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第一会所综合社区精选(九篇)

第一会所综合社区

第1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落实各项安全和治安防范措施,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充分发挥其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制订并组织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

第六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定期考核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落实情况报告同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需的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的群众性社会治安组织所需经费,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受益单位和个人出资、社会捐助等合法渠道解决。

第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及时查办治安、刑事案件,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第九条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规范行政执法活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治安秩序。

第十条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及时调处纠纷;对可能引发重大社会治安事件、事故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一条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房屋管理等部门应当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服务、教育和管理。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

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归正人员的登记管理制度,保障其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障等公民权利。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对本地区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当设立或者指定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治安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消除治安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各级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挥职能优势,维护职工、未成年人和妇女的合法权益,协助有关部门调解处理民间纠纷,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第十六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制定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维护本区域的治安秩序,并及时向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反映社会治安情况和居民、村民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物业管理、保安服务等社会服务机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和组织,维护相关区域的社会治安秩序。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一)本地区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或者维持在较低水平,社会安定的;

(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绩显著的;

(三)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追究制。

第2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关键词]区域资源;利用效益;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12-04

1 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体系

资源利用效益是指单位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研究中有许多关于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但笔者认为,由于研究重点不同,这些指标体系中未能涵盖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内容。

存在于自然界的可被人类用来进行物质生产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要素、条件,称为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它们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料、燃料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虽然自然界的已知矿物有近三千种,但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为金属矿中的铁、铜、铝,能源矿中的煤、石油、天然气,化学矿中的硫和磷,特别是煤、石油、铁、铜。所以,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资源则并不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中提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在资源开发、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主要从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土地、节约材料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要求,这五个方面也包括了当前的基本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研究省级区域资源利用效益差异。其中材料主要由矿产资源经粗加工而来,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水泥、钢铁,其他包括纸张、原盐、硫酸、化肥、塑料等。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水电等。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主要反映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状况。废弃物被认为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一种新兴资源,因此该类指标也是衡量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经济效益为主,适度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三类效益有密切关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中也一定程度包含社会效益,所以,本研究不专门设立社会效益指标。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是资源消耗价值率,即单位资源消耗产生的价值。结合上述分析,并根据数据取得的方便性,本研究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反映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体系。

根据表1,能源类指标包括能源综合效益、电能综合效益和工业能源效益。水利用类指标包括水消耗综合效益、农业用水综合效益和非农业用水综合效益。土地资源类指标包括耕地效益、建设用地效益和土地绿色植被覆盖率。建设用地包括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其中主要是居民点和工矿用地,这类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用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标反映这类用地经济效益。而土地绿色植被主要包括森林和草地,所以用森林和草地覆盖率反映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使用本指标后,反映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更全面。反映材料使用效益的指标包括单位钢材产量实现G D P、单位水泥产量实现G D P、五种工业产品单位产量实现G D P。其中五种工业产品为纸、原盐、化肥、硫酸和塑料,这五种工业产品也是除了钢铁、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外区域消费量最多的产品,但是就单个产品产量看,大大低于水泥和钢铁产量,所以用五种产品之和作为五种产品综合产量。一些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将禽畜粪便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作为反映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率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在目前的统计年鉴中还没有,因此,本研究将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和“三废”综合利用两个指标作为衡量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水平,这两个指标也基本能反映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方法

为了分析省级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将上述14个指标缩减为少数几个指标(公因子),然后根据各省的主要公因子得分及因子权重,计算各省区的资源利用效益综合得分。根据各省级行政区资源利用效益综合得分,对其进行分组。具体算法如下:

首先,利用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公式为:Yij=(Xij-Xj)/δ (1)其中Yi j为标准化后的新数据,Xi j为原始数据,即i省的第j项指标,Xj为指标j的平均数,δ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 差。利用S P S 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四次方最大法(Quar timax)进行旋转,计算因子特征值和因子载荷矩阵。选取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5%左右的前几个因子作为公因子。根据这几个公因子的特征值计算因子权重,计算公式为:Wk=λk ( λk)-1 (2)其中Wk为第k个因子权重,λ k为第k个公因子的特征值,m为选取的主要公因子个数。然后计算各省资源综合利用得分,计算公式为:Fi=W1Yi1+W2Yi2+…+WkYik= WkYik (3)其中Fi为i省的资源利用综合得分,Wk为第k个公因子权重,Yik为i省第k个公因子得分,m为选取的主要公因子个 数。

