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祖国的诗歌范文

祖国的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祖国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祖国的诗歌

第1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第2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第3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1、《伟大的祖国》东方史上璀璨的明珠, 中国,我们为您而骄傲! 您的胸怀无比广阔, 您的山川无比秀丽. 看,那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 瞧,那古老神秘的原始森林. 无不彰显着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我们美丽的祖国. 布达拉宫,丽江古城, 我们壮观的祖国. 新疆葡萄,桂林面食, 我们富饶的祖国. 汶州灾区,玉树地震, 我们团结的祖国. 载人航天,嫦娥二号, 我们强大的祖国. 啊—— 祖国,您滋养了13亿的中华儿女, 我们将永远把您铭记在心!

2、《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3、《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奔腾的黄河、长江。以及丰盈的“北大仓”和“鱼米之乡”哺育我们成长。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峻美的山河,为我们好奇的眼球,捕捉快乐。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富饶的“天府之国”和位于东南角的“宝岛”使这片土地更加丰沃。我爱我的祖国,爱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和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我爱我的祖国,爱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面临灾难勇往直前,他们不愧为龙的传人!

4、《赞美您,我的祖国》赞美您我的祖国,岁月难改你美丽的容颜。游子难忘你温馨的气息,为庆祝您六十岁寿辰,我大声对长江黄河说:对泰山昆仑说:我爱您,我的祖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高山巍峨,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

暮色苍茫,

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

大河奔腾,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激流勇进,

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

地大物博,

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

大漠收残阳,

明月醉荷花,

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

人民勤劳,

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

东方神韵的精彩,

人文风貌的风流,

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

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

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

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

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

无论我走到那里,

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

无论我身居何方,

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

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

你用速度,你用实力,

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

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

你永远充满希望,

祖国啊,祖国,

第5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文本分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题目上就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真挚的热爱,给全诗定了浓重的抒情笔调。全诗共四节,诗人把祖国比拟为伤痕累累的母亲,以赤子之情向母亲倾诉内心的痛苦,表达为祖国的未来而献身的激情和决心。

教学目标:1.理解“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的意蕴。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由杜甫的《春望》、文天祥的诗句、鲁迅的诗句导入(伴随着音乐)。

二、知人论世(投影)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师:自由朗读全诗(朗读时请标出你认为需要停顿、重读的地方)。

师:有哪位同学主动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番。

生:(先是沉寂,然后有同学站起来)(音乐伴奏)

师:(朗读简评)生聆听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比较欣赏。

(生沉静在听录音中)

生1:录音中的朗读感情饱满,注意把握诗歌的旋律,感情逐步升华。

师:(说得不错)古人说得好:“诗言志。”诗歌是抒发感情的载体。下面我们就先来讨论这首诗歌究竟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1: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够详细)提示: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语调应舒缓、低沉;

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语调应该舒缓;

第三句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语调应该高昂;

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语调更应该高昂。

师:根据情感的分析,所以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②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③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因为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要注意。

(下面依据这一要求,齐读全诗,并思考:本文作为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借助什么来抒发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师:(读得不错,感情把握得也很好)

生:(齐说)是借助意象来抒发感情。

师:哪位同学能先给我们解释一下?

明确:就是以象表意,以常见的平凡的具体事物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之融合。

师:那么这首诗歌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学生回答略)

明确:第一小节中,用“破旧的老水车”“疲惫的歌”“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摊上的驳船”等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祖国的贫困潦倒。

第二小节中,用“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形象地表现出“痛苦的希望”。

第三小节中,用“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形象地写出了祖国新生与腾飞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诗歌中先说“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又说“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可见诗中的“我”仅仅只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生回答略)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与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四、联想创新

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师生共鉴。)

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堂上的仿写,每人写一首诗歌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七、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 婷

第6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庆国庆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开场前反复播放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

开场白:

朱:打开记忆的长卷,走进岁月的星河。62年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冉冉

升起。

熊: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我们踏着国歌激越的旋律,意气风发,昂首阔步。

朱: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

熊:岁月如诗,颂扬丰功伟绩。

合:今天,让我们用如歌的行板、如画的诗卷,庆祝我们伟大的母亲62华诞!献上我们一片诚挚的情感

请听小一班徐xx老师朗诵诗歌《我的祖国》

朱:下面请小二班王老师朗诵诗歌

熊:有请小二班涂老师朗诵

朱:请听中一班马老师朗诵诗歌《可爱的祖国》

熊:中二班罗老师给我朗诵诗歌《献给亲爱的祖国》

朱:下面有请李老师朗诵诗歌,大家欢迎

熊:请听大一班涂老师朗诵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朱:最后请听大二班刘老师给我们带来《黄河颂》

...............

