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现代儿童诗歌精选精选(九篇)

现代儿童诗歌精选

第1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童诗校园童诗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化为儿童诗走向素质教育搭建了便利桥梁。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都具有具体的建议。其中的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的阅读文类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这意味着儿童诗至少在小学低年段已成为生活阅读的主要内容,也意味着经过半个世纪的反复探索,儿童诗和整个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突出价值重新被认定。

儿童文学博士谭旭东曾呼吁:儿童文学机构要组织力量对儿童诗的创作理论上加以研究,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儿童诗,让更多的孩子学习、朗诵并创作儿童诗,从而让优美动听的儿童诗旋律响彻中小小学的校园。王根泉教授也呼吁过要重视儿童诗歌,他认为应该让朗诵诗、科学诗等占领校园。“素质教育需要诗。”“《儿童诗》丛刊原主编黄亦波先生曾撰文呼吁“儿童诗要从娃娃抓起。”他还认为:“聪明的孩子爱诗,爱诗的孩子聪明。”以下是笔者近几年来对儿童诗走进校园所做的几点措施。

一、导航——引导孩子阅读优秀儿童诗

阅读优秀的儿童诗歌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活泛性思维和深入性思维,弘扬人性中至真、至纯、至美的品质。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儿童诗引导方面,在选择童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形象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重要位置,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如高洪波的《鹅》。二是趣味性。听诗应尽量做到“寓教于乐”。注意童诗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被童诗吸引。给低年级儿童听的诗,要选浅短一些的童诗如樊发稼的《问银河》组诗,给高年级学生听的诗,就要选择含义深刻,文学水平高一些的童诗,使他们感到余味深远如金本《树叶上的诗》。三是针对性。童诗,有的是歌颂性的,有的是规谕性的,还有的是讽刺性的,这些对儿童都是有益的,都能启导儿童的思想。童诗内容的选择就应针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如教育孩子对人要有礼貌,可选择圣野的《啄木鸟和雷公公》等相应的童诗。四是知识性。所选的童诗要能给孩子以知识的启迪,情感的陶冶,让他们接受规范的语言训练如高士其的《土壤妈妈》。

总之,所选的童诗,读起来要朗朗上口,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二、截流——弱化儿童诗歌的教化作用

儿童诗不是教育工具。不要一直强调儿童诗歌的教化作用。有关学者指出,随着新时代所进行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形成,人们不断意识到,儿童不再是某种固有体制和观念的被动接受者,儿童是民族精神的未来,儿童之于国家之于民族的意义是一种精神文化素质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儿童诗创作者不再以教育为儿童诗之本质,而以“艺术”为儿童诗之本质,还儿童诗之艺术本身。泰戈尔他们的儿童诗都是经典的语言作品,可用来启蒙孩子,让孩子们直接受到美的熏陶。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引导儿童创作儿童诗时也不要局限于某些教条化的形式,不要动辄就要写出具有某种主题思想的诗,而应该注重孩子的人性,个性,情感等因素,注重引导让孩子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孩子们写出的东西才会充满童心,童趣,才会具有生命的活力。 转贴于

三、助澜——鼓励儿童自己创作儿童诗

作为语文教师,要大加鼓励和精心引导儿童自己创作儿童诗。

1.发挥想象,创作鲜明生动的形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诗歌要有鲜明的形象,因此想象力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智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孩子们特别好奇,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可塑性大。他们异想天开,没有框框。我们的辅导要因势利导,努力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迷人的诗的形象中。比谁想得奇,比谁想得远,比谁想象出的画面最美丽。让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思绪万千的时候动笔,才会碰击出童心、童真、童趣的火花。在孩子的眼里,大海是太阳公公的镜子,太阳下山是到大海里洗澡;月亮是慈祥的母亲,星星眨着眼睛是在听故事。这种可贵的想象我们教师要精心加以呵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2.走进生活,寻觅意境的切入点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诗要写自己熟悉的物和经历过的事,只有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生活,才会有创作的素材。只有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灵感来时才能喷涌而出。为此我们要带学生去校园观赏美景,到操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去兴趣小组唱歌,跳舞,画画,踢球等,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仅凭深入生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捕捉诗的灵感,寻觅诗的切入点。如让孩子们以《雨》为题写诗,一些学生可能只描写雨景,就会显得很平淡,教师应引导孩子把“雨”同你们自己的生活、学习什么的结合起来,诗句便充满了活力。如一个孩子这样写道:雨是懒惰的娃娃,/妈妈叫他写作文,/他却在空中的大白纸上,/写下了一连串的省略号。

3.引导观察,让诗歌富有生活情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处处有诗歌。如一次上公开课时,一位老师精心打扮了一番走进教室,孩子们一声“哇—”。后来有孩子很细心,写下了《老师变了样》这首儿童诗,极富有生活情趣。“老师,老师/刚进教室/我们一声“哇-”/老师变了样/头发大波浪/裙子真漂亮/满脸都微笑/走路轻又巧/不管怎么变/我们都喜欢”。

4.提炼诗眼,我手写我心

诗不能说假话,高兴时写出高兴,难过时写出难过,没有感情的诗就没有生命。现在的小学生习作中情感因素比较淡,过于成人化,缺乏少年儿童的灵气,稚气,儿童诗正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儿童诗要内容个性化,形式自由化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提炼诗眼特别重要。如《小鸭比我更淘气》写“我”淘气顽皮,把衣服弄脏了,尽管写出了“我”的感受,但没有画龙点睛之笔,经提炼,题目改成“小鸭比我更淘气”诗就变得情趣盎然了。

5.营造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第2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诗歌节 诗歌诵读 诗歌表演 童诗创作

优秀诗歌叩击人们的心灵,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呢?我校曾借助连续三年的诗歌节平台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一套以“诗歌诵读、诗歌表演和童诗创作”为主题的“诗歌节三步推进模式”,引导学生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起到传承经典文化、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一.诗歌诵读中积累感悟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丰富自己的语言。

1.编制校本教材,分层次引导诵读。

组织语文组内优秀教师资源,以《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和《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等书籍为参考,加入三十余首经典优秀诗词篇目,编制成校本教材《经典吟诵》。教材中共包含百首经典诗词,分为低中高年段必读背篇目,难度与深度逐步扩展提升,注音注解详实,设计排版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学生每日诵读诗文的桌上必备手册。

