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热带季风气候精选(九篇)

热带季风气候

第1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2、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特点: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第2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各地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必须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才能了解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从而正确判断气候类型。

一、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一般从这两方面进行。

(一)分析气温特点

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根据所属温度带不同,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种类型。在同一个纬度带内,由于地面状况不同,气温差异很大。因为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阳坡和阴坡、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陆地和海洋是范围较大的下垫面,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明显差异,形成了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以北半球为例,这两种气候的气温差别如下: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小,最冷月出现在2月,最热月出现在8月。此外,地形也会影响气温。

(二)分析降水状况

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大气环流是影响降水形成和分布的宏观因素,其对降水的影响归纳如下:气压带中的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多(因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风带中的西风带控制下降水较多(因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极地东风带、信风带控制下降水稀少(因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影响下降水较多(因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水汽充足,易凝结降水),冬季风影响下降水稀少(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水汽少,不易凝结降水)。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一般距海近的地区降水多(吹离岸风的地区除外),季节分配均匀;距海远的地区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于夏季。

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一)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判断气候类型的题目,给出的资料形式多样。有的提供一年中各月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有的给出各种气候类型资料图。不论给出的条件形式如何,关键是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即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气候类型特征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如:

1.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这两种气候都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加以区别:一是降水总量: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在1500~2000㎜以上;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年降水量在750~1000㎜之间。二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从旱季到雨季是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的雨季大致在5~10月(北半球,南半球相反),降水从干季到湿季呈渐变趋势。三是降水量大于200㎜的月份:热带季风气候有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热带草原气候则不足三个月。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这两种气候都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主要不同点:一是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二是年降水量及雨季长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大于1000㎜,且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降水较少,且雨季短,降水有突变现象。

3.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这两种气候都是冬冷夏热,夏季降水相对较多。不同点:一是温带季风气候均温低于0℃的月份少,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多。二是年降水量:温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400㎜,温带大陆性气候则小于400㎜。三是降水的集中程度:温带季风气候的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大,夏多冬少的特征明显,有明显的雨季;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小,较为均匀,一般无明显的雨季。

(二)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全球气候分布虽然非常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判断气候类型时,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然后根据经度确定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东岸,还是大陆西岸,最后把已知地点落实在全球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分布还有一些重要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气候类型的准确判断有很大帮助。这些规律是: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缺失;三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三)根据地带性植被、典型动物、地理景观、地名等进行判断

气候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据某些典型地带性植被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例如:若有高大乔木板状根发育,可判断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分布,所以根据一些典型动物,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带性气候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非地带性现象。例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的赤道地区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作用弱,降水较少,因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虽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由于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的伸入,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只有对世界气候有完整的认识,才能对气候类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杨慧中.怎样提高地理读图能力[J].地理教学,2008(1):7~10.

第3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因上海的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气候特征为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季风发达。上海地处副热带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偏角超过120度,形成了季风。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价值:

亚热带季风气候(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亦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的中纬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其雨热同期,冬季温暖的特征,物产较为丰富。普遍种植水稻,拥有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高产商品粮基地。在部分山区还大量种植玉米。油料作物得到推广,种植的茶叶一直为中国等东亚国家的重要饮料作物。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产养殖业也很发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发展为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基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夏季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亦称之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都很显著的中纬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摄氏度,最冷月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多在800-1600毫米,夏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70%。需要注意的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其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未形成季风气候。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第5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关键词:知识;气候;中学

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51-01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由于全球气候类型众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 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

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分析的突破点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为三步走: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

在上述三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

第一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的特点有类似性,但也有很大的区别: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大,为1500毫米-2000毫米。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只有750毫米-1000毫米。

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这主要是因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的降水是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西南季风的出现是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移向北半球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洋面上带来了许多水汽从而形成降水,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影响,降水是逐渐变化的。

第二组: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侯。

从降水总量来看,温带季风气候一般要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温带季风气候500毫米-6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更集中于夏季。

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纵观世界气候的种类,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为此就要把题中给出的气候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加以一一对应,从而准确判断其气候类型。当然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

例如: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从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现归纳如下:

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各气候类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和海陆位置上,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该地的地理位置与各气候类型进行恰当的匹配,一样可以迅速地加以确定其气候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如下:

具体步骤是: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

(1)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2)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3)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四、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第6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一

1. 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2.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 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4. 大气上界离地面约-千米。