然后,根据各省级行政区资源利用综合得分,将我国省级行政区分为若干类型。

3 我国省级区域资源利用效益因子分析及差异分析

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6》有关数据整理,可以获得各省级行政区的原始数据(略)。需要说明的是香港、台湾和澳门缺乏相应统计指标,因此,本研究未将三个区域列为研究对象。另外,由于自治区也缺乏多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能源、材料生产、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指标,因此,本研究也未将列为研究对象。所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其余30个省级行政区列。

按照前文公式(1)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利用SP S 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经四次方最大法旋转,得出公因子特征值及贡献率。前6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是6.106、1.929、1.464、1.109、0.936、0.672,其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3.63%、13.78%、10.39%、7.28%、6.68%、4.80%,6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合计达到86.56%,超过85%,基本能说明原始指标的内涵,因此,可以用前6个公因子的变化代替整个样本的相关变量的变化。根据各公因子载荷,

公因子1为能源、土地、材料、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4类指标的综合效益因子,称为资源综合经济效益因子。公因子2、公因子3、公因子4、公因子5、公因子6分别为水利用、农业用水、钢铁利用、土地生态、“三废”综合利用效益公因子。按照前文公式(2)的方法,计算6个公因子的权重,这6个公因子权重分别为0.504、0.159、0.120、0.084、0.077、0.056。

利用因子权重和各省级行政区各公因子的得分,按照公式(3)的方法,可以计算各省因子综合得分,即各省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如表2所示。为了使综合得分更加直观,本表将综合得分放大100倍。为了便于分析,本表根据综合得分,将我国省级行政区资源利用效益分为4个类别,即资源利用高效益类、资源利用中高效益类、资源利用中低效益类、资源利用低效益类。

第一类为资源利用高效益类,包括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天津、海南、福建和山东,资源综合利用得分在50分以上。这类省级区域的特点是除了海南外,其余均为我国的发达地区,并且均位于沿海,以南方地区偏多。第1公因子得分均为正值,说明资源综合经济效益较高。从第2公因子看,山东、北京、天津得分较高,而位于南方的广东、上海、福建、海南均不高,说明北方地区用水效益总体较高,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水消耗量较大,水资源利用效益较低。浙江是全国唯一的6个公因子均为正值的省级行政区,说明浙江省在资源利用各方面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而上海市除了第1公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为负值,说明上海除资源综合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余各方面资源利用效益均不佳。

第二类为资源利用中高效益类,包括四川、重庆、江苏、云南,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在0~50分。这类区域除了江苏省之外,其余均不发达。四川、重庆、云南位于西南地区,江苏省位于沿海地区,但这几个省市各因子得分值有较大差异。除江苏省第1因子得分为正值外,四川、云南、重庆均为负值,但江苏省其他因子得分均为负值,而四川、云南、重庆这几个因子中部分因子得分为正 值。

第三类为资源利用中低效益类,包括河南、江西、广西、辽宁、陕西、湖南、湖北、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11个省级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在-50~0分。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除了辽宁、黑龙江、河北外,其余省人均G D 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1公因子得分除江西外其余省区均为负值。这些省级区域多数是我国资源大省,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一般较高。

第四类为资源利用低效益类,包括甘肃、青海、新疆、山西、贵州、宁夏、内蒙古,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得分小于-50分。这些省级区域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中山西位于中部地区,其余省级区域位于西部地区,又主要位于西北地区。除了内蒙古外,其余省级区域人均G D 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贵州等省为全国人均G D P最低的省。这些省级区域一般资源较为丰富,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

另外,资源利用效益与区域发展水平也有极大关系,资源综合利用得分与人均G D P相关系数为0.713,而资源利用效益综合得分位次与人均G D P位次相关系数为0.541,均高于显著性水平为0.01的临界相关系数(0.463),可见,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性意义。因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光召,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干部读本[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124-125.

[2]黄贤金,王舒.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区域差异及政策建议[J].科技与经济,2005,18(3):65-67.

[3]陆大道,等.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1.

