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精选(九篇)

少年派的奇幻之旅

第1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关键词:概念隐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认知学

关于隐喻的研究,历史上有众多名家对其进行了详尽深刻的论述。近年来,也不乏大批研究者对隐喻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研究。其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隐喻的认知性质,语法隐喻、概念隐喻,隐喻与词汇,隐喻与中西文化差异等方面。纵观概念隐喻的研究中,在其研究语料的选择上几乎绝大多数都是政治演讲,很少有非政治演讲。本文作者观察到这一特殊现象,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研究语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扬・马特尔所著的风靡全球的小说,在今年被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翻拍,创造了本年度最火、最成功、最励志的电影奇迹,并一举夺下奥斯卡大奖。横贯作品中的一系列完整的隐喻更是其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原创性的研究语料打破了传统的、重复使用语料的困境。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扩展概念隐喻的研究文本范围,同时也希望对英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概念隐喻

纵观概念隐喻研究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名家对其提出了一些创举。概念隐喻的定义指的是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著名学者Lakoff & Johnson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的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映射”,映射是指将某个认知域的部分结构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中去,即寻找源域与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同时,概念隐喻的形成也不可忽视Piaget, Richards,Black和Reddy的贡献。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概念隐喻

1.旅程隐喻

旅程隐喻这一概念是著名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在其名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的。他提出把一切旅程表达式的概念总结成为概念“人生是旅程”(Life is a journey)。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存在着一个典型的旅程隐喻横贯整部作品―― Religion is a journey(信仰是一段旅程),这是隐藏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条线索。由“Religion is a journey”这一概念为主体,在此认知下也延伸出了一系列分支。信仰是一段旅程,少年派从满怀好奇地出发,到纠结地选择,到面对困境,到内心平和,这一段过程就像旅行者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旅程。作品中的旅程隐喻可以归纳成以下两点:

(1)Set out like prisoners off to their execution.(Chapter8 page21)像囚犯一样出发(开始追求信仰的旅程)。

(2)The paths to liberation are numerous, but the bank along the way is always the same.(Chapter16 page31)。通往解放的道路是众多的,但是沿途的风景却往往是一样的。

2.拟人隐喻

拟人隐喻的定义实际上是指人类认知方式中的概念隐喻,也是其映射过程是从源域到目的域映射的认知过程。拟人隐喻就是指我们用“人”的概念来理解其他事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运用了大量的拟人隐喻来描述少年派与动物的相处过程等,具体如下:

(1)Life is so beautiful that death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it, a jealous, possessive love that grabs at what it can.(Chapter 1,page6)活着是美好的,死亡也会爱上它,以一种嫉妒的、占有的爱,并以其所能来抓住它。

(2)Our good old nation was just seven years old as a republic when it became bigger by a small territory.(Chapter 4,page10)我们伟大的国家才刚刚7岁,从一块小土地发展到一个共和国。

3.时间隐喻

“Time is money”,这一概念隐喻是由Lakoff & Johnson最早提出的,无论在英语里还是汉语里我们都常说“时间是金钱”。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有例子:

It was not often that Father took time off from the zoo, but one of the times he did we went to Munnar, just over in Kerala.(Chapter 16,page32)父亲并不是常常从动物园抽出时间,但是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去在克拉拉邦旁边的木那。

三、结语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认知的功能在很多方面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对概念隐喻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效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文萃,曾燕波.概念隐喻研究综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8).

第2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关键词]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童话世界;人性;自我与超我

一、影片简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开始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故事叙述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皮辛・墨利多・派特尔(派)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分别由阿尤什・坦东、苏拉・沙玛和伊尔凡・可汗饰演童年、少年与年长的派。)被大家称为派的男孩,成长于20世纪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他的父亲(阿迪尔・胡山)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对信仰与人(和动物)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然而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境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视,最终甚至影响了他被迫经历的旅程。

此时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动摇了派的多彩多姿的世界。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能带来新世界的新冒险,却也代表派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包括部分动物园里的动物),搭上一艘日籍货船。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杰拉尔・德帕迪约)。当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无比的暴风雨,才一瞬间就成了吞噬货船的大灾难。船沉了,然而派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个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冒险的旅程开始了。而这头过去曾在派的面前展露本性的猛虎,则成了派的大敌。然而在学习共存的过程中,理查德・帕克逐渐成为派重返人世的最大希望。此外,派与理查德・帕克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都很少,也都由派的父亲抚养长大,这个共同的经验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羁绊。如今对他们而言,过去的岁月所剩下的,就只有彼此而已。派与理查德・帕克面对许多无法想象的挑战,包括大自然的壮阔、无情袭击渺小救生船的狂暴。其中一场特别凶猛的暴风雨,为派带来精神上的体验,让他质疑神对他的安排。然而从头到尾,派都没有绝望。一本旧的求生手册、海上的生物光、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碧波以及一头跃出海面的座头鲸,都能让派得到喜悦。而最终在分别的时候,理查德・帕克却头也没回走掉了。我们喜欢派讲述给我们的这个童话故事,因为故事中有了人性之美好,原始的情感元素。无论关乎悲喜,都是让人敢于接受并承担的;我们喜欢到可以心甘情愿去忽略故事背后那种残酷的现实,而单纯像一个孩子一样,睁着希冀的眼听影片给我们讲述一个温暖唯美的童话故事。

二、对于童话中的“人性”的解读

所谓人性,似乎并不能单纯在纸上论述。只有将人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并以他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作为基础,才能有所展露。在影片《少年派》中,我们在陶醉于整部影片的故事过程中,似乎更加深入沉迷在派给那个来访者以及我们所有人讲述的那个动听的故事里:那个关于少年、孟加拉虎、猎狗和猩猩的故事。那个似乎源自于一种世界阴暗面所造就的必然的残酷世界里,一个微小却现实的镜头,一种被“人性”规范化了的不得不发生的老套却悲伤的无奈现实剧情。然而同那个差一点就击碎原本故事完美结局的来访者一样,当我们的心如若稍稍有那么一些对于自己求真求实的自私心放纵的时候,那个原本缥缈玲珑的梦境便不复存在。故事如果少了人心可以点燃希望之火的温度,即便情节再饱满,内容再丰富,却仍旧没有走入人心的力量。因为少了爱,一切的是非对错都如同春草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无论外在什么样的天气,都无法带给我们心中期盼已久的春日之暖阳。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相似于大多好莱坞大片,对于“人性”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的剖析。而又不同于以往影片,通过现实生活中种种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经历以及外在的恩怨纠葛同人物之间的矛盾来对人性加以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或者内在的自省。在少年派中,我们似乎回归到了那个儿时安徒生曾经令我们走进后来又莫名迷失了的那个童话般的世界。在那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世界中,我们同派一起经历着他的“传奇”般的人生,就如同自己的童年重新来过。在那个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看透的世界里,我们被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带回到我们牙牙学语的年月,被一种纯真的力量牵扯住灵魂深处某种早已在现实世界中遗失了却永远用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无论你活到什么岁数,它就在那,不会离去,亦不会朝向你靠近一步。静静等待岁月花开,春华秋实,等待日出日落,春去春来。却不想等来什么。看着不息的变换,默不作声,却总能在我们大悲大喜的空隙中找到向我们注入能量的切口。那便是我们的童年吧,是伴随我们一生之久,永远无法被岁月时光带走亦不会回来,却相伴终生的纯真岁月。

