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广州的母亲河精选(九篇)

广州的母亲河

第1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她像一位慈爱温和而又内涵深厚的母亲,穿梭在鹿城、瓯海、龙湾与瑞安之间,给予了温州百姓弥足珍贵的记忆。“百里荷塘、入水捉鱼、端午龙舟、庙会集市……”这些让温州的年迈老人听了仍会为之心动的记忆,集成了塘河美丽而又珍贵的悠远历史和灿烂文化。当他乡游客一睹塘河风采时,便会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回溯昔日的塘河姑娘,美丽动人。看!河岸杨柳依依,为她装扮;河水清澈见底,闪闪发光。鱼虾水中游,增添乐趣;波水河里流,为她洗漱。舟楫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赏心悦目;河岸的人家临水而居,水乡情趣。倚门而坐的年迈老人,谈笑风生;榕树下嬉戏的淘气孩童,乐不可支……瞧,美好的画卷,处处是风光!但曾何几时,不请自来的污水掠走了塘河水往日的亲切笑容。河岸边大娘们洗衣的忙碌身影早已不复存在,河道上来回穿梭的美丽舟楫也日渐稀少。塘河母亲萎靡不振!在海滨街道,流传着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洗不干净马桶盖。”这则顺口溜代表的是民怨,也是民声,更是人们把母亲河折腾得面目全非的有力证据!

这一切,是为什么?人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母亲河折磨得“遍体鳞伤”?难道所有的伤害,都是人们为了让温州成为工业强区,而忽视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温瑞塘河所造成的吗?看吧,一眼望去,大量青绿浮萍在水面上漂忽不定,四处“流浪”!瞧吧,在那脏兮兮的河水中,垃圾王国正随着污水慢慢地“挪动”!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吗?这就是“山水城市”的温瑞塘河吗?这就是荣膺“八十里荷塘”美称的母亲河吗?难道这些深邃的问题不值得我们反省,不值得我们思索吗?

从前,母亲河是我们的荣耀;而此时,塘河却是我们的耻辱。她标志着我们的“忘恩负义”,曝光着我们污染环境的恶习。所以,可敬可爱的温州人们,觉悟吧。相信您也不希望看到塘河母亲一直以丑陋的面目相见我们吧!保护母亲河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我们恢复自然面貌的神圣使命。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温瑞塘河再现昔日的春光!

一、我们可以向广大的社会群众,宣传温瑞塘河的常识,号召大家手拉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

二、当我们走在河畔时,不随手扔垃圾。

三、任何人或工厂不利用任何方式倒肮脏的污水或废水。

四、当看到别人无意间要污染温瑞塘河时,我们上前提醒,劝告。

五、政府部门深入调查塘河污染的原因,加强对塘河整治的管理。

六、当一名志愿者,去划船,把温瑞塘河的垃圾一扫而光。

……

当然,我们能做得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互相监督,相互提醒,携手并进,就能共同见证塘河未来的面貌,实现绽放母亲河笑容的理想蓝图。如果我们温州成千上万的群众都能够做得面面俱到的话,塘河魅力的恢复已不再是梦想!

同在蓝天下,人水共佳缘!温瑞塘河哺育了我们千秋万代,温瑞塘河呵护着我们温州永葆青春。她是一缕春风,伴随着我们经受时光的流逝;她是一束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承受光阴的冲蚀,让我们向前,再向前,不断向前。她为我们付出如此艰巨的代价,我们无以回报。那就让我们共同携起手,让我们的母亲河——温瑞塘河变得更加光辉灿烂。

宣传队名称:文明小队

倡议人:王钞

吴怡德

第2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治国之道在安民,安民之道在济国。”郑州市搭建一条“关爱贫困母亲 奉献一片爱心”的绿色通道,唱响了关注民生、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的主旋律。

大力营造活动社会氛围

“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是为庆祝我国第十三届母亲节和中国计生协成立29周年提出的主题口号,要使这项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开展宣传、营造关爱环境十分必要。为此,河南省在郑州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活动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主办,郑州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承办。活动动员全市2000多人参加,全省其他省辖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的领导也前来观摩。河南省副省长、省计生协会长宋旋涛,郑州市市长赵建才,省政府副秘书长寇武江,省人口计生委巡视员、省计生协常务副会长赵长法,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鲍常勇,郑州市副市长王跃华,郑州市市长助理、市政府秘书长张学军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对开展“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郑州市人口计生委主任杨传文发出“关爱母亲奉献爱心”的倡议书,提出营造关爱环境,多渠道筹集资金关爱贫困母亲;同时鼓励贫困母亲要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化为力量,作为转变命运的机遇。要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省、市领导现场带头捐款,并为独女户家庭贫困母亲张光珍等12位计生家庭贫困母亲每人发放1000元救助金。郑州卷烟厂黄金叶实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捐款51000元,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捐款71000元,参加启动仪式的全体人员捐款18092.03元,共计捐款140092.03元。

