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护理专业业务能力精选(九篇)

护理专业业务能力

第1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05

临床专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在国家医院整体发展思路上,要控制规模,走内涵建设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专科水平和医疗质量,医院之间要形成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良性竞争。在医疗快速发展进程中,护士的培养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护理专业(专科护理、专病护理、专项技术护理)内涵,注重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养成,真正解决病人身心健康问题。在提高专科水平与医疗质量中,对临床护士专科、专病知识及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岗位管理中岗位价值评价是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的中间环节,也是为绩效管理提供依据的环节。岗位价值评价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1]。专病护理水平需要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深度,对病人病情观察及判断能力,对病人及家属的关怀爱护,对医师治疗原则、治疗措施及机理的深入理解。同时需要各级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支持与指导,无论管理与工作模式怎样改变,让病人得到安全有效地护理永远是职业护士的最高目标。

1评价临床护士岗位价值的3个纬度

岗位评价也称岗位价值评估、工作评估或职位评价,是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职位的工作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的任职资格等因素的差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岗位对于组织的相对价值的活动过程[1]。一名临床护士的职业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维度了解及判定。

1.1资历应从学历、职称、年资、职务、专业阅历考虑,其中专业阅历指就职医院的级别及工作的年资,而工作年资更重要的是指在几类科室工作及所工作年限,比如在门诊工作5年的护士与在ICU工作1年的护士相比,后者需要的专业经验更多,所以我们鼓励安排青年护士到专业性强、任务繁重的临床科室,因为这是对护士最有效的专业培养。

1.2岗位情况除护士长外,还可担任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临床带教、质量控制等工作,当然,经过培训,成为专科护士更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岗位。

1.3专业业绩情况承担特殊、危重、新技术病人的护理,参与护理会诊,具有查房能力,可解决临床常见难题,参与护理改革及护理新技术,能发表学术论文,参与著书、科研项目及护理教学等。

2专科病人护理所涉及的能力

临床专业护士的准入是在其具备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之后才能独立上岗工作的,当其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后,其岗位价值内部一致性表现在人际交流与关系的技巧、技能与工作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组织技巧、操作技能、对病员的责任等方面[2]。在职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3]。临床专业护士的三基知识及技能则需要巩固、提高、更新,而培训学习的重点也由基础培训转为专科专病深层知识、技能以及新业务新技术。护士的疾病护理能力与医师一样应建立在掌握丰富疾病知识基础上,也需要不断读书,在丰富知识中发展,所以专业护士的学习力也是重要能力。

3管理者业务能力影响专病护理质量

医学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对岗位护士的业务管理既包括病人护理也包含对护士的业务培养。但如何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及学习的效率是面临的重要问题。朱晓燕等[4]对15所医院2800名护士调查显示,影响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没有机会(占57.53%)和没有时间(占38.75%)。对护士在继续教育中缺乏考虑受教育者需要,只考虑教育任务及目标,以及管理者对护士重使用轻教育的短期行为,影响着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

临床护士学习氛围与医院级别、医疗专科发展程度相关,同样护理管理者学历与专业水平也是影响业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在现实护理业务管理中,护士在职培训与考核不但成为管理的难点,也成为了护士的压力。由于护士队伍快速扩编,低年资护士人数偏高,护士素质及以及护理专业教育质量、管理者业务能力偏低等因素,都加大了护士业务管理与专业能力提高的难度。只有护理管理者具备出色的专业学识,才能懂得及深入地管理临床护理业务。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的管理者,更知道病人需要什么,医师需要什么,护士需要什么,培训的重点应当是什么,此外还要深入掌握护理行政管理的相关政策,掌握护士分层培训的模式,具备业务管理的技巧,具备某领域的专业深度及核心知识。

在对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设计中,对于N2级以上护士应将专病护理知识作为培训重点,科室护士长的业务培训设计以专病为主,护理部除设计培养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解决患者身心健康问题知识外,应以各专业均可能涉及的病种知识为主。在设计护士业务培训内容中,可显现各级护理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及管理思路。如在病人交接环节,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护士长会敏锐地发现病人护理的关键质量问题,发现了就会询问了解情况,护士及时得到指导,就知道自己差什么,如何做是对的,护士被问到而没有掌握的知识,也会去看书询问查找答案。如果护士长永远看的是表象护理,护士也只能在表浅知识面上迂回不前。如果我们询问的是病人情况,病人住院多久了,症状缓解了吗,医师有什么要求等,护士就会想病人的具体情况,她只要护理这位病人就一定能回答出你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个人对疾病知识掌握深度不够,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体现的很表浅,很没有价值。引导护士也不去主动深入地了解疾病知识,也不必看书研究你的问题,为了应付检查,看看病历的眉栏部分就可以了。想想,只看病历眉栏的护士业务能力什么时候能提高呢?所以管理者的业务深度决定业务管理思维,与专病核心知识无关的提问无助于专科、专病知识内涵的提高。

4专病护理核心知识点的筛选

护理水平是通过每位病人护理结果来体现的,护理能力也是在知识与经验中实现的,如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十几种,护士应掌握每种疾病的概述、发病机理、症状体征、观察要点、严重病情变化、并发症、病人手术前后观察护理重点、专科用药知识、检查化验的判读、重要的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紧急病情变化处理、健康指导、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等知识,以及病人护理的质量标准等。护士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涉及到对疾病的观察及护理的效果。

