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精选(九篇)

生态农业项目

第1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一、项目简述

(一)、项目名称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

(二)、项目简介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林沟壑地貌,项目区有松柏林660亩,经济林200亩,水库、坝系、梯田等水利建设工程标准完善,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方面享有盛名,村内陕北农家生活氛围浓重,文化底蕴深厚,区内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旅游区距210国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现拟开发梯田观光、二郎庙攀登观光、水上游览、安桥焉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三)市场前景分析

项目区靠近210国道,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并与我县的杨家沟纪念馆、姜氏庄园、李自成行宫等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市场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236.5万元。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41.94万元人民币,5.6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六)合作方式

独资或合资合作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高西沟村

联 系 人:姜 良彪

联系电话:0912-6438100

邮 编:718100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高西沟生态旅游区位于米脂县城北20公里,距210国道10公里,项目区位优越,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和过往游客的光顾。

2、气候条件:旅游区年平均气温8.4°C,极端气温最高36.6°C,极端最低气温-26°С,年平均日照为2761小时,无霜期平均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

3、自然条件:高西沟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这里有660亩松柏林,200亩苹果园200亩大扁杏,有400亩被誉为黄土高原“金字塔”美称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坝、偃窝、水库等水土保持经典工程。总之,项目区林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雅,有“陕北好江南”的美称,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4、基础条件:项目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纳入政府规划,即将实施,基础条件优越。

5、社会条件:高西沟已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得到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将全力打造高西沟生态农业旅游这块品牌,制定各项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村民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经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资源特色

第2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要

该项目由×市×区财政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XX年9月开始,于XX年9月结束,时限3年。

主要建设内容:

1、鲜果采摘区扩建1500亩;

2、鲜花温室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70栋,到XX年末达到180栋,占地500亩;

3、开发历史遗迹区-日本碑和俄国坟,占地200亩;

4、鲜花观赏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40栋,新奇花卉品种达到20余种;

5、建设占地160亩的水上娱乐垂釣区,开发水面50亩;

6、建设占地110亩的森林浴场一处;

7、农事实践基地建设日光温室50栋;

8、建设200亩葡萄园,建日光温室50栋;规划100亩,作为新品种水果实验基地;

9、别墅渡假区建设别墅30栋;

10、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园区建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整治田间排水沟、引水上山及治河、水电配套、绿化美化等工作;

1

1、水产、花卉、果树、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1

2、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的建设。

该项目总投入资金7,473万元,其中农民投入2,535万元,招商引资2,774.3万元,村集体投入563.7万元,市区财政自筹48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投入960万元。

二、背景分析

该园区位于×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2公里,邻近机场、港口、火车站及丹大、沈丹高速公路起点,三维交通十分便利。园区距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度假区50公里,能增加丹东沿江旅游的景点,园区内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既有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又有远销俄罗斯、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的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和寒富苹果;可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迅猛的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奠定了坚定基础。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虎山长城、鸭绿江,已成为丹东的代名词;燕红桃、寒富苹果已走出国门;×杜鹃花誉满全球;以鸭绿江公鱼为代表的水产品畅销全国。

园区扩建后,在向世人展示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重点展示园艺型农业、示范性农业、观光型农业。成立×市生态农业旅游协会,负责生态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把园区与鸭绿江断桥、虎山长城、河口渡假区连接起来,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丹东旅游业内容更加丰富。

三、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果农、菜农、花农的科技水平逐渐提高,无公害水果、蔬菜、花卉、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中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现在丹东水果产量在3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22.7万吨,无公害蔬菜产量3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必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市杜鹃花生产总量在1亿株左右,商品量在1,000万株以上,占全国杜鹃花商品量的25%,每年到×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发展果树面积8000亩,水果商品量达到8000吨以上;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商品量可达500吨;无公害蔬菜10000亩,商品量30000吨;花卉面积7000亩,商品量3500万株左右。

2、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3、生态改善

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

4、经济发展

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果农增加收入 1400万元;花农增加收入5600万元;渔民增加收入300万元;菜农增加收入XX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四、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软环境建设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迈进,与国际接轨;无公害水果燕红桃、寒富苹果等已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农业的出口创汇能力正逐步提高;鸭绿江水系特有的品质,使其水产品畅销海内外;花卉品种丰富,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已被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接受,并越来越被重视。果农、花农、菜农、渔民群体大,农业绿色证书持有率逐年加大,技术含量逐年提高。

2、原材料条件

日光温室等基础建设材料可就地取材加工,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可国内外采购,项目发展不会受到原材料的限制。

3、交通运输

距边境口岸鸭绿江断桥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大东港35公里,距丹东火车站12公里,距沈丹、丹大高速公路17公里。

4、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镇×村委会成立农业生态旅游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服务协调工作。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由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花卉的生产、加工、销售由花卉协会负责;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对外宣传工作,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广泛聘请省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区级无公害农产品科学研究所,负责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开发推广。

五、方案设计

1、目标

①、园区扩建2,460亩,到XX年全区果树面积发展到10000亩,花卉面积发展到7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0亩,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000亩;

②、水、电、河、路配套环境优化;

③、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完善,自我检测能力增强;

⑤、该园区年产水果9000吨,花卉300万株,水产品100吨,无公害蔬菜XX吨,发展成为全国效益最好的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该园区扩建部分,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年纯收入187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万元。

2、实施地点和范围

地点:建于×省×市×区×镇×村7000亩山峦、耕地内。园区位于×市东北郊区,距市中心12公里,园区内耕地平坦,果树茂盛,自然环境优美,无城市和工业污染,有郊线班车路经该园区,临近沈丹、丹大高速公路,直通港口、飞机场、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3、实施内容