郑州市还以市人口计生委、市计生协的名义印发《关于开展“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一次捐助活动。各县(市)、区要统筹安排活动内容,在领导和国家工作人员带头的基础上,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召开由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她们的家庭现状,倾听她们的呼声和需求,根据当地实际帮助她们选择脱贫致富项目;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每个县(市)、区在走访慰问活动中,要救助100名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开展一次免费健康检查,派出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和医疗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城市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妇科病免费检查,并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及送药具上门等服务活动;各县(市)、区相继举行“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启动仪式。管城回族区在易初莲花广场举行启动仪式,省市计生协领导和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参加,同在场的群众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互动,并为12户计生家庭贫困母亲代表颁发每人1000元的救助金、夏日清凉藤席等物品。新密市、登封市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专题。巩义市在宋陵广场举办版面展览,并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高新区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文艺演出,形成浓厚的“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的社会氛围。

多形式奉献一片爱心

自开展“关爱母亲 奉献爱心”活动以来,郑州市通过对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实实在在的帮扶救助,使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得到了关爱,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口计生部门。管城回族区在救助100名计生家庭贫困母亲的同时,副区长马欢还带领区人口计生委领导班子成员到城东路办事处,慰问计生办工作人员张平正患重病的女儿王宇,送去10000元的慰问金,鼓励王宇坚强勇敢地与病魔抗争,争取早日返回大学校园。巩义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带头作用,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向贫困母亲捐赠救助金4850元,并带动干部职工为计生家庭贫困母亲捐款2730元,带着慰问品走访100名计生家庭贫困母亲,鼓励她们自强自立,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中牟县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联合县妇联、工会、红十字会开展以“感恩母亲 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将启动仪式放在5月20日中牟西瓜节开幕现场,并对全县部分“少生快富女能手”进行表彰,为她们发放奖品和奖金。该县城关镇、白沙镇、九龙镇、韩寺镇的“少生快富女能手”在现场还进行了大蒜粗加工技能模拟表演;县计生技术服务指导站使用先进的设备,为769名计生家庭贫困母亲免费体检,对318名患病母亲给予免费治疗;投入8.7万元对170户计生家庭贫困母亲进行了慰问。荥阳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深入计生贫困家庭走访慰问留守儿童124人,空巢家庭161户,并组织会员对1712户计生贫困家庭帮收帮种。登封市计生协组织120多名志愿者为90户计生贫困家庭收割小麦120多亩。上街区政府领导带队把每户300元以上救助金送到8户计生贫困户手中,带动镇(办)救助计生家庭贫困母亲100余人。惠济区所辖的刘寨办事处、迎宾路办事处、大河路办事处、花园口镇、古荥镇等镇(办)开展“关爱贫困母亲奉献你我爱心”为主题的送服务、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为贫困母亲开展“政府来出资 为你送健康”活动,进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等知识宣传,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迎宾路办事处为500多名领证独生子女及双女家庭的母亲提供了免费体检服务;长兴路办事处计生办、民政所为55户计生家庭贫困母亲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古荥镇古荥村三年级学生孔俊鹏是独生子女,其父母常年在广州打工,靠爷爷奶奶照顾,他将镇计生协人员到他家慰问并为他家帮收帮种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夫妇俩知道后从广州给镇计生协打电话激动地说:“政府对在外打工人员的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么关心,让我们在外务工的人感到很放心,真诚地感谢你们……”

第3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2010年,我离开了我的母校---金兰苑小学,离开了我的故乡——广州,至今已二十年。今天,我想起了远在我乡的亲人,“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在我脑子反复旋绕。于是我坐上飞船,返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在飞船上,我总是想着以前广州赤坎街道铺的是一层薄薄的沥青,黄土一片一片露出路面,当一辆汽车飞快地驶过时,尘土飞扬,说不定有几粒沙子飞进眼睛。我最熟悉不过的就是我们小学门前的北桥河,河边是北桥市场。每天菜贩子们都不愿意入市场买卖,总是在北桥桥面摆摊,桥面和河边到处都是烂菜叶、塑料袋,垃圾一堆一堆的;河里的水乌黑乌黑的,一阵风吹过,那一股恶臭难闻的气味,令人感到恶心……

“嘀嘀,湛江到了。”飞船自动提醒器响了,它把我从遥远的记忆中拉回到现实。我从飞船码头出来,以前低矮的楼房不见了,到处都高楼林立;街道是用特殊材料建设的,干净洁亮,不必说是沙粒,就是坐下地来衣服也不会染尘。回到了晨光小学附近,我急匆匆地在街上打听母亲的住处。最后,我在明丽街(原拥军路)找到了母亲。我们一见面,就激动得泪如涌泉,谁也说不出话。

母亲说要带我去参观北桥河,我想:那又臭又脏的河有什么好参观?但我没有推却,随母亲的喜好。走过北桥桥头,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北桥河里有许多人在游泳、在嬉戏!河藏的两边,种了几层花草,岸边树木荫翳,看不到一点垃圾,再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原来,政府把北桥河改造,将原来的污水臭水排掉,把河底冲洗干净,换了清澈的河水。而人们平时生活所排出的污水已引到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再排到河里,那清澈明净的水,不但可供游泳,而且直接饮用也符合标准。

故乡的变化,也是我们国家的变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第4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我的家乡柳州地处桂中腹,上连风景名城桂林,下接广西首府南宁,成为广西的交通枢纽,但“江流曲似九回肠”这独特的地貌,使柳州市被柳江隔成环抱葫芦半岛的河南河北两大块,桥梁成为南北交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成为龙城人民历史的期盼。

