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电厂水处理技术、电厂脱硫及除尘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当前有不少环保企业人才缺乏,而且求贤若渴。但它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与学校提供的毕业生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学校不能全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去向无外乎有三种: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需要解决污染问题的工矿企业以及真正吃“环保饭”的环保公司。从当前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需求情况来看,真正能进入政府环保部门、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毕的竟是少数。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的影响,这些单位在人事编制和指标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重重障碍。所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定位,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主要面向: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监测部门、工矿企业、设计单位或部门从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环保项目运行管理、环境监测等基础性、技术性工作。

从形势上看,高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到环保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单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试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场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环境与安全类,其中环境与安全类共7个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环境与安全类专业中排名第3,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40位。

环境工程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环境工程必备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第2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一、前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需要必须的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实习工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而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互连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我们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网站开发的三大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管理领域中设置了“网络基础”“网络互连”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系统管理领域中设置了“Windows2003管理与服务”“Linux管理与服务”“网络安全”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站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页制作”“SQL 2005”“Web程序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大行动领域中设置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基础”“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三、“网络互连”课程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按照需求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

四、学习情境开发

我们以网络设备为载体,设置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如下表所示: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八个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九个学习情境是前八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九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互连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所有学习情境的详细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

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测试;

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测试。

(三)教学过程中相关计算的优化

1.子网划分的计算优化

将一个标准网络划分为n个子网,不要将主机位的借位全部取二进制再计算出十进制,得到所有子网地址。将所借主机位的最低位置0、1,其他借位均置0,算出最小的两个子网地址,得到其不同字节的差值x,其他子网均可快速计算出:后一个子网在前一个子网地址的基础上加x。

例如:将192.168.1.0划分为16个子网,从主机位借4位,只要算出最小的子网是192.168.1.0/28,192.168.1.16/28,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的差值为16,则能快速得到所有子网分别为192.168.1.32/28,192.168.1.48/28……192.168.1.240/28。

2.OSPF配置中反掩码的计算优化

反向掩码=255.255.255.255-子网掩码

则如:某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则反向掩码为0.0.0.127。

五、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

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分析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设计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评价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六、考核方式设计

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3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2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50%。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0%,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30%,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各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七、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向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

第3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实践基地;管理机制;运行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91-02

作为高等院校,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培养生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高等院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校企合作是否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的实现。[1]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以工科为主要背景的专业,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具备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以及监测等技能,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仅仅依靠理论授课是完全不能使学生掌握的。因此,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监测的全过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环保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具备环保市场开发、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监测与评价知识和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现代信息工具的具有一定创新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2]“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基础上,其优质、低耗、高效运行的前提是实践基地的有效管理。本文针对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与大连市大开污水处理厂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基地,如何在实践中取得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前身是大连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建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1年开始,该基地开始为大连民族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开放,提供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

1.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为本科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目前全球遇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而且针对环境问题所制定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授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为有效实现企业需求与本科生教育的直接接轨,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和“订单式”培养,弥补教科书落后于实践的缺陷,促进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通过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合作,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以实践基地为核心,参与到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的管理、运行。参与的学生可以通过轮岗参与到污水处理厂每个处理单元的运行,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行、管理和监测的全过程。

2.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为本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素材

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同企业联合,安排学生参与实际工程设计等实践工作,并完成毕业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4]依托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使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能够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在产、学、研相结合中完成毕业。

3.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为本科学生提供创新实训机会

企业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确立课题,进行研发,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将学校内开设的“创新工作室”课程的选题与实践中提炼的问题有效对接,使得创新性教育有的放矢,学生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社会需求。通过指导教师的研究室,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中的科研项目为载体,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科研工作中来,使学生了解环境专业科技前沿,把握专业动态,提高专业认知。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实践机会

