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精选(九篇)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第1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内三科浙江省杭州市311115

【摘 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是老年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比较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实施了急救措施,并进行了精细的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全部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1±7.1)岁;高血压病程5~20年,平均(11.3±3.4)年;心力衰竭病程11d~l0年,平均(3.7±2.4)年;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

1.2急救措施

患者均取半坐卧位,高流量吸氧,在50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呋塞米40~8Omg、吗啡3mg及硝普钠50mg,然后使用微量泵输入,初始速度为1ml/min,避光,然后以每分钟增加1μL的速度增大输入剂量,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改变输注速度,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10~140/70~80(收缩压/舒张压)mmHg。

1.3护理措施

1.3.1入院安置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环境的清洁。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要避免患者着凉,还要注意保暖。另外,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要对患者做好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食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饮食,还要保持大小便通畅,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2给氧

为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张力,纠正低氧血症,可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为减少肺内泡沫,增加气体与肺泡接触面积,可使用20%~30%酒精湿化吸氧,为防止发生氧中毒,吸氧时间不应过长,可间歇使用。病情特别严重者可予面罩给氧或采取无气管插管的通气支持,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患者口唇与末梢紫绀情况,调整氧流量。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可将患者双下肢下垂于床边,或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

1.3.3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量、颜色等改变。如发现血压下降过快,尤其是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应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制剂,必要时宜与升压药合用。

1.3.4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时常会出现很多负面情绪,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的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要耐心的关心患者;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问要详细的介绍,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以及心力衰竭疗效。

1.5疗效评价

心力衰竭疗效: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有效: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视为。

1.6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相关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详情见表1)

2.2心功能及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治疗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41例,Ⅳ级15例,治疗后心功能Ⅰ级29例,Ⅱ18例,Ⅲ级10例,Ⅳ3例。心功能疗效:显效30,有效29,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3%。

3讨论

高血压是急性心力衰竭的基础性疾病,及早发现并积极救治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出现的最早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时无明显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反应,一旦发生危急情况,应保持冷静和沉着,在向医生报告的同时配合做好抢救措施。

本组资料显示,对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不但能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2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关键词:外伤性前房积血;综合治疗;治疗措施及时介入或退出

    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较为多见,少量积血可以很快吸收,视力往往不受影响,但严重的前房积血可引起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并发症而造成视功能损害。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因此正确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79例外伤性前房积血(含合并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小范围离断及晶状体半脱位。合并晶状体全脱位且合并玻璃体脱出前房者除外),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79例。前房积血量按Oksala分级法分为三级:Ⅰ级:积血量不到前房的三分之一,积血平面位于瞳孔缘之下;Ⅱ级:积血量占前房的三分之一,积血平面超过瞳孔下缘;Ⅲ级:积血量超过前房的二分之一以上甚至充满整个前房[2]。本组病例中Ⅰ级25例,Ⅱ级48例,Ⅲ级6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4~62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为:玩具枪伤、弹弓伤,拳击伤、脚踢伤,柴薪,砖块、石块伤。

1.2  伤后到住院的时间及伤时的并发症情况:伤后到我院治疗最早的约1 h,最迟3 d。并发症:①继发性高眼压;②虹膜根部断;③外伤性瞳孔散大;④玻璃体积血;⑤角膜损伤(非穿通伤)。

1.3  治疗方法:①所有病例入院后经详细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情况(有否水肿及损伤),前房出血情况(能测眼压者给予记录眼压)后给予包双眼,限制眼球活动,半卧位静脉滴注甘露醇及激素,出血期应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尽量不使用抗纤溶止血药,以免加速形成血凝块导致积血难以吸收。如合并有角膜、结膜、眼睑等损伤者可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②经上述措施治疗2 d,积血已沉于下方,持续减少或稳定且无确切继发出血者及时开放双眼。适时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积血吸收;③对于伤后已达3 d,积血量达Ⅲ级且无明显减少或高眼压者拟及时行前房穿刺冲洗。

2 结果

    79例中72例经保守治疗后积血吸收完全,7例需行前房穿刺。积血吸收快慢与出血量,有无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密切相关。没有出现角膜血染及难治疗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病例。

