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精选(九篇)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1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培养;因素

1职业素质相关理论概述

1.1素质

教育学所讲的素质侧重于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和环境影响如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因素。素质的形成不仅是人自然属性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实践内化为稳定而内在的素养和潜能。

1.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在从业过程中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进行学习、积累、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1.3影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高职院校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在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功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要注意到影响职业素质培养的各方面因素因势利导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包括:观念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教学因素,等等。

2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根据调查显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而是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记住或者是考试的分数。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生气,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却丢失了一次在课堂上提升自己关键能力的机会。(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与现代高职教育存在差距。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这种讲授方式传递知识的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3)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校里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很清楚职业素养能力的内涵。这说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能力观教育而这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产生理解偏差如此的情况下培养出的职业能力必然是不全面的。(4)在对高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职业学校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是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师数量有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绝对数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一现象说明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师生比不足能全面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5)学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不足。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是过于随意变动性强经常是今年设置明年取消专业发展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是为求升本求大求全专业设置结构没有突出学校特色。不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负责这些院校往往在办学上只看到学校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长期发展对学生素质培养缺乏关注。那些不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专业最后往往只能取消或者低质量运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学生素质培养的不足又进而导致就业困难。

3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对这些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总结出的问题不是单个高职院校的个别问题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的开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应该详细分析其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在职业能力备受企业关注的今天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培养效果却差强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职业能力的概念不清楚。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直接将职业能力看作是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专业实践课中关注的只是学生能否完成特定的任务却忽视了学生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是否有所反思等。

3.2高职院校不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采用的主要是传统本科的方式,教学上以讲授式为主评价手段上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教学虽然简便易行容易为人接受但实际上却与灵活的职业教育不符更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符。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低但是这种教育也许在普通教育还有市场但在职业教育却是问题重重。对于理论课或许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但对于实践课、职业素养课、职业道德课等却是弊端多多。

3.3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不足

课程内容关乎职业素质培养的成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课程内容难以适应职业需求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材建设不足很多专业能够选用的教材非常有限。同时在学生的眼里职业素养课程太虚不像专业知识实际极易忽视。矛盾明显学校要求学生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却轻视开展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开展不尽人意存在短板。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义突出一个是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是方法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此存在短板实在令人担忧。

3.4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合理

高职院校所聘用的教师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教师,应该在具有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相应专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即具备“双师”特质。同时在教学的开展中还需要引进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本身就缺乏引进动力兼职教师的管理本身不方便况且也不易引进。

3.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对学生而言进实训室也是畏首畏尾各种严格使用规定。如此就导致实训室使用不足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最终通费了实训资源。缺乏优秀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习的训练开展实训室的良好使用离不开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要求出发,社会对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无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风伟.基于用人单位评价的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示范学院,2014:1-54.

[2]藏桂美.浅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第2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现状;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品质。这种能力品质要求大学生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毕业后较顺利地走向社会、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养成,从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效果来看,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一种半游离的状态,不能真正反映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在就业后无法与岗位要求合理接轨;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直观理解基本上滞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不能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上岗要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高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呈下滑状态;学生对职业素质内在属性的理解呈多元化的现象,多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缺少从行业、企业以及发展的角度看职业素质的作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眼高手低的位置偏移。这就给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职业素质教育究竟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获得受益?问题的所指其实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路径的重新思考。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对职业素质的本质界定

