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筝音乐教育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筝音乐教育专业

第1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1+1”古筝基础教学法;创新

“1+1”古筝基础教学法是扬州大学副教授王小平老师首创的新型的古筝基础教学法,现在在全国多数专业古筝培训机构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运用,“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一些突破和创新。

1 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古筝培训到底要起到什么效果?这个是很多古筝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1+1”古筝教学法认为,不是对每个孩子都要以专业派的标准来要求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起初让孩子学习古筝的目的并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古筝演奏家。很多家长是抱着增加孩子在艺术方面的修养,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的目的让孩子学习的。所以在传统的一对一小课中经常会出现幼儿学习者因弹奏不好而遭到老师批评的现象,反复的批评儿童,一来挫伤了儿童学习古筝的信心,二来打击了家长继续坚持学习的热情,学生面对着古筝出现反感情绪,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1+1”古筝基础教学法提倡鼓励式教学,在集体教学的课堂上,第一遍学员弹奏不正确老师认真讲解,第二遍弹奏不正确,在老师鼓励下已经有了进步,第三遍仍然不正确,那么课后再单独留下来解决,而不会出现当面批评孩子的现象,孩子有了尝试的信心和勇气,大大的增加了琴童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家长坚持下去的决心。

2 公式法——课堂学法的创新

课堂教学方法上,“1+1”古筝教学法突出细致,在初学古筝的两年中,基本技法教学和初中级乐曲教学过程中,“1+1”古筝基础教学法把所要教授的古筝基本技法分解成数个有着有机联系的最小动作模块,分步骤进行分步教学;乐曲也是这样,教学法中把古筝乐曲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段落,进行分步教学的教学方法,凸显了该教法的核心“1+1=技法模块化教学+乐曲段落化教学”。

“1+1”古筝基础教学法在乐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乐曲教学程序的调整和重点难点讲解上。即“乐曲解析乐曲难点分段讲解全曲连贯演奏”的教学程序,在早期的乐曲教学中,即可以确立这一教学理念。

首先,对曲境的了解。了解全曲可以提升学生用演奏表达乐曲意境的兴趣。

其次,突出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讲解在“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中强调在课上解决每首乐曲的重点难点,解决并演奏乐曲难点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会大大减少课后自主练习的枯燥感。

再次,分段和集中讲解相结合。分段讲解在乐曲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程,采用分段学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乐曲进行重点段落的慢速练习,熟练后将整首乐曲中的乐句或乐段连缀起来快速练习,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 课堂教法模式的创新

“1+1”古筝教学法采用的是集体课的教法模式,其打破了传统古筝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集体课的课堂中,学员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大大增加了学员学习古筝的兴趣。

流水线式的教学模式是“1+1”古筝教学法的另一大创新。流水线,是在儿童古筝学习的几个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每位教师专攻一个阶段,成为此阶段教学的专家。如以百家筝鸣艺术培训中心为例,古筝学员一般要经历5个学习阶段:启蒙期(前三个月)、初级(1-3级)、中级(4-7级)、高级(8-10级)、演奏级(10级以上),至少要换5位教师。这5位教师均由培训中心,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专攻方向进行合理分配负责阶段,并备课,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注意事项均进行严格的规定。所有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则是中心共享的,也是相同的。

4 教学方式的创新

如果单纯的进行死板的课堂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古筝培训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1+1”古筝基础教学法不仅仅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还融合了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式。首先,定期举办新老学员演奏会,新老学员在一起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其次,经常邀请名家开设讲座并开办演奏会。让学生感受名家的风采,切身体会到只要自己勤学苦练,名家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再次,每年带学生去知名的音乐学府学习交流,为学生将来考取专业的音乐院校播下希望和期盼的种子。还有,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大赛,证明学生的实力,让学生看到付出总有收获,榜样是从平凡中产生的,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榜样,寻得奋斗的动力。最后,电话回访、教师家访。通过教师的定期电话回访和教师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练习的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和纠正。

5 助教平台搭建的创新

许多家长自身音乐素质一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1+1”古筝教学法的课堂中,家长不用再在学校门口苦等,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果猜测不安,他们也将同时接受古筝艺术的熏陶,同样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他们在尊重孩子意愿的情况下,被允许坐在孩子旁边共同听课,并参与教师的辅导。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间接的听课学习使得课后监督孩子来得更为有效,辅导孩子还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大坚.中国音乐教育史简编(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2).

[2] 徐玉莲.论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 黄博.人文主义教育思潮视角下的素质教育本质再认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第2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关 键 词】社会古筝教师 教学能力 职业道德 专业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末,音乐考级工作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到白热化,使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古筝以其音色优美和入门简单而赢得社会大众的青睐,各地的古筝学习者熙熙攘攘、趋之若鹜;各种形式的古筝培训顺势而行,也办的风生水起。但是,就在这种热潮的背后,不容乐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优秀的古筝教师严重供小于求,能够胜任社会古筝教学工作的教师不能满足过多的市场需求。而且由于一直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整个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们在思想观念、职业道德、教学方法、自身技能等方面,均亟待提升。

