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地质与勘探论文精选(九篇)

地质与勘探论文

第1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找矿;资源;应用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广义地说,一般可理解为地质工作的同义词,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地质勘查工作之分。例如,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主要目的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为主要目的水文地质勘查,以查明铁路、桥梁、水库、坝址等工程地区地质条件为目的的工程地质勘查等。地质勘查还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地热调查与地热田勘探、地震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地质勘查必须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任务要求,本着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地质成果的原则,选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如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坑探、采样测试、地质遥感等。这些方法或手段的使用或施工过程,也属于地质勘查的范围。狭义地说,在我国实际地质工作中,还把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即区域地质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和开发勘探。

1 制约深层找矿的基础因素――成矿理论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日益成熟,有关成矿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成果也十分丰富,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出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深部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理论、地质力学理论、成矿系统理论等,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对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 深部流体作用成矿理论

深部流体成矿理论主要是指矿藏的形成与地壳流体运动有关,这主要是受近十年来的地壳流体研究影响。通过地壳研究可知,地壳深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而矿藏往往在流体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地方形成,勘探实践已经表明,Au、Zn、Ag、Cu、Hg、Sb、Sn等重要的稀有金属都与流体运动密切相关,这些矿藏多在流体活动规模比较的地方出现。因此地壳深部的流体活动与矿藏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为地质人员进行矿藏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1.2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理论是指导地质勘探人员寻找矿藏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往往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相关,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等几个序次,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采用成矿分析系列理论,对矿藏勘探寻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 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需要创新整体部署

只有大的找矿部署,才有可能促成大的找矿突破。国内外的找矿重大突破,大多建立在统一部署、集中突破之上,有些还是多学科、多工种综合集成的结晶。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正处在体制转换、队伍调整、机制变化、投入不足、风险加大等复杂的环境当中,地质找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各自为战,分散布局,找矿项目多、小、散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布局上就很难形成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找矿部署研究,创新找矿整体布局,引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有序发展。

创新找矿整体部署,一是稳定研究队伍,把握发展需求,跟踪市场动态,借鉴国外经验,切实加强矿产勘查部署研究。二是加快推进全国地质工作统一规划,尽早出台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统筹安排公益性地质勘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正确引导找矿布局和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分散现象。三是突出重点成矿区带、重点矿种,遴选重点勘查区域和项目,引导和调控矿产勘查布局;对有潜力的成矿区域,设立重大工程和项目,多学科、多工种集成作业,进行会战式综合勘查研究。四是强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发证和动态监测,合理布局勘查开采,支持重大勘查项目,严格制止边探边采,严查无证勘探开采。五是完善地质勘查行业标准规范,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准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合理部署找矿过程中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和普查、详查、勘探等工作。

3 应用

3.1 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3.2 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4 结论

总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因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同时结合以往多种勘查手段,以期提高矿床发现能力,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K Kristiansson, LMalmqvist, W Persson. Geogas prospecting: a new tool in the search for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J]. Endeavour, New Series,1990,14(1): 28-33.

第2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 地质工程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11-02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借助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对地下介质的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获取地球物理场的相关数据,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1] “地球物理勘探”这门课程是将地球物理学原理用于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一门学科,包含了重力、磁法、电法、地震和放射性勘探等多种方法和内容,是一门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课程。[2]对于“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具备了扎实的数理基础后,至少用两个学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而对于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分配给“地球物理勘探”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通常是一学期40个学时左右的时间。对于这样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课程,如何在地质工程专业中开展教学,有效地构建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以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课程特点分析

(一)理论基础要求高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很多,对于所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类,按其勘探过程可以分三个环节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3]数据处理中涉及的课程有场论、数理方程、数值计算、数字信号分,等等。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才能将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论做到融会贯通,对地球物理勘探中第一个环节——数据采集中得到的离散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即数据处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理论,将处理的数据转换为图像,作为第三个环节——资料解释的依据。可见,“地球物理勘探”是一门对于学生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要求都较高的课程,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前期基础课的学习中,基本没有进行这样的知识积累。

(二)与地质知识交叉

在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地质基础,在建模以及数据的解释方面,不至于与实现地质情况相脱离,而这一点是在地质工程学生中进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教学的优势。因此,应该将这一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应用,而对于复杂的理论及计算公式的推导,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然而,现在我国用人单位对于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要求都较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面,因而教学应该与学生就业相联系,让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解释能力,并且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让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向这些目标靠近。