2.每日校园广播导读,指导性与氛围熏陶并重。

结合校本《经典吟诵》教材,选择本校有朗读吟诵特长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录制配套的《经典吟诵》教材诗文朗读音频,利用每天中午学生到校后午读前的时间,在学校班级内广播播放。音频中的读音、断句、韵律和情感表达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听中学、听中跟读、听中培养诗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于诗文的感知。

3.以立项课题为出发点,带动教师力量全程跟进。

我校立项的“创新古诗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题,以“诗歌诵读”为主题,制定详细的诗歌节活动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日一诵”、“每周一查”、“每月一评”等经典古诗诵读活动。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在各班教师的培养下,通过检查与评比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4.争取家长支持,塑造亲子共读的家庭氛围。

通过家校沟通与宣传,我们争取到家长的支持,通过自评和家长评的方式推进诗歌诵读活动的开展,提倡亲子共读与伴读,培养每个家庭的读诗氛围。例如在每个寒暑假学生都拥有一张古诗词诵读进度和评价成绩卡,记载着学生背诵、默写、参加活动次数与成绩等。

二.舞台竞演中感受氛围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只要学生喜欢诵读,把诵读当作一种游戏,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诵读,提高文学素养。在上一阶段的诗歌诵读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竞赛与表演,进一步营造诗歌氛围。

1.诗歌诵读比赛。

在各年级课题教研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诗歌诵读比赛。例如低年级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中,各班派出精英选手,组队参加年级比赛,比赛的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中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的名句填空比赛,而高年级的古诗词知识比赛中,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风格流派、艺术手段、文化观点等。

2.诗歌表演会。

每个年级呈现精彩的节目,将诗歌与舞蹈、音乐、戏剧、武术运动巧妙结合。例如三年级呈现的《一剪梅,水调歌头》借古诗中“月亮”这一意象,在古筝音乐声中,表达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四年级展示的是情景剧《游子吟》,孩子们尽情的吟唱,投入的表演,让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流露出来,亲切感人。

三.亲身创作中深化感知

对于每一代人来说,童年时代的一首好诗、一幅好画,都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童诗创作,为的是让孩子们能放飞想象,自由、有趣的表达。为此,我校组织学生参与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诗歌创作比赛,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写作童诗的积极性。试图通过诗歌创作和评选等活动,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1.专家讲座导学,点燃学生创作欲望。

首先,我们邀请诗人杨长征老师作关于“诗歌的境界与风格”的专题讲座,他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诗歌的韵律、境界与风格作了阐述。讲解过程中,杨老师深入浅出,用贴近儿童生活的风趣语言,生动地诠释了诗歌、赋比兴等深奥的学识。杨老师的讲解和师生互动,使大家对古代诗词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孩子创作童诗的欲望。

2.校内兴趣班指导现代诗,以兴趣为起点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其次,我们开设了阅读现代诗指导课,让学生知道现代诗的写法特点。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饱满的情感之外,还要让学生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例如: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材料中《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两首童诗,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其次,教师还可以简单讲解诗歌创作的要点,让孩子们了解诗的多种写法,如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大自然,还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然后,再补充几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并鼓励学生朗诵、交流自己写的诗。

3.学生写诗,成果展示。

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写童诗、参加诗歌节投稿活动。利用校园橱窗、宣传牌、校报等创设中华文化经典的环境,并将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次刊登展示,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将诗文和书法结合,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童诗创作,培养 ‘诗心’。藉此培养孩子们对母语的热爱,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培育他们的审美力和造力。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说过,教孩子们写诗,是让孩子们会说“我赞美”,是让诗与儿童特质对接: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让诗充满生命力和灵性,让自己变成儿童。

四.“诗歌节三步推进模式”的实践意义

语言是在大量的积累运用的基础上习得的。我们相信:学生在实现古诗词“量”的积累的同时,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对背诵的古诗词理解会逐渐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内化,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写作文时学生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并恰当运用,文章会大放光彩。

校园诗歌节,正是我们苦苦找寻的文化根源,民族归属的最佳载体。让儿童自小就扎根在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土壤中,徜徉于经典的诵读,表演,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之中汲取着古中华文明精髓,创作童诗,成为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在三步推进模式下开展的诗歌节,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起到传承经典文化、变化气质、培养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六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3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经典诗词;音乐创作;国学;少儿

2009年7月8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会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有关部门准备邀请歌星演唱经典诗词,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国家教育部门目前正考虑可能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以经典诗词为歌词,结合现代流行音乐让中小学生传唱。

一、发扬丰富的中国元素

歌德说:“歌词是诗歌与音乐的产物”。中国元素是传播中国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涵,其中传统文化中的中国诗词一直以来就是启蒙儿童心智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因素。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和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道德情怀,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与中庸之道,人情之美的价值取向和含蓄蕴籍的风格追求。”[1]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期少儿的审美观、道德观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些诗词完全可以成为培育中国儿童绝佳的精神食粮,是重要的有着强烈中国元素的文化精髓。

二、关注朗朗上口的传唱效果

一直以来,中国的儿童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下背诵唐诗宋词,这种启蒙有其存在的价值,为日后孩子的成长存储了大量的词汇元素、想象元素和情感元素,但是对于少儿来说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关系常常不能深谙其中的道理,结果多数情况下背了之后很快忘记,犹如囫囵吞枣。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记忆在儿童的心口之上,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这就需要传播者开启心智,让艺术和文学有机结合,让这些诗词内容在少儿的传唱中被牢记,对于少儿接受掌握起来就方便容易,使传统诗歌焕发出活力。我们都知道传播传统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歌曲的特点是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当年妇孺皆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宣传革命军队纪律的内容,就是用谱曲的方式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也把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从部队传到各族人民群众之中,成为几代人的一种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更有《苏武牧羊》《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谱成经典歌曲在大众之间广泛传唱,使这些经典得以很好的发扬。

三、尊重认识规律,启发少儿心智

我们知道,在认识规律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到自身以及一定的社会条件、物质条件、认识工具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让涉世未深,阅读能力有限的儿童去领会诗词涵义,并以此来启发他的想象力,这对心智还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有很大难度,但是认识规律又告诉我们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事物方面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经过反复多次才能真正认识它。而如果在经典诗词上添加上音乐之美,就会被少儿不断重复传唱,便于少儿在成长中反复回味,就像成年人永远不会忘记儿时的歌曲一样,这些诗词歌曲也会在少儿的记忆中永久留存,这无疑是对古典诗词的一个很好的继承发扬。