将人性置于童话里来讲述,实为一种对于人性的尊重。似乎更能温暖在冰冷世界中被冻坏了的人心,像一个妈妈给他的宝宝在讲述床边的故事一样唯美温馨。较之于以往那样残酷的揭露,似乎是将人性放在了最原始的绞刑架上,用黑黢黢的社会的现实来抽打拷问严刑逼供。即便是让人对其有所了解,却失去了最为基本的尊重。所以我们更喜欢李安给我们讲述的这个仅仅有关一个少年、一只孟加拉虎、一只猎狗和一只猩猩的“童话”。就像在影片的最后,那个来访者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揣测想要表达出的那个残酷的现实,却欲言又止。而当派问他更喜欢哪个故事的时候,他给出了我们都渴求的答案。影片在此便上升到了宗教的层面,派回答说,你给了上帝选择的答案。原本我们心中都是明白那样的苦难自不必说出。用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来讲述自己的一段悲苦,将悲苦巧妙掩饰在童话式的别样叙述中,更显得不那么冰冷。

影片中,似乎童话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代表了那个环境中的一类人。而派能够将那段黑暗的经历变成一种童话式的回忆,而非沉湎于那种痛苦和黑暗中无法自拔,是否可以理解成为是对生命的更高层面的敬畏与尊重?人之所以畏惧死亡,是因为他不热爱生命。影片从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的角度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而阐述人性。

人如何同自己相处?当人性面临黑暗和困境的时候,如何在现实世界和自己的思想世界中找到一种平衡?影片给我们提供一种解答,更提供了一片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我们回想起来在派小的时候给猛虎喂食的经历,他的父亲给他的让他受益终生的教育,亦是他能存活下来的最关键的原因:猛兽毕竟是猛兽,它不是人,没有人类的情感。然而,却给了派存活下来的“恐惧”。有关人性,我们似乎可以提供一种“猜测式”解答:那只孟加拉虎是潜藏在派本性中没有经常出现的一种“兽性”,而一个完整的人,在面对生命之旅程遇到惊涛骇浪和黑暗的时候,只有爆发那种潜在的兽性才能够战胜一切外在的黑暗和惶恐,让生命能够延续下去。

在影片中,派与帕克的第一次见面在父亲的动物园中,天性善良的派凝视着帕克,坚信它不会伤害自己,但派给它喂食的举动被爸爸以及全家制止,并以“羊入虎口”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派:“你在它眼睛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倒影。”派与帕克多年前的一次交流以帕克惊慌逃窜中断。在那中的一条船上,派先后看着鬣狗把斑马和猩猩吃掉,但任凭外面野兽厮杀,帕克都一直没有从船里走出来,当这些动物都死了之后,老虎才叫嚣着从中跑出,它为什么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出来?为何最后猛虎才出现,咬死那只鬣狗?在生命的困境之中,为了保护母亲,派那种潜在的兽性第一次爆发,即便是在最后出现,也是最终陪伴了他整个旅程的惟一。即便母亲的爱能够让他感到温暖,有一种眷恋于过去的熟知感;即便那只可恶的鬣狗如同黑暗的现实一样,让人厌恶、恶心,在生存的环境中无法摆脱,甚至伤害了能够带给派一种眷恋的感觉的――像朋友一样的斑马和那个能够给他爱的温暖的像妈妈一样的“猩猩”,现实的残酷却无法摆脱。无法摆脱,却可以战胜。当少年派和帕克奇迹地漂流到有如阿凡达一般奇幻的“食人岛”上,在岛上经历了白天的桃园仙境与夜晚的死亡之谷的对比,少年派决定放弃长居此地的打算,并坚信帕克在自己的一个哨声之后便会跟自己再次同行,在一段让人紧张的等待之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场面――帕克果然从远处欢快地向他奔跑而来。但温暖的时刻马上被他们抵达生存之岛时被击碎。少年派倒在沙滩上,帕克从船上跳下,在少年派的注视下,帕克径直地走向森林入口,稍作停留,却不回头……影片终结于派与帕克的背影同时出现在画面中,骨瘦如柴的帕克径直地走向了森林,依旧没有回头。勇气可以战胜外在一切的黑暗,让生命的航程能够走得更远,能够战胜孤独的最强大的武器便是能够在内心与恐惧共处。这亦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内心最原始的纯真的力量,能够战胜世间一切的严寒和黑暗,陪伴你走完生命的酷暑严冬。让生命之船抵达温暖的港湾。然而猛虎毕竟是“野兽”,没有人性,它能够在困境中陪伴你,消除你的孤独,给你提供一种生存下去的恐惧,却无法陪伴你过平凡的生活。即便你不舍,它也会头也不回离开,你也不必挽留。少年派与老虎的奇幻漂流之旅就是一段一个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的隐喻。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无数的考验和诱惑,内心也由此而分裂成阴暗与光明、争斗与放下的两面。每一个诱惑和考验就像一个森林的入口,到底选择不回头地走进去还是瘫软在沙滩上的时候便被人救走?李安在电影中一直在为这个问题寻求答案。在他的电影中,那些主要的人物都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被社会伦理与秩序利益所囚禁,但同时又极端地向往自由,不断挣脱体制。这亦是《少年派》提供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启发。

三、结语

《少年派》不同于以往现实中人性的开采,在童话故事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于不可摆脱的现实的世界中最“纯真”的童话中人性的探索。之所以在童话里讲述,似乎是在一个孩子的眼中,世界就是他看见的样子,没有黑暗、虚伪、欺骗。在那个世界里,纯真的力量可以战胜世界上一切的险恶,让生命抵达最温暖的港湾。

[参考文献]

[1] 朱其.《少年派》的前卫艺术家身份[N].东方早报,2012(12).

[2] 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第3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奇幻森林》观后感   不得不佩服,“姜还是老的辣”,以儿童和动画题材闻名于世的迪士尼似乎从来都不曾让人失望。近些年,尽管梦工厂、华纳和福克斯等动画公司屡有创新,但丝毫不能撼动其在好莱坞动画界“老大”的地位。它不仅差不多包揽了自20xx年以来连续6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更是将漫威、皮克斯这两家各展所长的特色公司纳入麾下,使其继续在动画领域一家独大。20xx便以一部让无数人顶礼膜拜的《疯狂动物城》疯狂揽金,而今,又要以《奇幻森林》继续“奇幻”惊艳。

  与《疯狂动物城的全新故事不同,《奇幻森林》则是改编故事,算是“旧瓶装新酒”。不过,即便是一个老故事,迪士尼也丝毫不放过一次成为经典的机会,虽然故事情节和原著类似,但装进去了许多新东西,能让观众耳目一新。《奇幻森林》由迪士尼自家的经典动画《森林王子》改编,原著是由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创作的小说。由于故事引人入胜,情节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而又柳暗花明,受到观众的极大喜爱,从而被改编多次。

