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儿童动漫故事精选(九篇)

儿童动漫故事

第1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关键词:动漫教育;动漫人才培养;儿童动漫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216-02

儿童动漫作品是当前和长远的市场的一个突出需求,此类作品目前国内数量最多,但多数质量平平,其创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动画教育中,儿童动画作品并不是主流。从学生动画获奖作品中,能看出,大多走的是学院派的艺术路线。但社会需求的是常规的商业化儿童路线的表达。这种情况,我们的动漫教育者需要关注和把握。

一、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创作

儿童是动漫欣赏的主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频道总监陈文指出:中国动漫爱好者的主要年龄群体,0-9岁,1.44亿;10-14岁,1.12亿;15-19岁,1.04亿;20-24岁,0.80亿;25-29岁,0.90亿;30-34岁,1.23亿;35-39岁,1.23亿;合计7.76亿。[1]一项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动漫产品使用率为86.7%,在9周岁至17周岁未成年人接触的动漫产品类型中,以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为主,其比例达到63.9%,其中9周岁至13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71.0%、14周岁至17周岁人群动画片和动漫影视使用率为53.6%。[2]据中国人口网的数据预测,至2050年,中国0-14岁的儿童将会稳定在3亿左右。由此可见,儿童是我国动漫欣赏的主要群体和主要市场。

儿童故事是动漫创作的重点。动画是以创作为核心的“讲故事”,丹麦著名动画编导米科尔·埃格兰德·李说:“孩子们是不考虑画面是否绚丽的,因为他们最关心的是故事。我认为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3]儿童动漫作品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指具有儿童文学性。张之路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动漫问题在于文学性缺乏:“动漫事业要依靠文学(不仅仅是儿童文学)的支撑,从文学中吸取营养。文学也需要动漫事业的发展来带动、创新、繁荣。相得益彰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4]目前国产播出平台遵循着限播令,但从深层次来看,产生出好的故事的动画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总监雷瑛所说:“播出控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优秀动画片才是关键。”[5]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被认为是技术粗糙、故事低幼,但它能够长演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给15岁以下的儿童看的,不像日本,因为小孩子越来越少,所以动漫越来越成人化。中国有4亿儿童。只要故事简单,轻松诙谐,形象各具特色,他们是买账的。”[6]这个商业成功的案例,也说明了儿童动漫创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儿童动漫研发创作能力的培养。从动漫艺术的本质上看,“动画是文化内容的产业,形式和工艺则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核心价值是艺术创作。未来的动画无论怎样发展,艺术创作的比重只能越来越高。”[7]所以,我们应把儿童动漫作品的研发创作当作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

二、高质量的儿童动漫作品,需要人才具有动漫理论和人文素养

与数量众多的动画实践相比,我国的动漫理论研究相当薄弱,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动画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不足不免让在学习中不能对整个动画的学习和制作做一个宏观长期的把握认识以及对动画发展的本质规律的理解。”[8]从科研项目级别来看,动漫科研项目以校级为主、省部级为辅、部级极少。至今为止,也没有一本公开发行的动漫专业学术期刊。动漫理论研究的滞后不能很好地总结动漫的实践,难以给动漫实践做指导。而这种指导,在当前国产动画数量达到世界第一的情况下,显得亟需。当天,没有动漫理论的指导,动漫的人才培养就只能局限在技法技能的范围内,无法深入和持续发展。

动漫专业中的人文素养同样重要。人文素养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做人,在动漫创作中就是如何表达人、体现人的魅力。有人说:“动画艺术是深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表现和流露。人文精神教育是动画艺术教育的灵魂。动画技术再高深,都是为动画艺术服务。”[9]我们比较认同这一看法。在动漫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人文精神的养成,处理好动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改变当前动画艺术教育中片面强调技法技能的观念和做法,为动画艺术找到根本,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放飞希望。

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国动漫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中国动漫产业的真正腾飞远不是解决政策、资金、产业链、市场、制度等等这些眼前的现实问题就能做到的。对于精神、道德、审美、文化这些真正作用于动漫产业内核的隐形因素的建立,更是中国动漫人要努力实现的理想,这需要几代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奋斗。”[10]动漫既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受众人群,也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审美教育,以体现民族的人文精神。将民族人文素养融入到动漫教育中,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人才培养的模式。

三、重视儿童动漫的创意和创新

创意创新是人才培养的世界性趋势。美国自1947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创意课程以来,迄今已有数百所大学开设了创意产业或课程,培养了数千万名创意人才。日本甚至对350万家庭妇女也进行了创意培训。重视创意教育,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发达国家得以强盛的基本经验。[11]

创意创新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高级创意人才实际上是决定动画作品优劣的核心,必须经过具有良好艺术培养氛围的高校系统性教育模式的培养。动漫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关键在于动画造型的创意设计和角色形象的塑造是否具有魅力,影视动画学科中绘画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课程学习本身,而是打开学生的创造性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出新鲜创意的动画造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成果。”[12]可以通过创意思维与绘画技巧的训练来培养。

从国外来看,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动画专业代表了相对普遍的美国电脑动画教育机制。从学生完成的第一个影片开始,就被强调创作性、艺术性和原创性,要有文化上独特的视角,在技术上有不同的侧重。该大学的教师玛沙·克里扎斯基说:“之所以如此看重原创性,是因为未来这些学生工作之中,这一点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整个美国的动画领域,都特别需要原创性。旧金山州立大学有很多机会同那些大的动画制作公司深入交流,他们常常提到:你们在学校搞教育的时候,千万请注重原创性,学生要有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那些软件、高科技、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以后教他们,不用在学校来学。面对工作者,他们更会吸纳那些比较有艺术性、创作性的人。”[13]这里所谓的“艺术性、创作性”,也就是动漫艺术的本质要求。

动漫行业对创意创新人才有大的需求。一些高校把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在高级动画创意设计与制作是好的,但开设的课程一般是以素描、速写、造型结构、色彩、构成课、动漫软件的制作应用为主,因此毕业生在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从事不了高级的创意设计与制作,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选择了勾线,上色等低端动画制作工作。动漫行业需要进行原创而不是代工,但高校培养的学生倾向于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绘制和制作能力,由于缺少创意创新,给国外原创打工的也很多。有些人呼吁,在数量庞大质量差的情形下,高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合理方式,加强创意性人才的培养,认为原创性是培养高校动画人才的关键。

动漫产业需要创意创新来突围,加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评论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麋鹿王》说:“《麋鹿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的完美结合,既扎根于本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红十字会馆首席设计、动漫专家俞立昂说:“成功的国产动画都在积极寻找自身特色,将中国元素、中国风格运用到影片中,许多电影都直接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14]动漫产业的灵魂是文化创意,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动漫创作的不竭源泉;自主创新和民族原创则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源。著名动画导演戴铁郎提出:中国动画界缺少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中国很多可称之为大片的动画作品只是机械地完成国外的创意,缺少自己的东两,只是一个执行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石民勇教授也强调:“动画产业是文化产业,迫切需要创造性人才,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重要任务。”[7]

关于国产动漫缺乏创意创新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结果,在计划经济时代,产品的销售发行等市场问题不愁,当时动漫观众的眼界没有打开,不像当今时代观众的欣赏视野里几乎看遍了世界著名动漫作品,一旦做比较,就会发现国产动漫创意创新的不足。二是代工的结果,国内动漫人才十几年来为国外动漫做代工,这实际上也促成了动漫院校对中期制作环节人才的大力培养。由于代工,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都是国外的,因此国内也就少有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急切要求。在政府的支持下,三年来连续10万分钟以上的产量及奖励政策,要求国产动画的原创性提高,而这个要求就近年来忽然提出的。没有超前意识、培养不出领军人才、本身就不成熟的动漫高校当然就措手不及,创意创新人才一时间显得奇缺。

国内动漫届对于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儿童动漫研发人才的需求。因为国产动漫尤其是国产动画十之八九都是定位于儿童观众的。因此,加强具有创意创新能力和儿童动漫研发创作人才就极为关键。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是高等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让中国的孩子多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国家的动画片。”[15]表示出对国产动漫发展的热切期待。我们诚挚地希望,通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儿童动漫作品,让中国的孩子看着自己国家的动漫长大。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儿童动漫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证研究” (620)、长沙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儿童动漫研发高级技术人才需求与培养研究” (SBZD201104)。

参考文献:

[1]陈文.应对中国原创动画主要壁垒的策略[A].中国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43.