同时,在认识规律中,强调“知”、“情”、“意”三类意识要素,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习惯和本能)属于非理性因素,但是这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具有激励和驱动作用。用音乐给诗词谱曲,能够让少儿借助音乐所创造的气氛来理解诗词的内涵,这无疑为理解诗词做了一个非理性因素的铺垫,欢快优美的旋律,记忆着孩子快乐的童年,展示着人生的成长之路,让少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和文学这两种文化形式结合的美丽,寓教于乐中接受了音乐和诗词的教化,这就是中国音乐和文化在儿童内心的潜移默化。天长日久,传统文化的烙印便在这其中深深植根,发扬光大。

四、优选诗词适合少儿成长

在少儿中普及传统文化,还不能忽略诗词内容的选择,中国古典诗词内涵丰富,但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谱曲让少年儿童传唱,比如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由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取自李煜《相见欢》由邓丽君演唱的《胭脂泪》这些婉约歌曲更适合成年人传唱。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歌咏山水自然的五言七言,是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因为这些诗词内容短小、直观,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内容简单,情趣盎然,易于理解便于想象;王昌龄的《从军行》书写豪迈人生、展示英雄气概,培养了少儿的爱国情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歌颂人间真情,对少儿的成长有着很好的教化作用,这些适合少儿传唱的诗词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发扬了当今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精神,对少儿思想的引导有着积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音乐主题积极,针对少儿特点

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其中感情、语言、动态、情态等的描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是有区别的。少儿这个年龄阶段应该有着特定的认知和引导,消极颓废,萎靡不振,浅唱低吟的方式既不利于少儿心智的开启,也不利于对少儿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所以,一个好的合适的音乐基调对一首歌曲的主题有着重大的关系。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语言和音乐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了解少儿音乐的发展走向,关注少儿对音乐的取向,有的放矢地进行音乐创作,这样才能创作出适合少儿听唱的歌曲。在给少儿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同时还应该注意歌曲音域上不宜过宽,旋律上可以适当用四度、五度、六度、八度的跳进。并且还要注意音区与音域的成功运用,这样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贴近少儿,让此歌曲适合少儿传唱,少儿也乐意传唱。

六、注重地域色彩,丰富词曲创作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音乐的地方元素也是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诗歌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域,《诗经》的国风就是典型的例子。古代诗人游历大江南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也常常与当地的风土民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给李白的《朝发白帝城》谱曲就可以参考一些四川当地的音乐特点,而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则可参照江南小调,王昌龄的《从军行》更应有塞外的音韵,这种寓多种音乐元素、多种功能、多种文化于一身的诗词歌曲创作,对多种民间文化的融合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当今少儿传承文明的重要起点。

第4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教材对诗歌的安排,一般是每册一首现代诗、两首古诗。这样的诗歌教学量,在教材中占的比例是非常少的,而且仅通过几个课时的学习也满足不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需求。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浩如烟海,从开拓眼界来说,国外的很多诗歌也非常值得学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课外,以诗歌小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小学一般在早晨安排40分钟左右的时间晨读,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20分钟进行诗歌诵读。

课程标准提倡“与黎明共舞”的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学生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晨诵诗歌教学的目的是让诗歌与学生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晨诵的过程中与诗歌交融,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晨诵不提倡机械的背诵,而是将诗歌与学生联系起来,让诗歌真正成为润泽学生心灵的营养品。作为晨诵教学的内容,我们有很多合适的诗歌,但在小学阶段,还是应以儿歌、优美的儿童诗以及古典诗词为主。

晨诵,作为课内诗歌教学的有力延伸,选择什么样的晨诵课程内容很重要。儿歌、优美的儿童诗作为晨诵课程的重要内容,老师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关于儿童诗,人们这样定义: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儿童诗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我们带给学生的儿童诗应总是带有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以及天真的想象。这样的儿童诗是学生所喜欢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如这首《落叶》:蓝天中的美人鱼/跳着优美的舞蹈/在偌大的海洋中/打着旋儿,伴着风儿,潇潇洒洒/悄然无声地落下来/悠闲地静听着/大雁的别离歌。秋天是美丽的,片片落叶像彩蝶,像小舟,在诗人罗英的笔下,却又成了美人鱼,在蓝天这“大海”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多么奇特瑰丽的想象!作者把秋天的美写得酣畅淋漓,怪不得秋天被评为“万美之中秋为最”。这样的诗歌既有独特的想象,读起来又特别优美,作为晨诵的内容尤其受学生的欢迎。如果要设计以秋天为主题的晨诵课程,这首诗是很好的选择。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让小学高段的学生也像七八岁的孩子一样读相同的诗歌是不太合适的。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带给学生快乐之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思考,带来更多关于生活的启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不仅有甜这种味道,还有很多其他的味道。因此,通过晨诵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要分阶段进行。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通过“毛虫和蝴蝶”阅读项目组,对儿童的阅读心理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学生每一年的阅读,应该符合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这段阐释与儿童的阅读心理相近,诗歌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和阅读的重点,如金波先生的《云》: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云在天上走,好像海里漂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是什么?走得这样慢/不装鱼,不装虾,装的都是小雨点/雨点,雨点,请你快下来,帮我浇菜园。这样的诗歌浅显易懂,由一连串的想象构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洋溢着生机盎然的童趣。而到了中年级,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儿童诗作为教学和阅读的重点:如贾尼·罗大里的《月亮海》:月亮海里,没人跳水嬉戏/那里没有一滴水/一条鱼儿也没有/不会游泳的人们/这是多么美好的海!这样的儿童诗除了语言非常优美之外,也很有意境,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到了高年级,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就更深入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老师完全可以把更多的不同的诗歌推荐给学生。如金子美玲的《雪》:上面的雪/一定觉得很冷/轻盈地依偎着冰冷的月光/底部的雪/一定觉得沉重/负荷成百人的重量/中间的雪/一定觉得孤单/它既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这样的儿童诗和中低年级的儿童诗比起来就多了很多可以思考的内容,读起来意味深长。只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像泰戈尔的《飞鸟集》、狄金森的诗歌等,老师完全可以推荐给学生。

