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最新课堂讲稿精选(九篇)

最新课堂讲稿

第1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关键词:讲学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近年来,讲学稿在中学教学中的使用和推广,堪称风靡。同时,由于讲学稿优点比较突出:加大集体备课,增强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教学过程设计比较严谨,使课堂的有效性更为加强;使课前、课后的安排更为明晰化、具体化,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等。这些优点,使讲学稿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学生在教师的结构性设计中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明显提高了学校的 “显性教学成绩”。但笔者认为,如果讲学稿的设计不够合理,以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以及在课程衔接、课后反馈方面缺乏合理设计,很可能会使讲学稿的使用更大程度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变相回归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中学教学,特别是初中教学违背素质教育的潮流。下面,笔者以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为例,从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课堂衔接和课后反馈方面等几个方面分析使用讲学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感教育缺失之现象。

一、讲学稿的一般设计结构与情感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在笔者见到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讲学稿的结构设计中,一般以这样两种方式呈现。

第一种方式主要包括这几个主要部分,“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基本内容;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即“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总结或者反思”等几个部分内容。

这种模式明显受到东庐、洋思等在讲学稿的使用比较早、又被认作范例的学校的影响比较深。这种讲学稿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不是落实教材知识,没有一个专门的环节,能够比较系统地体现出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下功夫。可能有同仁会拿“课堂学习研讨”这一环节,提出自己的疑义,强调“研讨”本身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等,以论证达到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的效果。但从普遍意义上讲,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设计上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授课的一个基本线索,从而剥夺了“研讨”这一比较模糊的 “外衣”。

第二种模式,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以相对比较呆板的方式呈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新课标理念。其出发点是有意义的:(1)想以讲学稿的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2)因不敢或者不愿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在讲学稿的设计中做了对 “三维”目标的有意识保留。基于对以上两点的考虑,这种模式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稿一般在 “教与学的目标”这一部分中,罗列这一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知识点,使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理念有了 “文字式”,而“优”于第一种讲学稿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不过又成了教师上课的线索,夹杂一些所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活动,而回归了第一种模式;“教与学的总结或者反思”在普遍程度上流于形式,就是在落实 “知识与技能”也没有发挥原本的作用,就不用说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 “隐性效果”了。

二、以讲学稿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情感教育的程式化缺失

初中《历史与社会》原本是一门文科综合课程教材:课程的最终目标大多被描述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大多从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中汲取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重视历史科在社会课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这一课程的基本教材特征要求《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应该生动、活泼,应当呈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应当体现课堂教学模式的非模式化。

讲学搞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课堂教学的程式化加剧。下面分析使用讲学稿使课堂教学出现程式化的几个原因:(1)讲学稿的编写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次备课的质量大大降低,这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变成了对讲学稿的简单 “解读”。一般情况下,一份比较合格的讲学搞的定稿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主备人出初稿―备课组讨论―主备人根据讨论结果修改―二次讨论―二次修改―定稿 ”。这样认真完成一份讲学稿,对本人主备一课时是相当充分的,但非主备课时就会相对陌生,课堂教学很容易因使用他人的讲学稿而无意识程式化。(2)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编写讲学稿就已经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处理课堂的灵活性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欠缺,使课堂教学的程式化更为明显。(3)讲学稿本身的结构性比较强,学生思维在课前预习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结构化,更加加剧了课堂教学的程式化。

在程式化比较突出的课堂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往往被程式化缺失。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1)在讲学稿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因没有专门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结构性内容,而被课堂教学所忽视;(2)可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巩固和落实“知识与技能”为目的而设计专门活动呈现出来,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身的专门评价而被淡化;(3)可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以程式化方式,像“知识与技能”一样以“文字式”显现出来,而无法内化为情感教育本身而缺失。

三、课程衔接、课后反馈方面缺乏合理设计与情感培养的割裂性缺失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历史与社会》较其他学科,以更为完整的、更为系统的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教育在教材的呈现顺序更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成长需要。这就使《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情感教育不能被认为割裂。然而,在讲学稿盛行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为课堂衔接、课后反馈方面缺乏合理设计而出现情感培养的割裂性缺失。