(一)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生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职业性是指不同的职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有所不同。稳定性是指职业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积淀形成的,一旦形成便处于恒温状态,为本领域的所有人奉行恪守,外界的力量很难打破。内生性是指职业素质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以职业的特点为依据衍生出的习惯或行为。发展性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素质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相应调整。职业素质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专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前提,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升华。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部分专业素质。其中基本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由公民道德养成、岗位群职业道德与能力教育、敬业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基本的法律意识、团队合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构成。部分专业素质是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础性掌握或选择性掌握。从范围上可以划定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顺利过渡阶段。这是因为在校学生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模拟教学、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方式方法下完成学业,只是完成了“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而距离真正的“职业人”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就在于前者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是虚拟+真实,而后者则完全真实。从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来讲,学生在校三年时间,也不可能熟悉职业素质的全部内涵,因为职业素质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起到关键作用的职业能力和人格品质,既是一个长期熏陶养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进入职业领地,很难把握其真谛。因此,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本质与外延上有区别,不是等同概念,二者的关系应该属于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在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目前开设有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训课程、见习课程和创业课程五大门类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定位上兼顾了就业和升学的需要。从课时分配结构上看,有厚此薄彼的趋势,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课时远远大于实训、创业教育的课时。考试科目大于自选科目,还没有形成一套学生自我选择学习科目的教学体系。从发展的方向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提高而轻素质养成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加大了投资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无论从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编写、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造成部分学生客观上认为高技能人才就是高素质人才,忽略了职业道德素质对专业岗位的重要性。而且,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打出的口号也误导学生对人才标准的内涵的理解。从实施效果来看,存在着片面理解或一知半解的现象。由于缺乏真实环境中的真实理解,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未能真正反映“职业人”对岗位的理解和实际要求,造成学生就业后与职业岗位要求接轨困难。从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解层面看,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正如前文所述,职业素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使得职业素质非一天之努力就能享用终身,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真实的土壤、辛勤地耕耘、不断地实践、逐步地深入,而决非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试卷的标准答案。职业素质的关键要素就是要体现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

(二)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思考

1.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能力。自我修养即通过学、看、悟、行等方法养成的一种自身素质提高的习惯。中国古代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就是学徒制。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徒制对当前职业素质培养有两个重要意义即师傅的榜样作用和“做中学”的学习践行方式,而且这两个方面统一于日常的职业活动中,学徒以师傅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为榜样,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职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种类,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同时职业教育又具有特殊性,可以借鉴学徒制中的“修行在个人”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本领。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培养出自我修养的习惯却是受益终身,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修身、养性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能力。爱岗敬业是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爱岗敬业主要体现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遵守校规校纪。做好这些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具备了一个职业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如有些发达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质量普遍比我国生产的质量要好一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技术水平高,而是利益于他们的技术操作人员认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的良好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标尺,古人讲“举一反三”正是这个意思。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实现。加大实习实训教学,让学生从生产一线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所学知识在指导教师、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解决问题。在考核学生形式上,应鼓励学生更多投入到生产一线中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提出解决的方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第一年岗位体验实习、第二年顶岗实习、第三年毕业实习,其浅层目的是让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深层目的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应该在实习实训中加强这方面的措施,引导学生自我组织管理、团结协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生产中的难关,进而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职业素质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在内涵界定上应有区别,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前者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所具备的素质,而后者则是“准职业人”所应有的素质。当前高职院校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上存在着定位不准的现象,影响了培养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作分工,整体推进,将目标定位在“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初级过渡,并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范立. 谈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10)

[2] 许亚琼.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第3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素质 培养

目前很多本科高校将实行转型,向应用型技术性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现在的高职招生已经是僧多肉少,本科院校转型后,职业教育的竞争将会更加严峻。那么高职院校如何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被社会淘汰?高职学生如何在这激烈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最大区别在于“职”字,其更注重职业技术的培养,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强、择业定位和心理预期低、与企业结合紧密等就业竞争优势,但是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存在重技轻素质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职业素质薄弱,有些走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心理素质过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怕吃苦耐劳,动辄不辞而别,甚至违法乱纪,诚信缺失等不良行为已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声誉。那么,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下,职业素质是高职生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开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1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发展等方面,有80%以上的同学几乎都没有考虑过。大部分同学都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职业规划,好多快毕业的学生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干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能挣“大钱”就行,至于其他的想了也是白想,还不如不想。大部分同学不愿意干基础工作,总幻想着闯出一番大事也来,处于眼高手低、空想、幻想的状态。

1.2 职业能力较弱

伴随着高职扩招,部分院校只重视数量而忽视学生质量,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对所学专业感到枯燥,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些善于为自己不努力学习寻找各种接口,比如学校条件差,硬件设施不好;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即使学了以后工作也用不上;自己基础太差,老师讲的都听不懂,没有办法学等等,导致专业技能缺乏、专业拓展面线较窄,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善于交际、缺乏团队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一些高职学生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上初高中长期养成的靠老师家长“催”的学习习惯,他们大多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不少学生因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3职业素养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层次良莠不齐,许多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基础文明素养较低,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乱扔纸屑、随地吐痰;有的学生把穿着背心、拖鞋出入公共场所视为生活小事;有的认为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着奇装异服是有个性;在食堂就餐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个人衣着考究,宿舍脏乱却无人打扫;对私人物品爱护备至,对学校公物却任意损坏;对旷课逃学、互抄作业习以为常;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等等。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走入社会时,会把这些不良习惯继续延续,部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问题,如:夸大学习成绩、伪造各类等级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等。缺乏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随意损坏实习设备、不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1.4职业心理素质不良