第5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小学作文 诗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诗意和艺术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在我国亿万人民的血脉里奔流着诗的灵感,诗的激情。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宝藏中,传统诗词居于特别突出的地位。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直至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名篇,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珍宝和精神财富。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这和诗歌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一个人不经过以“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欲为圣明除弊事”的韩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为公”的孙中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等为代表的民族精神的陶冶,不经过从老庄孔孟到李杜欧苏,从《诗经》到《红楼梦》等为代表的民族智慧的启迪,怎么能算是一个人――一个中国人?而这些民族精神,民族智慧都是以诗的意味、诗的情趣、诗的力量……去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灵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一、教师语言的诗化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绪,烘托教学气氛的主要形式。它的艺术性、感染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成功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要。教学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越大,情感经验越浓,对学生的诱发性和启迪性就越强。雅斯贝尔斯说:“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精妙奇特,博大深邃是必备的要素,通过它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的兴趣,展开情感性的联想。倘若教师的语言贫乏苍白,纵使学富五车,教法百千也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洗耳恭听。更谈不上进入诗化的教学境界。

二、学生语言的诗化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习《诗经》,使自己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美,否则在社会上就无法以辞应对。孔圣人的话虽有偏激之处,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有莫大的教益。教育家语言学家郭绍虞老先生很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不学诗无以言’,并不是说要学诗以后才会说话,而是说学诗以后才会说漂亮的话,说得体的话。”

三、教学结构的诗化

良先生曾以一种颇具诗意的方式来描述教学结构的诗意:导言――未成曲调先有情;提问――惊风乱刮芙蓉水;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小节――叫以曾相识燕归来;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其实,教学结构的诗意,主要体现它的“独特性”。对学生而言,每一堂课,都应该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唯一的存在。唯其独特,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为其独特,才能不断保持并扩张学生的学习投入。

四、作文教学的诗化

作文教学的诗化研究意在把诗的美,把诗的韵,把诗的气质带入作文,让作文写得像诗一样优美、凝练,一样充满感情,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把儿童诗的教学引进课堂,对于锤炼学生的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质量,有着独到的功效。那么如何开展儿童诗的教学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读诗、品诗,营造氛围,融入生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认为,造成写诗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读诗读得太少。开展诗教,必须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引导学生读诗。

首先,老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的队伍。

其次,我们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如利用读报课、阅读指导课、班队课等时间,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两分钟诗教熏陶课、赛诗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

最后,我们为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始终围绕“以诗益智,以诗育人,以诗激情”的宗旨,注重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营造出良好的诗化教育氛围,把诗教渗透到课堂教学和少先队活动中。如用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学校宣传窗、班级黑板报,校刊都开辟诗歌专栏,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发表孩子们自己写的诗,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

2.儿歌先行,循序渐进,由仿到创

我们认为,开展儿童诗的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特点形成儿童诗教学的特色。如低年级学生的诗教以欣赏、创作儿歌为主。到了中高年级,在学好每册语文课中的诗、了解了诗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适量引入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在创作形式和内容上可以抒情,可以叙述:有咏物诗,有童话诗;有的富有趣味,有的蕴含讽谕,这样学生创作的儿童诗才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3.理论支撑,找准支点,引入胜境

诗歌的创作从内容、形式、结构、韵律等方面都很有讲究。由于我们这年轻一代的教师,诗歌创作理论的缺乏,使得诗歌成为作文教学的。基于此,我们加强了诗歌创作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实践中,我们找到了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几个立足点:

(1)感情是生命。理论文章是以理服人,文学作品则是以情动人,而诗更是以深厚的感情为生命的。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有了真切的感情,才能找到贴切的诗句。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愉悦和熏陶,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引导学生写诗时,先要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表达,那样的诗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

(2)生活是源泉。诗就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用新颖巧妙的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如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带领学生在校园组织学生站队放学,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孩子们仰望天空专注的欣赏着,杨小雪同学大声说道:“大雨过后天放晴,天边挂了道彩虹。彩虹彩虹真美丽,你是我的大跳绳”。孩子的这首小诗,从生活中来,这样的诗才是成功的诗。

第6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晨诵 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45-01

一年之计在干春,一天之计在干晨。新教育提倡的晨诵项目是以适合孩子当下的儿歌、优美的儿童诗及古典诗词为主的复合课程。就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敞开心扉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聆听第一声鸟鸣。

1 晨诵的目的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

2 晨诵的内容

晨诵的内容是丰富的,只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无论是古典诗词、现代诗歌,还是散文,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纳入晨诵的范围。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

新教育晨诵内容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

(1)童年是一段彩色的阶梯。新教育认为:“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晨诵的内容的选择遵循此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从童谣、儿歌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五言绝句的诵读,像三年级的孩子将走进金子美玲课程,感受诗中的至纯、至真、至美,或者进行金波儿童诗的诵读。在四年级的时候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到了六年级,则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最经典的诗作,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说白了,就是说,晨诵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紧密相连:所选诗歌与季节相结合: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象,教师要让学生在不用的季节通过诗词领略生命与自然的不同精彩。所选诗歌与重大节日相结合:在妇女节、植树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我们要选择属于各个节日的诗,带给孩子。所选诗歌与儿童心理相结合:儿童的心理I生界是个五彩缤纷,但变化莫测的世界,那么诗歌的选择也要契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像六年级的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可以让他们诵些珍惜小学阶段珍贵的友情的诗,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感谢师恩、感怀母校的诗,如《无题》

3 晨诵的相关建议

(1)晨诵以诵为土,不能进行过多分析,也不要过多进行技巧指导,老师不能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以免破坏诗歌本身与晨诵的氛围。

(2)晨诵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共读。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3)晨诵主要以体验、感悟、吟诵、玩味为主,当然也可以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改写甚至创作。

(4)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所以要让学生消除恐惧,带着一种安全感,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5)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可以根据自己学校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整。