首先,在讲学稿的编写上,因为缺乏对情感教育系统的安排,而出现割裂性缺失。由于讲学稿制作本身的复杂性,讲学稿的编写往往以课时为单位,加上课堂讲学往往是比较紧凑的,这就使一个单元的内容往往被不同的教师分为几个课时,以几个讲学稿(甚至每个讲学稿带有不同教师的风格和教学思路)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编制出来的讲学稿往往不自觉地不同程度地割裂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知识的逻辑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往往是最容易的编写讲学稿的过程中被遗忘的部分,在不同教师编出的讲学稿中就更容易被遗忘、被断层。这一遗忘或者断层,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即使在编写讲学稿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系统性,也可能因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式化而被环节性割裂缺失(本文第二部分已经有比较详尽的论述)。

第2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关键词:讲学稿科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以“讲学稿”为载体,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一、在“讲学稿”的设计上下工夫

1.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讲学稿”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的,而课堂是动态的。我们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把课程、教材、学生等研究得透彻些,尽量使预设的目标与动态生成的目标相吻合,二者吻合得越紧密,说明你的课备得越成功。我认为,具体到每一课来说,目标不求全(三维目标不求面面俱到,有时侧重一、二即可),但目标的陈述一定要具体,宜采用“通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句式来陈述。比如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一课时)一课,我根据单元提示和本班学生特点在“讲学稿”上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呼吸的本质和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2)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讲学稿”内容的设计(自主预习、突破点拨、巩固提高、小试牛刀)必须要为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服务,要尽量避免内容与目标的游离。

2.创设情境,写好导语,让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3.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使好、中、差各个层面的学生拿到一份讲学稿后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

4.使学生懂得怎样学。我认为在科学“讲学稿”上最好能有“学法指导”的明示,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对比、思考、活动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能够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其他内容,从而达到“自悟”,养成能力,则是教育之最高境界。

二、在使用“讲学稿”进行科学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好预习指导和检查督促。课前把讲学稿发到学生手中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了解了学生在预习时暴露出的问题。教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便于课堂教学时精讲,讲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巩固提高的练习也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可利用辅导课的时间重点解决少数学生遗留的问题。

2.处理好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高质量的“讲学稿”的学习目标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课堂毕竟是动态生成的,一旦出现生成的目标与预设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而强行去达成预设目标,否则就是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尽量去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及时作好教后记,进行教学反思,在下次备课时修改好“讲学稿”。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比如同样的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来提。课堂上应该重点讲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学生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要讲就要讲深、讲透。科学学科讲究实验性、探索性,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观察、感悟,教师演示,甚至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从而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

第3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一、“讲学稿”如何设计

1.“讲学稿”载体的选择。经讨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不应该采用纸质的“讲学稿”,应该采用电子版的“讲学稿”。网页文件的互动性较好,而且还可以跨平台运行,最终我们选择了网页文件作为“讲学稿”的载体,在课堂上发给学生。

2.“讲学稿”的内容要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讲学稿”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学生通过“讲学稿”自行完成本节课基础部分的知识与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部分的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就需要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充分了解学情,任务设计难度要适中,对难度大的大任务,就分割成多个难度小的小任务,再辅以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第二部分是答疑、评价,学生把学习第一部分时产生的疑问,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发给老师,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解答,同时,对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进行评价,从学生完成“讲学稿”的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便能做出关于这个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二、“讲学稿”如何使用

“讲学稿”不是教案,是教与学的合一,在使用方法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求授课教师做到精讲、精评。精讲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要精辟,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画蛇添足、重复累赘。精评就是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因为师生共用的缘故,“讲学稿”使师生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亦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时间观念,一定要及时反馈,做到有效、及时的沟通。

三、“讲学稿”成功的经验

1. 提高了课堂效率。“讲学稿”上的内容是完整和精简的,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了,老师主要集中精力解答学生的提出的疑问,毋须再把知识与技能灌输一遍,节约出来的时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会收获良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 开发了活力课堂。用“讲学稿”的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而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在用“讲学稿”的过程中,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拔,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利于教,也利于学,共享双赢。

3.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讲学稿”的使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把“等老师来教”的学习习惯,变成“自己主动学”,久而久之,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使用中的困惑

