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社工转正总结精选(九篇)

社工转正总结

第1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我于xx年9月13日在报社开始工作,从来报社的第一天起,我就积极努力地尝试融入这个团队里面,不知不觉已经2个月了,现将这2个月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工作范围:制作手机报的新闻早读,更新网站新闻,参加协助网站举办的活动。

4.工作感受: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这里的工作环境令人相当满意。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亲如一家的氛围,和相互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报社特有的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5.短短2个月,看到报社蓬勃地发展,不禁想起曾社长对我们新员工说的一句话“这里是一个能学到东西、能让你成长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办实事、在上升的平台”。我现在开始对这句话有了新一层的认识,这不是一句客套话,不单是一句激励话,它是一句大实话。我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2个月的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有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向上、大气磅礴的领导团队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报社给了我这样一个发挥的舞台,我就要珍惜这次机会,为报社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此我提出转正申请,希望自己能成为报社的正式员工,恳请领导予以批准。

第2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公安民警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年来,本人深入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刻苦钻研,勤奋工作,迅速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转变为一个具有基本执法技能、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基层民警。一年来,工作认真负责,深得群众的好感,受到所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我志愿献身公安事业,用全身心投入工作,规范遵纪守法,热情为人民服务,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努力工作,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思想上,我对公安机关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管理国家的职能机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专门力量,是为人民服务的,在社会的安定团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上,本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场坚定,自觉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力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方便广大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密切警民关系,坚决“文明执法”、“执法为民”。

工作上,为弥补自身公安工作经验上的不足,使自己很快在工作中上手,本人认真向同事们求教,汲取各位同事的宝贵经验,扬长避短,很快适应了工作上的需要。当然,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基层公安工作,掌握基本的执法技能,除了积极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还必须通过多做、强化训练来熟悉工作程序,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便铆足了劲大步朝着心中的理想迈进。在一年来在我的出处警、处理群体性事件和安保工作中,都留下了自己和同事加班加点、不辞辛苦、不问时间报酬的辛勤汗水。通过在110出警车上的接处警工作和在防暴大队半年多的处理群体性事件和保卫工作我深深认识到规范执法和工作技巧的重要性,继而和全队同事一道全身心投入到正规化建设的工作中去。

生活上,本人尊敬领导,团结同事,生活俭朴,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公务员的一系列制度法令,自强自信,自尊自爱,廉洁自律,努力做一名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民警察。

由于自身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较少,受思想认识所限,我在很多方面还要加强锻炼,我将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最新政策和法律法规,力求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安干警。

综上,一年的试用期已满,本人特向市局提出按期转正的申请。若未获批准,我会认真查找自身差距,自我加压,自查自究,继续努力,争取早日符合转正条件;若获批准,我将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勤奋工作,精益求精,争取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安民警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二

我于201x年12月28日正式参加工作,转眼到单位工作已有一年。这一年中,我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素质均得到提高,工作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成功实现了从大学生到公务员的角色转变。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收获颇丰。现将我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刻苦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席的中国梦论述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八荣八耻”教育、社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提高了自身理论素养,使自己争做一名与时俱进的青年。

同时,我还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希望党组织在实践中不断考验我、帮助我、引导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我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做到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在学习中,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了各种社会知识、科技知识、行政管理常识以及《人民警察法》、《刑法》、《行政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公文写作》等业务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规范,通读了《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两本书,同时还经常向单位业务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凡事多请示多汇报,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积极弥补作为一个新同志存在的不足。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牢固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体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为以后更加有力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负责内勤工作后,我在所领导的悉心指导下,了解内勤工作结构,在杂乱无章的工作中渐渐理清头绪, 迅速进入工角色。一年中,我按要求上报各类工作材料、各类信息等,积极当好所领导的参谋助手, 按时按质完成了本年度各项本职工作,一年来没有发生因为自己工作没做好而让所上被扣分的情况。

三、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

我平时严格遵守公安部的“五条禁令”和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自觉遵守所里各项纪律,坚持按时上下班,上班着警服等,从没做过任何违规违纪的事情。我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服从领导、乐于助人、团结同事,顾全大局,严格保守工作秘密, 一切工作能够以大局为重、以全局利益为重,坚决贯彻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原则,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过去的一年中,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我仅向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工作方法有待改进,从事业务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还不多等。我将正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加以改正。衷心希望领导和同志们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

公安民警转正工作总结范文三

我的工作在大队领导的支持和有关同志的配合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对自己在201x年全年的工作,分思想、能力、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四个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思想品德方面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思想觉悟。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安队伍“大练兵”以及支队组织的“换位体查”和“从严治警,执法为民”等活动中,自己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参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并写出学习心得。最近,我又认真学习了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做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今后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很有收获。

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热情接待各方面的人民群众,耐心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以及各项政策和办法、程序,坚持在基层多办事、办实事。对于个别的提出要办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的现象给予了坚决的抵制,自觉地维护了国家执法公务人员的工作形象,具备了工作岗位及社会活动中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二、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我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已工作了三年,经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初步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执法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经过近几年的锻炼,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自己在本岗位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在实施上述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没出现过明显失误。(成绩)

三、工作态度勤奋敬业方面

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认真遵守国家、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自己能够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个人成绩)

四、工作数量、质量及贡献

按照年初自己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一年的量化工作数字,或者工作成绩)在业务知识学习、警务技能锻炼、自身素质等方面都较往年有所提高。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学习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总结出一定的不足:

(一)业务知识还不丰富,办案质量有待提高。

(二)依赖性较强,有时存在怕麻烦、怕动脑的念头。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一定克服存在的缺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己的各种面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力争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学习型、实践型的交通巡逻警察,争取为道路安全和治安巡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看了“公安民警转正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警察转正个人总结范文

