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下丘脑功能

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破坏动物的视交叉上核,原有的一些日周期节律性活动。

体温调节

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下丘脑以下横切脑干后,其体温就不能保持相对稳定;若在间脑以上切除大脑后,体温调节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现已肯定,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

摄食行为调节

用埋藏电极刺激清醒动物下丘脑外侧区,则引致动物多食,而破坏此区后,则动物拒食;电刺激下丘脑腹内

侧核则动物拒食,破坏此核后,则动物食欲增大而逐渐肥胖。由此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存在摄食中枢,而腹内侧核存在所谓饱中枢,后者可以抑制前者的活动。用微电极分别记录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的神经元放电,观察到动物在饥饿情况下,前者放电频率较高而后者放电频率较低;静脉注入葡萄糖后,则前者放电频率减少而后者放电频率增多。说明摄食中枢与饱中枢的神经元活动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这些神经元对血糖敏感,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能调节着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水平衡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过渴感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活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均有关系。

下丘脑内控制摄水的区域与上述摄食中枢极为靠近。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后,动物除拒食外,饮水也明显减少;刺激下丘脑外侧区某些部位,则可引致动物饮水增多。

下丘脑控制排水的功能是通过改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下丘脑内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它能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来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渗透压感受器和抗利尿激素合成的神经元均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一般认为,下丘脑控制摄水的区域与控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核团在功能上是有联系的,两者协同调节着水平衡。

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小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肽类化学物质,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这些调节肽在合成后即经轴突运输并分泌到正中隆起,由此经垂体门脉系统到达腺垂体,促进或抑制某种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肽已知的有九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色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下丘脑内存在所谓防御反应区,它主要位于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在动物麻醉条件下,电刺激该区可获得骨骼肌的舒血管效应(通过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纤维),同时伴有血压上升、皮肤及小肠血管收缩、心率加速和其他交感神经性反应。在动物清醒条件下,电刺激该区还可出现防御性行为。在人类,下丘脑的疾病也往往伴随着不正常的情绪反应。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腺垂体

腺垂体主要由大脑基底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形成袢样的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远侧部(pars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在HE染色切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chromophil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内颗粒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名。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直径350-~400nm。此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或somatotropin)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mammotroph,prolactin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但在女性较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内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而在妊娠和哺乳期,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以上,颗粒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此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mammotropin或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和信息库。

⒉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⑴染色体

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一定,一般成对出现。

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病。例如,当一个婴儿的体细胞中的第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就会导致先天性裂唇。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有蛋白质和DNA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⑵DNA与基因

DNA分子上面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人眼睛的大和小;眼皮的单和双;兔子的白毛和灰毛。

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信息单位。

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在显性基因存在时所决定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AA、Aa都是显性性状,aa是隐性性状。

三、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⒈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聋哑等。

⒉优生优育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四、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⒈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⑴家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和四眠;

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⑵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时期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如蚊、蝇、蜜蜂等。

⒉蝗虫的生殖与发育

⑴蝗虫的幼虫经过五次蜕皮;要经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⑵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如蟋蟀、蟑螂、蝼蛄等。

第2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形态结构

呼吸

取食

运动

代表生物

腔肠

动物

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无专门呼吸器官

通过刺细胞捕食猎物

通过固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很少运动

水母、水螅、海葵、海蜇、珊瑚虫

扁形

动物

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内寄生种类无氧呼吸

涡虫咽可伸出体外进行取食,寄生种类吸食寄主的营养

涡虫常藏身于石块下面,不大运动

蜗虫、血吸虫、

绦虫、华支睾吸虫

线形

动物

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内寄生种类进行无氧呼吸

寄生种类吸食寄主的营养

只能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蛔虫、线虫、蛲虫、钩虫、丝虫

环节

动物

身体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体节组成

无专门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蛭(蚂蝗)

软体

动物

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双壳类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获取水中的食物颗粒

大多通过足运动

蜗牛、乌贼、河蚌、钉螺、扇贝、文蛤、鲍鱼、章鱼、鱿鱼、墨鱼

节肢

动物

体表有坚韧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水生用鳃呼吸,昆虫用气管呼吸

通过口器取食

昆虫大多能跳跃,也能飞行

虾、蟹、蜈蚣、蜘蛛、蝗虫、蚊、蝴蝶、蚕、蜜蜂、蟋蟀

二、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形态结构

呼吸

运动

生殖

体温

代表生物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游泳

卵生

变温

鳝鱼、草鱼、带鱼、鲨鱼

两栖

动物

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呼吸

游泳、跳跃、爬行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爬行

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用四肢爬行

龟、鳖、蛇、蜥蜴、恐龙、避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飞行、行走

恒温

家鸽、鸡、鸭、鹅、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

哺乳

动物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之分

用肺呼吸

跳跃、行走等

胎生

兔、马、猕猴、猩猩、大象、鲸、海豚、海豹、海象、蝙蝠

三、生物特征的进化趋势

1.对称:无对称辐射对称两侧对称

2.胚层:单细胞单细胞层二胚层三胚层

3.体节:不分节分节

4.骨骼:无脊柱有脊柱

5.体温:变温恒温

6.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卵生胎生)

7.呼吸: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呼吸)具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鳃、肺、气管等)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和运动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凡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如幼袋鼠爬向母袋鼠的育儿袋、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2)学习行为: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如:蚯蚓走“T”字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取香蕉等。

2、社群行为及实例

(1)群体的组织:群体内的成员有的不同职能。如:白蚁、蜜蜂的群体、狒狒等

(2)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通讯。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表示距离和方向;蚂蚁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线;鸟类的鸣声起着传递信息。

3、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构成。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

骨一一杠杆作用

关节一一支点作用

骨骼肌一一连结和动力作用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骨、关节和肌肉的正确连接屈肘和伸肘动作过程示意图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关节

右图是哺乳动物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代号的名称①_关节头

②__关节囊_

③_关节腔__

④__关节窝__

⑤_关节软骨

(2)