据调查,很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评价不高,有些高职学生缺乏毅力,在社会上频繁跳槽,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就要走人;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却不被社会认可,这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缺失影响的。另外依赖心理比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差,受不得半点委屈,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放弃。这种现象都折射出不成熟的心理素质。

2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学生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新时代成功与成才不单单依靠技术或技能,而是更强调个人品质、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努力培养自己知识、技能之外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它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是企业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以职业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把职业素质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提升高职生在竞争中的优势,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高职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同时树立院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1实施全程德育,强化育人效果

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从日常规范抓起,从一言一行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重视传统道德、礼仪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学生进行专业、行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关注专业发展方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成功人士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他们憧憬未来,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3.2加强心理辅导培养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另外,高职学生在当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承担的内、外环境压力比较大,很容易造成自卑、焦虑、自暴自弃等不良的心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测试和咨询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心理档案

3.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与文化课相比,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潜力更被看重。因此,我们要着力全方位开展以弘扬主旋律、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

开展各种知识竞赛、设计大赛等,启迪同学们的智慧,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开展礼仪教育,使高职学生进一步掌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比如,可以组建礼仪队,不定期在学校进行礼仪宣传,举行利益知识竞赛或者举办礼仪文化节,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利益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3.4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开展各种人文教育一体化活动:包括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及生产实践、课余科技和文化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扩展知识,增长才干,增加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

[1] 成丙炎,姜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调查与分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1).

[2] 钱群雷,丁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科技资讯,2009(21).

第4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教育认知水平,保证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能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中的变化,这样就能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2)校园文化与心理教育相融合。校园的文化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学校育人理念等。校园文化可以起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作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对社会、对校园、对他人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更容易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2.职业指导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

职业指导工作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开设职业指导课,提升学生对当前市场的认知程度同样必不可少。使学生准确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还要在面试技巧、制作求职简历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减轻学生对面试的畏惧感。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学校也可以采取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及时收集毕业生工作信息,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对计算机类高职毕业生具体就业情况进行定性与分析,方便学校开展日后的职业指导工作。

3.学生必须寻求自身的改变

高职毕业生要懂得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从入学开始,学生要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实现与市场“零距离”接触,根据社会用人所需对个体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衡量自己与实际社会需求的差距,设定与自己实际能力相适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利用寒暑假的机会参与社会实习活动,提升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高职毕业生也要转变自己的求职观念,大胆尝试不同岗位,突破自身专业对求职方向的束缚。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项目教学

开展项目教学就是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化,并将这些课程融入实训项目环节中。即大一开设职业素质拓展Ⅰ、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侧重学生团队合作、责任感、交际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大二开设职业素养提升课程,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今后职场中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完成角色转变;职业素质拓展Ⅱ、就业教育主要面向毕业班学生,侧重学生企业文化教育、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抉择与转型、大学生成功途径等内容的教学,将其融入专业教育中,通过在教学中设计职业素质教育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体会。

5.结束语

第5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药学专业职业素养途径随着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事医药行业工作人员不断增多,医药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几年药学市场出现人才逐渐饱和的现象,药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挑战。当今职业素质的好坏已成为衡量职业人才的重要标志,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素质,才能在人才竞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职业院校因生源质量不如本科院校,在培养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职业院校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

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源质量的大幅下降,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忽视了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差。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多数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学习能动性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职业院校是药学专业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且肩负着培养高素质药学技术人才的社会重任。因此,加强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院校面临的现实而艰巨的任务。