3 讨论

    前房积血是由外力作用于眼球,通过房水传导到虹膜、房角、睫状体及视网膜,导致虹膜、睫状体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吸收主要通过小梁网、Shlemm管和巩膜静脉窦[3-4]。临床上治疗关键是防止继发出血,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因此最根本的是采取措施让积血尽快完全吸收,避免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经过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1  包眼:半坐卧位及静脉滴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包眼目的是使患者安静及眼球制动。有利于破裂血管(受伤组织)自身凝血,止血。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只要明确无继续出血应该停止包眼(多为2 d内),有利于积血的更快吸收,缩短病程;半卧位有利于积血沉落前房下方,便于观察眼内情况;及早静脉滴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是很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措施。因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多伴有高眼压,静脉滴注甘露醇可降眼压且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塞米松则有减轻受损组织的炎性反应。此外,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眼胀、眼痛症状,为避免按压眼球引起再出血,除继发性青光眼外,在7 d内一般不做眼压及房角镜检查。

3.2  前房穿刺:笔者认为对于伤后已达3 d,积血Ⅲ级以上无明显减少或高眼压者拟及时行前房穿刺冲洗。因持久的高位前房积血,特别是伴高眼压者极易出现角膜血染,造成不可逆的角膜组织损害。行前房穿刺冲洗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且能观察眼后段受损情况,以便能更及时的处理受损的眼后段病损,以挽救视功能。

总之,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临床医师在治疗前房出血的同时,应仔细检查发现其他眼部损伤,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能促进眼部的恢复情况,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4 参考文献

[1] 石香玉,曹智辉.外伤性前房积血68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83.

[2]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

第3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关键词】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由于高血压发病和病情进展隐匿,早期常不被重视,很多早期轻型高血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不愿意服药,但对于非药物治疗乐意接受。本文以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对早期高血压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观察了2000年5月—2007年5月在门诊就医的1级未治的高血压患者50例,高血压值为收缩压(SBP)140~159mmHg,舒张压(DBP)90~99mmHg,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8.06岁。38例患者均因不同程度的头晕、头胀、失眠、多梦而就诊,另1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因体检时发现血压高就诊。经有关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继发和白大衣高血压,亦无高血压家族史。50例患者中均有食高脂肪食物、食盐过多、喝酒等不良习惯;长期大量吸烟者13例,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失眠者17例。超重者为20例,体重指数(BMI)25~27。

1.2方法在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非药物在治疗,并建立医疗档案,跟踪随访。

1.2.1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采用以谷类食物为主的合理营养,平衡饮食,每天食谷类食物300~500g。对于超重者首先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优质蛋白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及禽类,蛋白质食物可选用奶、蛋、鱼、虾、鸡、鸭、瘦肉、植物蛋白,以豆类为主。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计算。少食甜食,多食新鲜含维生素丰富的物质,每天吃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200g。控制总热量摄入,其中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脂肪30%~35%,蛋白质占15%~20%。BMI控制在

1.2.2适量运动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游泳、快步、骑自行车等。其运动强度用脉率来掌握:运动中最佳脉率=170-年龄,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时间每次30min左右,每周3~5次。

1.2.3减少钠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g。首先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1.2.4注意补充钾和钙进食含钾多的蔬菜,如菠菜、苋菜、香菜、木耳、香菇等。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牛奶。

1.2.5戒烟限酒吸烟者劝其戒烟,饮酒量每天限制在男性:葡萄酒少于150ml,或啤酒少于500ml,啤酒含高嘌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禁饮或白酒少于50ml,女性减半量,对肥胖者戒酒。

1.2.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对于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者,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多参与社交活动,参加一些有情趣的活动。

2结果

41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3~6个月后门诊或院外随访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血压偏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所有患者血压都达到正常范围内,头晕、头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精神也为之一振,工作生活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逐渐能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血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约250/10万人,而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1],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是高血压,所以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措施[2]。除遗传因素外,目前公认的高血压发病系超重、高盐膳食及中等以上饮酒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述不良生活习惯,因此,改善生活方式不仅是轻度高血压的主要治疗,也是中高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非药物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非药物治疗不需要服药,可以极大降低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3],其次,没有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另外,非药物治疗还有着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4]。很多1级高血压患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能达到降压使血压达标的目的。对于2级以上或有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所需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坚持服药的依从性。本组患者单纯应用非药物治疗,有41例患者血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有9例患者因未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血压及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血压有继续升高趋势,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非药物治疗仍然作为基础治疗,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说明非药物治疗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应证,正常高值血压,即SBP 120~139mmHg,DBP 80~89mmHg及1级高血压,即SBP 140~159mmHg,DBP 90~99mmHg的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并追踪3~6个月,以决定是否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DBP持续在90~94mmHg,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者,须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在非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药物治疗。2、3级高血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应认真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以期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3-6.