二、教学方法研究

针对目前“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进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重视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是教学大纲内容的具体化的体现,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因而教材于教学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4]就“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来说,自20世纪50年展至今,中外各种类型的教材层出不穷, 由先前单一的“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教材,有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 “水文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适合于不同领域的教材,[5]完全能满足“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很少有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地球物理勘探”教材。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来说,西安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煤炭类院校,其本科学生就业也主要分布在煤炭系统,故其“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教育也应将重点放在煤矿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一套教材。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授课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到枯燥。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于一体,能创设情境,将一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视听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板书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借助板书,教师能将复杂的问题一步步简单化,还原了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教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借助多媒体和板书,实现案例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案例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特定的案例呈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载体,结合地质讲解“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中的应用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渡。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变化,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掌握知识的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将学生的问题反馈回来,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由于将本课程用于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故野外实习没有“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内容,但将实验室的操作当作一种野外数据采集的模拟也基本能满足学习要求,这样的实践教学也十分必要。然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在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仍存在没有足够的教学仪器资源,缺乏对学生从理论到实际地质工程问题转化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目前本科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延伸,是知识从理论到应用的一个转化过程,也是“地球物理勘探”这门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引进实验设备,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更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将对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地球物理勘探”课程作为一门偏重应用型课程进行教学,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如下:(1)重视教材建设,编制适合地质工程专业的本科“地球物理勘探”教材;(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目标;(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运泰,滕吉文,张中杰.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5):636-642.

[2] 方根显.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73-275.

[3] 潘纪顺.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课的教学改革[J].河南教育,2010(8):61-63.

第3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企业化探矿权经营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16-02

正是因为黑龙江省的矿业权市场发育相对滞后,也就给国有地勘单位经营矿业权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因此,要想更好响应国家政策改革的号召,国有地勘单位就必须活用政策,牢牢的抓住机遇。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始终坚定不移的抓住矿权经营不放松,结合国家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以矿权为股本的资本运营,为企业化转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一、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转制的历史必然性和在转轨时期肩负改革发展任务的双重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仍然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这是对地质勘查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高度概括。所谓“先行性”表明地勘行业发展要领先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所谓“基础性”表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地勘工作的服务与支持。这种时间排序上的“先行性”、空间定位上“基础性”和贯穿“全过程”的关联性也就决定了地勘队伍所承担任务的极其重要性。

地勘单位肩负改革发展的重任,要求地勘队伍必须在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地勘经济的同时,积极为自身转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最终实现企业化经营。当前,地勘单位全部家底是在地质勘查工作形成的地质成果资料,而地质成果资料附加在自然界的矿a资源中形成的权益经法定程序批准又取得矿业权。所以,地勘单位进行所谓企业化经营,从经营起点或经营内容上说,也就是对矿业权的取得、占有和有效经营。

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资格成立的理论根据

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勘查找矿,其具体劳动创造出现实的各类地质技术成果,其抽象劳动创造出地质成果资料的交换价值(或表现为矿业权价款)。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必然体现劳动的两重性,既创造使用价值,又创造交换价值。这也就从根源上决定了国有地勘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矿业权经营主体地位的必然确立。

多年来,全国的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如何经营矿业权和矿业权市场的构建进行的深入探讨收效很大,但也经历了一个理论困惑期,主要是混淆矿产资源和矿业权的关系;怀疑矿业权作为法人财产的经济法律定性;否认地勘单位的矿业权经营市场主题定位。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为指导,对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定位的理论根据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是国有地勘单位实现企业化定位的客观先决条件

目前,国有地勘单位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实现企业化是有前提和条件的。所以,[1999]37号文件指出“中央和地方都要对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地勘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时,允许其将部分或全部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2003]76号文件又进一步强调“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矿产地的探矿权、采矿权,符合规定并经批准,其价款的部分或全部转增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国家资本金”。这为地勘单位依法经营矿业权提供了政策依据。

笔者认为,在确立地勘单位矿业权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矿业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这是地勘单位完成企业化转制的客观前提和先决条件,两者是因果关系。

从因果决定论的先后时序出发,推动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机制,而不是盲目急进地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靠行政手段制定转企改制的日程表,否则,地勘队伍在转轨时期所肩负的双重任务一个也完成不好,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失。

四、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经营做法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实际规定范围之内从事勘察产权资源的权利。可以说探矿权不仅是地勘单位的法人财产权,更是地勘单位实施企业化经济的生命线所在。