小时候,我曾听外祖父说过一段美丽的传说,柳江河上架起了一座浮桥!那时,浮桥是柳江河上仅有的一座木制桥。浮桥下方是用一排由几十条相扣的小船垫起,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木版,用十分粗的绳子简单的作成护栏,车辆不能通行,且每当刮风下大雨,行人稀少,每当夏水襄陵,水流湍急,又得把浮桥拆掉。这座浮桥的系连着我母亲的童年,留下母亲成长的足迹。

那时,外祖父每天都要牵着母亲在这桥上来回地走着。初始,母亲一看见这桥就“哇哇”大哭起来,总让外祖父背着过桥;慢慢地,时间长了,母亲开始学过这座桥,可没有走多远,就又是哭又是闹的,而外祖父则总是以慈善的笑容安抚着……

随着历史的推移,柳州终于出现了一座水泥钢筋建成的桥——铁桥。铁桥的出现名噪一时,可还是留下了许多遗憾,铁桥只供火车通过,人们还是无法了结过桥的这一长久的等待。

到了文革时期,柳江大桥终于问世了,它了结了几代人过桥的愿望;过了不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二、三、四桥也出现了;接着是文惠桥成为又一亮点;如今,红光桥也正在动工建设当中。

倘若是登上马鞍山,眺望柳州,无论白天黑夜,展现在你眼前的都是一幅美丽的柳州画卷。

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这桥显得愈发精神,柳江桥是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它以自己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觉。在桥上有精雕细琢的图案,有的是一面五星红旗,有的是党旗,有的是旭日东升的情景……二桥像一条龙卧在柳江上方,在这蓝天碧水中,它还在熟睡。三桥又称壶东大桥,它穿着现代化的服饰,走向新时代,在它宽敞平坦的桥面上,给予行人和车辆方便。四桥又叫壶西大桥,是一座拉索桥,单靠一个桥墩支撑着,我想它是这些桥中独立性最强的吧!从桥的一端放眼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了一条彩虹。文惠桥虽然桥面只能单行车辆,但却是这五座大桥最为夺目的,它的除尘脱俗,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何等美妙!它的飘飘欲仙给人以遐想的感觉,何等神奇!它的瑰丽多彩让人流连忘返,何等奇丽!它有四个桥墩,三个桥拱,像一座彩虹桥似的。

第5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在浩瀚无垠的西北高原上,有一种令人震撼的舞蹈,它就是兰州太平鼓舞。

一场舞姿优美、气势磅礴的太平鼓舞,舞碎了母亲河上的粼粼波光,舞醒了白塔山上的朵朵野花,舞亮了华夏都市的万家灯火。它燃起我对这片美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的美好向往。

兰州位于九州山下的黄河两岸。走近它,亲近它,你会发现,这块充满神奇魅力的天堂,不但蕴藏着悠远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灿烂的文化,而且随处可听到舞了600多年的太平鼓舞。

兰州是太平鼓舞的起源地。兰州市博物馆里保存着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鼓,它是鼓的“鼻祖”。据传,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在西征兰州时,攻城未果,当时守将为胡人扩廓帖木儿。于是,徐达在民间暗访,最后从当地百姓担水的水桶联想到三尺长鼓,这样可以把兵器收藏在鼓里,再乔装打扮,敲锣打鼓,混入城中,最终顺利攻城。百姓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天下太平的同时,也把此鼓誉为“太平鼓”。于是,每每凯旋或遇节日,都有百姓以鼓缠身,在欢欣鼓舞、龙腾虎跃的气氛中或闪、或展、或腾、或挪、或翻、或转、或跳、或跃,尽兴舞蹈。可见,早在明朝初期,兰州人就喜欢以太平鼓舞自娱自乐。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太平鼓的雏形。宋代王应麟在《玉海》中写道:“羯鼓如漆桶,两头具可击。”丝绸之路使东西文化融合贯通,那时,鼓可以在战争中鼓舞士兵的斗志,也用在祭祀和舞蹈的场合。

太平鼓与兰州百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如今,它经过民间艺人的编排和改进,形成了专业化、独具特色的舞蹈,在继承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成融合戏剧和武术技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太平鼓舞。声势浩大的太平鼓舞,或如万马奔腾,春雷滚滚,或如黄河水汹涌澎湃,不可阻挡。它是一颗深藏在皋兰山里的祖母绿,以绚丽多彩的原生态舞蹈形象,冲出兰州人的心灵峡谷,飘荡云天。每一场都印记着兰州人生活的历史痕迹,每一声都见证着兰州的变迁与发展。

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有很多地区都盛行太平鼓舞,但没有哪一个地区像兰州太平鼓舞这样历史悠远、气氛浓烈。以致于它由兰州民间社火的节目发展成百姓钟爱并世代相传的舞蹈,由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的舞蹈队,由民间的自娱自乐发展成奥运舞台的靓点,由普通的乡土艺术发展成世人惊叹的“天下第一鼓”,成为世人友好往来、带有浓厚西北高原特色的璀璨星辰。