园区内:①、鲜果采摘区扩建标准果园1500亩;②、鲜花温室基地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70栋;③、开发日俄战争遗址——日本碑和俄国坟;④、鲜花观赏基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40栋;⑤、建设水上娱乐垂钓区和森林浴场各一处;⑥、农事实践基地、葡萄园各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50栋;⑦、别墅度假区建设别墅30栋;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2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3000㎡;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0种、40项;⑩、基础配套设施:修柏油路6.8万平方米,水泥路11.1万平方米,硬化田间作业道6万平方米,田间排水沟护坡4万延长米,绿化美化2.92万延长米,治河三条浆砌石护坡1万延长米,修建农用桥8座,铁索吊桥一座,打机电井500眼,提水站50个,蓄水池50个,室外给排水管网各1.2万延长米。

4、实施计划

园区建设从XX年9月—XX年9月。完成扩建果园15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210栋、别墅30栋;完成引水上山工程及治河工程;完成柏油路、水泥路、田间作业道、田间排水沟的整治任务;完成森林浴场、水上娱乐垂钓区和综合服务楼的建设任务;完善宣传网络;引进和应用新品种50种、新技术40项。

5、支持环节

①、50个新品种、40项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资金;

②、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仪器配套资金;

③、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6、组织落实

园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负责,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并负责制订园区实施方案,×镇×村委会具体实施。聘请中国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农科院、×市风景旅游局等十名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专家科技指导组;园区组织建设,管理协调服务由管委会负责,对外宣传由农业生态旅游协会负责,生产、经营由花卉协会和无公害农产品协会负责,国家投资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公开招标,设备、仪器购买实行政府采购。

六、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

产品成本

项目投入运行后年总生产成本 850 万元。

投资估算

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 7473 万元。

产品利润销售税金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 2820 万元,年上缴税金 100 万元,税后利润 1870 万元。

财务效益分析

投资回收期限

静态投资回收期 4 年,动态投资回收期 6 年(含建设期)。

投资的利润率

25.02%

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 npv = 4 , 759 万元(计算期 11 年,其中:建设期 1 年,生产期 10 年,折现率按 8% 计算)。

财务内部报酬率

irr = 21.82%

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基本评价指标

项目扩建投产后,可带动农民发展花卉生产 7000 亩,果树 8000 亩,无公害蔬菜 10000 亩,水产品养殖水面 1000 亩,农民增收 9300 万元。

就业效果

直接、间接解决 5000 个农民就业,同时可带动 23000 人发展同类产业。

农民增收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XX 元。

对财政的贡献

财政年收入增加 500 万元。

投资盈亏

以产量表述的盈亏平衡点为估算产量的 30.14% ,表明项目有较好的资金回收能力。

风险分析

项目中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表明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七、项目资金筹措(单位:万元)

预算筹措渠道

一、财政投入

1600.00

1 、申请中央财政补助

800.00

2 、省级财政投入

320.00

3 、市地财政投入

320.00

4 、县级财政投入

160.00

二、项目单位投入

3,098.7

三、银行贷款

四、其它资金投入

2,774.3

预算投资总额

7,473

八、项目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项目预算明细

预算金额

合 计

7 , 473

新品种引进费

50.00

50 个品种

新技术引进费

40.00

40 项

专家活动经费

10.00

国家和省十名专家

柏油路

306.00

公用部分

水泥路

621.6

公用部分

绿化美化

41.2

29 , 200 延长米及森林浴场植被 110 亩

引水上山

719.00

机电井 500 眼,提水站 50 个,蓄水池 50 个及配套电缆管道

治河架桥

259.00

治理河道 3 条,架桥 9 座,(含水上娱乐垂釣区铁索吊桥一座)

田间排水沟水泥板护坡

156.00

40 , 000 延长米

硬化田间作业道

72.00

60 , 000 平方米

场地平整

33.00

别墅渡假区运土方 30 , 000 立方米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

17.00

公用部分,含主体建设及仪器设备、运输费用。

30 栋别墅主体及配套设施

1 , 239.38

含室外给、排水管网,自来水、照明电、动力电。

凉亭

10.00

10 座

果园扩建

1 , 050.00

农民自筹

210 栋高标准日光温室

2 , 100.00

农民自筹、招商引资

综合服务楼

270.00

3 , 000 平方米,公用部分,招商引资

60 座休闲屋

216.00

招商引资

6 座水上木屋

12.00

招商引资

人工湖

240.82

招商引资

向国家缴纳的费用

10.00

九、结论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2,870万元,并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周边农民发展花卉、果树、水产养殖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可有力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市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项目投产后,在发展水果、蔬菜、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同时,还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服务项目,随着×市对外开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项目在旅游观光服务方面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3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一)自然条件

该项目位于**区**,距**45公里左右,海拔1000-1100米左右,属山地,坡度25度左右,土地周边为松林,土质微酸,PH值6.5左右,硒含量较重,适种西瓜、猕猴桃、李子、核桃等水果,荒地面积300亩。

该宗土地属于转包,因经营不善现转让,周边已建成经济作物林有:李子林约200亩、猕猴桃约80亩。

(二)国家政策环境

1、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生态农业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扮污染和破坏。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继续搞好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扣生态农业试点。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推广“生态农业和殖时造林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要求“中央和地方逐步增加对生态农业和植树造林的投入”。为贯彻溶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衣,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林业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研究决定,共同组织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选择50个生态农业县进行示范建设,并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生态农业县建设工作。近几年来,由于乱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已经引起土地沙化,沟深山高,交通条件极差。根据国家“这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通过荒山开发项目实施,增加植被,保持水土流失完全能得到国家有关政策扶持。

