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精选(九篇)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

第1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一、引语

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大纲,有着先导性的作用。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适应时展的趋势,提出了要以学生为本代替以教材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倡积极创新的精神。这些理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理念,使之朝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还并没有意识到新课标已经成为主流或者对其理念理解不透彻,他们并没有依照新课标的倡议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办法,依旧我行我素,导致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二、新课标的理念

(一) 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教师应根据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练习,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 培养学生猜想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初中生都比较早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较过去的初中生更强。而猜想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要怕猜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提问:平面上共有A、B、C、D四个点,且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面,问最多能画几个圆?如果四点都在一个直线上,又能画多少个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并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标同样也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好现代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最好最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是当今教学领域中必不可缺的产品,若能很好地将它用到初中数学中,就能改变过去枯燥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图片和视频,将枯燥、抽象的属性概念变成形象、直观的印象,变枯燥为新鲜。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充分地展示不同图形、线段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难度。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了上述所言,新课标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到生活。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新课标为数学应用提供了总的方向,要求初中生必须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且能够较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和实例分析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国家、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新课标中也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的活动,让学生们初步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增长才能、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创新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 找准衔接点,让学生在情境中释放潜能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严密性、丰富性、逻辑性、实用性的特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当擅于抓住数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增加创新教学的方法,认真分析研究教材的内容,掌握知识的要点和体系,找准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衔接点,抓住初中生好奇的心理状态,创造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探索问题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快乐中学到必要的知识。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酒店为了扩大经营的规模,要进行装修,需要在大厅内的主楼梯上铺设红色地毯。一条地毯每平方米30元,楼梯宽2米,侧面图如图所示,问购买地毯至少需要多少元呢?

这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道关于解三角形的题目。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把关于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进行讲解,这样并不能吸引学生。若按照上述的教学方式,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创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再进行有效地引导,就能凸显出快乐学习的理念,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们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 抓住问题的发散性,凸显关键的知识点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部分,有着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等特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富勒曾说过:“所有的小孩生下来都是天才,但我们在生命最初的六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一大重要课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用法、一题多问法、一题多联法、一题多解法、一题多变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们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得到能力提升。

比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R.问题一:求此圆内接正n边形的面积和周长。问题二:利用问题得出的结果来填写下表。

第2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的一项业务素质,只有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需要依照教学内容来挑选合适的教学方法

任何一堂课都有本节课所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教育工作者需要依照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来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对于需要讲述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来传授所需要传授的内容。对于几何课,我们可以通过演示的办法来向学生展示,许多几何图形说起来很费劲,学生理解起来也困难,但如果有一个实物放在那里,理解起来就简单许多,对我们去验证几何的结论也是有好处的。

二、激发学生热情,增强学生创新素质

热情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对学习高度的热情就会让思维异常兴奋,大脑就会准确地认知,而学生就能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学习。课堂上老师应用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兴趣。老师可以在上几何课时,运用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自体验教学过程,让他们亲自画图、组模型,在体验里得出答案,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举办一些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热情。比如说: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提出一个问题,学校要统计全校学生的身高情况,这时就要对全校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稍后将统计结果整理为表格,按照表格呈现的内容整理出全校学生身高分布情况,通过此项调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的基础内容就会印象深刻。老师应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还能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并延长热情持续的时间。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增强学习有效性

教学本身不是说教,而是两个主体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关系是“尊师”是“重教”,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忽略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能动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获得数学知识,这样主动的学习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性,也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开发和引导学生数学问题的自我探索和创新。

如在解题策略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探索,已自我总结和归纳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思维习惯的解题方法。毕竟,常规的解题思路是具有普遍性,但是不一定具有特殊性,因此,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方法的自我寻求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自主探究

题情境的提出必须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简单的问题必须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索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要巡回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依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索的价值。在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应只谈探索结果,而应着重探索过程的交流。探索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探索结论正确的要鼓励,错误的也应该尽量让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不应直接去否定,而是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疑点,最好这些疑点能由其他学生提出,由该生本人去思考。还要注意,对于这样的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显现出来的一些有趣的、大胆的、有意义的想法更要鼓励。

