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中学国防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中学国防教育总结

第1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早在1985年,我国开始实行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这对普通高校来说,是一次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普通高校需要建立一支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来完成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任务。而这支队伍最初只是依靠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处、体育部等负责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队伍;当全国普通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面对大量的国防教育工作,显得力量薄弱,问题多多。为了确保国防教育工作的质量,普通高校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做坚强后盾。而如何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就成了普通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了。

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情况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所有国防教育工作都由部队派人负责,部队派人全面负责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早期;第二种情况,以部队派人为主,普通高校协助管理为辅;第三种情况,普通高校成立国防教育学院,以招收国防生为主,同时让国防生辅助训练大学生;第四种情况,以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为主,部队派人协助开展军训为辅,其中最后一种情况是当前多数高校存在的现状,也是大势所趋。

一、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1、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大多数始于普通高校的武装部或保卫处

我国自1985年实行高校大学生军训试点以来,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主要由地方各高校的武装部、保卫处、学生处、体育部、军事教研部(室)等部门负责,这些部门负责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两方面工作,由于这些部门的人员主要是部队转业的军人,他们擅长军事技能训练,通常以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为主,而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是高中毕业生,文化程度偏低,教学和科研能力十分薄弱。

2、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军事理论根底浅

这支力量当中的武装部、保卫处、军事教研部(室)的成员,主要是部队复员军人,他们在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方面大有用武之地,而在课堂上实施军事理论教学方面,略显知识匮乏和经验不足,至于科研方面更加薄弱。其中的体育部、学生处的教师所学专业则是体育和管理,他们主要是临时应酬一下工作,完全心不在焉。另有一部分教师,或是留校的,或是从本校教师当中抽调的,他们所学的专业有哲学、历史、法律、物理、外语等,均非国防教育专业。长期以来,他们所从事的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也主要是简单的军事技能训练和基本军事常识的普及教育,要想把他们转变成为一支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非一日之功。

3、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不合理

目前,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均不合理,总体结构不均衡。就其年龄结构来看,有的高校其年龄结构偏高,有的高校其年龄结构偏低,以某高校为例,50-60岁的教师约占总数的33%,而20-30岁的教师约占总数的13%,明显年龄偏高,后继乏人,令人堪忧;就其学历结构来看,也有很大的缺陷,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零,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总数的7%,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总数的66%,学术上缺少带头人,科研力量薄弱;就其职称结构来看,也很不合理,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为零,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约占总数的53%,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约占总数的33%,具有助教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13%,职称结构明显不均衡。总之,这样一支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劲不足。尽管如此,像这样的高校尚属上等之列,其他高校就不得而知了。

4、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遭遇瓶颈

1999年6月,国家关于普通高校扩招的政策出台以后,普通高校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至2004年底,高中毕业生毛入学率已达19%,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时代,急剧膨胀的学生数量给所有大学教师带来了超负荷的工作量,同样国防教育师资力量更是严重不足。每位国防教育教师每年至少要担负三、四门乃至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完成本校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长期以来,繁重的教学任务把他们压得透不过气来,工作繁忙,无暇学习,得不到新知识的补充。

我们知道,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绝大部分国防教育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他们整天在忙着上课,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搞科研;他们所教的课程繁杂,无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例如某教师,他所承担的课程有军事思想、国防建设、世界战争简史、军事地形学、高技术战争、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等,即便有了一点儿科研成果,也缺少发表的阵地。由于科研跟不上,所以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就比较差,科研能力提高也受限,教学方法和内容必然老化,进而影响了教书育人质量。由于上述原因和体制上的限制,国防教育教师职称晋升难度较之其他专业教师要大得多,使得绝大多数人缺乏进步的动力。

1985年至今,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军训试点工作长达24年之久,其中的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整个教学机制和体制不很健全。受此影响,其师资队伍在普通高校中也自然被边缘化,时至今日,仍沿袭陈旧的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使之在整个大学教学工作中,始终处于次要地位。例如上课时间,被安排在下午、晚上、周六、周日等次要时间段上,几乎没有黄金时间段――上午时间。国防教育理论课被教务部门划为考查课而不是考试课,这样一来,大学生们也不重视,他们要么因忙于业余活动不来上课,要么来上课因天气炎热而昏昏欲睡,教师受此影响难以教出好的教学效果。诚然,军事理论教材内容滞后,缺乏吸引力,使得大学生们自然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国防教育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难上加难,长此以往,则陷于恶性循环当中。现在很多地方高校仍只注重抓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忽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二、如何建立一支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必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主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坚持正确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针,即“引进优秀的,用好现有的,留住关键的,培养未来的”,“引进优秀的”,就是由人事部门把好进人关,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有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最好在专业上靠近国防教育专业;“用好现有的”,是因为现有的教师是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他们多年来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有了他们做基础,还可以以老带新;“留住关键的”,是因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好坏,关键在于师资人才,尤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教师很难得,他们通常要经过多年的历练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他们懂专业、会教学、能科研,思想稳定,是队伍的精华,更是核心;“培养未来的”,就是要培养好年轻的教师,他们是这支队伍的希望和未来,人事部门更要精挑细选,从年龄、专业、学历乃至人品等各个方面把好进人关,否则后患无穷,贻害国防教育事业。总之,普通高校要想建好这支队伍,必须真正处理好国防教育教师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关系。