2008年10月,我有幸在平定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近距离接触到兰州太平鼓舞,便从此爱上了太平鼓舞。那是一座座并不景气的由石片垒砌的村落,斑驳光滑的石板小路依稀印记着古丝绸之路重镇上车水马龙的喧嚣。旷野的萧条连同静默的母亲河,组成一幅幅静待开发的宏伟蓝图,在太平鼓舞的旋律中透露着古老兰州的期待与渴望。在工作之余的纳凉晚会上,我都要模仿着舞上几曲,甚至茶余饭后也不停地手舞足蹈,仿佛着了魔似的。离别后回到家乡也恋恋不忘,太平鼓舞成了我的特长。于是,那兰州的人、兰州的山、兰州的一草一木,也成为我日夜的思念。

想念纯朴豪放、粗犷内敛、具有民族情怀的兰州人。

想念那河流蜿蜒、群峰竞秀的山城水韵。

一声声太平鼓舞的交响从山村悠悠穿过,一群群黎民百姓从远方纷至沓来。清脆的鼓声、鼓声的回音,连同各式摄像机的闪光,萦绕在母亲河上。

高高耸起的桅杆,保持往日的本色,悄悄探索着隐藏在母亲河深处那不为人知的秘密。

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巴颜喀拉山隆重起航,过玛曲,沿临夏,穿过兰州这块风水宝地,滔滔向东,汇入大海。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和风调雨顺的区域优势,造就了它的美丽、富饶。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早在盛唐时,就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说法。尽管隋末唐初和宋元时期的战乱以及清代后期的天灾人祸给这块神圣的土地造成负面影响,但兰州也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不断发展。兰州处处印记着高适、岑参、刘元鼎、王之涣、王昌龄、谭嗣同等著名诗人的足迹。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黄河两岸也自然成为兰州文化兴起的摇篮。具有黄河风情的兰州人,传承着太平鼓舞,也使其成为庆祝节日的一道亮点。

在兰州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山坡田野,还是在村前河边,太平鼓舞都是当地人的自然舞蹈。那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美好倾诉。更有睿智的表演者们,群体摆出鹰击长空、两军对擂、三阳开泰、铁臂合围、万马奔腾等阵势,众人附和,锣钹伴奏,咚咚锵锵,悠悠扬扬,引得观众争相围观,无不为其威武雄浑的旋律所动容。现在想来,太平鼓舞之所以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闻名遐迩,广泛流传,大概正是因为它那来自民间的纯朴、独特的魅力诱惑吧。因此,兰州也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

兰州不仅是游子的精神依托、艺术家追求的境地,也是投资者们向往的天堂。10多年来,随着改革浪潮的推进,各大工业园蓬勃兴起,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外企,有的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看准了这里的黄河风情、这里的丝绸烟雨。更有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和青藏铁路在此连接,加上兰州至西宁、兰州至福州等多条部级高速公路在此汇聚,打通了四面八方的交通命脉,为兰州的经济发展开启了绿灯,铺就了广阔而锦绣的前程。

近年来,敦煌、滨河、奔马、黄河、凉都、昆仑、兰州百合等著名或驰名商标品牌,仿佛太平鼓舞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飘向祖国山川,飘向世界各地。那“平沙落雁”、“筏客搏浪”、“绿色希望”、“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雕塑,成了太平鼓舞抑扬顿挫、连绵柔合的曲调,使人回味悠长。而兰州百合、刻葫芦、白兰瓜、黑瓜子、永登玫瑰、兰州水蜜桃、冬果梨、软儿梨,却是太平鼓舞的曲谱,蕴藏着兰州人的智慧光芒。

太平鼓舞的故乡的确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黄河风情线是印染在兰州古城胸前一朵芬芳四溢的玫瑰,静卧在九州山脚下的黄河两岸轻轻摇曳,又仿佛大自然恩赐给兰州这块黄土高原上璀璨的金色彩带,不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40里风情线上,两轮古老的水车,静默在兰州水车园内,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它们与黄河相依相偎600年,从不分离,你可以想象这个号称“水车之都”的古兰州城当时繁华的场景,据说,远远超过“水车之城”叙利亚哈马水车的八倍。东面是气势恢宏的黄河铁桥,铁桥写满了历史的沧桑。它建于光绪年间,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如今,在铁桥的不远处,新建了多座桥梁,仿佛镶嵌在黄河古道上道道美丽的彩虹,雄奇壮观。而黄河铁桥古老的历史始终印记在兰州人的心上。

走进黄河风情线就如同走进了艺术家的天堂。在水车园的西面是名扬天下的巨型“黄河母亲”雕塑,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它是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的杰作,描绘了一位侧卧在黄河岸边神态慈祥的黄河母亲,呵护着身旁正游泳的幼儿的情景,象征了哺育着中华大地芸芸众生的博大、慈爱的黄河母亲和健康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制作精美、细腻,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直观地展示了兰州悠久的历史文明。

然而,更精彩的当属黄河索道了。眺望远方,只见载客的电缆车徐徐行驶着,仿佛高空轻舞的雁翎,向对岸缓缓飘去。从缆车上俯瞰,汹涌东流的黄河水从兰州城悠悠穿过。对岸的白塔高高耸立在白塔山,白塔山巍峨神奇,绵延起伏,似乎紧拥着兰州城。

2013年4月28日,我伫立在白塔山顶,只见那波澜壮阔的黄河独领,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兰州城全景尽收眼底,如一幅瑰丽壮观的山水画。