二、社会古筝教师的定位

(一)社会古筝教师的内涵

社会古筝教师,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古筝演奏水平、一定的古筝教学能力,通过开设古筝的教育教学课程,以单人或集体授课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以培养与训练古筝表演技能为主的专职或兼职的社会教育者。

(二)社会古筝教师队伍的组成

目前,我国的社会古筝教师大多是单独从事古筝教学活动的,人员比较复杂,其中有高校从事古筝教学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音乐教师;艺术团体的古筝演奏员;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古筝业余爱好者。在业余古筝教学的大军中真正的行家里手(大专院校的古筝教师)只是凤毛麟角,有教学经验和教育基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为数不多。由此看来,整个社会的古筝教育师资还是比较薄弱的。

三、社会古筝教师的现状分析

1.教学能力偏低

当前的社会古筝教学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当中除了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以及学生们之外,也不乏鱼目混珠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南郭先生大有人在。很多人不具备古筝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不懂教育学、心理学,在教学中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做指导;不注重讲解,不能正确示范,缺乏对古筝教材的把握能力。而且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不知道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职业道德偏低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社会古筝教师职业道德偏低的表现普遍存在以下两点:

(1)一味追求利益。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特别是对知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价值越来越认可,体现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将来更好地全面发展,在艺术特长方面投下不菲的资金。相应的艺术教师的社会教学在普及和提高艺术教育的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古筝学习热的当下,社会古筝教师的劳动所得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但是一些社会古筝教师收费标准却不顾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差异,而是参照同行们的学费高低而定,互相攀比,年年看涨,追求利益最大化。另外,有的老师喜欢卖各种东西给学生,尤其是推销琴。师德未泯的老师即使想赚钱也会选择那些质量好而价格合适的琴。而有的老师只看哪种琴给的回扣多,有得赚,从不设身处地去考察琴的质地和音色,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一味的游说,买了便罢,不买的话上课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2)授课不负责任。众所周知,社会古筝教师的工作和收入是与他的教学量互为正比的,学生越多学费就能赚的越多,很多人会把学时安排到饱和状态,授课如流水作业,一个接一个,老师往往像运动场上计时的裁判,没有心思详细地解析乐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更是无暇照顾、敷衍了事。还有的老师上课不停地接、打电话,区区几十分钟的课时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还有个别老师,因为学生太多,自己忙不过来,只好招聘刚毕业或在校的学生前来授课,这些学生一般缺乏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方法,最终导致许多学筝者知识技能欠缺,失去了对古筝的学习兴趣。

3.专业水平偏低

目前社会古筝教师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利用空余时间去进行自我充电和学习的人少之又少。许多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弹奏技能大多停留在大学毕业时的那个水平,甚至有所降低。尽管在以后的几年教学生涯中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会注意因材施教,但如果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新,自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另外,有一些社会古筝教师存在着跨专业教学的现象。比如,某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是扬琴或者二胡,在社会教学中发现教古筝更有效益,于是就临时抱佛脚,现学现教,不管自己水平能否胜任教学就大打专业古筝教学的招牌。对于教学,也只流于弹准音符的层面上。

四、对社会古筝教师素质建设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学素养

第一,加强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愿意积极地更新自己。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能够正确使用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的基础。社会古筝教师能否运用正确的、合理的教育理论知识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所以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转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认真学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尤其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古筝教师要时刻牢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把抽象的教育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第二,加强师德素质建设。

首先,要转变错误的教育价值观。社会古筝教师的教学活动,其工作时间和教学质量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和准确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自己以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约束自己。因此,社会古筝教师应该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来合理地收取学费。从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于家境贫寒而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尽量减免学费。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低龄儿童,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符合他们的认知特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要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要不断地用激励和赞美来激起孩子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其次,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当今乐坛瞬息万变,各种古筝作品和古筝演奏技巧在不断更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积极地付出行动才能跟上古筝艺术的发展。建议各位老师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各大音乐院校进修学习。据悉,我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每年寒、暑假均会举办如古筝大师班或古筝教师夏令营等活动。特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古筝教师资格培训班,根据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平制定出几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学习不同的内容,循序渐进,能够比较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提高社会古筝教师的专业水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积极加强文学、民族民间音乐、美学等姊妹艺术方面知识的学习。总之,社会古筝教师的知识结构越完备,对古筝艺术的审美层次越高,越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古筝器乐人才。

2.建立有效的社会古筝教育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文化部门和相关协会可以根据社会古筝教师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文凭、从教年限等方面确立其教学资格。古筝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教一年以上的老师可以直接获得社会古筝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专业学历较低但从教年限较长的老师也可根据其教学情况,学生的考级和比赛成绩颁发教师资格证书(首次)。对于刚刚从教的学历较低的新手教师和跨专业教学的老师必须严格的进行笔试和演奏能力等内容的测试。建立完善的古筝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给通过认证的教师颁发证书,证书中的内容应明确标明其学历和级别。社会古筝教师可以凭证施教,这是解决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必要对策。另外,为避免一些社会古筝教师一旦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终身受用的心理,应该规定资格的有效期限。一旦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申请,通过新的考试。资格考试可通过现场模拟教学,考查示范演奏能力、讲解作品能力以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从专业和教学两方面同时认证。这将对古筝教师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和激励作用,使社会古筝教育能够更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