[2]王扬.中国出版科研所“第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09-04-22].中国出版网,http://.cn/hw/yw/200904.

[3]中国动画最大挑战是如何讲好故事[EB/OL].[2009-12-1].http://.

[4]张之路.中国动漫问题在文学[EB/OL].[2010-6-1].http://.

[5]雷瑛.一切为了中国动漫和中国孩子的美丽结盟[A].动画产业年报2006[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6]中国动漫逐渐走出模仿时代[EB/OL].http:.

[7]葛宗男.对中国动画教育“”的冷思考(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1):64,5.

[8]魏林红.论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发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9.

[9]张刚.宫崎骏动画作品研究对我国动画艺术教育的一些启示[J].艺术科技,2009(4):52.

[10]周玉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价值构成[N].光明日报,2009-07-24.

[11]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http:///news.

[12]薛毅.影视动画专业绘画创意思维教学谈[J].电影文学,2010(10):148.

[13]玛沙·克里扎斯基.从旧金山州立大学看美国电脑动画的教育机制[J].艺术评论2008(2):56.

第2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动漫作品;动漫

动漫就是使用各种影视镜头语言来组织画面,就是利用时间轴的运动将漫画画面连续呈现。而动漫作品是通过文字与图画、与音乐交织起来的作品。学前艺术教育指的是对3~6岁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幼儿园具体的艺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音乐活动、美术活动、语言活动。

1 动漫作品运用到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1.1 动漫作品中包含丰富的艺术元素,能够引起和维持幼儿的注意

学前幼儿无意注意占较大的优势,但是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分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容易被教学内容以外的事物所吸引。动漫作品中不仅有生动有趣的动画场面为支撑,还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和音乐。幼儿不仅会被逼真的形象、艳丽的颜色等所吸引,随着文学内容的不断凸显教师,还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绚丽的画面背后的深刻的含义,音乐能使幼儿在观赏生动的画面的同时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幼儿身临其境。

1.2 简洁、夸张的形象和语言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动漫作品中利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或物的某些本质的、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使微小的夸大化;使平淡的更加凸显;使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充分的显露出来,从而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符合幼儿想象力的夸张性,令幼儿可以在感受连续丰富的画面带来的视觉刺激的同时,通过动漫内容了解一些简单的道理。动漫中夸张的形象在幼儿头脑中留下丰富的表象,也为幼儿创作美术作品积累经验,为幼儿再造想象提供基础。

1.3 动漫的虚幻性,丰富幼儿情绪情感

动画大师迪斯尼曾说过:“动画的首要责任就是把生活卡通化,在动画片中充分发挥幻想和夸张的特性”。因此,动漫世界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绝对不是只停留在对生活粗浅的模仿上,而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幻想和夸张。在动漫世界中,动漫中的角色随着虚幻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当幼儿被想象夸张的内容吸引时就会体验到跟角色相同的情绪,进而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1.4 动漫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动漫以各种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比如,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上的漫画插图形象、广告上的动漫形象、手机、网络上的动画等各式各样的途径都或多或少的带有动漫元素,所以,动漫随处可见,因此幼儿更容易与动漫接触。

2 幼儿艺术教育中动漫作品的筛选与应用

2.1 幼儿艺术教育对动漫作品的筛选

动漫作品多种多样,并不是每种动漫都能运用到学前幼儿艺术教育中,有些动漫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生活范围;不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应用前首先应根据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幼儿艺术教育的特点、目的和过程对幼儿艺术教育中应用的作品进行筛选。

2.1.1 所要选择的动漫作品应该具备审美教育功能。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就是要让幼儿在艺术欣赏活动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使幼儿在思想、感情、追求、理想、态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引导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前儿童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不丰富,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的动漫作品可以成为幼儿正确了解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求所呈现的审美对象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另外,所选择的动漫作品中包含的创作者的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认识、理解、评价和态度应该是正确的和积极的,感情是真挚的、热情的。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才能为幼儿提供可以模仿的榜样。

2.1.2 动漫作品应该为幼儿展现能引起幼儿积极的内容、形象。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刚开始发展,情感占优势,对事物的区分和概念的概括离不开具体的表象。所以,运用在幼儿艺术教育的动漫作品中的形象应该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并能将对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和想象以恰当的形式探索体现在美术角色设计的过程中,使创造出来的角色形象、色彩和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达到统一。向幼儿传达真正的美的事物,使幼儿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美好、积极的事物有个正确的感受。

2.1.3 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的动漫作品中的色彩和线条能促进学前儿童对其中所表现的意义的理解。应用于学前艺术教育中的动漫作品的色彩要符合学前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水平。儿童在观看动漫的时候能够直观了解到不同颜色所具有的不同属性和各种线条所表达的各种现实事物,而且能让儿童能够直观的领悟到不同颜色在具体场景中所代表的意思,如绿色象征大自然,代表宁静、悠闲、安全等意境;黑色代表沉默、恐惧等;并能让幼儿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线条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如直线表现挺拔、坚实、呆板等;曲线表现柔和、流动等。给予幼儿在美术创作中模仿的对象,有了模仿,才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2.2 幼儿艺术教育中动漫作品的应用

2.2.1 在音乐教育中使用动漫作品。在歌唱教学中利用动漫可以将歌词的内容以动态、优美、富于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幼儿记忆和理解歌词,而且有利于幼儿感受歌词的意境美,辅助教师达到活动目的。在韵律活动和打击乐演奏中运用动漫可以将动作按照音乐节奏共同表现在动漫中或者运用动漫中的各种线条来表现节奏,可以为幼儿提供韵律动作的榜样。

2.2.2 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动漫作品。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动漫作品中的具体角色的形象作为幼儿美术作品模仿的对象。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动漫作品中的背景和场景图画,让幼儿想想场景中发生的事情和故事中的的角色,在场景图画上进行创作。动漫作品中有一些作品还适合给幼儿做美术欣赏活动,如《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漫中就是以水墨画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展现出来,像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运用到美术欣赏中,引导幼儿欣赏水墨画的特点和线条。

2.2.3 在文学欣赏活动中运用动漫作品。在故事的欣赏活动中,可以专门根据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由相关部分专门为幼儿欣赏的故事制作可供教师使用、幼儿观看的动漫。还有一些非正式的活动中,幼儿教师在幼儿欣赏的动漫作品选择上特意选择一些讲述优秀故事作品的动漫作品。如一些我们成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是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承的故事,像大禹治水、完璧归赵等。在诗歌、古诗等这类简洁不易懂的作品时,同样可以制作相关的动漫作品帮助幼儿理解其要表达的意境和道理。

在文学活动中,老师经常会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这时就可以实用动漫中的场景和故事内容为幼儿布置游戏背景、场地。使用动漫形象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如指偶、棒偶、手偶等。但是在以上活动中运用动漫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的动漫作品一定要有本活动的具体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注意动漫作品展示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否则,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弓,.动漫艺术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3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摘要】本文以“85 思潮”、国外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审美的影响,总结出中国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并以个案为例重点分析中国儿童读物插画的种类及特点,阐述了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的发展及变迁。