黄河风情线如一道璀璨的霞光迎接着八方游客。兰州市政府计划把“两山”、“两线”、“两园”也规划到风情线的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黄河风情线将更加宏伟壮观。

从第二次国共合作到红军长征,从红军长征到新中国诞生,兰州人民时刻是革命队伍的强大后盾。每一次战斗、每一场动员,都在太平鼓舞的喜庆中谱写着鱼和水的深情,使得现代的艺术家们竭尽全力地在把太平鼓舞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编后捧上灿烂的舞台,再现了满腔豪情的革命志士们为革命的成功与敌人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英雄形象,兰州人民粗犷豪放、敢为人先的英勇气概和无私无畏的革命斗志,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视野和心灵。

在太平鼓舞的故乡行走,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之中。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与华夏山川的血脉紧紧相连;每一处景点似乎都与太平鼓舞结下了不解之缘,记载着艺术家们用心表演的盛况。

太平鼓舞是兰州人的太平鼓舞,它与皋兰山相依相偎,与黄河水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打造着兰州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生态。它所展现出的艺术价值和原生态神韵之美是中国文学和舞蹈学研究的典藏。因此,太平鼓舞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实至名归。太平鼓舞既是兰州民间艺术的奇葩,也是兰州黎民百姓的骄傲。太平鼓舞也在这荣誉庆典的锣鼓喧天里,被剧作家们沿时代的印迹编写出《颂太平》、《五谷丰登》等更优秀的版本,一次又一次隆重地捧上历史的舞台。

兰州人终于把太平鼓舞舞成一条条洁净蜿蜒的河流,舞成千丝万缕的彩带,舞出了第一个横穿南极的科学家秦大河,舞出了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李栓科,舞出了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智慧型组织研究创始人王汝平;舞出了兰州“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和“绿色长廊”的现实版图。

以我想来,假如王之涣目睹了那如长虹卧波般座座气势恢宏的跨河铁桥,会不会舞上一支“万马奔腾”?他老人家一定会陶醉在太平鼓舞的韵律里,再度畅游兰州的山山水水,泼墨挥毫吧!假如王昌龄眼见兰州那鳞次栉比的高楼,会不会也舞上一曲风风火火的“三阳开泰”?他一定会在黄河风情线的美景中,顺着白塔遥指的方向,静立在“黄河母亲”的雕塑前,开怀畅饮,诗兴大发吧!假如谭嗣同眼见那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一定会在“五人墓”前深深鞠上一躬,大声呐喊:“我们的愿望实现了!”

第6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一日,一场大雨把我们共挤在河边的亭子里,从而我与年轻人相识并成为朋友。我知道那妇女是年轻人的母亲,两年前因脑中风而导致下肢瘫痪,此后,年轻人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义务。

我盛赞年轻人的孝心,听了我的话,他的脸庞立刻紧绷起来。良久,才深沉地对我说:“是我不好,我对不起母亲。”于是便向我讲述了一段痛心的往事。

他出生在东北的农村,父亲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体弱的母亲费尽千辛万苦才把他拉扯大。他不忍看着母亲为供他读书终日劳累而变得逾加憔悴,于是他瞒着母亲,偷偷地跟随同村的成年人来到广州打工。

初到广州他吃尽了苦头。每到发薪,他总是如数的把钱寄给母亲,他多想为母亲减轻一些负担!过年回家再来广州时,他对母亲说:“妈,您跟我一块儿去吧,我不用您干活,我可以养您。”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乖儿子,等以后你出息了,妈再跟你去。记住,千万别累着身子,你还小。” 后来,他换了一份挣钱的工作,并由脏乱的工棚搬住到一个简洁的房间。他便写信给母亲:“妈,我想回去接您过来,带您看珠江,带您吃海鲜……”母亲在回信中说:“儿,好好工作吧,等以后你买到房,妈再过去。” 打那以后,买房一直是他最大的愿望,他更加努力的工作了。

终于,他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便高兴的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说:“妈知道你孝顺,我还没老,等你帮妈找一个媳妇,妈再去给你带孩子。”

就在他打算结婚的前夕,忽然接到老家的电话:母亲病重进了医院。他不惜任何代价为母亲医治,结果,虽然挽住了生命,却永远都不能再走路了!

第7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吃野果睡树林走到广州

少年骆伟科住在广东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的一个村子,家里祸不单行:爸爸2009年底死于脑出血,妈妈今年2月在外做保姆时头晕眼花,见到光亮就想吐,后被诊断为颅内肿瘤。家里无法支付治疗费,他姐姐骆倩萍只好带着妈妈回家,为减轻负担,把13岁的他送到小姨家暂住。5月份,骆倩萍被小姨告知弟弟不见了,找了十几天踪影全无。直到约一个月后,才知弟弟竟然在广州擦皮鞋。

穿着小学校服的小骆讲述了自己从河源到广州的历程。他从亲友交谈中得知家里没钱给妈妈治病,萌生了出去挣钱的想法。他拿木板做了一个简陋小木箱,找人帮忙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求助信,而后带了一张被子,穿了一双红布鞋,就偷偷向陌生的广州走去。

小骆每天沿着国道行走,饿了就摘路边的野果吃,渴了就喝河水或雨水,晚上就睡树林、荒地。途中有人见他可怜,曾送饭给他吃。有时找不到食物,他就喝水把自己灌饱……走了大约一个月,将一只鞋磨出一个洞,他终于走到广州,行程600多里。