第4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走进香港的校园,惊异地发现,学生的书包很小、很轻。上课了,学生们的桌面上只有小小的文具袋——没有教材、没有笔记本!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发下了一张a4纸,学生们立刻做起来了——这,就是香港的课堂教学工作纸。

笔者和同事分别走访了香港五所学校,并在互联网上大量搜索,了解到“工作纸”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在港澳地区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并进一步发现香港教学工作纸和起源于江苏溧水东庐中学的理科讲学稿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因为地域、背景不同而各有各的精彩。本文谨对香港科学教学工作纸和龙岗科学讲学稿作较深入的对比研究。

一、对比分析

1.编写依据的异同论文联盟

《香港教育改革大纲》提倡教师依据《生活科学(中一至中三)课程纲要》内容,选择使用多元化教材或者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一般不用固定教材。由于《课程纲要》中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建议活动等编写得非常周全细致,再加上香港教师普遍高学历、高素质的背景,使得香港教师具备博采众家之长的自行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他们的教学工作纸编写也就是围绕着《课程纲要》这个核心进行的,呈现出个性盎然、五彩缤纷的特点。

龙岗科学讲学稿依据深圳市统一使用的浙江版科学教材,同时紧紧围绕《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以及《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编写,所以表现出编写的讲学稿一般都是紧扣中考考点对教材进行处理,明确具体,符合深圳科学综合课起步初期的实际情况——教师由单一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型的过程中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但是这种单一的教材必然导致讲学稿的编写很少能够拓展发散,局限性较明显。

2.编写人员以及流程的异同

香港由于教师个人素质较高,并且因为对于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所以一般来说工作纸都是独立编写(也有专门机构编写供大家使用),在学校同事中较少有共同完成一份工作纸的情况。在调查中了解到,香港的学校也会要求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比如说圣芳济书院、路德会吕明才中学、赛马会官立中学等。不过,也有很多学校因为老师们普遍课时量大(人均每周课时超过30节),老师们在校的能够集中的时间非常稀少,所以一般而言集体备课仅仅局限于对《课程纲要》的研讨、上课的主要内容等,在细节方面一般就不再深入研究。

龙岗科学讲学稿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专科主备初稿,集体研讨二稿,个人再备三稿,课后反思四稿”,意思是由同一备课组中的专科老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四个学科内容)提前一周进行主备,每周会有一到两次的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以及备课组的老师会详细审查讲学稿的初稿,并提出大家的改进意见;主备在大家的意见基础上进行修改定稿,印刷出来的二稿发给每个老师,每位老师再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直接在二稿上进行补充或者注明自己的教学流程以及相关活动采取的措施,这就是第三次的个人备课;师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讲学稿之后,每位老师在“讲学稿”的讲学体会栏里填写自己的教学反思,记录成功与教训,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仅为下一阶段的复习课提供教学依据,也为下一年的集体备课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样的主备——集体备——个人备——反思改进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使得每份讲学稿的设计既有专业性又具有针对性,是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

3.编写类型以及模块的异同

香港科学工作纸种类较多,例如有些学校以“ws”开头的是学生课堂活动记录工作纸,以“bc”开头的代表基本能力训练工作纸,以“pc”开头的是评估用工作纸。由于有很多类型,所以每份单一的工作纸内容相对简单,一般只需一张a4纸即可完成。比如说,有一份关于《人的眼球》的学习工作纸,呈现的只有一幅眼球的图,学生要在图的旁边填写各个部分的名称,并且在下方的表格中填写各部分的构造以及功用。没有多余的语言,直接明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迅速完成相关知识的练习,也便于教师促进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及时了解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是基本能力训练工作纸。另外还有课堂活动记录工作纸,类似于实验、探究课的实验活动步骤、结论的填写;评估用工作纸即为一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问答题等的课堂检测题。很多学校为了区别各种类型的工作纸,会用不同颜色的a4纸制作,方便师生在课堂上快捷使用,也利于学生日后归纳整理各种工作纸。

龙岗科学讲学稿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在编写时,往往集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即时反馈练习、验收学习效果以及课后反思等关键环节汇集在一份讲学稿中。比如说学习《人的眼球》,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就确定了学习目标、预习范围、自主预习·学讲互动、学到了什么——课堂小结、当堂训练、牛刀小试等六个模块。一般而言,讲学稿低年段用a4纸正反面印刷,高年段用a3纸正反面印刷,并且教学中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一方面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以便跟进和个别辅导:

4.使用方法的异同

香港工作纸根据类型不同,使用的时候方法也不同。例如有学校不仅通过个人的力量来解决工作纸上的疑难问题,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培桥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互助学习。同时为了促进孩子们进发出更优异的思想火花,他们还设计了在课堂上进行转组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起研讨问题,这时体现的是“组内同质、组间异质”。

龙岗科学讲学稿通过教学中的“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质疑思辨→巩固验收”五个环节来达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和谐统一”。以一节《变阻器》为例,新课伊始,教师则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家中收集的有关变阻器的各种实物,有可调台灯、可调电吹风、可调录音机等等,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就是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学生不仅根据老师设计的讲学稿,读懂了教材中文本的东西,同时也在老师的指引下,注重观察生活,学以致用。接着,老师开始组织学生讨论、展示、交流昨天下发的讲学稿,当进行到讲学稿的一个思考题:从一条直导线到滑动变阻器,科学家经历了哪些思考和探索?学生们顿时更加活跃了:

生1:如果是将导线直接接入电路中,那么导线就要像教室那么长了!

转贴于论文联盟

生2:可以缠绕在一个棍子上,而且要用绝缘体。

生3: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缠绕的话,你不怕横向导电吗?

生1:我们可以在导体上包一层绝缘皮。

生3:如果是这样一个个包住的话,每一个都那么肥,你不怕不方便吗?

生1:我们可以改进为在导体上涂一层绝缘漆。

生4:那你全部涂了绝缘漆,不是不能导电了?

生1: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可以刮一条滑片经过的路径。

生4:你可以指给我们看看吗?

生1拿起一个滑动变阻器,指出那条划线,并解释着……

在这里是“生生互动,教师主持导戏,从有形中来到无形中去”的课堂,讲学稿设计了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质疑、思辨;在这里应试没有放弃,学生素质——交流、倾听、质疑、思辨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教师只是在适时的时候进行点拨提升,充分体现了讲学稿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特点。最后,教师通过课堂小测进行了本节学习内容的验收,以促进和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思考与启迪

1.坚定信念

“2006年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简称pisa)确认我们早已知悉的一些情况,香港十五岁学生的数学及科学能力均位居世界最前列,科学能力跃升至第二位(二三年名列第三位),数学能力则再度名列前茅,排名第三(与另外三个国家,地区同列前位)。

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到,香港的科学教学有着其成功、独到之处,其中的课堂工作纸也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给了在摸索阶段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内地理科讲学稿很大的鼓舞,我们应该坚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2.扬长避短

(1)学习借鉴香港教学工作纸编写时博采众家之长的特点,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我们在编写内地理科讲学稿时,不应拘泥于现有版本的教材,可以适当借鉴其他版本的教材以及理科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情况下,适当补充、拓展、提高,以弥补已选用的教材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2)学习借鉴香港课堂教学工作纸的多种类型,根据新授课、复习课、概念课、探究课等课型的不同,将内地理科讲学稿设置出相应的更为贴切、适用的模块;

(3)发扬内地理科讲学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优势。通过讲学稿,首先一改教师传统的口头布置预习作业时目标不明确、家长督促无抓手、教师检查没依据的弊端,使得预习工作显性化,学生预习有了扶手,家长有了监督对象,老师有了检查载体。其次,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学习,“兵教兵”的方式,帮助预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个人问题,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质疑思辨解决共性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学习借鉴香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升华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通过转组方式共存的特点,在讲学稿的设计、编写、使用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不仅关注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同时还要关注精英学生的成长问题。

第5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关键词:讲学稿;小组合作;活动单;导引课堂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自我校推行“讲学稿”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来,我在试行之初发现学生未能真正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所在,普遍表现在:①课堂上在“小组合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老师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新知,学生讨论交流都煞有其事,但讨论后不会展示问题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不具备统一化归的能力,数学问题等老师提出,数学结论等老师总结,很多数学定理法则还是要老师灌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力没能体现出来,课堂改革还是走回老路上去。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我们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学习好的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多,他们早早做完未等其它成员做完就已经急于展示问题成果,而其他学生要么静静的旁听,要么游离于讨论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没有出来,更没有小组内以先进带动后进,争取全员互动式发展的理想境界。时间久了,使得某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所造成的差距有时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二、现存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解读