第3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局部自相关分析法;空间关联

[中图分类号]P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2-0045-07

被誉为“蓝色国土”的海洋,是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海洋资源是指与海底、水域以及海面直接相关的,在现在和未来,可被人类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的统称[1]2。海洋资源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及其利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海洋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沿海空间资源和海洋新能源资源等多种类型,与陆域资源有着较好的互补性[2],为海洋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3]。进入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贡献日益显著。

但与此同时,盲目投资、过度开发、围填海活动、海上溢油事故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海洋污染,以及频繁的海洋自然灾害[4]对沿海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都带来了巨大威胁,降低了海洋资源的开发效率,阻碍了我国海洋开发进程。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3个沿海城市中,有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积较20世纪50年代丧失了57%,海洋经济动物资源面临着严峻形势,近海渔业资源整体处于衰退状态[5]。

中共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海洋强国”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思想,《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重点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是新时期我国海洋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含义及分类研究[6]、资源调查与评价[7]、价值评估研究[8]、资源开发负外部性与影响评价[9]、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0-11]、综合实力评价[12]和法制管理等[13],但海洋资源开发效益评价定量研究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资源开发效益演化研究及地域差异比较分析。为此,本文将以我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全面分析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及其时间变化特征,并利用局部自相关系数深入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积极探索海洋资源开发效益提升策略,从而达到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促使海洋产业高效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根据海洋资源与环境系统所具备的多样性、脆弱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以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为目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选取能够综合反映开发效益的28个指标,包括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四个方面[14],构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运用均方差权重法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法,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和《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指标,提取各指标数据样本,从时空角度对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进行定量研究 。

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时序分析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和区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段所产生的效益存在差异。先根据公式(1)-(6)计算得出结果(见表2),再对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时间演化特征分析。

(一)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

我国海洋资源综合效益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从2002年的0.2927上升到2013年的0.4163,年均增长率达到3.25%。各区域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区域间增长速度存在差异,各区域的综合效益排名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动。从增长速度来看,上海、天津、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增长速度较快,充分表明该区域发挥经济、政策与区位优势,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河北、广西、浙江、海南和福建的综合效益发展趋势相对平稳,表明区域海洋资源开发有序发展,但是发展速度和开发力度有待提高。福建综合效益年均增长速度为1.3%,在沿海地区最低,在沿海地区的排名由第2下降到第9,反映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较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深,开发水平有待提高,亟须相关发展政策的支持,规范沿海海洋产业开发行为,减轻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促进区域海洋资源综合效益的提升。从沿海各区域综合效益数值来看,2002年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数值处于[0.2584,0.3286],其中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2013年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数值上升为[0.3440,0.4844],其中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数值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并且山东、上海、天津、江苏、辽宁在沿海地区的排名有所提升,浙江、福建、海南在沿海地区的排名有所下降,河北、广东、广西在沿海地区的排名保持不变。

(二)海洋资源开发的分类效益

1.资源效益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具有不平稳发展特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源效益从2002年的0.0653上升到2013年的0.0977,年均增长率为3.73%。从区域发展速度来看,各区域海洋资源资源效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山东年均增长速率高于沿海平均水平,广东、浙江、福建、广西、海南海洋资源效益平稳增长。从各区域发展水平来看,2002年沿海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资源效益数值位于[0.0242,0.1023],其中辽宁、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海洋资源开发资源效益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2013年数值上升为[0.0512,0.1415],其中浙江、辽宁、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2002―2013年浙江海洋资源优势显著,其海洋资源效益水平最高,持续排名第1;天津海洋资源效益一直位于最低水平,表明天津受到自然条件限制,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薄弱,海洋资源开发效益有待提高;河北持续位于第8,海洋资源开发缓慢而稳定;山东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水平从第7上升到第2,广东从第5上升到第3,辽宁从第6上升到第4,福建从第3下降到第6,广西从第2下降到第5,海南从第4下降到第7,上海、江苏分别在第9、第10交替。

2.经济效益

2013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值在四大类效益中得分最低,说明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经济效益有待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经济价值仍需深入挖掘。从时间范围来看,沿海各区域经济效益均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7.83%,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的增长速度较快,增长率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表明区域海洋产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开发进程加快,在未来的海洋产业发展格局中将会占据重要地位。辽宁、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增长速率相对较低,表明区域海洋经济效益增长缓慢,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提升海洋经济效益。从各区域经济效益数值来看,2002年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经济效益位于[0.0175,0.0742],其中福建、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海南排名前6,并高于沿海地区经济效益平均水平,2013年上海海洋资源开发经济效益最大,达到0.1944,广西经济效益最小,为0.0451,排名前6的其他地区有天津、河北、江苏、广东、辽宁。

3.社会效益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从2002年的0.0697增加到2013年的0.0945,呈现逐年增长发展趋势,总体上以2.8%的年均增长率不断发展。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为广西,年均增长率达到5.54%,其次为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增长率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表明区域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区域社会的就业、教育、海洋科研等方面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贡献。社会效益数值方面,2013年上海海洋社会效益持续第1,广西始终排名最后,其他排名前6的地区有江苏、河北、山东、天津、广东。