第二,建立价格监督机制。为了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需要教育部门和物价部门协同相关机构共同治理乱收学费的问题。价格监督要合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地域因素,社会古筝教师的收费标准可按照当地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来合理收取,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要有所差异。另外还要考虑到上课时间长短和学生级别的高低。学龄前的儿童课时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学费也不能按整节课时收取。业余八级以上的学生收费可高于低级别的学生。教师自身的因素方面要考虑其职称、教龄和专业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虽然在教学价格上不能有完全统一标准,但必要的监督可以让社会古筝教学收费更合理、更公正。

总之,要想解决社会古筝教育的师资问题,就必须找到问题所在。社会古筝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教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另外,社会还应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作为多年从事社会古筝教学的工作者们,理应发扬新时代教师的进取精神,把古筝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吕云路,李婷婷.关于青少年“古筝热”潜伏问题的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2005(02)

[2]张令霞.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7(02)

[3]王平.作为社会职业的音乐教师[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第3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上述两种模式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区别,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应该相应不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办学者往往混淆了这两种模式的界限,因此不可避免地派生出很多问题。

1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混淆了两种教学模式

这一弊端主要存在于高师古筝教学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中,高师古筝教学一味向音乐学院看齐、攀比。音乐学院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和经验。但其注重的是音乐本体目标中的单一能力培养,是与其培养登台的专业表演人才的教学目标一致的。如果这种实现单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被随意引用于高教音乐教学模式,将有悖于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1.2忽视集体协作的培养

在古筝教学的实践中,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方式。这种个别教学方式,一方面,使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甚微,高投入只能换来低产出。另一方面,使学生失去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个性的成长,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因此,这样的现象就会屡见不鲜:有些学生自身拥有交稿的个人演奏水平,但一旦与他人合作演奏,就随即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1.3学生们的发挥空间受限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的古筝教学仍然沿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上课——教师辅导的流程。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学生的主宰,处于说一不二的权威地位,换言之,教师是学生门学习古筝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唯一来源,是一种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落后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压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就无法发挥出自己对音乐的灵感。

1.4教学取舍方面因小失大

我国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着明显的重技轻文、重单项专项轻综合素质的不良现象。

1.5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高师音乐教学模式中),诸如:用左手来体现古筝独特的韵味、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训练、演奏中的力度大小、演奏乐感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深厚的教学和演奏能力。反映在古筝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就使学生们很少能得到教学实践的机会,缺乏古筝教学的实际训练,没有课堂实践教学的情景体验。许多学生甚至缺乏古筝教案的编写能力,缺乏课堂管理的能力。这些损失,并非在短时期内就可以弥补回来的。

2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调整古筝教学目标

首先,要认清办学模式究竟是属于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还是高师音乐的教学模式,只有搞清这一前提。才能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据可循,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对于音乐学院教学模式,应该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整体的音乐文化素养,以及自身的各种音乐技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力求做的个性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所具备的特长,重点培养。

而对于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则以音乐教育学科知识以及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为主。充分了解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培养他人的音乐素养,同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古筝教学原则、古筝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古筝理解音乐,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其实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与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相当大的不同点,简单可以说成一个是对“马”的教学,另外一个是对“伯乐”的教学。两者存在质的不同。

2.2更新教学观念

一种欢是认为一定要走专业路;二是有兴趣;三是父母为了攀比。迫使子女去学,具体比如说可以从下面论证专业教学一定要学有所成。实际不一定。有些是兴奋和爱好。有些是从挣钱的角度让学生一年只学两三首,让什么学生都去学。国外举是第一,国内攀比。使学生考级。

在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对于学生入学的初衷。具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认为一定要走专业路,就是入学就是为了以后搞这一行,专门的做古筝的演奏、研究以及其他等;二是单纯只是为了兴趣,就是喜欢古筝,想接触古筝。为了培养自己的兴趣而学习;三是父母为了攀比。迫使子女去学,父母不顾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强迫孩子去学。目前第三种存在的情况比较多。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古筝教学,许多小孩就是被父母逼迫送过去学习的。

许多人觉得既然学一门艺术就应该精通,其实则不然,古筝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许多人只是想接触古筝,纯粹只是为了兴趣,所以,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在古筝的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以兴趣为主,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很专业的东西可以尽量的少提或者不提。

而对于那些别父母逼迫而来的学生,尤其是儿童。则应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让他们从一种不喜欢的心理慢慢转变,让他们逐渐对古筝产生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还有一类学生是专门搞古筝,尤其是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学生。对于他们,则要从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全面的进行古筝的教学工作,因为他们将会是我们传统文化瑰宝——古筝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要把前人所知道的知识全部系统的传授给他们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重点发挥培养优势。由继承到创新再到突破。

2.3增加文化课程比重

高师音乐专业有的学生虽然把古筝曲演奏得音准干净、节奏正确、速度飞快,但不理解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因此,应该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文化课程的比例。把课程改革提到文化层面来认识,只有把古筝音乐置于社会和文化的前景中,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才能让学生们获得最佳的理解。可见增加相关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可以适当增加诸如历史、哲学、地理、旅游、民俗文化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跨学科选修课。