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也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实践保障。教师是高校中教学工作的主导者。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以工科为主要背景的专业,这就要求该专业的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其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教师参与实践基地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以及教师与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实习计划,最终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5]同时,针对没有工程背景的老师可以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轮训,分别由基地专兼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指导教师。此外,企业也可以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协助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双师型”教育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环境工程专业校企课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以工科为主要背景的专业,如何使学生的“学”能够有效应用于“工”是校企课程建设的重点。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专业针对这一问题,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合作,开设了企业课程。其主要包括环境工程施工、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企业文化建设、BOT项目运作与管理、环境检测规范与标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教师以及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中担任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编制教学大纲,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课程讲授以及学生的课程设计,校内老师负责对学生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些企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设计、工艺流程、施工方法以及企业运营管理方式等。

四、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

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对硬件方面来说难度相对较低,关键在于实践基地建成之后维持稳定运行的软件配置,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运行模式是实践基地能否优质化运行的关键。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实践基地过程中选择了多元化的运行模式。

1.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实践基地双向互动运行

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实践基地共建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校积极主动促进校企互动合作。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双方设立“大连民院―大开污水处理公司”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基地领导组和工作组。基地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指导实践教育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及全面工作的部署、安排、落实和检查工作;定期召开实践教育基地发展商议会,研究、协调校企双方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事项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制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以及“实验班”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对各类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方案,组织建设校外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培养过程,评价校外实践教育培养质量;组织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监督相关制度的实施;负责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基地领导组主要负责实践教育基地日常事务管理和各部门工作协调;组织制订实践教育基地的培训计划、对外开放计划、“卓越计划班”教学计划;建立和管理实践教育基地相关档案,组织基地建设的各项考核和验收工作,负责基地网络建设和对外宣传;具体负责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组织学校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培训、企业兼职教师的推荐选聘以及继续教育,负责校企双方“卓越计划班”指导教师的配备;组织制订“实验班”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负责各类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培养质量的评价和考核;负责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安全教育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基地工作组主要负责与基地工程技术人员协调,制订“实验班”大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以及“实验班”教学活动的监督、检查、评价以及成绩考核;组织、协调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合作共建和资源共享。

2.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实践基地构建协同运行约束机制

大连民族学院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与企方协商学生的实习计划,按学习机会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实习;学校在实习期间委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安全管理、生活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而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不影响正常运行情况下,按校方提供的实习计划要求为校方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委派具有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作为企方兼职实习讲师进行指导,协助校方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根据校方提供的实习指导书编制、实习讲课教程,经双方审核后作为教研基地实习讲义;为校方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条件,为校方提供教师工程实践训练;作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基地,企方配备指导教师,与校方协同完成本科生毕业环节培养。

3.大连民族学院与大连大开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实践基地的激励机制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不但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双向运行、协同管理,也需要外部奖励机制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在实训基地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和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发挥个人潜能;对积极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师在教改立项、课程建设、年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技术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以物质奖励形式推动刺激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就业渠道,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管理等也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随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今后将会开拓出更多更好的培养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清东,王中琪.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9-61.

[2]崔玉波,冉春秋,赵不凋,等.教学型大学的环境类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5):32-33.

[3]潘国廷.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整合[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98-101.

第4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本文以药物制剂课程中的“生产维生素C安瓿注射液”工作任务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关键词 :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完整工作过程药物制剂

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完整行动”的工作过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工作和学习任务来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评估计划。

一、课程设计理念

药物制剂一体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构建学习情境,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技术、现场教学等手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设计。

二、课程内容设计

药物制剂工所面临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生产不同剂型药物,为了使教材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按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将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将药剂学、制剂设备及GMP实施等课程进行整合,并开发出《药物制剂一体化工作页》。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生产500支(2ml/支)维生素C安瓿注射液”任务为例,把行动导向完整工作过程诠释如下:资讯 (做什么?怎么做? )计划 (该如何完成生产?在什么环境中生产?)决策 (计划可行吗?合理吗?)实施 (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处理、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包装、质量监控操作及生产记录的填写、文件的归档等操作;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处理)检查控制 (监控自产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生产记录填写是否正确?文件归档是否到位?)评价反馈 (总结、反馈、考核)。

