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机电设备市场精选(九篇)

机电设备市场

第1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分析我国发电设备出口的情况,提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加大投入,开拓和培育国外市场;要加强技术开发,提高国产发电设备的技术与价格竞争力;同时,国产发电设备国际市场的拓展还需要国家出口政策的支持和相关行业的配套措施。

0引言

作为我国装备工业的一个重要门类,发电设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依靠国家支持,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我国发电设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承担起了为我国电力发展提供装备的任务,此外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电设备成为体现我国国际地位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的最重要产品门类之一。

“十五”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巨大的电力需求空间,加上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使发电设备产业在新的世纪迎来了大发展的极好环境。中国加人WTO以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促进我国发电设备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分析我国发电设备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探索我国发电设备出口市场拓展的策略,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1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情况分析

1.1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出口市场概况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发电设备产业在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发电装备的同时,着眼于国际大市场,积极开拓,我国发电设备在国际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成套发电设备出口已与船舶、航空设备出口等构成了我国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机组容量、种类、技术水平和出口方式等也在不断提高和扩展。

目前,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最大单机容量已提高至600 MW等级,在产品种类上涵盖水电、火电(燃煤、燃油)、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出口方式上从单机出口发展为成套设备供货、电站工程总承包等。从出口地来看,我国发电设备已经成功出口到加拿大、美国、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越南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型机组的出口市场也由南亚及东南亚诸国拓展至中东地区,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出口到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机组多为功率很小的小水电机组,且数量不多。对于发电设备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的中南美洲及非洲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发电设备出口企业目前尚处于对项目的跟踪阶段,与东南亚市场相比,中国发电设备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还有待开拓跟进。表1和表2是2005年我国电力装备(含输变电设备)已形成出口意向的协调项目分布情况。

1.2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东南亚传统出口市场的作用仍然巨大。2005年亚洲地区有意向的协调项目全部集中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后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活力普遍提高,特别是越南、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经济快速增长,拉动了本国电力能源需求,2004年和2005年,3个国家开展国际招标的项目均占协调项目总金额的56%。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经济良性运行,亚洲开发银行不断注人资金,支持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这些建设国家能源电力设施建设的需求。马来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尼泊尔对电源建设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这些都为扩大我国发电设备出口市场带来新的机遇。由于这些地区一直是我国发电设备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交易额在我国发电设备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平稳,我国发电设备的国际市场拓展在这些地区潜力较大。因此,作为我国发电设备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发电设备出口市场中地位突出。

第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压力没有释缓。2005年是非洲经济开始复苏的一年,我国实施的能源战略加大了电力装备“走出去”的力度,对苏丹电力设备市场的开发就是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政府间协议和带资承包使尼日利亚、也门和安哥拉等国的电力建设得以实施。与2004年比,2005年的非洲项目协调量下降了13个百分点,实际下降7.7亿美元,而像埃塞俄比亚这样项目多、金额不大的市场仍然相当普遍。因此,面对国外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竞争,我国发电设备生产商加大力度开拓非洲发电设备市场刻不容缓。

第三,中东地区发电设备市场需求旺盛。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受益于“石油涨价风暴”,经济增长势头强劲,电力投资增加。2005年埃及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18 689亿m3,计划有90%的火电站将转换为燃气电站,但2005年我国的制造商只获得2个投标项目,金额仅1 200万美元;叙利亚一个项目,金额为1 300万美元。因此,石油输出国应是我国公司未来几年市场开拓的重点对象。

2发电设备出口市场开拓策略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来源于国内市场竞争的内在推动,市场竟争促进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进步和实力壮大,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能够进一步推动整个产业技术经济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从全球范围看,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进行电站建设,发电设备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有着较大的需求,扩大我国发电设备出口面临一个较好的机会。基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国内生产商为扩大出口量,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

2.1加大投入,开拓和培育国外市场

一个稳定和不断扩大的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电设备市场具有强调业绩经验和“马太效应”—滚雪球效应的特点,市场建立要靠长期的开拓、培育和积累,而非一日之功。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具有长远的战略视角,克服企业资源的暂时困难,树立“外贸无小事”、“国外优先”的观念,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投人。

2.2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技术与价格竞争力

从全球发电设备市场来看,近年来,发电设备供货市场和电站工程市场的竞争已从上世纪末纯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价格竞争。我国企业拥有的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并未完全使我们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创新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从我国发电设备出口的历程看,其发展和扩大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可以说,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是提升我国大型火电成套设备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大型火电成套设备出口的关键。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国际声誉不高,设备技术含量偏低,产品质量和外观上也有欠缺,严重影响了设备出口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了赢得竞争优势,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提高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挤占市场乃至创造市场。当前国内市场为我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应当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增强技术开发能力,从而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在发电设备价格制定上,我国企业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寡头垄断企业分割市场、对国内外市场实行差别性价格策略的方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我国设备国外市场份额为目的,对其实行倾斜,从而维持我国发电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的价格竞争力。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企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3树立全球视角,开展国际合作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应抓住加人WTO的战略机遇,在资金筹集、设备、技术、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了解和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范,研究与国外开展合作的时机和方式,抓住机遇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企业和产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

3我国发电设备国际市场开拓政策需求

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技术密集、资本密集,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都具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行业属于“寡头竞争”的不完全市场结构,总体上具备内部规模经济效应,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和产业关联效应,其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有支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相关配套环境,如资金支持、信贷扶持等。