在对护士专病护理知识培训中,针对群体青年护士、活跃灵动的特点,管理者应给其提炼出每种疾病的知识点,并科学、艺术、精准的用文字及图解形式展示出来,产生简洁、准确、关键点醒目、表达形式现代卡通的效果,吸引护士阅读的兴趣。每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重点各有不同,各系统每种疾病既有相同的症状体征,也有每种疾病的特点,治疗与观察关键点也各有不同,护理业务管理就是要将疾病特点与关键点理顺清楚,使护士在掌握知识时,能带着系统与评判性思维观察、护理、交接病人。一个专科护士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既有临床实践的锻炼,也与优良的业务管理密不可分。

有位护士长提出:“参加医疗的死亡病例讨论,护士该从哪些方面说起?”首先一位死亡病人必然经过危重及抢救的过程,护士能在死亡病例讨论会上提出有价值的经验及教训,需要护士具备疾病的深度知识及救治经验,以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才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经验。在专科、专病的护理知识培训中,筛选核心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引领护士学习疾病关键知识。

如普外科的急性胰腺炎腹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及特点,与发病机理之间关系,用何类药物可缓解,止痛药的禁忌及相互关系,护士对疼痛评估以数字分级法(NRS)为基础,将评估强度绘制在体温单上获得了准确、系统的疼痛量化曲线图,为疼痛管理及医疗诊断提供了依据[5]。再如专病检查化验判读能力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检查化验技术使得诊断更加精准、治疗更加迅速。每种疾病的特异性检查化验确诊指标,既是疾病治疗的依据,也为护士观察、评估、判断病人病情提供了参考,在病人检查化验有问题或达到高危值时,护士应第一个发现并立即与医师沟通,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增强护士专病护理能力,还可锻炼护士理性思维习惯。在培养护士专病护理能力中,鼓励护士主选一种疾病作为自己重点研究的对象,通过深入广泛的护理实践与临床研究,成为该疾病的护理专家[6]。

总之,护士专业能与快速发展的医学科学不同步,不能只限于执行医嘱及技能操作,只有持续的学习专病知识才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只有深刻的掌握理解疾病的核心知识,才能具有分析、判断、评估病情的能力。对临床专科护士的在职培训需要紧密结合护士工作需要设计,并提炼出专病的核心知识点,引导护士研究思考疾病发生机理与治疗护理措施的相关性,激励护士关注现代高科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导护士现代职业意识,以提高学习力、发挥创造型思维能力。各级护理管理者应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及管理能力,科学精细的筛选专病知识,制订科学的护理指引及培训方式,激发临床护士学习积极性,提升专病护理水平,为新时代护士提供发挥才能平台,带出一支患者满意、医师放心、适应时代的护士团队。

参考文献

[1]霍春颖,李庆印,袁小飞,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心血管专科护士岗位价值评价模型[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13-15.

[2]陈红.H医院护理岗位价值评估研究[C].成都:四川大学,2007:4.

[3]黄平主编.继续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51.

[4]朱晓燕,吕伟波,郭俊,等.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19-921.

[5]胡春华.疼痛评估结果绘制在体温单上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71-72.

[6]钟小艳,陶红艳.专病护士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3):1639-1641.

第2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关键词:母婴护理 学生就业 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1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逐步提高,考取护士执业证书的难度也是逐年增大。尽管学校想尽了办法,教师磨破了嘴皮,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学校要正视这一现实,对于获得护士执业证书的同学,学校努力将他们安置在尽量好的医院工作,这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那些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仍不能考取护士执业证书的同学,我们也要想办法为他们做好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就业。只有积极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就业问题解决了,招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使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而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呢?依据学校“立足卫生、面向社会,围绕市场,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全新办学理念,笔者利用寒假和暑假时间考察了山东省滕州市和泰安市两地的多家母婴护理机构。通过考察建议学校顺应市场需求,建立一个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母婴护理服务、培训机构。为产妇、新生儿、婴幼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并开设母婴护理培训班,培养新一代的高水平、专业化的母婴护理人员。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实习、就业的新途径。既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是一条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大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逐步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1 创业思路

1.1 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

母婴护理行业为产妇、新生儿、婴幼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优质服务;使孩子及家长得到科学的教育指导;让宝宝幼嫩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智商、情商得到全面发展,使宝宝的潜能在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得到充分的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母婴护理行业一经问世,便得到了社会、家庭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建立母婴护理中心正是顺应市场潮流、满足社会需求的明智之举。

1.2 培训专业人员,解决学生就业

面对护理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紧盯市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就业途径。母婴护理技术简单易学,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学生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能掌握相应的母婴护理技术,对于没有考取护士资格证书的学生,学校可以对他们进行母婴护理专业培训和相应的就业指导,并可在学校母婴护理培训中心实习,继而推荐就业,为他们的就业开辟一条新途径,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另外,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开设护士助理、儿童专业护理、家政艺术与家政护理师证书培训班,进行社会培训。

1.3 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卫生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社会影响力,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服务社会,进而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增强学校实力及竞争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 背景资料

母婴专业护理在国际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有近千家高校设有母婴护理专业,部分高校还培养研究生和博士生,著名母婴护理问题专家杜威(Mr.Melville.Dewier)曾指出:“对美国人民而言,再没有其他科目要比发展母婴科学护理更重要的了”。日本的母婴护理研究也很发达,很多大学开有母婴护理系,也有很多专门母婴护理学院,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母婴护理服务是社会在细化分工过程中演进的新兴行业,在国外这个行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和规范。英国的“罗伯特管家”,菲律宾的“菲佣”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家政品牌。在菲律宾,80%的妇女从家庭中走出来,从事家庭服务工作,被称为“菲佣”,她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世界各地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不仅承担起自己家庭的经济开支,还带动了她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承认。