五、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概念教学中,不要简单地给出定义,要尽可能完整地再现形成定义之前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过程,揭示隐藏其中的思想方法。定理公式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结论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弄清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活动中,要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往往就是需要有意识地揭示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处;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往往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更新交替、综合运用,或跳跃性大等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度点拨或明确归纳出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3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解题效率;方法运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发展,素质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入推广。在素质教育观下,“题海战术”虽然仍然是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但是已经不再是主要途径,而是作为数学思想的一种辅助而已。因此,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把握题型规律的前提下,掌握数学解题方法,顺利实现数学问题的解答,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一、综合法

如前所述,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能只凭借题海战术,但是也必须要保证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平时的基本训练外,还要高度重视数学思维的逻辑方法,通过一定量的数学训练,让学生从中掌握各种解题思路,然后汇总归纳,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思维和方法。如在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重要方法就是综合法,用它来指导学生的解题,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能力,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事实上,综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只是学生没有注意到,或者对这一方法缺乏针对性的规律总结,没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强调,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顺利的找到解题的突破点。如在下题的解题中,就可以充分的运用综合法。

解题思路分析:观察图,题目中的已知直接给出了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很容易找到线段相等,由此利用综合法,就可以结合题目已知的题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链接,最终找到突破点。解题过程如下:

其实,综合法不仅是解题的思维形式,也是严谨的表达解题过程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对上述例子进行细致分析,就可以发现,解题的思路,就是一个整体综合知识运用总结的过程。这对学生的综合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反过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果用文字表达,可以把上述例子表示为: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的启发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能够引导学生对题目给出的已知信息进行有效的综合,就能顺利的理清解题思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转贴于

二、分析法

与综合法不同的是,分析法注重各个击破的思路,在解题中强调各部分信息的作用,特别是强调结论在解题思维中作用。往往会在证题时先假定结论成立,然后推测它成立的条件,然后再就这些条件分别进行研究,看它们的成立又各需具备什么条件,如此逐步倒推,最后与已知的条件符合为止。简单来说,分析法就是由未知到已知,由果寻源的思维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在应用题或者在几何解析中往往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预测和把握,然后根据有效条件,采用分析法进行解题。如图,ABC中,已知AD是BC边上的高,AD=BD,CD=ED,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证:BFAC.

解题思路分析:

①要证BFAC,就必须证么+C=900

②要证+C=900,须证=2.

③要证=2,须证ACD.

④而这是显然的,因为AD=BD,CD=ED,BDE=ADC=900

同样的,运用分析法也可以用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解题思维具体化,让学生在物化的解题思维下直观的看出解题步骤。这对部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或者数学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就更有说服力,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才能更顺畅的进行,课堂教学的气氛才能更融洽。

三、结束语

总之,无论是综合法,还是分析法,还是结合二者的综合分析法,都是数学思维运用的体现,都是能帮助学生迅速解题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归纳各种方法的使用规律,还有锻炼学生对题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这样学生的解题思路才能清晰起来。

[参考文献]

第4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提高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体系及教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成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教学上高效既要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要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切实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我认为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绝不迁就姑息的基础上,教师要调整自身,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以科学的管理方法面对学生,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优雅自如的风度,要自然、大方、诙谐、幽默,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的领域里有所创造。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例如我在讲授《展开与折叠》一课,离下课还有5分钟,学生都在独立做作业,这时有一位成绩一般,平时最不爱问问题的女同学举手请教我。当时,我就想这个学生能够主动鼓足勇气问问题,就是很大的进步,我不能打击她的积极性,而是耐心地给她讲解,并用制作成的正方体的模型再让她动手操作,最后她懂了,也乐了。我适时表扬了她,鼓励她以后有问题及时问。后来她成了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二、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备好课是前提,同时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到对课堂教学中的每个内容、每个环节心中有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教材导学案的设置、课堂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后作业及辅导等方面入手。