4.环境效益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8425%。广西、山东、广东、辽宁、河北、浙江、福建的环境效益增长较快,增长率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增长率,表明区域海洋经济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海洋环境保护投资,从而提高污染处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天津、海南的海洋环境效益也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较慢,低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表明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上海、江苏海洋资源开发环境效益呈现负增长态势,表面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使区域呈现降低趋势,应加强海域管理,加大海洋资源保护力度。环境效益数值方面,2013年河北、广西、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排名前6,表明区域海洋环境得到治理或保护,而上海因在有限的海域空间高强度开发,福建因沿海海洋灾害,导致两省海洋环境效益保持在较低水平,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有待加强。

三、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空间特征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较高,空间差异显著。综合效益排名前6的地区包括山东、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综合效益值均大于0.4257,均高于沿海地区综合效益平均水平,表明区域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高,产生的综合效益较大。河北、辽宁、福建、广西、海南综合利用效益均低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海洋资源开发效益有待提升,亟须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为进一步分析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的空间积聚相关特征,这里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将2013年海洋资源综合效益的得分值作为基础数据代入公式(7)(8),计算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的局部自相关指数,并将其划分为四个区间(见表3)。

(一)H-H型高值积聚区

即LMIi>0,且Zi>0,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表明3个省份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值在空间上的积聚效应高于周边区域,并且被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区域所包围。另外该区域内部的省份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积聚型空间格局,可视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效益的核心发展区域。

上海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但是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低。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区位集聚效应、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16],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快速提升。2013年上海海洋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和海洋产业贡献率在沿海地区排名靠前,分别为第3和第2,但是区域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优势并不突出。浙江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较高,综合效益得分值排名第5。浙江的海岸线长度在沿海地区排名第1,海洋资源丰富,特别是海岛资源、渔业资源在我国均处于优势地位,海洋资源效益排名第1,但海洋产业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程度不高。江苏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对较高,综合效益得分值排名第6,海洋资源具有开发潜力,海洋经济效益及其经济地位有待提升。

总体上来看,区域内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同时更应加强海洋资源优化配置,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保护沿海自然保护区以及河口、湿地、海湾和海岛生态环境,限制近海捕捞强度,合理规划和开发沿海和海岛旅游资源,严格控制海域围垦以及海域环境污染行为,建立健全海域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海岸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推动区域海洋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区域合作,促使区域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条件、海洋科技水平和海洋人才队伍等资源共享,贯彻落实区域海洋发展规划和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海洋产业集群效益。

(二)L-L型低值积聚区

即LMIi>0,且Zi

(三)H-L型高值离散区

即LMIi0,包括天津、广东、山东。表明区域发展较好,海洋综合效益值高于周边区域,但其周边区域数值较低,相邻区域的空间负相关性较高,呈现离散型发展模式。天津海洋产业地位日益提升,海洋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对较低。2013年,天津海洋产业贡献率在沿海地区排首位,达到31.69%,应积极推进滨海新区建设,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潜力,不断提升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广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实力一直在我国沿海地区居于优势地位,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排名第3,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但是由于其海洋产业贡献率处于中等水平,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待提升,应发挥资源优势、经济基础条件和科技实力,加快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增强海洋产业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应。

山东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3,海洋资源种类多样,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优势显著,排名第1。特别是“海上山东”战略的实施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山东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沿海地区排名靠前。但其邻省河北、江苏的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相对较低,使得山东海洋资源开发未能形成集聚效应。

本区域应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区域各项海洋规划以及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滨海旅游和海岛旅游,加快海洋产业和科学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海洋资源的经济效益,同时严格规范海岸围填海工程,促进沿海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快速发展。

(四)L-H型低值离散区

即LMIi

总体而言,本区域应以海洋资源开发为重点,树立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科技和人才资本投入,规范开发秩序,增进区域间合作,综合利用海洋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渔业资源及生物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积极创新新兴海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加强海岛、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高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区域海洋经济竞争优势。

四、结论

1.构建了由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个方面28个指标组成的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均方差方法,从时间维度分析2002―2013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演变趋势;结合局部自相关系数,从空间角度探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的区域空间积聚程度和相关机理。对于其他地区的海洋资源时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并为区域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2.我国海洋资源综合效益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总体来看,各区域间增长速度存在差异,各区域的综合效益排名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动。2002―2013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年均增长率达到3.25%,其中上海、天津、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增长速度较快,增长率均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沿海各区域综合效益数值方面,2002年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数值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有浙江、福建、广东、海南4省,2013年则为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6省,表明我国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效益总体得到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年均增长率为3.73%,其中浙江、辽宁、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海洋资源开发的资源效益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为7.83%,2013年海洋资源开发经济效益排名前6的地区有上海、天津、河北、江苏、广东、辽宁。社会效益方面,年均增长率为2.8%,2013年排名前6的有上海、江苏、河北、山东、天津、广东。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增长最慢,年均增长率为0.8425%,河北、广西、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排名前6。