具体教学组织如下。

1.教学准备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上,模拟药厂的生产车间设置了不同制剂的实训室,各实训室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分好组,7~10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模拟成一个生产队伍;在教学前准备GMP生产的各种文件,在每个岗位的墙上贴标准操作规程,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境描述、任务引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首先教师要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描述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下达生产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从中树立学习的责任。

3.获取资讯——接到生产任务,解读相关文件

学生获取信息正确与否,关系到任务是否能完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结合多种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提供技术资料(工艺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等文件)、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解读相关生产文件、观看视频、浏览课件、讨论、咨询等途径获取生产的相关信息。

4.计划生产——拟订生产计划方案

为学生设置好生产计划方案表,从生产工序安排、岗位分工、操作流程、质量安全监控项目和监控点、原辅材料准备、生产设备和用具准备、生产环境要求等方面要求学生完成拟定。在此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学生主动从各种途径获取相关内容,然后派代表上台报告本组所制订的计划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助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5.决策——计划审定

在组内、组间讨论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教师审核方案,最后确定重新修改方案或执行方案。

6.实施——生产

学生按照审核通过的生产方案进行生产操作,把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瓿的处理、领取称量物料、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灯检、包装等岗位进行任务拆分,由个人完成各自任务后再相互交流,轮岗学习,鼓励学生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7.检查控制——产品质量监控检查

对于本组生产出来的药品进行质量监控,检查是否存在问题。通过问题反馈,组内讨论找出解决方案,教师可充当咨询者、引导者、主持人,从而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沟通协助,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评价反馈——评价产品质量、工作过程、工作态度等

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派代表上台讲述,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阶段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组间可以对pH值、装量等项目进行质量评估,以此作为专业能力的考核;再如教师根据生产计划方案对各组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做过程考核。

四、教学效果

第5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摘 要:创建了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实践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实验课程

我校自从1999年lO月成立环境学院以来,环境本科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我院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一个班,共25人,此后,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2个班的规模。2004年,经过教育部批准,环境专业由“环境工程”改设为以一级学科命名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更加明确了宽口径办学思想,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同步得到重视,结合学校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了环境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习、科研和课外综合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建设完成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计划对应的结构体系,调整了环境基础综合实验的结构,完善了环境科学方向的实验内容,加强环境工程实验课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1.以宝钢为中心的生产实习基地的创建

2002年底,在教务处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着手开辟宝钢生产实习基地。宝钢作为一个世界500强大型企业,拥有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噪声污染控制等全方位环境工程治理设施。其先进的环境治理效应堪称全国典范,并且不收取实习费用,因而每年吸引众多学校学生前往实习。我院经过积极努力和洽谈,终于在2002年底获得了2003年暑期学生实习的机会。在上海的院校中,我校环境专业是惟一一所以宝钢为生产实习基地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院招收的第一批本科毕业生按照培养计划还未进入实习时期,但此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最后一届环境专业本科生正面临实习时期,且该专业本科生的部分专业课程也是由我院老师授课。为了使该年级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基地,同时也为我院的实习积累经验,学院决定将第一次赴宝钢实习的机会提供给了该学院的本科生,由我院老师带领,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并得到机动学院的肯定和好评。此后,我院2001级和2002级学生的生产实习均得以顺利进行。在实习基地创建的过程中,从宝钢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编写了“宝钢生产实习指导书”,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地完成生产实习报告。2006年,在面临宝钢只能接纳30人规模的实习任务时,我院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决定不以学生个人联系进行实习,而是多方位开辟实习基地,并形成了以水、气、固废为目标的新的实习点,包括:白龙港污水厂、竹园污水处理厂,闵行污水处理厂、闵行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宝钢电厂和吴泾电厂大气污染治理、老港垃圾填埋场等分散实习场所。