2.4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古筝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要根据两个原则:要在整合学科课程知识范围内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的前提下,一是使各个课程模块相互联系,二是保持原来的相对独立。

第一,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模块

整合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的内容,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乐理与识谱课。乐理是学习音乐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识谱含视唱与练耳:视唱是在乐理基础上的唱谱技能训练;练耳也是在乐理基础上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训练。将这三项内容进行整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第二,技术理论课程模块

整合和声、曲式、复调、歌曲作法、配器等课程内容,使其成为一门综合性音乐技术理论课。这几门课程本来就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可避免分别开设时所出现的重复局面,而且教师讲起来更生动、更实用。

第三,综合型音乐文化课程模块

整合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作品欣赏等课程,使学生们逐渐从音乐的表演形式、题材、体裁、风格流派,以及中外音乐的流变沿革等方面去全面出发,继而深入地认识音乐艺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与综合审美能力。

第四,艺术实践课程模块

突出艺术实践的重要性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古筝演奏会的节目编导、排练、表演等,学习解决不同环境中的矛盾。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和组织驾驭能力。多采用齐奏、重奏等集体课教学的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创作、改编、排练等技能

2.5由“技术”教学转变为“艺术”教学

在古筝教学中,应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核心,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把“技术”教学提高到“艺术”教学的层面,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6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筝教学作为器乐教学,有其特殊规律,历来离不开口传心授,一直习惯于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经验,主张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上课,教师辅导,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只重结果而轻过程,漠视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对教学缺乏研究。致使模式化了的教学过程毫无生机。

第4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一、盲目跟风学琴,是钢琴学习中存在厌学问题的根源

音乐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作为一种艺术;二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本能。作为艺术的音乐,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都是需要长期刻苦严格训练作为基础,其次还需要熟悉许多相关的音乐知识,才能正确的表现音乐。所以,学习钢琴的初级阶段都是比较机械、枯燥的,有些初学者如果自身的协调能力差、节奏感不好,盲目跟风学琴,学习起来就更加费力了,出现厌学情绪也是很自然的。

作为人生而具有的本能的音乐,那就是不经任何学习,人们生来就具有的表达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方式。这样的音乐,就不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或出色的音色,关键只在于人们具有这种表现的欲望,并且愿意、乐意地表达出来。音乐的双重含义,实际上是不可绝然分开的。艺术的音乐如果离开表现欲望的本能基础,必然是机械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的;而强烈的表现欲望,很喜欢音乐、乐意去表达的人,便必然会向艺术音乐之路奋进。只有那些具有一定音乐天赋,喜欢音乐,有强烈音乐表现欲望、具有坚强毅力的人才能真正的学好一件乐器。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这一点。至少很多人学钢琴之前,没有弄清自己的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钢琴,如果想要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天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感、音高感、乐感等等这些因素,这属于一种特殊的能力,这并不是人人生而有之的能力。钢琴这件乐器可以说是所有乐器中最复杂的一种乐器,因此要完全的掌握它相对其他乐器来说应是最困难的。其实,如果我们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使自己从事钢琴演奏或教学或成为钢琴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为什么不选择一种简单的乐器呢?有的人学习钢琴是父母的意愿,有的人学习钢琴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好奇,有的人学习钢琴是因为自己将来要从事钢琴教育或演奏等工作,还有一些老年人是为了自娱自乐。我觉的除了那些将来致力于钢琴教育、钢琴演奏的人以外,其他的人大可不必选择学习钢琴。可以供选择的乐器有很多如: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笛子、长笛、小提琴、吉他、口琴等等都能达到提高自己音乐修养的目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民间乐器丰富,如:笛子、二胡、古筝、琵琶等等乐器繁多,而且都不缺乏优秀的曲目,如果演奏中国的音乐,从音乐的情感上更容易了解,如果能娴熟的演奏出中国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古筝曲《高山流水》、二胡曲《二泉印月》也绝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首莫扎特、肖邦的钢琴曲,在学习钢琴时有60%以上的学生都出现厌学的情绪,导致半途而废,那就可想而知了。

二、钢琴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

钢琴教师在教学生时就必须弄清自己的教学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十分明白,在所有的学生中将来以钢琴演奏为职业的,甚至成为钢琴家的人毕竟是少数,许多人学习钢琴只是为了提高音乐修养成为有一定音乐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中享受到乐趣。但钢琴教师并没有意思到这一点,很多的钢琴教师大多是从音乐院校出来的,从小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所以从内心深出已经形成了一种教育模式,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专业的钢琴演奏者来培养。当然,这样要求学生对于少数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从掌握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将来致力于从事音乐教育、钢琴演奏等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但对于大多数学习钢琴的一般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就过高了,毕竟大多数人学习钢琴的目标只是培养一点音乐素质,而不是成为音乐家。