事实上,现如今的地勘单位尚处于获取矿业权的边缘化地位,在探矿权经营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探矿权的实际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运作,许多地勘单位往往将一些找矿成果较好的探矿权进行了转让,而那些找矿结果不理想的则直接被注销,也就造成了自主矿业权所剩无几,且绝大多数留下的还都是那些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二、三类探矿权;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资本积累较少,无法承担失败风险。近些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已经为国家找到了大批的矿产地,但是并没有分到应有的红利,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资本积累较少,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也就无法承担勘查失败的风险。虽然个别地勘单位通过自有探矿权的转让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获得资本金以后绝大多数地勘单位都用于基础建设之上。因此,从经济实力上进行分析,国有地勘单位仍不具备独立运作探矿权,承受勘查失败的风险,仍处于打工地位。目前仍有许多国有地勘单位,其主营业务仍是承担政府、企业的地质勘查项目,而并没有成为探矿权经营市场的主体。尤其是财政项目又属于一种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地质项目,也就造成了地勘单位在财政项目的资金使用上并没有自主使用权利,一些项目费用并不能进行结余留用,勘查单位对勘查结果也没有分配、共享权利,并不占探矿权权益,只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便是开展商业性质的地勘项目,国有地勘单位与矿山企业也仅仅处于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说到底仍然改变不了为别人打工的命运;勘察形式严峻,生存危机突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由过去的高速发展逐步走入了新常态,矿产勘察明显减少的同时,也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可以说这种不容乐观的发展形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扭转的。这也就造成了国有地勘单位即无处可以打工,又没有探矿权动作,那些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势必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举步维艰。从现如今国家改革的发展动态来看,国有地勘单位分离成公益性事业单位、商业性地勘企业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而改革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国有地勘单位也只能占现如今国有地勘单位较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国有地勘单位仍然要转型为企业走入市场之中。然而想要进入市场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拥有成熟的矿业权市场,而这正是现如今薄弱环节,也就致使了许多国有地勘单位改革难度较大,企业化运行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地勘单位应该切实落实探矿权收益政策。也就是积极的贯彻并且落实2010年《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指出的,关于国有地勘单位可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以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地质找矿风险投资,分享找矿收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应该积极的争取政府财政项目,并以地质找V为核心向着服务于资源、服务于环境不断转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探矿权,形成自己的优质产品,从而实现国有地勘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目前矿业经济形势下行,从二级市场获取探矿权的成本较低,从这一方面讲,也是地勘单位进入探矿权市场的有利时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察院在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勘局的领导下,以“两个文件”作为指导,牢牢的抓紧矿业经营不放松。一方面指派专业人员对文件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材料进行研究,以便为经营探矿权提供法律与政策性的依据,并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探矿权经营培训班,吸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动向与政策性变化,对矿权进行登记保护与延续。积极地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与疏通,在取得政府认同与许可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立项研究。同时,抓住商机,利用已经掌握的矿权进行招商引资、股本运作,与国内大企业集团联系组织矿山勘查、开发、建设工作。截止到现今,地勘六院已经在实施“矿权强院”方面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崭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王文.我国地质工作现状评价与发展展望[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2]王志刚.地勘单位企业化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建设[C].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3]李建华.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4]毛小兵.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的矿产资源战略[D].中南大学,2006

[5]余浩科.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第4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综合专业素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91-02

一、前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湖南科技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高年级教学具有“找矿特色”的专业课程,同时是与非常规油气——页岩气勘探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课。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新理论新技术较多[1-5]。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直接定位到油气勘探的工作岗位,其内在要求的知识体系更加专业化,实践技能和方法技术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我校自2011年以来,重点针对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工程的学生开设。作为本校地质系特色专业,如何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使该专业方向适应新能源勘探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当下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采取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找矿”相关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体系,为就业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建设方案

1.设定建设目标:(1)建设“找矿特色”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掌握油气藏形成原理、分布规律、控制因素,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奠定基础。(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本科教学体制改革要求。根据我校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地层、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以油气形成演化、油气藏勘探为目标,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特别关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完善授课思路,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准备石油地质学相关的科研实例,精心设计多媒体教案,形成基于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衔接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其次,根据课程内容专门设计了讨论课、专题汇报课等。

3.突出实践教学作用,强化野外地质技能。石油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教学思路。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野外实习,除了掌握常规读图、识图、填图野外方法和技能以外,还需着重抓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按照行业标准,补充与石油地质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更直观地复习和巩固课堂和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措施

1.强化理论教学与考核,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理论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是教师讲解与传授知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6]。鉴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在油气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油气勘探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要注重的是对石油与天然地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

油气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储、盖、运、圈、保六大成藏要素。在完成理论教学后,为了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学期还安排了大量的课后石油地质学专业文献阅读训练、习题计算作业以及部分课时的课堂宣讲讨论和解题课,要求学生能将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学生编图、作图、阅读文献的实际能力。

在课程考核阶段,考核方式则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分为专业理论知识闭卷考试、平时作业与阅读讨论两大部分,两者分别占总成绩的70%、30%。对于未能通过考试的学生,按要求一律进行补考,补考未通过的则安排重修。