③内有__滑液___

,作用是__减少摩擦____

⑤的作用是___缓冲震动__

(3)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如果过于剧烈就很容易脱臼。脱臼是指结构①

关节头

结构④

关节窝

中脱出。①

共同组成关节面。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1)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滥杀动物)

2、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某些动物对植物有害:如蝗虫会危害禾本科植物,蚜虫会吮吸植物的汁液。

5、动物与仿生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仿生: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就是仿生。如:雷达与蝙蝠、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灯、龟甲与薄壳建筑。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馒头上长出的一个个菌斑就是霉菌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是:

大小

形态

颜色

细菌

表面或粗糙干燥或光滑粘稠

无色或黄白色

真菌

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等

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

高温灭菌

冷却接种

恒温培养。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内原有的菌。

接种前冷却的目的是:以免高温杀死要接种的菌。

4、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有机物。有的细菌并不需要氧,这样的菌叫做厌氧菌(如乳酸菌、破伤风杆菌)。

5、发现细菌的是列文虎克。“微生物学之父”是巴斯德,他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6、细菌:

(1)观察工具:个体十分小,必须用高倍显微镜或者电镜观察。

(2)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

(3)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4)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5)营养方式:其体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大多数是异养。

(6)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①分裂生殖②利用芽孢度过不良时期③个体微小易扩散。细菌会形成休眠体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所以我们平时的杀菌应该以杀死芽孢为原则。

7、常见真菌:多细胞真菌:大型真菌(蘑菇)、霉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8、真菌共同特点有:①细胞都有真正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②与植物细胞相比依然没有叶绿体,因而营养方式为异养。③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9、青霉孢子是青绿色,着生在直立菌丝上,呈扫帚状。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0、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这些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他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又能被

生产者吸收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些菌的营养方式为寄生。如链球菌可使人患扁桃体炎;臂癣和足癣是由

真菌

引起的。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例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根瘤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

种类

发酵原理

应用

酵母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酿酒、制馒头、面包

乳酸菌

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

酸奶、泡菜

醋酸菌

把葡萄糖分解为醋酸

制醋

霉菌

把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制酱、腐乳

11、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食品的制作:

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的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膨胀形成。

酿造甜酒的过程是洗米、淘米蒸米冷却接种保温发酵。其中将糯米蒸熟的目的是高温灭菌,用凉开水冲淋得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很快就将容器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的环境产生酒精,在有氧的环境中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没有酒精。所以发酵时尽量不要打开盖。

(2)食品的保存,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把细菌和真菌杀死

或抑制它们的生长繁殖。

常见方法和原理为:

食品

保存方法

原理

牛奶

巴氏消毒法

高温灭菌

罐头

罐藏法

袋装肉肠

真空包装法

破坏需氧菌的生存

干蘑菇

脱水法

除去食物中水分,抑制菌的生长和繁殖

腊肉

晒制与烟熏法

咸菜、咸鸭蛋

腌制法

果脯

渗透保存法

(3)疾病防治,有些真菌可以产生能杀死细菌的物质叫抗生素,如青霉菌能产生青霉,能治疗细菌性疾病。胰岛素的生产是将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

大肠杆菌是生物反应器,这种技术叫

转基因

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的原因是

繁殖速度快。

(4)环境保护: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因为在没有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

;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

,使污水得到净化。

第五章

病毒

(1)形态

: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纳米表示,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

(2)种类: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三类。

(3)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无细胞结构。

(4)繁殖: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自我复制)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变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

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水稻和小麦的分类。

3、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

内部结构

和生理功能。

4、根据真菌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将真菌分为酵母菌(单细胞)、霉菌和大型真菌等类群。

5、植物分两类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分两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分三类蕨类、苔藓、藻类。被子植物分两类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苔藓植物有假根和茎叶,藻类植物无茎叶和根。

6、给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为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进化关系

更好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7、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界

、动物界

和其他的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

。如果增加亚门,应处于门

纲之间。

8、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

,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

,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种类越

,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亲缘关系越近

9、种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种

1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1、植物中居世界第三的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动物中居世界前列的鱼类、鸟类、哺乳类。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相对较少的生物种类是爬行类。

1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育种改良作物品种有重要意义。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植物活化石:银杉、珙桐。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

1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乱砍滥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16、森林下降是因为乱砍滥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会破环生态平衡)。

藏羚羊数量减少是因为滥捕乱杀。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中营养物质增多,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中缺氧,水中生物缺氧死亡。水葫芦疯长是因为水葫芦使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减少。

第3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6 年4 月至9 月, 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9 (大七)、2010 (大六)、2011 (大五)和2012 级(大四)临床医学专业355 位学生,包括法语八年制、英语八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

二、方法

1. 研究设计:本研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专业的五年制及八年制医学生在血液学教学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血液学教学情况。

2. 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估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形式的接受程度等。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卡方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355 份, 其中有效问卷311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6%。本研究男性136 人,占43.7%;女性175 人,占56.3%。回复的答卷中,八年制法语班共61 人,其中含2009 级八年制法语班14 人,2010 级八年制法语班14 人,2011 级八年制法语班17 人,2012 级八年制法语班16 人; 八年制英语班共122 人,其中含2009 级八年制英语班24 人,2010 级八年制英文班27 人,2011 级八年制英语班25 人,2012 级八年制英语班46 人;五年制中文班共128 人,其中含2011 级31 人,2012 级97 人。

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医学生学习血液学态度端正,72.0%的同学认为血液学重要,理解掌握血液学的知识是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打下基础。另有19.3%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剩有8.7%的学生对学习血液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需考前复习,应付考试即可。

在学习方法上,50.5%的学生将上课听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而主要靠上课听讲的学生占总数的30.5%; 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则占7.4%; 尚有11.6%的学生平时不学习,只到考试前才会复习。八年制学生倾向于自主学习,而五年制同学更注重于上课听讲(P0.01)。

三、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上,各年级学生都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185 名学生接受过血液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

理论课上, 教师授课时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并强调重点,课后提供多媒体课件供学生复习。八年制学生理论课大多采用双语教学,而五年制学生理论课以中文教学为主。