2.医药企业人才需求的高标准的需要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经历着由仿制为主向创造为主的战略转移,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也从操作技能型向技能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对药学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医药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既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包括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创新精神,即医药企业需要的是集理论、知识、技能和素质于一身的药学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作为药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顺应企业对人才标准的新要求,在传授传统知识和和强化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3.药学学科特点其发展趋势的需要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短缺,全国目前医药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2%左右,可见医药企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然而,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学科,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学科范围广、应用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药学人员的职业准入屏障。更重要的是,由药学支撑的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其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和成果不断更新。加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断变化,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健康观念的改变,都使得药学工作人员在知识、技能上必须与时俱进,同时还应具有创新素质、自我学习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等职业素质,才能适应医药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变革。因此,药学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也要随之不断改进,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既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就业,还能适应医药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和变革,实现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深入调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都应紧扣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当前药品生产企业、药店、医药公司对药学相关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药品生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改进,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课程体系设置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未来职业中不仅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如药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除设置基本文化素质课(如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等)和职业技术课(如药用化学基础、药物化学、化验室组织与管理、中药鉴定、药品生物检定等)外,还设置了新药研制技术、生物制品技术及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紧跟市场发展取向,并请行业专业进行分析和改进,课程设置兼顾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2.产学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培养出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必须配备精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湛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学院可以企业为依托,利用寒暑假时间或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药厂、药店等企业一线,通过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使教师及时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教学之中,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转变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另外,学院也可吸纳企业精英,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从生产一线选聘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学校培训做兼职教师,也可直接将企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学院作为专职教师。

第6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133-03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含义是指从业人士在心理和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培训、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身学习等有效途径,得以不断增强、不断发展,从而在职业生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毕业生一方面面临着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很难招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救死扶伤的特殊职业对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职业素质的培养意义体现在:它是求职成功的关键条件;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前提;是人生的转折点;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它决定着大学生能否获得职业岗位,更影响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内容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及社会责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的一种品格。

2.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修养、道德行为,以及遵循组织纪律意识等内容。这里所讲的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社会对人才有这样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医院更是把“德”看作第一位的,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都把“德”作为第一要素。

3.专业素质

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自己喜爱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专业技能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等。

4.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包括思维方式、记忆强度、想象空间、情感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

5.学习创新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基本态度,而创新的能力、创新灵感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如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若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学习创新素质包括学习态度、信息掌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6.社交素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创业。在奋斗过程中,“人脉”的打造是创业的基础,也是今后事业成功的保障。社交素质包括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社会适应这三个方面。

7.身体素质

身体的健康对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非常地重要。身体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二、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职业素质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的素质得到展现和流露,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就是习惯。所以,培养职业素质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细节决定素质,细节决定成败。辅导员、班主任要以课堂秩序、宿舍秩序、活动秩序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2.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

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培养和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每一个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3.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培养职业素质

大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实践,不管是不是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都是培养职业素质的很好机会。只要心里保持着“做一行,爱一行”的观念,就会从每次工作中体验乐趣、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职业素质的理念,改进之前的不足,逐步培养自己、增强自己,就能促使自己的职业素质不断升华。

4.建立健全稳定的就业教育体系

学校应该把建立健全的就业体系作为教学计划的重要部分,与整个教学过程相结合。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培养就业素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活动:①利用校园网、学报等媒体,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②办好供需双方见面招聘会;③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④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招聘活动;⑤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服务。通过以上活动,建立一套稳定的、健全的就业教育体系。

三、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1.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

通过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提升职业道德、伦理道德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要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达到就业标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不断进取、学习、完善,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2.职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专业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目标,更要明确素质拓展目标。在确定每节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同时,要强化每节课的素质培养点。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时,可通过生产实践、专业前景介绍、个人价值取向等有效途径,有意识调整学生的心理潜质,激发专业兴趣。学生一旦投入,学习的广度、深度就会自觉深入,学习也由以往的被动式转为主动式。专业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应坚持渗透性原则,以渗透方式将职业素质培养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各方面、各环节,寓传道于授业解惑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水融。

3.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中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树立创新的价值观,即是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教师应该坚定地树立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己任的观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4.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利用实训、实习和实践三级平台,实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校内实训场合具有模拟仿真性,进行实训演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使其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教师还能充分利用实训的仿真性对学生进行礼节礼貌、服务规范养成、职业道德、诚信品质等职业意识教育的渗透。如药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时,教师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告诉学生诚信、敬业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方式更让学生印象深刻;实习则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执行的规范是职业标准,实习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这种“真枪实弹”的职业规范训练,及在医院、药厂切身感受到的制度、文化,不仅能使学生的技得到快速提高,而且使职业道德最终得到升华。学生经过在医院、药厂的实习,把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理论与医院、药厂的要求相融合,迅速转化到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社会实践对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掌握的职业素质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践行纪律观念、爱岗敬业素质、应变能力、营销能力、职业创造能力和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正,不断完善自我。