母婴护理服务行业在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化与规模化,各种高质量、高水平的母婴护理公司满足着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3 市场分析

3.1 市场需求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加快了,新妈妈、新爸爸们都忙于事业,对母婴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更没有实际经验;新生儿父母年龄的下移和文化层次的提高,表现在对育养知识的渴求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伴之而来的是对多功能、多样化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及专业指导的渴求。

新妈妈、新爸爸们的共同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就能够得到专业、科学的护理,能够对宝宝的智商、情商进行早期的开发;新妈妈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轻松、愉快安全的产褥期。于是母婴护理的需求量就在不断地增加,母婴护理也便从医院进入到了家庭。国家统计局曾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进行调查,需要母婴护理服务等17项家政服务的家庭占这12个城市家庭总量的70%,累计可提供2000万个临时就业机会,目前空缺1100万个。如此类推,中国数百个城市的家庭、社区服务业蕴藏的就业机会是巨大的,且城镇家庭的消费需求、服务需求还在不断扩大。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去年对全国21个城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4%的产妇家庭需要母婴护理服务。

3.2 购买能力

如何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家庭投资的重点。年轻父母们在孩子身上的投资,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无怨无悔,毫不吝啬。

目前,母婴护理市场异常火爆,由于从业人员少,母婴护理人员供不应求,专业技能较高的母婴护理人员更加“抢手”,“薪金”也水涨船高。据滕州市彩纳爱婴家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经过培训的24小时产婴护理员的月薪从1080~2280元,8小时护理的月薪为880~1880元,每一个级别之间的工资相差200元左右。他们计算,一个三星级月嫂一年按10个月上岗算,年薪可达到15000元左右。党中央、国务院也已把家庭和社区居民服务业纳入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从事母婴护理行业既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又可以帮助大量的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3.3 市场现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迫切需要社会能提供专业的母婴护理服务。而我国的母婴护理行业还属于刚刚兴起的一个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市面上很多普通家政公司也堂而皇之的打出“母婴护理”“专业服务”……的口号,他们旗下的母婴护理人员多是下岗中年妇女等,她们没有接受过专业护理教育,只是通过简单培训就开始工作,于是造成了服务质量差,服务层次低,客户利益得不到很好保障的情况,制约了整个行业的成长和规模的壮大。因此,当前在母婴护理行业中迫切需要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队伍,来提升这一特殊行业的服务水平,来创造一个强大的品牌,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4 行业优势

4.1 门槛低、档次高,便于操作

母婴护理属于服务行业,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少,入行门槛低,便于操作。

4.2 投资少,风险小,效益较好

由于母婴护理行业是以信息和服务来换取回报,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用来采购、生产等,所以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少。母婴护理行业的启动资金较小,运营成本低,所以一分耕耘十分回报是可以实现的。

4.3 需求多,供应少,就业广阔

母婴护理技术简单易学,只要受过基本教育、热爱母婴护理行业、有学习能力的人通过学习都可以掌握。而目前社会对母婴护理这一特殊服务的需求量很大,为学生毕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渠道,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

5 服务内容

为产妇、新生儿、婴幼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和产前、产后健康保健咨询;推广普及科学健康的护理、育儿新观念,让每个家庭都能认识到产前、产后母婴护理的新观念,帮助建立温馨的产妇护理和育儿环境;培养全新一代的高水平、专业化母婴护理人员,并可作为母婴护理技能培训的实习基地,为育婴市场提供专业育婴人才。

6 前景展望

6.1 面向社会,扩大培训,把就业和创业培训做好做实

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扩大培训,积极开办“家政护理师证书培训班”等培训项目,承办各种社会培训,进行创业指导,使他们在创业培训层次上有新提升。

6.2 抓住时机,发挥优势,面向全国发展连锁加盟

经过发展,当母婴科学护理中心已初具规模,既培育出大批专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又形成了独具一帜的经营管理模式,创造出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品牌效应。此时,可利用学生群体优势,推出连锁经营体系,开办加盟、连锁机构,覆盖全国,以塑造行业社会地位,创国家知名品牌,扩大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蓄积力量。也同时为立志于从事母婴开发和服务的青年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一个成功创业及创造财富的机会,为全民创业行动增添活力。

连锁加盟这一经营模式是最能适应这一行业的发展需求的,世界已进入品牌时代,消费者需要更优质,更有品牌的服务文化。国际上众多知名企业都是采用这一商业模式而发展壮大的。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这一商业模式必将登陆中国服务业,引领中国服务业的消费新时尚。

第3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摘要】目的:探索实习护士职业素质的具体构成成分。方法:采用Delphi法编制职业素质核查表,在此基础上对190名在职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行为事件访谈法对24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访谈并录音。结果:从资料分析中得出15项核心职业素质,涵盖了知识、能力、品质三个范畴。结论:实习护士教育要注重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素质;行为事件访谈;实习护士;教育

随着我国近几年医疗队伍的壮大,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实习护士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对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与其他类别职业教育相比更具特殊性。本研究通过对在职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录音访谈,力图分析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从而使医院对实习护士培养目标更具体化,使人才培养与岗位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合肥市和洛阳市共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6所社区医院的19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样本配对的方法选取24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录音访谈,三例访谈失败,有效访谈21例。被访者年龄23-45岁,平均(30.8±6.26 )岁;女性17人,男性4人;目前工作岗位情况:从事护理工作18人,从事医疗工作2人,药师1人,其中从事管理工作7人。

