结构的定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集中体现在知识视野的广阔性和前瞻性,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其中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常规性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知识、这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是指将来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不仅要掌握较为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会计、金融、法律知识,而且要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在这种知识结构中,以基础知识为前提,专业知识为重心,相关知识为辅翼而形成三位一体。在教学中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够不断的和有效的更新知识,使学生真正适应时展的要求。(3)素质能力的定位。面对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讲,其素质体系和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和社会协作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指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身心素质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智能素质是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完成一定工作能力。具体来讲: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经济、财务、会计、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要具备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三是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熟悉资本市场,能利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融资渠道和投资方向;五是应熟悉国内的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法律政策及有关国际惯例,能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六是对财务风险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七是要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相关财务问题。社会协作素质是指与群体内的部门和其他人员以及与社会的协调合作能力。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经济业务的管理,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同事、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有关部门沟通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主要包括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并具备经济、管理、法律、会计,金融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适应地方中小型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他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用型理财人才。

三、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高职财务管理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等单位的高素质应用型理财人才,因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公司财务为基本研究对象,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

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按照这样的思路,高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五大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信息技术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判断分析的能力,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历史与社会意识等。主要应设置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语文、经济应用数学、大学英语、体育、哲学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寻找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信息的能力,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的操作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该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及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应用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其开设的目的是为学习财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课程。这些课程应涵盖会计、市场、经营、组织行为及如何将这些职能一体化等内容。主要课程有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统计学原理、经济法、财经应用写作等。专业主干课程模块: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根本的区别不在于层次不同而是类别不同,该模块应该反映高职教育与职业市场充分结合的特点,与企业或行业共同开发,将其设置为几个子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以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该模块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证券投资、财务管理专题、项目评估、财政与金融、税收与纳税筹划等课程。并将其组合为不同的子模块,学生必须选择其中至少一个子模块,被选模块课程为必修课程。在这里需要强掉的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尤其要合理界定财务管理原理、中级和财务管理专题课的教学内容。财务管理原理主要讲授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任何财务管理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级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公司理财的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专题内容上侧重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注的热门问题,如中小企业财务问题、企业并购问题、公司治理与股权激励问题、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目的是以专题和案例形式让高职学生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研究。专业拓展课程: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列入财务管理专业的任意选修课程的有:专业英语、管理咨询、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案例分析、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是与理论教学课程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另一个子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专业实习两方面的内容组成。校内模拟实验。由于许多企业未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加上受学校经费短缺、企业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内建立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可以把财务管理实验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如Excel)的各种功能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可与《计算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同时进行。二是单项实验。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若干个实验项目,如在企业实践中,资金需要量预测、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等均可通过软件进行。因此,通过单项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此项实验可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三是综合实验。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如可以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校外专业实习。校内模拟实验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模拟环境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真实性不足、工作程序化、结果唯一性等缺陷,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问题,组织学生学期和毕业实习工作,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就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就企业财务问题编写出财务案例。实习基地最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实习基地也可能很难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优势互补方法,与企业联盟。通过为企业量身设计财务方案、定期举办讲座,为企业提供后续教育等服务,使企业自愿自觉为学校提供实习环境,真正起到实习基地的作用。也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学校成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

(二)大力改进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因此,必须采用较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量化教学管理指标,强化教学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采用下列两种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改变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可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如“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启发学生深入地思维、探索,同时通过教师纳心细致的讲解、巧妙的点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全面又富有个性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个性和智慧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开展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师生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件进行交互式探索,是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财务管理是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将某一个真实的单位或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引进课堂,并向学生呈现出该单位所面临的问题或需要作出的决策,使学生面临其境地处于决策者的地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决策。案例教学法所强掉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通过案例分析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有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考和动手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及时收集现实经济活动中鲜活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

识,永远走在财务管理学科知识的前沿。

(三)改革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由各个学校自行教学、考核、颁发文凭的方式。笔者在此设想,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应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以及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评价的主体上应包括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考核内容上要有分工、各有侧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或财政部的财会资格考试委员会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考核学生的公共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余学科由各高校自行考核。从评价指标的权重上看,可以确定为4:2:4,即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核占40%、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占20%,各开办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考核占40%。这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决定了学生能否毕业要由三方共同说了算,而不是主要由校方说了算。这个体系国家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予以确认;有健全评价组织机构,包括国家职业鉴定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鉴定部门、各学校的考核评价部门;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价内容、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_阅卷、统一公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