见习课主要内容为采集患者病史, 书写病史、也有小讲课和床边带教。分别有32.5%的学生认为见习课对理解血液学知识非常有帮助;55.3%的学生认为见习课对学习血液学比较有帮助。相应的,22.2%和49.2%的学生对见习课非常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仅3.2%的学生对见习课不感兴趣。在接受过PBL 教学的183 名学生中, 分别有33.0%和58.9%的学生认为PBL 教学对学习血液学知识非常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另外,21.6%和49.2%的学生对PBL 教学非常有兴趣或比较有兴趣。

四、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

总体而言,11.6%的学生对血液学有兴趣,35.4%的学生对血液学比较有兴趣, 即共有47.0%的学生对血液学有兴趣,42.4%的学生对血液学兴趣一般,而10.6%的学生表示对血液学没兴趣。在对血液学没兴趣的原因中,对血液学没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最多的是血液学本身很无聊,其次是学了没用,不想学,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方式不够吸引人或课时安排少,不能深入学习。对血液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问题上,认为血液学容易理解的学生占总数的30.9%,28.0%的学生认为一般,而有高达41.2%的学生认为血液学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或非常难以理解。上述41.2%的学生中,认为血液学知识难以理解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临床实践(43.0%)、不理解血液学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44.5%)、不理解骨穿涂片、流式细胞术、遗传学检测结果(42.2%)。10.9%和60.5%的学生对血液学教学总体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

五、不同性别、学制及班级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血液学理解的比较本调查显示,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对学习血液学的兴趣无统计学差异(P=0.618)。值得注意的是,五年制与八年制医学生相比较,在学习血液学的兴趣上, 五年制医学生比八年制医学生更有兴趣(P=0.012),但两者在对血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9)。在八年制学生中,法语班与英语班的学生在学习血液学兴趣(P=0.520)及对血液学知识的理解(P=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5)。各年级医学生对血液学的学习兴趣(P=0.354)及对血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异(P=0.398)并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血液学是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血液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医学生掌握扎实的血液学知识,引导其进行临床思维,为其走向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同时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其主动学习,培养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根据本调查结果,目前的血液学教学还可进行以下改进。

一、加强学生对血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73.4%的医学生认可学习血液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端正。但对血液学感兴趣的学生尚不到半数(47.0%),仅有30.9%的学生认为血液学容易理解。究其原因,首先,血液学专业性很强,涉及免疫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理解血液学需要有良好的基础医学知识做铺垫,并且血液病的诊断往往需要行骨髓穿刺术等特殊的辅助检查, 而医学生不理解血液学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没有能力解读骨穿涂片、流式细胞术、遗传学结果,是其难以学好血液学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多数血液病,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不属于常见病,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初次了解、接触到这些疾病,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完全陌生的知识对医学生的理解力造成了较大的挑战。再次,血液科疾病本身较为抽象,相对其他具象化疾病,对学生而言,血液病更难以理解。另外,教学安排上,理论课课时紧凑,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深入解释也是原因之一。以上几点均造成了医学生较为普遍地认为血液学知识难以理解。

为使医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学知识,临床教师需调整其教学方法。针对血液学的特点,一方面,临床教师可在课上先用一部分时间复习相关基础医学知识,尤其是免疫学、病理学和实验诊断学中的相关部分,并在课堂上应针对难点,如造血系统、血细胞的发生分化等基础知识作详细、通俗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教学上应更多地结合临床病例。教师可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对血液病有初步的感性的认知,增加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众所周知,临床见习教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医学教育过程,高质量的临床见习不仅可以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因此,可考虑增加见习课床边带教的课时。在具体实施中,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做好准备,而后在见习课上,教师可针对一例典型病例,让学生采集病史,做体格检查,教学生解读辅助检查结果,引导学生作出诊断,探讨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尽量接触真实的患者,真实的病历资料,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思维,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发现理论课上尚未解决的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能力。

二、提高八年制医学生上课听讲的积极性,促进五年制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调查显示,在学习兴趣方面,相较于八年制学生,五年制学生对学习血液学的兴趣更浓厚,而两者在对血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学习血液学的学习态度上和学习方法上, 八年制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 而五年制同学更注重于上课听讲。教学方法上,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的教学都包括了理论课、见习课,部分学生有血液学PBL 案例教学,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理论课上,八年制学生教学以双语教学为主,五年制学生基本以中文教学。

笔者认为, 八年制学生因其培养的目标明确,在进入后期临床课程学习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考虑选择专业和导师的问题。因而,八年制学生在学习与心仪专业关系不大的学科时,很可能动力不足。相反,五年制学生面临激烈的保研、考研、就业竞争,他们更可能积极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教学方法上, 八年制学生大多课时采用双语教学,使用外语教学使得专业性很强的血液学更难于理解。这可能是八年制学生在学习血液学时更倾向于自主学习的一个原因。之前已有研究显示,八年制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优于五年制,这导致了最终两者在对血液学知识的理解上并无差异。

第4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八年级地理会考范围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涉及知识点较多。由于地理学科课时少、任务重,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考试方向,突出复习重点,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有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复习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多加复习,对不考知识大胆舍弃。

二、立足教材,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每年的地理会考试题都是紧扣课本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这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普遍感觉无章可循,无从下手,达不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以课本为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取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八年级学生因知识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复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充分利用宝贵的复习时间,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培养用图能力,突破复习瓶颈

在“无图不成题”的考试理念下,如果学生没有读图意识,脱离地理图像进行学习,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学生不注重培养阅读地理图像的习惯,因而缺乏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无法利用地理图像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地理图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强化读图指导与读图训练。

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相关地图中,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复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中描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并注明界线的组成、界线的划分依据、区域的主要差异和特征等信息。

四、讲、练、补相结合,提高复习质量

讲是指教师要根据课标、考试说明和复习指南,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做到重点突出,并将所讲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明白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练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只有通过学生的练习,才能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精选典型性和启发性较强的试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力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补是在练的基础上进行的评析与补充,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与练,弥补学生的不足,消除学生的知识盲点,突破知识难点。