2.环境监测实习基地的创建

2004年,我院着手创建环境监测实习基地,这是我院实践教学的又一次飞跃。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环境监测课程后,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实习,这也是环境专业必须建设的任务。因此我院确立了以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主、闵行区环境监测中心作为辅的实习基地。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拥有一流的环境监测水平和设施,每年承担的检测任务非常之多,接纳大量高校学生,我院经过努力,上海市监测中心在安排实习名额紧张的情况下,于2005年同意分两批安排实习名额我院2003级2/3的学生(40人)。经过2周的实习,我院学生得到该中心极高的评价,在2006年的计划中将我院学生增至50人。其余学生联系到闵行区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实习,和上海市监测中心相比,尽管监测任务相对少,但完全满足20人的实习任务,实习效果反映很好。监测实习与生产实习略有不同,学生以参与监测部门的实际工作为主,并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监测实习在安排中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明确任务,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学生注重交大形象。在实习中及时向学生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在实习结束的当天进行实结。

3.PRP项目成为培养计划必修内容

在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一方面加强了基础课程的学时,同时将完成PRP项目作为一项必修的实践环节,这对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院具有较好的条件,体现在,一方面我院师生比例较高,专任教师40人,每届本科生60人,同时,教师积极申报PRP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机会。从2003级学生开始,我院学生100%参加PRP论文,学生因此受益匪浅,在外推直升研究生的时候以及参加就业中,由于该项目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这也是我院对学校实践平台的成功应用。

4.积极组织参加“拜耳青年特使”活动,并连创佳绩

“成为拜耳青年环保特使”活动是由德国拜耳公司赞助,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一项由大学生参加的国际性环境保护论坛,从2003年起在我国总共举办过三届活动,参加区域由华东地区发展到全国重点省市大学,该项活动得到我校教务处的重视,并积极支持我院组织该项活动,我院也因此每年都对该项活动积极组织参与,并连续三届取得出色成绩,成为我院环境实践活动的特色项目,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03年我院2001级两名学生荣获第一届评选的第一和第四名,其中1名学生还代表中国赴澳大利亚参极了国际青年环境论坛。2004年,我院2002级1名学生当选特使,并参加了在北京、杭州等地举行的各项活动。2005年,我院2002级1名学生再次当选拜尔特使,并作为中国5人代表之一赴德国参加国际青年环境论坛。2006年,我院2003级两名学生再次当选特使,参加了青岛的环境夏令营活动。其中1名同学由于该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被我校破格直升研究生。

我院在环境本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充分结合研究型大学办学思想,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在教学实习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不仅创建了以宝钢为中心的实习基地,还增设了环境监测教学实习环节,将PRP项目作为培养计划必修环节,并将拜耳青年特使活动发展成为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取得了优异成绩,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全面、系统,在学生的培养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建设

实验是本科教学的基本平台之一,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环境学院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按照我院以一级学科发展本科专业的思路,结合教学投资状况,分阶段建设。从最先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发展到新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实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新的培养计划开设环境基础综合实验1和2、环境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综合实验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其中,环境基础综合实验1包括:环境监测实验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实验,环境基础综合实验2包括:环境生物实验(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化工原理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包括环境化学实验、分子毒理实验和土壤环境实验。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实验。和过去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相比,有以下特点:

(1)明确了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建立了以环境化学、分子毒理学、土壤环境学为主体的实验内容体系,其中,分子毒理学、土壤环境学是新增设的内容,使环境科学实验内容更加完善。