1.2方法第一阶段运用Delphi法[1](专家咨询法),从专家的视角筛选职业素质特征,编制职业素质词典,通过三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将一致率超过50%的职业素质特征初步确定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第二阶段,以职业素质词典为依据自编《实习护士职业素质特征核检表》,对合肥市和洛阳市共3所三级甲等医院和6所社区医院的190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76份(有效率92.6%),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选取一致率在50%以上的职业素质项目,从医务工作者的视角确定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第三阶段,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2],确定访谈被试选择的绩效标准,选取24名在职医务人员作为访谈对象,要求受试者讲述三件与工作有关的成功事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并转录文本,以素质词典为依据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并根据文本内容对词典进行补充修订,通过数据分析,选取访谈案例中50%以上的一致率作为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合并,最终确定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的具体构成成分。

2结果

2.1专家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通过对30名专家为期3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将一致率超过50%的29项职业素质项目初步确定为专家视角下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见表1。

2.2医务工作者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在17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通过数据分析,将一致率超过50%的11项职业素质项目作为医务工作者视角下的实习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职业素质,见表2。

2.3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分析

根据所编制的“职业素质词典”中的词条,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将访谈文本编码资料进行输机和数据分析,将半数以上访谈资料涉及到的职业素质项目作为实习护士职业素质,其中“交流能力”、“责任心”、“关心”、“细心”四项为职业素质词典中所没有提及的职业素质,但在访谈中一致率超过了50%。

2.4实习护士职业素质成分构成

根据三个阶段的研究结果,最终可以确定实习护士15项核心职业素质的构成成分,分别为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责任心、敬业、理解包容、关心、细心、爱岗、诚实守信、慎独自律。

3讨论

3.1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构成成分的分析。

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实习护士职业素质构成由知识、能力、品质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下都有更为具体的职业素质特征。

知识是实习护士形成职业素质的前提。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护理教育,其教育对象需要系统的特殊的专业知识作为他们未来职业素质形成的基础。除了医学护理专业知识以外还包括与各种能力的养成相关的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关的知识。就这一点而言,要建立实习护士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必须要以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品质要求为基础,从而实现知识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而服务的目标。

核心能力主要有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能力与英国职业教育界对核心能力[3]的界定―交流能力、数字运用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有着重合之处,这说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能力是所有职业教育都应该重视的能力,而抗挫折能力还没有被纳入核心能力中。此次研究所针对的是具有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随着现代医疗行业的职业压力的不断增强,这些奋斗在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不得不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经受频繁的挫折是这些医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因此,就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言,抗挫折能力在当今日益复杂而敏感的就医环境中、在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现实中就变得尤为重要。

核心品质涉及到九个方面,其中爱岗、敬业、事业心、诚实守信是职业教育系统中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核心品质,但对于实习护士来讲,仅有这些品质还不够。从医学传统及护理职业的本质看,医学活动是非常特殊的人类活动,医学是建立在绝对负责―信任基础上的道德的事业,缺少医德的人很难甚至不能完成医学职业本身的目的―维护病人的利益和福祉―这是医学的根基[4]。由此可见,对实习护士的道德品质要求要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责任心、关心、细心、慎独精神、以及对病人的理解包容等品质是实习护士区别于其它专业学生所特有的品质,具有专业独特性。

3.2核心职业素质的成分构成对实习护士的启示。

通过界定实习护士核心职业素质,使实习护士教育目标更加明确,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知识的传授是以课程为媒介,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以核心能力与核心品质的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编排和整合,就每一项具体的能力和品质选择适当的课程和最佳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盲目的沿袭旧的课程体系。在本次研究中,科研能力并没有在核心能力中有所显示,说明实习护士在工作岗位中的主要角色还是护理的实践者,而并非专家和学者。这一点也恰恰显示出了医学职业教育与医学学术教育之间的差别。

本次研究的所有信息均来自在职的医务人员,对于结果的分析有着极强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具体性,对于护理人才培养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为实习护士职业教育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红,何仲. 德尔菲法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1):6-8.

[2]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5:513-516.

第4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1.研究背景

目前全国医疗机构、相关行业对中医护理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但中医护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需要,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不足,基层中医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护理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护理专业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发展中医护理专业意义重大。尤其是拔罐、刮痧、保健按摩技术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更能适合现代中医护理需要。

2.研究内容、方法和目标

(1)研究内容。该课题主要研究了适合中医护理专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广大师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实施后效果评价。(2)研究方法。主要用了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对比法案例反思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教育教学。(3)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尤其是实践教学水平;加快发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报告、针对调研结果分析研究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设计改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结合现行课程体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主要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按临床路径的工作方式分析了六项主要工作项目,三个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每个工作项目分解成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再将可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的职业能力。通过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法,明确“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对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对接、专业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对接,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2)“3+2+1”课程体系的构建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思路充分调研后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明确职业能力培养主线、注重职业迁移能力培养,同时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2)确定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的工作项目学生毕业应具备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专科护理、监护技能和中医护理技能,并能够应用临床路径、护理程序等方法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具备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岗位变更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按照临床路径工作方式,将中医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模块划分为护士岗前学习、接诊患者的护理、住院患者的护理、中医护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出院患者的护理6个基本工作项目,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主要发展方向。3)建设课程体系基本框架。通过医院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的调研,明确了医疗卫生行业对中医护理人才主要需求,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侧重技能型人才。在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聘请10余名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开发的指导,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最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审核。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兼顾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中医护理专业应根据岗位需要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顺利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服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服务,兼顾对口高职考试。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技能方向课、素质拓展课的全新课程体系。在时间分配上,构建“1.5+1+0.5”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四、五学期到企业(医院)进行岗位实践,第六学期返校进行护士执业考试复习及毕业考试。4)优化课程结构确定授课内容。针对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特点和主要内容整合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先进性、趣味性。