五、增进沟通与交流,提高复习动力

八年级学生既没有七年级学生刚入学的那种新鲜感和认真劲,也没有九年级学生升学的那种紧迫性和压力感,他们正处于初中阶段的转折期,其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亟须进一步培养。

首先,教师要开展思想动员工作,通过开年级会、班会、家长会,使家长、学生重视会考。

其次,教师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多跟学生进行谈心,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5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复习课教学思路:

课标对中考提出的原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言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总复习阶段,通过一本书的单元整合复习的方式进行分册复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大量训练学生的听和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听说练习,始终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归纳总结这几个复习单元的重点知识、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来阅读这几个单元,抓出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补全在活动中呈现的单元知识内容;

课堂练习——发现学生的易错点,形成反馈的内容

二、总复习阶段遇到的困难。

1.复习时间有限。由于本学期开学时间晚,又有3个单元的新课教学,因此,进入总复习第一轮教材复习的时间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时间紧,就难以有更多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长期这样,学生语感缺乏。

3.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备课量特大,基础很差的那部分学生令老师耗费大量时间却无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况。

人教版英语共有五本书,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1-3, unit1-12.

七年级下册:unit 1-12

八年级上册,unit 1-12

八年级下册: unit 1-10

九年级全册:unit 1-15

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比较简单,主要是词汇量的积累,简单的口语表达,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着重是语法,阅读。

指导丛书中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学会使用四会单词和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在听力技能方面,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话题;在阅读技能方面,能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简短的书面材料;在写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语言基础知识,以语篇为单位,清楚,连贯地进行控制性和开放性写作;在口语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学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以口头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据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难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复习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初三英语的现阶段教材复习教学呢?

一、紧扣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温故而知新。

依纲扣本,整合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万变不离其中,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从何谈能力。所以课堂上主要以教材为主,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复习指导》为辅,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复习各单元的知识点,这一轮不是炒“冷饭”,而是“温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课一样,逐条慢慢复习。对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部分,应视为重点。在英语语法方面,不是用语法分析英语语言,语法知识的语用目的和语境应视为重点。

(二)重引导。

1.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整理、归纳知识 点。教师总结为辅,学生复习为主。

2.引导学生学会课上归纳、对比、穿 插、联想的方法运用。

3.引导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寻找专项练习。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讲。

(三)活方法。让复习课“亮起来”。

方法一:小组活动,露一小手。四人小组,各有分工,强调人人必须动脑、动手、动口,复习课上得紧张活泼而不松垮。

方法二:写常规作业,每天做一点,不急功近利。鼓励学生做纠错本,重点本,常看常思。备考提倡“不温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语学习、中考英语复习的关键。

二、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

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

早自习要求学生在教室里大声朗读,早读的材料可以是课本,单词表和课后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练习册中的作文或平时阅读时发现的写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时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每天早自习下课前的十分钟,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检测,课后通过配套练习,巩固所复习的内容。

四、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并与其它知识做横向、纵向比较,帮助学生巩固运用。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好基础知识。加强综合复习课、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探讨,在复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课堂枯燥。

五、抓好A卷,着重做好七、八年级的分册复习

1.在复习过程中归纳整理单词、短语、功能句型等,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长篇阅读的高频词汇、短语以及重要句子结构的把握。

3.对相应语法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清晰、总结精当,并适当进行低难度的单项练习和综合性较强的练习。

六、面对中考新题型,复习的方法

1.让阅读成为复习的一种习惯;

2.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成为每堂课的习惯;(听说读写贯穿每堂课)

3.训练学生解题技巧成为一种习惯。

七、抓好踩线生辅导

1.踩线生的定位:

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学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动5%——10%,划定为踩线生的范围。

2.踩线生的辅导方式与内容:

面对面、一对一、小组互帮的辅导,每次辅导内容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总结

第6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公社六郎庄大队团总支,在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下,从一九五三年办起了扫盲识字班,现在已发展成为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的民校。十二年来,由于坚持了业余文化学习,已有六十七名青年摘掉了文盲帽子,其中百分之八十七是贫下中农子弟;另有三十二名青年分别达到了高小或初中水平,其中百分之九十一是贫下中农子弟。目前业余民校有高小、初中、中技六个班,参加学习的青年二百四十八人,占全大队青年的百分之七十四点八,其中贫下中农子弟一百八十四人,占百分之七十四。三结合的业余民校办起来以后,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他们说:“这样的民校好,孩子白天下地生产,晚上上学,不耽误生产,不花钱。边劳动,边学习,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思想。”

贫下中农要求办学

六郎庄大队团总支在办三结合业余民校上,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一九五九年扫除文盲以后,大队团总支的干部认为业余教育任务完成了,没有再组织业余学习的必要了。一九六年有六十四名知识青年回乡参加了农业生产,团总支也认为回来的知识青年最低都是高小生,没有再组织青年们进行学习。村子里冷冷清清。贫下中农青年抱怨团总支说:“学习没人管,娱乐没人领导,成天干活、吃饭、睡大觉,这样的生活受不了。”回乡知识青年反应更是强烈,他们说:“回到六郎庄,真是闷得慌,白天去生产,夜晚炕上躺,文化提不高,活茬插不上,老农直埋怨,自己愁断肠。”不少贫下中农青年向团总支提出了组织学习的要求。雇农家庭出身的青年李丙珍说:“我们家三辈都是睁眼瞎,共产党、解放了我,在识字班里扫了盲;但是这点儿文化不够用,连个帐还不会算,怎么能当无产阶级革命的接班人呢!”贫农出身的回乡知识青年张成林说:“难道回到农村就不能再学习了吗?我们在文化上不能彻底翻身,就不能保住社会主义江山。”(这些意见非常正确,非常中肯。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就是要像这些贫下中农要求的那样,认识组织农村青年业余学习的巨大政治意义,深刻理解他们要求提高文化的迫切心情,快快行动起来满足他们的要求。——编者)团总支开会研究了广大贫下中农青年的反映和要求。

