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精选(九篇)

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

第1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关键词 汉语拼音;字母表;名称音

汉语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汉字属于象形或形声的方块字,不像英文这类的拼音文字,可以直接拼读。为了给汉字标注读音,早期的人们先后采用了同音字互注的直音法和用字韵“两两相切”的反切注音法等方法来注音习字。例如用“都笼切”来为“东”注音(快读“都”“笼”=“东”)。1910年,我国出台一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后人称之为注音符号,就是《字母表》标注“名称”的那一行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这套注音符号虽然作用很大,流传甚广,但是存在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不方便等缺陷。1956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总结了前人创造的各种汉字注音的经验,拟定出台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多方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经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能客观地记录汉语,准确地标注汉字读音,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辅助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不仅能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或文字改革提供通用平台,还能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方便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方便科研设置代号、编制索引等等。但《汉语拼音方案》第一部分《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名称音却不一样,使人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建议改革,让英、汉《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统一,使《汉语拼音方案》更臻完善。

一、《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难以适应现代教学

《字母表》中每个字母除了本音外,还另有一个由本音演化而来的名称音。本音与名称音读音相同的少,不同的多。如Bb本音读“ㄆ”(“玻”),名称音读“ㄝ”,发音接近“be”。名称音以“ㄝ”作为韵脚,犹如格律诗一般朗朗上口,容易记诵。这作为汉语文化的独特成份存留本无可厚非,但却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很大不便。

1.学科中字母本音与名称音互混

《汉语拼音方案》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阶段目标“识字与写字”的第5条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人教版小学六年制教科书中,学习拼音部分编入第一册,大写字母的认识和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编入第三册。这就要求学生在入学的最初一年半时间里学完《汉语拼音方案》,既要认识字母的本音,又要认识字母的名称音。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费了很大的劲记住了字母的本音,却记不全字母的名称音。在音序查字法应用大写字母时,也很多学生不习惯名称音,干脆直呼字母的本音。

2.学科与学科字母读音互混

市区或农村的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增设英语课程。英语的字母表与汉语拼音字母表编排完全相同,读音截然不同。学生由于在低年级接受了拼音字母的一系列强化训练,在幼小的脑中产生了动力定型。一部分学生受动力定型的作用,难以在发准音后学习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同样的字母,汉语名称音要求这样读,在英语教学中要求那样念;上节课语文教师这样教,下节课英语教师又那样读,这些都让三年级学生(一般只有十来岁大)产生困惑,无所适从,混淆不清在所必然。

孩子上了中学,还会再接触到国际音标、数学函数等字母,读音又不同了。一样的拉丁字母却分成汉语本音和名称音、英文字母、国际音标等,林林总总读音不下四种,这些都人为地造成学生对字母识记的混乱。

英文字母的本音、名称音的读法是一致的,只有汉语拼音字母的本音、名称音读法不一样,以致多出了一种读音。多出的这种读音如画蛇添足样的蹩脚,难以实现与现代教育教学的同步。

二、《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改革是可行的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是可以改革的。

首先,汉语拼音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只是字母的名称标记,名称音是为了方便人们识记、读写而设置的,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功用。换一种读法,变更了字母表中字母的名称音后,并不会改变字母的本音,也不会影响汉语拼音拼读拼写,照样保持了《汉语拼音方案》的整体性和汉语的独特性。

其次,改变拼音字母的名称音,不改变顺序,学生只是换一种读法去认识字母表,照样能达到课程目标要求,并未违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再则,纵观《汉语拼音方案》的沿革,该方案也是在过去拼注汉字的各种注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经三番五次修改后形成的,并非永恒不变。要改变教科书中字母读音多且易混的局面,只能走统一的路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国外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形成。在继承汉语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改革与完善有助于将汉语发扬光大,与国际接轨,也有助于把汉语言文化推向国际 社会。

另外,拼音字母表与英文字母表同样采用国际流行的拉丁字母,字母字形、字母排序完全相同。如果拼音字母的名称音也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英文字母的读音,科书中英汉字母的名称音,不仅可以省略字母的一种读音,为学生有效减负,还能避免出现字母读音互混不清的现象。若英汉字母读音相吻合,也能为国际友人学习汉语或进行文化交流提供方便。

三、实验证明汉英字母表名称音统一后教学效果更好

为了论证字母名称音改革的实际效果,笔者和同事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研讨性实验。实验证实拼音字母表的字母名称音采用英文字母的名称音进行教学是最佳方案,教学效果优于其它方案。

我们的实验严格按照教材编排的内容,遵循教学进度,分三个课题与常规教学同步进行:第一个课题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的名称音教学与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对比;第二个课题采用《方案》中的名称音教学与采用英文字母名称音教学对比;第三个课题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与用英文字母名称音教学对比。每个课题各分成相应的AB两组,每组从三个教学班抽出120人。每个课题实验两年,效果跟踪两年,用相同的测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英汉字母统一读音后学生对26个字母的读对率明显高于非统一的任何一种读音方式的读对率,从调查问卷和现场测查的情况分析可知:

(1)采用拼音字母本音教学的课题一B组和课题三A组,在二年级时测查,拼音26个字母读对率很高分别达到98.6%和99.7%;当在四年级再次测查时,拼音26个字母的读对率分别降至90.8%、92.3%,英语26个字母的读对率也不高,仅88.7%、87.4%。低年级学生所学字母的名称音是本音,相对单纯,读对率较高,三年级学习英语后,学生在测试中英汉读法开始互混,读对率就没有二年级时那么高了。

第2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关键词:汉字 拼音 声母 韵母 输入法

中图分类号:H1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03-02

Abstract:In this paper,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rule and example of the scheme,many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revise the scheme.For example,it was suggested to keep the original initial and the first letter of final,using g to replace ng in the ang,eng,ing,ong and iong,m to replace an in the ian and uan,y to replace ai in the uai,q to replace ang in the iang and uang,iw or iv to replace ü in the lü and nü.In addition,x was suggested to replace’for the syllable dividing.