(2)将环境监测实验由过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改为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实验共同构成基础综合实验1。将环境化工实验从过去的环境工程综合实验调整为环境基础实验,与环境生物实验共同构成环境基础综合实验2的内容。环境生物实验在过去单纯的环境微生物的基础上,增设了植物方面的实验,调整后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3)环境工程综合实验则加强了过程管理,由于实验套件数的限制,因此采用分组轮回实验的办法,由主讲教师和3名助教各自指导1~2个试验。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打分,分为考勤(10分)、预习(10分)、实验操作(40分)、实验报告(40分)。主讲教师注重巡回检查,并及时解答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每次实验之前发放上一次实验的报告,并收集邻近一次的实验报告。对于存在的公共问题集中讲解。

2.特点和效果

环境综合实验的建设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基础性表现在每门实验课程根据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开设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实验,通过实验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识。先进性表现两方面,一方面,在每门实验课程中都有经过最新科研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并且区别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实验设置的独创性实验,如水污染控制中的恒压膜过滤实验,大气污染控制中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气体中的氮氧化物实验,环境化学中的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光催化氧化实验、动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实验,生物技术理论基础中的核酸浓度测定实验,环境监测中的总磷测定实验,环境化工原理中的仿真实验等。另一方面,每门实验中都含有先进的仪器使用,如环境化学实验中的原子荧光、测汞仪,环境监测中的仪器分析实验,固体废弃物中的毛细吸水时间测定仪等。

实验的开放性表现在,所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均向进行科研活动的本科生开放(主要包括PRP项目和本科毕业论文),使他们在科研过程中加深对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开发。另外,开课对象不仅面向环境学院的本科生,同时还面向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

第6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跨专业综合实习;虚拟仿真环境;教学改革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上的资金、物料等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和处理,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利用企业资源,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1]。随着ERP在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大多开设了“企业资源计划”相关课程,并越来越重视其教学效果。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是对相关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连接实践与理论的桥梁,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能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但是在大多数高校的企业资源计划实验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诸如教学思想和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资源计划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是管理类相关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在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开始的专业实践课,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ERP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通过安装在电脑上的ERP软件完成教材中设计好的一些实验项目,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尽力将企业运营管理的情景在教材中再现,但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这些再现的场景在学生看来并不容易接受,这样就难免使开设的实践课基本上仍以认知型和验证型的实验项目为主,缺乏必要的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学生的学习也往往流于应付,草草地输入原始数据验证了结果就万事大吉,并没有仔细思考企业在应用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过度地侧重于软件功能的使用练习,缺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课程考核能够过关,机械重复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妨碍了对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应用。对于现代的大学生,软件的使用掌握起来不难,对于企业资源计划中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控制和配置资源使其最优化的精髓更要掌握,单纯的软件使用训练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把典型的、经过了浓缩的社会经济管理环境及经济管理活动搬进实验室,在计算机系统里建构起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政务及服务业、监管机构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济社会运行系统,将经济运作的每一笔业务集成于综合仿真平台,营造出既相互合作又存在激烈竞争博弈的动态运作的“虚拟经济社会”,具备高度仿真的经济业务内容及流程。这种“高仿真、运转型、博弈竞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经营模拟企业,感受企业运转的氛围,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进步明显。在综合仿真实习环境中运用ERP进行模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可以利用仿真平台最大程度的再现企业运营管理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以往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将理论升华为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规划

在综合仿真实习环境中开展“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通过在教学内容中添加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使用,以利用该平台构建仿真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可在课程开始的4~6个学时集中讲解综合仿真实习平台的基本操作、业务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使用4个学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的试经营,使学生掌握平台的操作,熟悉业务规则,能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独自进行操作应用。剩下的三十个学时由各学生小组成立模拟公司,利用仿真环境完成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工作,在实践中体会企业经营管理。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参看下表:

三、教学方法实施

基于综合实习仿真环境开展企业资源计划实验课程教学,需要提前进行实习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实习单据、资料、印章等实习工具以及根据上课专业侧重配置好软件平台,学生需要复习已经学过的企业资源计划知识,再次熟悉ERP软件的使用,可以开放实验室一定时段提供给学生自习使用。上课时,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成立一家模拟制造企业,团队中的每个人担任该模拟制造企业某一关键岗位的主管,如CEO、财务主管、生产主管、销售主管等,按照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连续经营6个季度,各制造企业处于同一市场中,通过竞争获取每季度初的销售订单;综合实习中其它类型的机构则由系统自动完成相应功能,如商业银行、工商局等,不能由系统自动完成相应功能的机构可由教师以超级管理员身份运营,从而形成相互竞争、动态运转,既相互依赖又有博弈竞争的商业生态环境。综合仿真系统是对典型的制造企业的高仿真,其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与现实社会中的企业经营流程高度仿真,学生在对模拟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运营的数据,如资金、库存、产成品、原材料等数据由学生在对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产生,这些数据也是“企业资源计划课程设计”需要收集和处理的元数据,学生实习过程中将这些数据输入到ERP系统中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并尝试优化配置的目的。相对于课本上“死”的实验步骤和实验项目,这些从企业经营中得到的数据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也达到了把复杂、抽象的ERP理论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效果。通过创建竞争对抗的模拟运行环境,使学生愿意全身心地参与进教学,变以前被动消极地验证实验结果到积极主动地应用理论知识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企业效益,构建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就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

教学大纲应做相应调整,要加入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操作的相关内容,将其作为独立的章节进行教学,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可考虑做6~8个学时的“试经营”,试经营期间,由教师边讲解规则边引导学生操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实习的侧重点,如物流管理专业可以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可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会计学专业可侧重于财务管理等。教学安排上先学习企业资源计划理论知识,然后将虚拟仿真环境引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让学生从亲身参与的经验管理的过程中体会使用ERP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不仅让学生更加熟悉掌握了ERP软件,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改目标与特色

将综合实习仿真环境应用到“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实验教学中后,可以使学生在较“真实”的企业运营环境下使用ERP进行模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获得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在动手过程中将ERP的理论知识传递转化为实践方法进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ERP课程产生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也从“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照课本练习”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组经营模拟公司,在竞争博弈中学习”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有助于学生把ERP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又能让学生在学校里体会到和公司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既应用了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进行了团队合作,激发了创新创造能力。

基于综合仿真实习环境开展ERP课程教学,让学生从亲身参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体会使用ERP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ERP软件,更使学生了解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宏亮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J] 改革与战略 2007(9):132-134

[2] 王欣,张毅 基于“项目驱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2(02)

[3] 刘冬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中引入沙盘工具的改革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2)

[4] 占胜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教学探究[J] 大家 2012(12)

第8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54-02

The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s

Zhang Gongxiao,Yang Ronghua,Wu Xiuyong,Cheng Yues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aishan Medical college,Taian 271016,China)

Abstract:Vigorously promot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i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form, which aims to foster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s who have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an adap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The organization and running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cellent pla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atory, establish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n the school and outside school to establish a stable practice base and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train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Key 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utstanding engineers; Practice teaching; Operation mechanism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1]。卓越计划的贯彻实施是促进我国教育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2013年我校有三个本科专业获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引导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依据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目标、内容、要求,我校卓越计划本科培养方案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借助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主线,搭建实验教学、工程实训、企业实践等平台,构建满足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结合我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具体做法,通过校内整合教学实验室、建立工程训练中心,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科技创新实践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通过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机制,保障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运行。

1 整合实验室,打造专业基础、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按照“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应用-科技创新”的要求,重组整合现有实验室。将化学化工类实验室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化工综合实验室,建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统为实验环境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扩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变封闭、被动的教学为启发、自主的开放型教学;广泛开展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利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和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具有工程环境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重新分配实验资源,加大专业综合实验室投入,购置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等综合实验仪器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并引进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效率。