在讨论中绝大多数团支委主张应该按贫下中农的意见,认真地把青少年的业余学习抓起来;但也有少数支委对贫下中农青年的要求表示冷淡,强调困难。为了统一思想,团总支委员会重新学习了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和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经过学习,大家认识到:组织不组织业余学习的问题,是关系到贫下中农能否在文化上彻底翻身的问题。他们说:目前生产队里文化比较低的多数是贫下中农青年。我们不关心他们的文化学习,就是没有真心为贫下中农服务。(是的。我们今天要为贫下中农服务,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帮助他们获得文化上的彻底翻身。不关心贫下中农的文化学习,实在是缺乏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的表现。——编者)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一九六一年冬,六郎庄办起了三结合的业余民校。

这也是阶级斗争

三结合的民校办起来以后,就像一块大磁石,牢牢地吸引住了青年人,村里大部分青年人参加了学习。这时,村里的地富分子看到贫下中农青年要搞文化翻身,千方百计地对民校进行破坏。他们在青年中散布“文化无用论”,说:“翻地起粪用不着三角几何,有力气就行。”“干农业是力气换分,大学生也是一样。”在地富分子的影响下,少数青年也产生了动摇,有个刚脱盲的青年说:“咱也不指望当干部、当专家,识几个庄稼字,会写信,能看报,会记工分也就算够过的了。”也有的回乡知识青年说:“初中毕业生当农民种地,文化是大大有余,还学习什么!”地富分子还在这些青年的家长中造民校的谣,说:“民校上课不是讲恋爱,就是搞对象。”致使个别家长不叫女儿上民校了。发现这股冷风后,团总支及时向党作了汇报。党总支书记段长玲同志指出:“这就是阶级斗争。地富分子千方百计地破坏民校,就是想叫我们贫下中农子弟读不成书,他们好霸占着文化上的优势地位。”(社会上还存在着阶级,对待任何事物就都要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嗅一嗅,去分析分析,这是最最重要的。今天,阶级敌人企图利用他们在文化上的优势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农村政治、经济的领导权。所以,当贫农下中农奋起夺取他们的文化优势时,他们必然会疯狂地进行破坏。我们千万不能麻痹大意。——编者)在党总支的教育下,团总支的同志们认识到了办民校也要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在民校里进行了阶级教育,请老贫农石文瑞讲了旧社会念不起书的苦。生产队长刘金荣也讲了因自己不识字,受了地富分子骗的事实。他们都指出贫下中农要彻底翻身,要掌握住印把子,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在此基础上,团总支组织青年们讨论了“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没有文化行不行?”进一步提高了青年们的觉悟。雇农家庭出身的青年苏秀清说:“咱们贫下中农青年,要接革命的班,光认识几个庄户字怎么能行呢?我们要作有志气的无产阶级后代,一定要在文化上彻底翻身。”

为进一步启发青年们的学习自觉性,团总支还组织全大队青年检查了文化“回生”的情况:一年多没学习,已脱盲的六十七个青年中,有十二个人又成了文盲;四十八名高小毕业生,也有十一人把学过的功课忘了一多半。(这一查查得好,使人觉醒了。做任何工作都要胸中有数。调查研究就能使我们胸中有数,——编者)经过这一检查,团总支和青年都大吃一惊,他们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认识到不学习不仅不能进一步提高,而且已有的文化也要丢掉。同时,团总支还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回乡知识青年帮助生产队算帐,作生产计划。很多知识青年碰了钉子,完不成任务,使他们认识到了,已学的一点文化,要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不是有余而是差得太多。

第7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八路军军政杂志》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杂志在发行期间对军队的干部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探讨,对抗战时期军队的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以后的干部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八路军军政杂志;干部教育;抗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G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3-0109-03

《八路军军政杂志》(以下简称《杂志》)创刊于1939年1月,停刊于1942年4月,每月一期,历时三年零三个月,共出版四卷三十九期,由八路军政治部负责编辑发行,毛泽东亲自担任编委,同时担任编委的还有王稼祥、郭化若、肖向荣和肖劲光,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长肖向荣任主编,所刊载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作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行的重要期刊、八路军发行的唯一一份反映作战经验和军队建设的刊物,《杂志》为扩大我党和八路军的影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杂志》创办之时,正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正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时期,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它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抗战需要,宣传党的抗战理论和政策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毛泽东还在《杂志》创刊号《发刊词》中指出:“当抗日战争向着新阶段发展的时候,八路军同人出版这个《军政杂志》,其意义是明显的: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1]

抗战以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急剧扩充,形成了军队干部严重缺乏的现象。各个革命军队都加紧干部队伍建设,有的部队甚至将老战士全部提拔为干部,严重不能适应战争形势和部队需要。“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为了保证共产党员能在抗战建国大业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为了使共产党扩大发展成为能担当抗战建国大业中一部分光荣任务的伟大力量,必须大批培养和提拔有胆有识、能作能为的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并且最适当地使用、教育和爱护这些干部。’为了贯彻党中央这一要求,各师旅及主力团,除分别开班教导大队、教导营和随营学校,培养经过战斗考验的老战士使之成为干部外,还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并加强对新干部的教育,提高其思想和领导水平。”[2]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在延安先后创办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行政学院等学校,对参加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进行培养教育,为部队培养了大批的干部。《杂志》在发行期间,刊载了不少关于干部教育和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的文章,如罗瑞卿《关于军队中在职干部的教育问题》和《新老干部更紧密地团结起来》、魏传统《谈八路军在职干部学习诸问题》、谭政《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萧向荣《军队干部教育的新决定》和《八路军与知识分子》等文章,都是对军队干部问题的宣传报道。