2.紧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思想充实或拓展现代石油地质理论,而这些新理论在油气勘探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够促进教学。肖兴安认为教师进行的研究与自身教学密切相关,教師的科研工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学做准备。对于一些具有突破常规的油气专业理论,则要求学生能联系之前所学到的传统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对比与思考,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3.多学科结合,拓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是在大量勘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地质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油气勘探息息相关。随着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勘探指导理论,如石油渗流力学、成藏动力学、高分辨油藏4D勘探等,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中,在油气地质理论的基础上吸收最新勘探与科研成果,将其中关于多学科综合应用油气勘探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介绍相关内容外,笔者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多阅读有关刊物,关注油气地质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勘探行业的最新进展。

4.加强野外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从中美大学近年地学教材编著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来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实践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实践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年都安排了为期近5周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等加强对学生野外实践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野外实践和技能训练结束后,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会,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野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互相促进,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按照以上课程建设目标与教学改革思路开展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今后从事油气勘探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华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石油教育,1999,86(7):45-46. 

[2]庞雄奇.新世纪油气工业的发展与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4-18. 

[3]王凤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109-111. 

[4]林小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7,4(2):318-320. 

[5]柳广第,高先志,李潍莲,陈冬霞.“石油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109-112. 

[6]龙雪津.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再辨析—基于技术哲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5,(18):79-85. 

第5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探 找矿方法 建议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84-1

现阶段,我国在地质找矿勘查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了地质勘探找矿作业的稳定有序运行。在深入分析区域地质矿产工作后发现,基于地质成矿理论地质勘查找矿作业对多种勘探技术进行了综合应用,不仅使得勘探找矿工作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还推动了找矿作业朝着精准化方向迈进。不难看出,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作用。

1地质勘探找矿方法及其应用原则

1.1地质矿产勘查找矿作业内容

我国当前的地质矿产勘查作业共涵盖了地质矿产调查、地质化学勘查、矿产检查化验、地质物理勘查等内容,根据地质矿产勘查目的使用匹配的勘查方法与内容。要想实现精确无误的资源查证工作,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应对多种勘查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中,应先做好地质路线填图工作,地质填图技术对找矿作业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穿越法、追索法等是目前最常使用到的方法,找矿填图中涉及到了地质体、构造线、成矿远景区等,将线距和点距结合起来;地质找矿中还应准确测量地质剖面,只有掌握了解了地质剖面,才能够对地质体分布的核心环节加以有效控制,此技术是火山机构、矿化点与侵入岩体都存在相关的剖面控制点,比如火山机构的“十”字或“丁”字精测剖面路线,这在异常地质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测量地质矿产时,物理勘探使用的是物理方法,化学勘探使用的是化学方法,实际普遍应用的物理方法有噪音校检测试、网度高精度磁法测量等,应用普遍的化学勘测有地质密度与水系分布的测量,化学勘探过程中,应确保原始数据正确,经过相应的处理工作后产生精确的二维地质模型形象。遥感技术也是地质矿产勘探中经常用到的,应用此技术可以提供地质草图编制,为地质矿产勘探作业能够进行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产生具有形象性的地质图层,为地质勘探提供ETM影像指导,使得找矿精准率得到提高。

1.2应用原则

地质勘查找矿方法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规划的合理性、相应的超前性;根据矿产分布规律,保证勘查工作的合理分布;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不断强化勘查力度;构建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等。此外,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相应的超前也是很有必要,争取地质勘查规划和部署工作提前十年进行,这样地质找矿勘探作业就会顺利稳定的运行。矿产勘探作业中,不仅要严格按照矿产分布规律进行,还要保证勘查作业分布的合理性,从而准确获悉地质中分布的各类矿产资源,提高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有效性,推动地质勘探作业正常运行。将各类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中对地质勘查工作水平的提升及改善地质勘探科技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2强化地质矿产勘探找矿方法的建议

当前,我国还有众多的矿产资源没有开发出来,相关的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方法研究应用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对地质矿产勘探找矿作业带来了阻碍,进而影响到了国民经济发展及矿产开发率的提高。所以要想保证地质矿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工作效率,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找矿理论,掌握了解地质矿产资源勘探工作运行的本质及核心环节,这样矿产勘探工作才会无任何阻碍的良好发展。

2.1做好采样

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实施具体方法,不得有错号与混样现象,也不得有选择性的采样。对于可能存在矿化的地段和识别难度大的矿石,通过分别取样的方法较为理想。煤质采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煤质指标变化大小、煤的类型、工业用途予以明确。加工非金属和金属矿产样品中,应使用切桥特公式,样品加工重的量总损失率不得高于百分之五。样品的测试分析工作应交由经国家认证资质的验单位负责,同时根据规范流程进行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对于内部检验的样品,送样单位要编制好密码后再交给原分析单位做相关的验证。对于外部检验样品,也应先进行密码的编制,并附加原分析方法的说明,再交由相应的实验室中。

