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电气抗震设计精选(九篇)

电气抗震设计

第1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随着电力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对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变电站也正在面临着更新及技术改造,怎么样解决对原有变电站进行不间断供电的同时,实施整个变电站改造成了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针对车载移动变电站的设计及设计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 移动 车载变电站

车载移动变电站属于电力系统中的特殊变电站,是一种有效的应急供电设计,是“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平板拖车、抗震型高压侧组合电器、抗震型低高度变压器、抗震型中开关系统以及相应的自动化控制保护系统等构成,具备运输方便、灵活可靠等特点,能在数小时内投入运行,可在事故、抢修和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迅速替代常规变电站,发挥应急供电的作用。车载移动变电站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选址灵活、运输方便,投资成本少,见效快,可提供不间断的送电,快速性。并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应急意义。

1 车载移动变电站定义

车载移动变电站属于电力系统特殊变电站的制造技术领域,根据需要,车载移动变电站由两个以上车载设备组成,其中包括高压车载变电站设备、中压车载成套设备、车载电容器设备、车载自动化通信设备、移动值班车等,主要由半挂车活平板拖车、抗震型高压组合电器、抗震型低高度变压器、站用电源系统等互相连接构成。

2 车载移动变电站设计

车载移动变电站是一个集一、二次设备于一体的组合设备,他首先应当安全,可靠,其次应当使用快捷,方便,还应当便于运输和迁移。其中技术指标就是抗震,防腐,抗干扰性能。车载移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都与通常的固定设备有较大区别。很多实例证明,使用常规电气设备拼凑起来的车载移动变电站的性能远不能适应“车载”和“移动”的使用要求。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车载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抗震标准规范和具体要求。因此,专业设计中对抗震的要求缺乏有力的依据。车载移动变电站设备除电站底盘和变压器在刚度计算和应力复核时考虑震动作用力外,其他设备考虑的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经与辅机设备制造厂交流,震动设防烈度要求与设备本身设计是基本一样,重点考虑的是设备的布置,连接和防雷,抗腐蚀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在车载移动变电站行驶时的震动力的影响。特别注意的是如何确保车载移动变电站运行地点更换后的立即投入电网的要求,这也是移动变电站特殊运行环境的要求。

3 车载移动变电站的抗震设计原则

车载移动变电站的制造应根据在特定的地区环境、经常行驶的道路等级和最长的运输距离作为设计条件,分为市区用车载移动变电站和野外用车车载移动变电站。所有设备保持完好状态,可以使车载移动变电站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投入电网运行。

(1)为提高车载移动变电站的整天抗震能力,变电站中所有的电气设备都需要明确相应的抗震参数。

(2)各个主设备支撑架设计应牢固,每个整体设备应尽量采用同一个支撑架,并且要与车体钢构件形成可靠的连接方式,避免采用无支撑架的安装方式。

(3)车载移动变电站中断路器的可靠动作受自动化设备的影响很大,为保证断路器的正确动作,必须使自动化装置结构、布置配线、柜体选料等方面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从而保证经常性震动后在整提结构和机柜间连接不发生松动才能保证开关的正确动作。

(4)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决定了其有较强的抗冲击、震动等动荷载的能力,依据所采用设计规范,材料屈服强度极限和容许应力之间尚有1.5~2.0的安全系数,超设计载荷的能力较强。

(5)在车载移动变电站行驶过程中,因道路状况而受到震动时,电气设备安装的金属构架及相关的加固点不应发生变形和损坏。

(6)车载移动变电站变压器选型和布置方面,应设法降低高度,尽量减轻车辆承受载重。固定变压器的基础应当与车体连接应牢固可靠,防止震动移位。变压器、高压组合电器、中压保护控制小室于车体间均设置可靠基础的连接螺栓,并有防震脱离装置,确保在震动时不发生松动。

(7)多于高压开关设备、避雷器等,要尽量降低他们的安装位置和重心位置,改变细长比。为了防止断路器各相间及操动机构发生移动,多于断路器及其操动机构的基础,要尽量设置在同一个底板上面。

4 移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设计原则

车载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要遵循“确保安全、留有裕度”的原则,确保车载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及辅助设备子啊设计工况下满足“到达目的地时,基本完好,短时间可以投入电网”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故障的几率。车载移动变电站长距离运输承受大震动后电气设备应具备几种情况:

(1)通过运输震动记录仪测定的实际运输承受震动大于校核震工况时,必须对所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必要的机械和电气实验,实验合格并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处理后方可投入运行。

(2)通过运输震动记录仪测定的实际运输承受震动达到校核震工况时:车载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可以运行;但必须事先仔细对相关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安排简单的实验,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将设备投入运行。

(3)通过运输震动记录仪测定的实际运输承受震动小于校核震工况时,也应该进行外观检查和必要的试验,根据检查试验情况进行必要的维护后即可恢复使用,通常情况下车载移动变电站的运输路面条件差得多,很难预料到路口环境。

(4)通过运输震动记录仪测定的实际运输承受震动小于校核震工况时,车载移动变电站电气设备自身状态基本保持完好,可以迅速投入电网。

5 结束语

近年来,车载移动变电站在国外供电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供电质量和不间断供电的要求日益强烈,需要电力企业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间,对车载移动变电站的需求逐渐显现。

参考文献

[1]岳保良,包红旗.电气运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陈化钢.电力设备一次运行及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刘永耀(1983-),男,河南省平顶山市人。现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营N管理工作。

龙勇(1983-),男,四川省泸州市人。现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从事服务管理工作。

于庆先(1981-),男,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从事电力工程技术研究及营销工作。