2、重庆市在土地交易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开荒交易政策可减少审批手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能够使该项目顺利开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总体设想

300亩荒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号召下,为加厚西北防护林效果,遏制内蒙古、宁夏地区沙尘暴东侵南下,迟滞关中西部地区土地沙化、造就山川绣美家园,由有志于家乡建设并先富起来的自然人投资,转包**区**荒地。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种植经济作物林猕猴桃、春芽树等,形成优质果品基地、地域木材基地,并延伸产业链,发展养殖业,形成蛋源基地、肉源基地,在滚动发展的基础上,启动农、林、牧产品粗加工、深加工,逐步走上产业化道路,在农林牧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相机对紧邻山林的小二型水库(在建10万立方)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业务,从而将种植园改造成具有观光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园区,挖掘旅游潜力,并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规划建设方案

1、项目实施目的

项目最终目的为绿化荒山荒坡,保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流失,在绿化中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形成山川秀美、鸟语花香、有观光农业的外溢性效应。

2、建设方案

(1)该项目共转包荒地300亩,其中该宗土地周边已建成经济作物林有李子林约200亩、猕猴桃约80亩,在此基础上,通过农林牧三结合,种养殖一体化,运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层叠配置,迟早搭配,整体布局,多机转化的原则,争取在3——5年时间内形成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基地园,实现公司计划的第一期工程。

①种植以春芽树为主的育材林150亩,形成用材林基地。

②种植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150亩,形成经济林基地。

③引进优良野鸡或土鸡品种,形成以山鸡蛋、野鸡蛋、跑山鸡肉为主的饲养基地和良种繁育中心。

(2)在形成多种经营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为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按照高起点、高技术要求,采用技术、资金、管理等进入生产要素的新的管理理念,积极筹备进行二期工程——农林牧产品加工工业园建设,实施种植基地内农林牧产品全方位的加工、包装和综合利用,力争使之成为本地区农业产业领域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结合的示范性综合企业。

①以种植园为主,吸收附近山区生产的干鲜杂果和水果为原料,办一个果品加工厂。

②以种植园和附近地区的用材木、杂果林木为原料,办一个家具加工厂和粘和板厂。

③以养殖基地的野鸡或土鸡等为原料,并吸收其它养殖基地的肉源办一个肉类加工厂。

④以养殖基地的野鸡蛋或土鸡蛋为主,形成**区跑山鸡蛋源供应地。

(3)在农林牧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相机进行项目第三期工程,利用紧邻的一座小二型水库(在建10万立方),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业务,将种植园、养殖园改造成具有观光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园区,挖掘旅游潜力,达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同时,将一期工程规模向两翼扩展,振兴地区经济,改善地区环境,从而扩大农村就业,尽早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开发前景分析

因苹果的超负荷种植,林果市场已属滑坡。因此,调整优化产品、品种和品质的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我地区果业发展很不平衡,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果品发展已超负荷,在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方面很不够。因此,绿色优质果品少、专用果品少、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着重发展杂果及其深加工已经成为果品发展的重要举措,生产出多样化、特优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各种需要。

(二)开发建设的现实意义

1、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地区山川秀美工程的全面启动,发展区域经济。围绕山川秀美的实施,发展畜牧业生产;围绕食品加工业发展园艺业生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和就业的问题,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加工已急不可待。调整品种种植,实施产品优质工程是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2、项目建设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有更高的生态效益。在我区建立经济林果、中药材、畜牧业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无疑有利于农牧业产业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的产业结构。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示范作用,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项目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于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告别了“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优质、多品种果业的建成,为人民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

4、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逐步趋向合理化、多样化。坚持以当地农业原有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要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合理调整种植业之间以及种、养、加之间的产业结构、利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四、项目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本项目总投资770万元。

1、固定资产投资550万元;

①土地承包70年,土地承包费用1000元/年,共计7万元,转让费8万元,总费用为15万元;

②道路2公里,计7万元;

③拖拉机等机具,共计6万元;

④种植经济林、生态育才林投资需300万元;

⑤野鸡或土鸡需投资180万元;

⑥开发休闲、垂钓基地需投资18万元。

⑦其它:24万元

2、流动资金计220万元。

(二)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按照公司自筹一块,国家政策扶持一块,地方支持一块,银行贷款一块的办法解决,自筹77万元,争取区相应资金支持193万元,争取国家项目扶持资金346万元,国家银行贷款154万元。

(三)项目效益估算

项目投产后,年增加收入320万元,年总生产成本115万元,年上缴税金12万元,税后利润19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4年。

(四)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以生态建设均主体,应用农业系统工程的方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体布局,良性循环,增加科技含量,力争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由其中社会效益的突出表现如下:

1、项目实施是目前农业商品化、现代化的需要,提高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能力,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需求。

2、项目实施加速了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使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在优化动植物,品种方面得到全面利用,使新品种、特新产品、优质果品和高产出品种层出不穷,把农业产业化推向高层次中。

第4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 现状 发展趋势

1、建立生态低碳目标

任务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昌乐,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抓住当前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在发展传统造林建设基础上,大力实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生态农业结构,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培育扩大森林资源,大幅度增加森林碳汇,推动生态农业产业上档升级,实现生态农业跨越式科学发展。就是建设生态农业经济强县,全县生态农业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前列。