其次,普通高校的主管领导必须拿出时间和精力落实该项工作,并协调好军、地之间的关系,多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在当前的情况下,应以现有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军队派遣教官为辅;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同时,适当引进教学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秀教师,最好在专业上靠近国防教育,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从整体上搞好学术梯队建设,使其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有机整体,为实现国防教育长远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采取具体措施,逐步构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依据成功的经验,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两条基本途径,那么,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不例外。在引进人才上,要杜绝盲目引进和急于求成,尤其应该有老教师们的民主意见。对中青年教师必须进行师资培训,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尤其要攻读国防教育专业,派他们到兄弟院校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同时要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采用导师制,一对一地带他们入门,让他们参看老教师、名教师的教案,多听老教师、名教师的课,组织专家听青年教师的试讲,有针对性地多提宝贵意见,在确保试讲通过的情况下才能上讲台。督促各位国防教育教师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和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普通高校要弄清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趋势。总体来看,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现有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基础上建立学院,例如国防教育学院、后备军官学院等,以此为依托,发展壮大这支队伍,让这支队伍既能抓好国防生的管理工作,同时又能兼顾做好国防教育的理论教学工作和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工作。总之,普通高校要经过不断努力,才能建成一支适合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为国家乃至军队培养出更多、更合格的国防人才。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与对策探讨[J].杭州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第2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2021年9月18日是第二十一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按照文件要求,我校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活动氛围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子屏幕宣传标语、主题班会宣传、国旗下得人讲话等各种形式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时效性,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全体师生积极支持国防建设事业,知道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的国家,了解国防事业。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把国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兴衰得失以及当下的国际形势和时事动态,有效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各班在“国防教育日”前后,紧密联系和平发展的形势,并结合文件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召开“关心国防,就是关心自己的国家”主题班会,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激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树立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意识。

第3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防生教育;军政素质;任职岗位

中图分类号:D523.34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总装的三所国防生签约高校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校国防生的日常军政课程教学。从各个高校选培办掌握的情况来看,军政训练趋于规范,解决了各个高校在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上不统一、总装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TPACK 地震灾害教学 灾害教育

中图分类号:P315.25 文献标识码:A

“国际防灾十年”世界会议提出“教育是减轻灾害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理念下,地震灾害教育成为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地震灾害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多地震。在地震灾害中,如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由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可知,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思维模式的不健全,学生具备的灾害意识不够,对灾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很好。

因此,通过地理课堂开展地震灾害教育,培养中学生具有地震灾害意识,掌握紧急救援、互助逃生、防震避灾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推动全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提升,实现全民地震灾害教育的目标。总之,进行地理教学中防震减灾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2地震灾害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

地震灾害教育主要涉及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和必修1-3的部分单元阅读章节。地理课堂中,多采用“以老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以课本为基础”,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师主要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这种抽象的语言使课堂知识讲授变得枯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的概念框架。TPACK特别强调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职业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这与目前信息技术在各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密切相关。

因此,基于TPACK框架进行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区别。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向课堂的引导者转变,学生由课堂的参加者向课堂的主体者转变,教学形式、课堂内容、评价方式也向着着新课改所倡导的方向转变,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地震灾害教育的理想选择。

3基于TPACK框架的地震灾害教学实施步骤与方法

3.1教学准备

选取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与地震灾害相关章节作为教学内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理念,教学前将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2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播放汶川大地震视频,通过PPT演示文稿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展示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地震台网中地震的监测、报道等。并由教师提供我国地震的相关资料给之前分好的学习小组,各小组依据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讨论、总结我国地震的特点,每个小组派出小组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观点。

然后,再由教师汇总并总结各个小组的观点,用多媒体形式展示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该阶段结束后,教师还将对本阶段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及细则,明确告诉学生。教师向各个学习小组提出依据上阶段总结的地震的特点,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索活动,分析造成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以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要求学生运用多媒体展示本组的成果。展示结束教师小结。

最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模拟地震发生时的状况,观察同学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能力的表现。总结同学们的实时表现,对其中表现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把表现优秀的学生颁为“防震减灾小明星”使其定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模拟演练指导。教师总结本节课对地震基础知识和地震灾害的学习,并对学生学习情况依据评价标准及细则进行评价。

4总结

这样的地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未被忽视,而是发挥的相当充分。即在教师在指导、示范和归纳总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TPACK理念进行地理教学,既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地震灾害教育在地理教学更有效的进行,也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学课时与教学目标不对称、师生相互适应时间较长、学校教学资源较为缺乏、学习内容系统性不完整等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修正。

参考文献

[1] 杨毅.“国际减灾十年”简介[J].中国减灾,1999(1):62-63.