第2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日本和美国为了抗震起见,多发展罐式断路器和GIS。而欧洲不是地震易发区,人们对抗震很少考虑,因而欧洲多用支柱式断路器。高压开关制造商也根据地震情况,提供不同型式的断路器。如西门子公司在欧洲主要生产瓷柱式断路器,而美国的厂商主要生产罐式断路器,供应美国电力市场。日本几个大制造公司均生产罐式断路器或GIS。特别在电压等级高的产品中,均为低位布置的罐式断路器和GIS产品,因为电压等级越高,瓷柱式断路器重心更高,遇地震更容易断裂、倒塌。

关于瓷柱式和罐式断路器的抗震性,现举例说明,拿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来说:7.8级的强震,使陡河电厂的主变压器脱离轨道500mm,220kV支柱式少油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瓷柱全部断裂,设备倒塌,造成供电中断。但在此地的220kV罐式SF6断路器却安然无恙经受住了考验。事后又问日本日立公司订购了6台罐式SF6断路器,更换被损坏的支柱式少油断路器。再举一例,1989年10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旧金山地区发生了7.1级强震。在这次地震中,蒙特卡罗夫电站装设的550kV瓷柱式断路器全部倒塌损坏,而同时装设的3台罐式断路器都完好无损。

我国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到11度,震源深度19km。这次地震的烈度远超出电力设备的设防烈度7度,造成电力设备的巨大受损。作为瓷柱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主要是瓷套元件断裂或裂缝,造成本体倒塌、漏气或漏油以及操动机构故障,调查证实,落地式产品如:罐式断路器、GIS及H-GIS的抗震性相比瓷柱式产品好得多。

瓷柱式产品采用瓷件作为支柱,瓷件是脆性材料,允许的弹性变形很小,抗冲击性差,对抗震很不利;由于产品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头重脚轻的设计,整体身高细长,仅能在正常情况下及重量垂直分布的情况下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同时,运行的瓷柱式产品的支柱和灭弧瓷瓶都要承受SF6气体压力的作用,在地震中,即使微小的破裂都会导致产品的漏气或爆炸。

第3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大楼;防震等级;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100-03

桐乡电力调度大楼是桐乡市供电局在2009年竣工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采取了较高等级的抗震设计。桐乡电力调度大楼可以在地震烈度不超过9级的地震中,保持楼梯基本结构的完整,是抗震性能良好、防震等级较高的建筑。

1 桐乡地理位置和电力调度大厦概况

桐乡市是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的重要城市,属于嘉兴地级市。桐乡市在1993年由县级单位转为市级单位,这个城市具有典型的南方水乡特色,向东131km即可到达上海市,向北74km即可到达苏州,向西65km就是杭州,在上海、杭州和苏州包围的黄金三角地带之中,具有特别的经济地理价值。桐乡市境内大部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河流网络特别发达,全年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桐乡市展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象。

而桐乡市在沪杭苏三大城市的黄金位置,在电力调配网络中也是关键节点。早在1993年,桐乡就创造了中国大电网供电系统中的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在桐乡市供电量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桐乡更成为沪苏杭电力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电力枢纽。

2008年至2009年,桐乡市供电局电力调度大楼施工建造。坐落在桐乡市振东新区的桐乡电力调度大楼建筑地点位于利民东路的南侧、环园路的西侧。整体建筑的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为2.6万m2,楼层结构地面上的层数为21,地下的层数为1。

2 桐乡电力调度大楼抗震要求分析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要求,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在同一房屋中的不同结构部位以及同一结构型式在不同房屋类型中,因所起作用不同,抗震要求也有所差异。桐乡电力调度大楼以抗震等级为准进行了相应的抗震计算和结构构造措施要求。地震震害和弹塑性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地震反应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地震烈度

地震作用越大,结构的抗震要求越高。历次地震震害表明,过去一些未经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烈度区的震害表现是不一样的。在烈度区为6、7度的,基本完好或轻微损坏,而处于8、9度烈度区的,可能严重破坏或倒塌。这些震害情况表明,不同烈度下的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在结构构件设计时,一般是按最低要求确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地震烈度下,结构的实际抗震潜力会有很大差异。桐乡市电力调度大楼采取的是较高的抗震设计要求,地震烈度愈高,结构抗震构造要求也应愈高。桐乡电力调度大楼的抗震设计能够满足8度左右地震烈度区的作用要求。

2.2 主抗侧力构件

不同抗侧力构件组成的结构,其抗震能力决定于主要抗侧力构件。一个结构中的主、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所区别。在桐乡电力调度大楼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部分的抗震要求可低于纯框架结构体系中的框架,其中的剪力墙部分应比纯剪力墙体系中的剪力墙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结构底部弯矩小于整体结构底部总弯矩的50%时,框-剪结构的变形形态将接近于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起主要抗侧力作用,故应按纯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等级采用。框支剪力墙的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有很大削弱,通常是塑性变形集中的部位,其抗震要求应更高。

2.3 房屋高度

房屋越高地震作用效应越大,抗震要求也应越高。随着层数的增加,所需变形的要求也提高了。从简化抗震设计出发,对于较高的房屋,采用提高一个烈度的抗震构造措施来提高抗震要求。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根据烈度、高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相应的结构抗震等级。

结构抗震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要求最高,延性应当很好,二级、三级次之,四级要求最低。一般来说,结构在中等地震烈度下,已进入弹塑性阶段,结构有较大变形,允许结构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使结构保持一定的承载能力条件下,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可达到结构不发生破坏,这就是抗震设计中的延性要求。结构延性主要通过构成构件截面的应力性质、构件材料及截面配筋量、配筋构造等构造措施来达到。

3 防震设计

在抗震设防区,框架体系房屋的建筑体型以及结构布置应注意以下要求:

3.1 房屋的平面、立面简单、规则

平面和立面不规则的体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体型突变,受力比较复杂,因此建筑体型在平面及立面上应尽量避免部分突出及刚度突变。若不能避免时,则应在结构布置上局部加强。立面上有局部突出和刚度突变的建筑,应考虑地震力作用下突变部分的影响,震害调查表明,房屋顶部突出结构,包括女儿墙以及屋顶的烟囱、水箱、电梯间等部位,地震时破坏率最大,这主要是由于地震力作用下的鞭鞘效应。因此,桐乡电力调度大楼顶部没有局部突出和刚度突变设计,不能避免的部分设计,凸出部分应逐步收小,使刚度不发生突变,并需做抗震验算。同时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应尽可能使房屋的刚度中心与地震力合力作用线接近或重合,且刚度均匀,不应过分悬殊,如过分悬殊则使房屋产生扭转变形,并在框架铰中产生由于扭矩而引起的附加内力。在地震烈度较高时,即使通过计算增加柱子配筋,但仍有可能使一些构件破坏,特别是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门窗等。

3.2 楼、电梯间不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和拐角部位

在地震力作用下,由于结构单元的两端扭转效应最大,拐角部位受力更是复杂,而各层楼板在楼、电梯间处都要中断,致使受力不利,容易发生震害。桐乡电力调度大楼中楼梯间和电梯间的位置布置在楼梯中间位置,在避免了两端位置的同时也保持了与楼梯拐角的距离,在结构单元方面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抗震设计。

3.3 各层楼板应尽量设置在同一标高上,尽可能不采用复式框架

桐乡电力调度大楼采取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整体框架在楼板位置中断,对于震害的防震要求比较高。如果各层楼板不在同一标高上,整体框架的楼板处于中断,承重柱体的刚度相差较大,结构刚度沿高度的分布不够均匀,较为容易引起震害。在楼板标高上,桐乡电力调度大楼设置尽量保持一致,避免采用复式框架结构,获得了较高标准的抗震设计。

3.4 房屋高低层不宜用牛腿相连,宜用缝分开

由于高低层相连,高度和自重相差悬殊,震动时频率不同,必然互相推拉挤压,使牛腿连接处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在反复的拉力、压力作用下,容易引起牛腿破坏。桐乡电力调度大楼摒弃了这种设计,保证了较高的抗震设计。

3.5 桐乡电力调度大楼抗震措施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桐乡电力调度大楼抗震措施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桐乡电力调度大楼建筑场地为I类,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采用三级设计,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还应保证不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采用了8度抗震设计,所以桐乡电力调度大楼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加强设置了抗震构造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第3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筑; 抗震; 荷载; 设备夹层; 防辐射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everal hospital structure design experience, from the structure concept, calculation, construction stage and late equipments installa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hospital is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to the hospita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some questions and experience.

Keywords: hospital buildings; Seismic; Load; Equipment sandwich; Radiation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先后完成了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心脑血管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第三人民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新安医院(图一),深圳市滨海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坪山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光明医院等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医院。结合这么多的设计实践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及经验进行如下归纳。

一、抗震性能设计

医疗建筑机构无论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医疗保健及自然灾害面前的灾难救助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在结构设计中选择受力明确,传力途径简单的结构类型,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

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GB 50223—2008,“医院建筑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第4.0.3 医疗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三级医院中承担特别重要医疗任务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 2 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医技、住院用房,具有外科手术室或急诊科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县级及以上急救中心的指挥、通信、运输系统的重要建筑,县级及以上的独立采供血机构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 3 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可比照城市的医疗建筑示例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目前一般设计院设计的省市中心医院多为二、三级医院,即划分为重点设防类。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后,国家及地方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抗震设防要求,在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及地方规定如:深圳《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 01-2010),安徽省地震局公文中对于医院类必须专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以此作为抗震设计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疗建筑除了门诊、医技、住院楼外,还有些附属医疗设备用房,如氧气站,污水处理站,动物实验室等,这些建筑作为完整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同样在自然灾害中不能中断运转,所以抗震标准应该和主体一样。

二、荷载取值

医疗建筑由于工艺、设备、房间功能多样性,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上的规定难以涵盖;结合我院在实际的医疗建筑设计中、与设备厂家及医疗机构配合经验,总结出了一般性医疗房间的荷载取值,见表。

医疗建筑中电梯种类繁多,各个功能也不尽相同,如,医梯、客梯、货梯、提升梯(药房使用)、无机房电梯、还有物流小车等等,荷载不能简单的套用规范,而应按设备厂家的参数复核,其中医疗电梯与民用的电梯的机房荷载相差较大,按照现行规范的荷载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仔细核对厂家医梯的电梯荷载参数。

三、抗震单元划分设计

医疗结构中门诊,医技,住院楼相对是比较完整的医疗工艺划分,设计中也常以此功能分区为结构抗震单元单体,对于一些由于建筑医疗工艺中不宜划缝的超长结构,首先构造上加板厚配筋、划分后浇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应力分布,应力较大区域采取加强措施;其次是化学添加剂,补偿混凝土收缩;最后也可以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来抵抗温度应力,在滨海医院超长结构中,这些措施的使用有了良好的效果,在施工及后期高温天气得到很好的验证。

四、楼板结构设计

区别于普通建筑,医疗建筑由于医疗设备工艺的特殊性,有大量的降板及板厚设计要求。例如:1)口腔科:医疗工艺特殊,需要特别的排水设计,所以结构设计一般预留300mm的整体降板来满足要求;2)洁净房间:如药库等有洁净要求的房间,房间顶不能有排水管的出现,上方有卫生间需要整体降板600mm,将整个排水管完整的隔离开。3)特殊设备房间:如X光,CT、ECT、DR、DSA等房间由于设备安装需要专门的设备检修管沟,整体的房间及控制室需要降板300mm,而MRI房间,降班更需至450mm;由于设备的重量较重,回填考虑用混凝土回填。4)卫生间:座式、蹲式及无障碍卫生间的不同降板高度。