Key Words:Chinese;Phonetic alphabet;Initial;Final;Input method

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实施以来,在给汉字注音、学习推广普通话、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些不能或者不便应用汉字的领域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国际交流时用于书写中国人名和地名,在日常工作中用作网名、邮件账号、汉字输入码等,汉语拼音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1]。但是,不可否认的 是,它并非完美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期的实践检验已证明方案中确实存在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许多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改进意见[1~5]。基于汉语拼音方案时提出的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方案的精神,该文从强调音节分隔、便于识读等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拼式缩短、ü的替代字母和字母分隔音节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以期为国家修订汉语拼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拼式缩短问题

汉语拼音的一大问题是,用汉语拼音印刷一般是用汉字印刷用纸的1.5倍,印带拼音的汉字读物,必然是拼音密密麻麻,汉字稀稀拉拉[3]。汉语拼音拼式缩短可以方便汉字注音、节省汉字印刷空间,也有利于利用拼音输入汉字。方案中已注意到了拼式缩短问题。方案规定,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ng可以省作为单字母、、和η。但由于这些单字母不在键盘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之内,人们很少使用这些简式。对此,有些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方案。该文作者认为,改动方案应该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借签方案的已有规定和范例,兼容汉语拼音方案,便于音节的直观识别。众所周知,汉语拼音的最大特点是声韵相拼、声母和韵母第一个元音字母在音节的识别中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包括zh、ch、sh在内的所有声母、韵母第一元音字母不做改动,只改动韵母的其它部分,简称拼音首部不动、尾部变动。至于ng,作者建议将ng放在有关的整个韵母中进行省略,比如:ang、eng、ing、ong省作ag、eg、ig、og,后者和前者皆整体识读,后者看作是前者的简式,也可以看作是用g替代了ng。这种省略方式在方案中是有范例的。比如,iou、uei、uen在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鉴于iu、ui、un这些缩短拼式获得了广泛认可与应用,应该借签这种拼式缩短模式,将其它较长的韵母缩短。例如,将iao和iong缩短为io和iog。

借签上述拼式缩短模式,ian、uan、uai也是可以缩短的,问题是其缩短式已经被上述iou、uei、uen三个韵母占用,为此引入m和y作韵母,将ian、uai、uan替换为iam、uay、uam,然后缩短为im、uy、um。这样替换主要是考虑到m和n外形相似、i和y读音相同,便于识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m替代了an、y替代了ai。

按照上述拼式缩短模式,iang和uang应该缩短为iag和uag。但考虑到这两个韵母在拼音中出现频率较高,以及uag和zh、ch、sh拼写时拼式仍然较长等问题,引入q作韵母,将iang/iag、uang/uag替换为iaq、uaq,然后缩短为iq、uq。这样替换主要是考虑到q和g外形相似,便于识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用q替代了ang。

如:同韵母iang、uang经过替换可缩短为iq、uq一样,实际上韵母iong/iog是可以进一步缩短的。但考虑到iog在拼音中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与声母相拼后其字长仅为四字母等情况,没有对其进一步缩短。

经过上述改进,在拼音中除了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iog为三字母外,其它韵母最多为两字母。这样,在所有声母、韵母第一元音字母不做改动的情况下,声韵相拼字长最多为四字母,显著地缩短了拼式。

在下面实例中,拼式缩短后减少13字符。可以看出,印刷带拼音的汉字读物时,拼式缩短非常有利于汉字排版、节省空间,有很好的外观。

Chuang qian ming yue guang,yi shi di shang shuang,tai tou wang ming yue,di tou si gu xiang.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Chuq qim mig yue guq,yi shi di shag shuq,tai tou wag mig yue,di tou si gu xiq.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2 替代ü的字母问题

由于在26个拉丁字母中没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ü,考虑到计算机键盘输入的不便,有人主张用v、有人主张用yu代替[1]。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2001年2月23日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规定自2001年6月1日实施。依据规范,凡是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可以省略两点写成u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u表示;不能省略两点、仍需写作ü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v表示。这是在国家文字规范中,首次出现v替代ü的情况。有专家认为,这只是解决汉字拼音输入的一种变通处理。

2012年公安部发出《关于内地居民拼音中字母ü在出入境证件中的打印规则的通知》,规定中国人名汉语拼音ü均改为YU。依据新的规定,在新版护照、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等出入境证件上,字母ü均用YU代替。吕、闾等姓氏的拼音均改用“LYU”拼写,名字中带“女”字的拼音改用“NYU”拼写,原名可加注。这种修改的依据是《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国家标准编号:GB/28039―2011),该规则第六条是专门针对人名中部分特殊汉语拼音拼写而定的,其中明确规定“根据技术处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场合(如:公民护照、对外文件等)大写字母ü可用YU代替”。问题是ü用YU代替后,破坏了汉语拼音声韵相拼、第一韵母为元音字母的一般规则,会造成新的音节混淆。例如:LIU GENYU刘根雨可能被误认为刘歌女。另外一个问题是,同ü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v表示一样,ü用YU代替也仅能在特定情况下应用。譬如:尽管这项规定,有人在国际刊物时还是按照习惯将吕、闾等汉字的拼音写成Lv。当这些人去参加国际交流时,其护照上写着LYU,论文中写着Lv,很容易引起混乱和误解。这种LYU和Lv混用的局面国家应该尽快解决。有没有一种更通用的替代方案呢?

作者研究发现,用iw替代ü作韵母更合适,iw替代ü作韵母具有更合理的依据、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彻底解决了用v或者yu替代ü应用范围小的问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6],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ya等;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wo等;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ü、üe写成yu、yue,这实际上是用y替代了i、用w替代了u、用yu替代了ü,也暗示了前面有声母的时候,用yu替代ü作韵母的合理性有待商讨,用iw替代ü作韵母应该具有更大的合理性。既然可以用y替代i、用w替代u,反过来在韵母中用i替代y、并保持用w替代u也应该是完全合理可行的。这样替代的好处是,保持了汉语拼音声韵相拼、韵母第一字母为元音的一般规则,不会引起音节混淆,也解决了用v或者yu替代元音字母ü引起的争议。这样,在任何场合,吕、闾等汉字的拼音可用liw拼写,女字的拼音可用niw拼写。例如:在文中用于标示汉字读音时,可用liw和niw。

Niw ke xue jia zai jiq ke,nei rog shi liw se shi pin fag mim de.