2、加大科学投入与龙头企业建设

加大科学投入,推进生态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了投资过5000万元的6个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投资3亿元的铭基中慧工业园熟食项目,已引进设备仪器。投资1.2亿元的乐港肉鸭、生猪熟制品项目,已投产运营。投资2.5亿元占地3000亩的山东海新黑山生态园项目,已建好饲养舍9栋。投资1亿元的嘉旺生态养殖园项目,已建好饲养舍30栋。抓好规模化饲养场改扩建项目,新建和改建规模化养殖场50个。现代奶牛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49.23万元,通过了省绩效考评组验收。同时,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项目4个,总投资15893万元,已到位资金12093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158万元。

推广园区化新模式,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以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大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业示范园区,带动生态农业业走高端、高质、高效和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县建成市级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园区29处,其中宝利牧业奶牛场和福龙牧业奶牛场是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通过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了品牌创建工作。今年,潍坊金牛牧业有限公司、潍坊新农夫养殖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通过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全县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40个,进一步增强了昌乐县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生态农业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导力量,全县市级以上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对亚太中慧、乐港食品、乔新等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使其尽快膨胀壮大,形成集群化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乐港公司的肉鸭产品和猪肉产品销往欧盟、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亚太中慧是肯德基和麦当劳重要的原料供应商;有2家企业获得京、沪、杭等大城市畜产品准入许可。1―11月份,全县外销畜产品30万吨,其中,出口11096吨,创汇7434万美元。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作社,新成立生态农业合作社(协会)13个,全县总数达到96个,辐射带动养殖户1.5万户,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民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强化科技支撑与队伍建设

强化三个保障:就是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和加强队伍建设。

(1)加大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招商环境,吸引国内为知名生态农业企业落户昌乐县,增强发展后劲。积极与银信部门搞好协调,为企业和养殖户争取资金支持。推广乐港小额贷款公司经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加快全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奶牛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昌乐县奶业生产上档升级。重点抓好投资2.5亿元的山东海新黑山生态项目、投资1亿元的嘉旺生态养殖园项目和投资3.2亿元的中慧生猪繁育项目建设,建成集休闲、观光和生态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养殖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做好生态农业项目储备,力争昌乐县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

(2)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科研服务基地和产品研发中心,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全县生态农业业科技含量。大力引进和推广畜禽良种、秸秆青贮、TMR饲喂等生态农业新技术,积极探索推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增加畜禽活动场地,控制药物残留,提升畜产品品质。积极开展养殖户专业技术培训,年内培训5000人次,提高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3)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干部职工的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推行限时办结、星级服务、一线工作法,积极为全县生态农业业发展服务;搞好信息宣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拓宽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业发展环境。

4、实现安全品牌高端新突破

实现四个突破:就是在发展安全、品牌、生态和高端生态农业业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培育优势畜产品品牌,在发展品牌生态农业业上实现新突破。对生态农业品牌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和“三品”认证的企业,除实施奖励外,优先申报国家及省市级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先安排上级扶持项目。加快畜产品“三品”认证,争取明年新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15个以上,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生态农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用品牌引领现代生态农业业发展,实现生态农业业发展由靠产量竞争向靠品牌竞争的转变。

全面搞好生态农业业污染治理,在发展生态生态农业业上实现新突破。将明年确定为“生态农业业污染治理年”,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养殖规划,划分出禁养区、限养区和生态养殖区。严格审批制度,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对治污设施不配套的养殖场一律不予备案和审批。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养殖场选取最适宜、有效、可行的污水、粪便处理技术和模式,根据养殖场实际,指导大型养殖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场和大型沼气池,中小型养殖场建立三级过滤池,对粪便实施堆积发酵,鼓励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污染。搞好生态农业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生态农业业。一是搞好规划,优化布局。新上养殖项目,没有治污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新建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两配套”(配套沼气池、配套无害化处理设施)、“一结合”(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生态农业业。二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建成“自然养猪法”示范场30个,其中乔新养猪场采取“猪―沼―电―肥―菜”模式,粪污经发酵后,再还田种菜,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三是加大整治力度。对全县养殖业污染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摸底调查,逐个饲养场制定了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目前,已有91个饲养场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余光.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广东农业科学,2012(04):189-190+200.

第5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今天,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项目实施工作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的实施。县委王书记在百忙中亲临今天的会议指导工作,将会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明确工作目标,促进工作迅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回去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草地生态畜牧业与*模式

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必须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快转变生产模式和行为模式,走一条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实施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就是实现“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一条有效途径。

围绕建立“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总体目标,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模式”加大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20*年,把石漠化较为严重的20个县作为科技扶贫示范性,实施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每县每年补助资金500万元,从次年起为600万元,连续支持五年,发展种草养羊。今年,在原来20个县的基础上,又新增13个县,通过滚动发展,从而逐步形成黔东、黔南、黔西、黔北和黔中五大片区种草养畜规模,逐步形成畜牧大省。同时,林树森省长要求在各片区建立加工生产线和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好实施好这一扶贫产业,并要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的延续问题,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我县在王富玉书记的亲自关心、亲自过问下,得到省政府的许可,成为今年新增的13个项目县之一。

所谓*模式就是:一是“基地带动模式”。即成立草地畜牧业中心,配备技术干部,建立能繁母羊良种示范基地,带动其它农户共同发展。二是“滚动发展模式”。即“中心+养羊协会+农户”模式。利用省扶贫办支持睛隆的种草养羊科技扶贫项目资金,由县扶贫部门牵头,县草地中心实施项目和技术服务、销售,由农民出土地、出劳力,自己建草场,在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放牧、守牧和草地管理,增加的羊群,中心与农户按比例分成,每年结算一次。同时,草地中心负责帮助项目实施村建立养羊协会,由协会负责协调解决农户之间的矛盾、搞好草场以及羊群的日常管理,参与中心的销售,并提取日常管理费用。三是“集体转产模式”。即整村推进,彻底改变原有产业结构的形式。选择比较边远、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薄弱,但土地面积较大、荒山较多的地区,发动农民将土地全部拿出来统一规划、统一种草、分片管理、分户饲养、分户核算,引导农民由种植业转向养殖业,由农民向牧民转变。四是“小额信贷发展模式”。主要是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户,由中心向银行担保,为每户农户贷款5000-6000元发展种草养羊。五是“自我发展模式”。