2.警察转正个人总结

3.警察转正个人工作总结

第3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认真学习省市委书记在省、市干部作风建设年的讲话以及市委八届五次会会精神。以“规范党建工作、强化核心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全面提高社区党建水平,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强化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载体和基本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社区“组织设置网格化、党员管理精细化、活动载体特色化、社会服务亲情化”的“四化”目标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推动社区党建工作逐步走上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011年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我社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基本做到了“六到位”。即网格设置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活动开展到位、民情汇集到位:社区党总支书记负总责,总支委员包支部、支部书记包楼门的包片责任制。楼栋的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党小组长及社区志愿者组成责任网络管理群,在每个楼安排一名党员骨干、一名志愿者居民小组长作为本楼门的责任人,负责政策宣传、民情信息收集、应急管理等各类基础工作。去年我们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收集群众意见40多条,经过整理上报有关部门。如:社区反应最强烈的热闹问题,小区路灯不亮问题反应到唐山矿有关部门后很快得到了解决,小区的路灯全部亮了起来,群众反应为民办实事就是实打实的,通过网格化管理,促进了广大党员、群众对社区的责任感,同时对这种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促进了社区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党建工作的开展

1.坚持宗旨,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性。

树立民生为天的思想。为民提供最想、最难、最急、最愁的党员设岗定责服务、党员上门服务、和便民系列等服务。

2.创新党员教育方式,丰富党内生活,凸显组织生活特色。

有效使用党课平台,按照三会一课的要求,积极探索党组生活的新模式,创新娱乐式、渗透式、开放式、关爱式、办班式、论坛式、讲座式等活动方式,提升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实效性。规范“一站式”、“一门式”服务模式,打造“让居民群众切实享受更便捷的服务。

3、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的机制。使党员为群众建立经常的联系网点,自觉的与群众结对子,不断听取群众的呼声反映,及时反馈到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定期的为民服务,多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4、坚持标准,加强党员发展建设。

一是严格预备党员的转正手续。坚持社区党委原先决定,凡组织关系转进社区且临近转正的预备党员,须经社区党组织直接考察半年以上,方可视表现情况,办理按期转正或延期转正或不予转正手续。

二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

根据“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意对重点对象的培养、教育、帮助和考察。 「 1

第4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xx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xx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xx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xx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xx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xx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xx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第5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在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长期稳定就业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与此相关的诸多问题中,需要首先对转移就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重点是与之直接相关的那些经济、政策和制度环境。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

从理论上分析,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足以使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自给有余,并能为其它非农产业提供生产原料和为其劳动力提供口粮时,非农产业才具有持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潜力。另外,其它非农产业的持续发展还必须建立在其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上,而社会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需求的实现。从社会总需求的构成看,既包括非农产业的总需求也包括农业总需求。无论那一方总需求不足而致社会总需求得不到实现,非农产业都无法发挥生产扩大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作用。可见,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和非农业生产的扩张作用是否相互配合,能否协调发展将直接决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现程度。对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就按照马克思为我们提供的这种理论支持为思路进行。分别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总需求的实现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农业生产的关键是粮食生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把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在对粮食的进口依赖上。据相关统计,从2001到2003年,我国粮食年均总产量已经下降了1074亿斤,只有8936亿斤。粮食产量降自1990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依据国内外专家和机构的判断和预测,我国粮食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粮食供求偏紧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除去可能造成粮食内给不足的其它原因,诸如征地增加、耕地减少等与土地直接相关的因素外,恐怕粮食供给不足与粮食生产努力不够和劳动力投入不高有直接关系。粮食生产必须维持一定的人地比例,不仅包括量的方面还包括质的方面。与此相反的是,从我国南方开始的弃田和抛荒现象正逐渐蔓延,如1992年安徽省巢湖地区全年抛荒达4.56万户,共计抛荒11.2万亩。1999年上升为24万亩,其中常年抛荒占13亩,属季节性抛荒占11万亩,常年抛荒的趋势还在不断上升。这就很难从劳动力数量上保证对粮食生产的维持和发展。另外,越来越多无论是年龄还是体力智力要求都不在农业必要劳动力范围内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承担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骨干力量。面对如此情况,寄希望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补足农业劳动投入不足可能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恐怕是无论如何也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可能对粮食生产安全造成的损害。如果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成为城市经济增长推动力的同时又成为农业生产衰败的损害力量,那么建立在这一前提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模式必定是违背农业和非农业和谐发展原则的,也会对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持续转移就业形成阻力。

其次,内需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尤其2004年,内需的两个方面即消费与投资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如果投资高增长长期得不到最终需求的积极配合,将使内需不足的矛盾更加凸现。而内需不足将直接关系到非农产业总产品的最终实现问题。内需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需求不足。目前,农村消费水平还很低,不仅反映在需求数量上,还表现在需求结构上。据研究,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我国农村目前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12年前的水平;城乡消费结构上存在巨大的消费断层。城乡消费总量和结构之间的差距也很大,到2002年,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近3.5倍,而农村消费支出用于粮食的比重仍然占到其全部消费支出的一半。这既反映了农村经济落后,也反映出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经济增长对农村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开拓农村市场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增收难正日益成为启动农村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果农村巨大的需求潜力难以发挥,非农产业的总产品得不到完全实现,势必会阻碍部门和行业扩张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甚至在许多城镇企业内部还不可避免地出现内退、下岗等现象,而且这部分剩余劳动力数量也不在少数。增收困难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民通过转移劳动力获取非农就业收入的行为强化,剩余劳动力规模日益增大。城镇剩余劳动力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就业形势严峻,难度增大。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政策环境

可以说,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十分重视。从中央最近几年颁布的各类政策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正越来越宽松。尤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类政策,从中更能看出我国政府在对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中央和各级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在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方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如努力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努力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努力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等。

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还提出通过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2004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并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以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方面提出十条具体意见。

中央有关部门正酝酿和即将出台的一些重大措施,如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工资条例草案以及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调研方案等,将会从不同方面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协调好各类冲突,有效化解转移矛盾,从而促进转移就业进程。

可以看出,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正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政策保障。

