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第1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找准难点 突破口 把握价值 大抓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课件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但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发挥100%的益处,这是因为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没有进行仔细甄别,缺乏技巧。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嫁接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找准难点,多媒体是突破口

小学阶段的科普类课文,大多利用客观事物的介绍来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大特点是选词考究,表义准确。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感性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科普知识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此时一味地灌输,只会让学生稀里糊涂。因而,教师应努力寻找突破口,为学生排忧解难,而利用多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一现象。

1.1 知识内容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不能不讲,但也不能多讲。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但认知有限,而知识又是环环相扣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把握不好,很容易在解释一个问题时又出现其他需要解释的问题,陷入反复讲解、繁琐分析、越讲学生越糊涂的怪圈。所以,在梳理科普知识时就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的时候。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增长学生见识的科学知识虽不用像科学课那样精准地描述出来,但是,拓展一些其他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学习课文之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位妈妈?为什么?

第二步:世界上只有这几位植物妈妈这么聪明吗?你还知道哪些妈妈也是有办法的?学生交流,然后,出示以上图片:

第三步:他们的妈妈用什么办法送走孩子?你能学着书上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以上的三步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形象直观的图片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他们能在欣赏、创作中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

1.2 时空差异上的难点

科普类课文有很多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来渗透科学知识的。教学中可抓住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事物间的联系,把思维的逻辑性训练与语言的逻辑性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课文中的很多知识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这对学生的理解来说是一大难点,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尽管教师比学生年长些,知识储备多一些,但经历的不足还是会导致认识上有偏差,因而,科普文教学很多时候是大糊涂教小糊涂,那怎样才能尽量缩小这一差异呢?多媒体就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动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极度陌生的,这时就可让多媒体来唱主角,如播放一段恐龙的录像、恐龙灭绝的纪录片等。

让学生看完录像说恐龙灭绝的理由哪种最可信,目的并不是在于争论到底哪种更科学,而是将原本不是那么有趣的科普知识变得自然生动。再加上学生自己的见地,多媒体的引进很显然就不只是一段录像那么简单了,而是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拉近了,并且,也没有再生硬地讲解相关的科普知识,而是用语文的方法解决了语文的问题。

1.3 物种差异上的难点

有人曾戏称现在的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而且是与世隔绝的容器,如他们可以将水稻的生长过程倒背如流,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水稻,可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的重任是让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因此,当遇上课文中的一些值得普及的科学知识时,我们还是应当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蝙蝠这种我们小时候经常见到的小动物对学生而言却是很陌生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多媒体又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后,提问:为什么用蝙蝠和雷达做课题?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雷达是根据蝙蝠的飞行的原理发明而成的。)

第二步:追问:蝙蝠的飞行有什么特点?学生找出句子说明理由。蝙蝠飞行与飞机飞行有什么共同之处?

第三步:整理学生的发言,出示课件。

第四步:对着课件上的提示,学生复述雷达与蝙蝠的共同点,并将两者的部件进行一一对应:嘴――天线,耳朵――荧光屏,超声波――电波。然后让学生一个当雷达,一个当蝙蝠演给同桌看,体会蝙蝠、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2 把握价值,多媒体是大抓手

2.1 开拓眼界显价值

科普说明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引进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的元素,是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好机会,但是,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曾有人就这个问题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到20%的教师、学生喜欢教科普类说明文、学科普类说明文。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类说明文如此被师生冷落呢?问题应该出在趣味性的挖掘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而解决这一点,多媒体无非就是最好的帮手了。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有哪几种新型玻璃,分别有什么作用?作者是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作用的?

第二步:你还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又有哪些特殊的作用?你能用书上的说明方法来说一说吗?

第三步:课件出示新型玻璃的图片(如下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学着课文的说明方法写一写产品推荐书,说清产品的作用,交流时比一比谁的客户最多。

2.2 畅想未来显价值

第2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兴趣浓厚,学生就能学习得轻松愉悦。反之,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智力发展水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最

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正确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心理趋向,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理环境的建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比较单纯,在他们的心中几乎只有开心与难过两种心情,但是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不要给学生的小小心理造成阴影,以免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育。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会猜测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要总是显得高高在上,而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不要让学生害怕教师,从而逐渐疏远教师,应该用激励的语言夸奖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切忌严加指责,一盆水浇灭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特别是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自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我该怎么办》时,根据课文内容我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边表演边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外面与爸爸妈妈不小心走失,你该怎么办?”学生对这种情境式提问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与进来,情绪高涨,纷纷发言:“最好是呆在原地等着,要不然妈妈回来会找不到。”“找附近的警察叔叔帮忙。”“借个电话给妈妈打电话。”……学生的办法非常多,有的还比较符合生活实际,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对每一种方法都进行情境表演,从实践中归纳出最实用的解决办法,最后大家一致总结出:“遇到困难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来想办法,一定能找到家人。”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没有嗦的说教,没有压抑的气氛,而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都有表达的欲望,这种通过实践得到的答案学生终身不会忘记,本来单调、枯燥的“口语交际”变为学生喜欢的实践课堂。