擦鞋四五天筹到800多元

小骆在老乡的指引下,开始在广州大道一家医院附近给人擦鞋,晚上就睡在路边的长凳上。看别人擦1次鞋两元多,他就决定1元擦1次,希望能多干多赚钱。行人们往往被他的求助信打动,几十上百元地给钱,过了四五天,他就筹到800多元了。

后来,有人以为骆伟科是被拐或者被人操控的儿童,向媒体报料。广州电视台《直播广州》节目组找到了这个13岁男孩,并驱车带他回到骆家所在的村。

前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派救护车将骆母接到广州。检查发现她颅内右侧颞部有个苹果大小的肿瘤,恶性度较高,已破坏到脑干等神经系统,已经不可能治愈了,需要尽快做手术,之后靠做放化疗延长生命,全部费用约需20万元。医院决定尽量减免收费。

51岁的骆母躺在病床上,双眼已经见不到光亮。虽然听人说话已经很费劲,但她清醒时曾对骆伟科说:“生出你是我的福分。”

第8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关键词: 《石曼卿墓表》 译文 文字 文化 历史

近年来,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选取两篇非史书传记类的文章——2010年选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2年选苏辙的《伯父墓表》,墓表、墓志铭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欧阳修的《石曼卿墓表》在练习中反复出现。诚然,这对强化学生对这一类文体的理解是有帮助的。然而,这篇文章鲜有名师为之作注,教师、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所用的译文多来自网络,其中百度译文①是一个重要参考对象。百度译文,整体而言,是通顺的,可以让中学生初步了解墓表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仅仅初步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深入理解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语的意思。这篇译文恰恰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有漏译,有误译。本文针对其含糊的甚至错误的译文作深入探究,力图用最简洁、最清楚的语言翻译原文,以资参考。

曼卿,姓石,名延年,字曼卿。生于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卒于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时年四十八岁。其主要生活经历在真宗、仁宗两朝。真宗时期,“累举进士,不中”②,真宗推恩,补为“三班奉职”③。其后历任殿直、知县、太常寺太祝、大理寺丞、馆阁校勘等官职。仁宗朝,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卒于官。其为人,好饮酒,与世不苟合;其为文,“劲健称其意气”。欧阳修和石曼卿于景元元年(公元1034年)同为馆阁校勘,后两人皆被贬,终又相晤于开封。经历相似,意气相投,故互视为知己。石曼卿去世后,欧阳修分别写诗文追忆其人、其事。诗有《哭曼卿》,文有《祭石曼卿文》、《石曼卿墓表》。其中,墓表译文即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百度译文节选如下: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昊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译文画线句理解,或漏或误。笔者经过研究,阐述如下,以期大方之家指正。

其一,原文:“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百度译文:“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译文中,“闲”字漏译,或曰不知如何译,亦成为困扰教师、学生的一个难题。“闲”字有“空闲”、“闲暇”、“娴熟”等意,如带入原文,即与“向南逃逸”相连,变成“空闲(闲暇)的时候向南逃逸”或“娴熟地向南逃逸”都不通顺,因此不能译为上述三意。在《汉语大字典》中,“閑”常与“閒”混用④。“閒”简写即“间”。在《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文天祥“得间奔真州”⑤,可译为:文天祥找到机会逃往真州。“间”泛指缝隙、空隙,这里引申为机会。唐韩愈《曹成王碑》中亦有“间”字,“王奉母太妃逃祸民伍,得间走蜀从天子”⑥,此句可译为:曹成王侍奉皇母太妃在百姓的队伍逃避祸乱,找到机会逃往蜀地,追从天子。如是,“閑走”亦作“閒走”,全句的翻译可如下: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石自成才率领他的族人找到机会向南逃逸,投归北宋。

其二,原文:“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译文:“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此句有两处翻译不妥。一是“奇”的翻译。这是典型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之为奇”,通常译法:认为他是奇才。而译文只保留了奇的意动形式,未能清楚地译出。二是“母老乃择禄耶”的翻译。百度译文会令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石曼卿在家中孝敬母亲不好么?张文节为什么这样责备石曼卿?读懂这一句,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古人非常注重“孝”,并且践行孝。《论语》一书对孝的论述达到十九次之多。《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⑦“孝”成为中国人维系家庭乃至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的行为准则。浸淫于中国传统儒学的石曼卿决然不会背弃这一行为准则。又有子路曰:“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⑧此极言时光易逝,双亲易老。时不我待,当及时行孝。“不择禄而仕”可算是古人行孝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故张文节暗用子路的典故劝曼卿及时入仕,以孝父母。曼卿听了不能不为之警醒,“矍然起就之”。译文中“母老”,译为“母亲去世”,太生硬,有骂人之嫌,不符合作为宰相的张文节的身份。且子路之“亲老”,是指父母年岁已高,而绝非离开人世。故婉转的译法:难道要等待你母亲年岁很高时才愿任职么(即不要再对官职挑三拣四了)?