三、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宏观制度环境

(一)我国就业制度现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城乡实行劳动就业的双轨制是我国长期以来劳动力就业制度的显著特点。城镇居民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力的工资、福利、保障全部由国家承担,而农村劳动力就业则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工资、待遇、福利完全由农民负担,基本转嫁于土地来承担。这种就业制度在实际执行中逐渐暴露出的缺陷已经被历史所证实,传统计划性质的劳动就业制度正逐渐向市场化方向改革和发展。这种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最初的劳动部门介绍职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制度改革,到逐渐出现“停薪留职”,80年代中期又推行劳动合同制,后期改革固定工资制和90年代初的劳动计划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也逐步形成和完善。但从我国就业制度改革进程和现有成果看,受益者主要还是城镇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以及劳动力信息网络的建设还不能使广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分享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还不能通过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解决。各种针对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的就业管理制度还不尽完善。因此,应该在国家劳动就业制度中逐渐体现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各项具体制度。在构筑新的劳动就业制度时至少应该体现城乡统一的就业、求职和失业登记制度;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以及城乡统一和平等的就业培训制度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从理论上讲,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基本部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二元性。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是以城镇保障优先安排的。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保险、救助和福利都由均分到个人和家庭的土地来承担。因此,在我国就有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两个概念。从社会保障发源的历史考察,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是由于人类进入工业化以后,对进入工业领域的劳动者所面临的多种风险的一种补救和扶助。从这个渊源看,社会保障必然应该按照工业化发展的程度而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建设基本也遵循这一规律,从无到有,经历着逐渐完善的历史过程。从1949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和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国家职工,涉及面非常小;1966年到1978年,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处于停顿的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由企业以营业外收支全面列支职工的劳动保险费用;第三阶段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恢复和调整时期,这一时期以改革养老保险为开端,引发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一系列改革。确立了以社会统筹为主要目标的养老保险改革取向,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的制度,并逐步形成包括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化阶段,这一时期处于我国社会保障的扩面时期,目的是通过探索逐步建立起包括国有企业职工和城镇各类职工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可以说,经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可享受到各类社会保障内容的群体正逐渐扩大。但从整体看,社会保障的框架还很粗糙,覆盖面还很狭小,保障的持续力也还不足。在各种具体保障类型中还遗留着计划色彩的种种痕迹,保障制度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低效和严重的不公平性。更为关键的是,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充分体现对农村居民的保障内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两个系统以各自的方式封闭运行。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城乡分离的社会保障运行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趋于完善的需要。尤其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各类企业大规模转移就业,事实上已经打破了原来完全独立的两个保障主体的隔离性。如果在同样的城镇岗位工作的劳动力,只是因为身份差异就享受完全不对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不仅有失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也会因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而降低经济效率。即使从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看,经历了家庭保障到集体保障再到家庭保障以后,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了对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试点和实施。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在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是必然现象。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失地剩余劳动力、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真空地带。特别是对于失地造成的剩余劳动力,失地即意味着失业。如果无法实现就业,又没有针对他们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将直接面临基本生存的危机。进入城镇就业的劳动力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上还受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原则上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规定的限制。而且各地城镇还对进城农民工采取诸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种种游离于正规保障制度以外的不平等排他性措施还在对农业转移劳动力发挥作用。

四、几个重要结论

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不能与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坚定不移地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经营和发展相矛盾。必须坚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判断在任何时期都不能过时。重农主义曾认为农业是其它技艺和其它各业的保姆。马克思也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我国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就是如何加强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的发展要靠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新型农民。不能因传统农业发展陷入困境而丧失掉经营农业的基本力量,也不能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正发生的阵痛而流失掉新型农民的主体,绝不能为了减少农民,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而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应该是为使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而不是损害农业发展。

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在市场配置劳动力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矫正市场配置农业劳动力的缺陷。做到既要转移剩余劳动力,又要留住必要劳动力,还要在转移劳动力和留守劳动力之间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

(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不能与开发和构筑农村合理的需求体系相矛盾。建立和完善农村需求体系,开发农村需求潜力是关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充分就业的关键。我国农村有9亿人口,农村的发展,农村人的发展,以及农业的发展,是社会总需求中的一个特殊层次,也是一个数量巨大的需求层次。利用和开发好这一需求,对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对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才能维持和新增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农业剩余劳动力才能有所出路。另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后将使农村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层次发生变化。首先是农村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其次是城镇需求因农民工的加入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实现。如果处理不好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平衡问题,再生产将面临萎缩和衰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将趋于狭窄。由此可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确存在使农村需求降低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减少进而使其转移就业受到限制和束缚的可能,这是一个内在矛盾。

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在对农村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在农村构建合理的需求体系,使这一需求体系能成为支撑整个社会总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政府在引导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前提下,增加公共服务,降低转移劳动力即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引导其形成合理的消费需求,以避免和克服上述内在矛盾。

(三)通过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和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才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城乡统一和平等的就业制度要建立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其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要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流动出去。再次,平等的就业制度应能保障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最后,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还要为转移劳动力即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劳动环境,同劳同酬的工资制度,与城镇职工无差别的工资增长机制等。

政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逐步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整合城乡劳动力资源,统一劳动力市场法规,监督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尽快确立用工企业在农民工用工制度、用工薪酬以及用工福利和用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逐步消除社会对农村、农民以及农民工固有的偏见,纠正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形成的思想偏差。

第6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兵团经济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土地流转是兵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要前提,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采用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总结流转的特点并分析流转的原因,并指出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存在缺乏土地流转管理机制,对土地流转组织引导不够,私下流转现象较为普遍,转出职工难以实现转移就业等问题。为此,建议提高团场领导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意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统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土地流转职工的就业培训,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兵团农业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作者简介]黄福江(1986-)男,甘肃武威人,博士研究生,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截至2015年初,兵团现有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辖区总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近年来,随着兵团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速度逐年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团场农业劳动力出现了相对过剩,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一、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一)土地流转规模

根据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组的初步统计,2014年,兵团团场土地承包总面积1538.6万亩,土地承包总人数341200人,人均承包面积45.1亩;承包职工267013人,职均承包面积57.62亩;定额地面积860.49万亩,职均定额地面积32.23亩。

根据目前的调研,兵团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6.04万亩,占承包土地面积的5.59%;流转土地的职工30604人,占土地承包职工总人数的11.46%。其中,大田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12821人,占土地承包职工总数的4.8%;土地流转收益亩均大约500元。兵团既有全民所有制连队,也有集体所有制连队。截至2015年初,兵团集体所有制连队共有耕地881673.85亩,人口83029人。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24229.32亩,占集体所有制连队耕地面积的14%。第六师是兵团所有师市集体所有制土地流转最多的师,201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00339.12亩,占到集体总耕地面积的30%。