结束语:

(音乐“我和我的祖国”响起。。。。)

朱: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熊: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朱:亲爱的祖国,再优美的诗篇也抒发不尽对您的热爱,

熊:亲爱的祖国,再动听的话语也表达不完对您的忠诚;

朱:新世纪的航道上,前进的巨轮已经启航

熊:现代化的大路上,催战的擂鼓已经敲响

朱: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踏着战鼓的节拍 向着荣光、向着辉煌、

奔向远方

熊: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第7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下面为大家介绍莅临诗歌朗诵会现场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他们是:

学者、教授、沧州政协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国学院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常务院长:x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xx

国学院副院长、秘书长:杨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开发部部长:张xx

学者、教授、国学院外联部部长:张xx

教授、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xx(女士)

国学院宣传部副部长:郎xx

国学院开发部副部长:刘xx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节目单:

有一首词通篇陈情澎湃,格调清新,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全词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语言明丽,情景交融,让我们用掌声请出

一、《万水千山总关情》

朗诵:国学院常务院长:田教授

有首词,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

二、《国度抒情》

朗诵:国学院副院长:张教授

金秋的风,送袅袅桂香而来,霜中的菊,献片片绚丽灿烂。在这金色的第三季,在这大地丰收的时候,我们满心欢喜满心期待,终于迎来了共和国的生日—祖国母亲的60华诞。今天,就让我们为祖国母亲献上我们的:

三、《祖国颂歌》

朗诵:国学院办公室主任:孙教授

可爱的中国,仰望苍天,我高声地呼唤你伟大的名字

了瞰群山,我深情地呼唤你的名字;今天,在祖国6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我要大声说,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

四、《可爱的中国》

朗诵:国学院外联部副部长:王教授

《歌唱祖国》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和自豪的强烈情感,以及盼望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情怀。今天我们祖国的花朵要集体表达他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请听

五、集体诗朗诵:《歌唱祖国》:20名小学生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她无比灿烂辉煌, 因为她在我的心中 ,有56种芬芳——

六、《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朗诵:xx社区:张xx等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美丽而宽广,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勤劳而坚强;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七、《祖国颂》、《沁园春.国庆》

朗诵:卢建起、云桂荣等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八、《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集体朗诵:多宝兰等(18人)

接下来,xxx,也要在祖国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说出对家乡的热爱,一起欣赏:

九、《运河颂》

集体朗诵:(17人)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诗歌传统,屈原赋《离骚》,陶渊明诗“田园”,千古诗人,各领数百年。愿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乘着诗歌的翅膀,昂首翱翔在世界文化之颠!

‘迎国庆,红色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

让我们在这里再一次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第8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关健词:陌生化语言 主客体融合 语义割裂 意象叠加 视听觉连通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人更是擅长文字“游戏”的高手,他们用“心”经营“文字”,诗意也便在诗人的笔下诞生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诗歌起始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就已经有些令人费解,接下来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更可以说是“动宾搭配不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发表之前,曾经有人向诗人舒婷提出建议,把“纺着疲惫的歌”中的“纺”字改为“唱”,诗人不同意,“我觉得‘纺’比较好。”即使一度曾被《作品》以此诗语言“晦涩低沉”的原因退稿,诗人不改初衷,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1]但这“纺”字究竟好在哪里,舒婷在与作家陈村的对话中也没有明说。

有一种研究观点认为,“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这里的“我是”应理解为“在我的眼里”或“在我看来”,“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则应理解为“你就像那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纺”与“歌”相搭配,是一种言语变异,因为通常我们只说“纺纱”而不说“纺歌”。上下两个句子连贯起来应该作这样的理解:“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2]这种对文本的解读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纺歌”是一种动宾的超常搭配,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现象,属于陌生化语言范畴。本文试从陌生化语言表达的角度,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做进一步的分析解读。

1.主体与客体的融合

对诗歌是“纺”非“唱”的诗意解读,首先要厘清“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问题。

陌生化语言的要义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义指向。习惯性的语言模式形成习惯性的语言知觉,它能形成人稳定的心理认知定势,但也因此把人拉向理性与经验之中,压抑你鲜活的感受。对规范化的偏离、对已形成的语言规则的扬弃,成为创造出魅力独具的陌生化语言的主要程序。“其实,所谓作家,就是‘一群在词语的池塘里游泳的人们’”[3]诗人更是如此。