[2] 宋雪交,赵振斌.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思维模式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7):68-69.

第5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初中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动画版光碟做为健康教育内容,抽取某中学初一年级3个班共200名学生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初中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总知晓率仅为42.0%。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后总知晓率提高为93.2%。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中生开展内容生动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学生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该病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 是国家重点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 学生集聚密度大, 同室学习生活, 接触密切, 一旦发生结核病感染, 处理不及时, 容易造成暴发流行。为了解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估动画片形式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我们于2010年11月对南昌市某中学初一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中学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共200人做为调查对象,年龄为11-13岁,男性106人占53.0%,女性94人占47.0%。

1.2 方法:采用《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材料资源库(学校版2006年)》动画版光碟做为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结核病相关材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用同一问卷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两次现场调查,由调查员当场统一收回问卷,问卷回收率100%。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健康教育前后调查情况 某中学共调查初中生200名,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发放200份问卷,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率为95.0%。开展健康教育后发放200份问卷,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率为95.0%。即健康教育前后均调查学生190名,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2.0%、93.2%。两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具体调查情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前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是否考虑得肺结核、肺结核的规范治疗疗程、结核病是否能治愈这三项的知晓率最低,分别为16.3%、18.4%、26.8%。开展健康教育后有三项知晓率上升程度最高,达100%,分别是否听说过结核病、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得了肺结核对劳动能力的影响。资料表明,问卷中十个问题在健康教育前后知晓率具有明显差别。详见表1。

3 讨论

结核病健康教育不仅是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手段, 也是结核病控制策略之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由于学习紧张和群体生活的特点, 学校结核病爆发案例时有发生, 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极大危害。据调查, 有75%的在校学生从没有接受过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因此,对学生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方法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上资料表明,用生动活泼的动画片在学生中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能取得非常显著地效果。通过学生的亲情、友情链,还可向其家长和同龄人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光靠结防工作者只是杯水车薪,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以学生为依托,扩大社会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公众防病意识。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学校2021年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在淮南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20__年双拥工作的通知》精神指引下,在市双拥办的亲切关心和领导下,结合龙湖中学20__年双拥工作计划,一年来,我们把双拥工作当做学校大事来抓,踏踏实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

 

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本学年建立了以校长张中田同志为组长,副校长 杜 君、孔庆、杨慧、党总支副书记吴鹏同志为副组长,各处室中层干部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安排双拥工作、定期检查双拥工作。本学年学校都把双拥工作作为学校工作重要的内容,明确责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双拥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规范运作,活动促进

 

双拥工作是加强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校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并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1、学校在师生中开展了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在校内形成了浓厚的国防教育的氛围。如定期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军训、参观部队、体验军营生活、学习消防知识、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等。

 

2、重视军地友谊,我校同武警支队一中队自97年以来建立共建关系,长期以来互相支持,军地之间建立了鱼水深情。今年建军节、老兵退伍、春节,校领导与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校文艺队前往慰问。经常派教师去中队进行文艺、板报等活动指导,与部队开展篮球赛、足球赛等各种联谊活动,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同时,学校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民政部门下发的各种有关双拥工作的文件,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3、组织优秀小战士和学生干部到一中队参观学习。军训结束后,在教官的组织下,评选出优秀小战士,学校组织这些小战士前往一中队参观学习。每一届自管会换届以后,学校又组织这些学生干部到一中队参观学习。他们在一中队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中队的营房设施、内务设置、学习室、荣誉室和器材库等地。中队官兵分组为学生们一一讲解,让他们了解我军的优良传统,对小战士进行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

 

4、学校尽可能的解决共建部队实际困难。学校除了在春节、建军节等对一中队进行慰问以外,每年招生时,学校优先考虑对当地驻军和现役军人子女入学问题,解决了这些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国防建设,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此,校委会研究通过了以下政策:

 

(一)凡现役军人子女不论是在起始年级入学还是在学年初转入,学校一律大开绿灯。

 

(二)每学年初,以班级为单位对现役军人、武装警察部队(含地方警察)子女在龙湖中学就读情况登记造册,并安排课任教师和学生结对子,实行跟踪教育。

 