三、直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要善于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课文对植物传播种子的介绍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讲解:蒲公英是怎样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苍

耳是怎样利用动物的皮毛来传播种子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指导学生实践,巩固学习兴趣

我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拓宽他们语文学习的空间。随着学生对语文知识所具有的社会实际价值的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在实践中还能满足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比如,我会在节前五分钟开展朗读、演讲、讲故事、成语接龙等竞赛活动,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的形式,学生积极进取,不甘落后,增强了学习热情。正如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为“乐知”,所以“乐思”。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感知方面是以运动图式表达的,现在这种形式发展为表象形式,特别在语言方面的发展,使低年级的学生由图案符合表达自己情感化为抽象的概念,思维模式也就会受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表现自主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放映、游戏等形式,让课堂变得新颖有艺术行,使课堂上充满欢乐了气息。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引入需要形象、生动的演绎出来,这样小学生就能被形象的放映,吸引目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语文课堂中映像的观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课文中的语言。例如在《秋天的图画》的教授时,我收集了大量的秋天的影片。在课堂让学生先观察放映的图片,观看后对秋天进行描述。这样通过图片的放映,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秋天,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度。观看后,学生的热情高涨,并开始对自己看到的秋天进行描述。在学生们还在积极的说这自己心中的秋天时,我及时的引导学生“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书中是怎么描述的”?时事的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过课本后。对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描述的秋天,并结合自己所想的,很快对词语的认知有了深刻的记忆。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中,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直观的让学生把所想的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

二、设疑导思,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就会被吸引所有的目光,对于所好奇的事情就会积极的提问,探索。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好奇心这一问题是关键,也是小学生探讨新知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设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积极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我就使用了设疑,如《一次有趣的观察》这课时,上课铃响后,对着教师中做得整齐的学生们到,“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提出后,透着好奇的眼光观察这教室,然后我接着说“同学们对于观察这一词的理解是什么”“平时是否观察过身边的人或事呢”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立即回答,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对学生说“那么我们接下来打开课本,学习《一次有趣的观察》”。课前的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学习,并在课本中思考课前的问题。设疑的设计,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积极的探索问题。有时设疑的问题不一定是教师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提问,但设疑的主导必须由教师进行。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写好课题后,我向学生提问到:“读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答道:“植物妈妈为了什么事情想办法呢?”“植物妈妈指的是什么呢?”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问出。把之前我没有考虑到得问题都问了出来。通过这一环节,我发现学生的脑袋中装着许多的问题,只是没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在课堂设疑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在疑问中,专注、细致的听讲所教授的课程,因为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问题的答案。而在轻松的氛围中,课堂中恰当的设疑,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率。

三、语文科目与其他科目的融合

语文是学科中最基础的科目,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学习其他的科目。而跨科目的学习,让学生在接触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使所学的知识相互的融合、渗透,提高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通过抓“闪光点”,暗示学生是可以通过努力学好语文课,从而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并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把语文和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融合在一起,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有独特的解决方法。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可以通过音乐的衬托,图片的配合,语文知识竞猜等使学生融入其中,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自己所体会到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空间中尽情翱翔。

第4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一、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练笔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为了让孩子们积累素材,我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积极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孩子们的见闻,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如:“爬山”“踏青”“做手工”“洗衣服、拖地、大扫除”等,这些活动都是孩子们小练笔的好素材。在活动中相机安排小练笔训练,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生活,发现生活,把写话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内心的真情实感。学生从中摄取到了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写话的范围也随之逐渐扩展,作文的水平也会随之慢慢提高。

春天到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找春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校园四周走走看看,争着讲自己的发现:“我看见柳树发芽了。”“我闻到花香了。”“我看到小草探出头来了。”?我顺势加以引导:“那我们来看看小草。先远距离看看小草,觉得像什么,再近距离看看他,闻闻他的味道,摸摸他……”一个小朋友把看到的小草写了下来:春天来了,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远远看去,小草就像一个穿着绿衣裳的小姑娘。草尖上晶莹的露珠,像小姑娘脖子上戴着的一颗颗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珍珠。近看,小草向四面展开,粗粗的,像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我伏下身子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这时如果你去摸摸它,它就会用尖尖的小针使劲地扎你。原来,小草也有它自己的武器啊!秋天到了,我又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果园里摘果子……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许多的收获或感受需要倾诉,我总是为孩子们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并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写一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中,我发现生活丰富的学生兴趣特别广泛,他们的日记中出现了“有趣的壁虎”、“蚂蚁搬家”、“可爱的猫咪”、等有趣的文章。这些日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喜悦,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和个性,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写话的乐趣。