3.根据局部自相关系数计算结果,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空间分布特征,并将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个类型区。1.H-H型高值积聚区,即LMIi>0,且Zi>0,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区域海洋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值在空间上的积聚效应高于周边区域,并且被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区域所包围;2.L-L型低值积聚区,即LMIi>0,且Zi

总之,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经济基础、产业背景和政策保障,但各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存在区域差异。我国应针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树立海洋资源保护意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水平,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从而提升我国海洋资源的综合竞争力,推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朱晓东,李杨帆,吴小根,等.海洋资源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1-22.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3-9.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R].2011:4.

李永祺.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孙悦民,宁凌.海洋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5):42-45.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综合报告[R].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492-500.

王静.海洋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填海造地宗海估价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17-19.

吴珊珊,刘容子.渤海海洋资源价值量核算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70-75.

于定勇,王昌海,刘洪超.基于PSR模型的围填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7/8):170-175.

殷克东,黄娜,王冰.我国海洋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9):29-33.

张润秋.辽宁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应用[J].海洋湖沼通报,2010(4):23-33.

李亚楠,张燕.辽东湾顶部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机理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03):19-21.

李佳璐,胡昊,贾大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J].海洋环境科学,2015(6):942-948.

方叶林,黄震方,王坤,涂玮.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8):149-154.

第4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91-02

1 引言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建设的中心,而人们往往只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各个地区的发展状况,这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不科学的。我们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能只看它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不能只看它的某一个产业的产值,要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看各个方面的综合效果。这就需要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 同时通过综合评价帮助我们发现社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总体发展水平的因素, 为各个地区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本文就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这11个市进行了排序,得出了各市在河北省的地位。

2 原始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11个市的6个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全部来源于河北省统计局。这6个经济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工业总产值x2,人均农业总产值x3,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具体数据见表1。

投资总额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11个城市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按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各市在全省的地位。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利用SAS软件可以求得指标x1,x2,x3,x4,x5,x6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以及各特征值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表3:

在第一个主成分z1的表达式中,各变量的系数都差不多在0.3,0.4左右,所以z1是综合能力较强的指标,表示各市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第二个主成分z2,前4个变量的系数均为负,且绝对值较小,只有x5,x6的系数较大且为正,因此z2是主要反应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指标。

虽然与原数据比较,z1与z2更好地反映了河北省各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但是仅用这两个变量还是很难看出各市在全省中的地位。因此,本文就引用了杨善朝,李志友提出的构造加权综合量的方法,将z1和z2按贡献构造以下加权综合量:(设第一第二个特征值分别r1和r2)

z=r1/(r1+r2)*z1+r2/(r1+r2)**z2

其中,=sign(y1+y2+y3+y4+y5+y6 )为符号函数。如此构造统计量的意义可以参见扬善朝和李志友的《广西地区经济指标评价》。按照加权综合量z的大小对11个市进行排名,见表4:

为了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我们对上述11个市进行系统聚类,聚类结果见下图:

图1 聚类分析结果从图上看,河北省11个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石家庄和唐山为第一类;秦皇岛、廊坊、沧州和邯郸为第二类;承德、衡水、张家口、邢台和保定为第三类。

5 结果分析

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分析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

下面就对这一结果进行一下分析:

(1)在主成分分析中,石家庄和唐山的加权综合量z远远大于其他城市,而在聚类分析中,他们也被归在一类。这是因为石家庄和唐山作为河北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故归为一类,排名也在最前边。

(2)在主成分分析中,廊坊、沧州、邯郸和秦皇岛分别排名3,4,5,6连着,而在聚类分析中,这四个城市同样被划分在同一类,说明两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原因是廊坊和沧州综合实力较强(指标z1较大),邯郸社会销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较高(z2较大),排名第六的秦皇岛综合实力和社会销售总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都居中,所以也划为第二类。

(3)聚类分析中,其他各市被划分一类,而由主成分分析,他们的排名也正好都是落在后面,这说明他们的经济综合水平还比较落后。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了河北省11个市的经济综合实力情况。两种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也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大体相符,这说明用多元分析法来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可行的,并且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社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总体发展水平的因素, 为各个地区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翁小清,甄增荣.非参数统计学方法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95,(1).