(二)土地流转方式

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文件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有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但兵团土地属于国有性质,其具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不论是提法,还是具体内涵,都与地方农村有显著不同。目前,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最普遍的方式是转包,这种方式占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90%以上。其次是出租和互换,所占比例在10%以下。由于职工承包经营权难以资产化,再加上兵团农业公司、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本身运行不规范,团场金融服务跟不上入股方式,在兵团难以具体操作。而转卖、转让这两种流转方式由于不符合兵团实际,是坚决禁止的,职工无权转卖和转让国有土地。

(三)土地流转对象

2014年,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象主要有团场职工、非兵团职工、团场或国有经营公司、合作社及其他公司。其中,职工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对象,流转给团场职工的面积是106064.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7.57%,所占比例最大;流转给非职工的面积是170766.93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9.5%;流转给团场或国有经营公司的面积是106064.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2.33%;流转给合作社的面积是61071.97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流转给其他公司的面积是30933.08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自然人(职工和非职工)的比例合计是77.07%,流转给其他经济组织的只占22.93%。

(四)土地流转动因

促成兵团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承包土地职工因年龄接近退休,为了使自己在土地上的前期投入能较好地回收,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子女经营;二是职工因疾病、灾害、事故、家庭变故等造成自身无力继续承包经营土地,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管理;三是相对于从事农业种植,第二、三产业比较收益更高,加之农业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职工从事二三产业获得稳定收益后,自愿流转土地,保留职工身份;四是一些职工农业经营能力强,在地方农村承包了几千亩农地,常年在地方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无暇顾及自身承包地;五是遇到团场农业结构大幅调整,部分职工不能很好地掌握新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承包连年亏损,对继续种植失去信心,不得已流转土地。

据兵团调研组对全兵团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截至2014年12月初,兵团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一定进展,总体规范有序,但从规模和规范程度看仍处于发展阶段,团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较小,流转土地面积占土地承包总面积5.59%左右;流转方式单一,主要以转包和出租为主;流转时间较短,流转合同基本一年一签;流转范围有限,主要流向本团的职工,流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其他经济组织的较少。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各师做法各有不同。

二、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师团缺乏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和机构

2004年兵团曾出台过团场土地流转指导意见,但该意见过于笼统,而且当时制定指导意见的时代背景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在团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当前,兵团土地流转的政策及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兵、师尚未出台规范土地流转的政策办法,团场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平台,存在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信息不畅通,合同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二)对土地流转组织引导不够

部分师团领导干部还没有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土地流转工作对于全面深化团场改革、农业结构调整、连队功能转型、职工多元增收的重大意义。认为土地流转是职工之间的行为,应由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与团场、连队无关,没有充分认识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在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上支持、引导、宣传、服务的力度不够。

(三)土地私下流转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团场是一个熟人社会,职工私下流转土地的对象主要是本团职工或其亲朋好友,相互比较信赖,流转收益在种地前一次性付清,“五保三费”也含在土地流转费中,未向团场申请备案,未签订正式的流转合同,多为口头协议,且临时性居多。私下流转之所以较为普遍,其现实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省去了麻烦的程序,纠纷还少,既使有纠纷,因未给团场带来直接的不利影响,团场一般也不干预;另一方面,部分职工对团场缺乏信任,担心通过团场来流转土地,自身的利益会受到损害。

(四)转出职工难以实现转移就业

近几年,随着农业补贴的加大,农产品价格的走高,以及减负力度加大,职工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相对第二、三产业较高。职工拥有一份定额地,就能保住职工身份和相应的待遇。团场职工无论是在师团还是在外地兼业从事其他行业,都不愿舍弃定额地。再加上职工受资金、技术、市场、文化素质等因素困扰,退出承包土地后实现长期固定就业存在困难,不敢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些师职工应自行承担的“五保三费”自2007年后一直没有调整过,随着自治区社会平均工资的逐年增长,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逐年递增,应由职工承担的自身受益逐年增加部分全部或部分由团场承担,导致团场负担加重,团场只能依靠自然减员和不增加一线职工队伍,来减少农业一线承包人员,造成职工队伍老化。

(五)土地流转存在的一些隐患

由于兵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埋下了一系列隐患。土地转包后,合同签订的人员与实际承包人员条件不相符,有些实际承包人员不是团场的正式职工,不服从团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管理,不愿意接受农产品订单收购,给团场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一些人常年在团场挂名承包土地,但却不是团场的正式职工,享受不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公平诉求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一些职工没有遵守相关程序,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没有团场认证,很容易在地上农作物价格评估、转包时间和五保三费缴纳等问题上产生纠纷,由于没有合同保障,职工之间矛盾增多;由于土地收益相对较高,部分职工在退休前两三年把土地流转给子女,承包土地难以收回。

三、规范兵团土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团场领导对土地流转工作的认识

师团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面深化团场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加强对土地流转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职工群众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创造条件。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连队功能转型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土地流转的实质在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适度扩大一线农业职工土地承包经营面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目的是为了职工多元增收,团场提质增效。

(二)加快研究制定土地流转指导意见

随着兵团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兵团加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力度,土地流转的程序、方式、对象和相关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兵团应尽快研究出台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各师根据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突出土地流转工作管理主体,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方式、程序、合同文本、流转价格、收益分配和监管服务等内容和底线,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创新流转方式,健全流转机制,规范流转管理,强化流转服务,在充分保障流转双方权益的基础上,促进农地合理有序向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集中。

(三)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基础上,团场(农业经营公司)向农业职工颁发土地经营权证,职工凭借土地经营权证进行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经营权证颁发年限应与农业种植结构相适应,最长不能超过职工退休年龄。职工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严禁师团通过定任务、下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禁止职工以转让、转卖等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团连不得违背职工意愿流转职工的承包地。土地经营权流转要与兵团农业现代化目标、农业结构调整方向相一致,不能搞污染和掠夺式经营,使土壤肥力下降。