2陈霞.高血压患者非药物康复措施.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297-298.

第4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一、高血压病流行状况

1.1高血压病患病率世界各地高血压患病率不一,欧美高血压患病率为20%以上,亚洲为10%~15%,非洲在10%左右。已有的调查表明患病率最低的为印度农村男子,仅为3.4%;患病率最高的为波兰成年女性,45~64岁的妇女患病率高达72.5%。在美国,1999~2000年调查显示,至少有6500万成年人患有高血压,总的高血压患病率为31.3%,比1994年的28.9%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种趋势与肥胖人数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有关。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约20%~50%。亚非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如新加坡为14.1%,日本40~69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非洲地区患病率为10%,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及社会文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当前,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而发展中国家高血压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中,如坦桑尼亚等国家高血压相关调查显示了这种趋势。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较快,甚至逼近发达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高血压发病率也增长迅猛。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高血压大规模普查,患病率1959年为5.1%(患者数3000万人),1979年为7.7%(患者数为6000万人),1991年为11.9%(患者数为9000万人)。三次大规模普查以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高血压发病率持续上升,“九五”期间我国35~59岁的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4%,在发达国家的高血压发病率得到控制后,我国却在较快地增加,这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所致。在我国,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相当高。澳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达20.45%。2004年底北京市卫生局公布显示的最新北京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上海城区高血压患病率为17.79%,位于该市众多慢性疾病之首。江苏省调查显示该省高血压患病率男女分别为21.9%和17.6%。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血压发病率已逼近发达国家;中西部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如重庆局部地区20岁以上人群调查高血压患病率达35.43%,这种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全球范围来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国内外研究资料提示人群血压明显上升的年龄在35~40岁之间。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平均高于女性,尤其在35岁之前。35岁以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前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我国高血压调查显示:患病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不同职业中患病率最高的是机关人员,最低的是农林业从业人员。

1.2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全球高血压并发症及其致残、致死率高,可能与患者知晓及治疗状况不满意关系很大,即使在发达国家,现况也不理想。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血压病患者知晓率和控制率也只有73%、55%和27%。在1999~2000年的美国,68.9%的高血压患者意识到他们患上此病,58.4%的患者接受治疗以及对患者控制率达到31%。英国健康调查报告显示该国1998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52.2%、38%和10.7%。我国1991年对94万人普查显示,国内高血压人群知晓率25%,治疗率11.4%,平均控制率仅2.9%;其中高血压知晓率城市36.3%,农村13.7%,治疗率城市17.4%,农村5.4%;控制率城市4.2%,农村0.9%。InterASIA于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是44.7%,治疗率是28.2%,血压得到控制率上升到8.1%。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前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北京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1.4%、31.11%、16.16%。洛阳农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26.2%、9.9%及3.7%。我国城乡高血压患者的知晓及治疗状况有了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目前高血压防治形式仍十分严峻。高血压患者中,不到1/2患者的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到1/3的患者服用降压药治疗,不到1/10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城市与农村地区仍然差异较明显。尤为严重的是我国对比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患者血压水平相似,治疗与非治疗的收缩压仅相差0.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治疗情况不理想,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相当高。总之,我国高血压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我们的健康教育水平仍需提高,医疗条件更需完善。

二、高血压病的危害

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即肾功能损害呈连续性独立相关。美国多因素干预试验显示,血压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即死亡率之间呈计量反应相关。在美国,中风是残疾的首要原因,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未曾治疗的高血压更增加了脑出血发作的风险。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现在已经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每一万人口中,每年约有一人发生慢性肾衰。全球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为1500万,占总死亡人数30%,其中有720万人死于冠心病,460万人死于中风,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人数为发达国家的7倍多,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些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不佳高度相关。

三、高血压的预防策略

鉴于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的趋势,以及其较高的致残性和难以治愈性,由此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及社会财富,开展全社会的疾病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互补。因地制宜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的危险因素;倡导政府行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各部门积极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高血压的三级预防工作,尤其是大力开展一级预防,走社区防治道路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