4 晨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

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针对此,我进行了大胆尝试,以“晨诵”为中心,让诵读成为每个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1)读词语:过去,学生对朗读词语没有兴趣,读来味同嚼蜡,原因在于这样的读枯燥、乏味,毫无生趣。而现在,我要求学生读出词语的具体意思,每课的词语,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我都相当重视,带着学生一起诵词语。如“毅然”,读出坚决果断,“狂风怒号”读出环境恶劣,“思潮起伏”读出思念愁绪的心情,“纯洁”读出宁静、美丽,如雪花般,“热烈”读出火热、激情的语气。几个星期下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变为“吟诵”,朗读不再是无奈、痛苦,而是一种享受。

(2)读课文:每天的晨诵诗教学与大家如约而至,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同学们带着满心欢喜,满心希望,吟诵着,那铿锵裂帛的节奏,汇聚成一种流连忘返的旋律。

更为欣喜的是,学生对朗读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诗。语文教材的课文真正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大地发挥。课堂上,在晨诵课的影响下,再没有了往日的浮躁之气,有的只是静静地阅读,静静地倾听。我要同学们学会用心灵诵读,用生命诵读,带着感动诵读,学生这时候才真正走入文本的世界,学生建立起来的诗歌情怀得以升华。

第7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论文摘要:陕西儿童文学在当代儿童文学版图里,是不可小视的。当代陕西儿童文学作家中,李凤杰、王宜振、安武林、孙卫卫等是比较有影响的。陕西儿童文学的发展得益于西北厚重的文学传统和文化积淀.也得益于陕西儿童文学作家的辛勤耕耘。

陕西儿童文学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不可小视的文化角色,为中国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李凤杰、王宜振、安武林、孙卫卫等作家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著作并且在全国获得了认可,支撑了陕西儿童文学这片天空。

一、西北儿童文学的重镇李凤杰

李凤杰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一个重量级作家。自1963年首次在《陕西日报》发表作品至今,从事创作已整整40年。他用真实的笔墨,将童年的苦难与欢乐描绘出来,以诗化的语言,尖锐的思想,深刻的内涵,悠长的韵味,打动着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心。评论家李星认为《针眼里逃出的生命》:“称它为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也一点儿不会过分。”[1]同时,李凤杰也是较早自觉接受“儿童文学应该以儿童为本位’,的写作立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能“关注儿童,表现儿童,有助儿童”,堪称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

李凤杰是一位具有全面创作素质的优秀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童话、报告文学等。他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现实主义的作家、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家、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游刃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用激情的笔墨奉献出许多感动人心的儿童文学篇章。他创作的三部长篇、八部中篇、一百多个短篇儿童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精雕细刻,品位高雅,赢得了读者,也受到了评论界的长期关注,曾五次获得部级文学、图书大奖,十七次获得省级以及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奖。这就是他ao年创作生涯的硕果,}o年心血的结晶121。

李凤杰的儿童文学创作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品格。评论家李星曾说过:“李凤杰的作品有一个总主题,就是写关中农民口头常说的‘活人难’—不过是以少儿的方式!”即‘活人难”这三个字准确地道出了李凤杰儿童文学,特别是其儿童小说创作的深厚的社会内涵和生活底蕴,准确地道出了李凤杰儿童文学创作所坚持的现实主义立场。

二、西北笛王王宜振

王宜振在当代中国JL童诗歌群体中是非常突出的。“他是继柯岩、金波之后中国当代儿童诗的又一个艺术高峰”。[3J他是一个全能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在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王宜振的儿童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讲究思想性和时代气息的有机结合,有一定的社会实用价值。他的JL童诗歌是诗歌的艺术与诗人的人生经验及现代儿童观相结合的产物,是诗人大胆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借鉴的产物。总体看来,艺术质量优,思想品位高。近年来,王宜振的儿童诗创作尤为丰收。他的儿童朗诵诗,引起儿童诗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广大的少年儿童的传诵。并在国内各种评奖中频频夺金。“王宜振”这个名字,成了儿童诗界的莫大骄傲。

从1998年一2002年,王宜振的儿童诗歌创作以惊人的佳绩进人了高峰状态。校园朗诵诗是王宜振这几年创作的亮点。他的少儿朗诵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一、语言朴素流畅。他的校园朗诵诗追求一种自然、流畅、朴素的语言风格,摒弃贫乏、浮夸的语言。如《爱心之歌》一诗,诗行整齐,讲究押韵和对称,语言明白如话又不空洞:“……你的心是一把花束,/我的心是一把花束;/}L灵和心灵挽在一起,/这世界就构成花团锦簇;/拭去眼泪拭去痛苦,/踏响快乐踏响幸福;/人人向社会献出一份爱心,/共同把一个美好的世界铺筑……”。它们语言清新、明快、浏亮。读这些诗,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如听清音;读这些诗,读者不仅有返朴归真的陶然,还有不乏生命活力。二、非常讲究新的意境。他的朗诵诗非常注意优美意境的营造,特别善于从平凡的常见的事物和诗歌题材中找到新意,发现奇趣,挖掘深义。如《小小墨水瓶》,就是从少年儿童日常的生活事物中发现诗意,把人带到了童话般的意境。《红草毒的夏天》这首少年朗诵诗,以特别的目光关注着“山里的孩子”,诗中乡村的“男孩女孩子的小脚印星星点点布满山野/他们像快乐的小鹿跳来跳去嬉戏追逐/甜甜的笑声被夏风酿成芳香的蓝色酒。”不难发现,他是颇具理想主义气质的诗人,用清新但又不乏唯美的语言表现了当代少年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同时以动感机智的诗歌繁复意象,构筑了一个色彩缤纷、清新活泼的艺术画面,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艺术境界。三、注意构造音乐美。朗诵诗是音乐与诗的结合,他的每一首朗诵诗都讲究押韵,有的一韵到底,听起来气势磅礴;有的变换押韵,诵起来悠扬悦耳;有的为了造成回环迭宕的音乐美,大量使用叠音词和对称句或重复句,增加了诗的音域,扩大了朗诵诗的舞台表现空间。

总之,王宜振的儿童诗带有浓郁的抒彩,语言活泼,意象跳跃,意蕴丰富,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与古典诗歌的精致凝练的语言结合起来,在艺术性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三、陕西儿童一文学的双栖明星—一安武林