(四)建立农地流转的审查和过程监管制度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农地的用途,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用途,违规搞非农建设。通过农地流转实现兵团农业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入审查制度和监管制度,对转入方的农业经营资质、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生产计划、农业风险防范措施等进行审查,尤其对工商企业、合作社法人流转农业用地要进行严格监管。对农地经营过程中不遵守兵团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等行为,职工有权要求即刻终止土地流转协议,及时收回农地经营权,并根据实际情况索取补偿。

(五)着力开辟土地流转职工就业渠道

紧紧抓住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对口援疆的契机,依托三化建设,结合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承接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推进本地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有效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研究制定土地转出职工实现再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有效解决土地转出职工的后顾之忧,组织职工群众赴其他省份就业;通过收费减免,流转奖励小额贷款担保,就业服务补贴等政策,多渠道扶持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引导转出土地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六)统筹制定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

只有土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能跟上,转出农业职工能实现转移就业,土地流转才会发生,适度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对转出土地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职工,各师应统一制定政策和管理办法,给予充分的社会保障,实现“五保三费”和企业“五险一金”无缝对接,使其能同等享受职工待遇。鼓励不再以农业为主的职工转出土地。在兵团选取试点师,探索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永久转让”制度,对长期在册不在岗,不能尽到义务的职工,鼓励其退出农业承包,上交定额地。对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居所的职工,在征得其本人同意前提下,鼓励其有偿退出其农地承包经营权。给予自主创业职工“五保三费”优惠政策。对流转土地上的林带和节水设施等地上附着物,要结合土地流转指导意见,统筹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做到既能确保土地顺利流转,还能保障地上附着物投资者的利益。加大对农地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兵团已具备了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经济社会条件,兵团各部门应统筹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给予农地规模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的支持。对土地规模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整理土地,优化改良土壤的给予补贴,探索完善承包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以有效应对规模经营主体季节性资金需求,形成支持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

(七)加大对土地流转职工的就业培训

一方面,针对目前兵团农业职工老龄化、青壮年职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转入土地职工、合作社理事长、团场农业公司等负责人的农业经营管理培训,重点培养和扶持青年农业职工,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农业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公司化运作;另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对有条件流转土地的职工提前进行设施农业、现代养殖业等其他岗位就业技能的岗前培训,加强对流转土地职工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R].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4-11-20.

[2]袁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租问题研究[J].学海,2014,(1):74-76.

[3]刘婷婷,刘钟钦.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37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3,(12):41.

第7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现在,我代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七届理事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监事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集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5683.9亿元,同比增长9.84%;主营业务收入15867.2亿元,同比增长7.93%;利税总额1681.6亿元,其中利润11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2%和7.95%;资产总量9156.2亿元,同比增长13.32%。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绩。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发展新产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研制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品牌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联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创新和拓展服务职能和范围,加强政府委托的行业管理工作;打破体制界限,吸纳新成员,壮大联社队伍;搭建多种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发挥联社经济,自身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反映集体企业诉求,帮助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倾向,在党的十召开之前,总社向中央上报了《关于在党的十报告中继续重申和强调发展集体经济的请示》,反映各地联社和广大集体企业职工的呼声,提出继续重申和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要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一脉相承的做法,是推进新形势下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要求,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些省市联社、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党中央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总社及各地联社的建议得到了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年来,我们就集体经济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报告,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上反映集体经济和企业的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总社及各部门结合出席行业活动、地方联社代表大会、专门会议等,深入了解各地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实际情况。一年来,在科技环保、质量标准、结构性减税、拉动内需、促进出口、扶持中小企业等诸多方面,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和诉求,争取扶持、支持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一些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出台或延续。总社就河北省联社法人资格问题、原贵州省联社资产问题致函和派人员同地方沟通协调,促进问题妥善解决。

总社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开展了对我国手工业和手工艺产业状况的调研,目前正进行综合分析,准备提出促进手工业和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今年四月,总社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联社主任座谈会,22位联社代表在会上交流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资产资本运作以及创新联社职能方面的经验体会,研究分析了当前集体经济和联社工作中共性和突出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各级联社在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坚持改革创新,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方式,取得了积极进展。

继续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广东、山西、吉林、湖南、福建、武汉、西安、绍兴等省市联社积极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广东省联社按照“整合资源,做大一批;转换机制,搞活一批;安置员工,退出一批”改革思路,积极推进广州、珠海等8市联社300多家集体企业第二批改革试点,一批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已取得明显成果。武汉市联社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去年又有7家企业实施了改革改制,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福建省联社积极争取和落实政府扶持政策,去年完成7家集体企业改制,落实改制资金3000多万元,分流安置职工600余人,解决了1000多名退休人员社保问题。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联社在实施二次创业中,一方面奋力做好现有资产保值增值,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同时他们抓住省里提出建设“一省一网”广电网络的机遇,面向新兴产业,实现投资布局新突破,投资参股的传媒、金融、环保公司均取得较高回报。2012年底,联社总资产63.17亿元,比2010年末增长45.62%。北京市联社以资产为纽带,吸纳企业入股,集中优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主营业务和新拓展业务都取得较好效益。山西省联社提出转型升级的十个重点,明确了集体企业重组、维护集体经济效益、建立联社经营保障机制三项任务,提出了二次振兴的具体目标和配套措施。江苏省联社积极发展生产型服务业,2012年实现人均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人均创利70万元。