女科学家在讲课,内容是绿色食品方面的。

如果考虑到人们过去用v替代ü的习惯用法,也可以考虑用iv替代ü,吕、闾等汉字的拼音用liv拼写,女字的拼音用niv拼写,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承续性。具体采用哪一种替代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由国家修订方案规定。由于lüe、nüe写成lue、nue不会引起混淆,可参考ju、qu、xu的拼写规定,略、虐等汉字用lue、nue拼写。

3 隔音符号问题

如果汉字无声母、韵母首字母为a、o、e,则汉语拼音在连写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音节混淆,为此方案规定可用’分隔音节。作者研究后发现,汉语拼音方案中不会出现字母j、q、x直接与a、o、e相拼的情况,因此可以用字母j、q、x分隔音节。考虑到q已用作韵母,这里选择x分隔音节。除了声母、零声母分隔音节外,再增加一个不发声的虚声母x分隔音节,这样西安写成Xixan就不会与县Xian混淆了、方案写成fangxan就不会与反感fangan混淆了。

考虑到字母v很少使用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考虑用v分隔音节。具体采用哪一个字母分隔音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由国家修订方案规定。例如:假如规定了用iv替代ü,就不能再用v分隔音节。当然,a、o、e出现在字词首位时不会发生音节混淆,仍然可以用原来写法,如:安徽写成Anhui、俄罗斯写成Eluosi。

4 结语

该文改进后的方案能更好地对汉字进行注音、节省汉字印刷空间,彻底解决了字母ü的通用替代问题,因显著缩短了拼式,我们称之为简式汉语拼音方案或拉丁字母注音方案。基于汉字有许多同音字,汉语拼音有同音的变体拼音应该是可以的,简式拼音就可以看作是原拼音的变体。从这点来讲,简式拼音方案不是否定原拼音方案,而是原拼音方案的扩充和发展,兼容原汉语拼音方案。

新方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汉字输入法方案。自20世纪90年代从作家吴越先生的一本书中接触到汉字编码[7]开始,作者对汉字编码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作者已经根据此改进方案对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种新拼音输入法,初步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高燕.汉语拼音方案修改意见综述[J].语言文字应用,2013(S1):80,100-103.

[2] 苟芳琴.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与优化――兼与程达先生商榷[J].甘肃高师学报,2004,9(4):38-39.

[3] 程达.奠定语文现代化的第一块基石――也谈《汉语拼音方案》的优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2):91-96.

[4] 伦连瑞,杜寿杰,李静.汉语拼音方案应该简化一一兼谈文字改革的突破口[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111-114.

[5] 刘诚东.语素式汉语拼音文字定型化之设想[J].南平师专学报,1982(1):47-53.

第3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关键词:拼音;教学;游戏;有趣;效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58-1

学龄初期的孩子一入学,便会面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学好汉语拼音对小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拼音关系到学生日后学习汉字、学说普通话、查阅字典、与人交流等等。

但同时,我们发现,汉语拼音教学难度大,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觉枯燥乏味。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首先是拼音教学的定位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其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有了明确的汉语拼音教学的定位,接下来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阶段目标的落实和小朋友学习拼音的兴趣激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动动脑筋,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理解、掌握、巩固汉语拼音的所有内容。

一、读音举卡片

在学习单韵母和声母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制作字母卡片,在制作过程中巩固字母的写法,为课堂游戏预备好道具。老师念“b”,学生迅速找出“b”卡片举起来,比比哪个小朋友、哪一组小朋友举得快、举得对。小朋友们对这一游戏颇感兴趣,都想最快举起来,这要求小朋友能快速地判断出老师所念字母,老师也会迅速地发现哪个小朋友举错了,及时给予纠正指导。

二、抽卡片读拼音

在学习单韵母a、o、e、i、u、ü四声,以及26个声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还有拼读音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抽取一张拼音卡片,对着全班小朋友们发音,如读对,小朋友们则拍手:“对对对,请上位!”,如不对,就摇手“不对,不对,再读一次!”

小朋友们很喜欢这种方式,都跃跃欲试,读对了很自豪,读不对自己就会更专心听别人怎么读,台上台下都在游戏中学习、判断、巩固。老师要做的是引导、鼓励、纠正。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方法比老师一个劲的领读要省力得多、有效得多。

三、“找朋友”

在学习声母和韵母相拼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做“字母找朋友”的游戏。一位小朋友抽出一张声母卡片m,另一位小朋友抽出一张单韵母a,一起念:“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m—ama”,然后小朋友握握手,成了好朋友。这个方法也很有趣,而且可以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气氛。教师则可以在一旁巡视,并指导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四、“排排队”

声母学完后,教师要求学生要能够背熟bpmf……yw的声母表,既能整体感知,又能为今后学习查字典打下基础。死记硬背有一定作用,但如果采用“排排队”的游戏学习则更会事半功倍:

教师可将23张声母卡片发给23位小朋友,他们每个人代表一位声母,然后让他们自己到讲台前“排排队”。学生会一边看队伍,一边思考自己的位置,站对了,让学生依次念一遍手中的声母,也可以让台下学生齐念一遍。全班学生都可以玩一次,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把卡片“排排队”。每个学生把23张声母卡片铺在桌上,自己独立按声母表顺序“排排队”,这样更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声母表的认识。

五、手指变字母

在26个声母中,bdpq四个声母形状极其相似,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很容易混淆,就是到了二年级,还有学生仍然分辨不清。有什么好办法破解这个难题呢?

我们可以发挥手指的作用,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记忆字母。左手食指竖立,同时右手大拇指、食指弯曲成半圆形,靠在左手食指旁,就是声母b;左手形成半圆靠在右手食指旁,就是声母d;p和q可以举一反三。

其他字母也可以用手指来表示,比如一根手指直立就是l,两根手指直立就是n,三根手指直立就是m,其他如5个单韵母,声母f、t、g、k、h、j、y、w等等,也都可以用手指来表示。小朋友想象力强,也许他们能用手指形象的表示出更多的字母。

六、读拼音猜谜语

第4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一、共同的背景影响,使四套教材具有许多相同之处

1.汉语拼音教材目标定位完全一致

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定位是什么?这是编写教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汉语拼音有如下表述:

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这四套教材都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因而必然会受到课程标准的制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四套教材都把汉语拼音定位为学习汉字的工具,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的。如,人教版是这样具体定位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起步阶段,认识字母,学会拼读;二三年级,在运用中巩固,熟练拼读;四五六年级,学习使用拼音输入法录入汉字,满足信息社会对汉语拼音的程度要求。这样定位,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时代特点。