首先,讲学稿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载体,是基于教材又凌驾于教材之上,其导学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其基本环节有: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新知探究――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设计讲学稿要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景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结合生活实际,设置有趣的课后思考,实践课题,写学习后记等。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主体活动的合作和展示,就是整个课堂学习的流程都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活动、积极探索的动态、开放的合作学习过程。该基本模式的基本流程有四个环节:一是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二是分组自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答疑;三是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四是总结提升――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事实上,无论是讲学稿还是“小组合作学习”,都侧重于还课堂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对新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今我校已经创设了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讲学稿为载体,课堂学习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存在的价值是有大量的试行成功之例且有大量课改理论为依据的。

但是,试行过程中有本文“问题背景”所述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不断总结反思,发现课堂改革强调的是解放学生还给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权利,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起的导引作用则被淡化,主要体现在讲学稿中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编写大多是复制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和习题照搬上讲学稿里,另加几条课堂测试的习题就完事,学生即使课前做好讲学稿中的“课前准备”预习了课本的内容,但课堂上拿着讲学稿也没有积极动起来,如何把学生引入归途,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有效课堂,我认为以讲学稿的编写要导引课堂行为,有梯度,有步骤地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动”起来。而要编写有效课堂的讲学稿,以“活动单”形式去编写就是一种有效的讲学稿。

下面仅就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做法。

1.“活动单”导学,灌引小组合作走向高效课堂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活动单”的编写,强调“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而在我的实际教学中,编写讲学稿时整合“活动单”,讲学稿中单一复制教材的“课堂新知探究”这一环节用“活动单”取代了。

2.“活动单”导趣,激发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

“活动单导学”教学的载体是“活动单”,它是由教师设计、学生拥有的学习、合作资料,教师将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过程、联旧引新、重点难点、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全部以“活动”的形式安排在“活动单”上。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活动单导学”的“导”字上。而要体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很重要,所以在讲学稿上,活动单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导“趣”。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将生动的画面、或者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再现某一生活场面,或者让学生直接进入生活,进行现实体验,所以在活动单的设计上,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把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数学味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只提供了学生学数学的材料,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把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料整合一下,借助师生共用讲学稿中的“活动单”平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按照“活动单”中所布置的活动内容,逐一进行活动。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公开辩论、自我完善,最后教师对活动内容进行点评与提升。这样,学生们就学习了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显得有序且有效了。

3.活动单导“行”,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引领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在进行小组内学习讨论时,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会出现冷场,以及与主题,毫不相干的闲谈讨论会流于形式。所以,“活动单”必须导“行” ,这时,教师应在提出任务的同时,要明确交流的方式、方法和注意事项。把活动单安排得缜密细致,环环紧扣,引导每一位学生都主动执行学习任务。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学期《平行》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活动单”的。

[学习目标] 会画平行线,并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用你熟悉的方法画平行线

(1)你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线吗?

如图1:已知直线a,直线外一点M,

求作:过点M作直线MN∥a

(2)小组讨论一下画平行线的具体做法:

①放 ②靠 ③推 ④画

(3)在图2画出a的平行线c, b的平行线d。

(4)在图3中过P画直线PQ∥AB。

(5)请你的小组其它成员在图3中再画一画。

(6)你们小组可以画几条过点P平行于AB的直线?

(7)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条直线与这直线

活动二:再画平行线,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在图4中,①过点C画CE∥AB;

②过点D画DF∥AB

(2)通过画图,你发现什么?CE∥DF吗?

(3)小组交流,展示问题成果。

我们小组发现: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直线互相_____

(5)你们小组还有其它说法吗?

(或者说: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例如:a∥b , b∥c 问a∥c吗?