5.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

现在的大学生,一方面对学校的公益劳动无动于衷,比如值日、擦黑板、打扫教室、校园卫生等,都由专职“清洁工”来完成;另一方面又要到外面寻找吃苦的环境去专门训练,去海边、公园、马路上捡拉圾、擦栏杆。由此看来,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着眼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在“小节”上加以约束。因此,强化日常管理,通过学生管理量化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这种量化管理可以借助虚拟医院等载体予以实现。利用虚拟的医院,把医院对员工的行为要求分解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如上课不能迟到量化为员工出勤率等,用医院员工的量化标准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并与“经济效益”相挂钩,既能激发学生文明行为、讲究礼仪的自觉性,又能于无形之中传递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将敬业、爱业、职业道德与操守牢牢印在学生脑海里,让他们对自己将来的社会使命与角色产生充分的使命感与责任心,使其人品与职业道德都得到升华。在形成良好的校容、校风、校纪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才能在求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在职业岗位上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第7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196-02

1 概述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含的内容很多,具体可以概括为德育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几个方面。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且学生在校时间较短,课程实践部分较多,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培养一定的职业素养则能够帮助学生较快、较好地融入今后实习和工作中。本人自2011年担任软件技术专业的班主任,且一直教授专业课,从平时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对培养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与大家做一下分享。

2 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区别本科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职业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应更注重实际自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将来学生实习和工作中快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而且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就会在这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和加强;另外职业性不能仅局限于专业本身,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规划与职业相关的素质,这些都属于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加强职业素养的训练首先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控能力普遍不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干扰、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对将来就业信心不足等方面,他们一旦专业学习受挫或出现生活方面的其他问题就容易放弃自己的目标或规划甚至放弃专业学习,特别是对软件技术专业这类对专业学习要求较高的工科专业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做更多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同时通过一些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坚持自己的目标,而在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应更多的要采用灵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摸索,我们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的职业素养。

2.1首先,要培养一定的职业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而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在校时间久很短,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并坚持完成规划内容,那么就业时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我认为从大一来到学校就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比如软件技术开发工程师),制定一个详实且可行的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2.2其次,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也是主要的任务,是今后职业发展的基础。对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1)对很多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是学习软件技术专业的一大障碍,这一薄弱环节一方面是由于高中阶段的学校教学模式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以前养成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而学习基础薄弱在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存在,但逻辑思维能力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习非常重要,应该是该专业学生首先要提高的学习技能。

2)实践动手能力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比其他工科专业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岗位是软件技术开发或测试工程师,需要较为熟练的编程能力,所以平时的上课练习和课后作业都是以动手实践题目为主。

3)本专业对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和英语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数学和英语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专业英语和软件技术开发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数据结构)。

4)由于本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较多,任务较为繁重,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下多做练习的习惯,对拓展内容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尤为重要。

2.3第三,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我们认为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隐形职业素养:

表达和沟通能力:由于现在软件技术产品的制作几乎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一般是由一个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所以这其中必然涉及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间、上下级间的沟通,而沟通的顺畅与否是与表达内容的正确传达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可以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团队协作是现代软件技术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加强团队意识,并且成员个人对自己负责的任务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是使得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独立性和拓展意识:软件技术专业的很多课程有相关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依靠老师和学习较好的同学,应该慢慢培养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另外由于本专业内容更新较快,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3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开设专门的职业修养课程――职业导向训练

我们专业开设了一门专业必修课――职业导向训练,本课程分三个学期完成,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规划、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几个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学习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其中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主要结合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在项目开过程中将班级进行分组成了各个开发小组,各小组之间进行模拟公司团队开发过程并进行综合评比。

案例说明:

通过学习使用日报/周报这一工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什么是日报/周报:日报/周报是每日或每周都要写的一份报表,主要内容包括本日或本周工作计划、主要任务、问题、进度等,日报/周报一般是由下级员工填写,然后发送给上级主管查看。通过日报/周报可以明确工作成果,显示项目进展,预知项目风险,通过日报/周报可以严格控制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