4.创新成果呈现

(1)论文、课题、校本教材硕果累累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课题相关论文7余篇、先后申报课题3项,立项校级课题2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在全体建设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建设和研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构建“三统一,两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医护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有效方法。中医护理专业建设要沿着这一模式继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加强校企(院)深度合作,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努力为中医护理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林华 何文娟 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

参考文献:

[1]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5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本课题组将专业护理养老定义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要由护士持续地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骨折后残疾等慢性疾病,并伴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老年人提供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且它并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重在维持受护理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养、医、乐、学、为”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探索开创专业护理养老服务应用于老年公寓,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1 发展专业护理养老的必要性

1.1 老年人口绝对数迅速增多,比例增大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60岁15 340万人(11.6%),≥65岁10 536万人(8.1%)。广西2007年/>65岁老年人口442万,占8.84%,比全国平均老化程度更严重,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 20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少11.5%。未富先老更突出。老年人口增多加速推动着专业护理养老的市场需求。

1.2 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失能人数多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增高,《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39.2%,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77.7%。老人需要专业护理的频率增高、时间延长。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病缠身现象增多,文献报道患1种慢性病的占15.20%-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18.20%~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13.4%~54.9%,平均每位老年人患3.48种慢性病。老年人病情复杂更是需要专业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呈日益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均期望寿命延长,60-65岁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为22.09年,使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绝对数逐年增多,需要生活护理照料的时间则相应为11.87年,其中将有4.12年处于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2008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也指出:全国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万增加到746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万增加到1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农村由1201万增加到1524万。庞大的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家庭、社会的人力、财力支出,机构养老不是最廉价的养老模式却是最节省下一代精力的养老模式。

1.3 老年人对专业护理养老服务需求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0%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城乡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住养的老年人总量增加,按照调查测算,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2008年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235.5万张,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疾病护理和精神护理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化专业护理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广西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到3张,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专业护理机构亟待发展。

1.4 老年公寓专业护理总体水平不足 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主要需要集生活护理、疾病专业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因此由护士为主医生为辅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标准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2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难以应对。而且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建院的水平和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亟待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行业。

2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的优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养老市场需求,为了创立发展中国自己的专业老年护理,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承办了有400张床位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全方位为老人提供高品质老年综合专科护理服务,赢得老人、社会、政府的高度称赞,2007年6月被民政部确立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单位”,2007年12月又被民政部等授予“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承办理念是:重阳公寓提供老人医院式的医疗保健,美丽花园式的环境,渗透文体艺术活动的格调。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优势具体如下。

2.1 养老队伍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强 护理学院院长兼任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院长,专职常务副院长是主任医师(获广西名中医称号),护理副院长是老年护理兼心理学副教授,均经过国内外学习培训过,其他工作人员基本为聘任人员,如2008年聘请了非编制人员136人,包括主治医生1人,11位执业医生(包括康复医生),主管护师1人,执业护士70人,培训合格护工30人,辅助人员23人。专业化医疗护理队伍有利于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高质量综合服务,有利于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

2.2 满足老人养老养病一体化需求 以2008年3月入住广西重阳老人公寓423人为例,老人来源于退休工人163人,退休教师97人,退休干部62人,农民9人,个体户7人,无职业者85人。统计结果,男性171人,女性252人,平均77.6岁,每位老人均有一种以上疾病,平均患病种类2.21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公寓老人护理级别:3级护理107人(25.3%),2级护理57人(13.5%),1级护理37人(8.7),特级护理222人(52.5%)。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占74.7%,说明这些老人需要养病养老一体化服务,即长期专业护理。

2.3 “养、医、乐、学、为”整体护理模式

2.3.1 医疗性护理服务 70位护士24 h轮流排班。按医嘱给老人送药、协助服药、注射、病情观察、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检查、输氧、预防压疮、导尿和鼻饲等疾病护理,还进行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服务等。提供公寓最主要的服务。

2.3.2 基础医疗服务公寓像医院一样周一至周六医生到房间评估每一位老人,问诊、体检,根据需要给予相应辅助检查、对因和对症治疗、心理指导。公寓24 h有医生轮

流值班。一旦老年人病情变化,病情重和危及生命,公寓医生应急处理,必要时转到条件好、事先与子女商定好的医院诊治。

2.3.3 中医保健服务老年人亚健康症状较多、较重,如腰酸背痛及其他不舒适的感觉,公寓提供特色中医保健服务,如给老人按需要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烫疗、艾灸等服务。

2.3.4 娱乐服务 公寓支持老人自发开展舞蹈表演、合唱、晨间民族舞、太极剑、个人才艺展示、麻将比赛、书法绘画、手工艺术展览等活动,加上员工每天推轮椅让老人园内散心、每月为老人举行一次大型集体生日、游园活动,节日自愿者文艺慰问演出等活动,90%的老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留在公寓,依赖公寓。

2.3.5 生活照料服务 公寓约74.7%的老年人半丧失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不同程度需要饮食、大小便、翻身、沐浴、穿衣护理等,工作量很大,技术含量小,公寓聘请了30位护工,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专门给老人提供生活护理。