五、设备夹层的设计

由于现代医疗工艺的复杂性,管线众多,在设备转换层中,房间需要与管线有结构层隔离;所以出现了专门为了隔离设备管线的夹层结构,在设计中,尽量减少梁高,保证楼层净高,同时避免出现抗震不利的短柱、薄弱层、刚度突变层。夹层结构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夹层,易造成楼层形成短柱及由于层高较矮上下层剪力突变,故一般优先考虑钢结构夹层,混凝土结构上预埋埋件,钢梁与主体连接为铰接或滑动支座。楼板采用钢板加50mm的混凝土面层,减轻新增结构自重,同时设计中也应该考虑钢结构的耐腐蚀、耐火性能。

六、防辐射结构专项设计

放射影像科布置有CT机,X射线机、MRI(核磁共振),胃肠造影、DSA,ECT等,由于射线会引起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电离,对人体将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设计和施工工程中,做好射线的防护工作十分重要。在结构设计中,首先射线防护房间采用240mm实心砖砌筑(对于MRI,CT房间为370mm),高度范围内不的留施工孔洞,当范围内有预留设备安装口时,其后需要衬以铅板;墙外防护层的粉刷由专业厂家配合施工。

核医学直线加速器机房,其主射线方向钢筋混凝土墙厚2600mm,顶板厚2600mm,副射线方向混凝土墙厚1300mm;顶板厚1300mm,具体的尺寸大小需要和设备专业厂家密切配合后确定。由于直线加速器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其厚重有利于屏蔽射线的同时,由于受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是墙体产生贯穿裂缝而导致辐射外泄,因此在施工和设计中应相应采取措施:1)防护墙的配筋,由于墙厚较厚,计算上基本按构造配筋即可满足强度要求,为了更好的防止裂缝的出现,一般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钢筋布置,中间加拉结钢筋。2)施工中合理分段留施工缝,我们可以按底板,厚墙,顶板分三次浇筑,施工缝结合现场情况预留,为了消除施工缝对于混凝土防护结构的消弱,将施工缝设为台阶状,并设置止水钢板,防止射线的渗透。3)机房和顶板的混凝土施工,注意防止裂缝产生,施工过程应参考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从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案,养护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另外由于机房墙体很厚,必须密切配合各专业预留墙洞口,管线的预留沿墙厚纵,横方向倾斜45度,室内侧应避开主射线照射区域。

总结而言之,概念上正确选择设防烈度,划分抗震单元;核对实际医疗荷载,密切与相关设备厂家配合,得到实际设备参数;重视医疗工艺上的要求,放射科及核医学等涉及二次深化设计的工艺更需和结构专业紧密配合,墙厚,防护厚度,包括后期的设备进场安装路线,预留设备孔洞;医疗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需要与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智能专业的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一个好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第5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发展趋势

引言

城市生命线系统主要包括供电、交通、通信、供水和供气五个系统。它们在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特点

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特点与系统的结构构成密切相关,一般包括地上和地下两种结构工程。由于系统功能的需要,生命线工程系统除了一般常规建筑物外,还包含有大量特殊建、构筑物和工业设施,其中有各类管道、线路、桥梁、隧道、气柜、油罐、电力变压器、高压电气设备、通信设备等,系统构成十分复杂。与建筑物相比,人们对这类特种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和认识尚不够成熟,还难以全面地掌握系统中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因此造成很多生命线工程系统在历次地震中损失惨重。生命线工程系统中各类结构的型式迥然不同,其动力特性、抗震能力彼此差异甚大,而其中任一主要设施的地震破坏都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一些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结构单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抗震能力,这体现出了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复杂性。

震害统计资料表明,建筑物的破坏是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则是对经济损失、次生灾害和国计民生影响更为严重的因素。生命线工程系统中不少设施、设备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地震破坏均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2现代城市抗震防灾需要研究的问题

现代城市抗震防灾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法规,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这些都为现代城市抗震防灾工作提出了法律及政策保证。下面从技术上谈谈现代城市生命线系统地震安全预控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

因地制宜编制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1)城市抗震减灾规划的基本目标当遭遇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遇相当于抗震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工程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当遭遇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2)抗震设防规划基础资料的获取应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对城市建设、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土层分布及地震活动性地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3)抗震设防规划的技术性内容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建设用地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区划,以及工程设施建设的抗震性要求。

3城市生命线工程减灾研究进展

3.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工作起始于1974年,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地下管线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生命线地震工程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期间,我国研究工作的重点是震害分析、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管道及各类设备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抗震试验等方面。90年代起,研究工作向更高层次深入发展,由单体的抗震研究逐步转向系统的网络分析,研究成果逐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研究工作的重点是生命线工程系统的震害预测方法、网络工程抗震能力分析技术、功能失效分析和高新技术在生命线地震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复合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刘锡荟等提出了一个生命线系统抗震评定与修复决策的专家系统;冯启民等提出了生命线工程系统专家震害预测方法;李杰等建立了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技术的理论方法,柳春光等对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和日本对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197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后,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问题,1974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成立了生命线地震工程技术委员会(TCLEE),率先系统地开展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继美国之后,日本也开展了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于1976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一届美日生命线地震工程会议。对生命线危险性进行了分析;Shinozuka对地下管线震害、场地特征和给水管网震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Los Angels给水管网进行了震害分析。

另外,美国、日本及时吸收罗马普洛埃塔地震、北岭地震、阪神地震等大地震震害经验,开展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地震灾害和结构抗震方面的研究,修改完善各类工程结构的抗震规范,制订震前防御、震时应急的规划和预案。