为什么需要日报: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一些较大项目都拥有数十或数百成员和模块,一天的延迟可能会迅速叠加,并且产生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往往超过了团队可以恢复的程度。无论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日报可以跟踪项目,把工作分成一天或者两天的量,这样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他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日报也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更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

如何编写日报:日报将放在项目管理工具上,由小组组长维护。小组内人员每天下班前,填写工作日报,有小组组长汇总,负责交付项目经理。

编写日报的基本步骤如下:

必须清楚日报在每天下班前提交。

先填写当日完成的任务,进度情况。

填写当日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有无办法解决问题,详细描述。

制定明日计划。

日报的管理和提交

在我们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日报的提交以小组为单位,组员每天实训结束前提交当日日报给组长,组长负责整理当日日报,同时将汇总结果提交给教师。

教师根据各小组日报情况,进行小组日报评价,同时给各小组日报打分,次分数将记入项目实训成绩。

3.2充分利用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1)课堂上的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边讲边演示知道,学生边听边练,学过之后马上就用”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快速融入到具体实训项目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自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①课前预习能力:阅读原文、亲自实现代码、认清绊脚石、汇集知识点、 试做作业。

②课堂听课能力:听懂是最起码的要求;摸清老师的讲课思路;听课要善于抓住大问题、关键问题、主要问题。

③课堂笔记能力:要系统、要完整、要留出副页。

④复习能力:先回忆后看书;先看题后做题;先重点后难点。

⑤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学会自我质疑。

3.3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

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问、学生作业自我讲解、同学之间相互点评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做练习和项目的过程中要编写注释和文档,并能够逐步让自己写的程序和代码让其他人能看懂,使文档的书写逐步规范化,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课外时间通过QQ群、论坛、邮件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进行交流,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无形中也起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同学之间沟通,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4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为了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我们专业每年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级专业技能大赛。另外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研究[D]. 黑龙江:东北石油大学,2014.

[2] 曾金发,陈素宁. 基于职业技能提升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4):219-221.

[3] 朱建楼,李懋,赵清艳. 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质量对接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76-79.

第8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企业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院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原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在年会中一再肯定职业教育地发展,并提出要和企业联合,实现双赢。“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体制形式,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二者的目的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应成为联系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社会子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和技能培养,把学生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员工。

我们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为企业作贡献的人员,所以我们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要实现从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转变,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为适应企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思想上要实现从重理论向重实践、重技能的转变,要明确我们的目标――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人才:理论的学习是为实践而准备,理论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更好地提高实践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并且基于我们的学时和设备的限制,机械专业的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专业技能都去学习,而不管是哪一种专业工种都是社会需要的,要让我们的学生不管实习哪个工种都有一样的热情。

一、确立学校与企业间物质上的双向协作关系

第一,教学装备与生产现场不相适应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职业院校的发展,因而引进社会资本,让企业支持职业院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改造和建设一流的实验实习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样,既提高了校内实验实习教学的水平,又依托社会资本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推进专业院校设施和设备向企业的开放,可以为企业、行业的员工实施培训,努力把学校的教育能力还原于社会,建立双方资源共享的互动机制,达到学校和企业、社会的协作。

第三,在企业中成立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与实践教学,通过熟悉职业工种的业务内容以及劳动内容,学生接触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了完整的生产操作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劳动观,有助于理解作为将来社会主义主人公的规范和责任,也就是说,可以学到作为社会一员的自我意识:语言、基本礼节,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二、推进学校管理的创新

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把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传输到学校,使职业院校的教育进一步跟企业贴合,也使职业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适应企业特殊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实施教育,把企业和行业共同纳入育人主体的部分,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教育网络,同时学校也积极参与企业和行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协助企业和行业形成学习型社会,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和行业的资源共享。

三、引导学校培养现代企业员工

现实过程中,许多毕业生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工作,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心理没底,即使拥有很高的职业技能,也有可能因为求职能力不足和没有正确的求职技巧而落选。

职业学院要以符合需要为抓手,分层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不同和本身基础不同,根据学生类别,可以将中专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企业一线操作人员,要求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而高职生则不能单一放在操作上面,要将培养目标放高。这样,我们走出去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长处选择合适的岗位,企业也能在最短时间之内找到胜任的员工,做到人尽其用。