2.2健全找矿信息,合理部署矿产勘查作业

健全找矿信息能够为找矿作业提供有利的信息指导,所以健全信息过程中,应科学准确的评价信息,以提高找矿作业效率,同时注重信息的动态更新,及时掌握各类矿产分部信息。合理部署矿产勘查作业在综合应用找矿技术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矿产勘查作业部署中,必须对各类找矿方法进行系统综合安排,确保找矿作业稳定有序运行。

2.3探矿工程

应将浅坑与探槽的方法用于覆盖层在三厘米以下的浅部矿体中,将浅井的方法用于覆盖层在三厘米以上的浅部矿体中。在勘查设计与有关规定要的基础上做好顶板、底板、矿芯处三到五米之间的全孔岩芯与标志层及岩石采样工作。当厚度大的矿体持续五米后都满足不了有关标准时,要及时的落实有效的补救措施。当钻井出入矿体时要对方位角、顶角及孔深进行细致认真的测量。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于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加强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应综合应用物理勘探、化学勘探等技术,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探的精确度,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增泰.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18期.

[2]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年04期.

[3]钟定波.浅析地质找矿问题及完善对策[J].低碳世界,2013年07期.

第6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勘察类型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文地质勘察的另一种叫法是专门水文地质学,运用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科学的研究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理论的学科。在一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往往会需要我们投入比较多的勘探工程量。

一、水文地质勘察内容

1、地球物理勘探

我们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探时,经常会用到的地面物探方法有自然电场法、浅层地震法及电测深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有效地利用好物探,进而确定抽水试验地点和钻孔,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是对地下水和其相关的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进而用其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条件以及岩土的含水性,寻找富水地段,运用遥感技术,解译一些通过航空和卫星得到的照片,配合进行的水文地质测绘,有效地提高地面测绘效率和精度。

3、水文地质试验

进行水文地质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各种所需要的参数,给计算矿山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等工作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其中最为经常用到的是抽水试验。

4、水文地质钻探

与一般的矿产钻探所需要达到的要求相比,水文地质钻探还是有所不同。水文地质钻探钻孔直径较大,钻进工艺和成井工艺比较复杂,所用的设备矿产钻探也有所不同。水文地质钻孔一般可分为水文地质普查孔、水文地质勘探孔及探采结合孔三种。此外,还有为勘探和开发地热资源(主要是地下热水)的地热井。

5、地下水动态观测

这是水文地质勘察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试验和钻探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保留一部分的钻孔,以方便日后进行长期观测,为随后进行的地下水文地质计算提供基础性资料。

二、水文地质勘察类型

水文地质勘察依据勘察目的分为四类:

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勘察。这其中包含了城市供水勘察、农田供水勘察、村镇、工矿、车站供水勘察和矿泉水勘察、畜牧场供水勘察、热勘察等。这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水文地质工作,通常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0-1:50000,充分利用测绘、物探、钻探、监测等多种方法,查明含水层埋藏条件、分布,地下水形成条件,动态变化和采水地段及地下水所具有的保护措施和开采工艺手段等,为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地下水开采提供基础依据。

2、综合水文地质勘察

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而制作,其以测绘为主,提交区域综合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的基础性文水地质勘察。查明所标示区域内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埋藏条件、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条件、动态特征等是其主要的任务。

3、特殊项目水文地质勘察

这项勘察是为了给一些较为特殊的工作或者工程所进行的勘察,比如为了防治地方病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为利用含水层进行储冷和储热的水文地质勘察,为了有效地治理地下水污染而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等。

4、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危害才进行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比如说,为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勘察,疏排地下水的勘察,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勘察等,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是将其列入治理工作和岩土工程勘察的范畴。

三、水文地质勘察要查明的主要问题

水文地质勘察要查明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地下水动态类型

我们按照地下水的赋存介质特征将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溶岩水。从水力特征、埋藏条件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和径流

通常来说,我们进行一般性的勘察工作经常是做简单容易的抽水实验,其稳定的时间通常选择8―24h左右,其可以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工程,则需要做 2 次或2次以上的降深抽水试验,需要布置观测孔,个别最大降深水位需要接近工程设计所需要的水位降深标高或者达到设计疏干降深的一半,根据抽水试验,计算其它的水文地质参数。

3、地下水静止水位和其变化的幅度

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膨胀土膨缩深度的确定、地下工程涌水量的计算和基础深度的确定等众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提供地下水的静止水位资料。尽可能的采用观测孔和抽水孔进行观测,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下测水管进行观测。