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在备课时就应注意如何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让学生体会到两种事物相等或一致不是偶然而是有条件的。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想尽一切办法找条件,促进问题的转化和解决,以此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了初中数学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听得较清楚,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书量大和变化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应用题、二次函数图像、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投影仪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技术。

四、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做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都只是机械地记忆当a

五、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试一试”、“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如“勾股定理”中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又如“黄金分割”中不仅介绍了黄金分割问题的提出、作法和证明,而且指出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上的作用。书中还介绍了黄金矩形、黄金三角形、拍照、舞台布置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数学的意识,可以列举黄金分割在“优选法”中的普遍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

六、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当堂巩固、当堂检测

检测才知道学习的效果,检测就会分出高下,充分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个性,在课堂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手段。

第5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领会与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走过场、片面追求小组讨论;看似热闹,却无实效;明为合作,实为独立;变老师的“一言堂”为优等生的“独角戏”,众多学生袖手旁观等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学习,谈一谈如何抓住恰当的时机使小组合作更有效。

一、在新课教学时进行小组合作

每节新授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了重点,就相当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有的虽是重点但思考难度不大,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就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这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有些学习内容具有探究学习的价值,通过合作学习不但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又能使他们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通过交流集合集体的智慧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案例一:求平均数。在教学平均数时,出示两组学生投篮的信息,且两组学生的人数分别是3人和5人。让学生比较哪组的投篮成绩好,怎样比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后反馈,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是一个一个的比,二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比总数,三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除以人数比平均成绩。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再通过讨论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学生不仅说出第三种方法好,而且还说出为什么,从而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理解透彻。

二、在操作实践中进行小组合作

观察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动手操作为学生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知。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操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析研究,揭开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引导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操作任务,需要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共同合作。

案例二:用火柴棒摆正方形。

此游戏安排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1节《用字母表示数》,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棒,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成员配合尽可能多地摆出正方形,并由一人专门负责记录火柴棒的根数和正方形的个数,最后再组内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最多的小组摆了10个正方形,用了31根火柴棒,我就以此为例提问:“这31根火柴棒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小组1发言人:“这31根火柴棒我们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其余的9个正方形每个用3根,所以,总共用了31根。用算式表示4+3×(10-1)=31。” 小组2发言人:“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需要4根,那么10个正方形需40根。可是除去第一个正方形,其余的正方形都少用1根。所以我们的算法是:4×10-9。”小组3发言人:“还有。就是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3根火柴棒搭成的,10个正方形就需要30根火柴棒。但第一个正方形多用了1根。因此,是31根。列算式是:3×10+1。”…此时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答案已是越来越多,这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言,尽可能多的想出其他的方法,并充分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然后我又提问:“你们觉得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正方形的个数为n个时,火柴棒的根数是多少?”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算式:①3n+1,②4+(n-1)×3,③4n-(n-1)……此时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每一个学生的神经都在跳动。其实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通过类似的小组合作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在知识梳理时进行小组合作

在整理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主联系新旧知识,把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案例三:四边形的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边形》中,我们学习了五种图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复习课开始,我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合作学习。其中第一组的复习主题是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复习主题是菱形,第三组矩形,第四组正方形,第五组等腰梯形。教师向学生出示小组活动的流程。

学习活动流程说明:

1.每个小组成员应首先独立完成自己选择的练习题(如矩形一组的同学就复习矩形的内容),通过测量或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针对各个小组面临的学习任务,相互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在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设计小问题。

2.共同讨论每个人自己选择的四边形的信息,解释所碰到的问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同时还准备好如何向其他人讲解这个内容。

3.计划讲解知识的方案:在第二轮分组中,每个人将被分配到新的小组中去。在新小组内,每个人要向新的小组成员讲解他们的“四边形”。

第6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提到农村初中教育,可能很多教师的第一印象都会是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学效果差,家长不配合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农村初中课程,尤其是数学科目的教学质量差,我们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在问题的基础上,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农村地区初中数学的教学发展水平低于城市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重点,都放在知识灌输、考试成绩上,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数学思维的建立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的培养.另外,新课程强调将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的教师归还给学生自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但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初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

2.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后,课堂气氛差

数学在学生眼中是抽象、难理解的,加上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及落后的教学方法影响,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且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依然以应试为目的,因此教学内容单一,甚至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性、必要性,因此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可有可无的思想.