3.1利用国际贸易规则,政府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在不完全市场和规模经济理论基础上产生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其实质是国家实行干预主义的贸易政策,以促进某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全球范围得当了广泛应用,以日本为例,由于采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促进了其钢铁、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是生产能力的限制与一段时期内急骤增长的设备需求在数量和速度方面形成了供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发电项目业主开始寻求其他渠道解决其项目建设的需要。为了保证我国发电设备产业的长远战略发展,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仍应本着支持民族工业的宗旨,继续限制进口,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维持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让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有用武之地,促进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的健康成长和产品升级,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说明,国内市场的保护并非保护落后,因为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仍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国内用户在采用国际上新产品、新技术时,政府应当继续采取“技贸结合”及“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以我国广大的市场需求为筹码,迫使国外跨国公司向我国转让技术尤其是垄断性技术,以提高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

3.2实施战略性出口政策

从发电设备来看,一方面,国外拥有发电设备产业的跨国公司基本上已实现产业多元化,且主要利润来源已转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它们对发电设备产业采取的是低价维持策略,甚至可能得到本国政府的补贴。而我国劳动力成本在逐步提高,发电设备的价格竞争优势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电站设备出口项目不同于一般商品贸易,具有合同金额大、执行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我国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财力有限,合同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工期等风险对企业有很大压力,利率、汇率及其他政策风险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更是难以承受。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方式对发电设备出口项目予以支持,包括补贴、退税、风险基金等,以维系和加强我国发电设备微弱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3.3提高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国发电设备产业的主要国外市场为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出口信贷支持的项目占了我国大型电站设备出口的相当比例。因此,金融信贷的支持已成为促进发电设备出口的重要竞争手段。宽松且稳定的信贷条件将极大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2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2006年以来,天狼星电站设备公司针对俄罗斯新的五年电力建设投资纲要,开始与各类项目业主接触,先后组织和接待了十几次专业考察,向俄方推介中国电站、电网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施工企业,充分向俄罗斯展示了中国电力技术和建设的整体水平。针对俄罗斯发电二公司特罗伊斯克电站项目招标,组建了由哈动股份、东北电力设计院和黑龙江火电三公司共同参加的项目投标和合同履约联合体,并一举夺标;目前,项目正在顺利实施。针对俄罗斯电力行业技术现状和潜在项目,协同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向俄罗斯西伯利煤电公司、发电5公司、远东发电公司和白俄罗斯国家电力公司等潜在业主推介了多个新建和改造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商务方案。针对俄罗斯电力行业现存的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收购了俄中电力建设股份公司,在莫斯科设立了代表处,重点解决了技术标准对接、产品认证等难题并取得俄罗斯国家利用许可、入网许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项目业主资金短缺的局面,联合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和中信保等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电力项目总承包、成套设备出口与出口信贷的结合,为多个项目提交了融资方案,取得了市场竞争的明显优势。

由于措施得当,近年来天狼星公司取得了显著业绩。业务领域已经从成套设备出口,转变为工程总承包;从火电项目合作,向水电、电网项目合作扩展;从电力工程,向石油炼化项目、煤矿建设项目拓展。公司目前履行的合同总额达到60亿元,2011年出口发电设备3亿美元。

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资金、资源、建设等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俄罗斯经济复苏和现代化的道路将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贸易及合作方式正在经受变革的考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计划投资建设的大、中型项目的合作视点正在转向中国制造和中国建设。另一方面,黑龙江省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对俄合作才刚刚起步,对于深化对俄合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由于建设、经营体制不同,能够集设计、设备供货和建筑安装为一体,适应俄罗斯建设市场基本组织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方式的企业或企业联合体尚不成熟。结合天狼星公司在开展对俄电力建设合作,组织联合体共同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实践,发现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电力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还很多,大多数业主对中国电力设备、设计和施工不了解,缺乏信任;项目招标过程不公开透明,暗箱操作严重;存在严重的技术壁垒,设计和施工标准、规范不统一,转化、鉴定复杂,周期长;中俄企业合作存在严重的鸿沟,文化差异影响合作结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宏伟目标,为黑龙江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天狼星公司将乘势而上,依托俄罗斯电力建设可观市场,借助中国制造和中国建设进入俄罗斯电力市场得天独厚的实力,发挥“三大动力”之乡和对俄经贸合作的前沿省份的“桥头堡”和长期对俄经贸合作的基础优势;整合黑龙江省及国内优势企业资源,克服多个企业单打独斗、内部不正当竞争等弊端。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深化发展。