其三,原文:“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译文:“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黄河以南都臣服开始,北宋就推行(致力)休兵养息政策”。此处译文,“德明”本是人名,应该保留在译文中,但被丢弃。“尽有河南”译为“黄河以南”,范围太大,且让人有点莫名其妙——北宋王朝的都城是在河南的开封,为何说“黄河以南都臣服”。究其原因,译者对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历史和地理不了解,无法清楚解释关键的信息,于是就模糊了事。这种学术态度实在是要不得的。德明,继迁之子。据《宋史》记载:

继迁死,其子德明请命于朝。玮言:“继迁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国有西顾之忧。今国危子弱,不即捕灭,后更强盛,不可制。愿假臣精兵,出其不意,禽德明送阙下,复河西为郡县,此其时也。”⑨

继迁,西夏国王元昊之祖,于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抗宋自立。公元1003年,建都西平(今宁夏灵武)。“景德元年(1004)正月,死于西平。由其子李德明继位”⑩。“河南地”,指党项李氏世居的银(今榆林境)、夏(今靖边县境)、绥(今绥德)、宥(今靖边境)、静(今米脂境){11}五州之地。因五州皆在河套以南地区,故称河南地,并非今天所说的河南地区。“二十年”当是指继迁抗宋自立至去世之间的二十二年历史,曹玮约计为“二十年”。“继迁擅河南地二十年”,实际上是指李继迁在河套地区长期与北宋交战并最终取得五州之地,而并非一直占有这个地区。“其子德明请命于朝”,是指公元1005年,新继位的德明为了稳定人心,遣使至宋请和称臣。负责西方军务的统帅曹玮向宋真宗荐言,趁党项“国危子弱”之际一举收复五州之地,“复河西为郡县”。宋辽、宋夏之间长期的战争极大地消耗宋人的实力,所以当德明请和称臣时,宋真宗同意了,并且册封其为“定难军节度使,爵西平王”{12}。此后的三十年,宋夏保持了友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原文当译如下:自从契丹与中原交好,德明占有河套以南的所有地区但仍对宋称臣{13},于是北宋推行休兵养息政策。

注释:

①http:///link?url=sDjGk3x9PniJI4KoJsY

BGangblUinJmfk0mkXTtdXLWFAZB__O2t2LcR3dXHC8zPlGg3g06kz6GymLyTM9tx4K.

②石延年传.宋史(卷442).

③按:宋时武职,分东、西、横三班。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转三班奉职,以次递迁,最高可至节度使.

④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7:4289.

⑤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36.

⑥[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424.

⑦李学勤主编.孝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3、4.

⑧[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7:59.

⑨宋史(卷258).曹玮传.

⑩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403.

{11}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398.

第9篇:广州的母亲河范文

感恩行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今年67岁的许挺,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叫小许庄的村子。他幼时家贫,上学的钱都是父母东拼西凑、忍饥挨饿挤出来的。上大学时,条件好的同学能穿上皮鞋,许挺从没有奢望过,而他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是母亲给他做的一双布棉鞋。

那年冬天特别冷,许挺的棉鞋已穿了两年,不暖和了,冻得他一下课就找个没人的地方跺脚取暖。没想到,3天后,几百里之外的母亲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给他寄来了一双针脚细密、厚实的新棉鞋。许挺穿在脚上,一股暖意传遍了全身。

这时,许挺感到鞋窝里好像有东西硌脚,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张5角钱的纸币,就是这今天看似微不足道的5毛钱,却让许挺躲到没人的地方哭了个痛快。他很清楚,这点钱需要父母拼命节俭一个月才能省出来!此后,许挺一直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努力回报父母的爱。工作后,对父母孝敬的他被村里人奉为教育孩子的典范,成了十里八村争相传颂的大孝子。

后来的一次街头偶遇,使许挺又由一个大孝子变成了孝文化的传播者。那是1974年夏天,许挺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一位衣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老大娘盯着他桌子上的啤酒瓶,半天也不舍得挪动步子,许挺赶紧把啤酒喝完,爽快地把酒瓶递给了老人。老大娘对他很感激,许挺和她攀谈了起来。聊天中,许挺了解到,老大娘来自豫东农村,家有4个儿子,她和老伴儿含辛茹苦养大了孩子,并操持着给他们一一娶了媳妇成了家。没想到,儿子们嫌老两口不中用了,竟狠心把他们赶出了家门。“唉,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人叹口气说。

一位母亲,对孩子的不孝行为毫不责怪,母爱的伟大与儿女的恶行,让许挺内心犹如被重物撞击一般,他当即就把身上仅有的3元钱都给了老人,那时他一个月工资也仅有30多元钱!

看着老人千恩万谢、步履蹒跚离去的背影,许挺感慨地想,孝敬父母本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愿孝敬,那他怎么可能爱朋友、爱集体、爱祖国呢?