3.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的限制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有一部分存在与现代教育理论脱节、相比城市地区教师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加上优秀的农村教师流失严重,造成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差、整体教学水平低、专业研究基础差,从而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效果均不理想.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正确教学观

真正理解新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作为教师,首先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要指导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数学是抽象、逻辑性强的科目,如果不指导学生主动自愿地学习,数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及数学思维的建立.新课改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感情等全方面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多方面发展,是每个教师势在必行的.

2.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性格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利用这些特点,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抓住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与主动性.比如,多建立小组讨论、创设课堂情境、通过故事或日常生活中的时事引出所学的知识等.另外,教师通过幽默有趣的讲课风格,将数学学习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教给学生,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一节课只有45分钟,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开一个好头,取决于教师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饱满热情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感染每一位学生.另外,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因此课堂也要民主和谐,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实现全员参与.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不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望而生畏的抵触心理.在教学的语言艺术方面,也建议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适当的幽默风趣,这样更易于被初中生接受.

第7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初中物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95-0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未必是最优的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教育环境去建构和设计,以期发挥教育的功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内含、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认识到数学不是孤立的、枯燥的,与其他相关学科都有很强的相关性,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在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讲授数学,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数学的能力。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讲授数学内容时运用初中物理学知识进行交叉贯穿教学,从学习数学兴趣、数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数学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自然科学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各种技术技能的不断积累和提高,就会对周围的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求知、探索和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应用现有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学习内容,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将会变成学习的动力和信念,具有很强的主动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物理学上具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授某些重要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有趣物理现象让同学们去观察和思考,然后再在下次上课时,给同学们去解释。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个概念前,先要求同学们课后去观察平板玻璃表面上出现的双影像有趣现象。在下次上课讲解“轴对称”时,让同学们表述一下实际观察这种现象的体会,然后再讲解“轴对称”概念,经过对概念的学习和领会,再用这种概念解释双影像现象形成的原因,如图1所示,一个虚像是上表面反射形成的,另一个虚像是经过折射由下表面反射再折射形成的。经过这样讲解类似的数学内容,不仅学生学会了运用物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配合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出了兴趣,增强了主动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

二、数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其目的就是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技能,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一种特有的心理素质。数学能力不仅包括学生掌握熟练运算、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等能力的深浅程度,而且还包括学生的观察、实验、质疑、迁移、类推、抽象、分析、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方法的实际能力强弱程度。

为寻求不同的学习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可以结合物理学知识、采用物理特性的发散思维方式训练学生。这样训练方式有益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开拓学生的思路,优化学习方法,促进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垂线或直角三角形”时,运用物理学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从物理学的角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抽象、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

其中有一个物理学中的例子如图2所示,速度为u的子弹垂直射入正在以速度v行驶的火车车箱侧面,车箱宽h,子弹从A处射入,由B处射出,偏移量x。计算子弹速度u与其他量之间关系。通过计算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与速度关系,可得u=vh/x。通过该例题的学习,学生不仅容易掌握了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而且从物理学的角度使知识得到扩展,从实际情况出发达到了训练学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上这些做法,在教学中用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完成知识的教育与能力的发展,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这样学生通过归纳对知识的掌握才会牢固,通过类比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从而在数学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新性劳动及其成果,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它包含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有了创新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人类才能不断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可采用的手段很多。其中一种重要手段就是结合物理知识去学习,这样不仅掌握了数学内容,而且能够从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对称、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等方面学习中,运用物理学实验中的间接测量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就非常好。我们的做法是先设计一些间接测量的例子,如怎样测量路灯的高度、河的宽度等活动,然后作为课后习题,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学生从书本上看资料、网上查内容等方式,收集有关大量的信息,再开动脑筋经过筛选、归纳,最后进一步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们在设计测量路灯高度、河的宽度等量时,思维想象丰富多彩,设计结果可能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设计的情况进行总结,举几个相关的例子详细讲解。例如测量路灯有多高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间接测量方法,利用人的高度O’A’、人影的长度O’B和人到路灯下面的距离OO’来计算路灯高度OA=(OO’/O’B+1)*O’A’。再如测量小河的宽度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方法,站立在河岸边O处的人,头顶上帽檐先对到河对岸边A点,然后转身180°让帽檐对到可测量的位置A’点,利用全等三角形法间接测量出小河的宽度OA=OA’。