二、凭借课文内容,搭建小练笔平台,唤起写话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感到畏难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写好小练笔。我让学生们仿写课文段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练习写话、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一个个童话故事、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小练笔练习、讲故事,谈感想等多种方法给学生搭建小练笔平台,进行练笔训练,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增添了他们练笔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写话其实并不难。在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后,我引导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学们兴致很高,有了第一手资料,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写: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红皮柳的妈妈有办法,他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团柳絮,只要有风轻轻一吹,柳絮就到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方。有的同学写:樱桃、野山生的妈妈更有办法,它让鸟儿把种子吃进肚里,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从学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形式、文章结构和原文差不多,写作的灵感也来自于课文的启迪,但是内容上更有创意,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后,我让孩子们续写《售货员阿姨又遇见了那位男孩》,同学们有感而发,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男孩的爸爸病好了,家里有钱了,男孩来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说:“阿姨把自己女儿的玩具送给小男孩”孩子们都畅所欲言,互不相让,于是,我趁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通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了他们写话兴趣。

三、想象生活,感受写作乐趣。

第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2011年3月28日,苏州高二女生冉鑫安被有着“全球少年精英摇篮”之称的世界联合书院(UWC)加拿大分院录取。冉鑫安读书时成绩并不特别好,但她个性独立、充满自信且富有想法。而这一切,与她当心理师的妈妈是分不开的。

高效陪伴,驱除孩子内心的恐惧感

1994年,在内蒙古林区做教师的吴文君与丈夫冉宪海,迎来了女儿冉鑫安的降生。冉鑫安的降生给父母带来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动力,吴文君决定从此更加努力工作,为女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为母亲,吴文君深知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吴文君产后两个月投入工作后,白天将孩子送到父母家照看,晚上,不管多累,她都会将女儿接回家,和丈夫一起陪伴女儿,与她讲话。

女儿两岁时,吴文君夫妇有感于内蒙古与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夫妇俩决定举家南迁,给女儿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于是二人果断辞职,带着女儿赶往福建泉州,在那里开始新生活。

到泉州之后,吴文君和丈夫应聘到不同的学校。她将女儿送往自己学校的幼儿园寄宿,然后,前往高中部执教。虽然同在一所学校,但母女俩见面的机会却不多,这让初到陌生环境的冉鑫安感到惶恐,因此迫切地渴望见到母亲。所以她常会在午饭后故意磨蹭到妈妈的办公室,带着渴望的眼神看妈妈一眼。面对女儿的期盼,吴文君表现得非常克制,她害怕如果对女儿表现出过多亲密,会刺激其他寄宿小朋友。就这样过了三年,吴文君发现女儿变得十分内向,很少主动表达情感上的需求,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给的食物也不敢吃,有时偶尔吃一点,还要对方别告诉妈妈。

这些信号给吴文君一个重要提醒,她意识到女儿的性格一定出现了问题。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她决定不让女儿住读,一家人无论如何也要在一起。在吴文君劝说下,丈夫同意和她再次一起辞掉工作,然后带着女儿应聘到苏州一所中学。这一次,吴文君特地向单位申请一套简陋的两居室作为宿舍,一家人住到了一起。

此后,吴文君特别注意陪伴女儿,并鼓励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母亲的关爱下,冉鑫安内心的孤独感一点点被驱逐出去,她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慢慢地,冉鑫安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与父母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正面暗示,把坏消息当成育儿好契机

从冉鑫安读幼儿园起,吴文君就有意识地培养她的阅读兴趣,到冉鑫安读小学高年级时,她每天都要阅读一本书。与此同时,冉鑫安的数学能力表现出一定欠缺,考试中难得高分,有了偏科倾向。

见此,吴文君开始有意无意地对女儿进行正面暗示,为其植入喜欢数学、具备数学能力的观念。比如,吴文君每学期都会在家长签名簿上写下:“感谢数学老师,让我女儿如此喜欢数学、爱数学,谢谢您!”每当谈论数学课时,她尽量使用轻松愉悦的语气,将数学描绘成一门有趣的课程,告诉女儿,她数学不好,但这并不妨碍她喜爱数学。在她不露痕迹的暗示下,女儿热爱数学的观念被日益强化,虽然冉鑫安的数学成绩依然不是特别好,但她每学期的素质报告书上,最喜欢的科目却永远是“数学”,这种浓厚的兴趣使她在中考前轻而易举地调动起自己的潜能,通过补习顺利提高了数学成绩,升入理想的高中。