5.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7.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9. 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11. 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1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13.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14.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5.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16.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7.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18.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19. 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20.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1.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2.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4.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25.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26. 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7. 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28.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29.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30.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31.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32. 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33.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34. 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35.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36.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37.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38.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

39.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西岸

40.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大陆东岸。

       地理考试备考知识汇集二

41.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大陆西岸。

42.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43. 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世纪末以来。

44. 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45. 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46. 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夹角。

47. 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48.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49. 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50. 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51.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52. 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53. 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54.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55. 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56. 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57. 寒潮的防御提前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58.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59.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60.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61.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62.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3.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64.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65.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66.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67.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68.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海洋占地球%。

69.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70.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千米的范围内。

71.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72. 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73. 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74.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75.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76.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77.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78.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79. 盐度的概念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80.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81.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82.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第7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一、全球气温的分布

1.全球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与海洋气温存在差异;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的沙漠地区,最冷的地方在南极大陆(7月),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西伯利亚(1月)。

(1)全球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原因

全球来看,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分布规律是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而7月份正好相反。在同纬度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造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分布特点(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

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高低)和洋流(寒流或暖流)。

(2)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大(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正好相反)和冬季风影响强弱(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南方冬季风影响相对小)。

我国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不大(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

(3)世界最热地区分布及原因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的沙漠地区,原因是北半球陆地最热月为7月,这个月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地区,这些地区的地面充分吸收了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天气炎热。同时,这些地区又在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干旱、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这些地区沙漠遍布,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增温迅速,而沙漠向深层导热的能力较差,所以当沙漠表层的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沙漠表层的热量就会不断地向大气中输送,使大气强烈增温。另外,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亚、欧、非三大洲紧邻且陆地面积大,而非洲半岛和海湾较少),广大内陆得不到海洋湿润空气的调节,这也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炎热。

2.气温的时间变化及原因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大小主要受地面增温和冷却的影响,气温主要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地表吸收并储存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太阳辐射从日出到日落产生了日变化,气温也相应出现了日变化。由于热量传递有一个过程,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有差异,所以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而地面吸收、储存和传递给大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不是正午,而是14时前后。最低温也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弱的日落时,而出现在黎明前后。

气温日较差反映气温的日变化程度,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地形、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有关。总体来看,气温日较差由副热带地区向两极减小。气温日较差夏季大于冬季,陆地大于海洋,盆地(谷地)大于平原,沙漠大于湿润地区,晴天大于阴天。

(2)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原理一样。以北半球为例,一年中,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气温最高值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日,而是推迟到了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由于比热容的差异,海洋吸热和放热都慢于陆地,因此海洋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

气温年较差,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植被、天气等因素有关。赤道上气温年较差小,中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在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大于海洋。

二、全球降水的特点

1.降水的形成条件

(1)水汽遇冷凝结(上升气流或水平气流由低纬向高纬运动)。

(2)来自海洋的气流,水汽足够多。

(3)凝结核较多,促使水汽凝结。

2.降水的类型

(1)锋面雨:当冷、暖气团相遇,暖湿的空气被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雨。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区范围广,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也是我国降水的主要形式之一。

(2)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冷却凝结形成降雨。对流雨强度大,降雨范围小,历时短,常伴有风暴、雷电。其分布在赤道地区附近和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3)地形雨:暖湿的气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时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并导致降水。通常在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甚少,形成雨影区。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因此往往山腰降水最多,其后因水汽减少,降水量也减少。我国西南山地和东南丘陵的地形雨最为显著。世界雨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其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地形暴雨造成的。

(4)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空气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台风雨的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破坏力较强。台风雨多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台风雨可解除或缓和江南地区的伏旱,给农业带来一定好处。

3.降水的时空分布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制约。从纬度分布看,全球可分为赤道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和极地少雨带。

(2)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①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多雨。

②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海洋性气候地区的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季风气性候地区的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最大。

三、世界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2.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归纳

3.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则该地点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则该地点位于南半球。

(2)根据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

四、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1.4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它们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有地形的抬升,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五、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气候作为自然要素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而作为一种资源广泛被运用在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旅游和医疗等领域,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1.气候资源的利用(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例,下为知识导图)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有利于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2.近代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后果(以全球变暖的影响为例)