(三)每学期召开一次现役军人、武装警察部队(含地方警察)子女家长座谈会,认真了解他们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听取他们对学校在其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意见和建议。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不定期的与现役军人、武装警察部队(含地方警察)子女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并向学校反馈有关情况,为学校采取相应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有针对性的措施的实施,确保现役军人、武装警察部队(含地方警察)子女在学校得到最好的教育,健康成长,为其父母解决后顾之忧,把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三、发挥优势,注重教育

 

1、抓好新生军训,搞好国防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班会课及开展讲座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宣传教育。20__年,我校八年级学生进过市人防办层层选拔,组建了淮南市唯一的一支代表队,代表淮南市参加省人防办主办的“防空抗震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市双拥工作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新学期对新生进行了军训。军训贯穿国防教育,包括两个环节:入学教育和集中军训。两个环节密不可分、紧密配合,对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通过演习,提高防范意识

 

为增强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及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学校配合安全教育日,结合国防教育,9月份,成功举行近3700多名学生生的“紧急疏散”演习活动,使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充分熟悉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3、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利用体育课、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请老革命、老战士为学生作报告,开展国防知识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中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培养爱国情操。实践证明,经过这样培养的学生,爱国意识、国防意识明显提高。

 

四、加强监督,务实工作

 

学校还注重收集双拥资料,及时报道我校的双拥工作的情况,努力倡导浓厚双拥工作的氛围。学校聘请社区、工会监督双拥工作,并把双拥工作情况列入学校工作的考核细则,从而使双拥工作规范运作。

 

我们坚信在上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奋工作,开拓进取,在双拥工作中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校2021年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本园非常重此项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园内工作计划之中。现将第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幼儿园建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本学期建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园务会及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安排双拥工作。明确责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双拥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制定幼儿园双拥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营造氛围。

 

三、规范运作,活动促进。双拥工作是加强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并把双拥工作贯彻落实到幼儿园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是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县委、政府争创省双拥模范县的重要文件精神,提高对双拥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拥军热情,增强宣传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

 

(二)是全园各班开展爱护军队、爱护军人、爱护军属、爱护军事设施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爱国思想和国防意识。

第7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我国的国防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的寓兵于民和寓民于兵,其实质都是实现“兵民合一”。鸦片战争后,随着我国社会近代化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国防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近展的历程。

一、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国防教育的发端鸦片战争以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率先觉醒的中国人一直在寻求救亡图存之道。尤其是甲午惨败后,国人力求变法图强,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废弃重文轻武的传统,提出学校在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军训,以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与尚武精神。最先明确提出军国民教育的是蔡锷,他认为中国若要摆脱外患危机,必须进行全面国防教育,以陶冶“国民成军之资格”[1]从而建立政府和人民、民众和军队紧密结合的全民国防体系。梁启超也认为中国之所以“群盗入室,白刃环门”,正是教育重文轻武的结果,因此痛感中国必须实施军国民教育,以“怯文弱、振国势、扬国威。”[2]蒋百里则提出军国民教育的实施应通过学校教育,训练学生行军、射靶、击剑、野外演习等能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学部奏请将尚武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宗旨,颁布学校军训的办法,于中小学校实施国民教育。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请定军国民教育主义案》,呈请学部施行。在清朝末年,以“军国民”教育为代表的近代国防教育思想已经被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的逐步认同。在这些思想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共同推动下,满清政府对其传统的国防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标志着我国近代国防教育开始发端。