【关键词】儿童插画;形成原因;艺术风格

儿童读物插画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图书,对儿童而言,儿童读物插画是最浅显易懂的,它对孩子的影响是任何书籍无法代替,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使其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具有教育引导的独特作用,而且在提高儿童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丰富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读物插画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它是通过童趣、童真、童心表达出来,绘画师在绘画过程中通过童心勾勒出生动的构图,用童真带来明快的色彩,通过童趣创造出活泼的造型。目前国内儿童读物插画很难找到以儿童角度来研究其艺术风格的文献和书籍,主要是儿童插画作品缺乏专业性,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儿童审美能力要求,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其类别、艺术特点等;对儿童读物插画的艺术特征,只是笼统地进行阐述,没有从时代特征、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经济体制等因素进行透彻分析,没有发现中国儿童读物插画实质性的问题。对儿童读物插画的研究必须以时代背景、外来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总结出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种类、特点及艺术风格,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中国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一)美术界“85 思潮”新艺术思想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于美术界受“文革”及左倾路线影响,在绘画上以严谨、工整、黄金分割法为代表的苏联学院派成为当时的主流派系;在这种情况之下,青年们在美术界发起了“思潮”反思,反击苏联学院派绘画风格,将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引进中国,试图挣脱“文革”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传统价值观、学苏风气,这一时期思潮被称为“85 思潮”,受其思潮影响产生的艺术被称为“新潮美术”。“85 思潮”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文化、生机与活力,艺术家在这一时期主要接触一些中文出版物和译文资料书籍,对国际艺术舞台艺术学思想与逻辑的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视觉审美刚刚起步。艺术家运用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和绘画手法在儿童插画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儿童读物插画的艺术风格发生转变,否定了“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是阶级斗争工具”的理念,绘画方式上批判了“三突出”“红光亮”,将艺术回归于艺术本身。“新潮美术”是用西方现代主义对过去传统儿童艺术进行反思、反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真正的民间艺术之魂,将长期制约儿童插画艺术创作的道德规范、政治思想和社会伦理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不再受到制约。

(二)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儿童读物插画

1.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读物插画的冲击

改革开放后至90 年代前出版社引进一批优秀的国外儿童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英国童话故事》,其精致的画面、丰富的内涵,将儿童带到画面里搜寻线索,从找到的线索去探究其中奥妙。国外儿童读物中的精彩故事,其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富有拟人化、幽默感的绘画方式,迅速受到儿童读者的欢迎。为了迎合当时儿童审美的需求,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动脑筋爷爷丛书》。这套书至今使“80 后”依然记忆犹新。

90 年代后,日式卡通凭借极具亲和力的卡通人物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对儿童极具吸引力;像《樱兰高校》《超时空要塞》等日式卡通画,在市场上其销售量巨大。而中国儿童卡通读物当时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几乎没有原创的独具特色的儿童读物,只是对国外童话故事稍作修改后,重新绘制插画或者照搬国外原版图画进行出版。受国外儿童读物的冲击,中国连环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时国内创作较成功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小说,成为90 年代国内具有标志性的儿童读物。

2.欧美、日本动画及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对中国儿童审美的影响

自1990 年11 月颁布“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它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各大电视台引进多部欧美、日本动画片,像《蓝精灵》《机器人瓦力》《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数码宝贝》《聪明的一休》等。欧美、日本动画特点:欧洲动画擅长以睿智犀利的思想来表明主题,在视觉上创造出内敛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人物塑造上采用拟人、夸张、变形、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美国动画主题弘扬积极向上、邪不压正的思想,人物塑造活泼幽默,视觉上营造出艺术细腻的效果;日本动画着重于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多采用生动的主题、极具趣味性故事来吸引儿童,在绘画艺术上采用线条简洁概括、人物帅气美型、眼睛透亮程式化、服装华丽、色彩鲜明的插画风格,创造出极其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由于受“文革”影响,中国动画出现断代,当时动画片很少;在整个充斥着欧美、日本动画的大环境下,少年儿童受其耳濡目染,逐渐地被西方、日本艺术所吸引,审美方向发生了转变,偏离了正常审美方向;同一时期大量的欧美、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涌入国内,欧美、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极具有动画特点,欧美儿童读物插画具有精致与丰富的内涵,而日本儿童读物插画极具甜美、可爱与强烈的亲和力,其内容与表现形式具有童趣、幽默,极大地改变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趣味;因为受“85 思潮”、欧美及日本动画和国外儿童读物插画影响,中国艺术家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为了迎合当时儿童的审美特点,逐渐摒弃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和表现形式,在绘画技巧上向西方和日本卡通靠拢,在人物的造型上由原来的写实转为概括,这与传统的造型出现了偏离;但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儿童读物佳作,例如:由麦荣邦、蔡康非绘制的《牡丹公主破奇案》,吸收日本漫画家平田昭吾的艺术特点,以动情语言讲述剧情,绘画线条简洁,绘出的人物形象夸张、动感十足、自然亲切,涂色上吸收了欧洲漫画涂色特点。

二、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特点

(一)抒情写实风格

在80 年代后中国的连环画及儿童插画受伤痕美术的影响,绘画题材上人们将个人崇拜转向了对普通社会的关注,绘画表现形式和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期间的写实风格差别巨大;儿童插画更注重具象写实,不再是只注重西方绘画技法、明暗、肌理等,艺术家更加注重绘画方式、方法的创新。当时的连环画抒情写实风格已具备了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萌芽,绘画的最终目的是抒发人物思想、情感及心理状态,反映社会的现状;在绘画方式上,追求不同绘画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形成各自的艺术趣味和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1987 年陈延在《中国连环画》刊登的《第四十一》作品,其绘画运用冷暖色调的搭配,充分表达了人物情感,使画面更具张力,这与他在1973 年绘制的《紫曲河畔》、1983 年绘制的《就是你》有了很大的改变。

1987 年《中国连环画》刊登了曹辉绘制的《征服死亡的人》,此作品在人物写实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人体解剖知识,并配以阴郁低沉、灰暗的画风,充分体现了绘画的语言艺术和绘画材质美,并给以视觉的强烈冲击。在画面构图上打破了传统的结构,力求变异、构图更具独特。80 年代抒情写实绘画风格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理念,并不断探索创新,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将外部世界、内心思想充分融入儿童读物插画中,使画面给人以多层次的立体感受。

(二)可爱卡通风格

因受欧美、日本动画及国外儿童读物插画的影响,中国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风格。最为经典的人物有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其相关的儿童读物也受到一致好评。当时中国卡通动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它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像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年画、木偶等,同时又吸收了国外卡通动画先进技艺,塑造的人物形象既贴近中国传统,又具有卡通动画的特点。绘画主要表现人物表情与动作,而立体感与光影变幻只做简略处理,颜色鲜艳明快。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剪纸动画《葫芦兄弟》。

在90 年代中期,《北京卡通》是中国最早的儿童卡通画月刊,其中连载了大量的中国原创卡通画作品,如《过招》《露露》《光头小霸王》《燕落平沙》等。同时期的儿童读物《科普画王》中胡蓉绘制的《白秋练》(图1),其既继承中国传统绘画,又吸收日式卡通画优点,以生动主题和故事情节为主线,绘画上采用淡墨、白描等中国画的技艺,运用白色、黑色为背景来渲染主体人物,在当时拥有相当大的知名度;90 年代主要的卡通画创作方式:具有浓厚的小人书特色,其绘画方式主要通过肌理变化和淡墨晕染,极少运用网点对卡通画进行处理,形成了独特的带有中国风格的漫画作品,如皇名月的《李朝·暗行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图2)《桃花源奇谭》;此漫画风格并被日本漫画家学习借鉴,在日本掀起一股风潮。

(三)幽默漫画风格

漫画风格在这一时期被儿童读物广泛应用,这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的漫画风格有着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出现了歌颂性漫画与讽刺漫画,这两种漫画虽然反映的内容不同,但起到促进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80 年代中期漫画题材内容和形式上发生变化,不仅重视漫画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且强调娱乐性、传播性;这时期具有娱乐作用的幽默漫画、世象漫画,具有传播理念、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科普漫画得到发展,首次出现了广告漫画。幽默漫画风格在儿童读物插画中占主导地位,其具有讽刺、幽默、机智、夸张、滑稽、怪诞、诙谐等喜剧特征,对儿童极具吸引力,在儿童读物插画中得以充分体现;在绘画的风格上更加注重用人物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情节,动作表情更夸张,表达感情细腻,语言诙谐幽默,注重调动读者的兴趣;像《下次开船港》《儿童时代》《伊索寓言300 篇》《木偶奇遇记》《儿童读物新世界》《学与玩》《科幻故事365 夜》等。幽默漫画的幽默风格在幼儿、小学的课本插图和大街小巷发的宣传画都会出现,成为当时儿童读物插画中的主流漫画。