陕西青年儿童文学作家中,在全国影响最大的要算安武林。他身兼作家、评论家、编辑数职。安武林是中国儿童文学新生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安武林的儿童文学创作成绩主要在幼儿文学方面,他先后发表了大量幼儿童话、寓言、儿童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是《老蜘蛛的一百张床》、《水杯里的大耳朵》、《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天使不忧伤》等童话作品集和儿童报告文学集,其中,《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获得第二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金奖C安武林的童话都比较短小、精致、优美。金波认为“他的童话大多是在素淡的底色上簇聚着一批有趣的小生灵,展开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其《水杯里的大:耳朵》写的是大耳鼠为追求美而仿效鲜花跳进了水杯,甘愿挨冻受苦的故事。《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形象鲜明生动,在小狐狸的身上表现了宽厚的性格,整个故事充满纯真的气息。安武林的童话创作充分体现了他熟悉儿童心理,了解儿童的需要,他以诚恳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为儿童建造着一个个幻想与美的世界。安武林的幼儿童话,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天光云影,都饱含诗情,这正是他对儿童世界明彻深切的体验,也是他纯朴率真在心灵深处的迸发。安武林的儿童文学评论主要散见于《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儿童文学研究》等报刊,多以“随笔”形式出现,于感性的叙述中阐明自己的一些儿童文学见解和艺术观点。

四、阳光大男生-—孙卫卫

孙卫卫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J七童文学作家,进人新世纪以来相继出版了《正好年轻的故事》、《成长诡迹》、《胆小班长和他的哥们》等散文、小说集,建立了个人少儿文学网站“孙卫卫的文字”,受到了广大少儿读者的欢迎。

第8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一担担木柴背到城里来

你栖身街头

在最后一抹夕阳里

像一枚感叹打在城市边沿

薪木的油香隐隐飘袅

你想起孩子殷切的眼睛

后天就立冬了

你以为城里人要烧炭取暖了

像乡下孩子一样

到了年龄就要上学

但你不知道

现在的城市要靠暖气生存了

木柴成了/被遗弃的乡下女人

你实在失望了就把我

换回去吧

我原本是山里的一棵木柴

――《卖柴》

这里的感叹不仅是人道主义的同情,更是灵魂失去存根之后的徘徊和彷徨,“你实在失望了就把我/换回去吧/我原本是山里的一棵木柴”,这是“流浪”于城市的游子渴望回归家园的诚挚呼唤!《橘子黄了》诗人以橘子自喻,同样表达了寻根的愿望,“橘子”成了诗人情思的载体。当然面临日趋现代化的历史车轮,乡土文化也暴露出它的二重性,张晓楠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看到其价值同时,也看到内在的保守乃至落后。捏面人这种手工艺曾经给孩子带来了无数的乐趣,但是“面对城市满橱窗的精彩/我常常想起你/这个脱彩的老面人/亲人家乡的巷子那么深啊/使你一生也没能/走出来捏出自己的新意”。这,便是文化的现代烛照。

在儿童诗的抒写视角方面,张晓楠采取了儿童视角和角双重视角,并以人文性将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彰显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都从童心出发,以儿童视角透视所见所闻,而张晓楠则突破了单纯的儿童视角,有时以角,对儿童精神世界予以观照和审视。谭旭东在评述张晓楠时说:“‘儿童本位’不只是说作家可以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还包括作家站在角,来观照儿童的生活来审视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文学的‘儿童本位’中包涵了成人回到童年或者回到儿童的角色来观照童年和理解儿童,还包含了成人站在成人立场上对儿童世界的爱护和文化关怀,包含了儿童文学本身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提升。”[1] 220-221无论诗歌的对象属于自然还是社会范畴,诗人都力图上升到价值层面,不是“俯就儿童”,而是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翩翩的燕子呀/你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在空中嫩嫩地飞//满目的鳞次栉比/却寻不到/自己的枝……”(《嫩嫩地飞翔》)以及“地瓜入窖时/隆冬就要来了//是谁把灰青的秧子/搭满树杈/在风雪拉练的时刻/成了你/躲避的去所//……//现在地瓜成了/乡村口粮的佐料了/面对光秃秃的/树杈,我在想/这些年/何处是你落脚的地方?”(《麻雀》)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诗性抗议;《玩猴》发掘的是闹剧欢笑背后的“掌声与钱币”潜规则;《斗鸡》揭示的是“太平与战争”关系的扭曲;《遛鸟》控诉的是对自由奋争精神的蔑杀;《眼睛――致一位盲童小朋友》和《分享》表达的是对人性的关爱;《暖洋洋的话》和《夜色盛开的花儿》表达了对电力事业的赞美,传达的是甘于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电力的奉献精神也传递给孩子们,课间操已经结束了,孩子们还在站得直直的,他们说:“让我们/统统变作电线杆吧/把爸爸妈妈发的电/送到/那个偏远偏远的/小学校去”。对于发电厂的锅炉这种高度社会化的物象,诗人处理得也非常诗意化:“如果吃进去的/不是煤/是阳光是月光/高高的炉旁/像老牛一样/静静地躺//电流一定是甜的/一定是香的/像泉水一样/叮叮咚咚/像曲儿一样/绵绵长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晓楠的童话叙事诗《一只狼精的传说》,显示出极其丰厚的人文内涵。这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一对失去父母的贫穷兄妹相依为命,而妹妹被大公狼抢劫做了老婆,还为公狼生了一个毛孩。哥哥历尽千辛万险,带妹妹逃出狼穴,公狼来寻找妹妹的时候,遭到了人们的惩罚。一般意义上的民间传说,往往寄予着道德说教,体现的是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张晓楠却在这个故事里打破了善恶二元对立的简单化思维方式,也超越了简单的爱恨教育,在道德与人性的复杂关系中,既激起人们对大公狼的痛恨,又写出了大公狼失去爱人之后的思念与哀伤。结尾的场面描写着实怵目惊心:“公狼脱脱已经死了,/它怀里抱着饿死的毛孩;/公狼脱脱是坐着死的,/面对的方向是兄妹居住的地方。”这就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范式,从而具有了更加复杂的人性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

在儿童文学这片清贫的园地里,张晓楠一直低调地写作。他现在已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实力诗人。对于未来,他说:“认真去对待,要坚持,有平常心,不急功近利,还要耐得住清苦,经得起诱惑。”[2] 由于这种写作的灵魂定力的确立,在越来越商业化了儿童文学园地里,张晓楠的身影会越来越高大。

参考文献

[1]谭旭东.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220-225.