解: a∥b , b∥c

_____∥____

4.活动单导“思”,保证学生全面动脑动手

教学中,即要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思考的机会,还要给予一定的表达指导,富于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其次可以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引发有效思考,理清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的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

“活动单”中可以选择开放材料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材料的选择可以是现成的,可以是书上习题的改编,也可以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策略及时做正面的评价,适时点拨,提高思考的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要向45分钟要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索的潜能,而“活动单”寄居在讲学稿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载体,其“导”引作用就像挖渠引水,灌引不同水平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聚课堂,完成有效课堂的学习。

第6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新课改给予我们太多宝贵而厚重的启示。学习方法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推行就是其闪光点。表演课包装精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腐败和教学造假行为;满堂灌少慢差废,“目中无人”,虽然众人深恶痛绝,却依然是整个教育的痼疾。教师要力戒功利之心,誓去浮躁之气,克服顽固而落后的传统教学习惯。

教学有效性,绝不能仅仅归结为在尽可能短的单位时间里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量。只有当知识融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与生活“触电”的心动等精神世界中,甚至转变为学生个人信念,提升为学生个人精神财富时,知识才能避免蜕化为阻碍学生成长的死知识,而内化为洋溢着情感的、蕴藏着新发展力量和新需求的活知识。施教者、受教者、情境、知识、时间、手段等教学效益所牵涉的一切要素,无论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无论以何种方式予以整合,都必然地要以受教者的精神提升为最终目的。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有效途径。河南一位数学老师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

2008年,他参加全国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有一段时间,只给学生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学。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就去问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四十天后,期中考试结束了,令人不解的是,这次考试成绩竟然比上期末的成绩好多了,在22个平行班中脱颖而出。当他结束优质课比赛准备讲课时,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对他说:“老师,您以后能否不讲课或者少讲课,我们觉得很多问题我们自己都能解决,解决不了就互相问问。”张老师一直以来,每天都在盼望着上课,经常陶醉于自己的讲课之中,学生怎么就不想听他讲课了呢?不讲课为什么成绩还要好些呢?其实,这就证明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学更有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是更有效的学习。

“讲学稿”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讲学稿导学”课堂模式的基本架构:教师提前编制讲学稿—教师提前一天给学生发讲学稿并进行自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按照讲学稿的引导进行自学—上课伊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堂达标检测—学生互改并纠错。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结构的优化,凸显了三个重要理念。

1.先学后教

“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学贵自得;“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三重对话,讲学稿是三重对话的最佳结合点,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案,解决了自学什么的问题。

2.滋润心灵,激发潜能,全员参与,共同成长

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满足“自我实现”这个最高层次的需要。上课之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质疑,组成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组互动体。当学困生向优秀生请教时,优秀生一定会很自豪,因为幸福的最高境界是被需要,而且优秀生的讲解过程也是梳理思路升华思维的过程。课堂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展示,展示解题思路、方法,每位学生的发言都决定着集体的荣誉。每一位学生为集体争取到荣誉比为自己争取到荣誉更有满足感,因为为集体得到荣誉的人应该得到大家的掌声。

3.循循善诱,引而不发

第7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导学训练稿;有效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我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校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不懂、那不明,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教学模式,如“一言堂”、“满堂灌”等,导致了学生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主要是农民工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小商小贩子女,大多数孩子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而且整天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无法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我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在考察洋思、东庐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推行了导学训练稿教学模式。导学训练稿进入我校课堂实践教学已有一年之久,导学稿训练稿使用后,从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模式。

导学稿训练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它的原则有三条: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真正把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学习上;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兴趣。这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的有效教学不谋而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在策略上注重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有了“减负增效”这一共同的交集和切入点,使用导学训练稿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学稿训练的有效环节

导学训练稿的基本环节设计,有效环节主要包括:导学目标、自学思考题、堂上练习、周周练。

1.导学目标: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作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引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展示教学目标,并有导读提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效果,对教师来说是教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的目标。学生要想实现这个学习目标,需要有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初始动力就要靠教师的悉心引导,即通过导学训练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要交代自学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要精心设计导学训练稿,使其紧贴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一定梯度;三是要关注学生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重点辅导学困生。预习导学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

2.自学思考题:以分析和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合理寻找解答课本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预习等学习活动,对一些教学目标已有初步的认识,但仍有部分知识点无法解决。如果这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仍百思不得其解,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性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则要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节奏精美。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辨析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以总结。