一、提高军队干部的理论知识和军事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军事能力

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抗战环境的复杂性和抗战任务的艰巨性,要想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就要保证建设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抗日军队,要建立这样的军队,首先就是要建设军队中的干部队伍,使他们拥有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军事文化知识与技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与军事能力。谭政在1940年1月发表文章指出:“摆在八路军干部工作问题的前面是有着严重的任务的,如大量涌入大量提拔之后的巩固和教育问题、工农分子与知识分子的结合问题、党的干部与非党干部的关系问题、加强各级干部的问题、积极培养与继续抽调的问题、干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学校工作问题等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干部工作当前的严重任务。”[3]加强干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干部的文化教育、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而在抗日军队中,还有很多干部都存在着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倾向,还有“少数干部中的蜕化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对于自己的恶劣影响,表现在严重的破坏纪律,丧失党性,贪污腐化,甚至堕落变节等等上面;相持阶段中右倾情绪的生长,表现在惧怕敌人,退却逃跑,不敢面向敌人交通站,不敢深入敌占区活动,对坚持平原游击战与根据地建设丧失信心,不相信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不相信敌占区的广大群众能够争取,在反对顽固分子的摩擦的斗争面前表示动摇。”[4]

二、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加强对干部的认识和审查

针对军队干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和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的严峻形势,在发展与选拔干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干部的认识与审查工作。罗瑞卿在《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中肯定了对干部进行认识与审查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认识干部与审查干部,是一切干部工作的起点,对于干部没有很好的认识与审查,就不可能在部队中落实和实现党和军队的干部政策。审查与认识干部的目的,一方面是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和工作能力,看他们能否担任干部职位,有利于发现人才,适当提拔与调动干部;另一方面是为了发现窃取干部职位的投机分子、腐化变节分子及奸细和特务分子,以纯洁干部队伍,防止敌人的伺机破坏。在认识与审查干部的过程中,主要考察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及忠于党的程度,其次审查干部的能力,看他们能否完成党和军队交给他们的任务,能否在党的教育下不断进步。对干部的认识与审查工作应该有一种审慎的态度,不能将其发展成一时的运动,这样不利于军队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干部工作的实施。

三、加强在职干部教育

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在职干部是当前军队干部的主体,只有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与业务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军队干部,才能保证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正常运行。罗瑞卿、谭政等人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在抗战中我军表现英勇,也证明了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能力,但是军队干部人数不足和质量不够的弊端也暴露出来,要大量培养提拔干部,特别是加强军队在职干部教育。在职干部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教育在职干部的重要性。在军队中特别地强调起来,使全军干部尤其军事政治的领导机关,对干部教育的重要,都造成更深刻的观念与足够的认识;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必须更加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应当按照各个部队的具体情形,规定出一定时间内的教育方针,以及一定时期内对于各级干部之教育进度的具体要求;为了教育的方便,应该有条件地把各级程度相当的干部组织起来,方便集中教育和于教育过程中督促检查;教育的内容,依据各级干部之程度不同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决定。团以上的干部,文化水平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对其在政治上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军事上研究战略方法和近代战争,同时对其进行时事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的教育;团营级干部以学习政治军事理论为主;初级干部大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要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和政治军事的教育。

四、认真对待知识分子干部问题

抗战时期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知识分子干部问题,要正确认识知识分子在抗战中的作用,知识分子干部对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贡献。“‘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党的伟大的号召和指示。”[5]党和中央都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热烈欢迎知识分子投奔革命,加入抗日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对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参加党的各方面的工作,中央总政治部和中央都有专门的指示和决定,但是一直以来对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还都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懂得知识分子对于八路军的重要,不懂得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因此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为难知识分子、不信任知识分子的态度;也缺乏领导知识分子的经验。”[6]在吸收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要执行党的团结知识分子的方针,驳斥和纠正一切反知识分子的借口,对于知识分子新干部的教育,“主要在于转变他们的思想,予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排除他们思想上的不正确的东西”[7],要尤其注意知识分子新干部犯小资产阶级的错误,经过相当时期考验了的知识分子,证明政治品质纯洁而又忠实可靠的人,即应给予信任,并按其能力给以负责的工作。萧向荣在《八路军与知识分子》中论述了培养锻炼知识分子干部的具体方针:“大量吸收革命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参加八路军,并最好首先给他们以必要的教育,接受短期的政治锻炼,然后再派到部队中去;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知识分子的锻炼,最好的办法是到部队中去,连队是战斗的基本单位,是执行一切军事政治工作任务的基础;对于在部队中工作的知识分子,应该对他们表示信任,表示欢迎,而不因为他们尚有某些弱点而表示轻视不信任的态度,更要反对那种落后意识出发的排斥知识分子的观点;领导知识分子与领导工农出身的干部,基本的原则是相同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应有若干的原则;在新老干部间,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间,应发扬互相学习的精神。”[8]这些都为军队知识分子干部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五、加强新老干部间的衔接和合作

加强新老干部间的衔接和合作,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部队老干部一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丰富的实际战斗、工作经验,是从广大的群众中所产生出来的干部,他们相信群众的力量,知道革命的主要依靠是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在部队中经过了长期的严格的组织生活和纪律生活的锻炼,具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经过残酷的战争的洗礼,有优良的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的积极性、工作的自动性、创造性等优良的革命传统与工作作风;但是他们也存在很多缺点,文化水平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和政治知识不够,工作方法与方式简单化,对于统一战线的执行与运用,往往不灵活不正确。部队新干部一般是在民族革命的战争中所涌现出来的干部,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文化知识与普通知识都相当高,政治思想上纯洁,无成见,富于追求真理与革命的热忱,好学习,勇于上进,容易接受革命的教育,进步迅速,发展快,工作积极,有朝气,能接受革命队伍中优良的革命传统、工作作风,有刻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决心与精神;但是新干部“实际战斗不够,因而政治思想、革命意志尚不够坚强,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传统与作风亦尚未变成他们的真正实际;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连成一片的问题尚未解决;理想过高,容易犯个人主义、教条主义和幼稚的毛病;小资产阶级固有的缺点难以根除”[9]。由于新老干部各自的优点和缺陷,使新老干部在军队的实际工作的衔接和合作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老干部之间斗争历史不同,工作经历不同,政治文化水平不同,思想意识锻炼的不同,以及社会出身、生活习惯和传统作风的差异,使新老干部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一种隔阂,使新老干部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存在诸多摩擦与不和谐之处,必须通过正确的教育与领导,才能使新老干部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才能加强整个部队干部间的团结。要消除新老干部间的这种隔阂,主要是加强新老干部的教育。罗瑞卿在《新老干部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一文中指出了解决新老干部关系的方法:在新干部中,加强他们对于党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加强他们组织生活纪律的教育;不仅要注意对于他们的理论上的培养,尤其要注意对于他们实际生活上以及思想意识上的学习和锻炼;从原则上教育每一个新干部,不仅要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发掘自己的长处,特别重要的,应当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弱点缺点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研究与改善对于新的干部的领导;引导他们去认识与学习老干部值得尊敬与学习的本质,学习老干部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老干部中,同样加强老干部的政治文化教育和思想意识上的锻炼,消除老干部中那种傲慢自大的现象,教育老干部以殷切的态度去接受和引导新干部,去向新干部介绍自己的斗争经验和工作经验,同时教育老干部切实研究领导和接近新干部的方式方法,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领导新干部。