4现代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减灾对策

4.1城市生命线系统的评价

城市系统结构具有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环境的制约性,特别是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城市系统如何协同工作,需进行系统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方案选优和决策的基础,是用技术的、经济的、效率的观点综合地评价、审查研究系统的合理性以及系统设计成功的可能性,选择适当的可能实现的最优系统或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4.2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震减灾对策

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减灾的主要目的是生命线系统设施的震害预防,减少服务障碍,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与蔓延,实时且合理地实现震后恢复。为此,生命线系统管理部门的主要对策有震前预防(实施生命线地震工程,提高设施的抗震能力,开发利用防灾系统,制定震后恢复计划等)、紧急对应(在震后紧急救助阶段抢险救灾,维持生命线系统机能等)和震后恢复(设施与机能恢复到震前的水平)。具体而言,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减灾对策主要包括减轻设施的物理震害、系统的冗余与分割、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对应与恢复等。

5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减灾的研究展望

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推动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研究由“被动”抗震阶段向“主动”抗震阶段发展,建立相应的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决策系统,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工程减灾领域中的优势,城市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的理论和实践将会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第6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安全性

一、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抗震度不够

前几年的汶川大地震及玉树地震造成的损失足以说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抗震性很差,未达到我国规定的标准。因此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减少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设计,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规范 》中规定:“小震(超越概率6 3%)不坏、中震(超越概率10%)可修、大震(超越概率2%)不倒”。而一些建筑公司领导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公司员工也不重视抗震性,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有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的认识不透,设计过程中个别忽略抗震性原则,造成了建筑物施工过程仅仅是一个表而工程,而实质是建筑物并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能。这种现象在我国不少地区屡见不鲜。当然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地震几率与地震级别各有不同。不能恪守规则,不了解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者要根据地区的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抗震规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一方而在结构设计中,一些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获取高额利润,过度节约钢材等偷工减料,不重视建筑物的质量及安全性,导致建筑物中钢材等材料的性能减弱,进一步导致建筑物的质量不过关,安全性下降。我国对建筑物钢筋的配筋率有明确的规定,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其配筋率是不同的。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配筋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另一方面,一些小的建筑公司为节省开支,使用中小城市现在还任发展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且对建筑抗震不利,就是因为可以节省钢材,进而节约开支,所以,一些小建筑公司为牟取利益不惜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钢材。

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者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导致其设计的建筑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1)建筑方面。①布置竖向交通中心,确定楼梯、电梯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不能保证使用效率和防火安全。②内外建筑装修、构造、用料和做法不适应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等所引起的变形和安全问题。(2)结构方面。①没有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没有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不能保证其稳定性。③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不能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出现薄弱环节。④不能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3)设备和电气方面。①设计供暖和给水排水系统时,没有考虑因建筑高度增大的压力,不能保证管道、炉片具有耐压能力。有些设计者安全意识薄弱,只顾建筑设计的美观而不顾建筑质量,或者明知道公司要求的设计形式行不通,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不提出异议,纵使悲剧上演。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人自危,不能只考虑公司利益,也要切身为顾客考虑,学会换位思考。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2.1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本功,灵活刨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要精益求精,重视每一个基本构件的设计,并做到知其所以然,并深刻理解规范和章程的含义,密切配合建筑工程,在工作中做到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结构设计人员要转换自己的陈旧思想,正确对待抗震性能的重要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负责,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工作负责,应用自己的个人才智,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水平,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作品体现自己的人本意识,积极配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

2.2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随着建筑业进一步的发展,建筑结构越来越被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定。而一个国家的规定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而且这些规定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修改,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设计标准。严格按照国标设计、用料、施工(1)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三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是一致的,但从各自不同角度三部规范也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对设计者来说,国标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需严格遵守,部标或行业标准应服从国标。

2.3开展科研,创新设计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是显然的。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多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序已不能满足设计人员的需求。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耍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这就需要设计者和计算机程序专业人员合作去完成软件开发,推新创新,不安于现状,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

参考文献:

[1]朱镜清.结构抗震分析原理[M].地震出版社,2002,l1.

第7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关键词:短梁;剪切破坏;梁宽;梁高;剪力墙

引言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的110-A2-1电气平面布置图中,由于变压器室的开间和110kV GIS组合电器室柱的横向布置长度不一致,导致C轴线上两结构柱之间的轴线距离只有1.4米,扣除柱宽0.5米,净距只有0.9米(见C轴线布置图),结构设计中会出现短梁的情况,容易出现梁的剪切脆性破坏,通过增加梁的宽度、增加梁的高度和在柱间增加剪力墙三种方案分析处理,使之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同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1、C轴线框架短梁正常抗剪能力设计

1.1基本参数

根据[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查出:扬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45。

C轴线最大跨度为6.6米,梁高h=(1/15~1/8)梁长l,取梁高为0.6米,梁宽b=(1/3~1/2)梁高h,取梁宽为0.25米,短梁跨度1.4米,0.6/1.4

GIS组合电器室活荷载q=10kN/m2

梁混凝土取C35,箍筋取HRB335 。

1.2按照框架梁的计算

根据[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3-2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Vb≤0.15βcfcbh0/γRE ,然而:561×103≥0.15×1.0×14.3×250×540/0.85=340.7×103 该梁出现斜压破坏,不符合规范要求。

2、C轴线框架短梁增加梁宽抗剪能力设计

其余参数不变,梁宽改为0.5米。根据[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3-2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Vb≤0.15βcfcbh0/γRE ,然而:561×103≤0.15×1.0×14.3×500×540/0.85=681.4×103 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4,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b≤(0.6αcftb h0+fyv Ayv h0/s)/ γRE,然而:561×103≤(0.6×0.7×1.43×500×540+300×Ayv×540/100)/0.85得出Ayv=194mm2,箍筋取2根直径为12的钢筋(Ayv=226mm2)。 由于梁宽0.5米,梁底面突出墙边,视觉上不美观。