(二)辛亥革命到全面抗战爆发前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同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从教育和训练两方面付诸实施。[3](P169~175)民国四年(1915年)1月,北洋政府将尚武教育列入教育宗旨。同年4月,全国教育联合会议决军国民教育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学校军事教育和训练方面的内容。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受当时国际国内思潮的影响,教育界不少人士认为大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强权”、“民治主义打败军国主义”的结果,不再强调军国民教育。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议议决废弃“尚武”教育宗旨,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军国民教育被从教育方针中取消,学校军训随之停滞。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日本军国主义在山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恰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与会人员均认为“外侮日迫,非尚武不足以救国”,[4]最后一致通过《学校应实施军事训练案》,要求高中以上学校成立学生军,初中以下学校严格开展体育及童子军教育。以为首的国民政府也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育应文武合一,认为“不仅要使受教育的人懂得文事,并且要使他懂得武艺”,“卸除武装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无论学问怎么高深,只是一种装饰品,甚至是一种浪费,国家失其保卫,学者也只有作他人的奴隶”。[5]1930年3月,国民政府开始正式实施高中以上学生军事教育,并举行学校军事教育查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日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民政府加紧实施国防教育。1932年,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实施暑期集中训练,并规定学校军训为国防教育之一部分。1933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兵役法》,规定从1936年始实施义务兵役制。同年,为《兵役法》的实施作准备,进一步强化学生军训,在各省市教育厅设立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1934年,下令,凡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合格者,不得投考大学,将军训作为完成学业和升学的必要条件。1935年,国民政府制定《高中以上学校学生集中训练教育纲要》,对学生军训的学术科目有所规定。同年,为配合《兵役法》的实施,首都南京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试办壮丁军事训练。1936年,《兵役法》开始实施,10月2日,国民政府通令实施《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事训练管理办法》,国民政府学生军训形成制度,开始纳入正规化。1936年,《兵役法施行条例》、《国民兵服役规定》颁布,国民军训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并由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内政部会同拟定《社会军事训练实施纲要》,于10月呈请军事委员会行政院备案公布,向各县分派社训教官,成立各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划定训练范围,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社会军训系统,推行民众国防教育。1912年开始到全面抗战爆发前的20多年间,尽管经历了20年代中前期的短暂中断,但总的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1933年颁布的《兵役法》,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兵役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国防建设及国防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三)近代国防教育发展的高潮:全面抗战时期的国防教育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配合兵役制度的改革和满足抗战的兵员需要,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先后颁布了《国民兵义勇壮丁队管理规则》、《高中以上学校战时后方服务组织与训练办法大纲》(1937年)、《抗战建国纲领》、《沦陷区教育设施方案》、《动员妇女参加抗战建国工作大纲》(1938年)、《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假期兵役宣传实施纲领》(1939年)、《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1940年)、《国民兵团调整办法》、《改善专科以上学校军事训练案》(1941年)、《战时国民兵组训方案》(1943年)等法规,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比较完善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教育体制,开展了以壮丁训练和学生军训(包括公务人员训练、妇女训练、童子军教育)为重点的多形式国防教育活动,教育对象涉及到国统区各年龄、职业、性别群体,教育内容涉及到了抗日战争的各个领域,教育范围遍及整个国统区和部分国军开辟的敌后根据地。在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培养抗战干部。在各根据地开展了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教育内容的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还建立了文教统一战线,广泛吸收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战救亡工作,参加抗日根据地的文教建设工作。同时,还在根据地内推行政治上“三三制”、经济上“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动员和组织根据地内各阶级、阶层参加抗战。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防教育教育为我国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在这一时期开展的国防教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在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国防近代化取得较大进展的时代条件下开展的,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近代特征,是我国近代国防教育发展的高潮,也是我国从古代到近代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国防教育发展的巅峰。

二、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国防教育的发展形态应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各个时期国防教育的具体实现形式、训练内容等有所不同,但因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此为基础的国防教育发展也不可能超出社会历史的发展,因而,我国古代的国防教育一直以一种与小农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方式进行。及至近代,国防教育向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固然是重要的动因,但是,近代化因素的不断发展才是近代国防教育植根发展的土壤,换言之,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是国防教育由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发展的内在动力。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的近代化因素缓慢而显著地增长,主要的表现有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化工业开始产生并发展,逐步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中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了君主专制制度,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西方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得到较广泛的传播,开始进行民主制度的尝试等。这些都为近代国防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创造了条件。抗战前,我国经历了八年的“黄金发展”时期,社会、国防和军队的近代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成为我国近代国防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为抗战开始后最初几年的大规模国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坚持抗战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高举爱国主义和救亡图存的旗帜是凝聚民心军心的根本爱国主义与救亡图存是近代国防教育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主题。近代国防教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与当时民族危机密切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国人救亡图存的运动和思想也空前活跃,我国近代国防教育思想就发端于这样的背景下。2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国防教育的发展进程与日本侵华的步伐密切联系在一起,日军侵华愈甚,我国国防教育发展越快。民族危机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救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思想很快成为社会思想意识的主流,成为国民政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战争动员活动的思想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后,爱国主义和救亡图存吹响了全民抗战的号角,近代国防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时期。数以千万计的英雄儿女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前赴后继、共赴国难,近400多万壮士喋血沙场。其中,国军伤亡3211419人[6](P565),《抗日战争八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中共军队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俘4•6万人,失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总计379•4万。仅在1944年,积极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而报名入伍的大、中学生,各级公教人员就多达12万人[7],西南联大当年毕业的身体健全的男生全部应征入伍。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人们谱写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诗篇,中华民族彻底扭转了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

(三)执政当局的重视是国防教育快速发展和国运昌盛的重要因素纵观近代国防教育发展的历程,一方面,国防教育发展的状况受执政当局重视程度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国防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国运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晚清政府受传统的“重文轻武”思想束缚,也不敢武装民众,故直至清朝灭亡,国防教育的发展也没有起色。南京国民政府从一开始就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威胁,且战争的阴云日甚,为抵御入侵、抗战建国,国民政府很重视国防教育,且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而愈加紧锣密鼓地不断加强和扩大国防教育活动,所以,从1928年到抗战前期成为我国近代国防教育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晚清70年间的国防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同一时期反侵略战争总是屡战屡败,而抗日战争之前和战争时期的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场战争也最终成为扭转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尽管不能认为国防教育对于反侵略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毫无疑问,国防教育是战争胜负乃至国运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启示