2.汉语拼音教材内容选择基本相同

四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考虑到了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捷的方式,帮助孩子尽早掌握这一套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不只是考虑到《汉语拼音方案》本身,更考虑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了初入学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了学习的可接受性的原则和深浅适度原则,将《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知识教给学生。以一年级上册为例,教科版汉语拼音教材共15课,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部分(3~10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拼读方法。第三部分(11~13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第四部分(14~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在声母和韵母部分各安排了一个“语文七色光”,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综合练习。其他各册教材大体也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的,简化、实用、便捷、高效是其特点。

3.拼音、识字双轨运行,两者互为补充

加强整合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汉语拼音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整合思想。四套教材彻底摆脱了过去传统拼音教学“单纯地”“孤立地”学拼音的束缚,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新思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拼音、识字同时进行的方式来编排教材。教科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将汉语拼音这一板块分别称为“拼音与识字”和“字与拼音”,可见拼音与识字的密切关系。汉语拼音教学阶段,人教版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教科版要求认识74个常用字,苏教版要求认识80个常用字,北师大版要求认识82个常用字。这样编排,将汉语拼音学习与识字、学词、阅读、说话、积累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不但丰富了汉语拼音阶段的学习内容,增强了初入学儿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拼音教材中配有情境图和语境歌

刚入校的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胜好奇,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意注意占优势,多采用形象思维。为了激发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这四套教材都精心设计了汉语拼音字母的表意表形图和与之相配的情景图,使一组组抽象的汉语拼音符号活了起来。如,人教版《汉语拼音》第一课,学习a、o、e,就配有一幅情景图。画面表现了乡村的清晨,一个小女孩儿正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大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语境歌侧重于听觉感受,是在学生学了字母以后,再用儿歌的形式对情境图中的情境进行描述,从而达到巩固字母的目的。把学习拼音寓于情境之中,并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如,教科版中的“拼音与识字”部分就配有16首语境歌。第8课教学内容是zh、ch、sh、r,这课的语境歌是:“啄木鸟尖嘴巴,给树治病把虫挖。小八哥,巧嘴巴,学起话来顶呱呱。好孩子,乖嘴巴,说话文明人人夸。”这是一首有趣的“嘴巴歌”,表现了通过各自的嘴巴做有益的事情。

二、不同的编写角度决定了四套教材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1.人教版改进了汉语拼音内容的编排顺序

汉语拼音教材历来是顺着单韵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这一知识体系编排的,但人教版在学习单韵母i、u、ü的时候,就学习了声母y、w。把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学习内容提前,与韵母i、u、ü的学习整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几个好处,一是简化头绪,节省时间;二是便于发现声母y与韵母i和整体认读音节yi,声母w与韵母u和整体认读音节wu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次性地解决了它们的读音问题,有利于分清它们在书写上的不同;三是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提早安排带有声母y、w的常用音节或带有整体认读音节yi、wu的常用字和常用词语。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另外,还改变了音节的呈现形式。要求学生拼读的音节,大多是以结果呈现,减少射线的形式。这样编排的好处是,儿童可以和音节多次见面,加快拼读音节的熟练程度。

2.教科版为学生学习音节提供了多种方法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连线拼音;2.音节不出现连线,用变化的色彩分开声韵母(可拼读,也可整读);3.带介音的音节,书中同时出现三种方法,一是声母、介母与韵母三部分连读,二是声介合母与后随韵母连读,三是声母和带介母的复韵母连读。用哪种方法进行教与学由师生自主选择。教科版语文教材编者强调,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让学生熟练地读出音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倡导学生逐步形成直呼音节的能力,以便借助汉语拼音提前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设计,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多层次,以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地区师生的教与学,为师生留有选择的空间。

另外,教科版汉语拼音教材还出现了九组纯拼音句子:

(1)dìdinálí。

(2)lèlepámùmǎ。

(3)nǐhégēgebáhé。

(4)wúāyíxǐyīfu。

(5)shūshuhéwǒhuàtúhuà。

(6)nǐdúguoèyúhéhóuzidegùshima?

(7)wǒhéjiějieyìqǐxuéxí。

(8)jīntiānwǒqùpáshān。

(9)yuǎnchùyǒusāngèrénzàisàipǎo。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音节的基础上,练习直呼。

3.苏教版采用了“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

为有效解决学拼音与学汉字相脱节的矛盾,该套教科书将最常用的80个汉字(大多是独体字),分五组分别安排在五个拼音单元之中,每组16个字,四字一顿,合辙押韵,每字均配有精美图示。

第一组: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

第二组: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

第三组:日月星光云电风雨衣食住行父母儿女。

第四组:出入开关坐卧立走东西南北前后左右。

第五组:刀戈弓矢牛马车舟羽角齿革瓜果麦豆。

每一组字看起来互不关联,各自为“字”,但组成四言韵语且配上相应的图画,就显得整齐和谐,充满生活情趣。如,“出入开关坐卧立走东西南北前后左右”这一组,通过学习,孩子识了字,还认识了空间方位,同时从图上懂得了做人的起码行为规范。这样的安排深得传统蒙学教材的真传,含有丰富的人文性。这样编排,意在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独立识字和借助拼音识字两种方法,尽量做到先识字,多识字。同时,通过拼读字音又巩固了拼音,从而产生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开始时认识了这些部首字,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识字、查字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苏教版汉语拼音教材中还安排了四首纯拼音语境歌:

(1)xiǎohóuqíniúliǔxiàzǒu,niúzǒuliǔzhīdǎhóutóu。

(2)xiǎolìli,àixuéxí,dúshūxiězìzuòxítí。

(3)wǒdejīmùzhēnhǎowān,dājiàfēijīfēilāntiān。

(4)chuāng qián jǐzhīxiǎomìfēng,fēidàoxī,fēidàodōng,yìfēifēijìnhuācóngzhōng。

这样设计,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锻炼了读音节词的能力,一举两得。

4.北师大版变动了汉语拼音内容的位置

北师大语文教材从保护和激发儿童识字和学拼音的兴趣出发,在科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顺拼音与识字的关系,变动了汉语拼音的位置,降低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坡度。教材第一单元是“字与画”,把汉字象形及由画演变为字的特点和过程融入1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学习中,然后才学拼音。开篇见文,一开始就为儿童提供平实、亲切、优美而富有意趣的语文材料,有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利于母语学习的衔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的编者认为,汉语拼音教材放在第五至第九单元,也未必符合所有儿童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强调,这个“序”是可以由教师自行调节的。教师可以顺着教材的顺序教学,可以学习完12个单元后再教学,甚至可以学期最后阶段教学拼音。