3 C轴线框架短梁增加梁高抗剪能力设计

其余参数不变,梁高改为1米。根据[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3-2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Vb≤0.15βcfcbh0/γRE ,然而:561×103≤0.15×1.0×14.3×250×940/0.85=593×103符合规范要求。

根据[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公式11.3.4,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b≤(0.6αcftb h0+fyv Ayv h0/s)/ γRE,然而:561×103≤(0.6×0.7×1.43×250×940+300×Ayv×940/100)/0.85得出Ayv=119mm2,箍筋取2根直径为10的钢筋(Ayv=157mm2)。

此方案符合抗震要求,外形美观,为最优方案。

4、柱间增加剪力墙抗剪能力设计

柱间增加剪力墙,承受剪力的能力大大增强,[3]但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极少,此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执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采用;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对于这种少墙框架结构,由于其抗震性能较差,不主张采用(注意:这里的“抗震性能较差,不主张采用”,是指与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也即“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比“框架-剪力墙结构”差,但合理采用包络设计原则后,其抗震性能将比纯“框架结构”有明显的提高),以避免剪力墙受力过大、过早破坏。不可避免时,宜采取将此种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措施,减小剪力墙的作用。

由于布置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在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给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带来相当的困难,笔者建议,在规范的补充规定未正式出台之前,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尽可能采用概念清晰,便于操作且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5、结论

增加梁的宽度,梁底面突出墙边,视觉上不美观;增加梁的高度,符合抗震要求,外形美观,为最优方案;在柱间增加剪力墙,此方案解决了抗剪,但带来了结构形式改变而产生的地震力集中地问题,不予推荐。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短梁也是易被破坏的构件,我们还可以在梁中增加暗撑,增加其强度。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第8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总结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我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多学科、多手段、覆盖全市的综合观测系统;对我市境内1.5级以上地震,震后10分钟内实现精确定位;不断完善我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1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援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

到2020年,地震监测、速报、预测预警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够综合抗御本地基本烈度的地震;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救助保障体系比较完备。

二、切实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一)加强监测台网建设。新增一批地震烈度速报子台,使我市地震烈度速报子台密度达到1个/100平方公里。完善地震台网运行维护、质量检测技术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二)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开放合作的地震预测预报会商机制,努力提高地震预测预报水平。完善地震预测预报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社会组织、公民的地震预测行为。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和保障开展震情监视跟踪工作,督促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

(三)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继续推进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地震安全员、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两员一队伍”建设。各区(市)县要保证群测群防工作经费,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群测群防工作。

三、加强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管理

(一)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应当结合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断层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印发〈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的通知》(成府发〔2008〕58号)要求,各类建设工程必须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必备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建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依据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住房与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质量监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区(市)县要将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审查纳入并联审批程序,确保此类工程均按经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推进农村防震保安工作。各区(市)县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农村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和村镇公共设施要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要认真贯彻《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将农村防震保安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要统筹安排各类项目资金,落实防震工程措施,提高民居防震能力。要通过按政策规定实行税费减免等方式,引导农民修建抗震农居。要严格执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做好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选址、避让工作。自2011年起,全市农村新建公共设施必须满足抗震设防要求。住房与城乡建设、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完善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防技术标准,推进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普及建筑抗震设防知识。

(三)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能力。新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要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逐步开展其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及抗震加固改造。建立健全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统筹落实各项防震抗震措施,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四)加强震害防御基础工作。2015年前,有条件的区(市)县要完成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要组织开展水库、桥梁、房屋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制定、实施抗震加固、改建或拆除的规划,逐步消除未能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对处于地震活动断层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建筑,要抓紧组织搬迁、避让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和推广应用。

四、提高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

(一)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推进地铁、快铁防震系统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健全紧急情况下运力征集、调用机制,增强应对大灾的区域综合运输协调能力和抢通保通能力。

(二)提升电力通信抗震保障能力。本着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抗震设防标准。优化电源布局和电网结构,对重要电力设施和输电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加强公用通信网容灾备份能力建设,提高基础电信设施防震能力。充分利用应急通信网络资源,结合卫星通信、集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短波无线电台等技术,保证信息传输及时可靠。

(三)提高水利水电、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抗震能力。优化抗震设计、施工,确保重大工程安全。加强抗震性能鉴定和核查登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认真落实水库、重点江河堤防的安全保障措施,对病险水库及重点江河堤防要定期进行排查和除险加固工作。加强输油气管线、重点污染治理设施等重大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五、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一)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地震应急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完善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目标、重点部位要于2011年底前完成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适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二)加强地震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救援队伍指挥调度机制,提高救援队伍的指挥通信、远程机动和综合保障能力,满足同时开展多点和跨区域实施救援任务的需求。建立健全军地地震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武警部队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整合应急救援力量,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市民兵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和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提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矿山、水利、危险化学品等相关行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规范有序地发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力量的作用。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人民防空应急疏散地域建设相结合并纳入本地区建设规划。要按照规划,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按照国家标准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统筹安排所需的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

(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品种和规模,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加强救灾物资的质量安全监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应急物资储备,推进应急救援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实现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

(五)加强应急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相结合的多渠道应急救助补偿机制,分散地震灾害风险,提升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完善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保障、次生灾害防范等应急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助能力。

六、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加强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党政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制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深入持久、以点带面地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2015年前,各区(市)县每年至少建设1—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2个地震安全社区。在每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集中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二)做好地震信息工作。要健全地震信息渠道并保证畅通,提高地震信息的收集、整理、报送、处理能力。完善地震信息制度,强化新闻报道工作组织协调,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建立完善地震灾害舆情收集和处理机制,提高地震信息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立地震谣言应对处置机制,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地震谣传,维护社会稳定。