女儿读四年级时,吴文君无意中发现她经常偷拿家里的零钱。但她并没有立刻对女儿进行批评,而是与之进行沟通,弄清女儿偷偷拿钱原因。经过一番交流,吴文君了解到,女儿不愿意开口向妈妈要零花钱,因为她觉得这样非常尴尬,所以才偷偷拿。这让吴文君意识到自己在行使父母职责时存在疏漏,忽略了孩子对零花钱的需求。于是,吴文君主动提出定期给女儿零用钱,但前提是,女儿每隔三天才能索要一次,她想用这种方式培养女儿表达个人需求的能力。

开始,冉鑫安问她索要零花钱时总是非常羞涩,但慢慢就自然起来。一段时间后,吴文君意识到应该提高女儿的零用钱额度,但又觉得随意增加孩子的零用钱容易引发孩子不劳而获的思想,于是提出,让女儿以做家务的方式赚取零用钱。冉鑫安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开始积极地做家务。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将赚钱多少与做家务的次数挂钩,这让吴文君感到不妥,她对女儿说:“作为家长,给零花钱是我们的义务,而作为孩子,帮家里干活也是应该的,不能将零用钱和家务活完全挂钩,以后你照常帮我们做家务,我照常给你零花钱,但不要把这两件事等同,你看可以吗?”

妈妈的话也让她意识到:作为女儿,自己可以拥有零花钱,也应当帮家长干活,这是两码事。于是她开始主动做家务。同时,吴文君也乘机引导女儿有计划地消费和理财,使其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小金库。

不嘲笑孩子的梦想,才能推动奇迹的诞生

零花钱事件后不久,吴文君又发现女儿有空就躺在床上晒太阳,既不读书也不学习,这让吴文君有些着急,问女儿为什么总晒太阳,冉鑫安回答说:“这样舒服。”

“现在舒服,将来怎么办?”吴文君忍不住问女儿。

“将来我就去美国晒太阳。”冉鑫安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

听了女儿的话,吴文君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真没出息。但转念一想,去美国晒太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又问女儿:“你怎么才能有资格去美国晒太阳呢?”

“我去美国当农场主,不就有资格晒太阳了嘛!”冉鑫安回答。

吴文君有些惊讶,她继续启发女儿:“你怎么去美国做农场主呢?”

听完妈妈的问话,冉鑫安思考片刻,认真地说:“我学好英语,不就能去美国了,读完大学,毕业后做很多工作,等40岁了,找准机会当农场主!”

女儿的话让吴文君非常意外,她没想到小家伙会想得这么细致。于是她鼓励女儿多学习动植物知识,早些为实现梦想做准备。

在妈妈鼓励下,冉鑫安用心学习英语,并阅读大量和动植物有关的书籍。当冉鑫安的梦想遭到别人嘲笑时,吴文君就鼓励她坚持自己。母亲的鼓励让冉鑫安对未来充满希望,做起事来劲头十足,随着动植物知识积累得越来越多,她对环保产生了浓厚兴趣,加入了学校环保社。

因为表现优异,冉鑫安在高一下学期成为环保社的社长,并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在她带领下,环保社用卖废纸的钱购买了大量植物种子,在学校的花房和试验田里种满了植物,还搜集学校附近一家化工厂的污染证据,最后成功推动工厂的搬迁。在这个过程中,冉鑫安又学习了不少管理与生物学知识,并掌握了处理公关危机的能力,增加其思考问题的深度,也使其后来在UWC(世界联合书院)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

丢掉恐惧,鼓励孩子聆听内心的声音

妈妈不同一般的教育,让冉鑫安的“心”变得很大,国内的教育机制让她越来越感到束缚。在她读高二的时候,面对选科和高考,她也产生了深深的迷茫,在和妈妈沟通以后,妈妈当时并未给她做出明确指引,而是在几天后,给她拿来了世界联合书院加拿大分校2011年度的招生计划。深入了解了学院历史和课程设置后,她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兴奋,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

在综合测试中拿了高分的冉鑫安,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放松,她同考官侃侃而谈,用流利的英文告诉对方自己如何管理环保社,如何与同学们一起培育植物、饲养小动物;此外,她还同考官谈论起了自己的农场梦,说到许多有关未来的规划,几个人聊得热火朝天,半个多小时的面试时间仿佛一下子就过去了。冉鑫安非常享受这次面试,考官们也都非常欣赏她的自信,夸她是个有想法的好孩子。面试加上综合素质的考虑,冉鑫安最终成为国内两名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之一。

赴加拿大留学后,冉鑫安要选修一门艺术课,她选择了绘画。第一节课老师让她画油画。冉鑫安告诉老师,自己从未学过绘画,老师便让她回去找书自学。经过一段时间自学,冉鑫安画出了自己的首幅作品《爸爸》,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一幅接一幅地创作。

看到冉鑫安有艺术天赋,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建议她大学报考艺术系,但冉鑫安却十分踌躇,她了解到,学艺术在中国很难找到工作。冉鑫安的心情非常矛盾,她打电话将自己的困扰告诉了妈妈。

明白女儿的心思后,吴文君对她说:“宝贝,妈妈郑重地告诉你,你的任务就是寻找自己最喜欢、最合适的事,我们不会让你为了谋生去选择不喜欢的专业!要是你真的因为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和爱好而无法谋生,你放心,爸妈会养你!”