还有一些家长的功利思想,也是导致了一些钢琴教师教学目标的偏差。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考到几级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去考几级,却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攀比心理,拔高学生的程度,使学生练习的乐曲难度过大,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由于钢琴的学习它是一门乐器,要学好一件乐器就必须进行长期的、刻苦的、严格的学习和训练,还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和规则才能很好的、完整的表现作品。有很多的人刚开始学习钢琴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但随着钢琴学习中这种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有的学生就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种厌学情绪的出现实际上是缺乏坚韧毅力和刻苦精神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他们的是更多的监督和鼓励。因为人一般都是有惰性的,而且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监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待一些将来并非致力于从事钢琴教育工作或钢琴演奏家的学生,在教学时不需要过分强调技巧、演奏的姿势或音乐知识,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优美、动听的、易演奏的乐曲,在掌握简单技术的情况下自如的演奏这样就可以了。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于要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而进行的枯燥的机械训练,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信。使他们在学习中真正的体会到钢琴演奏带给他们的乐趣,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希望关心音乐教育的各方面人事,能从音乐教育的宏观作用去衡量钢琴教师的教学,而不是仅仅只限于考级、比赛一些专业学习而忽视了其他一些钢琴学习爱好者和一般的音乐学习者。钢琴它作为一种在音乐传播和普及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工具,它如果能被更多的人所喜欢、演奏,对于音乐的普及与推广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这种钢琴的普通教育会更有意义。不过对于那些致力于成为钢琴演奏家和钢琴教育为职业的学生来说那又另当别论了。

三、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我们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帮助更多的将来不是成为音乐家的人,使他们能够成为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能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的人,而不是培养音乐演奏家。因此,我们现阶段的钢琴学习的热潮中有很多人都是很盲目的。这与音乐培训机构的一些宣传和误导也是有关的。有些音乐培训机构过分宣传学音乐的作用,如学音乐可以开发智力、音乐可以使人更聪明,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人聪明不聪明与学习音乐、学习钢琴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只是有些社会宣传中夸大钢琴教育的作用,认为只有钢琴学习才是音乐教育中最高雅、最有效的、最好的。其他的乐器,其他的音乐教育形式都不如它。这不仅误导了广大群众,使很多人不管自己的自身条件如何,也不管自己是否具备学习钢琴的素质就一味的盲目跟从。如果我们把音乐教育提升到育人的高度来看问题,那我们就不难看出任何一种乐器和任何一种音乐教育形式它对人们音乐教育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没有哪种乐器、种形式高雅,那种形式低俗之分。一种乐器的学习本身就具有很多的局限性,何况是钢琴这种复杂的乐器那就更不用说了,要想完全的掌握钢琴这种乐器没有十几年的学习经历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广大群众的音乐教育问提,还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人们能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学习形式,没必要盲目的跟从。只要我们最终目的达到了,又何必在乎是采取那种形式或学习的是那种乐器呢?更重要应该是丰富人们音乐学习渠道,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学习音乐的机会,那么将会使那些爱好音乐的人能够找到自己学习音乐的正确方式,也可以使更多的钢琴厌学者,再也不需要为自己厌学而烦恼。这也是我们广大的钢琴教师所希望的。

综上所述,今天之所以出现钢琴学习中很多厌学的学生,与我们钢琴教师的音乐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自己的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为育人,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分析钢琴学习所要面临的困难,让学生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就会使很多学生在开始进行音乐学习时找到自己最合适的音乐学习形式,没有必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走很多的弯路。音乐的学习是对人的素质培养的一种方式,应该营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做教师的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形式是否真正是适合他。而且学习钢琴也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以及个人的爱好进行理智的分析,作出适合于自己的选择,不要一味的盲从,这是给音乐学习爱好者的一点忠告。我相信只要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的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积极的引导,在钢琴学习中厌学的学生将会大大的减少。也会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郭晓霞.让节奏成为音乐课的“引路精灵”[J].《科学与财富.2011-3.

[2]白金刚.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快乐学习[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

[3]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M].南京大学出版,1989.

第5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参观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浦东龙阳路2345号)

从品牌到未来,乐器企业共话上海乐器展

本届展会横跨E1~E6,W1、W2八个展馆,展品范围涵盖钢琴和键盘、电声、打击、铜管、木管、弦乐、民乐、乐器配件和加工机械、乐谱书籍、音乐相关电脑硬件以及软件和音乐相关服务多种类型。截至目前,已经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676家国内外参展商确定参展。从参展历史看,既有12年来一直陪伴乐展成长的老朋友,也有首次加入乐展大家庭的新面孔;从企业品牌看,既包括了国际知名的行业大佬,也吸纳了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自主品牌。

六大核心活动,总有一款适合您

凸显中国元素,助推民族乐器中国梦

“大师云集”: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女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中山先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女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詹永明先生、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先生等一系列名家大腕将到场开坛演讲,助推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形式多元”:专家讲坛中既有嘉宾独奏的形式,也有强强联合的精彩冲击;笛子版块中,既有展期不间断的民乐馆笛子制作表演,也有会议室里的专家点评与鉴赏。

“主题新颖”:《当钢弦遇上冰弦——关于古琴与钢琴的文化对话》《民间自有筝情在——王中山民间风情与创作漫谈暨古筝音乐文化之旅》《“新”生何处——当今琵琶器乐新作的反思》等一系列主题,立意高、角度新,内容丰富。