黑龙江省产业优势是扩大对俄电力合作的坚实基础。“三大动力”代表着我国发电装备制造的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精湛的制造工艺,每年3000万千瓦的加工制造能力,较短的生产周期和合理的价格,在俄罗斯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哈锅、哈汽和哈电正在为俄罗斯特洛伊斯克电厂生产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等主机和主机配套辅机设备,这也是中国发电成套设备第一次进入俄罗斯市场;火电一公司、火电三公司具有工程承包的丰富经验和建设周期短、造价低、质量好的优势,享誉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把握俄罗斯电力市场的动态需求,黑龙江省企业开展对俄电力设备输出和工程合作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1.着力推进中俄电力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俄罗斯电力建设市场容量大,互补性强,未来10年,俄能源产业需要5500亿美元的投资。2020年俄罗斯电力消耗市场的比重将占世界市场的7%以上,达到12000亿千瓦时。现有火电装机容量约1.4亿千瓦中85%以上的机组运行年限超过35年;320万公里的电缆,横跨11个时区的输变电、配电网的建设和修复改造工程,以及大量的核电站的建设需求。近年来,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紧密,睦邻友好不断加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与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为利用黑龙江省的产业优势,为扩大双方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发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桥头堡”作用,吸引国内一流企业加盟,加强“走出去”企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中国电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建设结盟,代表着对俄电力合作将向深层次和宽领域拓展;此次即将入盟的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西北水电设计院代表着中国电站设计的一流水平,进一步结成联合体方式进行合作,将完成俄罗斯特洛伊斯克660MW火电厂和下布列亚320MW水电站的设计合作。同时来自省内外的27家俄罗斯特洛伊斯克660MW火电厂辅机供货商也将加盟,并决心再接再厉,共同打造联盟航母。中信保哈尔滨营业部、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加盟,是联盟进行市场开拓的有力支撑,无疑将大大提升联盟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中国建设将跃升为中国实力,提高对俄市场份额,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3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有效实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市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大力度推广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加快培植壮大风电和光伏产业,对加快我市能源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风电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光伏产业进入项目落户阶段。但由于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缺乏超前规划、布局和管理,在项目建设、资源管理和前期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清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考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加强协调,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培植的关系,加快发展与资源相适应的风电和光伏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并以风电、光电规模化开发拉动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风电、光伏产业链。发展思路上,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机制,促进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上,处理好市区装备制造与沿海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的关系,形成科学布局、完善配套的风光产业链;项目推进上,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关系,风光资源向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集中,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带动,加快配套项目的落户和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到2011年,全市风电场开工建设180万千瓦,其中竣工陆上100万千瓦,开工海上80万千瓦。力争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480万千瓦;2020年达到140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对风电装备产业以兆瓦级以上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支持华锐等整机项目和一批配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力争到2011年全市形成13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50亿元销售规模;到2015年,形成5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1000亿元销售规模;到2020年,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光伏电站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力争到2011年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其中,屋顶并网发电工程50兆瓦,地面并网电站工程100兆瓦。到2020年全市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力争到2011年全市光伏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

(三)产业布局。风电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重点发展兆瓦级风电整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加快建设市区以江苏华锐为主的风电产业园和部级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支持国内外实力较强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风电场投资商结成战略联盟,来*参与风电产业园投资和发展,支持沿海和内陆有条件的县(市)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风电配套产业。光伏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核心区,以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应用系统布局为主,加快推进市区光伏产业园建设,做好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工作;县(市)作为光伏产业的辐射区,发展与光伏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太阳能电站。

三、进一步落实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并对华锐风电产业园、重大光伏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工作班子,建立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风电、光伏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适时筹建全市风电产业发展协会和光伏产业发展协会,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加大政策扶持。在切实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市区风电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引进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以及省专项资金对我市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企业的支持。

(三)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准入机制。原则上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开发商优先选择市域内生产的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风能和光伏资源配置过程中,既坚持全市一盘棋原则,又充分调动沿海各县(市)积极性。市统筹40%的风电、光电资源,主要用于市区和内陆县的风电、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对屋顶光伏资源配置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统筹开发利用。所有拟建设的风电场和风电场区域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发改委根据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对合作协议进行初审,报市政府审定后,统一由市政府与开发商签订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合作协议,并授权开展前期工作。

第4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电力市场;改革

1引 言

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货危机最终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开始衰退,原油、矿石等资源价格下跌,投资严重不足。金融经济危机已经迅速蔓延成实体经济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来临。

对于电力市场来讲,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放缓会导致用电需求的变缓会导致用电需求的锐减,而且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的时间。面对用电需求锐减造成的致命的影响,电力行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而拉动内需的措施基于社会稳定之上,因此电价上涨只能作为一种长期企求,短期内无法得到满足。

2电力市场面临的若干问题

①电力市场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电力行业需要市场化,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能放任不管,我国的电力市场建设具有其特殊性。在我国, 厂网分离和输电、配电分离尚未完全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监管机构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 防止电网公司与自有电厂之间的内部交易行为;监管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和监管经验,随着电力企业逐步熟悉相应的市场运行和监管规则, 这种专业监管力量的缺乏很难防止电厂之间以及电厂和电网之间的合谋行为。

②电力市场人才的储备不足。由于电力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人才储备缺乏。为了储备电力市场的人才必须在各高等院校开设电力市场专业,电力市场专业是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必须新增的课程。但是开设新的专业,准备工作复杂,耗时较长,再者新专业招收的学生也不可能立刻转变为生产力,需要在几年后才能真正走上就业岗位。因此人才的储备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的需求,也就是人才储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③电力市场实时电价难以确定。基于用电的峰谷差及用电负荷的性质不同,不同的电价更有利于电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为了使电力市场的参与者能获得利益,并根据不同的经济现况做出反应,电力价格应依据短期的运行进行变动,即所谓的实时电价。但是实时电价会带来不确定度,并会因为实时电价没有考虑到未来的状况而缺乏合理性。

3推进电力市场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电力行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全社会供用电量增速下降明显。据中电公布的2008年1-10月电力工业生产简况:1-10月全社会用电量为28969亿kw/h,同比上升8.3%;其中,10月份单月用电量为2699亿kw/h,同比下降2.7%,为2002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单月电量增速同比下降。

众多小火电关而不停,危害多。全国低于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现有1.15亿千瓦。小火电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煤炭资源,而且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占整个电力企业的三分之一和一半。另外,它会造成发电企业普遍设备利用小时严重偏低,以至全行业大面积亏损。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推进电力市场改革迫在眉睫。

4电力市场改革若干举措

①用竞价上网辅以强硬政策,加速淘汰小火电。竞价上网促使自身不断完善以及煤价持续走弱,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由此带来上网电价下降,最终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若关停小火电5000万千瓦以上,加上大型发电厂高效低排设备的应用,以及全面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使环境得以极大的改善。