采用这样的训练过程,即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又教会学生应对大量的信息。既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对称、垂线、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概念,又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训练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教师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者,而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和培养者。

第8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77-01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而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说、好想,加上习惯于小学时的简单思维,学习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该怎样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枯燥无味,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呢?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表明,对初中时期的学生,课堂教学若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就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师生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导。同时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就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联系生活,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联系生活,目的是让学生明了易懂;设置悬念,则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设置问题悬念:为什么自行车的中间构架要做成三角形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这个生活现象进行猜测。第二,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环节,既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又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运用知识。第三,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这一环节努力表现自己,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奖励学生,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实验、推理、反思。例如,学习“求证:顺次联结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时,让学生画一个任意四边形,并联结四边的中点(动手);让学生猜想联结四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动眼、动脑);让学生验证猜想的结果,思考证明的方法(动脑,动口)。这样学生全程参与教学,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越多,知识吸收率就越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

学生能否主动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其对原有知识了解的清晰度和联系新知识的意识,因为数学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法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发现知识的纵向联系,找准知识间的联系点,并以适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扩展认识、获取新知。例如,在学元一次方程组时,用实例引入:假如现在老师与一位同学身上共有100元钱,请问我们各自有多少钱?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快想到学过的一次方程,设未知数,得到方程x+y=100,再进一步思考,发现该问题有很多种可能性,从而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x+y=100有无穷解。在无法确定x、y的值的情况下,教师又补充了另一个条件:假如我的钱比该同学多30元,答案又如何?这样自然又得到另一个方程x=30+y,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x、y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两个等式,所以要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要靠多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认识。教材上的习题,主要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能,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教师还应再适当编制一些课堂练习题。

其一,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一题多变。比如,在讲二次方程时,可将原题“把一根长为3m的钢丝折成一个矩形,怎样折能使矩形面积最大?”改成“把一根长为3m的钢丝折成一个矩形,怎样折能使矩形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如果折成其他图形,哪种图形面积最大?最大是多少?”学生看到与课本习题类似的习题,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就会联想它们的联系和解题方法之间的关系。学生主动思考了,那么解题的过程就会是一个收获的过程。

其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即表现方式不同或答案有多种可能性的习题。如在讲不等式时有一个例题:求m为何值时,不等式x2+2x+m+1的值恒大于零。在不改变题意的前提下,用多种方式叙述该题。

这两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思维,进行全面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解答,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使学生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编制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9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文

一、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教师认真备课,精心策划课堂教学内容,才会展现一堂高质量的教学。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准备:第一,备教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备课,把握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部分,找到方法突破难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教材的重难点部分;第二,备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适宜;第三,备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与学校同学科教师讨论教学方法,做到扬长避短。只有严谨认真的准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情绪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们也要接受老师的意见与指导,提出自己的观点,拥有一个好心情去学习。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同时,寻找高效的学习策略。同时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对于学生的工作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还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很陌生,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然后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有所掌握。有很多方法去了解学生,比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活跃程度、接受讲课内容的程度等等,或者在课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了解,与学生多做沟通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最后是社会调查,尤其是家访,可以充分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道德行为的表现情况。

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方式方面,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改变学生一直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们手脑并用,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教师认真备课,用心设计教案,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快乐的体会。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在研究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发展所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