(四)水墨国画风格

水墨国画风格在80 年代至90 年代初的儿童读物插画中比较常见,其插画艺术以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生动的艺术造型,让儿童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去探寻知识的奥妙,而儿童纯净天性不受时空限制,这一点正好符合水墨国画特点;水墨国画特点:不受客观世界色彩存在的限制,以宣纸为主要绘画形式,画家通过水和墨的变化,不求形似,只求神似,意在笔中,通过镜象、意象、悟象三者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心灵、精神来创作绘画,绘出人物意境、思想境界,从而达到线有神采、人物有结构、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效果。像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其封面大多以水墨国画插画为主,如1988 年第42 期《儿童文学》,封面是一幅线条简练概括、运笔潇洒自如、晕染浓淡层次分明的水墨画;而在1994 年出版的第193 期《儿童文学》,封面插画虽也是水墨国画,但其风格与80 年代末的水墨国画相比增加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包括人物造型的严谨,其色彩设色淡雅且变化丰富,形体富有立体感,画面自然浑厚、灵活多变,具有浓厚的现代艺术绘画风格,是80年代至20 世纪末儿童读物插画作品之上乘佳作,应该被现代儿童读物插画家所重视和借鉴。

三、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中国儿童插画艺术风格述评

20 世纪80 年代至20 世纪末这30 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这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发展也是十分巨大的。抒情写实风格、幽默漫画风格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写实风格更加注重艺术表现,漫画风格与之前相比,其形象更加夸张;受日本动画的影响,中国的卡通艺术风格在20 世纪末90 年代初逐渐形成,创造出富有中国艺术风格的卡通画;水墨国画风格仍以传统水墨绘画占主导,曾在20 世纪末90 年代初大量出现,但到1995年之后逐渐减少,水墨国画风格不再被人重视。受儿童的审美观的影响,在儿童读物市场上卡通风格、漫画风格开始占主导地位。从这一时期开始儿童读物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越行越远。

四、结语

儿童读物插画随着市场的繁荣昌盛,插画家从儿童的感情、趣味和色彩来创作儿童绘画,儿童插画的风格、种类越来越多,有部分插画风格缺乏艺术之审美,缺乏专业性,很难满足不断提升的儿童审美能力要求,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插画家不仅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而且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及内涵,不断吸收国际先进儿童图书的优秀绘画理念和艺术特色,拓宽中国儿童作家、插画家的眼光,完善、改进儿童读物插画中的不足,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插画艺术风格,儿童读物插画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茂丹.简论形式革命与“85 思潮”美术运动的之因果[J].现代装饰(理论),2012(6).

[2]王超.对当代儿童插画设计视觉传达的分析与思考[D].长春:吉林大学,2011.

第4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影像诗性

美在于情。感情的抒发直接关系到文学创作主题的表现。求真向善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美的实质,是儿童文学电影改编创作的力量源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倾向于对真善美的呈现与演绎。这一主题构成了电影影像艺术的主要思想内容。从当代儿童生活和生命体验出发,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世界进行影像阐释,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儿童世界。建构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对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电影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来说,要想建构儿童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就必须要认识到改编的美学价值,从两种不同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找到诗性的本源。儿童电影贮存诗意,张扬诗性,用优美的电影叙事语言和唯美的画面艺术地表现电影深刻的主题和丰厚的意蕴美,寻找文学艺术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唤醒生命的方式。诗意在电影文本上流淌。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电影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1]电影的情感触角延伸了观众的情感世界。当然,未来仍然很艰难。当代儿童电影的主题呈现模式化类型化的创作倾向,诗性文本题材枯竭。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追求一种宁静自然的艺术境界,以文学的诗性浸润电影叙事空间,以此来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一)电影画面的唯美清新

电影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丰盈的艺术想象空间,清新美丽的画面可以带给人诗情画意的美丽愿景。要追求梦幻的叙事效果就要以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和具有强烈冲击力量的影像来完成梦幻工厂的制作。新颖独特的画面构图,鲜明的颜色对比,个性的造型设计是征服小读者的利器。要想能诗意地诠释生命与儿童精神,就要找到属于符合儿童审美情趣和精神向度的表现手段。电影《草房子》的画面精致唯美,素朴的格调,展示了独具油麻地乡村风情的自然人生画卷。该片运用诗意的视觉影像和草房子的独特造型,有着古典的美感,画面富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朴实中见精致。《花季·雨季》通过各种鲜艳的颜色构成电影画面的颜色配比,表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青春靓丽的人生风景线。灵动的画面构图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童电影对儿童性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诗意化的抒写,让符号和图像在画面语言展现中成功结合。随着四维电影环境特效模拟仿真时代的到来,当代儿童电影不断以开放性的视野和全新的叙事理念来突出影视文本中影像画面的艺术美,建构立体逼真的画面。

(二)声音的情感交流

声音是情感表达的主要视听手段,与影像造型发生相互作用,并能有力地配合画面,开拓了电影叙事新的艺术世界——由声音所建构的“有声世界”。声音能抵达人类心灵深处,是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叙事手段。电影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都能对电影叙事产生重要作用。渲染故事发生的情感氛围,刻画人物心理都依靠这一手段。在儿童动画电影《马兰花》中镜头就是以舒缓的背景音乐来展现叙事空间的。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就好像在清丽和谐、自然清新的山水画中游历人生。幽美动人的意境可以说是诗意叙述的典范。改编者突出了影片的古典情调和浪漫情怀,以动人的镜头语言和抒情性的音乐背景融合起来,展现了儿童影片自然清新的电影美学特征。

(三)意象的含蓄蕴藉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儿童电影的叙事中适当运用意象,可以适度扩展想象空间。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就是通过宝葫芦的意象对电影神秘虚幻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和主题的象征寓意上起到重要作用。《扬起你的笑脸》表现了“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的意境。其中对笑脸和影子的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孩子面对挫折和不幸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任何镜头中的意象显现,都是潜在的叙事符号,表现了电影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电影独特的审美基调。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文学改编的叙事诗性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改编也有叙事上的诗性特征,呈现出优美清雅的叙事美学特征,叙事技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诗意化,多元化,生活化,审美化,成为当代儿童电影中的重要审美特征。改编者能根据接受者的审美意图利用大摄影师的魔棒在电影院的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种种诗意和人间万象。电影叙事的语言革命和美学原则革命已经成为当代电影革命中的重点。如何增加儿童电影的思想深度,不断拓展儿童电影反映的生活纵深面,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用想象赋予儿童生命体验与童心诗心一种灵动和飘逸,以个人化的故事叙事风格而独树一帜。正如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内心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一首以事件而不是以语言为旋律的诗——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告诉观众:生活就像是这样!”[2]他认为“电影美学是表达活生生的故事内容的手段”[3]。为了更好地讲述儿童电影诗性的故事,我们要轻装上阵,放下身上所背负的教化责任,构建儿童文学自己的故事形态,创作出表现当代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意识的电影作品。

(一)故事情节流丽曲折的浪漫化叙述

诗性改编传统需要儿童电影通过清新流丽的故事叙述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诗性魅力。这是电影文本对文学的敞开性支撑,使文学中的故事诗意地栖居在各种题材的电影文本中,最终实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让故事变得更有浪漫诗意,将是儿童 电影制胜的不二法门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文学的蕴藉传统和电影的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由文学改编成的电影艺术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电影中“意”和“韵”有更浪漫的表现。从《霹雳贝贝》充满幻想神奇和幽默曲折的科幻故事,到《渔岛怒潮》中惊险刺激的儿童团长与渔霸土匪顽强斗争的“剿匪故事”,到《一个都不能少》中由代课小教师孤身寻找失学儿童的朴实感人的真实故事,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正走向一个情景共生的新美学时代,诗性改编传统正在形成。儿童电影中情节的浪漫化是电影叙事美学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体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之意,展现电影故事的心中之场,体现了电影语言美学的艺术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结构的反叛传统

叙事结构的诗性改编策略要更新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结构理念,在故事事件的设计上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敢于反叛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形成新奇的故事序列。儿童电影学会如何在惊奇自然中满足观众的情感。《飞来的青衣》采用的是“戏中戏”结构和《我的九月》的梦幻式心理结构相得益彰。《孙文少年行》则运用了双线复式结构,以老年孙中山的视角,来表现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浪漫的回忆体现其诗意化的叙事特征。