听完妈妈的话,冉鑫安在电话那头长舒一口气。

第6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还要求人托关系才能入园。

新鲜!

抓准台湾“课后班”的空白

3年建起200家幼儿园

不养儿不知什么叫牵心,小女儿才两岁半,就换了四五个保姆,实在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培养。可吴文宗和妻子都是公务员,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丢了?接到保姆的电话,两口子找了半宿才找到。经历了这件事,他们说什么也不敢把孩子交给别人了。

让妻子辞职,在家看孩子,顺便看一下别人家的孩子,吴文宗下定决心自己开幼儿园。很快,吴文宗开起了第一家幼儿园(内地总部地址:200000 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511弄28号三之三双语幼儿园电话:021-5477109954771213 台北总部地址:231新店市民权路100-1号5楼 电话:00886-22219219922189730 http:// 省略)。

台湾当时的幼儿园都是全日制的。怎样才能和其他幼儿园不一样呢?吴文宗发现,台湾的家长们都是下午6点下班,而学校两三点就放学了。大批的“钥匙孩子”需要自己回家,不但不安全,还没人辅导功课。吴文宗的幼儿园准确地说,叫课后班,就是针对这些孩子开的。孩子们放学后有地方去,还有人辅导他们功课。因为抓住的是空白点,没两年,幼儿园开了200多家。

抓准内地“素质教育”的空白

口碑相传扩大知名度

1998-1999年,吴文宗出任台湾加盟协会理事长。他先后带团到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也来到内地上海、无锡等城市考察。他发现:内地的幼儿园里供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地方太大了,相对“弹丸之地”的台湾,简直大得有些奢侈。台湾如果有这样的场地,200家都不够连锁的!但也存在问题,很多幼儿园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0-6岁儿童的智力开发仍然是空白。

如果能在内地开发新的市场,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带到这来,不是很好吗?他把目光投向了上海,为什么?当时上海正处在经济腾飞阶段,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来上海一定没错!

上海幼儿教育的空白点在哪呢?经过深入调查,吴文宗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发现:上海不缺幼儿园,特别是针对4-6岁有一定自理能力,很好看管;缺的是0-6岁扶幼一体化的幼儿园。上海不缺有特色的幼儿园,像教孩子美术、音乐、舞蹈的特色幼儿园,缺的是能真正培养孩子能力、提高孩子素质的幼儿园。而且,上海有很多外商、台商、白领……缺少针对这一群体子女的高质量幼儿园。

在上海开幼儿园,可行!由于定位中、高薪家庭,吴文宗决定把幼儿园开到这些人居住的小区里去!方便接送,孩子安全有保证。

在上海,吴文宗的第一家幼儿园――“三之三双语幼儿园”建成了。他的幼儿园,以三岁为界限:0~3岁智力开发;4~6岁潜力开发。

吴文宗发现:孩子在0-6岁时,正处于好玩、好动时期,如果用“填鸭式”教他们,孩子不愿意学不说,也改变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成长。

“小宝宝饿了,我来喂你吃蔬菜,多吃蔬菜身体好!” 在游戏中,小朋友锻炼了动手能力。

吴文宗推出了:“小动物回家”、“鱼儿游”等多种游戏,培养了孩子的空间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插接玩具、触摸布衣书等活动中,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另外,还推出了培养孩子听觉辨识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一系列游戏。

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了确保教学的高质量,吴文宗可没少花工夫!他先后到很多国家考察,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在日本时,吴文宗发现:孩子很小时,就教他们茶道和柔道。为什么呢?茶道和柔道在日本很盛行,他们希望孩子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而且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我能不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吴文宗想到了老祖宗留下的《三字经》和中国武术。

“教三字经?没搞错吧,孩子那么小,能懂吗?”刚开始,很多家长不理解。吴文宗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孩子可能不懂,但读《三字经》能培养孩子的语言流畅力。如果老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懂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教过程,家长被说服了。

中国武术闻名海内外,不仅能强身健体,对了解中国历史文明也有帮助。孩子怎样学?当然要因年龄大小适度教授。课程一推出,马上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

亲情教育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妈妈我爱你!”一句简单的话,加深了母子间的感情,可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向自己的妈妈说过。这和教育体制、历史文化有关。怎样建立孩子和父母的亲切感、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吴文宗决定把这方面教育内容,拿到教学日程上来。

每个月,老师都会给家长发一些券,如:“帮妈妈按摩券”、“打扫卫生券”、“给妈妈倒茶券”……例如: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按摩了,妈妈就把这“帮妈妈按摩券”发给小朋友。老师做定期统计:“哪位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按摩了,请举手。”然后,哪位小朋友做了,就会得到表扬。

时间长了,帮妈妈按摩成了小朋友的习惯。孩子也懂得了关心妈妈是自己的责任,加深了孩子和家长的感情!