[2]郭立田,车胜德.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扬善朝,李志友.广西地区经济指标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16(4):1-4.

第5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降维;综合实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30-03

引言

城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综合实力是指该城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所具备的实力集合,是城镇发展水平最重要、最有效的衡量标准之一。张家港市地处于于中国大陆的东部,江苏省南部,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县级市之一,同时也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工业港口城市。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发展政策,其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有着非常好的经济基础,是全国著名的百强县市。目前,县级张家港市下辖8个镇,分别是:杨舍镇、金港镇、南丰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塘桥镇和大新镇,各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并不完全相同,开展对各镇的综合实力的评价研究对各城镇的经济发展和实力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考察了张家港各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收集各项指标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张家港市各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做一个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得各镇的经济可以均衡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目的是进行降维,将多个原始的指标降维而得到少数的几个综合指标变量。假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各有p个原始的指标,如果p值较大或指标之间存在相当繁杂的相关性时,在一个p维的空间中来考虑这个问题无疑是相当烦琐的,而且通常需要作“去相关性”的预处理。这时就需要通过较少的几个,而且是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去反映出初始的数目庞杂的指标变量所反映的那些信息。而几个较少的代表性指标的选择需要取初始变量的线性组合,通过合理修改这些线性组合的各个系数的方法,来使综合变量既相互独立又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方法步骤

(1)将初始的p个指标变量标准化,来抵消变量在量纲以及数量级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2)由经过标准化的数据来求出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系数矩阵;(3)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4)按所包含的信息量依次确定各主成分,合理解释各主成分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适当选取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关键之处,而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任何单个变量都没法客观而且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因此要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就需要拿出一整套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需要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科学评价。

依据以上所述原则,同时参考一些期刊文献,根据各指标的影响力的大小、数据来源以及建模的需求等条件,结合张家港市各下属乡镇的经济发展特征,同时也受限于条件资料有限,本篇文章简单选取了以下8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它们分别是:X1乡镇总人口、X2地区生产总值、X3地区工业总产值、X4地方财政收入、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人均生产总值、X8人均年收入。

(二)主成分分析

从江苏省统计年鉴中下载2012年张家港各镇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1)。

由于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根所对应的信息量之和即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9.5%,因此可以利用这两个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新的指标对各镇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从表1可以看出,各原始指标在第一主成分都有较大的载荷,而相对来说,X1乡镇总人口、X2地区生产总值、X3地区工业总产值、X4地方财政收入、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个反映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更大的载荷,所以第一主成分可以看作是反映地区经济总量情况的一个综合指标。而在第二主成分上,原始指标只有X7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年收入两个反映人均经济情况的原始指标有正的载荷。因此,第二主成分是反映地区人均经济情况即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

进一步计算可得到主成分的表达式,即:

其中,F1为第一主成分,可以看做是综合实力因子,或者是总量因子;F2为第二主成分,即人均状况因子。同时,以每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所提取的前两个主成分总特征值的比例作为权重,即可计算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算式如下:

根据主成分综合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综合主成分值,排序后就可以对张家港各镇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见表2)。

结论及建议

从张家港地区各镇的经济综合得分来看,各镇的综合经济状况差异比较显著。综合结果表明,张家港市的主城区杨舍镇的综合得分4.6分,远远大于其他各镇,这说明了杨舍镇在大人口总量的背景下,有着相当强的经济总实力;总得分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是张家港地区老牌的工业重镇锦丰镇和南丰镇,其中锦丰镇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人均经济情况上都表现不错;另一个特点鲜明的是总得分排名第四的金港镇,金港镇经济总量不错,但是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表现在人均经济状况排名最后,经济实力并不算乐观;总得分排名第八的大新镇经济规模最小,但人均经济状况较好。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看出,张家港各城镇经济状况的区别和特点,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现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发展城镇特色,加大对相对落后乡镇的扶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扩大内需,加快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多样性;最后,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汪慧玲,刘淑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5).

[2] 杨山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沿海11省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J].经济观察,2014,(22).