2 校内建立工程训练中心,构建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与企业联合,在学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训练中心,把企业项目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将工程要素融入工程实践与实训项目中,让学生在模拟的工程环境下进行工程实训与实践。校内工程训练中心,依据软件、硬件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于网络的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以软代硬模拟新技术、新工艺的生产现场。建立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中心,通过单元操作仿真实训,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2]。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向学校师生和实习人员开放,它给学员提供的是一个系统而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学员可以按教学要求逐个环节进行安装、调试和运行,也可以完成一个产品的的生产过程。

3 学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企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搭建企业实践平台[3]。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工程环境中学习工程,教师在工程环境中讲授工程。企业实践平台主要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岗位实习、专业教育、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通过在合作企业的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进一步培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经济分析等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创新能力。在企业实践平台中,学校派出专业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日常管理;实习企业选拔思想过硬和业务技能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专业实践培养目标,指导学生的企业实践。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厂纪厂规培训、企业生产安全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现场生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强化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对学生要求有累计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科研开发,融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4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管理的实施者是校企合作的管理机构、二级学院、合作企业等,要将这一体系落实好,就要建立好相应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4]。在学校层面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领导和管理机构,一是承担组织、领导职能,指导和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校企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二是承担实践教学的管理职能。校级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协调管理全校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工作及校企合作工作;二级学院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二级学院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保证二级学院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有序和顺利实施。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应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下移管理重心,简政放权,强化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把专业管理和行政的职能放到二级学院,简化学校具体事务管理的职能,以使二级学院管理工作自主化和科学化,适应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保证校外实践环节的正常开展。合作企业是学校教学教育的延伸,在每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对每个学生定岗位、定任务,并分项进行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5 建立完善的评价、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机制

校企合作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手段。评价机制采用多元机制:一是看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满足企业用人标准,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是否吻合;二是看培养方案中是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三是看学生质量,主要考察在校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对企业的贡献以及敬业精神等。

校企合作教育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实践教学大纲的实施、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不能仅仅采用一般教学管理的听课、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价,更多的是要采取与实践教学特点相适应的质量监控方法。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等多种学习方法,以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及双向交流式教学,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采取项目带动,做与学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改变传统教学考核中单一笔试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采取集中笔试、现场实际问题答辩、实习报告、实结、作品设计等多种方式,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实行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利用信息反馈机制对校企合作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进行反馈,以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建立信息收集渠道,提高对信息反馈的重视程度,根据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地修正现有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

6 结语

在校内外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加强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经过四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体制的训练,既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减少企业培训和岗前实习环节,可为企业节约大量培训资金,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2] 杨荣华,曹晓群,程岳山,等.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37-39.

第9篇: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论文摘 要]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一门重要实践课,应分析新形势下生产实习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的探讨。 由此提出加强校内外实习,结合多媒体教学,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仍然就业压力大、应用能力不强,这不仅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问题,还因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1]

    本文分析了我校生产实习环节的现状和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产实习教学可加深学生对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笔者认为目前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初,学时为2 周。而专业课教学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学期,实习期间,有的专业课教学计划还没完成,甚至有的课程还没开始授课,许多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没有讲授,学生对环保治理设施工艺原理还不了解,使得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的效率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虽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动员时会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提前进行讲解,但这样做效率低,好多知识学生似懂非懂。最佳的生产实习时间应该安排在专业课学习计划结束后,此时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有了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学生渴望通过实际工艺设备实习来巩固和丰富自己所学的知识。

    另外,许多学校安排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不符。安排实习单位时没有事先沟通,学生对实习内容事先没有接触过,实习带队教师不能深入给学生讲解,甚至有的带队教师并未讲授过环境主要专业课知识,学生实习不能达到提高理论知识的目的。