  《奇幻森林》可以说是丛林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讲述一个叫毛克利的印度小男孩,从小被狼群收养长大。这时,曾被人类伤害过的老虎谢利·可汗渐渐成了他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决定穿越莽莽丛林,来一场冒险,和谢利·可汗斗智斗勇。在旅途中,他得到他的人生导师黑豹巴吉拉、好友棕熊巴鲁的帮助。但是,诸多危险也在前面等着他,他不仅要穿过高山大河,丛林瀑布,更要面对擅长蛊惑人心的巨蟒卡奥以及班达罗格的大猩猩路易王等凶狠角色。

《奇幻森林》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影——《奇幻森林》。它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小说《丛林之书》。早在电影上映之前,就有不少人对它赞不绝口。但是,“百闻不如一见”,看了之后,我才明白了它令人叹服的原因。

  首先,是电影诉说了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扣人心弦。

  电影的主角毛克利是一个由狼群养大的人类男孩,他一直以森林为家。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这个家不再安全了:受过人类伤害的老虎谢利?汗,发誓要将毛克利铲除。毛克利为了逃脱老虎的追捕,跟随严厉的导师黑豹巴吉拉和自由自在的好友棕熊巴鲁,踏上了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旅程。

  其次,是电影展现了奇幻森林的恢宏场景。

  在惊险难忘的旅程中,毛克利遇到了一些对他居心叵测的丛林生物,包括巨蟒卡,她用迷人的声音和眼神迷惑毛克利;还遇上了花言巧语的猩猩路易王,他试图通过威逼利诱让毛克利交出迷幻而致命的“红花”——火焰的秘密……此外,还有种种惊险梦幻的森林奇景,让人叹为观止(我感觉有点模仿希腊史诗《奥赛罗》)。

  第三,是电影成功地将真人与3D技术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给观众无限的震撼与惊喜。

  《奇幻森林》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近乎完美地将真人表演与照片般真实的CGI动物、森林环境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精妙的叙事方法,带观众步入令人屏息、眼花缭乱的奇幻森林世界。看了电影,我深深地沉浸在这高科技与真人结合的全新世界里。

第4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自开画以来,这部影片不仅在各大网站的评分上遥遥领先,对于电影中故事真相的解读,更让网友们津津乐道。在口碑效应的推动下,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然形成一场持续的社会效应。而在“少年派”经久不衰的层层热潮背后,影片究竟借助了哪些手段去感动观众呢?在本文中,笔者将借助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理论,对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持续热爆全球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关键词:雨果·明斯特伯格、电影心理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于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2月24日下午举行。阔别银幕4年之久的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获得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至此,《少年派》已经揽获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电影原创配乐以及最佳摄影奖4项大奖。

李安3D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于2012年9月28日纽约电影节全球首映,于11月22日登陆内地院线。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执导,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由于影片主打3DIMAX的版本,且IMAX版本只在院线上映一周,引发了影迷的观影热潮。以电影市场的惯常规律,电影的票房曲线是一个由高走低的过程。但李安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凭借“零差评”的好口碑实现了次周票房“零跌幅”的神话。凭借瑰丽的3D视觉影效以及丰富深刻的故事主题,影片首波口碑爆棚,第二周更是不减反涨,票房轻松过2亿直奔3亿而去。中国内地自11月22日开画首日截至12月23日,累计票房5.602亿元。

与李安之前低调的拍摄、影片低调的宣传相比,面对影片在内地引起的热烈反响和超高的票房,李安直言超过他的预期:“宣传的时候福克斯的人还给我打了心里准备,说这个片子很好,都很喜欢,但偏文艺一点,所以我没有这么高的期待。”

创作是心的观照。随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持续热映,网络上也掀起了一阵“老虎与派”的狂潮。除了网友们自制的各式图片、海报,网络中,对于影片故事情节的分析、解读更是层出不穷,让该片一度占据各大互动网站的话题榜首位。在口碑效应的推动下,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然形成一场持续的社会效应。而在这经久不衰的派的热潮背后,是什么因素在为它推波助澜?这部影片究竟借助了哪些神奇的魔法才能如此吸引并感动观众?为了揭开影片《少年派》魔力的面纱,进一步分析观众观影时的心理过程,我们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与人的心理机制相结合,站在电影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剖析。

电影心理学,是根据心理学原理研究电影影像特性、电影创作原理和受众观影经验的理论。它是以感知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精神分析学为依据,主要研究观众心理和影片心理效应。而观众心理和影片心理效应的观众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多个方面,本文将采用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理论为研究方法展开分析和论述。

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被称为“应用心理学之父”。他在1916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是电影理论史上第一部有分量的理论著作。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雨果·明斯特伯格提出了关于闪回(flashback)、化入化出(dissolve)和特写(close- up)的心理效应,他特别指出:为了理解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感动观众,必须求助于心理学。[2]而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不论虚实相间的叙事手法,连贯自然的空间调度,或是瑰丽奇幻的视觉效果,一张一弛,都紧扣受众的观影心理。正如雨果·明斯特伯格在书中所言: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

实际上,雨果·明斯特伯格继承了他的导师威廉·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抑或说是原子论心理学的思想,即将心理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元素,分别研究各个元素及组合规律。依照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手段,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雨果·明斯特伯格将人的认知心理机制分解为四个层次或元素:(1)深度感与运动感;(2)注意力;(3)记忆与想象;(4)情感。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这种感知过程又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深度感和运动感;第二阶段: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第三阶段:主体在电影叙事层面的主导作用。[3]以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研究为支点,以认知心理学的感知过程为依据,从认知机制的四个阶段进行切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席卷全球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即将逐层显现。

一、梦幻冥想——深度感与运动感的结合

一只老虎,一个小孩,一艘船,一片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向观众展示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奇观。与暗含于故事情节之后的深邃无解的精神主题相配合,该片在业界堪称完美。

事实上,电影问世之初,便是以新奇的技术满足吸引群众的娱乐需要。明斯特伯格清楚地认识了这一状况,他认为,电影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带着浓厚的娱乐特征。作为一种群众性艺术,电影的众多特点使它始终是一门大众化的通俗文化。最早之时,《阿凡达》上映,透过3D眼镜,人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潘多拉星球,也看到了3D技术的潜力与电影的未来。而今,3DIMAX更成为各大制片公司一决高下的关键,甚至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水平。电影既是有着艺术属性的精神产品,也是物质产品。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身所表达的故事情节来说,3D显然是表达这一切的最佳形式,而李安对这3D技术的运用格外精准,恰到好处的把技术化解在了艺术之中,呈献出一场富于深度感和运动感的视听盛宴。