②进一步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继续鼓励多发多补,多发多上网。可再生能源在此次改革和危机中,受世界总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得以发展壮大,由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③加快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在当前经济危机加剧、电力供需低迷的形势下提出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前几年电力处于短缺状态,电力市场建设举步维艰,现在电力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5结论

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本次危机中的长足发展,是其他行业复苏的信心和力量。在电力方面,电力行业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第5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关键词】印度;电力行业;电建市场;问题;未来前景

随着我国电力产业政策的调整,给电力建设市场带来一片萧条,国内的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而国外市场中,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电力需求日益扩大,近年来,国内有名的电力设备供应商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把发展途径瞄准了国外市场,在海外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就为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尽管印度电力建设市场需求旺盛,但是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是值得我国电建企业所关注的,只有对印度电力行业和电建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克服风险的方法,我国的电建企业才能在印度电建市场大显身手。

1 印度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

印度的电力工业市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央政府、邦以及地方的私有公司组成。整个电力行业以中央政府所管辖的发电企业占主导地位;地方的私营电力公司,在整个印度电力市场中,所占比例很小。在全国的输电方面,中央政府下属的印度电网公司负责国家电网的开发并向邦输电,而全国的各个邦,负责本辖区内的电力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

在印度的电力结构中,主要包含了:水电、火电、核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按照其所占比例的大小,依次是:火力发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其装机容量分别为:93398MW、36877.76MW、13242MW、4120MW。在印度,燃煤发电是火力发电的主要形式,占总装机容量的50%;天然气发电和重油发电分别占到9.3%和0.9%。印度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和核电等方面在近几年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印度在输配电方面,分为西北、东、南、西、北五个区域电网,但是印度的输配电网相对落后,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使印度的输配电网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无法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所以经常会出现变压器和配电线的超负荷运转。由于设备落后,输配电线路的损耗巨大,造成供电的质量低下,断电现象频发。

2 印度电力建设市场问题分析

2.1 印度政府国家政策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在印度当局中还存在对我国敌视行为,经常对印度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干扰,我国电建企业进入印度,他们会杜撰各种理由阻碍。他们还巧立名目,要求我国设备供应商在印度本土设立工厂。在已经过去的2009年时,印度当局收紧了劳务人员的签证政策,迫使三千余名在印度从事电建企业的工作人员限期离境,并且规定在印度的每一个项目的中方工作人员的数量,这使得工程缺少必要的工程监管和质量检验,在较短的工期内,工程质量不达标。

2012年7月30日-31日,印度相继发生的两次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在此将印度不堪一击的电力系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超过6.7亿人口受到停电影响。除了发电能力不足导致的电力短缺之外,印度电力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老化、电网管理和电厂发展存在短板等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屡屡发生的停电事故倒逼政府对电力系统进行变革,对电力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换代。外界纷纷预测:“这将给占印度电力市场40%份额的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继续扩容的机会。”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随着印度政府内阁批准向进口电力设备征收21%的关税,同时取消针对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超大型发电厂项目的免税措施后,印度国内“本土制造”的声音愈加强烈,都让中国电力设备企业在印度市场举步维艰。现已经造成了印度一些私营的电力公司的电厂建设已经全面停工,公司频临倒闭危险。

2.2 印度本土设备制造能力较低

现阶段,印度的电力设备制造能力有限,政府当局转变策略,开始鼓励本土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企图通过降低设备的税费以提高竞争力;允许国外大型的制造业企业与印度企业合作,建立大型的私营合资企业,提高电力设备的生产能力。

2.3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在电力工程建设现场,印度人缺乏安全、文明施工的观念,没有配备工程监理人员,现场的设备材料乱堆乱放,到处都是安全隐患。整个施工现场,找不到任何提醒工作人员的警示标志;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比较懒散,高空作业时,脚手架不规范,危险系数很高等。

2.4 工程管理上的问题

在印度的电建工程中,我国的电建企业主要工作是整个项目管理和主要技术的提供以及汽轮发电机主体的安装工作,印度和我国在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差异。我国自行安装的设备一般都不会出现太大的错误,而印度一方在项目施工管理上问题不少,他们安装的部分,大部分都是在工期和质量缺乏一定的控制下完成的。

在电建工程建设中,中方根据合同的相关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合理的安排工程量,基本上都可以如期完成,而印方却很难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还会把责任推到我方的身上。

在对安装好的机械设备,印度方面不按照我国提供的安装调试的方案进行,工程极易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我国的工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在安装调试上的问题,要求印方及时的给予调整,但是印方整改不及时,不主动。

3 印度电力建设市场的未来展望

3.1 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电力建设

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加大对电力的需求。根据相关数据读印度电力未来的预测,2014--2015年用电量将会达到11820.66亿千瓦时,高峰的负荷达到152758.99MW;在2017--2018年,用电量可达到13990.78亿千瓦时,高峰负荷为218209.569MW;2019-2022年,用电量19245.18亿千瓦时,高峰负荷298563.28MW。根据印度电力部门在未来的五年计划中,电力领域的需求大约有1000亿美元的投资,将会增加7900MW的电力能力。 在未来的投资中,将近有一半的资金用于增加发电能力上,其余的用于输配电电网的建设情况。

3.2 印度国家政策的改变

印度以前是不允许外国公司和本国的私人公司的资本进入电力行业的。近几年,印度本土的市场逐渐放开,准许外国的资本和私人资本进入电力领域,但是准入的条件很高,使其进入电力市场困难较大。针对该问题,印度政府颁布了新的电力法,政府鼓励和国外电力企业合作,引进大量现金、高效的电力设备。这些政策为我们进入电力市场提供了机会。