(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防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几年间,人们以为公理可以战胜强权,基本放弃了国防教育,但事实是,没有多久,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了神州,我们不得不仓促地紧急开展国防教育,进行战争准备。在共和国历史上,在那个“革命和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我国面临的战争威胁很大,国防教育的弦崩得很紧,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和平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太平盛世,人们对于国防教育的弦逐渐放松下来,国防教育彻底为经济建设让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国防教育在多数时候流为一种形式。历史警示我们:忘战必危!战争并未真正离我们远去,一方面,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很多;另一方面,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许多挑战,包括国家安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我们不能等到战争来临时才想起抓国防建设,不能等到枪炮声响起时才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等到战争失利了才检讨工作的松懈。只有一如既往地绷紧国防教育的弦,扎扎实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平战结合,将我国巨大的战争潜力蕴含于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中,有效应对崛起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挑战,为国家的和平崛起保驾护航。

第8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青年学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是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是大势所趋。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并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后备力量。未来战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校青年学生将是战争动员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形式是按照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军事课程教学,它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部分。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教学创新发展,使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紧贴时展要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对落实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d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这些方面教学发展与实践的研究,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来抓,要适应时展和学生特点的客观需求,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实践育人要求、促进文明校园建设、训练储备合格兵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工作,也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我国国民,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殊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栋梁之才,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仅具有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军事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大力宣扬我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科学思想理论,弘扬人民军队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国防,提高社会责任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基础,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加强国防建设的诸项工作中思想建设或者说精神建设,即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防教育是伴随国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国家,都要在全民中进行国防教育,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

纵观历史,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举国上下强烈的国防观念,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强烈的国防观念,可使全体人民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巩固国防和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增强爱国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一种精神动力。国防教育本身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等,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反思教训,国防教育是确保政权稳固之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就是教育青年学生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用唯物史观、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是以军事课程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领域的现代军事科学,它的教育面宽,教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学领域,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说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军事课程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德育价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创新发展。

(一)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统筹规划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家安全重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己所生活国家的文化和情感认同,以及为了保护这种文化和情感所做出的努力。国防意识源于爱国情感,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唤起青年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国防情感。要充分利用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中华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要渗透民族精神的培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教育,还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强烈情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树立现代大国防观教育理念,加大海洋意识教育内容

所谓现代大国防观是指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利益边疆、安全边疆都在急剧扩大,它要求我们适应国家利益拓展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更是一个海洋大国。今天,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海洋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升海洋意识,树立起蓝色国土的理念,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党的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争端、南海仲裁、南北极科考等重大涉海事件的影响下,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海域之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海洋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树立科学现代的海洋安全观念。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该大力开展和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要从青年学生抓起,以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三)审视时代要求,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设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的又有非传统的,既有潜在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内部的,既有国土的又有国民的。为此,强调,现在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审视时代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高校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清民族复兴进程中内外矛盾交织的联动性,认清敌对势力对我国遏制围堵的不可调和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实现国家安全是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求平安、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求和谐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有力的国防教育,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努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增强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以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还应积极探索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试点尝试,改革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载体的多样性,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紧贴时代特征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国防文化氛围,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建立重大活动、重大典型宣传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平时宣传不断线、集中宣传有声势、重要时机有高潮,真正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采取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如: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讲演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影视展播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高校国防教育要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说是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走基层、进企业、下乡村,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社会最基层,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胜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成果。这些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防道德品质。

同时,组织青年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利用部队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爱国尚武活动,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和熏陶青年学生,从而形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心理追求趋向。

(三)积极开展拓展性、挑战性的国防技能专题教育活动

国防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防技术素质。通过国防技能系列活动,使在校青年学生具有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在保卫祖国斗争中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如:在专业军事教师的指导下,选拔军事技能训练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野营拉练、户外攀岩、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模演示、野外生存等训练和比武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系列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以适应战时部队动员扩编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2]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11.