①对农业: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大,农业产量增加,热带半干旱地区更加干旱,农作物减产,中纬度地区“谷物带”产量下降,高纬度面积小,世界农业总产量下降。

②对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海水入浸,地下水盐度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和破坏港口设施,影响航运和水产养殖业。

③对生态系统:全球变暖使大多数陆地生物不适应,物种减少或消失,也影响海洋渔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④影响工业:限制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发展,鼓励节水节能技术发展。

⑤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导致疾病发病率升高,范围扩大。

六、小试牛刀

下图为南美大陆沿34°S纬线1月均温、7月均温、11―4月降水量、5―10月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处位于横坐标( )。

A.200km附近

B.300km附近

C.400km附近

D.900km附近

(2)该大陆在图示纬度带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是( )。

A.西部自沿岸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时由于大陆性明显增强

B.西岸各月平均气温低于东岸主要是由于洋流的影响

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由于东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11―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

第8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一、世界气候类型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        

       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全年高温多雨        

       处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赤道气团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全年高温,干季湿季分明        

       地处热带,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当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带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全年高温少雨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25至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等地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处亚热带,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致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及岛屿        

       西欧、新西兰、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全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50-70之间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        

       地处高纬,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降水少        

       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角终年较小        

       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终年极小,有极昼极夜现象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大山地和高原        

第9篇:热带季风气候范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亚地区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巴勒斯坦地区部分城市气候统计表。

城市

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降水

日最低日最高日最低日最高平均降水总量(mm)平均降水日数

埃拉特①10212640325

贝尔谢巴②617203420727

耶路撒冷612192955344

特拉维夫③1017243052446

萨法德④49192971258[HJ2.5mm]

(1)该地区西北部的气候类型以及与该地纬度相当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分别是[ZZ1Z][JY]。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简要分析该地区降水的南北差异及原因。

(3)试比较该地区冬季、夏季昼夜温差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某学生的答案】

(1)B

(2)南北差异:南部降水量少,降水天数少;北部降水量多,降水天数多。原因:①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②北部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同时受戈兰高地的抬升作用,形成较多地形雨,故较南部降水多。

(3)特点:北部冬季昼夜温差小,夏季昼夜温差大;南部夏季、冬季昼夜温差都大。原因:①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多雨,昼夜温差小。②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少,因此昼夜温差大。

【解题引导】

第1小题,有相当多的学生错选了C。正确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域定位准确和明确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该地区西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且位于北纬30°~3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与该地纬度相当的大陆东岸为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2小题考查对图表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该地降水南北差异的成因。由表格可判读出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北多南少。在分析该地区降水南北差异的成因时,学生既要考虑到南北气候类型的差异,又要考虑西风带推移规律的影响。北部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南部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这一点学生容易忽视。

第3小题,该地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那么该地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昼夜温差小。但学生在解析成因时,对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的阐述,往往简单粗糙。

【正确答案】

(1)B

(2)差异: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北多南少。原因:该地区受西风带推移规律的影响,北部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南部地区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

(3)夏季昼夜温差大,冬季昼夜温差小。原因:夏季降水少,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偏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冬季降水多,云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温偏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

【感悟提升】

1.气温日较差及影响要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过程。通常,日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日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出现的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推后。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有以下几种: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通常,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9℃;极圈至邻近极点范围内气温日较差为3~4℃。

(2)季节。通常,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域,一年中气温日较差的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这是因为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昼温度高,而中高纬度地域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凹地内通风条件不良,热量不易流失,并且夜间冷空气常沿山坡下沉集合到该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地上部由于海拔高和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并且主要受四周空气的调节,白昼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平地则介于凸地与凹地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抵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又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不同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分布区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黏土、淡色土和湿润严密土壤分布区大,旱地分布区的气温日较差比水田分布区大。

(5)天气。晴天时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时的气温日较差。这是由于晴天时白昼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降温强烈。大风天气时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6)地势。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气温日较差越大,这是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2.气温年较差及影响要素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而言,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份为最高,2月份为最低。影响气温年较差的要素有以下几种。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西沙群岛(16°50′N)的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低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以达到50℃。

(2)海陆。由于海陆热力特性不同,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内陆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距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通常,温带海洋上的气温年较差为11℃,内陆的气温年较差可达60℃。

(3)地形。通常,凸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凹地。海拔愈高,气温年较差越小。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但年较差小,因此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形容高原气候特色。

(4)天气。云雨多的地域气温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