“我不能让我的学生中出现这种不孝子孙!”从那之后,许挺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们宣讲孝敬和诚信的道理。后来,许挺被调到中州大学任教,他依然不遗余力地弘扬孝敬和诚信文化。2003年,他公开出版了《孝敬的故事》一书,社会影响甚广。

因为孝敬,许挺还和香港的许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那是2003年5月,世界许氏宗亲联谊及文化研讨会在河南登封嵩山脚下举办第一届会议。许挺作为名誉会长,出席了这次会议。在宗亲会组织的一个小型宴会上,许挺跟比他大6岁的港商许先生坐到了一桌。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挺了解到,许先生出生于福建,1975年移居香港,历经多年打拼,成了一位很成功的商人。难得的是,许先生不仅是位大孝子,还热心慈善事业,为家乡做了很多善事。许先生也了解到许挺也是位孝子,还到处宣讲孝敬、诚信,对他很是敬重。两人相谈甚是投机。

2004年4月,许先生突然给许挺打来电话,说他已到郑州,希望能跟许挺见上一面,许挺爽快地答应了。两人在一家饭馆饮酒小酌,畅谈自己对孝敬与诚信的心得与体会。饭毕,在外人看来一字难求的许挺,把许先生带到他的工作室,为许先生写了几幅有关孝敬和诚信的格言,许先生临行前,许挺还把自己珍藏的瓷器赠给了老哥哥。

此后,两位热衷孝道的老人交往日益增多。逢年过节,许先生都忘不了给许挺的老父亲寄些礼物,而许先生的老母亲过寿时,许挺会带着亲手制作的礼品远赴福建祝寿。

小学、社区开讲堂,初试身手赢好评

在许挺看来,“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的最大遗憾。1995年母亲辞世后,如何让父亲愉快地安度晚年,成了他工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情。

2008年6月,多次被学校返聘的许挺彻底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父亲一生务农,很少出过远门。他决定在父亲有生之年,陪他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顺便也像孔老夫子那样“周游列国”,宣讲孝敬和诚信文化。

主意打定后,许挺开始为实施计划做准备。2008年9月,许挺把老家的侄子请来做“专车司机”,然后让他把车开到汽车维修厂,在车身喷上“宣传孝敬、宣传诚信、免费讲座”的醒目字样,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喷了上去。

许挺制定了“先近后远”的出行计划。他想在省内找多个地方举办讲座,取得先期经验后,再将行动向省外延伸。

许挺陪老父逛遍了郑州附近的几个景点,由于他车身上的“广告”太过醒目,好几次人还没有回到家,邀请他讲座的电话便打了过来。

许挺的第一场讲座选在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小学。那天是周二下午,上完第二节课,全校1000多名孩子听许爷爷讲了一堂有关孝敬的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堂课,许挺可是下了大工夫。他很清楚,自己给大学生讲课一点儿也不费劲,可面对小学生,如果讲课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孩子们不但不理解,还会感到厌烦。为此,许挺查找了许多资料,准备了许多生动感人有关孝敬的故事,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来感悟做人的道理。

讲座刚开始时,会场还有些乱,可随着许挺抛出“黄香温席”、“薛包尽心事后母”、“汉文帝亲尝汤药”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孝敬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许挺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的生命来自于父母,父母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孩子,将来不可能做到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而孝敬父母就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如果你能帮他们换双拖鞋,端杯开水,睡前给父母洗洗脚,这就是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

八千里路云和月,周游全国传孝道

2009年3月初,许挺和侄子驾车从郑州出发,到江西景德镇接上老父亲,妹妹也跟随前往。顺从老父的意愿,许挺决定带父亲先在南方走走。

3月15日,许挺一行来到福建三明市。随后,他们从福建三明市到了广东,经梅州、东莞到达广州。2009年3月26日,许挺在广州市郊同和镇问路时,碰上一位衣着整洁、举止斯文的中年男子。他一见许挺车上那些字,就问他是真的免费宣讲孝道还是在忽悠人?

被不止一次问到这个问题的许挺苦笑着掏出证件,让人家“验明正身”。中年男子看了后,竟笑眯眯地“扣留”了许挺的证件,说自己是镇中心学校的校长,恳请许教授顺便给全校师生演讲一场,“否则,我就不放您走”!许挺本来急着赶路,一看盛情难却,只好把车开到学校,临时演讲了一场。

演讲结束后,许挺正准备登车离去,一位30多岁的男士却走到他的车前,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动情地说,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多年来,他一直对抛弃他和母亲的父亲耿耿于怀。听了许挺的演讲,他才明白该如何做儿子,他会尽快跟一直没往来的父亲取得联系,将丢失多年的亲情重新找回来。许挺听后非常高兴,自己的演讲能让听众有所触动,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

“花甲教授携九旬老父到处传孝道”,一路南行的许挺父子受到了沿途媒体的热切关注。海口市有位姓李的先生初见媒体报道时,还以为许挺是在“作秀”,就打电话给他,问许挺每场演讲能挣多少出场费,推不推销写的书许挺没作正面回答,而是邀请他听一堂自己的讲座。李先生现场听了许挺的演讲,看到他整场只喝了主办方提供的一瓶矿泉水,此外一切都是自费,非常感动。接着,李先生又悄悄跟踪着许挺,看到他精心伺候老父亲的感人场面后,李先生这才情不自禁地对许挺说:“许老师,您真的是我的榜样!”

一路上,看到年近七旬的许挺对父亲孝顺的样子,侄子也非常感动,总是提醒他:“叔叔,您这么辛苦,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许挺笑着说:“到我这个年纪,还有机会陪老爹旅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既能尽孝,又能宣传孝敬,可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啊!”

就这样,在许挺和妹妹的精心照顾下,92岁的父亲一个月游览了7个省,行程8000多公里。2009年4月中旬,许挺一行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周游南国宣讲孝道游”,顺利地回到了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