3.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着眼于危险因素的预防,以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重点在于健康教育和不良行为干预,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费用开支仅为治疗费用的1/10。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美国学者Stamler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人群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应该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控制措施。一级预防具体措施有:(1)了解遗传性状,指出易感个体有利于针对个体选择最合适的预防措施。(2)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降低成人高血压患病十分重要。(3)加强健康宣教及健康促进,从以下途径有效预防高血压:①从事适当的身体锻炼或活动,活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可增加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有关部门尽可能多提供公园、运动场、广场等场所,便于锻炼。②维持正常的体重:国人体重指数(BMI)控制到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③戒烟、限制酒精消费:建议酒精消费量男性每天小于30g,女性每天小于15g。④减少膳食钠盐摄取,摄入充足的钾:一项18个月的对照研究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限盐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了3.3mmHg和1.7mmHg。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6g以下。适当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可补充一定量的钾。⑤多吃蔬菜、水果及低脂乳制品,少摄入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心理应激能力。(4)社区居民应提高无病防病意识,及时主动测血压及相关的一些指数如体重、血脂、血糖等,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3.2二级预防(发病预防)着眼于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采取的措施可有:(1)定期培训,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2)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3.3三级预防(病残预防)目的在于减少病残和死亡,促进发展。三级预防以治疗为主,尽量干预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三级预防而言,应努力提高医疗水平,采取规范化管理及治疗,同时开发更加有效廉价的药物及加强医患双方配合等很重要。医患双方建立和谐健康的关系,为患者制定一个良好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切实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提高控制率对于三级预防尤其重要,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同时医师可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治疗相关知识。患者普及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可显著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个别难治及危重患者采取会诊或转诊制度。三级预防要求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下,患者个体得到及时医治,较大程度减少群体病残及死亡。

总之,在政府支持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社区为中心,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群体预防结合个体目标预防,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高血压的预防策略,相信全民的共同努力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2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中华心脏病学杂志,2004,25(5):407.

3澳门镜湖高血压调查组.澳门地区高血压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4):219.

4任伟,张素华.重庆市3717例人群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调查.重庆医学,2005,1(34):7.

第5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1.1一般资料

48例SAP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1.98岁。15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符合诊断标准[3]。2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符合诊断标准[4]。长途转运18例,路程50-4300公里,平均248.75公里,转运时间为1小时11分钟至42小时,平均4小时30分钟。短途转运30例,路程3-20公里,平均8.85公里。转运时间为23分钟至1小时,平均40分钟。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在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转运措施及转运结果。

2结果

2.1120转运前在医院的诊治情况

48例患者中,长途转运的18例,均在县市级医院诊治了1-30天,平均9.67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省级医院治疗。短途转运的30例,24例因在二级医院诊治了7小时-5天,平均1.9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级医院治疗。6例在三乙医院诊治了1-3天,平均2天,病情无好转要求转到三甲医院治疗。

2.2120转运措施

48例患者根据病情及转运情况给予:(1)禁食禁饮及持续胃肠减压。(2)持续吸氧:保证血氧饱和度>95%。(3)镇痛:疼痛剧烈时给予盐酸哌替啶治疗。(4)制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5)抑制胰腺外分泌: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6)抗感染:选用头孢类+奎诺酮类+甲哨唑类等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广谱抗菌药物。(7)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8)激素治疗:对中毒症状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常规应用激素。(9)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10)防治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能量,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保持尿量在1500-2500ml/天。合并ARDS者持续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1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此外,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血氧饱和度、腹部情况,心电监护、血糖检测等。

2.3转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从下级医院转运到上级医院治疗。途中无病情恶化病例及死亡病例。

3讨论

3.1SAP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程SAP的病因较多,主要以胆结石、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为主。SAP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其病程分为三期:(1)急性反应期:2周,常有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及脑病等主要并发症。(2)全身感染期:2周-2月,以全身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或双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3)残余感染期:2-3月,主要为全身营养不良,有后腹膜或腹腔内残腔,常引流不畅,窦道经久不愈,伴有消化道瘘。

3.2SAP的诊断标准(1)腹膜炎体征明显,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2)血性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淀粉酶明显升高;(3)B超或CT检查示胰腺肿胀及明显胰周浸润表现;(4)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具有以上2项即可诊断为SAP。