诗歌是一种适合于抒情言志的文体,抒情主人公大多可以跟诗人自己对号入座。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第一人称“我”自始至终贯穿全诗,虽然有时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隐身于“我”的背后,但不会影响到“我”作为诗歌抒发诗人思想感情的主体地位。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第一人称“我”之外,作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同时贯穿全诗始终。从诗歌内容来看,“你”和“我”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把“我”理解成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自己,那么“你”可以理解成诗人抒发思想感情的客体“祖国”。一般而言,诗歌中作为抒情主体的“我”与客体祖国的“你”之间是泾渭分明,不应该也不允许相互混淆,这是读者对“你”“我”能指和所指之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了的意指关系。但在这首诗歌中,“我”与“你”不再是楚河与汉界的关系,诗人是故意模糊了“我”与“你”之间界限,正如舒婷《致橡树》中的那“仿佛永远分离,又终生相依”的木棉与橡树,呈现出若接若离的关系。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这两句诗中的“我”和“你”名为二,实为一,“我”是我,“我”又是“你”,“你”是你,“你”又是我,这种语言文字上的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艺术上收到虚实相生的审美效果。诗人正是通过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并存,强调抒情主人公“我”与抒情客体“祖国”之间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连的关系,强调祖国“你”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就是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唯有如此,方显“我”真挚、深沉而又执着的爱国情怀。这种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现象,在诗歌的第二节“我是贫困,我是悲哀”两句中得到更明确的体现和更进一步的强调。

明白了“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厘清了抒情主体与客体的融合关系,自然我们也清楚了“纺着疲惫的歌”陈述的对象既是抒情主体的“我”又是作为抒情客体的“你”――我的亲爱的祖国。从这一角度来说,把“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理解为“在我的眼里,祖国(你)就像那破旧的老水车一样,整天都像纺车那样在吱呀吱呀地转着转着,就好像一个疲惫的人在唱着悲哀的歌”难免显得有些狭隘、肤浅,不够准确。事实上,这里的“我”和“你”不能也不必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哪个又是真正的“我”。“你”在“纺”着疲惫的歌,“我”又何尝不是在“纺”着同样疲惫的歌呢?!

2.语义的割裂与意象的叠加

“意象”古义即“表意之象”。《周易・系辞》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成为了诗意的载体。清代章学诚认为意象乃“人心营构之象”,这表明意象又同时反映着诗人的内心情感。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诗句中语义的割裂与意象叠加技巧的运用,足以说明诗人深谙古人“意象”的真谛,体现出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从上下两句语义表达角度来说,“破旧的老水车”是被陈述对象,“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是对陈述对象的陈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才能构成一个语义表达完整的句子,才能在陈述对象与陈述内容之间彰显合逻、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很显然,诗人用“纺”字陈述“老水车”,在语义表达上造成割裂,给读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因为按照日常语言的思维,上句明写“老水车”,下句本应用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来对“老水车”进行描述,但诗人故意用一“纺”字荡开一笔,转移到貌似暗写的“老纺车”身上。这种上下句语义的割裂,造成“老水车”这一意象暂时的支离破碎,只有陈述的对象,没有了陈述的内容。

但这种语义表达的割裂,并不妨碍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完整性理解和感受。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指出:“各种现实的事物(包括情感等内容),都必须被想象力转化为一种完全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作诗的原则”,而“进行诗转化的一般手段是语言”。读者读诗、解诗,循着诗歌的语言文字,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凭借自己已有的独特经验,被割裂的语义得到贯通,被暂时支离的意象得到丰富和整合,试图还原或重新构建世人心目中原本完整的“老水车”意象,这也就是当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时,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老水车”应该是“唱”着疲惫的歌的原因所在。

此处是“纺”非“唱”造成的语义割裂,非但没有造成“老水车”意象的割裂,破坏读者对“老水车”这一意象的完整性理解,反而丰富了诗歌内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纺”字我们很自然联想到同样有着“老水车”“数百年”历史的“老纺车”,这是非常合情又合理的联想,一个“纺”字的运用,使得这两句诗关涉到显性“老水车”和隐性“老纺车”这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既显笔墨之经济、又显诗意之盎然,更显内涵之丰富。“老水车”和“老纺车”两个意象共同成为承载古老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载体,由于“老水车”和“老纺车”都具有围绕某一固定轴做原地打转而不发生位移的动作特征,用来隐喻祖国的发展停滞不前的历史,以及由于“老水车”与“老纺车”都具有“破旧”不堪的形象特征,用来隐喻中华民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历史都是恰到好处。在这里,我们在对这两个意象的独特体验中,漫溯悠久的历史长河,感受古老的农耕文明,既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又有了文化的丰厚感,更令人能够站在今天现实的高度理性地反思祖国的过去、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