(三)人物形象的率真朴实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电影叙述的重要话语之一。儿童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诗性传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是电影叙事美学的重要体现。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寻求诗性气质,通过诗意化的人物形象来观照整个艺术世界,表现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状态和人生遭遇。《走向十八岁》中主角姚小禾是一个有着天真梦想和浪漫情怀、美丽质朴的乡村女孩。《红衣少女》展现了少女安然懵懂的青春意识和初涉人世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主人公的深层隐秘心理。

(四)叙事风格的清新唯美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文学改编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自然清新、唯美梦幻的审美风格,影片充满诗意的自然气息,可以说是贴近童心回归自然的本真创作。无论是唯美清新的《草房子》,愁雾迷离的《城南旧事》,还是神奇梦幻的《马兰花》都是当代儿童电影中一首首自然清新的散文诗,体现出当代儿童电影文本回归自然和古典韵味的情趣与诗意。在清新自然的抒写中,通过清新唯美的整体风格表达对生命的体悟。在对儿童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观照中,用一方银幕缓缓展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一颗真挚的童心去表现和抒写人性。当代儿童电影在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儿童把优美的外在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时,把它比作人加以欣赏和揣摩,甚至把它作为人的生活美的一种隐喻和象lunwen. 1KEJI AN.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征对比自身加以观照时,艺术的自然美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这种自然美的实质还是人的美在起作用,是儿童用他自己的心灵加以“美”化,诗化了。在儿童的眼中,如刘勰所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和外在环境,以新兴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学艺术对人性人情探照的深度引领进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艺术层次,具有历史感和哲理性,使得“情与物游而又不能相舍”。(黄孚:《诗序》)当然,与传统艺术诗画、文学艺术相比,电影能借助一些影像造型,凭借光阶、色阶的变化以及镜头的运动变化,可以更直观更准确细致地传达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走过了一段不一般的诗意历程,却表现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诗性表现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第5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绘本能带给儿童什么?

4月2日,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同时,由2012年发起的“中国首届绘本节”已经进行到第四届,绘本销售也在儿童图书类中成为亮点。

本刊记者从网上一家从事童书销售的书店信息中看到,该店儿童绘本月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在济南,儿童绘本在童书销售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和孩子共同成长一直是近些年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从安徒生到绘本,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浪漫故事?绘本到底是什么?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漫画、连环画,说法不同,叫法不同,但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用两个以上的画面来讲故事。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部分学校地区将绘本投入在儿童教学。

绘本教育能带给儿童什么?这涉及到一个教育目的和人的终极。

《青蛙弗洛格》是绘本界的杰作之一,风靡世界。故事讲述一只青蛙极不喜欢自己的外貌,而出门探险旅行,羡慕鸟儿会飞、羡慕小猪会烤蛋糕、羡慕别人会歌唱,最后却终于发现原来自己会跳还有漂亮的绿色……

童趣的语言、正确评价和自我接纳无疑都是3到12岁儿童成长的关键词。而绘本教会给人的也就是这种 “全面、全人”的教育。

教育的美丽与温度:儿童革命里的文明呼唤

抛开绘本,从中国现当代最经久流传的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谈起。这部影响几代人的作品由漫画家张乐平先生1935创作。柯灵在香港版《三毛流浪记》的序言中评价此书:“是一部亦可给成人看的警世书。”三毛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阴影,也带着深刻的历史启示――对文明的呼唤。

教育从来不是说教,鲁迅小说里充满了对四书五经的厌恶;职业性、知识性的灌溉脱离了人文的熏陶也构筑不成教育的终极。一部《三毛流浪记》几乎胜过一百句名人哲理,漫画曾经补充了传统教育的功能,比漫画更细分功能的绘本同样是。

绘本以机智的笔触,精心构造了一组组笑中带泪的画幅,润物细无声式的传递使儿童得到了乐趣,让这种大道理的传递和接受变得轻松可行。绘本人文式的文化熏陶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传递,是对儿童尊重和人性的教育方式,也是对待人的有体温、温柔的拥抱。

不可不谓绘本的出现,即是儿童教育的“革命之花”。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这一首诗可谓直中我们教育的病灶。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具备独立人格、尊严的群体,儿童从来不是成人意志的继承和复制者。从教育的角度,我们的孩子已经在童年阶段被剥夺了快乐的权利。书包的厚度见证了他们学习内容的密度。

第6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IT之后看动漫”,动漫产业现已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增长点。“并且这一浪潮目前已波及到了中国童装市场。”谈及此次与海尔集团的合作,华融集团董事长李文派表示,正是基于对中国动漫童品市场的看好。

据李文派介绍,现今,动漫童品已成为儿童市场的一大趋势。国外老牌迪士尼狮子王、米奇等动漫童品凭借经典讨喜的动漫形象,迅速抢占了中国童品市场。迪士尼更是在中国的动漫童品市场上独占鳘头。而当庞大的中国童品市场被洋品牌当道的时候,中国的童品市场似乎还没有个可以与之抗衡的品牌,“正是瞄准这一市场空挡,同时立足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需求,我们在去年与中国第一价值品牌海尔进行了战略合作,目的就是以振兴中国民族产业为己任,将‘海尔兄弟’打造成卓越的中国童装领军品牌,为新世纪儿童勇敢探索精神的复兴,承担起民族品牌的职责。”

为给“海尔兄弟”提供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2009年7月,华融集团斥上亿巨资组建成立了厦门海乐园动漫产业有限公司,主营动漫及周边衍生品。同年,海尔集团授权海乐园动漫产业有限公司负责其品牌资产“海尔兄弟”的童装,童鞋等儿童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谈及今后的营销策略,李文派表示,海乐园在品牌营销上将采取包容并蓄的策略,在吸收国际动漫品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儿童生活体验馆形式。在这个体验馆展示的将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所需的服饰背包等,更是种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的展示,是一种孩童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产生憧憬的生活形态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其即将推出的儿童生活体验馆,占地面积都将在200平方米以上,馆内将集中展示依据海尔兄弟品牌理念设计的童装,童鞋等儿童生活用品,与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用品专卖店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体验”,体验馆里不仅将展示其不同系列,风格的海尔兄弟儿童用品,还将搭建儿童游乐区,目的就是让天性好动的孩子在其间嬉戏游玩,体验各种生活乐趣。

“与此相配合,海尔兄弟童装产品也将是丰富多彩的。”李文派介绍,海尔兄弟品牌拥有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其设立在北京、厦门和台湾等走在时尚前沿的主创团队,还特别提出了一个异地因人制宜的设计理念,将在资深幼童心理学博士与保健医生的指导配合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的孩子设计最贴心的尺寸和款式。

“即便同一个品类,也会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征而设计,并以相应的主题空间展示,构成产品系列与风格的糅合。其中涵盖了2-3岁幼儿期、4-12岁儿童期以及12-14岁青少年期等孩子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此外,为确保孩子穿的健康,“海尔兄弟童装还将以美国棉等国际标准棉纱为材质,加以科学的印染工艺,绝不添加有害人体健康的化学染剂,就连纸袋、吊牌、包材,名片等包装都采用RECYCLE环保再生材质,目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关怀地球,关怀世界。

据李文派介绍,2010年,海尔兄弟童装推出了春夏缤纷世界、清晨阳光,欢乐校园梦想乐园、快乐精灵、阳光假期等六大系列和秋冬SPORT COMFORT,CAMPUS VACATfON欢乐宝贝童话,皇家学院和摩登嘉年华等七大系列,将结合中国儿童校园运动休闲等多种生活场景,覆盖小童和大童,全面满足儿童日常生活需要。

许多专家认为,国内童装品牌之所以难以与国外大牌抗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品牌个性和丰富的品牌文化内涵,品牌形象不够鲜明,不重视品牌文化内涵的演绎,很多还只停留在单纯的产品概念炒作或元素拼凑上,不重视孩子心理特性的研究,没有把少年儿童喜欢的一些个性元素,融入到童装品牌和产品概念中。而嗒嘀嗒・DADIDA童装近日推出的“会讲故事的童装”概念,成为了业内专家及与会人员热议的焦点。