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各地联社注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企业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上海城镇工业合作联社2012年全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46亿元,开发新产品386个,申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9项,联社加大转型服务业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酒店管理由租赁为主转变为租赁和经营并重。2012年,联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112.7亿元、利润5.4亿元、上交税收6亿元,分别增长了12.5%、3.7%和5.8%。吉林省联社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下力量抓好新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去年新产品对全系统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到70%以上,名优品牌达到51项。山东省联社组织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组织参与省名牌产品和商标推荐评审工作,全系统新增省著名商标40个、省名牌产品26个。对60余家重点企业名牌产品进行宣传,开展了十佳品牌、十佳品牌企业及品牌卓越贡献带头人评选活动,成功举办了家具及木工机械、皮革鞋机鞋材、门业、五金机电等国际展览会。天津二轻联社在发展现代骑行、绿色家居、白色家电、健康体育、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中,推广运用新动力、新技术、新材料,发展新型飞鸽电动自行车、现代创意手工地毯、机器人吸尘器、多功能康复器等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三)发挥优势特色,积极发展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积极发展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日益成为总社和各级联社增强服务功能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工作。2012年,总社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广东江门市联社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玉雕大赛”。福建省联社多次组织全国、全省、海峡两岸工艺美术产品展销、经贸洽谈活动,组建了“福建省创意设计中心”。全省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实现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37%;出货值333亿元,同比增长33%;上缴税收27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润89亿元,同比增长40%。广西联社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了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暨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187家企业、5300多件作品参展,工艺美术产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北京工美集团把创作精品名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年他们承接了航天、航母、深潜等领域部级表彰的奖章、纪念章制作任务,完成了首批特许产品的设计和申报工作,集团有近百个产品在同行业产品展销和评比中获奖。去年集团营业收入31.36亿元,实现利润5235万元,比全年目标翻了一番。山东、浙江、辽宁、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联社以及新疆、青海、广西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联社,积极发展轻工特色区域和手工艺产业集群,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新疆联社创建了手工地毯、民族乐器等10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仅此就完成工业总产值10.66亿元,销售收入8.58亿元,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

(四)拓展服务功能,探索联社职能创新

一年来,各级联社在巩固已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联社服务功能,探索联社职能创新。

一是在继续强化经济服务功能的同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主动争取公安交管部门支持,投资建立了“上海机动车回收服务中心”,承接了政府委托的行政职能,为上海机动车更新、节能减排、车主享受补贴提供良好服务。他们还与民生银行合作组建小企业银行,支持联社系统内外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扩大成员单位,夯实服务基础。各级联社积极探索打破原有体制界限,壮大联社队伍,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四川省联社开阔视野,吸纳乡镇企业,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帮助企业进园区、调结构,凡是有利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事,主动积极去闯、去干,在实践中完善、壮大联社实力。

三是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按照合作共赢的思路,总社就推进各级联社经济合作、联合发展进行调研,为推动对接、促进各地联合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和青岛市联社共同出资,开办经济型酒店,迈出了经济合作新步伐。山西省联社帮助企业与海内外文化企业签订协议合作项目16个,签约总金额51.04亿元人民币,“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朔州精品陶瓷展”期间签订合作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25.56亿元,贸易项目10个,总交易额3.1亿元。

(五)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总社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共同组织评选表彰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总社和各地联社系统有128名劳动模范、38个先进集体、36名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分别占轻工行业的26%、28%和37%。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宝贵经验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系统员工,在全社会产生积极反响。

总社作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认真做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相关工作。各地联社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共评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8名。

各级联社把引进培养、选拔使用各类人才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大事。浙江省联社通过全省联合公选、公开招聘引进急需人才;建立高管、中层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等梯队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投资43万元,与浙江大学合作举办了“青年优才计划高级研修班”和“新员工培训班”。湖南省联社支持工艺美术职院完善和新建成项目工作室、设计工作室30余间,建成3000多平米陶艺馆,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3个(总数达到126个),为专业人才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山东省联社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力度,开展省第七届家电技能大赛和“金蓝领”培训、省首届工艺美术行业雕刻(制砚)技能大赛、与山东技师学院合作对五金行业高技能人才定期培训,坚持做好每年一次的行业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评选申报和工艺美术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六)加强宣传交流,扩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社会影响

积极参与“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系列活动。总社领导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2・国际合作社年在中国”启动仪式和主题报告会,代表全国合作社组织致辞。总社代表在“中国特色合作社发展之路”交流会上作了大会发言。部分省市联社、合作经济协学会、集体企业、集体经济研究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相关活动。

组织参与研讨活动。总社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在青海西宁召开了加强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研讨会,分析了城镇集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总社还组织有关部门、学会、杂志社、研究所等负责同志参加了中国社科院马列主义学院组织的“集体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6届高层论坛”,总社代表作了《发挥集体经济特色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会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坚持集体经济的性质、地位、作用、改革模式、扶持政策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总社和各级联社网站、刊物对总社重要会议和活动、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成果、联社职能创新情况进行大力宣传,营造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在国际合作社年系列活动中,与国际合作社联盟和多个国家合作社组织进行了交流。接待了波兰工人合作社全国审计联合会主席一行来访。总社、地方联社和集体企业领导先后对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南非、阿联酋等国家合作社组织进行考察和工作交流。

各位理事,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总社、各级联社和集体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系统广大员工齐心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向集体经济战线全体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由衷的谢意!向荣获全国轻工行业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正确把握形势,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国集体经济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对于正确把握形势,推进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面临转型升级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带来的机遇、优势和集体经济自身的制度、机制优势。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为满足初步小康社会的消费和服务需求做出了贡献。市场需求,特别是中低档产品的强劲需求,成为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进行深度调整,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艰难,增长乏力,发达国家转嫁危机手段和贸易保护继续扩大,科技和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国内改革红利及原有成本优势、引进技术条件优势逐渐减弱,市场需求下行,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强化,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有所下降。

我国集体经济、合作经济面临国家经济改革发展大环境中原有优势逐渐减弱,速度效益型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自身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总体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产能过剩进一步显现,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法规不完善制约资产、资本运营和集体经济优势的发挥,新遇到的实际问题同历史遗留的问题相互交织。我国集体经济、合作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严峻挑战。

(二)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制度优势没有改变,必须坚定自信

虽然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

集体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内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需求相适应,是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要实现形式。