2.3.6 临终关怀服务 公寓在群楼北面设宁养园40张床,为丧失智力并卧床不动、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维持生命护理、心理护理和尊严护理。

2.4 促进护理学院产学研共同发展 老年护理教师经常到老年公寓与老人和工作人员有目的交流,开展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科研,每年得到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的多项课题立项支持,并和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老年长期护理学术交流,师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学院培养本科、高职和中职三种层次护理人才,必修《老年护理学》课程。本科老年护理教育以护理理论、老年人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学习为老年人综合设计各项护理服务,见习突出沟通能力和老年护理调查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一些小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调查数据被应用于循证老年护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和中职老年护理教育以热爱老人、技能护理为主,包括老年人疾病护理、沟通护理、娱乐护理、生活护理、营养保健护理和安全护理,见习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有些毕业生后来步入了老年公寓工作。

2.4 公寓管理实现民营化、规模化、有效益 广西重阳公寓除了2位核心管理人员和2位一般管理人员是护理学院在编人员外,其余全部是聘用的医生、护士、护工和辅助人员,自负盈亏。老人是经济最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生存发展是关键,一是公寓实现经营规模化减少管理成本;二是报酬与效益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三是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增加老人满意度。人住老人从2004年底的102人到2008年470人超负荷运转,头两年亏本,一年持平,后两年略盈利。老人满意护理服务95%以上,儿女放心工作,学校产学研进步,为护理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广西民政厅创收不菲,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 专业护理在老人公寓推广的可行性

3.1 专业护理是中国老龄事业规划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在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层养老服务队伍。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人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综上所述,可见国家和地方均有规划学校对口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策划了专业养老比例。

3.2 按比例专业护理养老可节约社会成本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以2008年3月住满1个月的423位≥60岁老人为例,老人医疗支出每月平均仅170元,护理费是它的1.76倍,所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老人自有月收入平均1082元,平均养老支出1243元,其家属要平均每月支付赡养费161元。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146.0元,因此可支配收入在中等及以上的老人,可以承受自费在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公寓专业护理养老比住院便宜得多,也比请保姆(每月500―800元,并包吃住)专业、安全、省钱,且公寓能更好满足老人交际、娱乐和学习等精神需求,儿女安心工作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不过专业护理养老毕竟比居家自我照顾养老成本高,所以它是被限制性按比例发展才呈现节约社会成本。发达国家福利长期护理院床位占老年人的5%~7%,提供慢性病和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保障基本疾病照料和生活,既体现社会文明的人性关怀,又在政府支付承受范围内。

3.3 老年人和家属支付能力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生活有了较大改善。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亦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1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99元。家庭收入在人均水平及以上的城镇老人有自费入住老年公寓的经济条件,但农村多数老人暂时还不具备自行付费入住老年公寓的条件。如果重阳老年公寓能改用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支付部分医护费用,专业养老护理就能覆盖更多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老年人。

3.4 老年护理储备人才丰足 正如周晓红报道的那样: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学生就业困难重重,难以顺利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广西中职护理每一年都在扩大招生,毕业学生早已习惯了不是从前的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渠道,她们一部分进中小医院和进私企医院尚可做护士,进大医院主要做导医和护工,一部分进美容院、推拿按摩院,更有一些做医药销售、房地产销售等非专业就业。中职护理储备人才非常丰富,经老年护理短期培训后是老年专业护理的较佳可塑人才,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利用效率,真正拓宽了护理就业的渠道。

3.5 专业护理养老的硬条件和软技术的可行性 现在各大中城市均建有高档老年公寓,符合专业养老建筑及环境、规模超过300张床位的公寓可以推行专业护理养老。现在高职医疗和护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就业依然很困难,吸纳这些人才在养老事业发展,既可拓宽护理就业渠道,又可提升养老水平。在专业养老硬件和养老技术人才储备上我国条件都初步具备。在每一座城市建立1―2个长期护理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专业护理养老面临的争议问题及对策

4.1 成立养老评估协会 我国养老服务业采取行政级别划分,如省级、市级、县级、村级,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同级别机构可能存在巨大的服务质量级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很大,在老人和家属挑选养老机构和付费时存在疑难和争议。应该成立养老评估协会,根据国情,像宾馆评星级

一样,将养老机构分成五星级服务,设施、环境、规模、人员素质和服务项目设立评估标准,按标准评级,按标准收费。避免同牌子不同性质、不同级别,避免养老机构过度服务和服务不到位,让老人根据自己需要的服务、经济实力选择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政府在给贫困、患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服务时,也有一个参照。

4.2 福利与盈利兼顾问题 可以说没有盈利的养老机构就没有活力。福利养老院用无偿的房屋床位、财政的工资去收费养老(福利养老的比例很少),而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护理学院贷款购置一切设备、市场价租赁公寓、自负盈亏的收入发放工资。同时因为广西民政厅让自己的二层机构(服务中心)出租各养老机构,竞价偏高,例如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平均租赁和最高租赁价分别是225万元/年、280万元/年,按设计400个床位并全年住满计算,平均每位老人需负担房租分别是468.75元/月、583.33元/月。在发达国家长期护理是福利待遇,我国应该改变那种越福利单位越补助现象,国家负担重效益低,应该对在福利事业上耕耘的所有机构一视同仁,要对公办私营性质企业申请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给予平等扶持。对自负盈亏养老企业房屋租赁、床位建设给予一定福利资金,减少竞争起点过分不公平,减少床位费,增加低收入老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覆盖面。