行业经典活动继续,琴行培训课程报名火爆

行业论坛的主题是“行业共赢模式——乐器制造、经销零售以及音乐教育的良性互动展开”,包括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安志、美国国际音乐制品协会主席Larry Morton、法国布菲乐器公司总裁Antonio Bearussant、香港柏斯琴行总裁吴天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易山等业界领军人物都会参与。琴行培训课程报名火爆,其中秦川先生的演讲题目是《如何实现艺术培训与琴行销售的双赢》、莫蓓茜女士的演讲题目是《如何面对危机,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他们将作为行业经营引导者与大家慷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另外,今年南通海韵琴行的李敏先生、武汉音乐种子琴行和江西宏声琴行的刘宏女士分别为大家带来《小城市,大作为——二三线城市琴行如何建立品牌,求发展》和《如何立足?起步琴行成功经验分享》的演讲,他们的到来为培训课程增添了新的思路,为广大的中小琴行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建议。

深入音乐教育领域,聚集教育先锋智慧

本届MC音乐课堂请来了中国古筝学院院长袁莎女士、九拍音乐教育连锁机构创始人李红育先生以及罗兰数字音乐教育集团的老师来到展会,他们不仅会从宏观上分析他们所在领域的专业技能,还会从微观上具体介绍社会音乐教育培训如何发展、壮大以及如何解决孩子回家不练琴等实际问题。

“侧耳倾听”提琴文化,现场感受大师工坊

这是乐展今年全新的板块,主办方请来了中国当代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林朝阳先生等重量级嘉宾为大家从提琴制作、演奏艺术、收藏鉴赏角度对提琴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同时, E3A50提琴馆展位上还为大家准备了饕餮的提琴制作大餐。由著名的国际提琴制作大师郑荃老师、朱明江老师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小提琴制作教授华天礽老师组成的中国制作大师将和另外3名意大利著名的制琴师同场为大家现场展示提琴制作的部分环节。

室外缤纷舞台,触动您的全部音乐细胞

室外S1、S2、S3舞台将会继续上演精彩的音乐表演,电吉他、指弹吉他、手鼓、提琴、葫芦丝等多种乐器轮番上阵,为大家带来摇滚、古典、流行等不同氛围的音乐享受。据透露,包括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吉他手Michael Angelo、风靡全球的著名指弹吉他演奏家Michel Haumont等大明星都会到场!

共建良好观展环境,处处彰显乐展用心

为方便您的参展之旅,大会还专门设置了众多咨讯处。同时,主办方还紧跟现代潮流,今年的展会导览改用了新型的APP系统,更加方便快捷,便于操作。

第6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第7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对开足开齐开好课程认识不深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面对现状,农村学校如何适应改革潮流,克服困难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突出特色,成了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一些学校对音乐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忽视了音乐教育对促进德育和智育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学校单纯把提高教学成绩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加上师资不足,音乐课时常被“打入冷宫”,课程表中的音乐课常常是掩人耳目,或索性被语文、数学等学科抢了“阵地”。音乐课有时真成了摆设,除了歌咏比赛期间,校园里几乎听不到歌声。

(二)音乐教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农村教育的面貌尽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特色课程开展方面仍是困难重重。好的音乐教师很少被分到条件较差的农村,加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编现象普遍存在。为了保证统考科目的正常进行,音乐课一般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顾。这些教师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美感教育、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成了他们的短板。为了扬长避短,多数音乐教师索性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网络上搜几首歌曲让学生自我陶醉,美其名曰“音乐欣赏课”。稍有责任心的教师就“淘”点流行乐,先把歌词抄在黑板上,五线谱和音符等乐理知识直接跳过,凭感觉教学生学唱。专业音乐教师少、音乐课被挤占,是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音乐设备陈旧,相关设施缺乏

在农村学校,教师面对的多是留守儿童,大量生源外流,缺少优秀榜样的引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呈蔓延趋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不少学校只重视考试科目的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音乐教育,电子琴等音乐器材成了学校的“精品乐器”而被束之高阁,只是必要时应付一下上级检查。还有一些学校缺少独立的音乐教室,音乐设备单一,葫芦丝、笛子等吹奏乐器,琵琶、古筝等弹拨乐器,大小鼓、手鼓等打击乐器几乎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音乐设备的严重匮乏阻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音乐教材偏离教学实际

有些现行音乐教材过于陈旧,学校实施的音乐教育与生活脱节。积极向上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如凤毛麟角,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无趣。音乐课仅仅是教室里的唱歌和舞台上的演奏,很少有节奏之美、和声之美、旋律之美来激发精神共鸣,使人感到调和统一。为改变现状,稍有先进理念的学校开始了内发性的变革,尝试由学校自主选定教材或改编校本教材,但最终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于不得不抛开教材,只简单选一些学生爱听的流行歌曲,或干脆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或数学课。不得不说,这是教材的问题导致的现象。

二、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理念

农村学校不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新的教育理念认识不深。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唯分数、唯升学来评价学校的观念。学校要学习并执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剔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陶冶情操的乐感世界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学校还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选择契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来开展音乐教育。如针对语文学科,我们可以选取教材中的经典诗歌,配以乐曲进行拓展学习;学到地理学科中有关区域地理的知识,我们可以选择当地的民歌让学生学唱。

(二)一专多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音乐课流于形式或成为课程表中的“作秀”课,其根本原因是考试评价制度使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加上农村音乐教师短缺,不得不让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上音乐课。为此,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更新观念,扩大选拔范围,每年可从音乐学院选拔一些专业音乐教师充实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一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二是要发展有音乐爱好的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队伍;三是要对储备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促进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