第9篇:中学国防教育总结范文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国消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社会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消防安全环境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传统和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适应社会消防安全需求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重特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年以来,全国共发生火灾220万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9亿元,受伤24715人,死亡22592人。例如,年2月15日,吉林中百商厦因员工将烟头掉落仓库引发火灾,造成54人死亡;年9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舞王歌舞厅因室内燃放烟花引燃天花板发生火灾,造成44人死亡;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高层居民楼因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发火灾,造成58人死亡;年2月9日,北京央视新址大楼配楼因燃放烟花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余元;年2月3日,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因燃放烟花爆竹引燃建筑物外墙发生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000多万元。这些重特大火灾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教训十分惨痛。

8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消防安全意识不强、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常识缺乏、违反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从火灾原因来看。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没有及时有效从火场逃生,被浓烟熏呛窒息死亡。特别是从近年来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情况看,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安全出口锁闭、常闭式防火门打开、消火栓损坏、疏散通道堵塞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隐患较为突出。这些都告诉我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已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同时,国近年来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及交通事故频发,广大群众对应急处置和紧急避险知识技能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消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广泛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公众自防自救能力、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措施。

消防宣传教育面向的整个社会和每个公民。因此,消防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必须依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为此,公安部会同、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监总局,联合制定出台《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围绕“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强化消防安全教育责任制,推动各部门、全社会共同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二、纲要》出台过程

公安部针对当前面临的严峻火灾形势,年11月以来。全国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教育大练兵活动”其中的大宣传活动”中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公安部消防局立即着手起草《纲要》提纲,组织各消防总队宣传处长进行座谈讨论,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初稿。年1月中旬,组织、国务院应急办、民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安监总局等部门以及社会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初稿进行专题讨论,据此形成了纲要》征求意见稿。部消防局将该稿发送至6个公安消防总队,要求分别组织总队、支队相关部门和实施《纲要》涉及到政府机关、人民团体、社会单位代表进行座谈讨论和可行性论证,根据各地反馈的意见,进一步予以修改完善。随后,分送、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监总局等7部门,书面征求意见。根据各部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并以8部门名义会签下发。

参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纲要》起草过程中。并借鉴了美国、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充分照顾东、西部差异和城乡区别,具有易于推广普及,操作性、实效性强的特点。

三、纲要》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纲要》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原则,实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责任制。通过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理念,激发公民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减少火灾危害,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单位依法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机制基本形成、队伍普遍建立、设施较为完善、形式与内容满足社会需要;公益化和市场化结合、普遍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力量结合的宣传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指导、督察、考评、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得到广泛普及;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纲要》主要目标是年底。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明显减少,全国火灾形势保持平稳。

制定政策法规,政府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将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和公民素质教育范畴。落实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各负其责,部门齐抓共管教育、公安、民政、建设、农业、文化、财政、宣传、人力资源、安监、工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按照工作职能。加强协调,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并进行督导考评。

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单位全面负责社会单位负责本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自我管理水平。

学习消防知识,公民积极参与全体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防安全素质。

四、纲要》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据统计。70%以上的亡人火灾事故都发生在家庭。因此,家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至关重要。纲要》总结家庭火灾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对家庭消防宣传教育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学习掌握消防安全常识,主要包括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逃生自救知识。二是要开展家庭自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主要有教育未成年人不玩火,教育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三是要增强逃生自救技能,提倡家庭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

纲要》分别明确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职责是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针对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居民防火公约,重要防火时期、119消防日”活动期间组织居民开展消防科普教育和消防安全自查、互查及灭火逃生演练活动;社区、住宅小区设置消防宣传牌(栏)橱窗等,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经常播放消防安全常识;为每栋住宅指定专兼职消防宣传员,并明确开展防火巡查、绘制张贴住宅楼疏散逃生示意图等职责;发动社区老年协会、物业管理公司职工、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员参与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与社区老弱病残、鳏寡孤居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二)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学校是特殊的公众场所。不仅对于在校学习期间的安全有保障,而且对于提升国民消防安全素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因此,纲要》对学校组织开展常态化宣传、重大宣传活动及宣传阵地建设等做了明确规定。

纲要》要求:学校应落实相关学科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学校的常态化消防宣传。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分类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每学年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小学、初级中学每学年应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消防安全志愿活动应不少于4小时。

纲要》要求:学校应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学校的重大消防宣传活动。>

纲要》要求: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报刊、电子显示屏、板报等,针对学校的宣传阵地建设。应经常播、刊、发消防安全内容,每月不少于一次;学校教室、行政办公楼、宿舍及图书馆、实验室、餐厅、礼堂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疏散逃生标志等消防安全提示。

三)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近年来。特别是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但从当前农村的消防安全形势来看,依然比较严峻,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数居高不下,村庄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村民消防意识薄弱、缺乏自救互救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纲要》从宣传制度、宣传队伍、宣传阵地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一是消防宣传教育制度方面。明确职责任务;指导村民建立健全自治联防制度,轮流进行消防安全提示和巡查,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

二是宣传队伍建设方面。鼓励农村基干民兵、村镇干部和村民加入义务消防队、消防志愿者队伍,与弱势群体人员结成帮扶对子,上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查找隐患,遇险时协助逃生自救。

三是宣传阵地建设方面。并及时更新内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建立固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阵地,教育村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引导村民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行动;教育村民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的方法。