何谓“会讲故事的童装”?简单地说,就是每一件嗒嘀嗒・DADIDA童装,都会有一个孩子们喜欢、生动有趣,富有教育启迪意义的小故事。这样,消费者购买DADIDA童装的意义,就不仅仅局限在外表的打扮或者保暖上,更多的是通过衣服上的故事,配合家长一起教育孩子。

嗒嘀嗒・DADIDA品牌创始人,格林集团董事长赵建河告诉记者,“嗒嘀嗒‘会讲故事的童装’,这一品牌定位的推出,改变了童装原来提出健康时尚的内涵,健康不仅是服饰上的环保,还包含了儿童内心世界的健康成长;时尚也不仅是服装款式上的流行,更蕴涵着流行文化。”“当前国内童装市场虽然面临着多重冲击,但这也并不是坏事,从目前态势看,尽管竞争激烈,但2010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仍然会是童装业的发展高峰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赵建河认为,只要国内童装品牌,能够建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赋予鲜明的品牌文化内涵,加上本土优势,那么就具备了与国际大牌竞争的实力。

据了解,“嗒嘀嗒”童装今年首次主推《苹果熟了》和《我们赢了》两个主题故事:《苹果熟了》讲的是小猫经不住外界的诱惑,三心二意摘苹果的故事,教育小孩子做事情要一心一意,方能成功的道理;《我们赢了》讲的是动物们在踢足球过程中,依靠信心赢得冠军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做事一定要不怕困难,坚韧不拨,有信心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这两个主题故事一经推出,即获得经销商的高度认同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009年,为加速向品牌型企业转型,雅戈尔成立了五个品牌工作室,即:MAYOR&YOUNGOR,YOUNGOR CEO,GY,“汉麻世家”和Hart Schaffner Marx。MAYOR&YOUNGOR、YOUNGOR CEO,GY由现有雅戈尔品牌细分而来,分别面向行政公务人员、商务人员、年轻时尚人群,目标是进一步在品牌定位,风格和内涵上建立鲜明的个性;“汉麻世家”为雅戈尔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的汉麻系列产品,目前已在宁波、北京先后开出汉麻生活馆Hart Schaffner Marx则为雅戈尔的美国知名品牌。

2010年3月28日,雅戈尔将这五个日渐成熟的“孩子”带到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首次集体亮相。

业内人士分析,雅戈尔五个品牌的首次集体亮相包含四层信息。其一,雅戈尔力图从“制造商”转变成“创造者”。汉麻系列产品的成功开发,意味着雅戈尔对天然绿色纤维――汉麻,拥有了话语权,目前,雅戈尔对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水平世界领先,并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二,在完成从“以生产为导向”到“以市场为导向”的

战略构思之后,雅戈尔正在进行“引领市场导向”的远景构建。此次展出的有复古英伦特色的YOUNGOR CEO和英伦时尚街头风格的GY已显示其对流行风尚的前瞻把握能力。其三,Hart Schaffner Marx的亮相,反应雅戈尔的国际视野及融合度,雅戈尔试图通过该品牌,积累创建世界品牌的经验,学习其管理经验。其四,五大品牌体现对雅戈尔品质的相承,进一步解读雅戈尔“一身正气,终生成就”的品牌内涵。

当红影帝孙红雷,胡军,张涵予,张震,著名导演陆川……当看到这些星光熠熠的大腕级人名时,你一定以为这是又一个影视界权威、盛大的颁奖礼。答案却不是。这只是日前七匹狼名士堂揭幕的一个镜头。七匹狼算是把名人营销做到了极致。

3月29日,“美丽绽放,知心相伴”――娅丽达“时尚之春”暨签约许晴新闻会在北京举行。藉此,娅丽达成为河南首家签约一线明星的服装企业,并以此吹响了全新“品牌”战略的号角。

作为郑州女裤的领军品牌之一,娅丽达在2010年首家签约一线影星代言,并以全新的营销战略进行品牌推广为河南服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勇敢的践行。会上,娅丽达服饰董事长赵孙立表示,娅丽达与许晴的合作非常愉快,许晴的优雅形象与娅丽达品牌的完美融合迅速打开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下一阶段的品牌推广中将斥资两千万元在央视以及地方卫视进行广告的集中投放,并在全国进行平面以及终端的品牌形象建设等系列化的推广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的再次腾飞。

据悉,此次也是许晴首次与服装品牌合作并代言,签约现场,许晴对娅丽达品牌十五年专注女裤的坚持赞不绝口,表示在拍摄品牌广告片时,与娅丽达产品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产品的舒适与台身,对娅丽达的品牌文化有了很深的感受。希望通过此次代言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娅丽达品牌,让更多的中国女性感受到娅丽达的美。

2010年3月28目的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邓超与爱尔尼品牌共同携手演绎了一场精彩温暖的以“爱”为主题的时尚会。让更多的人爱上了爱尔尼。

3月29日,“第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798艺术区隆重举行,伴随着陈楚生《绿动》的美妙歌声,大赛正式面向全国及海外参赛者拉开大幕。已经成功举办过18届的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此次特别采用“绿动”作为设计主题,希冀唤起年轻代以绿色环保方式改变未来的责任,借助大赛的舞台,让年轻的心“绿动”无限创意,让明天更精彩!正如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先生所说:哥本哈根峰会的召开再次让“环保”成为热议的话题,成为媒体,百姓的关注热点。2010年真维斯推出“绿动”为主题的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是对环保话题的最好回应,就是秉承环保的切实行动。

当天,创作才子陈楚生以“活动推广大使”的身份亮相会现场,演唱自己为大赛精心创作的歌曲――《绿动》。作为专业服装设计大赛的推广大使,陈楚生亲自操刀,先行设计了一款以倡导环保为主题的T恤,提前引爆大赛,并在现场发出“绿色邀请”,号召消费者加入“绿动”阵营为改善环境做贡献。

“与其盯住行业‘拐点’,不如盯住品牌‘价值’。”钱仁龙说,“金融危机过后,于其猜测服装业要花多少年才能走出低谷,不如“聚焦”市场的实际需求,沉下心来抓产品研发,同时,深度挖掘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境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近两年来,“九鹿・王”不断地在“产品研发”以及“品牌文化”上发力,快速成长为中国精品男装市场中的“品牌新贵”。

第7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卡通画教学 兴趣 游戏

卡通(CARTOON)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夸张、简单、可爱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全世界少年儿童的欢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书籍、影视、游戏为媒介的卡通动漫产业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谈到卡通动漫,孩子们无不兴奋异常,快乐无比。而且渐渐不满足于看动漫,更要自己动手画动漫。因此作为校外美术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教学服务,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漫画梦。

笔者正是通过近几年的卡通教学实践,对教学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相关教学经验谈一谈教学心得。

一、卡通画教学与一般的儿童画教学的比较

对照很多卡通(动画)书籍和网站,对卡通画的概念大都定义为:成人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而设计的绘画造型。其创作者是成人,其主要欣赏者是少儿。由此可见,卡通画是大人画的,虽然在画面风格上追求类似于儿童画那种夸张、简单、有趣的效果,但对画面造型、色彩的要求却极其严格,与儿童画单纯简单的涂鸦并非一码事。而且儿童画更多的是在追求画面形式上的美感,而卡通画却多在画面的内容性、故事性上下功夫。因此,卡通画教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学实践空间。

二、卡通画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学习卡通画,就是要培养少儿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少儿的观察、记忆、想象及创造能力,同时可以调整少儿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卡通画之所以受到孩子的追捧,正是因为它幽默、诙谐的特质。孩子在看动漫时是愉悦、放松的,所以卡通画的教学也应当是快乐的事情。

三、卡通画的教学安排

在卡通画入门阶段,我主张还是应当以临摹为主。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并且造型相对简单的动漫形象让他们去临摹,直观的感受大师的作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和色彩常识,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

经过入门阶段的学习后,可以转入到下一步的创作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创作出属于自己卡通形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积极创作。比如,告诉他把一只小狗或一支铅笔画成卡通形象会怎么样,或者把自己画成卡通人物也不错……通过这样的提示,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来。