军队中的干部,来源很广泛,八路军、新四军的各级培训学校,前线和后方都为军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干部,《杂志》对军队的干部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总结军队干部教育问题上的不足,有利于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为以后的干部队伍建设指明方向;指出军队干部中的不良倾向并加以宣传,提高军队指战员的警惕性,对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具有宣传和监督作用,对当时军队的干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也为以后的干部教育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历史资料。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发刊词[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1):1.

〔2〕姜思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4.206.

〔3〕谭政.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1):40.

〔4〕罗瑞卿.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4):17.

〔5〕〔6〕萧向荣.八路军与知识分子[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2):44,46.

〔7〕罗瑞卿.目前政治工作建设上的一些问题[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3):15.

〔8〕萧向荣.八路军与知识分子[J].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3):48.

第8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数学诊断性测验难度信度效度1引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传统测验的局限性在新课程改革中犹为凸显。单一的分数不能反映学生使用的认知成分或技能,也不能诊断出学生答错题目的原因,更不能挖掘考试信息的深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而诊断性测验(diagnostic test)是诊断性评价使用的工具,是运用测量手段,考查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而编制的一种测验。一般在学期末或学期前,即实施新的教学计划之前进行,目的是了解、评价、分析学生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鉴别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为补救教学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诊断测验的编制与开发提供了许多理论与方法,从不同角度为诊断测验编制做出了努力,值得参考借鉴。但这些研究提出的理论比较局限,不够精准,实践性欠佳,因此未能被广泛推广应用。

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转折点。这一阶段学生知识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他能否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本研究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八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掌握情况,以鉴别学生能否顺利进入九年级学习提供参考。同时,教师通过数学诊断性测验,全面了解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和发展状况,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并通过诊断报告获得有关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整体和个别需要的教学策略和措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改进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其它研究人员进行更广泛的诊断性教育研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

2研究方法

2.1测验的编制

2.1.1测验内容的确定

本研究的内容为八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用团体施测的纸笔测验形式。参考国内外诊断性测验的样本,本测验题型分为四选一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三大部分。以义务教育新课标准为依据,并参照多位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经验选择初步编制题本,一级目标10个,二级子目标63个,题目总数204。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分为三种水平。尚未掌握:是指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条件;基本掌握:是指已基本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条件;完全掌握:是指完全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条件。每个子目标的题目设置一般为三个,少部分5个。标准定为:题目设置为3个,3个全对则为完全掌握;2个全对,基本掌握;对1个或0个,则为尚未掌握。题目设置为5个,5个全对则为完全掌握;4个或3个全对,基本掌握;对2个或1个或0个,则为尚未掌握。选择、填空题答对则满分,否则0分,计算题按参考答案酌情给分,完全答对计满分。

2.2测验的实施

2.2.1预测

在赣州市信丰四中随机选取了八年级一个班(60人)样本,进行当堂施测,每次90分钟,分10个时间段完成全部测验。回收有效问卷60份。将难度系数 0.30以下和 0.95以上、区分度 0.19以下的试题删除,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增删。测试题的二级子目标减少至53个,题目总数减至176个。

2.2.2正式施测

选取赣州市信丰四中刚升入九年级的三个班学生。1班60人,2班58人,3班60人。剔除无效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总计1574份。16、17章施测各为45分钟,其它每章施测为90分钟。

2.2.3统计方法

对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难度分析

主观题的难度用平均分除以满分来表示。选择题计算矫正难度系数CP。本研究把项目的难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小于0.20、0.20~0.39、0.40~0.59、0.60~0.79、大于0.80,对应的依次是最难、较难、中等、较易、最易。测验难度以百分比或通过率表示,是等级量表,因此转化成等距量表,查出Z分数,Z分数就视为该题的标准难度。各分测验的难度等级分布为:最难项目测验13有2个,测验11、14、15、16、18、19各有1个。最易项目测验11、15、17各有2个,测验13、16、18、19、20各有1个,测验12有3个,测验14有5个。1个分测验试题难度分布在0.2~0.39之间,7个分测验试题难度分布在0.4~0.59之间,分测验12,14试题难度分布在0.6~0.79之间。各分测验样本难度分布在0.640~0.994之间。

3.2测验项目区分度分析

鉴别度指数分为四个等级,小于0.20认为区分度很差,区分度尚可:0.20~0.29,区分度较好:0.30~0.39,区分度很好:大于0.40。各分测验鉴别度指数分布0.47~0.62,即各分测验项目区分度很好。

采用相关法对项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分测验以及总分的相关区分度见表1。

表1表明,十个分测验与总分的相关在0.350~0.799之间,且均在0.01上显著。与鉴别指数法所分析的各分测验的区分度结果一致。

3.3信效度分析

采用克龙巴赫系数方法来估计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各分测验的α系数在0.614~0.744之间,各分测验间较同质(表2)。

用测量标准误对信度分析得到各分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在1.496~2.145分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均在三个标准差内,说明测验信度较好。