3.3SAP的治疗方法(1)抗休克治疗:快速补充足量的晶体及胶体溶液抗休克是改善微循环的基本措施。(2)抑制胰腺分泌:应用生长抑素施他宁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善宁等抑制胰腺分泌药物是治疗SAP的关键。(3)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及抗生素的应用:持速有效的胃肠减压,应用导泻剂,避免肠胀气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的移位。同时尽早使用能透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4)免疫疗法:多种细胞因子进入血液循环能自身激活,还能促进更多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引起连锁和放大的反应,即所谓的瀑布效应。故拮抗细胞因子的免疫疗法受到关注。(5)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EEN)可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6)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为胆道紧急减压、引流和去除梗阻,可在纤维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此术还可预防SAP的发展。(7)腹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早期腹腔灌洗清除胰腺及胰周小碎块坏死组织、活化的酶及毒性渗液,有效终止SAP急性期内全身中毒反应。血液透析的疗效肯定,主要机制是促进各种炎性介质和毒素的清除。(8)诱导细胞凋亡:预先诱发细胞凋亡能防止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减少SAP的发生。(9)中药治疗:用通腑泻下、活血化瘀,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等方法。可通过胃管注入、灌肠、静脉滴注及外敷等途径给药。(10)SAP的手术治疗:当急性炎症过程平复并融合成所谓的机化性坏死的包裹状结构时,如存在难以缓解的腹痛、胃或十二指肠受外压而致顽固的恶心或呕吐,或全身中毒表现时,可经手术、内镜或放射方法清除坏死物[5]。

3.4SAP的转运措施

由于各医院对SAP救治水平存在差异及对治疗方案认识的不同,在不同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病死率在15%-40%。因此,为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应采取如下的救治措施。(1)争取在确诊后1-2天内进行转运。(2)最好将其转运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的ICU病房进行治疗。(3)120的医生应加强与转出医院及接收医院的交接,以保证患者诊断及治疗的连续性。(4)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救治水平,努力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AlMoflehIA.Severeacutepancreatitis:pathogeneticaspectsandprognosticfactors.WorldJGastroenterol,2008,14(5):675-684.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

[4]廖家智,王家.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断部分)[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136-139.

[5]廖家智,王家.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疗部分)[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3):210-213

第6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摘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剖宫产儿?产母患有糖尿病或妊高症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为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有呼气性,鼻翼扇动及三凹症,呼吸音低,有细小湿罗音为特征?本文阐述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以此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

【关键字】呼吸窘迫综合症;预防措施;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一种由于新生儿的机体受到损害后出现的急性的肺损伤,并发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肺透明膜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现阶段,我国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方面研究较少,基本处于起步时期,相关医疗人员专业技能匮乏?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诊断经验,总结该病的特点,分析该病的高危因素,总结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下文作具体阐述?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措施

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使新生儿健康的成长?预防该病首先要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及产生该病的高危因素等?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诊断经验总结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发病的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等临床特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生的高危因素有:早产儿;糖尿病孕妇;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

根据NRDS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可以一下几点进行防治:①尽可能避免对孕周不足39周的孕妇行剖宫产,最好在宫缩发生后行剖宫产?②对有难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做好产前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宫内发育迟缓,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胎儿发生窒息?③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婴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发生窒息?④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预防感染及合理喂养,特别是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应严密监护,防止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一旦确诊为NRDS,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下文就几种不同的治疗措施具体说明?

2.1 B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验证表明应用压力为8cmH2O的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B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具有良好效果?BNCPAP治疗方法以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某医院分娩出生,生后半小时收入病房的早产儿36例为研究对象?胎龄在27~37周,羊水实验泡沫实验,出生时无胎粪吸入?无严重窒息和其它严重心肺疾病?治疗分为预防组和治疗两组,各为21例?15例?预防组应用BNCPAP前没有出现呼吸窘迫情况,胸部X片无异常?治疗组15例均以出现呼吸窘迫情况,胸部X片有程度不同的RDS表现(一级:6例,二级:6例:三级:5例,四级:4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剖宫产4例?两组新生儿均予经皮血养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抗生素预感染?静注维生素K1防治出血性疾病?抗干扰素预防感染?监测血气?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每 2 h 松动鼻塞 1次并经口和经鼻腔吸痰? 插胃管并根据其腹胀的情况定期开放胃管排气等处理?