[2]张杰.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丰润的世界――访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张晓楠[N].中国教育报,2008-3-21(4).(责任编辑、校对:张叔宁)

An Integration of Poeticity and Humanistic Care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Children’s Poems by ZHANG Xiao-nan

ZHAO Si-yun

(School of Cultural Creativit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ZHANG Xiao-nan is a diligent poet in children's poetry with great fame and achievements. His children's poems adequately blend childlikeness and poeticity. Through poetic communication with nature, hometown and familial affection, his poems emit rich regional cultural flavor. By adopting both children’s and adults’ perspective and coordinating them with humanistic care, ZHANG Xiao-nan greatly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poems.

摘要:张晓楠是我国儿童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显著的诗人。他的儿童诗实现了“儿童性”与“诗艺性”的高度融合,在对自然、乡土、亲情的充分诗意化观照中,释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意蕴。在儿童诗的抒写视角方面,张晓楠采取了儿童视角和角双重视角,并以人文关怀将它们统一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儿童诗的品质。

关键词:张晓楠;儿童诗;现代诗研究;诗歌评论

中图分类号:I1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6-0040-05

张晓楠是我国儿童文学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显著的诗人。近年来,他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先后有700余篇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文艺报》、《儿童文学》等重要文学报刊,出版诗集《不凋的张望》(香港天马出版社1993)、《叶子是树的羽毛》(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和田鼠一块回家》(明天出版社2008)。在儿童文学领域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作品陆续入选《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儿童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粹》、《中国儿童文学精品书系》及中国作协等权威年度选本,曾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七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齐鲁文学奖―山东省优秀儿童文学奖荣誉奖、首届牡丹文学奖,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文艺报》在2007年12月8日予以重点评介,发表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王宜振对张晓楠的评论《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1日第四版“文化”版整版推出张晓楠,发表了张杰的《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丰润的世界――访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张晓楠》、路加关于张晓楠的文学评论《我们离童话到底有多远》以及张晓楠的儿童诗《雨点,是天书逃下的文字》(外四首)。谭旭东在其专著《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1]曾专节论述张晓楠的儿童诗创作。

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给张晓楠的评语概括了张晓楠的儿童诗特点:“张晓楠大睁着一双寻美的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对山川、树林、四季景色给予了充满童趣的描绘。他以心灵拥抱故乡、土地和亲人,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了一个温暖和谐、无比丰润的世界。那些远去的生活记忆也因为童心的观照,闪耀着鲜丽的色彩和跳动的韵律。”[2] 张晓楠的儿童诗在对自然、乡土、亲情的充分诗意化观照中,释放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儿童诗的品质。

张晓楠的儿童诗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因为“儿童性”,更重要的是“诗艺性”,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儿童性”和“诗性”的高度融合。王泉根教授曾经提出儿童诗的两个尺度――“儿童性”和“诗性”,颇有见地。很多儿童文学作家为了保持“儿童性”不惜破坏“诗性”,乃至于出现“捏着嗓子说儿童话”的“伪儿童诗”。而张晓楠将“儿童性”充分而艺术地融进了“诗性”之中,使二者完美结合。这就保证了张晓楠的儿童诗在内在质地上保持了诗歌自身的纯粹性,从而与童谣有了真正的分野。他特别善于在意象的营造、意境的烘托、想象的升腾、情感的飞扬中,实现儿童诗内涵的诗化。

当诗坛叙述泛滥、造境功能式微之时,张晓楠的儿童诗非常注意意境的营造,如《春的心事花花绿绿》:“冬日,像古板的父亲/紧绷的脸/写满疑虑//燕子,不知深浅/一支箭簇/射破天机//春的心事,泄露出来了/漫山遍野/花花绿绿”将春意迸发的诗情通过新颖奇特的意象传递出来。《落日河滩》的意象“应着河儿唤/扯着太阳的翅膀/放学的孩子/跑来了,吵闹着/去挠/黄昏的胳肢窝”,更是出奇制胜,饶有兴趣,富有想象的余味。他总是赋予自然以人的生命感觉,以诗意点染情趣,激活灵性,如《妈妈呀妈妈》:“春风姑娘可真淘气/悄悄,悄悄揭走/小河的冰衣/惹得她一梦醒来/哭闹着向前撵去――”。打开张晓楠的诗集,质感鲜明逼人、极富诗意和想象力的意象俯拾皆是,《雪地上的鸟儿》、《林间童话》、《拱破乡村梦境》即是代表作。如《拱破乡村梦境》:

绿意,绿意

拱破乡村梦境

张眼望时

四周首先绿了

那些最初

睁开眼睛的

是爬满

枝梢的芽苞

那是一盏盏

梦幻的灯呢

照在哪里儿

哪儿绿色泛起

……感悟一冬的村庄

终于敞开

紧闭的心扉

而冒失的燕子

匆匆赶来

一不小心,碰了/满鼻子的绿……

张晓楠的诗艺体现在多方面。《快乐成一阵小雨》、《幸福的宝贝》等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富有民俗色彩。《早春听雨》紧紧抓住“听”字,将“听”的客体(春雨那音乐般的魅力)和“听”的主体(根须)的诗意关系巧妙地组织起来,揭示了早春的生命力。而《多萌生几片叶子》直接披示抒情主体的精神世界,诗意的触角全方位打开:

让我

多萌生几片叶子

在我的指间

美美挂着

鸟儿,可爱的鸟儿,在我的枝丫

筑巢吧

为迎你,我一直高举双臂

我的头发

是浅浅的草丛

我的耳朵

是翩翩的蝶儿

那么眼睛呢

眼睛

是清清的小溪

且有

一颗颗

酸酸的草莓

且有

一串串

甜甜的诗句

在我的领域

你会

快乐无比

这是诗人精神人格的诗性外化与呈现。张晓楠还常常化用古典诗句,《剪》化用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江水暖》化用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看到死去的金鱼,“我想,就把你/做成标本吧/然后夹在/那本叫《水经注》的/书本里//这样,你就可以/静下来/慢慢寻找/回家的路了”(《金鱼》)让我们看到传统诗意的现代流向;“童年的水域/你是第一位远道的客人/从远古的唐诗开始/一路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一路无尽欢歌”(《家乡鹅》)更是具有文化的优雅韵味……这些都让我们领略到张晓楠对传统诗学注重意象营造的继承。

张晓楠的儿童诗虽然有大量的哲理和思想在里面,但是并没有丝毫的说教,而是坚守诗意的规律,在诗意和诗形里流露诗思。因为张晓楠深知:哲理诗首先是诗,儿童诗首先是诗,儿童性和哲理性都寄寓在诗意和诗形之中,否则就失去了诗的质地。《黑猫警长》、《小马跳水》、《兔妈妈之后》、《喜鹊的办法》、《宝宝的笔盒》即是在诗性之中蕴含思想的佳作。

一双双筷子

是一对对

孪生的孩子

它们一块儿吃饭

一块儿睡觉

一块儿讲究卫生

有谁看到过

小筷子

独来独往呢?