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震减灾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各区(市)县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影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依法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建立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推进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机制不健全、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防震减灾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制定完善规划。各区(市)县要结合实际,依法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防震减灾规划与其他各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配置资源,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和措施有效落实。

(四)加大投入力度。各区(市)县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防震减灾资金。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的投入,推进本地区防震减灾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技术水平。

(五)推进法制建设。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行政监督体制和机制,推进防震减灾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有效开展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

(六)加强队伍建设。各区(市)县要切实贯彻落实市编委《关于建立健全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成机编〔2007〕28号)等文件精神,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保持机构稳定,落实工作经费,提高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水平。

第9篇:电气抗震设计范文

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特殊时刻,也是一个让人痛彻心扉的时刻。里氏8.0级强烈地震!倾刻之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许多城镇夷为平地,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六万多鲜活的生命长眠于废墟之下。这次特大地震灾害,其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都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灾情发生后,总书记和总理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进行指挥救援,人民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争分夺秒解救被困群众,抢险救援、医疗卫生、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资金物资保障、信息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抗震救灾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民族精神。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正在由抢险救人向安置重建转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灾区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提出用三个月时间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住房,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临时住房问题。上周五,省建设厅召开了捐建灾区安置房电视电话会议。我们今天召开会议,就是要研究部署我市建设系统支援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林梃副市长今天亲临会议,等下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简要回顾建设系统前阶段支援抗震救灾的工作情况

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牵动着汕头特区人民的心,更牵动着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5.12日汶川地震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志光同志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市之力,全力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解难,为党中央、国务院分忧。连日来,鮀城上下涌动着浓浓爱心,市领导三度带头捐款,汕头市民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向灾区捐钱、捐物、献血。5月24日晚,我市隆重举办了“爱的力量—汕头市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这是一次鼓舞抗震救灾斗志、汇聚众志成城力量的募捐活动,在募捐现场,汕头人民炽热真情贯穿始终,我们建设局也于当晚通过电话认捐了30套、价值18万元的过渡安置房。截至募捐活动结束,我市累计已为地震灾区捐款1.1亿元,物资折值3000万元,共计1.42亿元。

特区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5.12以来,全市建设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支援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压倒一切的首要工作,紧急动员,迅速行动,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积极开展支援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不同的形式,纷纷表达了对灾区的关心和援助之情。回顾前阶段的工作情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灾情发生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把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5月13日一上班,王德声局长立即召集在家局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支援抗震救灾有关工作,明确了支援抗震救灾工作是当前建设系统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力以赴,全力支持。5月15日,王德声局长再次主持召开会议,要求建设行业各协会、学会发出紧急倡议书,动员所在会员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奉献爱心,捐助灾区。上周五,省建设厅电视电话会议一结束,我们紧接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对捐建灾区过渡安置房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圆满完成救灾援助各项任务,局已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内负责人为成员。各区县建设局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抽调精干人员,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全力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二是多种形式,广泛捐助。为帮助灾区渡过难关,早日重建家园,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系统内开展了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等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5月14日,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援助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活动的通知》,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和归口管理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热烈响应,踊跃参与,短短一天时间就捐款逾16万元。灾后几天里,系统许多企业致电我局,多方询问捐款渠道。为此,市建设政研会、市建筑业协会、市燃气协会、市勘察设计咨询业协会和市建筑学会等5家建设行业协会、学会于5月15日联合发出紧急倡议书,设立了专用捐款帐套,公布联系人和联系电话,负责接收有关单位和个人捐款后,统一送交汕头慈善总会。各协会的会长都亲力亲为,亲自打电话,亲自做发动工作,截至5月25日17时,市建筑业协会收到捐款14.3万元,市燃气协会收到捐款13.2万元,市勘察设计咨询业协会收到捐款8.4万元。5月22日,局组织了缴纳“特殊党费”活动,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再次积极参与,纷纷交纳“特殊党费”表达爱心,13个支部600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7.5万元。离退休干部宋春垠、黄明、李开平同志分别捐出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因公出差的党员们也纷纷委托他人交纳了“特殊党费”,如在外出差的颜廷启副局长就特意托他爱人来局交纳“特殊党费”。与此同时,建设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迅速行动,全面组织开展捐助活动,掀起了为灾区人民捐款的热潮。龙湖区建设局于5月15日举行向灾区捐赠仪式,局长张义良同志亲自动员,带头捐款,机关各股室及所属企业积极响应,该局职工林曼珊同志现场从自家服装店拿出100件衣服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1350元交给蓝天义工支援灾区;退休干部郑秀卿同志也从深圳打电话要求将本月生活补贴630元全部捐出,目前龙湖区建设系统已捐和认捐的款项逾100万元。金平、濠江、澄海区建设局也都组织多种形式的捐款活动,各建筑、房地产、勘察设计、燃气企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种渠道捐款表达对灾区的爱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5日17时,建设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累计已为灾区捐款1400万元。其中,捐款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分别是:联泰集团100万元,龙光集团50万元,得源石化50万元,金东海集团48.1万元,金海鸥建安50万元,建安实业41.9万元,恒大路桥38.4万元,达濠建总30万元,百得设计20万元,启博集团20万元,市建筑设计院16.5万元,金刚玻璃15.9万元,建安集团14.8万元,粤东勘察14.1万元,市建总12.6万元,蓝凌科技12万元,电力设计院10.5万元,协和建筑10万元,升达混凝土10万元,大明气库10万元。在这里我还要再说一下,建设系统捐款献爱心活动还在进行中,捐款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化,虽然1400万这个数字已经是不少了,但客观地讲还不够准确,有些捐款还未来得及统计进去。请协会的同志继续深入统计一下,不论是捐到局里,还是捐到慈善协会、红十字会,都是建设系统向灾区人民做的贡献、献的爱心,总之,不能埋没了成绩。