四是针对性宣传方面。要求农忙时节、火灾多发季节以及节庆、民俗活动期间,乡镇、村应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是指宾馆、饭店、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车厢、客舱及车站、码头、候机厅,寺庙、旅游景区、景点、庙会,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仅年一年,就发生了市拉丁酒吧重大火灾、市汉正街批发市场特大火灾、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建设工地特大火灾等多起引发社会重大影响的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位置设置不当,未按照规范装饰装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堵塞,经营业主消防意识淡薄、消防管理不到位是火灾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纲要》规定:

一是人员密集场所应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结合本场所情况。向顾客提示场所火灾危险性、疏散出口和路线、灭火和逃生设备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落实从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加灭火、疏散、逃生演练,消防教育场馆参观体验,确保人人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三是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以及大型活动现场应通过电子显示屏、广播或主持人提示等形式向顾客告知安全出口位置和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四是公共交通工具的候车(机、船)场所、站台等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提示。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电子显示屏、车(机、船)载视频和广播系统应经常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五)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这就将社会单位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作为了加强社会单位自我消防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全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明确提出要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社会单位消防宣传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单位火灾防控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应急处置和疏散逃生自救能力的强弱。纲要》要求:

一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本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张贴逃生疏散路线图。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灭火、逃生疏散演练。

三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掌握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找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四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设置消防宣传阵地。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局域网等应经常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五、贯彻落实《纲要》保障措施

一)出台配套措施针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文历史条件差别明显的现状,纲要》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和特点,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并区分年度、类别,进行量化,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别是要鼓励、引导社会机构和个人兴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机构,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宣传教育工作。

二)健全宣传队伍。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多种形式并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社会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纲要》明确要求在单位、社区、农村组成消防宣传队伍,并明确了组成人员的条件。应加强对各类消防宣传队伍的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宣传人员传播与普及消防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水平,培养群众性消防宣传的骨干队伍。

三)完善宣传设施。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配备宣传设施的具体内容,并明确了建设消防设施的时限要求和具体标准。年底,县级行政区域专门建设或依托消防队(站)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公园、学校等,建成一个以上功能设施比较齐全、能同时容纳50人以上参观的消防科普教育场馆;60%以上县级行政区域配备消防宣传车。

四)发挥媒体作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普及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及逃生自救知识作为重要宣传内容。必须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纲要》明确要求宣传部门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督促各类新闻媒体加大消防公益宣传力度,各类媒体应广泛、深入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公益宣传,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点防火时期和“119消防日”期间应刊播消防常识及公益广告,开展针对性的提示宣传。

五)创新消防文化。消防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消防文化建设。纲要》明确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消防文化事业创新发展,要动员、组织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组织创作消防影视剧、消防动漫、游戏,鼓励开展群众性消防文艺活动,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晚会、巡回演出、文艺汇演等,增强消防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

六)开展主题活动。纲要》要求。可根据本地区本阶段的工作实际,有计划地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宣传活动。公安部消防局将把宣贯《纲要》工作作为今年“119消防日活动主题,并把11月份确定为“全民消防宣传月”活动期间,各地要力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各级党政领导、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参与、带头参加宣传活动。要广泛发动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并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科普活动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内容,突出活动广泛性、针对性、实效性。

七)保障宣传经费。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并明确了经费用途。各地要逐步增加对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充分满足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

八)加强督导考评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各地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督导考评机制,推动《纲要》贯彻落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便于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从而推动纲要的顺利实施。

六、贯彻实施《纲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宣传、教育、公安、民政、文化、卫生、广电、安监等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原则,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纲要》主要内容,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要协调成立由当地政府领导牵头、8部门参加的宣贯《纲要》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地宣传、教育等8部门要密切配合,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及时研究、制定《纲要》实施方案,策划重大宣传活动,通报活动进展,解决《纲要》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各地要紧紧围绕《纲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五年规划,进一步细化具体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实施。同时,要与涉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旅游、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加强联系,取得支持,共同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二)广泛宣传。生命至上”主题,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纲要》主要内容和各方职责。各级宣传、公安、教育、民政、文化、卫生、广电、安监部门以及涉及到此项工作的工业和信息化司法、财政发展和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商务工商新闻、出版、体育、旅游宗教、民航、铁道、文物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团体应按照工作职能,部署、督导本部门、系统、行业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各地要广泛邀请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通过组织新闻会、邀请媒体专题报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采取广泛悬挂宣贯《纲要》横幅标语,设置消防宣传橱窗,组织多功能消防宣传车流动宣传,发动消防志愿者开展全民消防宣传行动等手段,掀起《纲要》宣传热潮,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启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行动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宣传教育的科普性、互动性、参与性、持续性、实效性,不断推动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