集体经济在历史上为解决就业、繁荣市场、发展经济做出过重要贡献。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实践中,集体经济恢复和发展了产品、产业特色和经营机制等优势,企业结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培育发展了家电、塑料等新兴产业,改造发展了皮革、日用小商品等一大批传统产业,涌现了一批像海尔这样的优势企业和一大批小巨人特色企业,创造和发展了一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近年来,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手工业产业方兴未艾,农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国际上合作经济、手工业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说明我国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当前一些地方集体经济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制度本身造成的,而主要是由于原有的优势未能传承发挥,新形势下观念、改革滞后,制度优势未能与时俱进地发展。只要我们增强自信,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就一定能开创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三)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处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总体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正向中高端发展,转型升级有着广阔的空间。市场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和产品升级换代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带来巨大商机。集体企业经过多年市场竞争和风险考验,积累了宝贵经验。各地联社在再次创业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条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中小企业,推进城镇集体经济同农村集体经济融合改革发展,提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合作”发展的新优势,是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学习贯彻十精神,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充满自信,推进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保持和发展优势特色,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推进融合发展和经济合作,创新职能,增强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扩大有效需求,保持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同居民消费息息相关。要紧紧围绕居民消费,稳增长,调结构。加强对市场需求调研,加强对产能过剩情况的调研和预测。围绕居民基本生活、文化需求,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扩大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助政府积极提出拉动消费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推动国家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实,继续完善关于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针对企业实际问题提出相关产品税率调整具体意见,继续推动国家有关扶持节能环保产品、促进外贸增长、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等涉及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取得实际效果。

要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加强跟踪和分析,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和企业的诉求,总结推广企业改革发展中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向政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产品、产业优势和特色,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要认真研究主营业务的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同信息化技术融合力度,加强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支持。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因企制宜,继续深化企业改革,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增强企业活力。

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围绕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升级换代,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巩固发展老字号产品,培育发展名优产品、专特新精产品以及反映消费趋势的节能环保产品、时尚产品,大力开展对优秀品牌的宣传,支持企业争创名牌,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

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继续开展特色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工作,把产业集群同产业有序转移和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

结合各地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重点工程,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服务项目,培育发展新的服务业态。

认真研究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模式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制造业同流通企业、电商企业融合发展。

(三)加强指导协调服务,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的发展

认真贯彻党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工艺美术和手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做好各项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抓紧完成对手工业企业摸底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手工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争取政府扶持支持发展的政策建议,协助各级政府做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各项扶持支持政策。

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认真做好工艺美术大师和专业人才的培育、评选、表彰工作,组织开展技能比赛、奖项评定、技艺交流等多种活动,提高专业人才技艺水平,创造各类人才茁壮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条件和环境。

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培育共建授名工作,积极参与当地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建设水平。

(四)进一步稳定联社机构,完善联社职能

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深入总结各地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加强对总社和联社职能的宣传和反映,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对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历史情况和改革发展情况的了解和理解。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和支持,稳定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将更多的政府职能、社会职能转给总社和联社,充分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使其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合作互助的组织和参与者。

巩固近年来总社和各地联社在创新思路、完善职能方面的成果,高举城镇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履行“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基本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增强经济实力,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工作思路,提升服务能力。着力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发扬再次创业的开拓创新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保值增值能力,正确处理争取支持和练好内功的关系,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关系,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探索借鉴协会有效工作方式,以对企业和政府的优质服务,增强联社的凝聚力。

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扩大视野,壮大成员队伍,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相互联合和合作。切实加强信息、统计、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工作,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探索总社和联社有效工作方式。集体经济行业多,中小企业多,行业间、企业间差异大,各地联社职能和经济发展情况呈现出多样性。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工作既要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又要对经济、科技、信息交流,合作项目推介,品牌和产业集群建设,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等共性问题和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工作,积极探索有效工作方式。

进一步改进作风,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总社制定的“实施细则”,热忱为企业服务,减少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注重服务实效,培养使用优秀年轻人才,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领导团队建设。

(五)推动解决集体经济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研究解决集体经济改革发展重大实际问题。继续推动城镇集体企业出资人和集体资产监管职能等影响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总结借鉴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有效做法,总结借鉴农村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改革发展经验,推动国家有关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法规的完善。

第8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书记指出,宁夏经济发展的任务很繁重,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很迫切,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又好又快地把宁夏现代化建设搞上去。为此,总书记提出了“迈出四个更大步伐”的明确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迈出更大步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贯穿于宁夏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宁夏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具体实践中。

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我们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物质装备,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大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精深加工力度,尽快把特色优势农业培植成宁夏农业的主导产业。总书记对农民增收问题十分关切,每到一地,都详细了解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情况,要求宁夏要下大力气促进农民增收。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使我们增强了紧迫感,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渠道,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农村社会事业的大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繁荣和文明进步就是一句空话。总书记要求宁夏下大力气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完全符合宁夏的实际。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机遇,加快建设一批农村饮水、道路、能源、电网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加快塞上农民新居、危窑危房改造的力度,争取用3至5年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的改善,让农村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奋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总书记高度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必须切实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将积极主动加大调整力度,在调整、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调整、转变,以赢得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新优势,主动依托宁夏的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真正形成具有宁夏特色、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筑新平台,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能力,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辟新领域,在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尽快把服务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宁夏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扎实推进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增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善于在劣势中看到优势,在落后中找到潜力,善于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常规,走出新路子,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实现宁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奋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出贡献。总书记对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非常重视、非常关心。他要求:“把宁夏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作出贡献。”这是总书记赋予宁夏的一项重大使命。这几年,宁夏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讲,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么实现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要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防风治沙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努力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要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和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大管护力度,坚决制止随意砍伐、随意放牧、随意开荒、滥采乱挖等行为,坚决巩固封山禁牧成果。总书记在视察中明确讲到,国家正在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到期以后的接续政策,要让广大农民吃上“定心丸”。为此,宁夏要用足用好中央的政策,大力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接续产业,使广大农民从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得到实惠,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内在动力。

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稳步扎实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从宁夏区情出发,积极创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我们要继续自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抓住全球产业重组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宁夏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与东部地区和国家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推动宁夏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和谐宁夏建设

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任务和战略决策落实好。把改善民生作为基本着力点,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此,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扎实做好”的明确要求: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扎实推进和谐宁夏建设,为实现宁夏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培育新的就业门路,增加新的就业渠道,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尽快使养老保险覆盖各种所有制企业,把城镇各类居民都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要巩固城市低保成果,不断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确保年内将全区农村特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认真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这些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宁夏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全区仍有7.5万群众尚未解决温饱,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虽解决了温饱,但很不稳定,一遇灾害就会返贫,扶贫开发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宁夏绝不能因为实施农村低保而放松扶贫,扶贫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持国家帮助、对口支援、自力更生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切实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三项扶贫重点工作,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稳定地解决温饱、稳定地脱离贫困,像总书记期望的那样,“让广大的乡亲都富裕起来”。