在倒茶、叠衣服、做家务等简单劳动中,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认养教育培养孩子责任感。啥是认养教育?很多家长不懂。现在每家都一个孩子,使一些家长溺爱孩子。很多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恶习,不会关心别人,没有责任感。

吴文宗是怎么进行认养教育的?他把幼儿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利用上了――让小朋友认养植物。开展了“我和小树一起长大”等一系列活动。小朋友每天给小树浇水,和小树比个头,陪小树聊天……活动效果咋样?小朋友不但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对周围的人也懂得关心,有责任感了!家长们对这些活动好评如潮!

认养植物只是开始,吴文宗还有高招:高年级的小朋友认养低年级的小朋友。这招有啥用?让孩子懂得谦让、关怀……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陌生人相处能力。

生命教育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珍惜。现在,越来越多电视节目报道:某某孩子持刀抢劫比自己小的孩子的事情。吴文宗看到了很心痛,为啥会这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纯真无暇,是什么改变了孩子?

现在,有些家庭亲子关系特别紧张,孩子不尊重父母,经常和父母吵架。其实他们不懂:老人把他们养大多不容易呀!我得做点什么!吴文宗把生命教育列入教育课程。怎么教育?只有让孩子体会生命成长的过程,他们才能懂得珍惜。怎么体会?种菜!

埋下种子,小朋友就开始盼了:“啥时发芽呀?”芽出来了,小朋友还在盼:“啥时候长大呀?”发芽、开花……经过漫长的等待,小朋友不仅懂得了劳动的甘苦、生命成长的过程,还会加倍爱护身边的花草、爱护自己、爱护周围的人。

国际化教育培养孩子团队精神。“我不和你玩,你是日本人!”吴文宗发现,很多小朋友不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玩,这不好!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域的人民都应该团结。

怎么教育孩子呢?吴文宗经过思考想出了办法!让小朋友认养国家。咋个认养法?他每个月都会指定一个班为某个国家班,班里的小朋友就是这个国家的人,老师就会讲有关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故事,让小朋友爱上这个国家。

等到月末,小朋友自己动手把班级布置成这个国家的样子,突出这个国家的特色。然后,组织其他班的小朋友来参观,这个班的小朋友负责讲解。

这个办法让小朋友了解了自己的国家,萌生自豪感;了解了其他国家,增进小朋友间的团结,找到更多的小伙伴。

今年5月29日,在上海市衡山宾馆,三之三双语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各国的小朋友一起过“六一”,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儿童节”!

吴文宗独特的教育理念深受家长好评,通过口碑相传,三之三双语智能开发幼儿园壮大了,上海很多高档小区都有三之三幼儿园。

专业教学方式与众不同

建成品牌幼儿园

培训高素质教师队伍。孩子来我这儿,是来学习知识的。只有过硬的师资力量,才能留住家长的心,幼儿园才能壮大!必须引进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吴文宗花重金从国外聘请大量外教;另外,在内地选拔优秀的教师人才,从台湾带来有经验的教师,对内地教师进行培训。

双语教学生活化。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让孩子双语并用,这样才能加深记忆。怎么办?吴文宗有办法:种植物时用中英文标注;路牌也是中英文对照……

语言环境国际化。吴文宗的幼儿园里,哪个国家的孩子都有,母语就是英语的孩子很多。他想:这是多好的语言环境?孩子成为朋友后,就会交流,这比任何教授语言的方式都管用,还有效!很多家长冲着这点,挤破头皮也要把孩子送到三之三双语幼儿园来。

在上海,三之三双语幼儿园已经成为幼儿园的典范,有了自己的品牌。

强化环境教育

玩儿中提升素质

吴文宗明白,一个好的幼儿园,除了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独特的教育理念,环境教育对孩子也很重要。如何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吴文宗动脑筋了!

吴文宗想:小孩子喜欢运动,容易摔倒,草坪需要多点!而且草坪松软、隔凉,小朋友坐在上面做游戏、跑跳都不用担心!在草坪上种上植物,教小朋友辨别,营造一个天然的科普学堂!这招不错!

为了便于小朋友理解,他给很多植物“插牌”。如:向日葵喜光,要经常浇水,就在向日葵的下面插上牌,上面画个太阳和小水壶,简单易懂!