即以土地入股或被中心吸收的农户,经过3-5年的发展后,对羊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草地管理都能熟练掌握,并有一定数量的自有羊群后,凡不想隶属于中心,要求自己饲养的农户,中心每年无偿负责春秋两季疫苗注射,8个月更换一次种公羊,并负责商品羊的销售,提取农户利润的1成作为技术服务费,其余9成归农户。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探索了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探索了促进农村就业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探索了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有效形式;探索了农村综合改革的有效做法。这既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整合,又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被中国工程院概括为“*模式”,并在全国推广。他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一是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二是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三是建好基地,多极辐射,做到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方案,统一技术要求(包括品种、圈舍布局及技术服务)”,达到四配套“每个示范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技术人员、生产设施及技术设备相配套、相适应、资源共享”,节省投资,提高生产力;四是整合资源,强化管理,除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外,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大力支持,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任务不变,集中使用,各尽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用出好效益。

可以说,“*模式”的成功,政府主导是根本,龙头带动是关键,协会组织是基础,多方支持是保证。它较好地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拉开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序幕,充分体现了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展、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思路雏形,形成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羸,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协会组织,多方支持”的良好运作模式。我们要结合我县的实际,充分加以借鉴和运用,努力促进我县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项目启动以来的基本情况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工作部署到位。3月15日,我县接受任务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听取汇报,并在3月21日的县委第五次常委会议上进行了专题研究,初步确定在*、*、*、*、*5个乡镇实施种草养畜项目(后经深入考察、调研,确定在*、*、*3个乡镇实施种草养羊项目,在*镇建立良种繁殖场一个),并由县财政解决种草养畜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万元。同时,决定在县扶贫办设立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2名,并抽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二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措施具体。项目启动后,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种草养羊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方案》。3个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了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实施、协调、后续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明确了专人分管。项目开始实施后,县草地中心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并组织实施种草养羊项目,采取定人分片责任制的方式,进驻项目乡镇开展督促、检查、指导。3个乡镇分别采取集中喂养、集中与分散喂养相结合、分散喂养等方式,落实了项目实施农户,并与农户签订了种养合同。

三是项目宣传发动到位。县人民政府于3月24日召开了项目乡镇启动工作会议。各乡镇也分别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群众大会,大力宣传国家、省、地有关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的政策、法规,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种养。通过广泛地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养积极性,262户农户与县草地中心签订了种养合同。

四是项目教育培训到位。项目启动后,县人民政府于4月29日召开了全县草地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动员暨技术培训会,对所有项目实施乡镇分管领导及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了项目政策和技术培训。同时,县草地中心还聘请省草科所的专家深入项目乡镇,采取集中和分散等形式,分别对养殖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了项目实施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五是认真开展督促检查。项目启动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关注,多次过问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县畜牧局、县草地中心多次深入项目实施乡镇督促、检查、指导工作,确保了项目的实施质量。5月29日、6月5日,县人民政府分管县长率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县畜牧局及县草地中心办公室人员等,采取一听(听取汇报)、二看(看相关资料和实地查看)、三走访(走访种草养羊户)的方式,对胡家湾、亭子坝、瓮溪3个项目实施乡镇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加大了项目的实施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期的工作督查发现,我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的乡镇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具体,特别是对以物投放的项目实施方式认识不够,导致后劲不足,极个别地方侧重于发展养殖大户,违背了扶贫项目资金必须用于贫困农户,户均20亩草、20只羊的规定和二者必须统筹兼顾,带动多数农户滚动发展的方针。

二是有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实际到位不够,项目前期宣传发动不到位,导致农民对相关政策和规定了解不够,种养积极性不高。

三是种草面积不足,尤其是连片种植面积不大。种草土地多是耕种多年的熟土,没有充分利用荒山草坡,再加上播撒不均匀,管理不及时,导致种草质量不高。截止6月5日,全县共发放草种4200亩;发放肥料160吨;实际完成种草面积2670亩,仅完成发放数的63.6%,完成全年任务数10000亩的26.7%。

四是羊舍建设进度缓慢,建成的羊舍相对较少,且部分羊舍建设不规范。截止6月5日,全县共有建成和在建羊舍4105m2,占任务数的82.1%。

五是由于是第一年启动实施,经验不足,有的乡镇对项目的规划不够合理,存在区域性整体规划不够、分散发展的现象。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草地生态畜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是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生态畜牧业大省、实现生态文明战略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县生态植被较好,在养殖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被省委、省政府定为实施草地生态畜业种草养羊项目的33个县之一。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五年该项目在我县的连续实施、滚动发展。因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草地生态畜牧业,扎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项目乡镇要高度认识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挂帅,明确专人分管;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同时,要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加强对项目有关政策的学习、领会和掌握,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推动项目健康发展。