有完整的卡通形象了,下一步就是要赋予它生命,为其创作出相应的故事来。我们可以利用儿童善于幻想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多格漫画的练习。多格漫画有一定的创作规律,比如脚本的编写、格子的划分、对话框的画法等,这些知识点可以逐步的教给学生,使其作品更具有专业性。

四、运用卡通画的特点,提高少儿学习卡通画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卡通画对美术基本功的苛刻要求,怎样最大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卡通画学习的趣味性,是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就课堂实践经验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1.吸引孩子的绘画题材是提高教学趣味性的一大法宝

现在的孩子都有看动画片的习惯,只要一提起喜羊羊、灰太狼、海绵宝宝、机器猫这些名字,孩子们就会显得异常兴奋。那么我们的卡通教学为什么不从这些位“卡通明星”身上入手呢。比如,在《海绵宝宝》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放一段海绵宝宝的动画视频,看完后教师提问并示范,教给学生海绵宝宝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画,每一个部分是什么形状以及相应的上色方法。然后,进一步分析海绵宝宝高兴时应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难过和生气时又该怎样表现,从而把漫画教学中的人物五官画法和动作画法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使用这样的绘画题材,比较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教和学也都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2.把故事带到绘画中去

美术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往往能最大可能地提起学生兴趣,让孩子们在态度体验中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在卡通画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和运用故事情境教学的。首先,设定一个故事情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把这个故事讲一半,让学生自己继续往下编,并画出来。比如,在《拯救羊村》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创作时所需要的形象素材,然后给故事开个头,让学生“穿越”到动画片里,画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来,帮助喜羊羊他们打败入侵者,克服各种困难,保卫羊村的安全。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锻炼了绘画能力,还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叙事能力。

3.在互动游戏中学习

情境教学中的游戏情境设计也适用于卡通画的教学。成功的游戏情境设定,不仅能打破美术教学中“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而且能把让孩子感到乏味、空泛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在《超级太空飞船》一课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两个飞船轮廓,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给自己的飞船加上各种设备,最后看看哪一方的飞船最厉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这里加一个更大的翅膀会飞的更远”“飞船头部画圆一些将飞的更快”,让学生在游戏中就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只要课程设计得当,充分发掘卡通教学中的趣味因素,完全可以使乏味的美术基本功训练妙趣横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卡通画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卡通画入门较难。因为需要一定的造型基础,因此刚刚学习卡通的学生常会感到画的吃力,进而会产生挫败感。

其次,作品缺乏创新。因为常年看动画片,在学生心中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绘画模式,创作的卡通作品大多雷同,缺少新意。

最后,社会认可程度偏低。许多家长觉得卡通画只是画着“玩”,新鲜新鲜就行了,因此学生很难坚持系统地学完卡通画课程。

针对卡通画的这些特殊性,如何做好卡通画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系统地学完卡通画课程,便成为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这需要全体老师们的认真探索和研究。笔者谈了以上几点教学体会,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并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了解学习卡通画的重要性,并逐渐接受这一朝气蓬勃的新兴学科。

参考文献:

\[1\]\[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第8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由我园老师执教的大班阅读活动《假日里的一天》给我们组织图画书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走走停停的教学艺术中让幼儿学会阅读,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一、一幅一幅地读,读出的漫画会说话

课上,老师让孩子们从封面看起,把一本大的漫画书打开,一页一页地让孩子们看,看时适当地让孩子们说出图意,看后老师适当地加以配文。正因为孩子小,不可能一下子把那么多图都消化,也就更谈不上理解了。老师让孩子们一页一页地看,其实更符合孩子认知、读书的规律。其实,孩子读书都是一页一页地向后读,一边读一边咂摸。

这里引用台湾著名儿童文学教授杨茂秀的观点作为佐证。

现在我们要建议的方式是,不要把所要讲的故事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儿童的反应作为主要目标。举例来说,讲故事好像领小朋友到郊外走一趟。故事有起头也有结尾,郊游有开始也有结束。有的郊游是健行式的:努力赶路,赶到终点,算是完成了一件事。路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都不许停下来观赏或研究,要不然走走停停,怎么走得到目的地?想要有效地使用讨论与对话的故事,绝对不可以用这种方式,应该用走走停停的方式;小朋友有了反应,便是一个机会,可以“顺水推舟”,让他们的思想去发展。

但,即便一页一页地看,也得有些方法。老师采取的方式是把这些图片分张出示,边看边解读对图画的理解。而且,整个活动从开始老师就设置了一个个悬念,直到结尾也就是高潮部分,老师都没有直接揭晓答案。而是留给幼儿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使幼儿的注意得以长久保持。比如,在“读”完第三张图片后,停下来,让幼儿猜猜后面的故事,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让幼儿有了思维的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有许多孩子把自己对“爸爸和叔叔会把儿子带到一个怎样的地方?”的想法加入其中。当老师再引导孩子们继续看图的时候,他们都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符合书上的内容,都能以较大的热情投入下面的教学环节。不过,这样的边讲边议和猜想故事也要张驰有度,过多则会消除孩子们的新奇感。总之,要适度。

另外,在读图时,老师更没有忽略画中画。正如安东尼·布朗说:“我喜欢在图画里加入一些小东西。读者看第一遍时,容易忽略这些细节,可是再看一遍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可以使一本书值得读者再三阅读。”于是,老师在带着孩子回味图画书的环节时,重点带孩子们读了三幅画中画:

图中,孩子在行驶的汽车上熟睡着,爸爸、指挥交通的警察以及车上的人的表情和动作。这里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情。

图中,爸爸带儿子来到了森林公园。这里,活动中补充了《美丽的森林公园》和《森林公园真好玩》二个讲述环节。

读完所有图后,老师又带着孩子再读封面图。图中,除了爸爸、儿子和叔叔,在图的左上角有一幅太阳图,这样巧妙地与主题“父爱”又结合在一起。爸爸是儿子心中的太阳,儿子更是爸爸心中的太阳。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

其实,在漫画中还隐藏着许多“宝贝”,封面上的爱心气球,孩子睡在正在行驶的车上,爸爸和警察叔叔放在嘴边竖起的食指,露出的汽车一角……正因为在指导孩子们读图时,老师有技巧,有方法,通过这样的指导,孩子们读出来的漫画书也会说话了。

二、一幅一幅地讲,讲出的漫画更精彩

杨茂秀教授还建议“阅读故事书”的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第一,不要赶进度,讲到哪里停都可以。

第二,不要扮演知识的权威或仓库的角色。不要以为儿童一提出问题,您便有责任给他一个标准的、正确的答案;但也不是让小朋友觉得一切都没关系,什么问题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大人要做的是和他们一同研究,一同寻找理由、找证据、作说明,一同找意义。大人是小朋友的知性研究伙伴。

第三,不但要容许,更要鼓励儿童进行观念及语言的游戏,在游戏中要抓住机会,提供良好的练习,借机会进行思考的训练。

其实,上面这三个原则,我们做老师的是很难做到的。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们强,知识比他们丰富,技能比他们娴熟,因此,不免处处去教他们。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同时也指出“老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应该是孩子们情境的引导者、创设者,不是希望孩子强迫自己相信,而是轻松地质疑和思考,然后表达。在孩子的面前,要尽量示弱,而不是示强;不然,压抑了孩子,他们会无话可说的。

在这个漫画想象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做到了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表达。整个活动,老师能注重调动孩子们情绪,比如,让孩子看图画时,老师能适当地运用体态语、动作乃至眼神,引导孩子们发现图中要表达的奥妙之处。课堂上的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轻手轻脚”、“嘘”(保持安静)、“偷偷地笑”……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让老师和孩子都沉浸在快乐之中。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随时保持了足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活动情趣,再就完成了情感到情致的发展。在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时,老师特别注重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更加深了对漫画情感的理解,把孩子们引向对父子之爱的认识与体验。