3.3 印度电厂环境保护的需求

现阶段,在印度几乎所有的电厂都没有脱硫脱硝设施,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需求的提高,降低火力发电厂对环境污染的呼声将越来越高,所有火力发电厂需增设脱硫脱硝设施将势在必行。

4 总结

综上,重点对印度电力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我国电建企业和印度企业合作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对电力基础设施和配电网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印度是我国电建企业对外发展的最大的市场,而印度国内的电力缺口也需要中国企业。

参考文献:

第6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1 节能改造方案

1.1 回馈电网节能改造方案

回馈电网节能改造方案通过将起升电机制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再利用来达到节能目的,其技术核心在于能量回馈及设备共享。从能量回馈方式来看,回馈电网目前有交流回馈电网和直流回馈电网等2种形式。

1.1.1 交流回馈电网方案

交流回馈电网需要在直流母线单元后端增加逆变装置,以取代原先的能耗制动单元,将电机制动所产生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回馈电网(见图1);如果直流母线单元具备逆变功能,则不需要增加逆变装置。

该方案的优点:(1)技术成熟,电压、电流谐波较小,对电网污染较小;(2)可同时使用多台设备且不会产生过多谐振,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3)实用性较强,可用于恶劣工况和多雷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港口码头;(4)安装简便,系统安装调试仅需2~便可完成;(5)对原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小;(6)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生故障时自动报警,回馈电网自动断开回路,原系统正常工作。

1.1.2 直流回馈电网方案

直流回馈电网直接供电场桥变频器,通过整流器为场桥辅助设备供电;由于采用直流供电,需在场地内增加整流柜,以便将交流电转换成供设备使用的直流电。该方案结构形式简单,由于减少逆变过程,其节能效果和投资回报率优于交流回馈电网方案;但是,由于直流电直接回馈电网,导致电网中会出现谐波、叠加电压等问题,这使场桥设备的抗干扰设计成为直流回馈电网应用解决方案的关键。随着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流回馈电网的谐波等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这为直流回馈电网方案的推广应用扫清障碍。

1.2 蓄能节能改造方案

蓄能节能改造方案同样通过将起升电机制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再利用来达到节能目的,其技术核心在于能量的储存和再利用,该方案适用于常规场桥和交流或直流供电电源场桥。目前市电场桥的蓄能方式主要有电池和超级电容蓄能。对于转场时需要使用柴油机组的“油改电”场桥,增加蓄电装置作为动力源,以实现其短距离转场功能。该方案取消市电与柴油机组之间的切换,实现转场供电的无缝连接;同时,由于断电频率降低以及启动发动机的工作流程减少,场桥转场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如果直流供电场桥使用蓄能装置作为转场供电电源,不仅可以简化发电机组模式(直流母线单元不能省略),节省场桥采购费用和发动机维护费用,而且其电池组有利于抑制谐波,益处良多。

1.2.1 超级电容蓄能方案

超级电容蓄能利用大功率电容蓄能元件,将起升电机制动时所产生的电能进行蓄能。该方案的优点:(1)充电速度快,充电~便可达到额定容量的95%以上;(2)功率密度高,相当于电池的5~ 10倍;(3)其生产、使用、储存及拆解过程均没有污染,是理想的绿色环保电源;(4)直接将电能储存于电场,无能量形式转换,响应速度快,效率高,循环寿命好。该方案的缺点在于能量储存周期较短。

1.2.2 电池蓄能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蓄能已成为蓄能节能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电容蓄能方案相比,电池蓄能方案的安全性较好,可靠性较高,放电时间较长,电能储存周期相对较长,但其价格较贵,电池组一致性不高导致其使用周期有限,且蓄能比例低于超级电容蓄能方案。电池蓄能状态和电池蓄能再利用状态分别见图2和图3。

铅酸电池储能的特点:安全性好,技术成熟,能量转换效率高,价格低廉,但由于电池的均一性较差,循环寿命较短。锂电池储能的特点:锂电池是一种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型超级电池,但其价格昂贵。镍氢电池储能的特点:目前主要技术问题是电池的均一性较差,由于镍氢电池的电压低,组成 电池系统需要500节电池串联,导致电池的可靠性较差,且电池组价格较贵。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池蓄电成为未来可行的场桥节能减排发展方向。锂电池价格、使用循环次数、充电时间等的不断改善使电池蓄电场桥的应用性越来越强。电池蓄电场桥的优势:不需要增加地面及设备配套设施,结构简单且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无电网干扰;由于其动力源为绿色能源,更适合场桥未来发展方向和要求。

1.3 市电设备待时节能改造方案

“油改电”场桥使用市电作业有效地降低了使用成本,但在作业过程中存在不少管理缺陷。从待时能耗方面来看,市电场桥在不作业时持续通电,空调、加热器、变压器等设备耗电必然导致电能空耗问题。以大连港市电场桥为例,其停机待时平均耗电量为6.5~9.0 kW h。针对该情况,对设备能耗进行系统性分析,将辅助变压器以下用电切断,以节省整机设备电耗,同时保持场桥驱动器等核心设备的正常预热功能。针对目前场桥送电后起升、大车、小车位置数据丢失造成需要重新对各机构进行同步操作的问题,对程序进行改造,将起升、大车、小车位置数据以及各机构位置有效点增加至寄存数据参数组,该参数组可确保数据在设备断电后的持续保持。以上改造不仅能避免场桥各机构在重新送电后不重复同步操作,而且能避免设备位置数据丢失后机构慢速工况的问题。通过以上改造,大连港市电场桥的停机待时平均电耗降低至2 kW h左右,全部24台市电场桥1年可节省的费用相当可观(见表1)。