在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理论分析中,深度感和运动感是认知心理机制的最初级阶段。所谓深度感,指的正是电影的三维感,运动感即是运动的幻觉。明斯特伯格很早就注意到了电影强烈的真实感。受众在观影时,所获得的直观印象是三维的,具有深度感;与此同时,理智却马上告知出电影是二维的、平面的,其中的景物人物绝非立体。在电影中,运动是由我们感知机制的视觉暂留现象产生的,是由我们的心理机制所创造的。同样,我们在电影中感知到的深度感也不是真正的深度,而是对深度的一种暗示,是我们自己心理活动所创造的。在这里,明斯特伯格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电影的观影机制及媒介效果。[3]而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需要提供独特的美学想象和价值观,这正是一名好的电影匠人与电影大师的区别所在:前者的电影只是单纯“炫技”,仅仅是为了向世人提供视觉张力或心理刺激,而后者的电影却更多的以人性深处的欲望为导向,让人们看到电影之外的多种可能,从而让我们去反观生活,探究真正的自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栩栩如真的3D特效,让每个层次的观众都能接受,人人皆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提炼情感因子,使得影片符合了普遍的美学理想,满足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而当中富有精神滋养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又赋予了影片更高的解读乐趣,给予不同层面的受众无限的思想体验和再创造的空间,无疑是雅俗共赏。影片以虚实结合为一大特征,拍摄运用了4只真老虎,与特效精妙相融,剪辑不露痕迹,全片充满了深度感和运动感,体现出大气磅礴的东方之美。美国《综艺》杂志盛赞影片“融合了海上冒险和梦幻冥想”;电影《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则称赞李安“用3D技术成就了一部不朽巨作”,毫不吝惜褒奖之词。3D技术给了这部电影强大的空间感,很好地弥补了一人一虎长时间的单调性,而同时,影片的画面表现也充分配合剧情发展,构造出一次灵性的奇幻之旅。在李安导演眼中,3D只是一种服务于电影的技法,他成功的把技术融合在了电影艺术之中。

二、无尽的主题——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的交融

有了对深度和运动的感知,只是掌握了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所有形成我们周围世界意义的内在官能中,最为重要的是注意力[2],即大脑意识对外界信息的选择功能和注意能力。雨果·明斯特伯格将注意力分为了主动的注意力和被动的注意力。[3]即是说,我们可能会主动地注意欣赏一首曲子,而突然传来的爆炸声又会同时引起我们被动的注意。前者,注意力的动机来源于我们的意识,我们内在的心理;而后者中,注意力的刺激来源于外部世界。艺术作品往往会以不同的形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明斯特伯格提出,电影对观众注意力的调控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采用的虚实相间的多重叙事手法,牢牢抓住受众的观影心理,充分调动受众的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在瑰丽的特效渐渐退去后,使受众仍然对故事情节感到意犹未尽。

为了把故事尽量交代清楚,影片借鉴了西方典型的传统小说叙事手法,即通过一个人来讲一个故事。小说家提出的疑问,少年派的成长经历,人与虎的奇幻之旅,都在成年派的讲述中一一呈现,主线清晰。整个影片自始至终,受众都被成年派的讲述所带领,他与小说家的对话吸引着观影者的被动注意力。尔后,极富变幻的3D效果将受众引入一场晶莹透彻的海上漂流。大气磅礴的特效风格,配合饱满细致的特写,强化了电影中的视觉细节。暴风雨、食人岛、明丽的阳光、蔚蓝的大海……观影者的被动注意力被影片的视角牵引,同时随着少年派和老虎之间关系的阶段性发展,受众的主动注意力也逐渐被调动起来。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主观视角,影片都富于形象性和清晰性,准确模拟了注意力的心理机制。最末,故事情节峰回路转,虚实相间——当作家和观众都以为派的故事以主人公获救、老虎走进森林而终结时,派又提供给我们另一个简短的故事。不同于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全部以真实人物出场——水手、厨师、妈妈、派。成年派没有否认小说家的推断,只是问他喜欢哪个故事。李安在此模糊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把想象交给观众。影片的故事情节暗含了三重叙事策略[4],把自己当作他者去看待他者,采取前卫的语言策略,在老虎和派的关系中注入双重转喻。封闭的空间调度,却设计了开放式的结尾,充分调动了观影者的主被动注意力,引起观众的无限猜想。

自开画以来,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不仅在各大网站的评分上遥遥领先,对于电影中两个故事的真假定论,更让网友们津津乐道。《的N种解读》《4个矛盾解读》《的哲学解读》……种种角度的多种论断可谓风靡一时。同时,网友自制的Q版海报以及效仿“航母Style”制作而成的海报也受到热烈的追捧。还有许多网友观看完影片后,感叹剧中印度男主角神似年少时的李安。一时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变成了人性与信仰的哲理温泉,不断喷涌,引起了广泛的解读热潮,形成一场持续的社会效应。尤其是所谓的“密码解读”最为流传,即把第二个故事中的真实人物——水手、厨师、妈妈、少年派,分别对应了第一个故事中的斑马、豺狼、猩猩、老虎,认为故事的真相是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派忍无可忍,杀害并吃掉了水手。故事的最终只有派活了下来,而那座虚无的“食人岛”其实是派的母亲的尸体。

姑且不论本部电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还是少年派的残酷逃生,一部影视作品能够给观影者带来如此广阔的奇幻想象的空间,符合了艺术的多义性,无疑值得欣赏和推敲的。而每位受众对作品的解读,都是源自于其自身的经验,必然产生不尽相同的结果。正如雨果·明斯特伯格在其电影心理学理论中所指出,电影能够通过闪回、闪前、淡入淡出和叠化的转换技巧,获取时空转换上的极大的自由度[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成年派与记者交谈,多次运用多种转换技巧,向受众模拟了心理的视觉化功能,展示出记忆本身。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观众经验的东西远远不止当时进入眼睛和耳朵的光线和声音。受众在观影过程中,心里可能充满了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来源是观众本身的记忆和想象,是心理和意识活动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真正的电影,不是荧幕上的那些物理的观影,而是观众头脑中的意识加工。电影制作者只提供了思维的活动素材,完成影片的是观众自己。而一部成功的影片,在观影者充分的调动记忆和想象之后,必然会激发受众某种情感上的共鸣。明斯特伯格认为,描绘情感必定是电影的中心目的。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他将观影者的情感体验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我们的情感体验源自于影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片中人物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直接传递给了我们的灵魂。本部影片通过大荧幕为全世界的影迷展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3D世界,跟随着少年派的脚步,我们仿若置身于奇幻的海洋,让人如痴如醉。而第二种情况,我们的情感体验是在观看了影片的内容之后根据自己的情感生活作出的回应,我们的情感体验可能与影片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通过幼年的派对神的追寻、少年派和老虎之间的相处,观影者从荧幕上不断的捕捉到人性与想象,投影到举手投足间,颇堪玩味的主题甚至能够产生顿悟人生的哲理。在李安导演看来,“这个片子本来就是邀请人来解读的。”“我觉得不管解读的是不是我心里想的东西,我都觉得很贴心和鼓舞,因为影片给了他们共鸣。从心里讲,有些网上的东西,激发出一些讨论,不管大家觉得过度还是适度,我真的觉得心里感觉很温暖,这个对我来讲是最实惠的。”