对于目前农村学校音乐设备陈旧、相关设施缺乏的问题,政府要统筹规划,把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学校特色教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学校进行调研,摸清音乐课开展中的实际困难,罗列所缺设备清单,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根据学校实际添置必备的音乐教辅资料和教学用具,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为音乐课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分批增添吹奏、弹拨、打击乐器,引进人才,带动学校音乐教育快速发展。

(四)发挥农村社团学校的引领作用

第8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演奏家中有王殿玉先生的三位亲传弟子: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会长、宁夏歌舞团73岁的王华杰,天津曲艺团80岁的宋东安、歌舞团81岁的傅定远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银川、重庆、香港多位包括雷琴、古筝、古琴专业的再传弟子。全国各地演奏家汇集一堂,音乐会曲目丰富,各种音乐风格争奇斗艳。

宋东安以雷琴拟人声诙谐幽默的《雷琴的自白》拉开了音乐会序幕,首先演出了王殿玉传谱的合奏曲《飞花点翠》及《节日欢乐》(新疆民间乐曲),其后依次是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选段“奔袭”(张朋雷琴独奏),《六畜兴旺》(王福立编曲,李鑫雷琴独奏),《贵妃醉酒》唱段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何洪禄雷琴独奏),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选段“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齐心雷琴独奏),《阿凡提之歌》(傅定远编曲,曾秋坚雷琴独奏),《南腔北调大汇唱》(韩燕、韩峰雷琴重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贾雨雷琴独奏),碗碗腔《椰林颂》(王华杰雷琴独奏),京剧样板戏《沙家浜》选段“智斗”(王瑞英、许跃雷琴对奏),京剧《霸王别姬》选段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王恒雷琴独奏),《云裳诉》(作曲:周煜国,王勉古筝独奏,钢琴伴奏:刘迎旭),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夏元龙雷琴独奏)、京剧《霸王别姬》虞姬唱段西皮二六“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傅定远雷琴独奏),京剧《凤还巢》(宋东安雷琴独奏),最后是宋东安携众弟子雷琴齐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宋东安、梁聆聆、许瑞、王瑞英、许跃、张朋、何洪禄、齐心)。

演出中,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三人的演奏尤其精彩绝伦。王华杰的碗碗腔《椰林颂》“悲则如泣如诉、怒则欲割欲杀”,将西北音乐中那种让人耳热心酸、回味无穷的情志表达得淋漓尽致。宋东安、傅定远演奏的梅派唱段都是王殿玉当年名扬音乐界及梨园曲坛的保留曲目,他们将王殿玉的演奏传统再现听众眼前,梅派音韵的雍容华丽在他们的运弓走指中得到精美的诠释,令人忍不住击节叫好。来自各地的雷琴及古筝的王殿玉再传弟子也各显其能,其中宁夏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王冕以娴熟的技巧、浓郁的陕派风格把握,将一曲古筝独奏《云裳诉》奏得动人心魄、感人至深,获得广泛好评。

民族音乐家、教育家王殿玉的成就及贡献是多方面的,今年的纪念活动更多的偏重于王殿玉所开创的雷琴艺术,以音乐会与学术讲座为主要形式。王华杰受邀于2014年11月20日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演出雷琴独奏《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26日,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三人继2009年之后,第二次应邀到中国音乐学院举行雷琴讲座,同时三位先生受聘为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8日,纪念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音乐会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这是继1985年、1999年两次高规格(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纪念王殿玉专场音乐会之后的第三次,展示王殿玉作为一代音乐大家的多方面贡献,以及雷琴艺术在当代传承发展的面貌。29日,全体演出人员赴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纪念雷琴创始人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音乐会”,音乐会属于南开文化周末、南开周末乐坛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中央民族乐团、天津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南开大学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支持。音乐会上,宋东安用雷琴说话与南开大学师生互动,引得全场欢声笑语。

在王殿玉先生诞辰115周年举办系列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王殿玉(1899-1964)山东郓城人,字逐袭、洁尘。他精于古筝、雷琴、三弦、古琴等多种民族乐器,其中尤以开创雷音艺术享誉全国。上个世纪30年代,他在山东坠琴的基础上发明了雷琴,进而携琴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将其发扬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北京、天津、济南、上海、武汉、重庆、桂林、香港……先生琴音所至,观者如堵,引起巨大反响,获得“丝弦圣手”等美誉,当时的《大公报》等主流媒体均有报道,至今在很多文化名人的文章著述中散见观看王殿玉精彩演出的记载。而先生本人通过不断学习,与诸多文艺界名家如马连良、白云鹏、马三立、赵佩茹、骆玉笙等交游、同台演出,从一位民间艺人成长为一代文化名人。他还曾在三四十年代为家乡多次赈灾义演、建国后为抗美援朝义演,以个人的能力和巨大社会影响力多次捐资助学、办学。