研究对象在出生半小时内用Bubble nasal CPAP?初调值:压力为8cmH2O;氧流量为6~8L/min;吸氧浓度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25%~30%?40%~50%,使经皮血养饱和度在90%~95%;吸氧温度在36.8℃~37.3℃?在治疗时当吸氧浓度达到55%,压力大于等于10cmH2O,而患儿经皮血养饱和度小于90%,PaCO2大于60mmHg,pH小于7.2;或者有严重的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即给予气管插管注入 PS 并改用常频呼吸机治疗?预防组在应用BNCPAP24~48 h后未出现呼吸窘迫症状;治疗组在吸氧浓度为21%的情况下,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大于90%,无气促及三凹征?无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等情况?

结果表明预防组21例研究对象中有17例未出现NRDS,预防成功率为81.0%?4例新生儿6~8h后出现NRDS,其中2例继续治疗6h症状逐渐改善;2例于生后6h行气管插管注入PS并改用机械通气,存活1例,死亡1例?应用成功率为95.2%,病死率为4.8%?治疗组15例研究对象中,14 例治疗3 h后血气改善, 治疗7~9h后临床症状改善,1例6 h后行气管插管注入 PS 并改机械通气,最终存活?治疗成功率为93.3%?虽然BNCPAP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具有良好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BNCPAP造成的最普遍的肺外症状是鼻部损伤?因此对于使用 BNCPAP 治疗患儿来说,鼻部护理十分重要?在治疗中部损伤可以通过调整鼻塞的大小?定期松动鼻塞?加用海绵垫等措施减低或避免?

2.2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前治疗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是新生儿期机械通气的最常见因素?高频震荡通气(HFOV)是一种以高频活塞泵或振荡隔膜片前后移动产生振荡气流,使少量气体送入和抽出气道的通气,气体的吸入及呼出均为主动过程?其氧合作用是依赖获得最佳肺容量来维持功能残气量?本方法以已确诊的32例N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法是在患儿出生6小时后内给予固尔苏替代治疗,然后使用SLE呼吸机进行HFOV治疗?HFOV初调参数为:平均气道压(MAP)9~12cmH2O,振幅(P)20~5 cmH2O,以胸部震动为准,频率10~15Hz,吸氧浓度(FiO2)0.6~0.8?之后根据血气分析? 临床表现?心电监护等调节参数,当患儿病情及胸片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自主呼吸强,血气分析正常,HFOV参数下调至:平均气道压(MAP)5~7 cmH2O,吸氧浓度(FiO2)0.4,撤离呼吸机?

32例患儿经HFOV治疗后无一人发生肺气漏现象,NRDS患儿均治愈出院?HFOV治疗法更很好的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能使患儿短时间内PaCO2下降迅速?大家都知道PaCO2有其正常范围,过高为二氧化碳储留,过低常常为过度通气?另外在用HFOV法治疗NRDS时,必须在短时间内频繁监测动脉血气,根据其快速下调参数,防止过度通气以减少并发症?此外,高频通气发生肺气漏较常频通气(CMP)少,因为 HFOV 使用时平均气道压(MAP)及肺容量相对恒定 ,肺泡避免或减少了一张一弛,更稳定,避免了气压伤和容量伤?

在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要特别注意,HFOV能快速降低 PaCO2,PaCO2与脑部血流变化密切相关,波动过大增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机会,使用HFOV时,必须频繁监测血气分析,若不能做到,则建议非重症 NRDS 仍使用CMV治疗?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作为儿科医护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汲取国外相关技术,不断探索创新更加先进治疗手段,尽最大力量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给新生儿带来的疼苦,最大程度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陈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 2010(16)

[2] Polin RA,Sahni.Newer experience withCPAP[J].Semin Neonatol,2002,7(5);379-389.

[3] Morley CJ,Davis PG,Doyle LW,et al.Nasal CPAP or intubation at birth for very pretem infants [J].New England J Med,2008,358(7);700-708.