综上所述,四套主流版本汉语拼音教材编排个性差异为:人教版教材的编排十分注意知识的整合型,教科版教材特别强调方法的灵活性,苏教版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北师大版教材体例具有灵动的开放性。

三、从四套版本教材引发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汉语拼音教材的现代化问题。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汉语拼音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亿万小学生的背景知识。拿电脑输入、手机短信来说,汉语拼音也已经成为亿万群众普遍掌握的一种重要技能。汉语拼音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民族语文的制定、民族地区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汉语普通话推广、汉语汉字海外传播、出版行业、广电行业、电讯行业、通讯行业、医药行业等许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汉语拼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汉语拼音。1984年,邓小平同志抚摸着13岁的李劲的头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0年之后,中文信息处理开始进入小学教育,成批的娃娃坐在计算机前,移动鼠标,敲击键盘,享受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快乐。计算机键盘输入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形码”法,一种是“音码”法。汉字有几万个,学生识字量不够,“形码”法行不通,但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进入互联网。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在练习输入汉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汉语拼音的水平。所以,汉语拼音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思考之二:汉语拼音的功能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有效工具,伴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首先,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学习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说普通话”被列入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汉语拼音能够帮助方言地区的儿童纠正字音,克服方音,读准汉字,学习普通话。没有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只能靠口耳传授。

其次,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构造不能直接表示读音,新入学儿童单看字形是读不出字音的。借助拼音学生就能自主识字,加快识字的步伐。拼音与汉字的关系极为密切,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汉语拼音就被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了,由此可见,拼音与汉字的密切程度。

再次,汉语拼音是阅读的工具。在各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采用了全文注音的形式,学生识字不多或识字不熟就能阅读课文,是汉语拼音帮了大忙。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大脑的左半球对阅读拼音文字作用很大,右半球对阅读象形文字作用很大。也就是说,在阅读汉字时,主要是右脑在活动,在阅读汉语拼音时,主要是左脑在活动。学生阅读汉字与拼音双行对照的注音课文时,认识的字读字,不认识的字读拼音,在阅读过程中左右脑处于频繁交替的活动状态,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最后,汉语拼音是写话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学生能正确书写音节,在写话、习作时,就可以用汉语拼音来代替遇到的没学过的字。这样,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汉字就不再是障碍,语文的综合能力就可以提早的、全面的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在书写中用汉语拼音替代没学过的字,正在被广泛运用。当然,这主要限于用音节代替没有学过的汉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举。

思考之三:汉语拼音直呼音节问题。直呼音节是学生读音节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直呼音节是正确、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标志,即看到一个音节不现想现拼,就能直接读出来。教科版和苏教版出现的纯拼音句子和纯拼音语境歌实际上就是直呼音节练习。直呼音节的要领是:前音口张大,后音跟着发。前后一气呼,千万别分家。让学生明白,遇到不熟悉的音节,可以心里暗拼,或小声试拼,一旦拼读成音就大声直呼,直至熟练。实践证明,直呼音节要求并不高,关键是个习惯问题。学生掌握了直呼方法,就要多读多练,这样,直呼能力就能很快得到提高。有人说直呼难,我们读英文不都是直呼吗?孩子都轻而易举地学会了,声韵成音规律性很强的普通音节直呼怎么就难呢?孩子只要掌握了声韵调连读的规律,就能一通百通地顺利读出任何一个音节。学生熟练掌握了直呼,就可以保证在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提前进入读写活动。

第5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第6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普通话汉语拼音”的规则来行腔,而汉语拼音的注音标记法中规定:当复合韵母“iou、uei、uen”与声母相拼时,处于中间的元音“o、e”需省略。但在歌唱中是绝不能省略的,否则极可能无法正确的行腔咬字,从而影响整首歌曲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汉语、歌曲、咬字、引腹

声乐,又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与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相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与抒发思想情感的一门特殊的音乐艺术。艺术歌唱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与语言的不可分割性。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核心,是歌唱的基础。演唱者通过歌唱中的咬字吐词与发音,创造出各种内容丰富,深刻而感人的音乐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要达到这个目的,歌唱者在演唱实践中就必须做到咬字,吐词清楚,使人闻其音而解其意,继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在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历来十分强调语言的清晰,讲求以字行腔,古来就有“字是骨头、腔是肉”甚至“千斤白,四两唱”之说,足见在歌唱中“语言”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标题所说“汉语演唱的歌曲”,系特指现代汉语言(普通话)与音乐结合的艺术歌曲而言,通常情况下,我们歌唱咬字是根据普通话“现代汉语拼音”的规则来进行出声、引腹与归韵的。笔者在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把握艺术歌唱的行腔咬字,系统研究了汉语普通话的拼读发音与拼写标记规则,期间从韵母的发声中注意到:汉语言的韵母有三十六个,除通常使用的单韵母外还有复韵母和鼻韵母两大类。

所谓复韵母,指的是由两个或三个单韵母组合构成的韵母,称之为复韵母。复韵母的发音较为复杂,它要求在前一个单韵母发音时的舌位的高、底、前、后以及嘴形的基础上,逐渐滑变到另一个或另两个单韵母的发音状态中去,整个发音过程气息不中断,几个相对独立的单韵母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根据在单韵母连缀发音的过程中口腔开合大小的响亮程度与数量多少的不同,又可把复韵母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三种。

1,前响复韵母,

ai,ei、ao和ou这四个复韵母发音时的特点是:前一个母音的口腔开度比较大,后一个母音的口腔开度较小,因而前一个母音在歌唱中将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2,后响复韵母

这类复韵母也是由两个元音音素组成,分别是ia、ie、ua、uo和ue。它们发音时的特点与前响复韵母相反,其前一个母音口腔开度较小,而后一个母音却口腔开度较大,因此,后一个母音在发音时声音较响亮。在歌唱中,这个母音将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3,中响韵母

这类复韵母均由三个元音音素组成,分别是iao、iou,uai、uen和uei。它们发音时的口腔形态是两头小。中间大;音量是两头弱、中间强。③由此可见,这几个复合韵母在歌唱时,中间的元音将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