4.3 养老护理保障问题 患慢性病和丧失自理的老人每天都需要护理,不需要每天都看医生,但由于住院可以拿更多的药,医疗护理费用基本由医保承担,所以有些离退休人员长期住院,浪费大量国家资源和占用很多医保费用。广西专业长期护理既养老又护理兼医疗平均每月费用1243元,显而易见利国利民,政府应该在全国推广占老人5%~7%的自负盈亏专业护理养老事业的发展,并促使养老护理保障尽快发展,抵御个人、家庭承担养老护理风险能力低的矛盾,全面覆盖老人最低长期护理需求。

第6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1.1对象

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全体护理人员共15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精神科护士全面掌握精神科、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时准确地判断并处理病情变化;掌握危重症病人抢救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1.2方法

1.2.1院内培训

①管理人员培训:自2011年起精神科及心理科护士长在ICU轮流进修一个月,掌握危重症病人的观察、护理及管理,掌握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技能。②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55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考核,教材人手一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每月组织操作考核一次,95分为合格,全部培训结束后,平均97分以下者继续进行下一轮培训。③专科知识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形式的集中理论授课,精神科专业护士、重症护理专业护士、急诊科专业护士轮流讲座。④应急预案练习: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培训和考核,每月组织一次。培养标准病人,让参训人员投入到真实的场景中,提高应急能力,掌握急救护理知识。⑤礼仪培训:每年一次全院的培训和礼仪比赛,让护理人员以美观、得体、整洁的仪容仪表为患者服务,给患者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美好印象,从而让患者对我们产生理解和信任。每季度一次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使她们既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精神病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由于疾病原因,很多病人沟通障碍,护士必须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情感,掌握与精神病人的沟通技巧才能胜任精神科护理工作。⑥护士轮转: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一年以上的精神科护理人员转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各三个月,进一步巩固各学科专业知识。⑦新理论、新技术培训:各综合科新开展的项目、新进的仪器设备等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均参加。

1.2.2院外进修

①专业知识培训:精神科护士长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结束后转到新的科室开展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大胆改革;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深造,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加速成长。②综合业务培训:有计划的选送护士长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或短期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学习各科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急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③专业护士培养:选拔工作能力强、业务技能棒、教学能力佳的优秀护士,参加精神科专业护士培训,使精神科护理更加专业化。

2结果

2.1护士综合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在全方位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躯体疾患,沉着面对、熟练处理精神病人的各种意外状况,充分证明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2.2学习积极性提高

先期培训的护士回到科室后即为带教人员,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将好的经验、好的作风传授给大家,应用于临床;综合科经常有精神病人因躯体疾患住院治疗,亦需要精神科护理的专科知识,精神科护士学习综合业务的同时,也把精神科护理知识传授给他们。全方位培训达到科室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效果。

3讨论

第7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专业化的护理就是将“专业化”的宗旨应用于整体护理中,针对特定的患者将专业化的护理理论、技术及特色的职业品质融入到护理服务中。特勤人员是军队重要的战斗力,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是特勤科的工作重点。我院特勤科自2009年6月建科以来,护理团队始终以提供满意服务为核心,结合特勤科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化护理服务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做法

1.1提高“以疗养员为中心”的理念,丰富护理工作内涵

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疗养员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疗养员的沟通交流,为疗养员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不断丰富和拓展对疗养员的护理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疗养员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1.2提高思想认识,深化专业化护理服务内涵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专业化护理服务”理论,打好思想根基。“专业化护理服务”首先要求在观念上提倡主动发现并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使护理真正体现科学价值,体现在现代护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服务。引入专业化护理服务理念用于特勤科护理工作中,不仅仅是出于对特勤人员这类特定人群的护理需要,也是在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满足病人对健康高追求的需要,开展专业化护理服务是为了向特勤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更好地落实“以特勤疗养人员为中心”的优质护理。

1.3建立功能制护理小组,实行“医护组合”责任制

制定并落实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护理执业行为,将特勤科护理工作具体分工,根据科室护士的实际情况、每位护士自身特点以及特勤护理的具体需要,把全科护士分成多个功能制护理小组:基础护理组、检查治疗组、质量监控组、健康指导组。利用有限人力资源,开展了弹性排班,每个小组设有责任组长1名,选取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护士担任。每位组员在明确职责、认真履行工作的同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组长,采取小组讨论方式共同参与,针对问题提出意见进行整改,实现“发挥功能、专业化管理”真正发挥功能制护理小组职能。

将空勤、海潜和涉核人员进行分区,每区固定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所管病人基本相同,实行“医护组合”责任制,便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共同参与查房、病例讨论,医护交流的同时既可以拓宽护士知识面,又可促进双方配合默契度,可将病人所有治疗情况进行双向督促反馈,为临床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1.4实施特勤专业化护理路径

入院护理

(1)协助疗养员办理入院手续,指导疗养员填写入院登记本,核查有效证件,测量身高、体重、生命体征录入电脑。

(2)为疗养员准备好房间,检查设施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根据天气调节好空调温度,发放个人用品(水杯一个、衣架两个、拖鞋一双)。

(3)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科室管理制度、体检的注意事项、作息时间、活动室及阅览室等疗养设施的使用规定,引领疗养员到餐厅就餐。

疗养期护理

(1)辅助体检:由专职护士做好体检的预约,全程陪同疗养员至体检中心进行检查,如果有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给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