本测验编制按照八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以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大量试题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编制成测验试题,初步编制成题本后,还进行了一次小样本施测,将难度系数0.30以下和0.95以上、区分度0.19以下的试题删除。并请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且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数学教研员,结合相关教材、测验目标、教学大纲,参考各教学单元时数的基础就题本呈现的内容、形式进行调整。最后,测验的二级目标减少至53个,题目总数减至176。因此,整个过程保证了此测验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并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测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3)。

经KMO统计量检验,各测验的KMO在0.607~0.860,Bartlett' s球形检验结果在0.001水平显著性。说明各分测验适合用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主成分法进行初始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分析。测验十一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75.918%;测验十二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76.007%;测验十三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68.626%;测验十四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80.174%;测验十五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81.758%;测验十六能得到一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方差的67.006%;测验十七能得到一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方差的63.540%;测验十八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73.181%;测验十九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67.206%。;测验二十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能解释总变异的64.008%。结果表明本测验符合构想。

4讨论

4.1测验的内容

诊断性测验旨在运用测量手段,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测验的编制必须配合学校的课程。本测验编制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中学数学实验教科书内容编写。对新旧版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容基本是相同的,主要是代数知识、几何知识,只是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稍有不一致,这也为编制测验时提供参考的依据。老版本的教材八年级才设置几何知识教学;新版本的几何知识在七年级就以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向学生加以介绍,这样不仅易于学习,还能和实践相结合。除此之外,新教材把统计和概率的初步知识以及推理知识也纳入到课本中来。

本研究编制测验的目的是诊断学生的基本技能、知识掌握情况。编制的数学诊断性测验包括十个分测验。分式、反比例函数由于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掌握的知识点很少,在测验中题量相对较少。实测时,因条件限制,只在一所中学选取研究对象。就代表性来看,范围应该更广泛些。从测验结果分析,总测验包含10个分测验,每个分测验题目在总测验当中的量不能太大,测验时间又有限制,题目代表性的问题在后续研究中尚需完善。

4.2测验的项目分析

测验的项目分析从主要是对项目难度、区分度等进行分析。理论上来说,项目难度值在0.5左右较好,但诊断性测验旨在测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试题难度小,则说明学生掌握良好,大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掌握,因此对难度系数要求不高。从各分测验结果来看,除了第20章平均难度系数为0.365,其它各章平均难度系数分布在0.509~0.804之间;从总测验题量分析,最难的题目占总题量的4.5%,较少。大部分题目难度系数落在0.4~0.79之间,总测验的难度系数为0.628。可见测验题目属于中等偏易,试题难度分布符合测验要求。

项目区分度用鉴别指数法和相关法进行了分析。各分测验的平均鉴别指数(D)在0.47~0.62之间,各分测验中项目鉴别指数大于0.4的项目均占最大比重。区分度小于0.2的项目占总题量的10.2%。采用相关法对项目的区分度进行分析,区分度越高,越能将不同水平的被试区分开来。用相关法计算分测验以及总分的相关区分度,十个分测验的区分度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区分度较好。从测验区分度结果来看,试题总体达标。

4.3测验的信效度分析

内部一致性信度我们采用克龙巴赫系数。各分测验的α系数在0.614~0.744之间,可见所测内容较为一致。各分测验的测量标准误在1.496~2.145之间,总测验的测量标准误为1.267,都在3个标准差以内,说明测验分数与真实分数之间的误差比较小。从这两种信度估计的结果来看,本测验的信度系数比较高,测量标准误比较小,符合测量学的计量标准。

在结构效度考察上,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所得各分测验的因素负荷矩阵,来评量问卷的结构是否符合。经KMO统计量检验,各测验的KMO在0.607~0.860,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在0.001水平达到统计显著性,说明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8个测验都得到两个大于1的特征根,2个测验得到一个大于1的特征根,且解释测验的总变异都达到了50%以上。说明本测验符合构想。

参考文献:

[1]刘经兰,戴海琦.小学四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与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3).

[2]孟瑛如,苏肖好,简吟文.澳门地区小学学生数学诊断测验之建置与发展[J].特教论坛,1997,6(4):56-68.

[3]杨晓辉,张兰英.诊断性测验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1992,(4).

第9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后面的学习。如,《找次品》的引入,我这样以故事引入:西天取经成功,佛祖如来佛奖励给师徒每人一颗佛珠,悟空想戏弄八戒,取走真珠,变了一颗假珠。这假珠略微轻些,其他与真珠无异。让八戒找出假珠,若找不出假珠,就不给八戒真珠子。同学们,怎样帮八戒找出那颗假珠子?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整堂课都保持兴趣学下去。

二、探求新知

1.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教《位置》一节时,我常编一些,如“炮击敌舰”“金鱼吃虫子”“谢大脚去刘能家怎么走?”等有趣的问题,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又能主动挑战,积极探索。老师只需精讲几句,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组织好合作学习。合作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别人提供思考材料,也能从别人那里获得经验,得到启发。每个人的意见都有重要价值,都应该尊重,需认真倾听。如,讲完解方程x-20=9后,可组织合作学习,试解20-x=9,并与x-20=9比较,解法上有何异同,既然20-x=9可用减法各部分关系直接求得,为什么老师讲课时却用了“等式的性质”来解?讨论合作至此,老师寥寥几句,即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关键因素。我觉得可以用以下想法、做法。

重视实践操作,给学生充足时间,充足的实践机会,如,“认识长度”“求草坪的面积”“可能性”等的教学。

一定利用好直观教具,这对低年级教学加减法、乘法口诀以及高年级的几何知识教学尤为重要。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直观演示操作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老师只要引起学生注意“等底等高”这一关键,就可以了。

充分利用知识迁移,旧知为新知的生长点。如,“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就以整数加减为基础。学生应知的思路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三、课堂检测

本人认为检测要注重实效。我们可以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适时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卷、答题卡形式出现,给足练习巩固时间,便于教师掌握学情,也可做到有效减负,减少后进生的数量。

四、做好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