三、独特的叙述方式——主体在叙事层面的主导作用

明斯特伯格指出,主体的心理参与决定了电影意义的传达,并实现了电影的表意功能。电影给予观众的光波声波的刺激不是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而是诉诸于观众记忆储备中的经验,也就是通过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来调动在他记忆中由平在生活中通过感觉而积累和归纳出来的知觉、认识和思想,从而达到理解。因而,主体在电影叙事层面的主导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2]在扬·马特尔的原著小说中,整个故事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派的幼年时期,交代“派”的来历和故事的背景,其中着重描写了派对于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求索,占据了几乎和第二部分,即海上漂流这个故事主体一样的篇幅。在李安导演的130分钟的影片里,片头的情节铺垫也占据了40分钟的时长,几乎让很多观众感到过于拖沓。但事实上,这段“拖沓”的情节是非常必要的。从动物园入手,注入了少年派与动物的情感来源,而讲述派是如何同时信仰3个宗教,便铺设起影片的关系框架,暗含了整个故事情节的主线,即动物、人与神的三角关系。而这些铺垫在后面的情节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照应。故事发展到最后,又隐含一个惊人的、却又非情节类的逆转。在叙事主体的引导下,观影者透过一场人与动物相处的奇幻历程,去寻求未知的至高的第三点——神,且在探求第三点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上的追求。

一个充满奇幻魔力的浪漫故事,一个血腥残忍的玄妙事实,建立在原著的旨意上,李安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改编,革新了电影的叙事方式。辅助以新颖玄幻的3D技术,用浪漫美丽描写残酷现实,既有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友谊”和“成长”,通俗易懂,又有隐喻在深海中的哲理和线索,具有多义性。影片极具深度感和运动感,在叙事主体的带领之下,充分调动了观影者的感官机能,激发受众无尽的想象,让受众获得不尽相同的情感体验,这与当代认知电影学理论在精神上显然是一致的。同时,一场电影能够形成如此广泛的社会效应,也值得当今中国电影人借鉴和反思。(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11.19-11.25内地票房,新民网.

[2]Hugo Münsterberg.Hugo Münsterberg on Film:The Photoplay:A Psychological study and Other writings.[M].newYork:Routiedge,2002.

第5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派的印度少年,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1在寒假笼罩着的银幕下,主题魔幻惊险的海上历险电影席卷眼球,但派在极度危险恶劣的情况下,杨安却用隐喻的手笔包装了在海上求生的残忍,最后又用看似光明美满的结局抹盖了人性的黑暗与丑陋。

少年派出生于印度,同时信仰三个宗教,但他爸爸认为同时信仰三个宗教,等于什么也不信,这是言之有理的,因为在后来的海上求生,看出派什么也不信,只相信生存,他只是看似虔诚而又一无所知的人。儿时的派曾递过一块肉给老虎,但在那瞬间,他的爸爸阻止了他,他爸爸告诉他这会使他丢掉手臂,“我能从眼神中看出理查德-帕克的灵魂”“你以为你能看出老虎眼中的灵魂,其实你只看出了自己。”这句话十分有穿透力,那时的派还不代表理性,等在他父亲的循循教导下,他慢慢变得理性。

派和他的家庭出航与加拿大,但在海上遇难,派的旅途和一切变化,隐藏哲理慢慢浮出水面。

在电影中:派的母亲,为母猩猩。斑马,为吃肉汁拌饭的水手。鬣狗为残忍的厨子,老虎则代表派的欲望,人性的丑陋,无理性的。食人岛为宗教看似认为的完美彼岸世界。

在救生船上,派扔下救生圈准备救漂浮物,却发现是老虎后,并不打算救老虎,于是片中出派i拿起船上的竿子打老虎,老虎却借助竿子的力量自己跃上了船。此时,理性对于恶是十分戒备的,理性拒绝着恶。

当所有动物死去后,老虎在船上本想寻求食物下海,但派上了船,这时派准备用斧子阻止老虎上船,但最后没忍下手,救他上了船,这时,理性和恶开始共同生存。

后来,派慢慢驯服了理查德,这时理性已经驯服了恶。

海上暴风雨屏屏爆发,暴风推动了海水,海水吞噬了派和理查德,黑暗笼罩着大海。那时,老虎奄奄一息,派报起他,悲愤欲绝,开始思念家人,这里看出派已经把老虎当做了家人,理性和恶已经共存,永远形成依赖。

食人岛后……派发现他在吃他母亲,因为食人岛的结构十分像人,吃到牙齿时,派才发现了自己的癫狂,后来将其丢入海底,形成后来晚上食人岛的景象……

最后理查德回归了大自然,一切恶,野性,都被掩盖,派也正真得到了理性,“为什么理查德离开后派没伤心?”因为派的理性是和理查德一起,在海上求生得来的,不是文化教育而来的,所以派没伤心。

派和老虎经历了一切,陌生,依赖,一切一切,都意味深长!

人生也很难懂,只有经历了,才会有真知!所以,让我们历练吧!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手中!

寒假很美!使我铭记了许多成功道理,真实历练——将成为我永远的母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2我想,任谁看过这电影,都会被幕幕如诗似画的大自然景色所吸引。导演李安亦毫不吝啬地包罗了各种罕见的大自然和动物生态奇观,以及一些人类的宗教仪式和舞蹈,让人叹为观止。

这些夺目景观并非只是虚空的画面。当画面配合到剧情,便带领观众进入了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循环脉动,让我们体现到弱肉强食的残酷、物竞天择的无奈,也揭开了美丽的大自然实际内藏危机,太过安逸,只有死路一条。

有些人一生也不会成长,有些人则经过苦难,茁壮地长大。戏中小主角的家庭巨变,可能离观众很遥远,但那场沉船戏拍得逼真,观众很自然地在翻船的时间,投入了小主角成长的心路历程。导演又把困兽斗移师到救生艇上;人要与老虎搏斗,与上天抗衡,也不断经历生存意志的砥砺…在这等劣势中悟出的人生道理,自然丰硕。

从电影各个章节,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讯息 : 做人要充满希望;激发我们的生存欲望,除了是希望之外,也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在人生路上,每个小细节,都可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启示………但最叫我刻骨铭心的,是导演彷佛饰演了上天的角色,夺去小主角的一切,让他只剩下「生存两个字。

当设身处地代入主角的困境,我们会等死还是求生 ? 其实这等同「半杯水的道理 : 小主角看似失去所有,但只要把眼界超越人类世界和物质以外,我们可以看到无限的大自然风光,拥有的可能更多。独处可以让人感觉寂寞,但同样地给人享受宁静的机会。

这电影用了一个简单直接的求生故事,讲述了绝不简单的人生感悟,除了用眼睛去观赏之外,也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而李安导演就是有本事在大家看惯的求生桥段里创造出新鲜感, 让人耳目一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3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派·帕帖尔,的传奇故事。派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因这样特殊的生活环境,少年派对信仰与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须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主人公派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在后来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与他们同船的还 有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因为父亲打算把它们趁机以高价卖掉。然而货船中途沉没,帕特尔的家人全部遇难。

日本货轮失事,派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海里,他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于是,他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那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外,还 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由于海关官员的失误,这只老虎注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绅士的名字:理查德·帕克。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先活吃了斑马,然后咬死了猩猩,理查德·帕克又出来吃了鬣狗。接着,16岁的少年派海上生存,来到了一个食物丰富,而又会腐蚀人类的人形岛,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最后成功获救。这个,是派讲给作家的故事。

然而,在结尾处,日货轮船的负责人来问他——唯一的一个幸存者,派给他们讲述了这个故事,而他们不相信,于是,派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船上,原有四个人——一个断了腿的水手,一个厨子,妈妈,还 有他。厨子说:“这个水手,活着很痛苦,还 是将他杀了,让他快乐一点吧。妈妈不同意,而厨子,硬将他杀了。晚上,厨子又将死了的水手吃了,妈妈发现了,大喊着畜牲!畜牲!厨子一气之下,将妈妈杀了,我愤怒了,用他对付水手的方法对付了厨子.......”