2 节能改造方案效益分析

上述场桥“油改电”后续节能改造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其经济效益如表2所示。

表2 场桥“油改电”后续节能改造方案投资回报情况

3 结束语

第7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去年底,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确定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支线飞机、核电项目是2010年中央投资重点。中央在提到产业结构调整时总在说新能源、新生物、新医药等宏观大领域,这次发改委通过文件细化到了项目,我们认为四大项目相关产业将迎来重要投资机会。同时,自发改委消息以来,涉及到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支线飞机等项目的A股上市公司都出现不小的涨幅,唯有核电产业相关公司相对表现较差。另外,核电作为目前最清洁、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方式之一,有望迎来爆发性增长。因此,看好核电板块相关公司,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核电行业迎来新一轮增长

2007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了2020年前核电总装机4000万千瓦的目标,而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700万千瓦,规划已经提前实现。核电作为目前最清洁、最经济的发电方式,是最适合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方式之一。

我国自1983年启动核能建设,但由于中国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火电成本较低,发展核电的经济优势并不突出,核电站建设停滞。2005年之后,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火电成本攀升,核电的经济优势逐渐显现,国家重启核电建设,其后又连续两次上调核电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国家近期再次上调核电规划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预测此次很可能将2020年核电总装机目标上调至8000万千瓦,核电规划的上调将会给核电产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核电设备有望成为最大获益者

核电设备占核电站总投资额的50%。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需要装备约3500台,系统200余套,零配件数万台,中国上调核电发展规划为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打开了市场空间。根据核电站建设成本构成,核电设备占核电站投资总额的50%,根据我们的预测,2010~2020年,核电设备制造业总的市场容量达到5100亿元,此次上调核电规划将给2010―2020年的核电设备制造业带来3300亿元的市场增量,平均每年新增超过300亿元。

核电设备制造行业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30%。2007―2009年我国共有20台机组动工,按照工程进度,这些机组将在2009~2012年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我们测算,在建项目将在2009―2011年分别产生180亿、534亿和688亿元的设备投资额,加上新开工项目,2009―2011年核电设备投资额将分别达到180亿、534亿和982亿元,复合增长率130%。

我们将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分为三个子板块:关键设备制造、其他核电设备制造和配件及其他材料。关键设备指关系到反应堆运行和核电站发电的重要大型设备,主要包括燕气发生器、汽轮机、发电机、安注箱、稳压器等;其他设备包括与核反应堆运行和发电站发电有关的一般设备,包括电源系统、开关站二次设备、变压器、电站空冷设备、阀门、泵等;其他核电设备包括管道、电缆、锻件、焊材等辅助材料。

关键设备提供商首推东方电气

我们认为未来的市场份额是决定关键设备制造商业绩的重要因素,核电技术是决定未来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在二代改技术上领先的东方电气将在2014年前占据优势,之后哈动力有望凭借三代技术拉近与东电的距离。同时,与核电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影响未来市场份额,东方电气与中广核的技术合作将使其在中广核项目上拿到更多的订单。我们在核电关键设备提供商中的排序为:东方电气、哈动力、上海电气。

从核电技术角度,东方电气占有优势,哈动力有望后来居上。根据我们的预测,2014年前二代改与三代机组装机量比为6:4,2014年后为2:8,我们判断二代改机型以CPR1000为主,三代机组以AP1000为主。从目前的比较来看,AP1000成为市场主流的可能性更高,我们认为,2014年之前东方电气将凭借在二代改技术上的优势占据较大份额,而随着AP1000的成熟,哈动力和上海电气将逐渐拉近与东方电气的差距。

从与核电运营商关系来看,东方电气具有优势。我们认为,东方电气与中广核的技术合作将是其在中广核的核电项目投标上更具优势,而上海电气在中核集团核电项目上的份额要超过其在中广核项目中的份额,这点我们可以从上海电气与东方电气历史中标情况明显的看出。我们判断东方电气在二代改技术上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在三代技术上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0%。

核电设备制造板块看好中核科技

关注国产化程度较低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程度低,意味着有更多高端、高价值的设备要依靠国外进口,对于这类设备,国内厂商有很大的进口替代空间,一旦能够在这些高端产品上实现突破,将大大提高核电业务收入水平。目前国产化程度低于50%的核设备主要是核级阀门和主泵,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核级阀门生产企业中核科技以及主泵生产企业沈鼓集团。我们根据公司核电设备造价、市场占有率、毛利率情况初步测算了几个主要设备制造公司的核电业务弹性。按弹性由大到小排序为中核科技、奥特迅、海陆重工、天威保变、哈空调,国电南自、特变电工和盾安环境。我们在其他核电设备制造行业中推荐中核科技。

核级阀门目前国产化进度在50%~60%左右,该比例是按阀门价值计算而非数量,一座2×100万千瓦核电站需要4亿元左右的阀门,目前国内企业只能获得2亿元左右的订单,随着国产化进度的继续提高,国内企业整体阀门订单量将不断提升,增长空间接近100%。