真是一群好孩子

它们知道

如果不团结

还不如

一只小勺子

――《厨房里的歌》

始终寄寓了思想性和哲理性,但又始终伴随着诗性想象和形象性。“猫咪和耗子不友好/总是追追赶赶的//脚印们可不管这些/凑在一块窃窃私语”(《脚印》),在诙谐幽默的笔调中做到了“寓教于乐”。而《不能飞翔的鸟儿》:“一棵果树/就是一只鸟儿/一片叶子/就是一片羽毛//这是一只/无法飞翔的鸟/它的羽毛/有时脱落/有时繁茂//在秋天里/这只鸟儿/会下很多很多的蛋/有的挂树杈/有的挂树梢”,意蕴则完全水中著盐般地融到丰富的想象涟漪里面,沉潜到诗歌的意象深处。

第9篇:现代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顾城; 单纯; 单薄; 童话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51-01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美好、纯净的诗歌风格向来为世人称赞和被后人模仿。本文试图通过对顾城前期诗歌的分析,展示其诗歌纯净却不失深度的特点。顾城的诗歌创作大概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阶段是1968-1979年,然后是1979-1981年,第三个阶段是1981-1987年,最后一段时期是1987到1993年,作者在这四个阶段的诗歌风格大致相同但也有区别,相比之下,顾城第一个创作时期的诗歌最有童话意境,同时最能展示作者丰富而又细腻的内心。

顾城前期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从单纯入手,描写最平常的情感和意象,但是往往能引导读者领悟到最深刻的人生。作者这个阶段的诗歌,单纯却不肤浅。

之所以认为他的诗歌透着单纯之美,首先是因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所选意象的自然化和诗歌风格的童话化,这在顾城早起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顾城曾说:"最早使我感到诗的是什么?是雨滴...我知道了,一滴微笑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净化一切。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比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更纯、更美。"( 顾城《学诗笔记》) 顾城避开世俗化和物质化的意象,专门选取纯净的自然进行描写,包括可爱的小动物、被他赋予情感的植物和雨滴、云朵等意象。例如:

再远处是一片绿光闪闪的树林/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在风中总有些可爱的小花/从没有系紧紫色的头巾/蚂蚁们在搬运沙土/绝不会因为爱情而苦恼/自在的野蜂却在唱歌/把一支歌献给所有花朵……(《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顾城诗歌的单纯不仅体现在意象的纯净,也体现在其诗歌风格的童话化。顾城避开了直接去抒写爱精、友谊、人生哲理等等这些诗歌中常见的主题,而是构筑了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诗的世界。在顾城最初的诗中这是一个单纯唯美的童话世界:

森林,森林/有一个梦/小松树蜷缩在树洞中/一串深脚产一串浅脚印/好象金花银花藤/开小花的/是狐狸/开大花的/是黑熊/园果形的/是猎人……(《雪后》)

顾城的诗的主人公是思考的树做梦的小松鼠,怀着信念的小花......在这些诗中,我们几乎可以触及到大自然的微妙的震颤和呼吸。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诗人是置身其中的,在冥冥中,在草、云、海,在绿色、白色、蓝色的自然面前,他在与自然对话。当我们进入这个童话世界时,感到了一种灵魂透明的美,并在这单纯透明的美感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可以说,顾城是通过对童话世界的描写,表达着自己的渴望,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反抗着生活中的"不纯净"。顾城初期的大部分诗都具有这样一种童话般轻柔的语调,天真的情态,明净的色彩。

顾城是很善于思考的,虽然他写的是童话世界,用的几乎都是儿童的想象,儿童的语言,但我们不能说顾城写的是儿童诗,因为他的诗里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思考。他的著名诗句,"黑

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证明了顾城的思想所达到的深度。而把这种思考化为纯粹的诗情是很难的,因此,当顾城轻松地写出一派"天真"的时候,我们说,正是这种思考使这"天真"不只属于儿童,而属于永恒。顾城是个内倾式的诗人,他的感情常常是宁静而淡泊的,即使是在思考或忧伤的时候。因此,他的诗歌藏在单纯背后的深刻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和琢磨才能体会得到。

"它掩盖了肮脏的世界/也扼杀了春天的幼叶/我想从天上摘下一个太阳/来焚毁这虚伪的圣洁。"( 《春雪》 )

顾城的这类诗歌中,依然选用叶子、太阳等自然的意象,营造自然、童话的诗歌氛围,但是单纯后却多了对人生的审视和反思。在《春雪》中,顾城用亲切自然的意象,几句话就勾勒出雪后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自己崇尚真实纯净的观点,反对一切虚伪和不纯粹。

再如顾城在《打火集》中的小短诗《打火机》:"遇见谁/都可以献上/一颗发亮的心/火柴太傻了/只能燃烧一次。"顾城仍旧选取生活中单纯而常见的意象打火机和火柴,并将它们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使得小诗的整体风格仍然俏皮轻盈,富有童话之美。同时,作者也借打火机跟火柴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专一的赞美。

总得来说,顾城前期的诗歌令人觉得很舒服,轻盈的童话在他笔下自然展示出来,不着痕迹不显做作。深刻的哲思在他笔下简单勾勒,不诉诸说教也不刻意,但是却深深打动人心。

当然顾城的主要创作集中在之后的三个时期,当纷繁复杂的时代变化改变了作者纯净乐观的心境,当童年的回忆终于从诗歌中消失之后,那个纯真、任性的孩子就被一个探索生命奥秘的静思者的形象所代替了。我们知道,每个人走出童话都是必然的,因为生活总是渐渐地向所有的人展示黑暗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