第6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关键词: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

一、引言

2006年3月,沈阳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城子区与辉山农高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2006年10月沈北新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行政新区,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欲将其建成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商务商业中心、现代生活中心、节能示范中心。沈北新区作为建立东北第一生态新城重要的功能承载空间,是沈铁工业走廊的重要功能节点,未来沈阳市的城市副中心。

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和压覆煤炭开采两种方案社会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沈北新区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沈阳经济圈、辽宁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两种建设方案的社会效益进行合理评价,有助于了解核心起步区本身的社会效益的现状,同时为沈北新区建设委员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知识对影响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及压覆煤炭开采两种方案社会效益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与分析。

二、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的结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Saaty提出AHP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971年,他曾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所谓“应急计划”,1972年为美国科学基金会研究电力在工业部门分配问题,1973年为苏丹政府研究苏丹运输问题,由于研究的需要,他感到必须综合的考虑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使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或规范化)的方法。从而形成了AHP法的核心思想。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此将影响社会效益的因素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利用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关系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计算,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来确定各自的权数。根据相关资料及咨询有关人士,本文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评价过程

社会效益评价要统筹经济、资源、环境及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务赢利与经济增长。其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一)指标值的标准化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数据数量级之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避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对指标协调度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用的是极值处理法。

标准化处理的原则是:假设有n个待评方案,p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np。根据指标性质的不同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正向指标的值越大越好,逆向指标的值越小越好,对于正向指标,则运用公式①行标准化;对于逆向指标,则运用公式②进行标准化:

xij=①

xij=②

两式中xij是无量纲的,且xij∈(0,1)。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所用的是两两比较的方法。在这一步中,决策要反复回答问题:针对准则A、两个元素Bi和Bj那一个更加重要些,重要多少就赋予一定数值。这里使用saatty提出的九级标度法把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分为九等,它们的意义,如表2所示。对于n个元素来说,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aij)nn(i,j=1,2,…,n)。

根据问卷调查将指标体系包含的各因素两两比较,得到如下的判断矩阵。

U=121/34 21/2 11/521/235 1 751/41/21/711/31/22 1/53 1

得到权重向量W=(0.2040.0940.5120.0540.136),以及λmax=5.093,CI=0.023,RI=1.12,CR=0.021

二级判断矩阵

U1=124 11/2 131/31/41/311/5135 1

W1=(0.3450.1760.0750.404)

λmax=4.046 CI1=0.015RI=0.90

CR1=0.017

U2= 1 3/2 3/433/72/3 11/322/74/3 3 141/21/31/21/211/77/37/22 7 1

W2=(0.1730.1070.2460.0580.416)

λmax=5.0264CI2=0.0066RI=1.12CR2=0.0059

U3= 15/3 55/35/23/5 131/23/21/51/311/41/23/5 24 13/22/52/322/31

W3=(0.3500.1840.0660.2600.140)

λmax=5.0522CI3=0.01305RI=1.12CR3=0.0116

U4=11/41/24 15/323/51

W4=(0.1450.5460.309)

λmax=3.0037CI4=0.0185RI=0.58CR4=0.0319

U5=21/31/5311/25 21

W5=(0.1100.3090.581)

λmax=3.004,CI5=0.002,RI=0.58,CR5=0.003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说明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

(三)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本文中对指标层中的某一单指标Ui作单指标评价,从指标Ui确定该事物对评价Vj的隶属度,从而得到Ui的单指标评价集:

Ri=(Ri1,Ri2,…,Ri5),

将单指标模糊评价矩阵R1、R2、R3、R4及R5合为模糊关系矩阵为:

R=0.5130.2580.1640.0530.0120.4320.1940.1580.1430.0730.3850.1690.2320.1780.0360.3050.2200.1260.2240.1250.4910.2350.1500.1030.021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合成运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B=W°R=(0.4260.2010.1940.1410.038)

(四)结果分析――最大隶属度原则

设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b1,b2,…,bn),则该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为bs,属于第s个评语等级。令:

p=bj’q=bj

其中表示B中的第二大分量。P和q分别是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中的最大分量和第二大分量所占分量综合的比例。显然p∈,1,q∈0,,

p′==,q′==2q

则p′∈(0,1),q′∈(0,1)

定义α==,α≥0,

根据α的大小来判定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有效性,如表3所示:

于是有:

p=bj==0.426

q=bj==0.201

α===0.7027

由表可以看出,最大隶属度原则比较有效。

设C=(c1,c2,…cn)为评语等级权数组成的向量,设:D=bjcjbj

由此可根据各评价对象的D值大小进行优劣排序,从而确定合适的方案。

(五)评价结果

利用语义学标度分为5个测量等级,即评语集合V={v1,v2,v3,v4,v5}={优秀、良好、中等、可以选用、不可选用}。为了便于计算,将主观评价的语义学标度进行量化,并依次赋值为5、4、3、2与1。

于是可得出建设商业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的综合得分为:

D1==3.836

同理可计算压覆煤炭开采的综合得分为:D2=3.361。

四、结论

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相关的模糊数学知识,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选取了经济规模指标、经济素质指标、居民生活指标、收益分配指标以及社会适应指标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20个因素指标体系,对沈北新区核心起步区商业建设与开采压覆煤炭资源两种发展方案的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分析。指标的选取恰当合理,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压覆煤炭的开采方案略逊于商业建设方案。但具体采取何种方案,则仍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沈北新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战略规划。本文在模糊综合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权重,此方法思路清晰,方法简单,计算方便,避免了在主观评判中很多的人为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郭嗣琮,陈刚.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范志敏.居住社区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章恒全,詹绍芬.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模型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004(11).