第7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三级预防;社区护理与管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遏制高血压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1.1年龄及性别:男女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1.2地区差异: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1.3职业因素: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1体重超重、肥胖:体重因素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2.2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日12~18g,南方为7~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3饮酒: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2.4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者高血压患病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比仅1人有高血压史者患病率高。

3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3.1主要目标: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2高血压的三级:

3.2.1第一级预防: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是指每餐主食二两左右;三是指每日3~4分高蛋白食品;四是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咸(每日食盐控制在6g以内)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500g蔬菜和水果。如坚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香蕉等。

3.2.1.1长期坚持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不要选择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无氧运动。

3.2.1.2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吸烟人群高血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吸烟人群;少量饮用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压降低,但过量饮酒可加重高血压,所以烟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3.2.1.3平衡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情绪紧张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为此,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预防高血压也尤为重要。

3.2.2第二级预防: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规范化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3.2.3第三级预防:主要对象是患病个体,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残疾和死亡的发生。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资源,开展康复治疗和病后医护咨询教育高血压病人科学安排24小时的生活,做到缓慢起床-温水洗漱-适当晨练-耐心排便。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

4护理

4.1护理评估:①健康情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②身体状况:③理社会状态;④理查体及辅助检查。

4.2护理措施:

4.2.1心理护理:病人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心理训练、音乐治疗等。

4.2.2合理均衡膳食:脂脉<每日摄入总量的30%,盐5g/日,胆固醇<300mg/日,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及刺激性饮料等。

4.2.3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提倡有氧运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4.2.4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嘱病人坚持正规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维持血压平稳,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具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预防应指导病人不要在临睡前服药,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床活动时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

4.3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定期监测

4.3.135岁以上者第一次就诊,应监测血压;

4.3.2至少每月自测血压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站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

4.3.3指导测量方法:做到四定,血压计定期检测,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

5社区护理管理

5.1首次就诊

5.1.1低危患者:每6~12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2中危患者:每3~6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3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同时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辅助治疗。

5.2随访复查:

5.2.1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第8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关键词】 认可;干预措施;健康危险因素;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

我院于2008年1月,对2003年7月~2007年7月,某军区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每年的健康体检中暴露有异常指标的689名干部群体进行归类建档,对健康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现将部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群体对干预措施认可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筛选2003年7月~2007年7月,每年某军区在北戴河疗养院集中理论学习、疗养、体检的部队中高级在职干部,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中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暴露异常指标的部队中高级干部群体。

1.1.2 具有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的入选干部分组 根据健康体检中暴露的异常指标,分别归类为7组(表1)。

1.2方法

1.2.1及时电话沟通对此干部群体,通过电话或发电子邮件通知入选干部本人,讲清意图和意义,争取取得理解、配合。

1.2.2 适时健康教育抽组军区内各相关学科医学专家、教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通俗易懂的方法先后5次对入选干部按分组类别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拟定运动处方、膳食指导、解答咨询、发放随访健康登记表和健康教育手册。

1.2.3收集干预前的干部个体基础数据对入选干部系统体检并进行数据筛选,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胆固醇等数据填入随访健康登记表。

1.2.4制定健康指导书医学专家组以体检信息、随访健康登记表的信息为依据,明确诊断,拟定防治建议。并对每位入选干部从膳食营养、科学健身、药物干预、心理指导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建议书。

1.2.5利用疗养因子进行干预每年在北戴河集中1个月时间,适时科学安排海水浴、沙滩浴、健身操、景观疗法等措施实施干预。

1.2.6定期进行随访和指导为入选干部邮寄或发放健康指导建议书和利用通讯工具进行交流。每月随访1次。各项指标达标后,每3个月随访1次;前3个月未能达标干部的情况,报告专家组,及时调整干预方案。1年后全面复查各项跟踪指标。

2结果

入选的689名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中,绝大多数能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建立随访健康登记表,1年后仍接受随访调查的入选干部(表2)。

3讨论

军队中高级在职干部特点:一是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新的军事斗争准备中起着统领和决策作用,肩负的任务重,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无暇顾及自身健康状况,致使亚健康状态干部比率增加。二是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队中高级干部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生理年龄已处在老年前期阶段,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四是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理解能力强,进行健康危险因子干预活动易开展。因此做好此群体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应站在“保战斗力,保打赢”的高度来认识。