(二)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气候资源等优势,抢抓国家在西南省区实施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机遇,因地制宜,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利用荒山草坡和部分高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重点抓好养羊、养牛、养猪、养禽等项目的实施,增加牛、羊、猪及禽的存、出栏量,通过实施滚动发展,在今后几年不断扩大项目乡镇和种养农户,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的以“种草养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产业发展路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三)扎实抓好“种草养羊”项目实施工作。各项目乡镇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扎实抓好项目实施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已种牧草的田间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搞好羊圈建设,协助、指导农户抓好养羊协会组建及后续服务工作。二是要扎实抓好秋播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完成10000亩的种养任务。6月底,县人民政府将对3个项目乡镇进行再次督查。三是要切实抓好防疫工作。目前,首批基础母羊近800只已入栏,各项目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羊群的防疫工作。要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加强对农户及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的“防疫”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疫情监测及防疫工作,力争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切实把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严防各种疫情发生,确保项目实施的安全性。

(四)积极开展农民产业化技术培训。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积累人力资本。而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活力的因素,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和稳定,关键是要提高农民文化、技术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对农民实施产业化技术培训是实现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建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种养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抓好扶贫贴息贷款及后续服务工作。“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扶贫贴息贷款是政府扶贫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的帮助贫困农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各项目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对那种有一定养殖基础、种养积极性高,又确实有困难的农户,要采取“政府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困难和问题,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种养,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同时,要加强生态畜牧产业的后续服务工作。县草地中心要严格实行“中心与农户利益联动”机制,把中心技术人员的工资、资金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农户的经济效益情况挂钩,加强对种养户的技术指导。同时帮助项目实施村建立养羊协会,负责协调解决农户之间的矛盾,协调搞好草场及羊群的日常管理,参与羊的销售,帮助农民增收。

第6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判断题

题目1

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

题目2

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

题目3

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

题目4

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

题目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

题目6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选择一项:

题目7

人工控制系统是人类施加给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和影响的总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标志。

选择一项:

题目13

内因演替是指推动群落演替的因素来源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16

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是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区别。

选择一项:

题目20

生态系统=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选择一项:

题目1

农业生物多样性可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多样性、农业景观多样性、农田生物物种多样性、农业种质资源与基因多样性几个尺度水平。

选择一项:

题目2

利用温室或塑料大、中、小棚等设施栽培蔬菜、花卉及进行反季节栽培,都属于种群密集型时间结构。

选择一项:

题目3

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类型包括种群嵌合型、种群密集型和人工设施型。

选择一项:

题目4

桑基鱼塘模式大多数分布在我国河北、山东地区。

选择一项:

题目5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亦即农、林、牧、渔、副结构。

选择一项:

题目6

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与牧业的关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和限制关系。

选择一项:

题目7

为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在病虫害防治时禁止使用农药。

选择一项:

题目8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9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选择一项:

题目10

水稻和旱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生物生态型。

选择一项:

题目1

当工业辅助能投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再继续大量投入,其能量效率有增加的趋势。

选择一项:

题目2

地球上的水以液体、固体和气体三种形态存在。

选择一项:

题目3

固氮作用有2种途径: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

选择一项:

题目4

氮肥施用过量的农产品水分含量高,固体物少、口感差,但是不易腐烂、货架寿命长。

选择一项:

题目5

地质大循环具有周期长、范围大,影响面广等特点,属于开放式的循环。

选择一项:

题目6

秸秆还田或者施用草木灰是农业生态系统钾素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选择一项:

题目17

生态金字塔有3种基本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选择一项:

题目18

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等措施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初级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一项:

题目19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

选择一项:

题目20

将现代信息技术等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太阳能和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一项:

题目1

农业资源是绝对无限性与相对有限性的统一。

选择一项:

题目2

利用瓢虫、蜘蛛、食蚜蝇、草铃等可以防治小麦蚜虫和棉花蚜虫。

选择一项:

题目3

配方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

选择一项:

题目4

生产有机食品对原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加工标准进行生产。

选择一项:

题目5

稻鱼轮作是指养鱼和种稻在时间上分开,即种稻时不养鱼,养鱼时不种稻。

选择一项:

题目6

常用的农业生态系统诊断方法包括物流和能流分析诊断法、指标诊断法2种。

选择一项:

题目7

一条河流,当有少量污染物进入时,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净化,河水依然清澈。

选择一项:

题目8

农业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可采用单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方法。

选择一项:

题目19

一般来说,发育越是成熟的生态系统,越容易达到平衡。

选择一项:

题目20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构成了“四大阶梯”。

第7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态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农业生态园是现代城市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相结合的产物,其采是以生态园模式,实施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与生产。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基本的农业活动、自然景色、科技演示、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等,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若要从本质上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全面的把握该类项目的各个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施工计划及运营方式,因此对其进行影响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规划项目资料采集

1.1 项目基本资料

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规模及环境相关基础资料对于生态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要达到准确评价拟建项目的潜在影响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需要较为丰富的资料,包括项目基本信息、环境影响的区域面积、潜在的影响因素、出现影响的原因等。这些资料都要求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1.2 所处区域资料

生态影响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根据该时间及空间范围的特点,对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影响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基本功能、影响机制和过程,以及环境气候、土壤信息、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等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果调查区域内存在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特有种及较为重要的经济物种等,需要对其进行专门的调查。其中的部级保护生物、省级保护生物、濒危生物及区域的特有物种需要将其详细记录其类型、保护级别、分布状况、保护状态等,制作成档案,妥善保存[1]。

2 农业生态园的分类与功能设定

2.1 基本类型

农业生态园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果以资源类型的不同作为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山地或山林型农业生态园、河流或湖泊型农业生态园、草原或平原型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分类是进行环评的基础,通常会对项目进行快速环评以初步确定项目类型,再进行对应的环评举措(注重显著影响,或者说注重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项目)[2]。

2.2 功能设置

建立农业生态园的初衷主要是进行生态示范,深化发展后,衍生出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等附加功能。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农业生态园的主题功能定位也有了丰富的选择,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功能、风景观光旅游功能、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功能、科普教育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功能。该类功能的目标定位即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方向[3]。