也就是,水手,是斑马。妈妈,是猩猩,而老虎,就是被激怒了的我。

故事好像很简单,可是仔细一想,派,是如何活下来的呢?

有人说,是船上的饼干,有人说,是打来的鱼,有人说,是老虎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可答案,很残酷:派,是靠吃人活下去的,仔细一想,确乎是这样:“我愤怒了,用他对付水手的方法对付了厨子”,厨子,将水手吃了,这么说,派是吃了厨子,再想想之前的故事,那个拥有丰富的食物,却会腐蚀人的人形岛,就是这个意思啊!可是,派有没有吃他妈妈呢?

这部电影,实在令我影响深刻,从他求生的毅力,到抛给我们的一个个问题,无不使我们思绪万分。去推荐给你们的朋友吧,听听他们的想法。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4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今天的这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

pi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宗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坦白说,这个故事的开头并不算吸引人,混合着宗教信仰的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不过随后剧情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派举家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 有动物园的动物,pi的父亲想把它们带到异国他乡卖个好价钱。但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pi,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 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pi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惊恐的pi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那只老虎,便是人性负面的写照。Pi就是人性善良的一面。在他们两个的争斗中,正直的一面依靠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邪恶。老虎也是pi的对手,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而那座食人山,在人们绝望时又看到了希望。在希望中被“温水煮青蛙”。老师说,这座山像一个卧着的女人。我觉得“温柔乡,英雄冢”,我们不能沉浸在看似舒适的生活。总之,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终身受益,用之不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5上个星期五,在学校报告厅和婷姐,娜娜一块看了两场电影,前一个《大叔,我爱你》不再吐槽它剧情的之类?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蝗缛艘饬耍颐侨隹吹幕杌栌涞氖擎媒惆哑渲幸桓銮榻诓碌娜绱俗迹焕⑹前俣戎郎习锶私饩鲆赡言又⒌母呤职。媒悖胬骱ΑV赝废防戳耍渡倌昱伞飞铣。细鲅谒谟霸焊丈嫌车氖焙颍?a href='//xuexila.com/yingyu/' target='_blank'>英语老师说这部影片种种令我们学校多少学生逃课看电影的事迹,回来查了一下,看到海报,一艘船上站了一个少年印度人,还有一只老虎,看了预告片,以为是类似加勒比海盗的的英雄传奇的探险故事,但翻了翻发现评价特别高,尤其是里的评价,由于没有看,想了想,还是压抑住了好奇心,害怕被剧透就惨了,虽然自己经常干这种事,每次都后来在看的时候都没有悬念了。不过,还好自己克服了哦耶!!!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场面颜色特别好看,有一种热带的异域风情,大大的芭蕉树,五颜六色的衣服,热闹的动物园场景,然后开始了中年时候派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种种回忆,包括自己名字的由来,包括自己的信仰等等。语言很诙谐,场面转换速度很快,让人目不暇接。接着就开始他们全家准备移民的故事的开始,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一切都变了。

派死里逃生,只有他一人得生,陪伴着他还有那只孟加拉老虎,理查德帕克。无数个漫漫长夜和白天,派在和老虎斗智斗勇中顽强生存下来。我当时在想,这真恐怖!!换了我自己,独自一人漂流在太平洋上,没有任何人陪伴,即使有个陪伴的还是那种凶猛的老虎。心一次又一次随着海水海浪紧张起来,逼真的视觉效果有种要将人吞噬的感觉。然后随着派渐渐与老虎建立了沟通的关系才舒了口气,不过依然为派感到不公平啊,自己不能坐在小船上,只能坐在临时搭的小舟上,还要费尽心思的为老虎觅食让老虎吃饱肚子,真揪心啊,看到派做在船上痛哭流涕,思念着母亲并朝天空大声怒吼控诉老天时,真是感受他的那种深处绝境中的深深绝望,他该是多么孤独,多么痛苦,绝望啊。那时觉得影片讲述的应该是一个人如何和动物在绝境中相互扶持的最终产生深厚情感的故事吧。

再在后来,派和老虎抵达了一个美丽的小岛------食人岛。期间发生的种种令人惊异而奇幻的故事和经历,我当时也不懂,以为他要表述的哲理就是人不应当贪图安逸与享乐之种种,派脱离了诱惑和老虎再次踏上了漂流,后来最终到达墨西哥湾并停靠在岸边,那时候,老虎理查克已经因为饥饿和长途旅行变得瘦骨嶙峋了,接着它头也不回地回了一片森林。留下派趴在海滩上,望着派远的背影,内心是他的独白:“我以为它会回头看我一眼,即使是一眼,没想到它没有。”派又想起了爸爸曾经对他说的话:“别以为能和动物成为朋友,永远也不可能。”当时看到这个镜头,内心又腾起了一股伤感之情,为派感到深深的悲哀,以为影片到此就这么结束了,直到最后的最后………

第6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角派是印度男孩,英文名为“Pi”。因为Pi和Pee很像,别人经常把他戏称为“Pee”(尿)。小时候的他就是在众人的嘲笑中长大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感谢您的欣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112月2号,第一次在影院看3D影片,电影给我的感受,冲击、震撼、留恋,也确实让人记忆深刻。

电影的前奏带我走进很温馨,很美好的,群鹅游过水面,可爱的猴子蹦跳玩耍。真想摸摸触手可及的它们,柔软的羽毛、绿色的花卉;可是暴风雨之夜惊涛骇浪的侵袭打破我美好的享受,不光是视觉的冲击,我整个人都懵了,这是和派一样心灵的煎熬,不舍得家人却没得选择,更要接受风雨浪涛的考验……

还 有一种心灵的震撼来自剧情。当派为了摆脱大家对他“便辛”的称呼,写满好几块黑板的圆周率时,我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为他心酸还 是高兴?只觉得想要改变,尤其改变别人的看法,侠岚你要坚持,更要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只要不屈服,没有什么不可以!

还 有一种改变就是人虎共存。其实有时候危机并不是坏事,不,所有的都不是坏事,只是你如何看待,如何对待。派不也一直感谢老虎是他的救命恩人嘛!因为正是虎的威胁,他才活了下来。老虎就像鲶鱼效应中的鲶鱼一样,是威胁,更是活下去的动力。派改变了这种威胁,食物没了,他不光想办法捕鱼,更想办法让老虎不挨饿,靠着人类的财智,靠着对生命的不轻易放弃,老虎成了他活下去的动力和伙伴!人们只要想改变,全世界都会来帮你。真的!