然而,在汉语拼音的注音标记方案中规定:凡遇到复合韵母iou、uei,uen的前面加声母时,由于中间的单元音“o、e”并不突出,只是处于前后两个母音发声的过程中,属于过度性质,在拼写时将被省略。这几个复韵母的注音符号标记为“iu、un、ui”。也就是说,在遇到与声母相拼时,在记法上这三个复合韵母将被自然省略掉,e两个元音音素。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日常的生活语言交流中,由于其发音咬字的过程比较快,字头,字腹,韵尾的转换交代较为自然而短促,所以一般只要求语音清楚正确;而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歌唱语言的韵母形成位置不在口腔,而在咽腔:歌唱语言为了保持行腔圆润、饱满,使字与声两者很好的容为一体,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长韵腹。

前面我们提到过,汉语在演唱中的行腔咬字是根据普通话“现代汉语拼音”的规则来进行出声、引腹与归韵的。从韵母的分类与发声规则中我们又知道,这三个复合韵母恰恰都是中响复韵母,它们发音时的要求是:口腔形态两头小,中间大;音量两头弱、中间强。由此可见,这几个复合韵母中的元音“o、e”将在行腔中发挥主要的共鸣音响作用。然而,如果我们严格的按照汉语拼音的拼写和标记方法去拼读并演唱,结果必然是无法准确的发响包含有以上几个复合韵母构成的字词,从而也就无法准确清楚的表情达意。甚至因此而影响了整首歌曲的艺术性。

下面我们就以几首中文歌曲为例,从歌唱发声的“出声、引腹、归韵”的过程,分析一下以上三个复合韵母在汉语拼音注音标记中被省略的音素,在实际演唱中的具体表现。

请大家试唱以下曲例:

例①《西部放歌》中的“流”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从拼写标注“liu”的表面看来,它的“出声”是舌尖浊边音“L”: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音素似乎是前高不圆唇元音“i”: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在后高圆唇元音“u”上。我们若是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利无”的合体,或是接近“炉”字的读音。

显然,无论你把一“iu”作为前响夏韵母,还是后响复韵母去进行歌唱行腔的引腹,结果都是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这个时候,我们只有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iu”中间被省略的音素“o”还原,记为“liou”。“出声”仍是舌头浊边音“L”前高不圆唇元音“i”做为过度音,舌位由较紧的i(韵头)向后过渡,o音后舌面向软腭升起,唇成圆形,发响并延长它,同时注意口腔开度以及韵尾后高圆唇元音“u”的唇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清晰的发响出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流”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是舌尖浊鼻音“n”: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音素似乎是前高不圆唇元音“i”;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在后高圆唇元音“u”了。同样如果我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你无”的合体。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又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iu”中间被省略的音素“o”还原,记为“iou”并把“o”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而发挥主要的共鸣。拼音记为“niou”“出声”仍是舌尖浊鼻音“n”;前高不圆唇元音“i”做为过度音,舌位由较紧的I(韵头)向后低过渡,o音后舌而向软腭升起,唇成圆形,发响并延长它,同时注意口腔开度以及韵尾后高圆唇元音“u”的唇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清晰的发响出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牛”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是舌尖后翘舌音“sh”;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音素似寻是后圆唇元音“u”: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在前高不圆唇元音“i”。同样如果我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鼠疫的合体。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又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ui”中间被省略的音素“e”还原,记为“uei”,并把“e”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而发挥主要的共鸣,拼音记为“shuei”。“出声”是舌尖后翘舌音“sh”:后高圆唇元音“u”做为过度音,发音时,ei的前面加了一段u的发音过程,舌位从后先降后升,前舌面向硬腭上升,不圆唇,发响并延长它,同时注意韵尾“i”元音的活动方向。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清晰的发响出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水”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是舌根清擦音“h”:后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穆斯林的音素似乎是后高圆唇元音“u”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在前高不圆唇元音“i”。同样如果我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胡一”的合体。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又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ui”中间被省略的音素“e”还原,记为“Uel”,并把“e”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而发挥主要的共鸣,拼音记为“huei”。“出声”是舌根清擦音旷;后高圆唇元音“u”做为过度音,发音时,ei的前面加了一段u的发音过程,舌位从后先降后升,前舌面向硬腭上升,不圆唇,发响并延长它,同时注意韵尾“i”元音的活动方向。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清晰的发响出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回”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的舌尖后浊擦音“ch”;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因素似乎是后高圆唇元音“u”;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舌尖浊鼻音“n”i同样如果我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出恩”的合体。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又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un”中间被省略的因素“e”还原,记为“ueFl”,并把“e”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而发挥主要的共鸣拼音记为“chuen”。“出声”仍前是舌尖后浊擦音“ch”前鼻音韵母,先发“u”舌头抬高接近软腭,圆唇,“u”发得轻且短。紧接着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气息从鼻腔流出。语流中注意“u”的圆唇与口腔开度的保持。音素“e”还原,并在歌唱时作为主要发响并延长字母进行引腹:“n”在这里做韵尾归音的部位比它在充当声母时的除阻部位稍后,成为鼻辅音。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清晰的发响出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春”字。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是舌尖前送气清阻音“c”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音素似乎是后高圆唇元音“u”;“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舌尖浊鼻音“n”。同样如果我严格按照拼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粗恩”的合体,或是接近“葱”字的读音。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又暂时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un”中间被省略的因素“e”还原。记为“uen”,并把“e”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而发挥主要的共鸣。拼音记为“chuen”。“出声”仍前是舌尖后浊擦音“ch”;前鼻音韵母,先发“u”,舌头抬高接近软腭,圆唇,“u”发得轻且短。紧接着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气息从鼻腔流出。语流中注意“u”的圆唇与口腔开度的保持。音素“e”还原,并在歌唱是时作为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n”在这里做韵尾,归音的部位比它在充当声母时除阻部位稍后,成为鼻辅音。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清晰咬准符合歌唱艺术要求的“村”字了。

如果按照声乐发声。出声、引腹、“归韵”的原则和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它的“出声”是舌根清塞音“g”:而“引腹”也就是用于发响并延长的音素似乎是后高圆唇元音“u”:“归韵”则理所当然的是舌尖浊鼻音“n”同样如果严格按照拼音注音的规则进行拼读的话,你可能会把这个字唱成“古恩”的合体。当然也无法正确的表达其意义的。我们还是必须摈弃汉语拼音的注音规定,把复合韵母“un”中间被省略的音素“e”还原,记为uen,并把“e”作为歌唱时主要发响并延长母音进行引腹,才可能在准确咬字的前提下表现歌曲中风烟滚滚的真实意境。