在幼儿园的大理石路面上,有特殊的装饰图,什么呢?有飞机格、九大行星图。飞机格里还有数字、英文字母;行星图根据颜色不同做了区分。在这样的环境中,小朋友边玩耍边学知识。

幼儿园的墙面吴文忠也有利用,干嘛?有的挂上小朋友的画,挂上他们的生日照、活动照!这些都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艺术墙、历史墙。

艺术墙上面挂了琵琶、古筝、字画……美观的同时,还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对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喜爱帮助可大了!

历史墙上有古油灯、帆船……通过这些器物,老师会给小朋友讲一些故事,如:郑和下西洋等,更直观的让小朋友记住历史。

幼儿园的游乐设施也不一样,有的是木质的,有的是塑料的。咋回事?吴文宗有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同的触觉,让孩子对环境了解,扩大知识面!这招绝不?

第7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一、预设、生成为课堂教学搭台铺路

走进新课程,数学教学面临着“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教学预案应当简约一些、粗犷一点,课堂教学不妨灵活一点、机智一点,以便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1 关注课前预设,促进课中“动态生成”。“预设”经常被人认为是给学生挖一个陷阱,等着孩子往里跳。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是对预设的一种误解。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所以如何正确地认识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它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机会,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立体式互动中促使师生同成长共发展。

2 捕捉生成资源,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不懈动力。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我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优化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且必须解决于片刻之间的难点问题,这就有赖于教师教育智慧的运用;在围绕“如何使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精心设计学程的基础上,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敏锐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把握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课堂中踊跃出的生成性信息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创新价值。例如,听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认识几时几分》,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但这“几分”仅限于分针刚好指在钟面数字上。没想到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分针刚好指在数字上,它指到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这位教师并未斥责置若罔闻,也没匆忙讲解,而是充分利用这一信息,启发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自己解决问题。

三、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时间应用能力。

1 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数学。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笔者结合学生身边事物这样引出数学知识:“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四①班和六①班的同学去植树,一共带了340棵树苗,请同学帮忙分一分,看四①班该植多少棵树,六①班该植树多少棵?”学生听完题后,都跃跃欲试。第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可以把340棵平均分给两个班,每个班植树340÷2=170棵。”听完第一位同学的发言后,大部分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时,第二位同学站了起来,他说:“我不同意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分不太合理。”这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响起了叽叽喳喳的声音。教师这时就势提出:“平均分不太合理,那么,按什么标准来分较为合理呢?”学生分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提出了两个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按班级人数来分,人数多的多分些,人数少的少分些。另一种看法是:按两个班的工作效率来分,工效快的多分些,工效慢的少分些。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提出:六①班有43个学生,四①班有42个学生,两个班各应植树多少棵?六①班与四①班的工作效率比为3:2,两个班各应植多少?

第8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主题背景 传统节日活动

一、春节

1.节日来源、文化习俗: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到元宵节(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叫做春节。它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又称做过年。传说,年是一种人们想象中会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年一来,植物凋零,万物毫无生机;年一过,鲜花丛生,大地又恢复生机。那么,年怎样才能过去呢?人们想出了办法,用鞭炮轰,就这样,春节期间人们都会放鞭炮。人们又发现年害怕红色,于是,人们在门上贴上了对联。从此,放鞭炮和贴对联的习俗便沿袭下来了。

2.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迎新春。春节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们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亲人在过春节时都会回家。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春节的气氛,也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我国传统民间习俗的了解,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欢欢喜喜过春节。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通过询问、调查、参观、交流、学习和表演等不同方式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同时,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还可以亲身体验春节的气氛。在活动中要让孩子们获取经验: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也叫团圆夜,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当然小孩子不宜熬夜,可以早些睡觉);北方人在除夕夜有吃饺子的习俗,了解饺子的材料和基本做法;南方人有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黏黏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节日里,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龙、舞狮,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元宵节要吃元宵,元宵的味道和基本做法;春节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算真正结束。中班幼儿主要了解春节的时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体会与老师、同学一起包饺子、欣赏春联、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二、清明节

1.节日来源:清明节,4月5号前后都属于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纷纷效仿,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

2.主题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1)清明节前夕,可以组织中班全体幼儿进行“祭园扫墓,缅怀先烈”的活动。孩子们可以自己亲手制作小白花、小黄花,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小型花圈。在烈士墓碑面前要保持安静,以示对烈士们的缅怀敬仰之情。要认真倾听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对烈士们感人事迹的介绍,追念烈士们英勇高尚的品质,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教师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通过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格,继承先烈志士的高尚品质,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户外活动、田间踏青、春游放风筝等活动,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同时感受春天的美好。(2)清明节正值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一切尽显生机,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野外踏青植树,以激发孩子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种下小树苗,可以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会珍惜其他人劳动,保护植物。孩子们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可以亲近自然,切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萌发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感情。

三、国庆节

1.节日来源:国庆节,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天,以后的每一年的10月1日就是国庆节,即普天同庆,共贺祖国生日。