(2)对症护理:根据体检后结果,遵医嘱需要复查血糖、血脂等情况的疗养员由责任护士进行饮食指导,专职护士陪同进行复查,确保疗养员检查结果。

(3)基础护理:护士每天整理床单位,指导疗养员摆放物品,保持房间整洁空气良好;观察疗养员的精神、心理、生活状态等。

(4)健康教育:根据疗养员体检后的检查结果,由护士对疗养员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加强专业化防护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

(5)召开护患座谈会:定期举行护患座谈会,征求疗养员对护理工作的意见,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疗养员情况,及时对护理计划及措施进行调整。

出院护理

(1)出院指导:针对疗养员的个人情况,给予专业化健康教育指导,在随访本上登记个人信息、联系方式,便于日后进行随访。

(2)调查满意度: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疗养员疗养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效果

2.1提高了护理团队的专业化素质

通过开展专业化护理服务,护士们深刻体会到掌握专业化护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要实施专业化护理服务,必须掌握专业化方法、专业知识及专科技能,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注重机械化执行医嘱而忽略疗养员整体情况,不能只注重简单地技术操作而忽视疗养员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们意识到自身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化护理服务的要求,便会合理利用时间主动学习利于护理空勤、海潜及涉核人员相关的医学知识,使护理团队专业化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2提高了特勤护理质量

通过建立“功能制小组”,强化职能,各护理小组各尽其责,使护理工作具体化、规范化,避免了护士个人“事事都要做,样样都不精”,功能制小组这种团队形式主在突出重心,面面俱到,实现了护理精细化,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

2.3提升了特勤服务满意度

通过实施特勤专业化护理路径,使疗养员得到了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服务态度,疗养员得到完善的健康教育指导。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疗养员普遍反映:在特勤科疗养期间,提高了健康保健意识,特别是提高了专业化防护、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自我科开展专业化护理服务以来,专业化护理服务得到了疗养员的肯定与好评,2012年至今好评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锦旗三十余面,表扬信百余封。

第8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论文摘要:在阐述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中等卫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本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实践,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及建设内容尤其在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和产教结合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入1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春燕.新形势下卫生职业院校实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6上).

第9篇:护理专业业务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服务 必要性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源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重视发展服务业以促进国内经济生产发展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共识。

护理服务是生活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人们对生活科学意识的提升,市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护理服务模式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须,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护理服务机构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专业技能不高,无法满足人们护理服务需求。这意味着我国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之间存在着质和量的巨大差距。

职业院校的办理念是立足市场服务社会,并且以前瞻性的目光,审时度势,其发展要与市场发展同步。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提出了高职院校应承担护理服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二、高职院校增设护理服务专业的必要性

(一)护理服务不等于医院护理

有专家提出: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应该区别于目前的医院护理。这个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服务地点上。护理服务应该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单位,而医院护理以医院为依托,以病床为单位。

2.在工作对象上。护理服务的对象比较宽泛,包括需要治疗和康复的患者,更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等需要健康护理的人群,主要以保健为目的。而医院护理仅仅以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治病救人为目的。

3.在工作内容上,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基础的健康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指导、生活服务等,而医院护理仅仅围绕疾病护理为核心。

另外,《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护理服务已经从简单单一的打针、输液走向了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在当前市场,母婴护理、老人护理专业人才出现特别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护理服务性类人才,借助这类人才能够起到向社区、家庭提供咨询、预防、保健、护理为一体化的服务作用。而这一主导思想的实现仅仅靠以临床为主的医学院校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

(二)护理服务市场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社区护理服务蓬勃发展,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社区护理机构网络和全社会参与,全民受益的新格局。例如,美国从上个世界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社区健康护理。成为世界上首次重视护理服务的国家之一。日本也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社区护理走向正规、完善,其中护理服务的重心是老年人保健与母子保健。英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将医疗保健的重点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婴幼儿和老人的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加拿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卫生工作的重点从医院转向了社区护理。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借鉴外国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服务。上世纪90年代,我国社区护理服务逐步兴起,一些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社区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服务发展较快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天津等,它们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护理服务项目。但是,在这些项目里,大多侧重于医疗保健护理,仅少数机构提供心理、生活护理服务。服务对象仅仅局限于有生理疾病的患者,而忽略了生理疾病之外的其他人群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及妇女(尤其是处在围产期的妇女及新生儿)护理服务。因此,我国的护理服务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急需建立不拘形式的社区护理机构,迅速扩大社区护理服务市场。

(三)社会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服务人才

护理服务人才必须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应具有丰富的学识、经验和技能,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会与人交流、观察、咨询等各种新技能。但从当前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护理服务人才短缺,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知识文化、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就母婴护理来说,根据有关报道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专科学历的不足1%。45%的护理人员仅有小学文化,受过专业系统母婴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几乎为零。

2002年卫生部统计,提供社区护理服务的人员中中专学历占到了73.3%,他们均是卫生学校毕业,对护理服务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医院护理模式。他们所学的知识及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在《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提供方学历偏低。施永兴、贺金仙等人在《社区护理工作有效性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社区护理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短缺现象。从目前来看,国家就护理服务专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学历教育制度,至今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护理服务人才。

所以,目前社区护理服务人才短缺、学历偏低成了制约社区护理服务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有专家提出,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护理服务人才是破解该瓶颈的唯一途径。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中培养服务型人才是它的要务之一。所以,职业院校可以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增设护理服务专业可以使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更吻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文婷,唐四元,张锋.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8).

[2]郑悦平,李映兰.我国社区护理发展需求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