以上所举曲例,大部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文歌曲经典。通这些歌曲的实例,只要具有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汉字拼音基础的朋友就不难试出,按照汉语的注音法则去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那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就这样简单直接的把它应用到声乐的发声练习和演唱实践中,那就极有可能出现在实际演唱中字不成字,语不达意的现象!连基本的表达作品的意思也做不到,更妄论“字正腔圆”和深入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了。

第7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上海解放后不久,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业余参加倪海曙主持的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大约在1952年初,倪海曙告诉我,早几年在苏联访问时曾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研究制定具有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新文字研究会也停止推广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出台。

我写了一些介绍各国古今字母的文章,发表在《语文知识》月刊上,作为选择或创造字母的参考,后来编成《字母的故事》一书,1952年出版。我体会到,一种字母成为民族形式,需要极长时期的实际应用,经过约定俗成,方能成为固定的民族形式。新创字母不难,但被广泛认可为民族形式极难。

1954年底,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国务院领导。1955年2月,文改会内部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有吴玉章(主任)、胡愈之(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周有光、胡乔木、吕叔湘、魏建功。

1955年6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拟订汉字笔画式(民族形式)方案,乙组拟订国际通用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开幕。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时期,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的摸索,曾经拟订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

《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现在已难以找到。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参加文字改革会议的代表们看到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有六种方案草稿,四种民族形式,一种拉丁字母形式,一种斯拉夫字母形式。四种民族形式草稿的设计者是:吴老(玉章)、丁西林、黎锦熙(改良注音字母)和委员会秘书处(陆志韦、郑林曦)。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对这些草稿没有进行讨论。

文字改革会议以后,吴老向报告,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取得令大家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此后,拼音方案委员会只研究拟订拉丁字母方案。

拼音方案委员会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和我三人起草一个初稿,作为开会讨论的基础。我们三人夜以继日拟成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初稿”。初稿的主要特点是:1.完全用现成的拉丁字母;2.用几个双字母,但是尽量少用;3.标调用注音字母的调号,调号之外没有其他附加符号;4.“基欺希”由“格克赫”(g、k、h)变读。

拼音方案委员会开会讨论初稿的时候,除个人意见之外,还提出各个重要部门的意见。为了实现语言研究所提出的严格的“一音一母”原则,把初稿中六个双字母改为六个新字母(无点i;带尾z,c,s;长脚n;俄文“基”)。初稿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成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删除“文字”二字),于1956年2月12日由文改会发表,公开征求意见。

群众提出的意见,来路广,创见多,反应非常热烈。多数人不同意用新字母。邮电部门说,即使中国造出有新字母的电报机,也难以叫外国都改用同样的电报机,中外设备不同,就无法通电报。

国内外群众来信共4300多件,无法归纳成为一个草案,结果形成两个草案,作为两种“修正式”,在1956年8月由文改会发表,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两式的分歧,关键在“基欺希”的写法。第一式由“格克赫”(g、k、h)变读“基欺希”。第二式由“知吃识”(zh、ch、sh)变读“基欺希”。注音字母的“基欺希”有专用字母,不用变读法。新方案可否也用专用字母呢?一早就有人建议,用“j、q、x”代表“基欺希”,但是拼音方案委员会不敢贸然采用,因为“q、x”读作“欺希”跟外文(主要是英文)习惯不同,不仅英美人反对,读过英文的中国人也反对。

拉丁字母的“国际音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是“特殊读音”。“q、x”读作“欺希”是“特殊读音”,这要谨慎从事。

拼音方案的制定是在十分慎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文改会提出的方案,都要再经国务院组织高级审订委员会加以审订。《汉字简化方案》如此,《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如此。1956年10月,国务院成立高级“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在听取文改会拼音方案委员会的报告之后,决定采用“j、q、x”代表“基欺希”,解决了两式的相持。这个统一的草案叫做“修正草案”,由国务院在1957年12月11日公布,让群众先知道,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1958年2月11日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经过三年的谨慎工作,《汉语拼音方案》终于诞生。

方案的名称从《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改为《汉语拼音方案》,删除“文字”二字,这在拼音方案委员会中没有引起争论。因为委员们都认为,叫它“文字”,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不叫它“文字”,它也有文字的性质。从一套字母到成为公认的文字,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不是几十年的事情,而是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日本虽然让日语罗马字取得法定地位,但至今也没有在日本成为通用的文字。与其有文字之名而无文字之实,不如有文字之实而无文字之名。

在1958年1月10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政策,避免了无谓的争论。“拼音”不是“拼音文字”,它是汉字的助手。助手能做汉字不便做和不能做的工作。

可是,“拼音”是不是“文字”的问题,有的群众却十分关心。不少希望有一个“文字”方案的热心群众,不断创制“文字”方案,寄到文改会。从1950年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到1955年8月31日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前,共寄来655个“文字”方案。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拼音方案公布,又寄来1000多个“文字”方案。从1958年2月公布拼音方案到1980年,还寄来1667个“文字”方案。群众创制的“文字”方案共计有3300多个。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字改革工作的关心,是中国特有的爱国现象。

中国制定拼音方案之前,苏联已经悄悄地废除拉丁化,改为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斯拉夫字母。蒙古文也是如此更改了。中国的拉丁化运动没有追随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些同志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结为文字同盟。苏联前来我国讲学的语言学者也提出这种建议。据说,苏联一位副总理来到中国,跟副总理说,希望中苏采用相同的字母。副总理婉拒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

关于语音标准问题,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重新肯定1924年实行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方案。在此之前,拉丁化运动反对纯粹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拉接近“老国音”而不同于“新国音”,并且提倡方言拉丁化。这时候,拉丁化运动团体解散了,不再谈方言拉丁化。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世纪后半叶我国就有人主张使用方言拼音文字。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不少人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方案。劳乃宣提出了有名的“以南就北”的理论。瞿秋白把中国的方言等同于苏联的民族语言。这些主张的共同特点是,只看到中国语言的分歧现象,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已经高涨,群众迫切要求从“书同文”向“语同音”前进。《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共同语的拼音方案,实践已经证明,它为推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语同音”的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至今日,还有人提出改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我十分注意这些建议。但是新的建议中很少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没有仔细研究过的。略举数例如下:

拼音方案里的字母“迂”(u加两点)破坏了除调号以外不用符号的规则。“两点”上面再加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当时的考虑是:“迂”是个重要元音,需要有一个单独字母代表它。现在看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有人建议用“v”代表“迂”,经过研究,弊多而利少。还有人建议,用“yu”代表在音节“吕”“女”中的“迂”,作为“技术处理”,只在必要时候使用,并不改变方案,其他音节照旧不改,但是都省略两点。这或许是比较可行的建议。

舌尖元音要不要写,如何写,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台湾地区注音符号第二式用“r”表示舌尖后元音,用“z”表示舌尖前元音。用这两个辅音字母代表元音,拼音方案委员会曾经做过试验,觉得不好,特别是上面还要加上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尝试过多种方法,包括省略不写,写无点“i”;写“ih”;写“y”,等等。只有现在的办法(写“-i”),比较符合原理,也方便实用。这种写法有语音历史变化和现代“十三辙”作为依据。

调号问题是一个难题。采用注音字母的调号,有历史经验可以依靠,而且跟欧洲文字的“分音符号”也相似,声调有原调,有变调,如何标呢?决定标原调,不标变调(变调可以在语音学书籍中用科学方法标记)。后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七八不”的标调方法是实用规范。

调号标在哪里,也是有争论的。标在音节末尾可以区别音节,但是过于松散。标在元音字母上面,能表示声调基本上是元音的音高变化。但是,“iu”“ui”这样的音节标在哪一个字母上面好呢?这个问题当时方案委员会并没有做出决定。现在标在后一字母上面,已经约定俗成。

问题很多,不能细谈。《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没有缺点,而且改掉一个缺点往往又会产生另一个缺点。缺点和优点是共生的。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汉语的字母方案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历程是:从国外方案(威妥玛式)到本国方案(注音字母),从民族形式(注音字母)到国际形式(国语罗马字),从内外不同(国内用注音字母,国外用威妥玛式)到内外一致(国内国外都用汉语拼音),从国家标准(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到国际标准(汉语拼音:ISO7098)。这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

第8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关键词:边远山区农村 拼音教学 方法 措施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寓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拼音教学要求:首先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圣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次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在边远山区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由于边远山区在家长的观念、教师的素养、学生自身问题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关注对边远山区汉语拼音教学势在必行。

一、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

1.首先是教学资源匮乏,一直处于教师加课本的模式,无法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二是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普通话水平不高,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深发音经常出现偏差现象带有方言口音,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不高,很难对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拼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下和“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家长纷纷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很多老人都不识字,有的识字也不识拼音,完全不给予孩子辅导,他们也辅导不了这样就成了“课后盲区”,也就是课后家庭辅导很少,甚至没有。

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对新课改的理念不能很好的吃透,农村学校教育教研的范围不很浓厚,部分教师对拼音教学不够重视。

4.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汉语拼音教学偏离拼音教学指导思想中的“掌握音节”和“结合语言”的指导思想。如:教师处理不好指导学生学习字母与训练学生直呼音节、书写音节的关系。具体表现是,教师在每节拼音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字母的发音与识记字母形状的指导,而忽略直呼音节与书写音节的训练。再如:一部分教师在拼音教学中不注意结合语言进行,而是孤立地教学音节,使学生兴趣索然。问题表现在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构词率较高的音节,适时、适量地指导学生用其组词语或用所组的词语口头造句。这样不但影响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还导致学生不能结合语意有效地识记音节及扩展学生的词语占有量,给下一段的借助拼音提前阅读和写话造成了困难。

二、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社会实践和网络学习的有效工具。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工具,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1.汉语拼音与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既不会写字。要想解决这个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拼音代替没学过的字。只有采用这种方法,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就能顺利的进行。

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它的作用甚广。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学而即用。实践证明,汉语拼音能扫除孩子写作中的“拦路虎”,使小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高年级作文打下了基础。

2.汉语拼音与阅读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拐杖就是汉语拼音。他们识字量少,阅读时会遇到“绊脚石”。要想搬开它,那就得靠汉语拼音。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诱导学生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了解其内容。这样既巩固了拼音识字,又能尝试到自己读熟课文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汉语拼音与学习普通话中

汉语拼音不仅是识字、阅读的帮手,而且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会说普通话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一上学就学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调号。并且拼读音节、句群的知识学生已牢固掌握,课文又是全文注音,因此,学生能说出一口规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4.汉语拼音与人民生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汉语拼音已作为联合国通用的国际标准使用,九十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大图书馆已将汉语拼音作为中文图书音序检索的工具。现在,以汉语拼音为音序的字典词典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书了。从这一点来说,汉语拼音就成了人们起步学习文化的拐棍,识字正音的工具。

5.汉语拼音与网络

时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小学教育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当人们刚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也是借助汉语拼音入门的。用计算机工作,打文件,查资料,发信息,无一不是使用汉语拼音的。汉语拼音输入有三大好处:第一,拼音输入更快,更准确;第二,拼音录入不影响作者的构思,使思维更流畅;第三,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掌握的工具,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输入法,上机就会操作,省时省事。汉语拼音帮助汉语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总之,汉语拼音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的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用心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学习普通话。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就可以使初入学儿童爱学、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塔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元贞,曹健生,中医词释.[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布龙菲尔德,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张俊武,实用医学词典.[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第9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发音范文

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域的特点,他们二、三声不分,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分,为拼音教学增添了难度,汉语拼音教学计划。为了掌握汉语拼音,学好汉语拼音,现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以下汉语拼音教学计划。

一、把握指导思想。

汉语拼音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轻松的情境之中,愉快地学习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积累与语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3、学会6个单韵母。学会8个复韵母,以及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学会2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4、学会16个整体认读音节,会读他们的四声。

三、弄清教学重难点。

1、掌握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以及带调拼读音节,区分二声和四声,掌握三声的读法,会在四线三格中书写音节。

2、学会两拼和三拼的拼读方法,正确书写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会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学习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4、掌握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5、掌握整体认读音节,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四、注重方法与策略。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6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工作计划《汉语拼音教学计划》。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