3.堂上练习:从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探究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同桌、前后四人桌、全班为单位均可。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导学训练稿,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激荡思维,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教师巡回检查,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还有哪些疑问,以便在下一个练习环节释疑解惑。这就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解决了我校学生家庭作业难以完成的问题。

4.周周练:立足于一周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包括练与析两个环节。练,即练习。这一环节活学活用,其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目标。练的形式可以是提问练也可以是习题练;练的题目要具有涵盖性、经典性、时事性;练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使师生在融洽的互动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设计,创设民主课堂气氛。析即分析,是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解析、建构、反思。分析可采取学生自析、互析、师生共析等方式。讲解时,应将核心放在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上,放在学生认知的易错点上,从而解决学生实际练习情况和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反思教学方法,做到关注学生整体、突出学生个体。

二、导学训练稿的有效撰写

一份完整的导学稿主要包括稿头内容、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等内容。对于导学稿的撰写,学校要求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教研组集体商讨,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并提出研讨意见形成“共案”;其次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完成导学稿初稿;然后经教研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再经教研组集体研讨,修改充实完善,教研组长审定签字后交主管领导审批,最终交教务处制成正式文本印发。导学训练稿的设计要求,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的导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稿的编写原则上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

三、导学训练稿的有效使用

1.课前:提前下发导学训练稿,让学生自学教材。它是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其目的是学生按照导学训练稿的要求自学教材,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表述导学目标时,要使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

2.课上:我们在用导学训练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预习反馈”、“课堂研讨”、“合作探究”、“巩固练习”、“体验反思”等环节来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努力做到“七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兵教兵”;堂上练习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堂堂清”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

第8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关键词】整体构思 周密计划

教案是辛勤劳动的果实,是深思熟虑的记录,是实施教学的依据,它不但承载着教学内容,也承载着教学方法。在教学准备中,应编写出一份构思新颖、布局缜密、内容科学的好教案,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高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整体构思,打好“腹稿”

为保证教案的可行性,在编写前应根据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等,对授课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该课题或课时的具体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和安排课的结构,明确施教的形式和方法,合理划分教学的具体步骤等,并打好“腹稿”。“腹稿”是整体构思,其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明确精细的关节点。例如究竟要讲授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原理和哪些基础知识;在分析得出某个原理、总结出某个规律、形成某个观点的过程中,需运用哪种思维方法;在解答某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应形成某种思路、掌握某种观点等,都应有一本明细账目。

其次,应从教学全局的高度,谋划能够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的高潮点。教学必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为前提。要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应新奇,具有一定的思维递阶和跨度,而且有理、有趣、有用。

要确定如何实现教学信息的良好交互传递。在教学中应注意信息传递的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述较深的概念,应通过生动准确的举例,让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或通过比较,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

同时还要实现有效的控制,这就需要有精确限定的目标、有效而明确的控制程序和良好而及时的反馈。

二 精心设计,写好“话稿”

什么是“话稿”?由于每堂课的具体任务不同,课型不一,教学方法各式各样,教学过程也千差万别,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编写“话稿”的模式。当然也不需要有统一的格式,它的详略繁简也不需作统一的规定。但每一个教师,不论教学经验多么丰富,知识多么渊博,都应无例外地编写“话稿”。“话稿”是讲稿和教案的结合体,它好比拍电影时的剧本,教师手里有了“话稿”,就好比导演手里有了剧本和拍摄计划。讲稿是台词,教案是各个分镜头,讲到哪,演到哪,道具是什么,灯光怎样,加不加音乐,加不加特效,这些在教案中都有体现。

如果说“腹稿”是个草图的话,那么“话稿”就是个详图,纲目内容有,详细的内容也有,详略个人掌握。“备法”除了“腹稿”、“话稿”这个草图、详图外,还要有“图标”,就是附件。

三 周密谋划,准备“附件”

准备教案必须周密计划。在备课写教案时,一般要编写一个正本,三个附件。正本是教案的主体,通常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讲课层次、时间分配等,在讲新课时最好能把要讲的主要内容都写出来;附件包括板书板画计划、运用设备演示计划和物资保障计划等,它是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附件采用什么形式,根据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场地条件而定,更主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取。我们这次集训最后,有田辉教练员的一堂观摩课,他在选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时就很灵活、便捷,有多媒体演示,也有自己做的简单的教具,甚至就用两张纸做实验,但对原理验证的直观、清楚、具体,效果很好。不一定一提教学辅助手段就要做电脑三维动画,教学辅助手段的效果才是关键,所以说,附件的准备要遵循适用、管用、好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向德全.军队院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第9篇:最新课堂讲稿范文