三是安定人心,支援重建。我们认真贯彻省建设厅紧急通知精神,迅速下发文件,要求各建筑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四川籍建筑工人的思想稳定工作。经摸查,在汕的四川籍建筑工人约270人,由本市建筑企业驻外机构雇用的四川籍建筑工人有1648人。各建筑企业认真按照局的工作要求,详细了解来自灾区的建筑工人家庭受灾情况,并按照受灾程度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及时收集灾区的最新信息,及时传达到施工现场的受灾地区工人;对无法联系家属的工人,主动提供通讯便利,帮助了解情况;重点做好四川籍建筑工人的安抚工作,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对情绪不稳定的工人,动员其待岗休息并妥善安置,同时发动员工向受灾工人进行捐助。由于采取措施及时、到位,目前在汕及由本市建筑企业驻外机构雇用的四川籍建筑工人均与家人取得联系,情绪也较为稳定。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建筑之乡”和外向型建筑业的优势,积极引导各建筑企业做好参与救灾重建的准备工作。目前,我市几家大型建筑企业正积极筹备机械设备,落实人员力量,做好了随时奔赴灾区参与救灾重建的准备。如达濠市政公司在湖南永州调配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3台大型设备,即日将开赴四川抗震救灾,并在汕头集结了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工程汽车等21台机械设备,随时候命奔赴四川灾区。

四是全面排查,落实标准。我们针对这次强烈地震中出现的大量房屋倒塌、损毁等问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建筑施工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对全市在建工程落实抗震标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本次检查共出动人员400人次,车辆74辆次,检查在建工程90个,排查安全隐患30多处。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审图、施工、验收等环节审查,从源头上、制度上落实好抗震规范,并加强《汕头市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责任分解落实和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建设系统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传达省建设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5月23日下午,省建设厅召开“广东省建设系统捐建灾区安置房电视电话会议”,厅党组书记、厅长房庆方在会上作了捐建灾区安置房的动员讲话,他指出,5月20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1次会议决定,用三个月时间在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解决临时住房问题。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建设四川地震重灾区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房的通知》,分配广东9万套的建设任务。深圳市、广州市主动请缨,各负责其中2万套的建设任务。安置房建设日程表已经排出:第一期3.5万套要在6月25日前完成,第二期3.5万套要在7月20日前完成,第三期2万套要在8月10日前完成。为树立广东形象,力争成为第一个在重灾区建成过渡安置房的省,经过紧急调配,广东第一批支援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已于20日当晚装车,23日凌晨顺利抵达成都。

房厅长指出,9万套以活动板房建设的过渡安置房,每套面积为20平方米左右,总建筑面积约180万平方米。此外,每50套安置房要求配套1个集中供水点、1个公共卫生间和1个垃圾收集点;每1000套安置房要求配套1个小学(300至400平方米)、1个诊所和1个商品零售店点;每2000套安置房要求配套1个中学(1000至1200平方米)。安置房加上配套设施总面积达210万平方米左右。按照每平方米最低300元计算,共需资金6.3亿元。届时,国家会补助一点,省财政会支持一点,社会各界的捐款会使用一点,但仍然有很大的资金缺口。

房厅长在会上郑重宣布,在全省建设系统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以及全体干部员工中开展“捐建有限,大爱无边”的灾区过渡安置房捐建活动。捐建以自愿为原则,个人以每平方米为单位,起点捐建不少于1平方米(300元),单位以每套为单位,起点捐建不少于1套(20平方米,6000元)。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捐建配套设施,如捐建一个小学或中学,将在捐建的小学或中学署上捐建企业的名称,以示表彰。捐建活动从现在开始,至灾区圆满解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问题为止。对本次捐建的单位和个人,省建设厅将发给纪念证书;对捐建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省建设厅将在《广东建设报》登报表彰,在粤建网列榜,并推荐参与省政府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

三、举全系统之力,圆满完成捐建任务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支援灾区、心系百姓的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发扬。支援灾区的方式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去灾区是一种支持,去灾区救助是一种支持,参与捐建活动同样也是一种支持方式!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点正在由抢险救人向安置重建转移,正是我们建设系统派上用场的时候了。战斗在抢险救人第一刻、第一线的、武警战士、公安民警、医护人员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现在,灾区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建设系统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工作部署,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在前期做了大量支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举全系统之力,再接再厉,奋力拼搏,确保圆满完成捐建任务。

前面说了,省厅电视电话会议后,我们及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并成立了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积极组织协调、落实捐建任务。许多同志放弃了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开展工作。经过与有关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大家捐建的积极性都很高,短短二天时间就认捐了409安置房。其中,澄海区建设局发动区系统各企业捐建了35套,龙光公司带头捐了20套,联泰集团、得源石化、达濠市政、百得装饰、澄海浦美也各捐了10套,许多企业还把捐款支票带到会场,等下将上台捐款。大家的捐建热情委实让人感动,在此,我谨代表市建设局向捐建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现在,我倡议,在全市建设系统开展灾区过渡安置房捐建活动。捐建以自愿为原则,个人捐建1平方米(300元)以上,单位捐建1套(20平方米,6000元)以上;一级建筑企业捐建5套(100平方米,3万元)以上,二级建筑企业捐建2套(40平方米,1.2万元)以上;一级房地产企业捐建5套(100平方米,3万元)以上,二级房地产企业捐建2套(40平方米,1.2万元)以上;勘察设计企业、燃气企业捐建1套(20平方米,6000元)以上。捐建时间从今天开始,至灾区圆满解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问题为止。具体捐建事宜请与各相关业务科室、协会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