4、预测地下水引起的不良地质作用

地下水可能造成的不良地质作用有:岩土软化造成的崩解和湿陷,沼泽化和盐渍化,膨胀土胀缩变形,地面沉降、塌陷,边坡失稳,地下工程突水,基础上浮、基坑底突涌,海水入侵等。

四、结论

要想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我们须认真做到:注意学习、搜集和积累,认真了解并掌握一些必须的基础性资料,如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切实做到“知己知彼”。②熟悉掌握水文地质计算、水文地质基础及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勘察技术方法等理论知识。③加强对野外工作的重视,认真做好野外记录,确保所拿到的第一手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合理性。④认真、仔细地执行、学习相关勘察规范。⑤从众多的专业书刊中了解、熟悉行业的发展,推广、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实.现代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在找水中的综合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2] 孔金玲,王文科,杨泽元,麦柳妍.基于GIS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4).

第7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工程;勘探工作;影响因素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constantly improve, this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quali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And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to ensure the important link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years rich experience i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ersonal view,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workers.

Keywords: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勘探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中。但是由于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起步比较晚,技术不是特别的成熟,目前还在摸索中前进。所以那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引起注意,不能及时的攻克,则就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发工程事故,所以在整个工程施工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在施工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前期准备中的地质勘探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地质勘探这一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 施工前勘探工作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

1.1 勘探施工地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可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十分不同的两种建筑特性中,也存在的密切的联系。而地质勘探是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中最基础的部分,并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施工前必须要详细的进行地质勘查勘探,并且合理的选择地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由于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所以在不同区段的建设功能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施工前的勘探工作十分的必要和严谨。

1.2地质勘探工作的注意事项

在一个城市中,通常都会建有公用设施、居住区、交通线路等数量很多的建筑。通常这些建筑都是浅基础建筑物,所以其对地面的影响一般也就只有十几米,而基础的砌置深度也不会大于五米。一般静荷载是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所以,在对这类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勘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的剖层面和地下水的动态特征等等。b.在进行勘探时,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地下水的状况。c.在一般情况下,在坑孔的勘探时要按照方格网和勘探线布置,而勘探的深度的限制是整个活动层。

在城市的规划中,场地的区分和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选择出更适合的建筑场地,就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来进行论证。所以必须要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前就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而最重要的就是对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评价工程场地的分区和选择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质结构。

2 客观分析在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2.1 工程地质勘探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一般问题较多的是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更大。

2.2 对工程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揭示地质构成,二是提供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决定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力学指标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众所周知,地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只有靠钻探勘察来了解。建设场地是唯一性的,勘探成果也没有可比性,因此建设单位选择一家专业技术强,操作规范严谨,能准确提供信息的勘察单位相当重要,对建筑安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节约投资都有重要的意义。

2.3 地质勘探工作的市场环境比较差

现在,我国建筑行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这就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竞争不仅仅给地质勘探单位带来了机会,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地质勘探单位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但是国家对这方面的管理机制却不健全,这些都导致了地质勘探市场中的恶性竞争、市场无序、相互压价等现象的存在,这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参与者,地质勘探单位要严格自律,坚持从自身做起,共同推进地质勘探市场在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和谐发展。

2.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弊端

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涉及内容较广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熟悉与了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正确的基础设计方案。但是由于我国地质勘探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的时间较短,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

2.5 基础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地质勘探报告

由于受到现有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理念与技术模式的限制和影响,设计人员普遍的把地质勘探报告仅仅作为简单的参考资料,在参阅中关心的只是所需的各项地质、水文数据,而对于地质勘探报告中的部分专业技术参数与建议视而不见,而地质勘探单位在为工程建筑设计单位提供服务时,勘探人员多是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报告的专业性与理论性,对于其实用性与可行性的考虑则相对较少,这往往导致设计人员在阅读与应用中出现技术障碍。由此可见,国内工程建筑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探与基础设计缺乏有效的结合与互补,难以全面发挥两者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最终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3 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不健全

3.1 制度与实际实施要求不相符合

虽然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已经颁布,并且在勘探程序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都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一经颁布实施就难以把握。更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并不完全适合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而建设部的一些工程勘探监督机构则以此为依据对水利水电勘探设计单位实施质量检查,使勘探单位不得不准备满足两种规范的两套地质报告分别对付审查和检查。