一、“导学稿”的内涵

所谓的导学稿,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助,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内容问题化的,师生共用的一种教学文本。它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脚本,是把课前预习、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作业安排、复习资料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份综合性文稿。

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融合渗透,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导学稿所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导学稿”具体的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达标拓展”六大环节构成,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二、“导学稿”的设计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以下是在设计导学稿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导学稿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导学稿必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外实践中。在编写导学稿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呈现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导学稿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导学稿各个环节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学生课前了解教材、设疑探究;课中讨论交流、合作探讨;课后及时小结,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将学法贯穿导学稿各环节的始终,如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这些构成了一条明晰的导学方法线。

2.主题性原则

每一节课设计制作的导学稿都有一条主线,即围绕一个话题,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学习目标具体又明确,从而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例如,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四课,学习目标是“学生能用动词过去式及 had fun doing描述自己的休息日”,所以在这节课的导学稿设计中,从课前预习、交际呈现、导入课堂,到阅读、写作及最后的巩固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自然地接触、理解、掌握并学会了运用这个话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3.再设计性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应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针对本单元的教学话题,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再设计。导学稿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导学稿还应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例如,讲解八年级上 Unit 7 Section B 2b中Listen again, write the ingredient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时,笔者觉得让学生在听一遍的过程中写下如此多的材料,有些偏难,与其让学生在慌乱中质量不高地完成听力练习,还不如重新设计。于是笔者作了修改:第一遍通过听填写数量词;第二遍完成由对话改编的短文填空。通过导学稿中对学习任务的拓展再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自然接受,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巩固了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的知识,也使学生能流畅地复述听力材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导学稿的构成

导学稿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教师的导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讨论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解读文本是学习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如小组合作、点拨启发、自学辅导、实践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培养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导学稿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

导学稿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教学目标,如培养学何种思维,训练学生何种学科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笔者设计的导学稿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的导学稿基本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心得和评价等四项内容。其中,学习过程又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堂拓展延伸与作业三个要素。

四、导学稿带来的变革

经过一年多的英语教学导学稿应用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备课更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导学稿正在撬动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

变革一:及时使用导学稿,以“学”优“教”

一般而言,教师会在讲课的前一天将导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结合英语教材进行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课前预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导学稿中的“学习过程”这部分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导学稿进行学与练。在完成教学和巩固练习完成后,及时对导学稿进行批阅,再次进行强化反馈。由此,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明确教学重难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变革二:在小组合作中使用导学稿,以“评”促“学”

在使用导学稿中,笔者还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将班里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每位组员的学习水平不同、性格不同,这样,学习优秀的可以带领并督促后进的,性格外向的可以影响性格内向的,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作用。

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组员的小老师。课前作业小组讨论后组长批阅评价,课内的每一个环节,组长针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后及时以导学稿向教师汇报。教师及时了解组内情况,当面点评,巩固课后练习。之后,组长对组员的课后巩固练习进行点评,体会到了教的收获和乐趣。组长要组织组员之间展开学习的比较和竞争,从而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小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学习中获得的每一个进步、达到的每一个目标、产生的每一段感悟,学生都可以在导学稿中的“自评目标和组评目标小结”一栏中写下来,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督促和自我激励。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习变成一种成长的经历,最大化尊重与发掘学生“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变革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导”促“学”

教师在使用英语导学稿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导学稿贯穿于学生的课前自学、课中的探索发现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没有充分地自主性学习,不可能保证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导学稿的使用实现了英语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特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导”。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角色,以学生的“学”来组织教学整体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通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讨论,或探究,教师巡回解答疑问,然后信息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要站在到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导学稿的实践反思

在导学稿使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导学稿等同于学案练习

在设计“导学稿”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导学稿”。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稿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六环节导学稿”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导学稿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做一题,通一类”。

误区二: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放羊式”教学,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