⒉主题活动:热热闹闹庆国庆。介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尚且对“祖国”这个抽象的概念还不易理解,所以,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家庭、家乡逐步过渡,从而使其萌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1)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祖国设想成我们的另一位母亲,而10月1日就是她的生日。在她的生日到来之际,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妈妈那样给祖国妈妈送上礼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卡片或者花朵,放在一张国旗样的展览板里,将孩子的心意放在象征祖国妈妈的旗帜里,拉近孩子与祖国的距离,鲜艳的五星红旗与孩子们制作的花朵和卡片交相辉映,表达着孩子们对祖国母亲的喜爱与尊敬之情。(2)由家长在国庆节假日里带孩子去参观文化古迹、名胜风景,让孩子了解更多祖国妈妈带给我们的财富与美好。这不仅开阔了幼儿视野,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增进了幼儿对祖国妈妈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四、重阳节

1.节日来源: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前的重阳节主要是为了登高望远、赏菊喝酒。1989年,我国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锻炼身体,交流感情,以示对老年人的重视与爱戴。

2.主题活动:敬老爱老重阳节。(1)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谈话让幼儿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是老人们的节日,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让幼儿说说自己记忆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自己之间发生的事情,增进对老人的情感。(2)组织幼儿回家陪陪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为他们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为他们唱一首歌谣,亲手制作一个小礼物,或者给他们捶捶背,和他们聊聊天,等等。在和老人们的交流沟通中,体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爱,也增加对他们的关心,体验和老人在一起的乐趣。(3)通过组织幼儿和老人的亲子游戏活动,激发中班幼儿主动地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与长辈充分互动,而且在这种存在年龄差距的合作 中,中班幼儿的自信也得到了提高,提升了德育水平。

在传统节日中对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不管是对幼儿的个人成长、人民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还是对于我国的民族精神的弘扬都是必要的。在幼儿教学中,节日主题活动应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环境的创造,可以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雪玲.幼儿园中传统节日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12.7.

第9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是的,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种种自然现象无不充满着科学的奥秘,它有着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孩子的注意,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因此,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充分利用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孩子获得丰富的知识。教师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一起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亲自感受自然,回到幼儿园孩子们把自己的感受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农村的空气很新鲜。”“我站在麦地里照了照片。”“农民在地里干活时累得脸上都是汗。”“在田里还能闻到香味呢!”……孩子们将和爸爸、妈妈把从农村采集的带着泥土的农作物拿到幼儿园,有大豆、高粱、玉米、小麦、花生等,他们互相介绍着自己采集农作物的地点和所用的工具。这时教师提出了问题:“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农村去了,看到了很多农村的景象,可是其他班的小朋友没有去,怎么才能让他们也了解这些知识呢?”有的孩子说“星期天让他们的爸爸、妈妈带着他们去看一看”、有的孩子说“可以去找书,书上也有这些知识”、有的说“咱班小朋友可以到中、小班给小弟弟、小妹妹讲一讲”、“我们将采到的农作物给弟弟、妹妹看看”、“要是幼儿园也挂上这些农作物,其他班的小朋友随时可以看,那些没有去过农村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就不用去了,多好!”这个提议让孩子们很兴奋,大家都同意这样做,可是将这些农作物放在哪里,才能让全园的小朋友都能看见呢?经过孩子们的讨论,大家认为通廊的位置最好。于是孩子们开始商量:这些农作物怎样摆放最合理?有的说“将花生、小麦摆在小篮里”、有的说“应该把它们挂在墙上,这样才方便小朋友观看”、有的说“应该把他们的用途也画出来”……于是,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共同搜集关于农作物的资料、图片,一起动手布置了充满田园气息和乡土气息的“走进自然保护绿色家园”的主题环境。整个通廊的设计、布置都是孩子主动地参与、出主意、想办法,在孩子们的参与过程中,他们享受到了创造的快乐、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孩子们知道了要珍惜劳动成果,他们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

二、让互动墙饰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有机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孩子们提出了一个个问题:“树叶落了,大树妈妈孤零零的,怎么办呢?”“马路上汽车喷出的黑烟真呛人!”……这一系列的问题使教师意识到:孩子们关心着周围的环境,关心着周围的事物。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确定了本班的小主题:例如,在倾听了孩子们“天冷了,小鸟怎么办?”的问题后,教师将孩子的关注点加以深化和提升,生成了互动墙饰:“你见过哪些鸟?——各种各样的鸟——小鸟怎样过冬——怎样保护小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主题墙饰:“片片纸儿都是绿”“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节约水资源”等。

在所有班级的墙饰中,互动墙饰与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有机地进行融合,教师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得有益的经验。这里有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图片、实物、有孩子活动的照片,还有孩子充满想象和创造的美术、手工作品,以及孩子的感想与愿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