作为音乐教育家,王殿玉主要在雷琴、古筝专业领域有杰出贡献。他的亲传弟子遍及国内重要音乐院校团体,其亲传弟子有沈阳音乐学院赵玉斋(现代筝艺术的开拓者,雷琴演奏家)、西安音乐学院高自成(古筝)、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古筝)、山东艺术学院韩延贵(古筝)、煤矿文工团王福立(古筝、雷琴)、海政文工团韩凤田(雷琴)天津曲艺团宋东安(雷琴)、歌舞团傅定远(雷琴)、宁夏歌舞团王华杰(雷琴)及马长岭、王福生、王福荣、张为沼、高克奇翟润田、唐镜前、张乐、钟吉瑞、刘学德等一大批弟子,遍布全国各地,且都在各地院校及专业团体是重要的音乐家,为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王殿玉先生亲传弟子中,古筝领域从东北到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其再传弟子多不可数,先生在古筝方面的贡献可谓大焉。而雷琴方面,目前全国会演奏雷琴、学习雷琴的人数并不多,以此为职业的更少,雷琴已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王殿玉先生生前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不仅在民间雷琴踪迹难觅,甚至专业音乐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艺术。雷琴艺术的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院校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此非常关心。王殿玉先生雷琴方面的亲传弟子尚有王华杰、宋东安、傅定远,他们的专业造诣炉火纯青,但均已是耄耋之年,万幸还能以良好的状态上台演奏。本次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们以年迈之躯登台讲学、演出,发挥稳定、表演精彩,令人惊叹、敬佩。

第9篇:古筝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教育的所有理论与实践成果最终都要归结到美育教育的范畴。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载的性质特征与目标任务是在用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实现美育教育所赋予的育人功能。[1]而现代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智力开发的功能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其自身的触觉、视觉与听觉等多方面的机能。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开发。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各类音乐实践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他们原有的巨大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既能锻炼双手的触觉能力,也能锻炼听觉与视觉能力。不单是乐器奏出的旋律可以刺激大脑的灵活运转,同时双手的配合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大脑得到锻炼,提高大脑的思考能力。所以,这也是很多喜爱音乐、学习器乐的孩子聪明的道理。而我们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过程,进行音乐教育的学习,能够打开学生思维创造的大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左右脑的平衡,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的创造力等多种益处。

2帮助学生人格完善的功能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越来越被得到关注与重视,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家庭、学校的反复认识甚至社会反复再认识的过程。音乐艺术的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的全方面和谐发展、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等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西方欧洲被称为“乐圣”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固执却执着,坚强且有毅力。在他的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并且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还完全丧失了音乐家最重要的听觉,但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造了音乐的“奇迹”。他的音乐作品形象鲜明有力,曲调线条清晰紧凑,多数以反抗命运,具有鲜明的英雄性与戏剧性,富于动力的谐谑曲,以坚强为主旋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挑战。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痛苦中顽强地创作命运交响曲,苦难变成他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无法听到的音乐是他活下去最大的精神支柱。是音乐造就了他的这种性格,是音乐让后人记住了这个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英雄。音乐教育是一门听觉艺术的教育,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听觉生理也随之成长,经过音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长期渗透,人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提升了人整体的人格魅力都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效果。

3塑造学生发展和谐心境的功能

塑造和谐的心境是音乐教育从美育的功能出发的特殊功能,推衍扩之,个人的和谐心境是实现家庭、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鄱阳湖畔,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叫声直到衡阳之浦才消失。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源于此境,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热爱和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为何现在的人常在茶馆、餐馆等一些公众场合听到此曲?在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下,人们通过这样的轻音乐可以减缓压力,产生共鸣。若不能将这种堆积如山的工作压力减轻,人们的性格和情绪将会受到影响,变得急躁烦闷。正是因为有音乐的共鸣,人们才可以塑造良好和谐的心境。所谓孔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学和顺,比物饰节。”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引用孔子的这段话道出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

4提高学生升华精神的功能

音乐艺术是音响的艺术、听觉的艺术、表演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几大部分,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功效。音乐可以打动人,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其不仅对自身,而且对他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关注,为他人的幸福而欢欣鼓舞,为他人的灾难痛苦扼腕叹息。一些音乐作品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直接触动人的情感中枢、震撼人的心灵对人进行影响,这种影响扩大到一定的范围,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影响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对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发生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好声音》这是一档非常火的选秀节目,在这个舞台上,对梦想追求的声音真诚地打动着每一个人,每个歌声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不管他们的经历或假或真,他们一定是经历了不同的磨难与鲜为人知的努力才站在了如今的舞台之上勇敢地展现自己。在他们的道路上充满了对音乐梦想与人生的执着追求,音乐可以打动人,蕴藏在音乐中的苦难、经历与情感更是音乐之魂,每个人演唱的音乐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有些故事太过于直白地表达会使人感到十分伤感,通过音乐却可以更好地进行诠释。音乐是追梦者的精神支撑,能带给他们满满的正能量,使能他们勇敢地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同样,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有四位专业的梦想导师,追梦者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来证实自己,使自己接受更加专业的指导,因为需要导师引导正确的方向,或喜或悲,终究是音乐带给他们的精神力量。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证明音乐教育具有使精神得到升华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开发智力、完善人格、和谐发展、升华精神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这是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传授。因此,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促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升华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人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的作用。

作者:关筱 夏诣超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