比如,让幼儿看“爸爸和叔叔轻手轻脚地把儿子抬到了汽车上”这幅图时,老师引导幼儿去寻找“爸爸和叔叔要把儿子抬到哪里去?”引导幼儿思考“爸爸和叔叔是怎样把儿子抬到汽车上的?”孩子们发现了露出的汽车一角,再看看爸爸和叔叔弓着的身子,神秘的表情,孩子们明白了——原来是讲爸爸和叔叔轻手轻脚地把儿子抬到了汽车上!接下来的一幅幅“汽车开在大马路上,警察让来往的车辆保持安静,爸爸让车上的人保持安静”“爸爸和叔叔把儿子抬到了森林公园,爸爸在偷偷地笑,儿子醒来后感到很惊奇”……老师不用说,孩子们只须看图后就能回答了。更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表达和漫画书的表达大同小异。孩子们大都会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来表达。比如“躲起来”、“轻轻地抬”、“偷偷地乐”、“奇怪”等。当老师把漫画故事中的一些关键文字贴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多么惊喜呀!他们就是漫画书的作者!于是,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始终弥漫在课堂中。

第9篇:儿童动漫故事范文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离不开他的家乡情怀和童年记忆,他有过一段贫困艰难的童年生活,很早就体会到了苦难的滋味,同时也感悟到在贫瘠的生活状态下人性闪烁的真善美的光芒,因此其作品或多或少折射了他自幼获得的心理印象和生命体验。同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术背景也是他创作的一大基石,给予他广阔的写作视野和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

在大众眼里,曹文轩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文学家,甚至可以被称为当代儿童文学第一人。首先,他的作品的最大阅读群是各年龄层的孩子们,曹文轩借助儿童生活题材,描写悲喜交加的成长历程,塑造勇敢、正义和善良的中国儿童形象,儿童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不会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偏见和隔阂,更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其次,曹文轩的作品具备典型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取向,纯真、稚拙、富有生活情趣,能激发儿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符合茅盾在30年代提出的儿童文学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的价值尺度。更为可贵的是,曹文轩具有儿童文学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坚持“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的文学观,并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写作, 是儿童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除了写作,他还通过其他方式增强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力,如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设立“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和“青铜葵花图画书奖”,为繁荣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培养中国儿童文学作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次获得安奖是对曹文轩的文学成就的一次忠实表彰。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创设,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属于作家奖,一人一生只能获得一次,为终身荣誉。此外,安徒生奖还有一个别称――“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也称“小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称谓足可见其在文学界的分量之重和获奖难度之高。

但曹文轩却自称不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文学家,他说自己写作时从不考虑阅读对象的年龄,实际他的书的阅读人群也横跨了各个年龄层,除了大量儿童阅读者,部分成年人也是其作品的追随者。这因为曹文轩写的是孩子们的故事,蕴含的丰富的文学情感和审美价值却超出了儿童的群体范围,他的作品蕴含着悲悯博爱的人文关怀,在社会上能引起更为广泛的共鸣。书中人物在逆境中的互相扶持、在苦难中的顽强不息具有打动所有人的力量,书中歌颂的无私奉献的亲情、纯洁无瑕的友情、懵懂美好的爱情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这个层面上看,儿童文学只是曹文轩写“人类共同的喜怒哀乐、共同的向往和情怀以及共同面临的苦难”的一个平台,浅显易懂的故事下探究的是复杂的人性问题。

Q &A

Q:获奖最令您感慨的是什么?

A:现实中国向我提供了许多鲜活的、别具一格的,其他国家孩子会看着非常新鲜的故事。我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写的都是中国故事,是独一无二的,只能发生在中国,但它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因此任何国家的人都能产生共鸣。本次得奖,还论证了我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因此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获得“国际安徒生奖”。

Q:对您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

A: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文学高峰,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其实我的文字骨子里有他的东西。还有几个作家影响比较大,国内是沈从文,国外是川端康成。我很喜欢儿童文学作家,如意大利的罗大里、美国的怀特、但真正影响我文学观的是成人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影响的是我的创作手法。

曹文轩自剖写童书的精神

我爱浪漫主义情调

我喜欢浪漫主义。更确切地说,我喜欢浪漫主义情调。我的小说,不能说是浪漫主义的,只能说具有一些浪漫主义情调。我觉得这种情调对少年很合适。少年更倾向于浪漫。他在还未长成大人时,绝无过于现实的思想。他们的想象总带有点诗意,总与天空凝在一起。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都喜爱自然,但浪漫主义更喜爱自然,并且是以喜爱自然为根本特征的。我喜欢写自然,一写到自然,我就不再是我自己,我身心愉悦。人的感情不能轻易打动我,但,自然却常常打动我。我还喜欢浪漫主义描写自然的特有的韵味,丹麦有位博大精深的评论家叫勃兰兑斯。他很形象地区别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对自然的不同感受。他说,他有一天陪同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去德国的一处风景区游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大自然在灿烂的阳光下,形象极其鲜明可爱。勃兰兑斯很兴奋,指着那些山,指着那片天空,向他的同伴说:“你看,你看。”那位诗人并不看,脸上毫无神采。这使勃兰兑斯感到失望与尴尬。可是勃兰兑斯说夕阳西下,黄昏将临时,那位诗人脸上却露出了兴奋之神色,而随着夜色加深,他的眼睛越来越亮,并时常神经质地向勃兰兑斯高叫:“你看!你看!”勃兰兑斯说:“我什么也看不见。”勃兰兑斯太了不得,他一语道破了浪漫主义喜爱自然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精灵。浪漫主义喜欢大自然的精灵。

我的作品有点忧郁

与喜欢浪漫主义相关的是,我的作品可能显得有点忧郁。我现在分不清楚,是因为我骨子里的那股忧郁的情调使我喜欢浪漫主义,还是因为我喜欢浪漫主义――爱屋及乌――喜欢上忧郁情调。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儿童文学是让儿童快乐的一种文学。我一开始就不赞成这种看法。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并且,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傻乎乎地乐,不知人生苦难地咧开大嘴来笑,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

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能把与快乐混为一谈。包括快乐。悲剧也能使人产生――悲剧。我没有写那些悲切之事,我只是喜欢写一些微带忧郁的情调,我以为那就更应该得到容许了。我没有使读者心灰意懒,没有使他们感到世界到了末日。有人说,今天的小孩本来就是很累很苦的,文学应制造欢乐,而不应雪上加霜。这种说法,来自于一种印象,并无足够的事实根据。事实上,今天的小孩,倒是过多地沉浸于游戏之中,过多地沉浸于快乐之中了,我们还没有看到现代生活状态中的孩子所有的那种轻浮吗?

不现代,不后现代,我是古典主义者

与浪漫主义相联系的,我喜欢美。我写不了苍蝇,写不了鼻涕,写不了粪便,写不了腐烂的老鼠。我拒绝写这些。即使不写少年小说,我也拒绝写这些东西。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不是个东西!我成不了现代主义者,更成不了后现代主义者,我永远只能是个古典主义者。人类自从有了文学艺术以来,慢慢地形成了概念:文学艺术是寄托美好情思,并且是为人们创造美感的。总而言之,文学艺术是美的。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有多种流派,但各自的体系,都是围绕“美感”这一中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

我对激情文学有骨子里的反感

我的作品缺少激烈的动作,缺少激荡起伏的情节,甚至是淡泊的,没有华丽的耀眼的色彩。“激情”一词在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强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如狂喜、愤怒等。”同时它是一种达到极致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饱和的、昂扬的、亢奋的情绪,它是与平和相对立,更与消沉、颓废相对立,由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态度所导致的一种情感形式,但激情也是很让人怀疑的。激情很容易失之于矫情,矫情就是做作、不自然、装模作样,感情不必要地激动或悲恸,思虑不必要地“深刻”。在一切场合,都用大量空洞的词藻去进行语言活动,而失去正常人的“人话”。矫情是一种让人厌恶的情感。文学乃是一种克制情感的叙述活动。文学在表现生活,在情感或动作的强度上不应当作升格处理,而只应进行降格处理。放松下来,不要让文学去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压,也因为此,使我对激情的文学艺术有一种骨子里的反感。

那些年获安徒生奖提名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孙幼军:

1990年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有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小贝流浪记》,被誉为“一代童话大师”。

秦文君:

2002年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金波:

1992年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有诗集《我们去看海》,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张之路:

2006年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第三军团》、《霹雳贝贝》、《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作品风格各异,极具可读性。

刘先平:

2010年获安徒生奖提名,代表作有《云海探奇》、《千鸟谷追踪》、《山野寻趣》、《黑叶猴王国探险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