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推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企业管理文化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之中。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他们的管理理念,增加学生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学生其实非常乐意接受以这种方式接触企业,并且效果很好。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能促进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

校企合作,能真正调动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以专业能力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四、校企合作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和技能要求高,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师,除了应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应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经过产教结合的锻炼,深入研究产教结合的规律,从而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经验。

学校与企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专业对口与轮岗问题,既能使学校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使企业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使实训时间相对集中,便于企业安排轮岗。

校企合作期间,安全生产与工伤保险的问题是学校、企业以及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除了各方加强教育之外,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维护学生的利益。

第9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 人才 优势 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76

高职院校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上面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纵观整个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就等于待业,企业一方面在拒绝高职毕业生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在叹息人才难觅,可见,除了专业技能之外,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团队合作、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等等品质是高职学生在进入社会所必备的,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体育学科作为学科之一,囊括了体育学、生理学、行为学等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高职院校的老师能够根据体育多面性的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对即将踏上社会的高职学生来说,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多的是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石。高职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怀揣着专业的技能进入社会的时候,通常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欠缺,这些不是靠着平时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弥补的,更多的是靠着学生日渐地积累,反复地实践才能达到的效果。

优良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在入职之前对自身各方面严格要求,其中除了学生的自我要求之外,高职教师作为学生未来的领航者也应责无旁贷,而体育教师更应该用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出贡献。但是,当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面临着以下几大难题:1.大多数的高职体育教师授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体能体力,或者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强身健体,他们做到了在体育学科上的“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2.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当下,专业技能的配备非常有必要,但是,过度的关注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培养是高职院校本身存在的教育思想上的弊病。3.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推卸,导致了即使有人意识到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会相互埋怨,体育教师会将“育人”的责任交给其他学科教师。4.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意识不足,这不仅仅是体育老师的问题,这是整个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问题。以上几点问题的存在对于最佳学习时期的高职学生而言无疑是阻碍他们发展的重要障碍,尽管他们具备了一身的才能,但是却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完美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是不成功的教育。

二、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师资团队自身素养的培养

教师作为学生未来的领航者,起到了无法比拟的作用,学生擅长模范教师的一举一动,言语、意识、思想,如果教师在和学生接触的第一天就表现出了超高的职业素养,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高职体育教师要利用职业优势,向学生传达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全力配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体育教师严格要求。高职体育教师除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还应与社会各行各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他们对外界的了解会增长他们的见识,从而将这种见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达给学生。

体育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便捷,故体育老师在拓展眼界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熟练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从体育的基本课程中学到。安全第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急功近利的做法万万不可取,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想尽快地达到目的而过度学习,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在多媒体教学盛行的现在,高职体育教师也要学会运用高科技的手法来展示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尽管现在的高职体育教学相比较之前的教学模式已经初见成型,但是依旧没有针对高职学校的“职业化”属性制定出的一套独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只有将高职的“职”真正纳入到体育教学的概念当中去才能够真正做到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

1.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是单纯的以竞争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不是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学院可根据每位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有目的性的对他们进行跟行业有关的体力体能培训,这样的训练方式会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提前感受职场,从而达到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

2.教学方式的改变。针对近些年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套且不实用,不利于学生职业思维的开发。采用学生们喜爱的教学方式,融入职业技巧,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当中去。教学方式的改变应遵循以下几点:(1)保持原有教学的竞技风格。(2)尝试融入职业元素、技巧。(3)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4)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1.尽管学生和教师在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方式太过死板,想要学生更加规范的履行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当职业定位发生改变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显著提高。2.竞技和演绎。传统体育的竞技属性是万万不能丢弃的,加进了新的职业元素的体育教学可以用演出的方式呈现,例如,将有舞蹈专业技能的学生组织起来参加比赛、演出,学生们在参加演出的过程中能够抛却胆怯,自信心和凝聚力在逐渐形成。

(四)新课本的修订

高职院校使用的体育教材与本科专科使用的教材相同,由于高职体育学习的侧重点和本科专科的侧重点略有不同,“职业”化的风格会让他们对即将开启的体育课程产生的期待,所以,新的体育课本的修订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新教材中学习的目的依旧是以强身健体为目标,其中穿插各项专业技能,学生们能够在运动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提前感受职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