死亡岛上他活者离开了。他已经绝望了,没有那一晚他会等死。但是那晚使他又从死亡的边缘走向新生,所以他仍然感恩。

还 有一种情感就是留恋,当要离开动物园时,我不舍;当老虎一声不吼的跑进森林时,我不舍;当影片要结尾时,我不舍。

虽然不舍,但是我不能控制它的结束。不过,我应该学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生活。人活着,感恩一切,因为一切值得感恩;改变那些不如意的,因为一切可以改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2最近看了一部李安执导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和一只孟加拉国虎在海上漂流许久并经历了两场惊天动地的暴风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场暴风雨,在一阵狂风暴雨摧残过后,天空在海天交界的地方亮出了一道美丽的虹,天空又回到了以往的宁静,这是多么令人屏息的一刻。人的一生不也像这部电影一样必定历经许多大风大雨,在一场场“天人交战”的风雨中,少年派写下了奇幻的历史,我也将创造属于我的历史。

人生必定会遇到“天人交战”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刻,而我常用最笨的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疑问,那时心里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常愚昧的选择用“欺骗”的方式来解决内心的烦恼。

记得那天,我好想要和同学去打球,因为上了初中,课业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只有到球常痛快的打一场球才能释放出我心中庞大的压力。虽然我的回家功课一项都没有动笔,虽然我知道一定会遭到妈妈的大力反对,但我真的好想去打球,我抗拒不了心中的诱惑,我到底该怎么做?我是要欺骗妈妈,还是乖乖的在家里写功课,我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内心的恶魔跳出来告诉我:“玩乐吧!”我选择欺骗妈妈,骗她说要去同学家写功课,实际上是到球场痛快的打球,虽然我知道说谎是不对的,而我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决定欺骗妈妈,好让我能随心所欲的在球场打球。球是打成了,谎言也始终没有被戳破,但我的内心因为没讲实话而感到遗憾,每每看到妈妈慈爱的脸,那罪恶感就油然升起。

人生中那一场场无情的暴风雨,让我们在磨练中更懂事、更成熟,少年派在电影里的历炼,使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勇敢面对逆境的活下来,而我也要承受更多的考验,才能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今晚,我会将整起事情的始末跟妈妈坦白,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借由这声声道歉,向妈妈表达我心中满满的歉意和浓浓的爱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3名声远播的大导演李安最近出炉了一部新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着扣人心弦,3D电影拍摄手法更是令我过目不忘。

故事中,少年派因遭遇船难,所以独自和一只凶猛的老虎共同漂流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从小,派的父亲就跟他说:“人是灵长类,动物只是牲畜。对于老 虎,它们毫无感情,饿了就杀。切记,我们与老虎是永远的敌人!”这句话烙印在派的心中,于是在这条小船上,派一心想把老虎杀掉。但,似乎上帝总是在提 醒他什么?派左思右想:“如果连一只牲畜都能努力在大海中奋斗,为什么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不能做到?”最后,派决定不杀这只老虎,反过来,他要与这只老 虎在这艘救难船上相依为命,直到着陆为止。

他们在这广大无边际的--中展开一趟惊奇之旅。七个月后,派和老虎从菲律宾漂流到了墨西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那只老虎下船后,头也不回的 便往丛林里走去,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这让派十分难过,当他被当地居民救起时,悲伤的泪水滚滚流下,这时,他又想起父亲的话:“牲畜毫无感情!”

这部精彩的电影和原着同时打动了我的心,它教会了我:就算在人生的低潮,我们仍要抬起头,永怀着坚强的心,努力的向前冲。也同时让我学到,原来凶猛的 动物会攻击人类,是因为它们也在困境中。所以如果我们以后见到老虎、狮子这些可怕的动物时,只要巧妙的避开它们,双方就可以和平共处了。

李安这部奇幻的电影,改变了我很多以往不同的想法。原来,只要你相信,不可能都能化为可能;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是下一个少年派,在--大海中找到你的人生方向。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4今天我们看的一部电一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的名字叫Pi,而同学们却给他取外号“撒尿”,刚开学,每个科任老师点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就会上去讲解一大排,后来因为写圆周率而在学校出了名。

他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每个人都只信一种教,而他却信了四种教有印度教、___、伊斯教和佛教,他的爸爸开了一个动物园。

有一天,他和他的哥哥来看一只老虎,他非常喜欢这只老虎,甚至还 亲手喂食给这只老虎吃,因为他认为这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是有灵一性一的,但是被突如其来的父亲给阻拦了。有一天父亲对他说他们要离开印度,那些动物也得带走。就在船上的这一天,海上出现了暴风雨,把船给吞噬了,而Pi在一艘救生艇上活了下来。他还 救了一只斑马,第二天早上红猩猩踩着香蕉浮了过来。这是从船里跑出来了一只猎狗,他把斑马和红猩猩给咬死了,Pi生气了便对着猎狗乱跳。这时老虎突然从船里窜了出来把猎狗给咬死了,便对Pi发出了攻击,Pi便时刻防备着,时刻都提心吊胆,这才让Pi成功地漂流了两百天,其中他们来到了一个小岛,在白天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各处都是可一爱一的猫鼬,但是一旦到了晚上这个小岛便呈现出一个女人躺在水面上,Pi在这个岛上发现了一个人类的牙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于是他便急忙的带着那只老虎走了。

原来这座岛是食人岛,在白天看似漂流者的栖息之地,在晚上便会吸收人气,然后至那人死亡,没过多久他就漂到岸上了,老虎回归了大自然,Pi被人救了,他却很伤心因为他没有亲自跟老虎说再见。

这部电一影让我明白了:有了别人的威胁,你才能努力向上冲!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心得感想范文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派的少年在海上数月的漂流中发生的奇事。这部电影看上去平淡无奇,可如果你深思其每个细节的含义,便会有与众不同的感悟。

下面让我来解释一下电影中的细节。首先是刚上救生艇时,有斑马、猩猩、鬣狗和老虎。其中斑马代表了水手,猩猩代表了派的妈妈,鬣狗代表厨师,老虎代表派恶的一面。他们之间的厮杀从而就有了道理,但派为什么没有杀掉代表他恶的一面的老虎呢?原因是他并没有选择,只好慢慢适应、控制自己恶的一面。

第7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苏拉是个高中学生,与家人住在印度德里,他原本没打算参加试镜,只是陪弟弟去的。然而,最终只有苏拉通过了四轮面试,“我非常紧张,尤其是最后一轮,我全身发抖。可当我和导演李安交流了一会儿,我就平静下来了。”

苏拉念了一段长达两页纸的感人独白,并流下了热泪。他那深切的情感、温暖的特质与天赋,赢得了李安与电影团队的心。李安说:“我们找到了,他的纯真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他的深沉能够令我们心碎、他的体格又能诠释漂流中的派。最重要的是,苏拉对故事的投入,这让我们相信不管面临什么挑战,这部电影都拍得成。”

在拍摄的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反而是毫无经验的苏拉,成了拍摄现场的精神领袖。由于派在故事中几乎一直漂流在大海上,所以苏拉必须要熟习水性,还要学钓鱼、制木筏、甚至吃生鱼。他每天在巨浪中打滚,负重在水下憋气。在接受了特技指导的严格训练后,苏拉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游泳健将,并且以过人的耐力与干劲,试着亲自上阵表演动作场面。对于16岁的少年而言,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然而苏拉的积极与热情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李安说,是苏拉的表演率领着整个团队往前走,“大家都在教他,也都从他身上汲取力量。”拍到动情处,他会抱着沙玛一起掉眼泪。