高血压前期、血脂异常、糖调节受损、肥胖、超重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往往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又有相互内在联系,在多因素作用下缓慢发病。对该干部群体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进行一、二级预防,对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积极作用。正是因为我们的干预对象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特点,使72%的具有暴露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部积极参与干预活动,接受健康指导、建立随访健康登记表的有75.62%。结果分析:①军队多数中高级干部健康意识较强,对健康体检中检测到的异常指标能够关注,并进行定期复查,找专家咨询。肥胖组和超重组参与率分别为68.99%和70.64%,此两组参与率较此干部群体其他组参与率低,但高于同类研究有关报告的非军队干部群体参与率。②重视亚健康状态。由于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军事斗争准备日益加强,此群体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但对阶段性的身体不适或无症状的身体指标异常,能够到医院就医检查,或岗位保健和电话咨询。在高血压前期组和糖调节受损组,参与率分别为72.99%和85.94%,多数干部能充分认识到高血压前期和糖调节受损如不加以非药物综合措施的干预,就会导致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形成缠绵不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③能充分利用医院保障机制。在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参与率均为100%,此群体每年组织集训,卫生部专家组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使此干部群体能达到知―信―行的效果。④对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态度积极,在集训期间专家组织的各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疗养因子干预措施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就自身健康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⑤不足之处是部分干部确因参加非作战军事行动、到国防大学学习、外出执行任务等原因无法加入到干预组或无法坚持干预的全过程。

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糖代谢受损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特点是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众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行为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心理压力等[2]。一旦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医务人员只能协助病人调整身体的机能以期与疾病相适应,而无法从根本上祛除疾病。因此,通过饮食疗法、心理疗法、运动疗法、减肥疗法及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胰岛素增敏、控制体重等系列措施,全面系统、综合防治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新策略。预防的关键在于注意减少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复杂化,给国人的健康观、卫生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群防着眼,个入手,使个体服务融入群体防治中。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只有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国人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才能将疾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总之,在部队高级干部群体中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多形式、全方位、科学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402.

第9篇: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焦虑;中医耳穴;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其中,男44例,女40例;患者年龄为47—60岁,平均年龄为53.24±1.16岁;患者病程为7—14年,平均病程为10.53±1.26年;高血压分级:11例为1级,11例为2级,62例为3级;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2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医护人员选取治疗组患者肾穴、三焦、肝穴、心穴及神门等穴位,对其耳廓实施常规消毒,通过GY-I型耳穴探测仪寻找敏感点,之后将粘有0.5cm×0.5cm型号的王不留行籽胶布粘贴在患者耳穴上,操作的医护人员用其拇指、食指对患者耳郭正面及背面进行对压,手法从轻到重,直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痛为止,每次每穴位按压20s左右,3—4次/d,两耳交替使用,3d更换一次。

1.3 疗效判定

HAMA评分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00%。显效:患者实施治疗后,舒张压下降不低于10mmHg至正常范围,HAMA评分减分率≥75%;有效:患者实施治疗后,舒张压下降低于10mmHg,接近正常范围,HAMA评分减分率为25—74%;无效:患者实施治疗后,血压没有降至正常范围,HAMA评分减分率低于25%[1]。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例数)/总选取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其中,30例为显效,占71.43%,8例为有效,占19.05%,4例为无效,占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29/42),其中,11例为显效,占26.19%,18例为有效,占42.86%,13例为无效,占30.9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状况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AMA总分为(20.79±6.35)分,精神性焦虑评分为(1.51±0.38)分,躯体性焦虑评分为(1.52±0.31)分,治疗后HAMA总分为(7.22±1.39)分,精神性焦虑评分为(0.51±0.08)分,躯体性焦虑评分为(0.42±0.0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AMA总分为(21.53±6.22)分,精神性焦虑评分为(1.62±0.38)分,躯体性焦虑评分为(1.45±0.23)分,治疗后HAMA总分为(17.53±5.01)分,精神性焦虑评分为(1.41±0.32)分,躯体性焦虑评分为(1.18±0.09)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为一种患者在安静状态下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的疾病,其经常伴有脂肪及糖代谢紊乱现象,且患者心、脑、肾及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出现功能性或是器质性改变[2]。导致该疾病发病因素较多,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肾脏、体液、遗传、内分泌、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异常,及环境、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均会导致患者患此病,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为患者实施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中医上认为该疾病同肝肾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应为患者实施疏肝理气及清泄肝火等治疗措施。心穴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神门穴具有镇心安神的作用,肾穴具有滋水涵木的作用,肝穴具有清泻肝火的作用,三焦穴具有畅气机、助气化的作用,诸穴位相配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