3.2 规程规范

规程规范的修订和出台周期太长,完全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系统与水电系统的勘探设计阶段不一致,因此规程规范也有区别,周期太长因此会出现较多问题,在新的未出旧的解决不了的这个盲区,甚至会产生一些混乱。水利与水电分家之后,对于工程地质这个专业来说其工作性质还是一样的,但是从技术标准和勘探程序这方面来讲也存在着不同,很多的问题显露出来仍未解决,这需要广大工程师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和协调的方案。3.3 勘探设计报告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单位提交的勘探设计报告中的地质章节不是地质师写的,报告的编制人中没有地质专业负责人,或地质报告没有院级地质负责人审查把关,报告和图纸中的错误较多。这种情况给总院增加了审查难度,同时也有损勘探设计单位的质量和水平形象,还会延误工程报批的时机。当然也有上级单位工程审查把关不严,助长了这种技术责任心不强的现象。

4 对地质勘探监管力度不够

一是工程地质勘探在工程的前期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勘探单位,一般建设单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地质勘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勘探单位要求不高,有个成果就可以,勘探费用

上考虑多点,对技术的要求就轻了。二是地质勘探是野外作业,土工试验和资料的整理,整个过程只有勘探单位独自完成,没有监督,到底钻了几个孔,钻了多深,取了多少土样,土工试验做了多少,这些都存在漏洞,是勘探单位的“良心”活。现在施工图审查也对地质勘探成果进行审查,那都是事后了,只要资料造得过去就都能通过,地质构成与实际施工严重不符时有发生,力学指标的精确性更是无法判别。

第8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质勘查、地质找矿、应用

前言

地质勘查是指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等需要,对于某一地区的地质地势、地理地貌以及地下所蕴含的矿物展开研究工作。地质勘查通常以矿体地质勘探为主,而矿体地质勘探所指的即根据地质条件进行找矿开矿的工作。在地质找矿工作当中。地质勘查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技术含量的大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地质找矿工作的效率。那么为了提高找矿工作的效率,对地质勘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运用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地质勘查的涵义

所谓地质勘查,即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经济及科学技术等建设要求,对于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石特征以及地下水等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勘查研究。例如水文地质勘查以寻找和开发地下水位为主要目的;矿床地质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床资源位主要目的;工程地质勘查以查明水库及铁路等工程的地质条件为主要目的。地质勘查往往以地质勘查研究为基础,对地质勘查技术的选择需要遵循以最少的工作量以及最短的工作时间,获取最大的地质成果为原则,并且要合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理论方法来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以促进地质勘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质勘查一定要把地质调查及研讨作为出发点,按照不同的任务要求,选取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坑探、地质遥感以及测绘、钻探等方法,综合高效地完成不同的任务。

2、成矿理论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矿床资源的急剧减少,与人类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需求量,我国加大了对矿物勘探的理论研究,并且加大了投资力度。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累积,现在学术界公认的成矿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类:

2.1矿床模型理论

所谓矿床模型理论,是指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予以分析研究,从中分析总结出该矿床形成因素的具体条件,对于难以分辨的矿床进行勘查工作时,需要将其与一定的时间及空间系统的结合起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此种理论对于找矿的意义在于,能够在矿床与地质之间建立相关联系,以便于引导勘查人员能够在找矿时,将其模型理论与被测矿床之间进行联系分析,以达到实现勘探任务的目的。

2.2矿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论

矿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论是指将在矿床的分布区域,找寻比较集中的范围,这款集中的区域就是成矿区域,在这个特定的有限范围内,往往矿床资源蕴含量极为丰富。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很多这种矿床集中区域,例如撒哈拉大沙漠的黄金矿化区、中原地区的煤炭矿化区等等。

2.3矿床带状分布理论

矿床带状分布理论是指不同的矿物质组成结构或者不同的矿床类型,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矿床带状分布根据成矿规模,可分为矿体分带、矿区分带、区域分带以及全球成矿带。

目前在区域成矿带最为著名的有秦岭地槽褶皱带,全球成矿带最为著名的有喜马拉雅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等。此理论对于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勘探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和考虑对矿体或矿床的分带规律,可有效找矿区限定在某个地段,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勘探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2.4深部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

深层流体作用的成矿理论是指地壳流体对矿藏资源的形成的作用。手近几十年来对地壳流体的研究所影响。我们可以得知在地壳内部存在大规模的运动,并且矿藏往往就存在于地壳流体活动规模比较大、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根据已经证明的研究理论显示,地壳流体运动与多种稀有金属(例如Au、Sn和Cu等)的形成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往往也为勘查人员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2.5矿床成矿系列理论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质成矿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具有一定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矿物种类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的形成状态。

根据组成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等。如果能够在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多采用成矿系列理论,那么必将对地质找矿工作提供非常良好的指导作用。

3、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分析

3.1地质找矿的重要性及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越加提高,而找矿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及能源供给,因此重视地质找矿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如今,随着地质勘查领域新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提高了新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多种勘查手段及实践经验,以提高勘查人员的找矿工作的准确率。