3 评价指标及方法

3.1 评价的各线指标

在进行评价时需要选择一系列的功能指标,将其作为评价的基本参照物,各个指标均为其中极为重要的要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草地生态指标类型;森林生态指标类型;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指标类型;绿量指标,在规划生态园内绿化工程时,需要遵循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及园内区域功能要求的原则进行,全面把握各项因素,包括植物造型、景致构件、游客的活动内容及范围、生态园的整体景观布局等,最终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可以使各个景区农作物及绿化植物达到高度的统一,减少了绿化植物与农作物的生存竞争等消极影响;游客容量指标,游客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应对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即将达到临界点,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如提高景区门票价格,划分各个区域,轮流开放,并做好现场的处理[4]。

3.2 评价方法

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时所选择的方法,应与评价对象和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学特性相结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较为常用的评价及预测方法包括清单或描述法、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图形叠置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类比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定量计算方法、生态质量评价法、指数法等。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需要将其影响评价作为该体系的核心内容,评价建设项目的影响程度及范围等,并将生态功能区划作为衡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标准。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是利用一套指标参数将地区生态功能进行量化。通过影响预测结果此判断影响的大小,并根据该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 结语

农业生态园是现代城市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的保持地区的生态平衡,因此对于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系统的评价,通过该评价活动能够全面掌握农业生态园的各项要素,更好的将其与生态环境相结合。根据建设项目的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方案,改善环境。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评价的过程及基本内容,在实践中还需要评价人员全面把握生态园的特点,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开展评价,最终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姗,刘晓明,王震.农业生态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0(05):490-492.

[2] 许子寒,祝超伟,李翔等.国际援助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J].环境影响评价,2013(01):42-44.

第8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一)扶持范围

三峡库区的种植、养殖等生态农业项目及农产品加工和配套储藏、批发等流通设施项目,只要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都应该属于国家投资扶持的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果园、蔬菜、食用菌、苗木、茶叶、花椒、胡椒、药材等种植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生猪、鸡、牛、羊、鱼类等养殖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生态观光、立体种养等综合类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以及以上各种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批发等配套建设项目。

(二)扶持对象

国家投资扶持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是三峡库区从事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我们的调研发现,三峡库区每个县市目前都已经培育了数十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在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业龙头企业还存在生产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国家投资的大力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从而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共同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三峡库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亩,如果由农户独立组织生产销售,不仅成本高、产量低,而且市场风险特别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组织生产资料的采购,统一组织科技培训,统一进行市场开拓,就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量,显着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第三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农民。生态农业园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同,国家投资扶持的对象就会有所不同。在“公司+农户”模式下,园区农户已将土地租赁给龙头企业,部分人外出务工,部分人成为龙头企业的雇工,生态农业园完全由龙头企业投资,并由龙头企业承担全部的经营风险,国家投资扶持的对象就是龙头企业;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下,龙头企业一般是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务,他们会向基地的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提供良种等部分生产资料,并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基地主要还是由农户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并承担经营风险,那么龙头企业和农户都应该是投资扶持的对象;在“农村经纪人+农户”模式下,生态农业园由农户投资建设并自主经营,农村经纪人主要通过农产品的购销业务获取利润,并没有参与农业园的投资,只有农户才应该享受投资扶持;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成立的互助组织,他们服务于全体社员,统一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对农户的增收致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投资扶持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对象。

二、中央财政投资扶持的内容

国家资金应该主要用来扶持农业园区具有社会公益性或社会正效应的项目和部分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因为农业园的经营者往往不愿意或无力投资这些项目。根据这一原则,国家对农业园的投资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气象服务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农作物种子、种畜禽、牧草种子、食用菌菌种、兽药、农机及零配件、蔬菜大棚、高科技杀虫设备、水产苗种、渔药、农机渔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购置;三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配套设施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等建设、环境监测设施等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四是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粮油储存设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植保工程、种养业良种工程、渔政渔港、保护性耕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三、中央财政投资扶持的方式和条件

(一)扶持方式

目前,国家财政资金对农业投资的扶持方式主要采取国家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奖励四种方式,而《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规定,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以贷款贴息为主。根据三峡库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特征和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的要求,国家财政资金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的扶持,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四种方式。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运用国家资金投资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具有广泛公益性而且没有财务收益的项目。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区的道路交通、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气象服务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监测设施等部分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应,单个农业园业主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本不愿意也无力投资建设,而这些项目的建设完善对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只有依靠国家资金的无偿投资去完成。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三峡库区大部分县市的生态屏障区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农业园的经营者普遍反映道路交通、农田灌溉等基础 设施是阻碍他们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主要的难题。

2.投资补助

投资补助就是为调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资金压力,按照他们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给予现金补助的投资扶持方式。这种扶持方式在前期的帮扶过程中采用得比较多,效果也比较好。在后期的帮扶过程中,应该继续对生态农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给予投资补助。

3.贷款贴息

贷款贴息的主要扶持对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是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弱质产业,农业龙头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收购农副产品等生产经营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申请金融机构贷款是解决自有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高额的贷款利息成本会吞噬企业微薄的利润。通过贷款贴息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既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提高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从而让更多的资金需求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又可以降低农业龙头企业的投资成本。

4.奖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态农业园的发展要想实现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所以应该对生态农业园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给予相应程度的奖励,对采用新的生产技术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业园也给予奖励,以调动农业园经营者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应用的积极性。

(二)扶持的条件

1.预期效益良好

生态农业园的运营效益可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评价,申请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生态效益是首位的。在三峡库区发展生态农业园,首要的目标就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生态农业园正常运营后园区的生态环境必须比建园前有所改善,也就是生态农业园的生态效益必须为正效益才能获得国家的投资扶持。