中核科技核电业务弹性位居前列。我们判断未来10年将是三代技术与二代改技术并存的时期,鉴于第一批三代项目在2013-2014年投入运营,2014年之前中国仍将以二代改机组为主,之后将逐渐过渡到三代机组。作为CPR1000阀门技术开发和生产的龙头企业,中核科技有望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从中核科技已承接的秦山二期扩核电项目和目前在手阳江、红沿河和福清核电项目的订单情况看,我们测算2010-2012年公司核电业务收入将分别达到0.76、2.16和3.03亿元,2010年后公司核电业务收入占比有望超过20%,2010-2012年核电业务复合增速70%。

锆材和锻件值得期待

第8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 汇率 进口机电设备 影响 对策

一、引言

我国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以来,开始了人民币汇率的里程碑改革,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结束了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时代。自此,人民币名义汇率不断升值。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我国机电设备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探索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机电设备进口的现状分析

机电设备产品在我国的进口贸易中一直占较高的份额。其中2010年,机电设备的进口占机电产品进口额的57.4%,以通讯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所占份额较大。就具体进口地点来说,机电设备的进口地主要来源于前十大进口市场, 日本和欧盟为主要的进口市场。因此,市场发展的需求迫使我国必须放弃单盯美元的汇率机制,而实行一篮子的弹性汇率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国际进出口贸易提供便利。就实际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机电设备进口价格和贸易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机电设备进口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机电设备的进口影响很大。如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在对外支付合同款项时,人民币购汇的成本将降低,这样,进口企业就可以直接通过汇率变动获益。于此同时,在一般贸易中,利用人民币支付的关税增值税的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此外,远洋运输,保险费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些都将对机电设备的价格形成很大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时,机电设备贸易进口贸易会在短期内下降,在长期内会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币贬值后,机电设备进口贸易则会在短期内上升,在长期内会下降。

四、化解人民币汇率风险对进口机电设备影响的对策和思考

针对以上我国机电设备进口的现状和人民币汇率对机电设备的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以下几方面下足功夫,方可有效化解人民币汇率风险对进口机电设备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我们国际贸易的健康运行。

1、加快进口设备国产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降低生产费用

为了减小人民币汇率对进口机电设备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引进进口设备,并设法使其国产化,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生产费用,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主要依赖于市场自身的“无形的手”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协调和配合,而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实行充分干预,几乎70%的交易额中央银行都在插手。这就使得市场的运行不能充分的展现自由,过度的宏观调控影响着外汇市场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控制,从而进行政策性或指导性干预。

3、继续改革和搞活人民币汇率的“三位一体”的体制

我国虽然从2005年开始就放弃了对美元单盯的汇率机制,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浮动仍然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国当前影响人民币的汇率机制的仍然是继续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三位一体”的本质。由于目前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的本质仍然是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人民银行干预“三位一体”的机制,因此,必须平衡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国际收支差额和不断激增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贸易摩擦中汇率纠纷越来越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三位一体”的汇率机制和资本账户未开放。人民币升值虽然不是解决人民币汇率的唯一出路,但却可以短期缓解贸易摩擦问题,也是逐渐建立起符合市场要求,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加大我国外币市场的改革和准入,尤其是境内美元货币市场,是早日改变“三位一体”的汇率机制格局,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影响比较显著。因此,我国应该在保证经济局势普通平稳的基础上,尽量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虽然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总量在国际上出现大幅度的攀升,有利于我国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的运行,但是实现人民币的缓慢平稳增长仍然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努力的方向,大幅度,快速的增加势必造成经济和贸易的动荡,只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才能保证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进口机电设备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吴俊儒,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其影响[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6)

[2]王,廖士光.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4)

[3]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2)

第9篇:机电设备市场范文

电信产业外资控制力是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现象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本文将从市场、技术、股权、品牌等四个方面来分析。

外资市场控制力

该指标反映国内产业市场外资控制企业的程度。它可以用外资控制企业市场份额与国内产业总的市场份额之比来衡量。其中外资控制企业包括外资股权控制企业、外资技术控制企业、外资经营决策权控制企业。外资市场控制率越高,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越大。

我国电信运营业主要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讯集团公司和中国铁通集团公司六大运营商组成。这六大集团公司都属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外商只占很小一部分股权。因此,由于外资没有控制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也就是说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是零,我国在电信运营业的外资市场控制率指标上是安全的。

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智力资源丰富,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许多外国公司通过独资、合资,或者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把我国变成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贴牌生产)基地。到1999年底,在信息产业部范围内统计的电子制造业“三资” 企业共有738家,占电子制造业企业总数到26%,累计吸收外资总额近43亿美元。199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资本金为1021.2亿元,其中外商资本金为306.5亿元,占大约30%,在全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中,“三资” 企业分别占47.3%、47.7%和45.2%。这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数据分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当中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市场控制率相对于国有控股企业较高,其市场份额在总市场份额中超过50%。这说明在市场控制率指标上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处于危机状态,产业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市场控制率方面的产业安全面临考验。

外资技术控制力

该指标从技术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情况。由于电信产业的技术都是由处于上游行业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因此,电信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问题实际上转变成为对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技术控制问题。