李安对苏拉的纯真与努力惊叹不已,他说:“我们都经验老到得也许有一点疲乏了。苏拉让我们想起拍电影的初衷。每一天每一天都是个奇迹。”

第8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范文

[关键词] 主题 信仰 欲望

引言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华人中唯一获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执导,在中国内地上映之后,影片连续三周票房排名第一,全球票房突破4亿5千万美元。第85届奥斯卡奖揭晓的提名名单中获得11项提名。如此巨大的成功,已然证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2012年度电影中留下了辉煌一笔。据此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电影中的意象指涉,以及故事所传递意义的主题解读。为什么会以第一个故事为主,却要保留两个故事?关于宗教、信仰的铺垫有何含义?对于影片的理解就如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悟。

一、少年眼中的奇幻之旅——一如童话般美妙神奇的抒情诗

无论是作家扬·马特尔还是导演李安都将浓重的笔墨投放在了少年派如何从一开始由惧怕到驯服再到后来与这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共存的故事。如果这是导演所渴望我们知道或看到的,我们未尝不可带上这份纯真与相信就这样去观赏和理解电影,带上这份纯真在3D技术营造下的奇幻世界里和少年派一起冒险一起成长。派有着每个少年的向往,在动物园长大,他因为名字与小便发音相似而被同学们取笑,这如同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会因某种原因而被同学们取绰号一样的真切,也会因为记住π的小数位而向同学显摆自己的“超凡”的记忆力来证明自己,这样的共同记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但成长的痛苦就像老虎一样如影形随。大自然尽管变化莫测,各种惊险不断涌现,而我们的主人公在不断地学习适应中化险为夷的同时,和观众一起感受着大海的魅力,飞鱼群舞的胜景,蓝鲸涌出海面的壮观,奇幻岛的昼夜之美,狐獴的可爱,带着美好幻想与拼搏进取,最终存活了下来,战胜了困难。在观影的同时,你会发现有许多孩子们通过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一样也能看懂电影,怀揣着少年般的纯真去感受解读电影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二、入世后的蜕变与坚守——罂粟花的残酷与美

如果我们的思考只停留在以上的阶段,你会得到愉悦,但同时也一定辜负了导演的用心,这也正是李安保留第二个故事的用意所在。他不仅想给我们第一个故事意义的表达,更要让观者参透第二层主题。好莱坞电影的惯常思维是做单纯的冒险故事,讲一个男孩怎么征服老虎的历险故事。这也一定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然而真实的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什么?导演尽可能的回避了对残酷现实的白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为我们打造出了一个让人敬畏、膜拜、伟大、瑰丽的奇幻景象。派和老虎一样都是在动物园里被一个主人所养,母亲用神话故事,开启了他感性世界的大门,使他一心向神,一心向善。父亲却告诉他,“不要被故事和谎言迷惑”训诫他要理性思考。无论是派还是老虎在动物园长大,对真实世界都经历甚少,由于政府的原因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派一家被迫失去“伊甸园”,让他最直接的面对父亲口中残酷的现实,也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在跌跌撞撞之中知道社会的模样。信仰的宇宙里有极乐岛,可现实的海洋里是鱼类的厮杀,在漆黑的夜晚原欲的罪恶感让他痛不欲生,内心的善与恶在痛苦地对话,他渐渐学习着自我和解,在老虎头也不回的离开之后,压抑好久的泪水夺眶而出,派被迫成长,代价是这世界的美好完全破灭。他大哭人生就是不断地考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像《铁皮鼓》里的奥斯卡一样控制自己的成长,成长在所难免,那么成长后的蜕变是本能的让欲望膨胀还是坚守内心的信仰,导演也给出了我们答案,如何在饱尝苦难际遇之后能看到罂粟花朵的美丽,用一颗没有变质的纯净心灵去面对苦难,一如父亲取名为法国游泳池Piscine Molitor Pator一样,希望他永葆一颗纯净的心灵。这也是派为何告诉作家了一个更接近上帝的故事。

三、与内心世界精神信仰的对话——天使与魔鬼共舞

李安电影的“主题却一脉相承,讲的都是身处困境的人在欲望与戒律、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矛盾与平衡,强调一种禁锢与挣脱,这种禁锢有外部力量施加的枷锁,也有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绳套。”[1]电影一开始为我们营造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树懒与蜂鸟,鹅群游过,清水荡漾,人类休憩,长臂猿、蛇、大象……都过着属于自己愉快的生活,一切都恬淡而宁静,配上麦克·唐纳谱写,贾亚什力以泰米尔语演唱《派的摇篮曲》,让观众心灵和缓下来,这里的动物园成了乐园的代指。派感谢守护神毗瑟奴因为信奉印度教使他找到信仰,通过基督找到神的爱。通过在伊斯兰教做的礼拜,使他内心平静、和谐。正如派的母亲所说,“科学让我们认识外在的事物,却没有观照自己的内心。”在乐园里,派一心想亲近神,了解神,他认为动物也有灵魂,他与这些灵魂交流,寻找与上帝的共通之处,但这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终究会被现实一语道破。派被迫离开美好的“伊甸园”——动物园,在无涯的宇宙之海中求解答,上帝、自然是像神父所言那样先教他爱人吗?它夺走派的一切爱与保护,让派敬畏它,臣服于它。上帝必须要让你知道,要让你成长,可上帝不见得会直接回答你,自然有它的自然律,人是不可以动它的,只有在经历过了生死之后,一切方可知晓,于是我们学会了与老虎相处,因为它的存在,派时刻学习,不断地调整,迎接着一个个如潮水般涌向岸边的事实。虽然神、自然给我们的是不可知,但我们学会了与神共处。这一过程使他对信仰的认识也渐渐成熟深刻,内心得到了成长。

抛开充满噱头的中文译名外,英文给出的是life of pi,而非the life of pi,pi的人生,也是我们的人生。这一趟漂流与历险,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经历的隐喻,内心的写照呢?每个人都是pi,每个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理查德·帕克,你的恐惧和欲望无时无刻不在伴随你,但它也让你保持警觉,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让你永远没有安全不可以放松,天意有一套运行的方法,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人永远是被考验的,只要你活着一天,你就得学一天,你就得挣扎一天,这就是人生的本质。老虎头也不回地离开,你的恐惧和欲望似乎在那一刻也消失,派大哭,他变得非常脆弱,因为他的勇敢和坚强也随它的离去而消失。“从文明的冲突到在冲突中对话,再到在对话中协商,”[2]我们需要老虎,因为有它,你不再孤单。因为有它,你达到了自我救赎与和解。

四、结语

精彩的电影,往往是你在走出电影院后,你的思考才正式开始,不得不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思考角度与想象空间,电影保留小说的启发性,不管从什么角度都解释得通,本文对电影主题探析做了以上解读:是一个有奇景有动物的奇幻冒险励志故事;是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坚守本真;是人与自然、信仰的关系;对内心等精神命题的探讨;对感性与理性的思索,自我内心的和解;有个人的成长,内心压抑的解读。

参考文献

[1]张梦雅:《李安电影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和解——以为例》,《电影评介》,2012年第8期。

[2]张 健、张春晓:《欲望与戒律之间的矛盾与平衡——李安电影的主题轮回》,《青年记者》2008年27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