第7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一、指标选取原则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和代表性。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况。

2.可比性和针对性。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同时,必须明确总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

3.系统性和层次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呈现结构层次性。特别是在评价一个复杂系统时,如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构成这个系统的包括很多不同层次的因素。

4.可取性和弱相关性。我们进行评价时所选取的指标与指标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才能使每一项指标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选取竞争力评价指标

在理论上,只要是对县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影响因素,都应是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因素,例如人口结构、资源享赋、所有制形式、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社会环境、GDP、土地面积、区位条件等等。不能说某个因素是否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只能说它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多大。

由于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评价指标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在设计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在参考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发展的潜力三个方面评价县域经济的实力,略显简单)、中国县域经济网(其竞争力深度评价指标体系许多是定性指标,缺乏可操作性),以及部分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从河南省县域经济实情出发以及资料数据的实际可得性来设计评价指标。参考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文件(NO.0000351豫办[2008]18号)《关于完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通知》关于2008年新版河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将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分2个层次,第一层为一级指标,有3个竞争力因素;第二层次共有18个二级指标如表3.1。

三、标准化处理指标数据

指标体系确定后,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多指标综合成一个统一的评价值,这就要科学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常,在实际应用中对参与综合竞争力计算的各指标之间存在量纲、数量级不同等方面,再者是指标在县(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样,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不能体现出各指标在综合竞争力指标中的不同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

四、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8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第二条全区打击传销工作的考核和评分在区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的领导下,由区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打传办”,设在工商分局)组织实施。

第三条全区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和评分遵循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易于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全区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对象为各乡镇,考核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工作开展和落实、信息交流、宣传教育、工作成效等情况。年度考核评分实行记分制,区年度打击传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的基本分为100分,并分别设有加分和减分项目。

第五条年度考核评分时间自上年11月20日至本年11月20日。

第六条各乡镇打传办要在当年11月10日前对照所附《区打击传销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自行组织自评,并在11月15日前将自评情况及相关考核数据书面报送区打传办。

第七条区打传办将适时组织有关部门通过明查暗访等形式对各乡镇打击传销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不力、问题严重的,及时进行通报,并将情况报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影响社会治安等问题特别严重的,要提请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挂黄牌警告。区打传办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乡镇打击传销工作进行年度检查。

第9篇:第一会所综合社区范文

目标任务

通过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改力度,进一步缩短与其他三个街道之间存在的差距,从根本上扭转我街城市环境卫生现状,努力争取第三、四季度城管卫生检查评比在四个街道中“进三争二”目标的实现。

工作要求

1、第三季度,从8月20日开始至9月10日止;第四季度从11月20日开始至12月10日止。利用20天时间,各社区和城中村,各自为单位,集中人力、物力、时间,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市城市管理综合检查评比标准》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另9月11日至20日;12月11日至20日,为综合整治扫尾和保洁阶段,直至市检查组到时为止。确保在检查时不出现环境“赃、乱、差”问题。

2、重点加强力量,无条件地做好清理乱堆乱放。对现有的乱堆乱放,全面进行登记确认,并下发限期整改处理书面通知,劝其主动搬除。对公共场所和消防通道的乱堆放,要求全部一律搬除,并确保今后无新增乱堆放。对无人认领的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发现一处,搬除一处(搬除车辆由街道办负责)。

3、认真做好禁养宣传动员工作。各社区居委会和城中村,要积极向辖区住户,做好禁养家禽家畜和犬类登记办证的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动员中要态度明确,以禁养为主,对确实无法一时做通工作的住户,要严肃劝其进行圈养,绝不允许放养。

4、为确保重点综合整治效果,在整治期间。街道城管办将每2天对各社区和城中村进行巡查一次;街道城管分管领导将每4天督查一次。同时,各社区、城中村、燕东物业和铁路卫生队要每周汇报一次综合整治进展情况。以确保综合整治取得较好的效果。

考核措施

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考核,考核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