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与国产化率之和为1。因而,可以首先通过国产化率计算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然后将单个企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按产值加权平均,即可计算出产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越高,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越大。提高国产化程度即外资的后向关联效应,其前提是外资项目产业关联系数的高低。一般说来,外资项目产业关联系数越高(尤其是后向关联效果越明显),同国内企业建立供应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产业带动效应也就越明显。从国产化率的角度看,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外资技术控制率比较低,产业安全度比较高。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分工不强,重复引进、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数量非常少,因此很多企业都成为外资企业的配套厂商和一般环节的生产加工企业,或者完全成为外资企业的贴牌厂商。从有关的数据来看,外资企业在中国电子信息工业中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1998年,外商投资的电子信息企业6580家,占全国总数的23%,但其销售收入却占到了46%。更为重要的是外资企业还控制着中国电子工业产品市场的核心技术。《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显示,美国IT产业控制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市场的75%,美国VIET视讯公司占领中国会议电视市场的70%,西门子公司控制中国电话程控交换机技术的20%、传播技术的30%、光纤电缆的35%和数字通信设备的20%。虽然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由1998年的5%上升到2002年的39.4%,但绝大多数国产手机企业仍停留在散件组装和整机组装阶段,没有自主研发的高技术产品,特别是没有掌握手机应用层软件和射频模块设计等核心技术。移动通信设备元器件与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比较低、核心芯片(包括基带芯片和RF芯片)、LCD、RF器件主要依靠进口。由于光电子、微电子、材料技术等基础技术薄弱,光器件产业难以适应光通信产业发展的要求。尽管我国的光器件研发水平已接近世界水平,但在光器件产业化方面仍处于较落后的局面,表现在产值低、品种少、高档产品不多。在已形成的产业化产品中缺乏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绝大多数产品仍以劳动密集的组装方式进行生产。其次在通信设备制造领域,我国能够完全自主生产的主要通信设备,包括程控交换机、电话机等的生产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技术水平越低的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问题越严重,价格竞争越激烈,企业赢利率越低,制约了技术投入和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重复建设以及恶性竞争是制约我国电子通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

从R&D经费投入情况看。电子通讯产业本应是一个高投入、高收益、技术更新速度快的产业,没有较高的科技投入,无法创造和拥有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更无法实现产业快速的技术更新与升级。中国企业R&D经费投入比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投入强度不足其五分之一,甚至还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投入水平。此外,目前我国的投入结构有很大问题。中国有相当多的B&D费用投向科研院所,与企业联系不密切,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不同于国外R&D、大量用于企业做应用研究。90年代中期,中国高新技术商品化率为25%,产业化率仅为7%。说明相当多的R&D费用没有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90年代末,中国对376家中央部委所属科研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加大了R&D费用投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几年,我国电子通讯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加。但我国电子工业生产设备自主生产能力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引进,甚至重复引进。设备技术水平低,过度依赖进口的现状表明我国的电子工业设备在外资技术控制指标上的产业安全度比较低。

从人员投入看,由于教育的发展,我国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中国电子工业人员的R&D人员比重太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其中高级研发人员比重更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培养的优秀人才很多出国或流失到外资企业;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优秀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对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升级是不利的。

外资股权控制率

该指标从股权角度反映外资对国内产业控制的情况。一般来讲,单个企业外资股权份额超过20%即达到对企业的相对控制,超过50%即达到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它可以用外资股权控制企业产值与国内产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该比率越高,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越大。

由于战略原因,很多国家现在依然对原有公众电信运营者(PTO)保持100%的国家所有权,或者至少由本地100%所有。而另外一些国家现在正热衷于从国外招徕战略股东合伙人,但要求外国投资者必须与当地电信部门共享所有权,还有一些国家则愿意对外完全开放市场。设置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安全”状态的警界范围为0~10%,“基本安全”状态的警界范围为10%~20%,“不安全”状态的警界范围为20%~50%,“危机”状态的警界范围为50%以上。

目前外资只在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子公司占有一定的股份(且为公众股股份),只对子公司具有一定影响力,我国国有资本对中国所有电信运营商拥有绝对的控制,因此在“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指标上,目前我国处于“安全”状态。但是,根据中国电信业入世具体承诺可知,入世后3年(2004年)之内电信业的外资股权比例允许不超过50%或49%,所以2005年外资有可能大举进入我国电信业,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上升,产业安全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在2007年将可能有新的大批外资进入国内及国际基础电信服务,股权控制方面的产业安全将再次受到考验。

相对电信运营商而言,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将受到外资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进口成为迅速改革电信基础设备与技术落后局面的唯一途径。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电信设备生产经营公司。激烈的竞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购买大型电信设备价格最低廉的国家之一,也使中国的电信设备市场被西门子、爱立信、AT&T、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几家主要的跨国公司所控制,国内的设备制造商难以与这些巨头展开竞争。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为了国内企业能更好地发展,提出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鼓励企业与国外厂商合资或合作经营,成立了众多的合资企业,大大促进了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但到90年代初期,国内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先进电信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或通过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民族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依然十分幼稚。中国市场中从事通信设备制造的企业共有2000多家,这些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近半数的企业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下,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0余家,其中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0家。生产厂家的重复建设和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走私产品的冲击使国内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其中电话机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0%,传真机和微波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0%,用户交换机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0%。90年代至今,国外企业完全垄断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局面逐渐得到改观。从80年代末期开始,国家先后将程控数字交换机、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技术列为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我国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DS-30研制成功,打开了中国通信设备的自主发展之门。目前,我国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整套设备进口已经趋向于零,以深圳华为、深圳中兴、中国巨龙、西安大唐等为代表的一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同国外企业竞争的开始。

自1997年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外资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但在股权控制率指标上我国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仍处于不太安全的状态,这点需要引起注意。

外资品牌控制率

外资品牌控制率指标反映国内产业市场被外资品牌控制程度。外资品牌可能是由外资控制企业使用,也可能是由内资控制企业为其做贴牌生产。该指标可以用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与国内产业总的市场份额之比来衡量。外资品牌拥有率越高,产业发展安全受影响的程度越大。在电信运营业中目前为止还没有外资品牌的电信运营商进入,因此我国电信运营在外资品牌控制率指标上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