3.2地质勘查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地质找矿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且找矿思想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由传统的找矿思想向着新型找矿思想逐步转变。同时,在综合运用找矿技术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岩石物理性质所存在的差异条件,以便于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地质的实际情况及成矿规律。

目前,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地质勘查的利用形式多利用地球物理仪器进行测量工作为主,以便取得最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并且还需合理运用新型体系,把得来的数据进行转变,转变为图标,方便勘查人员及技术人员将其作为参考数据,最终达到强化地质找矿的质量的目的。

3.3合理运用地质勘探手段

我国目前利用地质勘探手段进行地质找矿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地质勘探领域也逐渐拓宽,由传统的地质学,扩展到化学、物理机生物多门学科。因为每一种地质单位均处于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而产生的,那么地质作用也会随之充满不确定性。那么这就要求在综合有效运用地质勘探方式大前提下,对勘探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预测,而非单纯使用单一手段来进行地质找矿工作。

同时还需要予以注意的是,对于地质勘探在地质找矿领域的运用,切记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孤注一掷,应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矿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下,制定一套完备的、系统的勘探体制,并科学合理的调整找矿结构及其布局,划定出重点勘探区域及矿种,找矿时注意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且理论基础不能仅仅局限地理学科及地址学科,应当实现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找矿作业。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探方法被应用到地质找矿工作中来,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地质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手段,这些理论及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采矿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其中难免良莠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合理运用这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手段,并且还需要把这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手段与传统的勘探手段有机结合,以便于运用到实际的地质找矿工作当中,最终实现提高我国地质找矿的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在地质找矿工作中,除了着重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因素予以研究以外,对于找矿工作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如果综合运用各种采矿理论及技术,那么必将快速有效的完成采矿任务,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那么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经济发展与人民需求为基础,统筹兼顾勘探工作,使其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资料:

[1]金钟国,邹琳,赵建文.《瞬变电磁法在某些矿区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9(11).

第9篇:地质与勘探论文范文

1当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常见的不足

1.1勘察依据不充分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J立‘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目前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导致有些工程在无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等状况下.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勘察,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如某汽车制造的厂房,设备荷载很大,天然地基承载力远远不够,需用桩基.但造成勘探孔深度不够。桩基设计参数无从谈起.最终导致补勘。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

1.2第一手资料质量下降

对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当前该环节存在的大量问题:①对统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②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1.3勘察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很多勘察报告往往不问具体工程条件.不具体研究分析.又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多的是一般化、老一套。设计施工真正需要的内容不全或不准。而不需要的内容却洋洋大观。近年来勘察报告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实际上其中很多内容是重复或者不需要的。

2完善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作的措施

2.1确定勘察依据

在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工程中:①制定好合理的勘察纲要。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加强对勘探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重视描述献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勘察市场的健康发展。②要合理确定场地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如: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好、埋藏浅且厚度大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勘探间距可适当放宽;而地层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勘探间距应加密。③野外地层的划分应尽量详细。按颜色、状态、湿度甚至钻进难易程度、岩心采取率等不同指标详细划分,为室内资料整理提供最详实的编录地质资料;对多钻机共同作业情况。应首先集中技术人员勘探一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避免各行其是.尽而造成野外资料分层、定性、描述等难以统一.给资料整理带来困难。

2.2合理整理与编录资料

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勘察分工比较详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现场编录和原始班报表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室内化验结果及现场测试、现场拍照等逐一比对.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按勘察技术要求.依据各类规范和当地的通常格式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工作’各资料整理成果除整理者自检外,尚应有他人再进行校对检查,做到无一纰漏。根据整理出的成果资料,写出勘察报告。由于各勘察场地的岩土特征、拟建建筑物、勘察要求等千差万别.因此勘察报告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勘察报告应注意重点突出。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勘察报告中应特别重视场地的稳定性评价、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评价以及场地地下水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地震评价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规模的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是相辅相成的与地基基础的选择一起应综合考虑、综合评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3合理选择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

不同的勘探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要充分了解。现在有不少勘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地布置静探孔。甚至于全静探。在沿海地区的湖沼相和海相冲沉积平原中多分布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浅,静力触探在这种场地条件下应用效果较好,既能帮助准确分层,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基土的强度性质;而在一些山前冲洪积地层中。由于地层土一般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不适宜静探。甚至在河床河漫滩相的沉积地层中,静探的测试结果也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实际情况.一般得出的强度变形指标偏高所以应用时要适当考虑。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碎石土.淤泥、淤泥质软土中也要酌情使用,因为软土的灵敏度高。钻孔时存在扰动影响,同时标贯击数的精确度对评判地基土的强度性质影响也较大。所以勘察施工中,应当针对地基土的性质。用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勘探.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