3.视觉与听觉的连通

陌生化语言强调言语者认知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更强调通过对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获得充满个性和智慧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具有了强烈的体验性色彩,其结果能使日常熟悉的、俯拾即是的事物变成一种特殊的意料之外的事物,并创造出一种对客体从未有过的审美感受。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是诗人精心选择的主体意象。诗的上句“老水车”的意象给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但从诗的上下句内在的关联性来看,“纺歌”我们似乎又能听到这“老水车”自远古以来一直重复的那首单调、乏味而又凝重、苍凉的“悲歌”,上下两句同一意象的“老水车”同时诉诸读者的是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视觉与听觉原本是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通过“纺”和“歌”动宾的超常搭配,把原本诉诸于人听觉的“歌”让位于诉诸人视觉感受的“纺”,两种不同类的感觉连通起来。这种“连通”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的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但更让读者获得了“老水车”更为丰满的感知形象,让人们跳出认知的固有模式而走向审美体验。同时,由于这一“纺”字的运用,造成“老水车”与“老纺车”两个意象的叠加,这在表达效果上对“视觉”和“听觉”效应起到了进一步强调突出的作用,是“纺”而非“唱”,就在于仅凭一“唱”字是无法唤醒读者多种审美感官,在听觉和视觉的多种感受活动中获得多层面、立体式的审美感知。是“纺”非“唱”,能让读者在对语言的反复玩味中领悟到更为丰富的审美韵味,领略到陌生化语言赋予个性化的、独特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村VS舒婷:我已是狼外婆,[J].《收获》,2002,(6).

[2]魏家骏,意象的组合与张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J].《名作欣赏》,2003,(9).

第9篇:祖国的诗歌范文

一、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

诗歌之美表现在语言上朗朗上口,使人产生阅读的愉悦感,特别是那些讲究对仗、押韵的古体诗更是美不胜收,音乐之美、韵律之美流溢于诗歌的字里行间。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反复诵读品味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风格各异的诗歌对诵读的要求也是各有差别的,有的诗歌诵读起来要给人以慷慨激昂之感,如屈原的《离骚》;有的是柔情万丈,如李煜的《虞美人》;有的则是低沉舒缓,悲抑哽咽,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在诵读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诗歌,采用多种吟诵方式来提升诵读的效果,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语言之美,提升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如食指的《相信未来》的第一、第二节比较适合集体诵读,第三节则适合个别诵读,最后又可以集体诵读。这样的诵读方式可以确切地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胸臆与壮烈的情怀。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适合配乐朗诵,通过音乐的渲染表达出诗歌悲哀低沉或欣喜高昂的悲喜变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将慢慢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那种美将如春雨润物般,为学生的审美情趣注入鲜活的生机。

二、分析意象,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情思的载体,它在诗歌中发挥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用。应该说意象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在我国优秀的诗歌作品中,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蕴含着共性的意象,它代表了诗歌的深刻内涵。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这样的意象,并借助对意象的分析让学生欣赏诗歌的丰富内涵。

比如在学煜的《虞美人》时,我就以词中两次出现的“月”这个意象展开了分析,提问这首词中为什么两次出现“月”这个意象呢?月亮这一意象在通常的情况下隐喻怀念故乡和亲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而今李煜笔下的明月在寄托了他思国怀乡的情感中,又多了无限的凄凉与浓浓的伤感。“流水”在诗歌中常常代表了一种对岁月逝去,人生苦短的叹息与哀愁,请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才能使他们深刻地体味诗歌的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诗歌的审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歌审美感,为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首先,运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由专业的播音艺术家朗诵的配乐配画的经典诗作,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我在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时,选取了名家朗诵的配乐配景视频,画面中呈现升国旗的庄严场景、奥运会的壮观场面、老水车、稻穗……将诗歌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形象地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其次,运用多媒体扩大诗歌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诗歌的殿堂中欣赏到更多的佳作,汲取更多诗歌的营养。如在教学的诗词《沁园春・雪》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诗人其他的诗词名作,如《七律・到韶山》《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让学生对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诗词中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之美的艺术概括和精神升华。

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创作展现诗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