    (二)实习基地不稳定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学校选择实习基地是根据实习基地是否满足实习要求、交通是否便利、费用是否适中等因素来考虑的。目前我校校外实习基地有已签协议和未签协议两种,基本能满足实习要求,与生产实习内容一致。我校生产实习基地大部分是实习带队教师通过个人关系联系的,目前未签协议的实习基地占大多数。由于实习带队教师与校外企业联系不多,还有实习经费问题,使得我校能提供学生长期稳定实习的基地不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议,两者之间并无硬性约束,实习单位的例行检修情况与学生实习时间有所冲突,且其他不确定因素较多,比如根据教学安排每年实习带队教师不固定,实习单位领导更换,造成带队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困难,稳定的实习基地难以确定。另外,由于扩招,实习人数增多,安排生产实习环节计划时实习小组人数增多,但实习基地的现场讲解人员以及指导教师人数不变,造成部分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

    (三)实习经费不充足,实习内容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但我校多年来实习经费仍按学生数每人100元下拨。实习经费包括租车费、实习联系费和讲课费等,由于实习地点较多,实际实习费用超出计划经费,讲课费偏少,实习单位不够热情,实习内容难以保证。由于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内容的需要,难以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实习质量和效果。

    二、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行改革要符合新形式教学需要,在教学时间安排、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模式上进行改革,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

    在做专业计划时,要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把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提前,一部分放在第6学期,一部分放在第7学期前半学期,生产实习和对一些选修专业课或与实习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放在第7学期后半学期,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专业理论技能和所必需的理论内容,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实习教师和单位就能灵活安排生产实习环节,使生产实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优化生产实习效果。

    最好由有一定威望,专业知识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做好实习计划,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事先沟通,协商好实习时间、内容、目的、要求、经费问题等。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习总结,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双赢的,学校解决了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企业提升了社会声誉,这对双方发展都有很大益处。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是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实习内容和要求都符合教学计划的环保企业签订协议,保持相互的利益和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在职人员进修、攻读学位的便利,以及进行科研实验和开发的基地;企业提供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实习,提供工程技术并进行讲解;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后,企业挂牌向社会公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同相关未签协议的环保企业保持经常联系,通过组织联谊赛等形式加强沟通,培养校企双方感情,在条件成熟时鉴定协议,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进行多方面实习模式探讨

    实习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实际能力有重要作用。

    1.实行校内外结合的实习方式。校外生产实习可以采用调查、参观、跟班操作等模式,尽量争取实现跟班操作方式,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备、工艺操作,了解新工艺、原理、方法。建立校内实习环节,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从校外取水、气、固废样品,利用校内现有的试验模型、教师科研项目等资源,进行测试分析,模拟仿真试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节省实习费用,提高实习效果。

    2.实行多媒体专题片教学与模型结合的方式。利用以往实习拍摄的实习照片和搜集的工艺模型结构资料,丰富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在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大量的工艺模型图片及动画模拟对学生来说既能接收大量的知识,又能对环保工艺、原理生动的演示过程加深理解。现场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多媒体详细的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实习的不足。例如,学生在现场只能看到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外部形状,如反应池、沉淀池、过滤池等表面,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其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内部构造,演示其工作原理和生产过程,加深对工艺原理的理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带队老师可以通过每年生产实习的拍照、摄像,搜集企业本身的宣传、培训资料,然后利用实习期间某个时间进行播放,与生产实习现场互为补充,达到巩固加深实习效果的目的。

    3.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对一些带有参观性质的工艺较集中的环保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可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节省实习时间和实习费用,也便于实习老师集中讲解,提高实习效率。针对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实习单位,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联系多个实习单位,采用小分队轮流调换实习单位的做法,让每个学生跟班实习。这样就不会出现实习走形式、走过场的情况。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校必须联系更多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实习单位,签订协议并建立校企关系。学校可以根据每个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安排实习小组进行分散实习,便于实习单位协调管理,这样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学生加深污染控制、治理设备工艺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对环保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建立工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正确协调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的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行实习模式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实习带队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总结、探讨更加合理的实习模式,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元元, 高俊敏,赵春平等.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

    郭新超.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66-69.

    阚连宝,段庆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7,187 (1):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