2.具有一定的规模

受制于中国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个家庭的农地面积一般都在10亩以下。不论是从生态效益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模式都无法发挥大规模集中经营的规模效益。建设生态农业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推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资金对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投资的扶持应该鼓励或者引导这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才给予投资扶持。但是,鉴于三峡库区的经济基础和地形地貌特征,这个规模标准不宜过高。而且可以制定多个规模等级,对不同规模等级的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的扶持力度不同。

3.享受国家投资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是农民自发的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

4.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符合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园的相关建设标准。

5.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有最低经营年限约束,未达最低经营年限停止经营的生态农业园,要根据未满年限的长短补偿国家投资。

6.接受国家投资扶持的生态农业园应该建立合理的移民收益保障机制,以确保生态农业园的发展能带动移民增收致富。

第9篇:生态农业项目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农村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做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将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认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内容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作用,通过拓展开发领域等手段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制度的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来看,农业综合开发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逐步成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的一支生力军。

(一)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河北省肥乡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2003年到2004年间,完成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291万元,建设面积5000亩;完成打配机井45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40公里;增设变压器6台,埋设地下低压电缆20公里;整修道路20公里,植树6万株,建涵管100处,改良土壤0.5万亩,建良种基地0.2万亩,新建良种仓库300㎡、晒场500㎡;购置农业机械3台套,良种机械4台套;推广新技术2项,培训1000人次。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区土壤得到了改良,水电设施得到了改善,真正做到大地方田化,林路网格化,用电安全化,浇地防渗化,地下电缆和防渗管道成网连片。项目实施后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方便了农民生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肥乡县当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4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9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384万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5万亩,年节水18.4万立方米。他们还利用棉花和圆葱在种植时间和空间具有互补性、技术易学这一特点,把棉葱间作技术引进到项目区。在不影响棉花生产的同时,间作套种圆葱,实现亩产圆葱4000~5000公斤,增收1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80元。

(二)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促进了农民增加收入

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一般要充分考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要求,对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农产品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要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培育优势农产品,努力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稳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竟争力。因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体现了政府的导向,在资金上给予了财政扶持,使项目区的农民和干部开拓了思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比如河北省魏县天仙果品批发交易市场是该县2002年~2004年连续三年立项重点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总投资9306万元,2003年实现交易190万吨、交易额25亿元、产值10238万元。在该批发交易市场的带动下,目前魏县全县蔬菜果品基地已达到50多万亩,15万多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

(三)投资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统筹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河北省邱县在新马头镇的15个村内建设了2万亩棉田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793.16万元,可控2万亩棉田,亩均投资396.58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可节水214.5万立方米,比常规大水浸灌相比,亩可节水107.25立方米/年,节水率达46.6%,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这项节水工程的实施,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达到了省电、省工、省时的效果。由于没有了传统的土垄沟,还节约了耕地,增加了种植面积。该项技术采用肥水同灌,肥料效益大大增加,土壤板结状况得到改善。据初步统计,实行棉花膜下滴灌后,亩可增产籽棉50公斤,土地利用率提高4%,亩节电费36元,亩节用工费30元。

(四)投资能源生态项目建设,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遏制生态恶化趋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些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对能源生态项目的投资,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河北省临漳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是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类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设年限是2002~2003年,分别包括兵马寨、西五岔口、十里后三村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和万亩示范城中的两个生态猪场的创建。项目新建沼气池501座,单池年产气量达640方;改厕302个,厕所使用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改圈302个,猪圈使用面积不低于7平方米;硬化道路7000米,改良果园67公顷,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个;扶持养猪场2个,存栏达到200头种猪,年产猪仔达到3000头,科技培训700人次,技术示范4项,新增科技范平面积68公顷。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年产无公害蔬菜4.8万公斤,年产无公害果品110万公斤,年产商品猪8000头,猪仔3000头,年产沼气32万立方米,总计年新增产值720.8万元,利税205.5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95.5元。项目的建设净化了庭院,美化了街道,形成了较完整的农业生态链,提高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不断提高对科技的投入比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河北省广平县农开办在2004年冬季,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积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农民搞技术培训,完成集中培训3期,现场培训7次,印发技术资料2300份,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使1600多户农民初步掌握了优质小麦、玉米种植、节水灌溉、无公害蔬菜栽培、金银花栽培种植、配方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使项目区基本达到户均1~2名明白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二、对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丰富的内涵,建设目标和内容都是多元化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随农业发展阶段变化和形势需要而有所调整。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论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已经进入到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的阶段。在新的农业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适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战略,尤其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开发领域,深化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农业综合开发必须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入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后,要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注意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要把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土地治理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文化、技术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的是“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发展”的投入政策。但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对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央财政投入的依赖性较大。面对巨大的农业开发任务和新农村发展要求,仅靠国家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调动地方、企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尤其是在进行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作用,形成高效的农业综合开发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商业性开发、股份制合作开发、BOT等不同投融资方式,以更好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三)构筑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平台,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保证农民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人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 “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事关农村社会进步,而且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个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中心,抓住促进种粮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延长农民增收的价值链。

(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等各个领域。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以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大科技投入要围绕项目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进行,着重解决科技进步中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主人翁作用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尊重农民群众的权利,确保农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要求,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形成良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奠定基础。产业化项目必须是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项目,做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统筹兼顾。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引导和发挥农民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主人翁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活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效率,也将为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的民主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新华网,2005年10月11日;

2.朱铁辉, 如何调动地方财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积极性,中国农村经济, 2003,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