认真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对维护宁夏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只有发展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宁夏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以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各族干部的团结,以干部的团结带动各族人民群众的团结,使全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禁滥建寺庙、盲目翻修扩建寺庙,维护现有宗教格局的稳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加大培养宗教界爱国人士工作力度,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活动,努力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宁夏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切实”的明确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搞好换届工作。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第9篇:社工转正总结范文

――从国家经济发展走势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了科学精准的概括,“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从我省经济发展走势看,新常态也在形成。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我省经济正从中高速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我们正从原字号、粗放型发展转向以要素驱动为基础,创新驱动、投资拉动并重,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已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从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视程度看,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总理在供销总社建社六十周年时都有重要批示,希望供销合作社建成“适应三个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和服务体制”;“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全国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同志指出:“中央一号文件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和讲话,不仅对我们寄予厚望,而且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为供销合作社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今后走势”。

――从省社控股企业SWOT分析看:

(一)优势:一是省社企业在省内化肥市场占有率高,省内营销网络形成竞争优势。二是进口俄罗斯钾肥业务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三是政府对化肥补贴的政策优势和省供销社作为出资人的资源优势。四是企业人才队伍比较稳定、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优势。

(二)劣势:一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二是企业资产结构不优,自有资金比重低,短贷长投和不良资产比重较高,盈利能力不强。三是部分企业主营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不优,盈利能力很低,风险过大,并缺少有效防控措施。

(三)机遇:一是体制改革机遇。总社确定了4个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及省领导就省供销社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省社探索改革提供了经验,指出了方向。二是业态改造机遇。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的支持政策,为社有企业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实现现代化改造提供重要支持。三是服务改进机遇。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供销合作社的服务改进提出了重要意见。如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供销社农资供应渠道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改革”。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服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省委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创新”;“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试点,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业务、农村合作金融公司、农业租赁金融公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开展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和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开展有地方政府支持的农民住房保险试点”。这些都为供销社拓展服务领域,在金融、担保、保险等方面实现创新经营带来了机遇。四是发展环境机遇。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为我们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为“三农”提供全程、综合,创造了良好环境机遇。

(四)挑战:一是企业负债率过高。存在较大的债务和担保风险。二是政策调整,如果化肥增值税免征政策取消后,省社直属化肥经营企业增加成本额度较大;化肥的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取消,也会导致经营成本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三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供大于求。四是宏观经济下行使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尤其二三线城市下行走势明显,将对相关企业产生不测的影响。

通过形势分析,我们要深化国情、省情、农情、行情认识,科学把握发展大势,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在全省及全国供销行业经济发展中,找准位置,定准方向,确定走势,坚定前行。

2015年我们总的工作思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总社五届十次理事会议和省委1号文件等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推进“三改、一增、三加强”(抓好体制改革、业态改造、服务改进;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加强“三项业务”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遵循上述工作思路,201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

制定并实施省社控股企业发展战略。包括总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控股或第一大股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实现省社“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

体制改革目标: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推进省社改革带动基层社改革,逐步实现联合社、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一体化经营、集团化运行的新体制、新机制。

业态改造目标: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形成企业发展新业态。

服务改进目标:通过生产资料供给,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农村合作金融、农村金融担保、互助合作保险为内容的服务改进,逐步实现为“三农”由部分到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转型升级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创造型企业为转型目标,逐步实现控股企业“将核心业务做强、新增业务做大、未来业务做好”的三项业务及时转换,可持续发展。

廉政反腐目标:努力营造廉洁奉公、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按照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逐步建立上到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下至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的供销企业集团。集团由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松散层组成。积极探索省社机关与企业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审计监督等内设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兼容高效的体制改革。通过省社控股企业对市、县、乡(镇)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家庭牧场、农业企业的资本联结、业务合作,实现多层次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体化经营、集团化运行,具有新型供销社特色的现代供销企业集团。同时,还要加速基层社改造,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全省供销社系统建设成符合提出的、适应“三个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和组织体制”。

积极推进业态改造,使传统企业逐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使其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当前要全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任务。一是在控股企业分梯次导入ERP系统。二是系统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逐步实现供销社企业集团、虚拟组织、敏捷制造能力和全省农业电商第一品牌的目标。三是对控股企业实施6S管理。四是通过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金融、担保、保险,特色农产品及玉米、水稻和大豆的供给、收储、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对供销社传统业态改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强力推进服务改进,逐步成为全省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一是通过服务延伸,做强农业生产资料供给这一传统核心业务。二是通过服务拓宽,做大农村合作金融、担保、互助合作保险,特色农产品和水稻、玉米加工销售储备的新增业务。三是通过超前投入、超前研发,做好对各种业务商业模式,农作物栽培模式,主栽农作物良种以及奶牛、肉牛、东北、黑蜂、林甸鸡、鄂伦春马良种和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等未来业务的研究和转化的前期工作。

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提高省社控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借鉴国内外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成果,结合供销合作社实际为我所用。二是导入和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提升管理防控风险能力。三是建立依法治企、制度管理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文化。四是依据《担保法》制定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对控股企业担保贷款的管理办法。五是突出抓好正在进行的清产核资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重点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全社上下要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上,个人要形成习惯,单位要形成氛围,行业要形成风气。要通过学习提升全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对新知识的吸纳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对新形势的研判能力,对新问题的破解能力,对新诱惑的抵御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之需要。

在班子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强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坚持班子民主集中制,遵守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追究;强化班子团结,搞好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各级班子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三重一大”制度。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和同志的讲话精神,省委、省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发展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搞好“回头看”,继续加大对“”的遏制力度,对贪腐的查处力度。把提出的“三个凡是”、“三严三实”、“四有”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三个凡是”就是要做到: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全力克服;凡是损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彻底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三严三实”就是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四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岗双责”、“一问三责”要落实好“两个责任”,要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负全责,要带头执行和落实好党规党纪的各项规定,率先垂范,作出表率。要以提出的“抓铁有痕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持之以恒地把党风廉政建设抓下去,努力营造我社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是突出三项教育,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教育。抓实两项工作,即稳控和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