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教育是我国网络技术发展的成果,是将现代的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的招生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因此能够为更多想获得学历提升的人以进修的机会。截止到今年,我国共成立了68所网络远程试点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考生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平台”,“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教育部承认的网站查询各高校招生简章,从而制定自己的报考计划。在这些专业和正规的网站上,有意向的考生可以查找关于:入学条件、学习形式、修业年限、学历证书、注册信息、收费标准等政策。我国的网络教育包括: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等内容。我国的网络教育采取各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命题的形式,高校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和培养计划制定招生简章,并且在高校的网站和网络教育网站上进行公布。我国的网络教育以水平考试为基准,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只要符合了相关的入学标准,满足了基本的学习条件,取得入学的资格并不难,很多高校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策略。
二、网络教育的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我国学者对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研究,一是侧重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二是对关注二者的整合、互补。在差异性分析方面,田溪、邓凡(2009)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比较研究》一文通过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观点上的比较,得出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他们认为网络教育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形式的,二者是共存并且相互促进的关系。庞天祥(2007)《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是对立还是统一》运用了教育学的基本思想,从实施方式的角度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的是互补性,二者在各自的方向上逐步靠近并且统一。朱书强、刘明祥(2001)的《共存与互补: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中指出: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和教学的方式,网络教育以其优越性,对传统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他们对网络教育将使学校、图书馆、书籍成为历史这个观点进行了驳斥,但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教育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与其他学者一样,朱书强等学者也认为在当前的国情下,网路教育是不能取代传统教育的,但是可以对传统教育产生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在这个观点的贯彻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刘胜强(2005)《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动与共存》中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其文从网络教育的特点,传统教育的优势以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和共存发展等方面加以阐释,指出了二者都有优势和不足,不能够相互取代,应该彼此相互补充以达成和谐的发展与进步。倪政林(2012)《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一文在阐明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策略之后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二者的优势互补是可行有效的策略。杨建军;杨改学(2005)《保证质量,实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文首先肯定了网络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网络教育具有使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共享,在新技术的辅助下扩大教育范围,适应了教育大众化和教育终身化的需求,因此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指出了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习标准、评价标准在网络教育中是四个重要的指标。应该时刻受到重视。程艳林(2004)《网络教育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一文从网络教育的概念、特点、本质等基础性的信息角度出发,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分析,二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时空性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文对两种教育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认为网络教育能促使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实现创造性的学习。洪彬彬(2002)《展望网络教育》一文对网络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网络教育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性,网络教育要与传统教育相融合,从而实现虚拟学校与现实学校的一体化发展。总结起来,学者对于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二者有各自的优缺点,并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将网络教育的优点应用于传统教育,是传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立足点。网络教育的互动性、自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都是超越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教育层次、教育对象、教学领域和教学目的上各有分工,在网络时代,更应该把握好网络教育的主动权,让网络教育成为发展传统教育的重要渠道。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网路教育提倡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采取自学性的方式,自动自觉的接受新知识,因为网络教育的课程存在于服务器中,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的进行自我测评等,通过学生的自学加强构建知识的能力。而传统教育是以教师教授的方式进行辅导,无论从学习计划到学习内容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这就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自主性,从这一角度看,传统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对学校和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网络教育提倡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网络课程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网络平台中的多媒体信息都可以被学生所利用,例如:文本、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实时的交流与互动等都是网络教育中所独有的。这些优点是网络技术所赋予的,现今的传统教育中也借鉴了网络教育的这一优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包括录音、视频、电影、电视剧、网络评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育,开启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起枯燥单一的“课本教育”,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教育依托于网络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个学员的个人信息资料、个性提点、学习流程、薄弱环节、阶段状况等信息都能进行实时记录与跟进,同时系统能够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目标和计划,指导学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些繁琐的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无疑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记录工作、学习特点、薄弱环节和学习阶段等信息的记录工作全部是由教师完成,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工作。
四、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别
网络教育采取的是试听、距离、交流三个平面相结合的方式,虽然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师生是分离的,但是视听效果和实时交流弥补了这个缺陷,网络教育利用视频会议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学生,而同时在各个终端上课的同学也可以在视频里看见教师的形象,教师上课所呈现的文本、音频和完整的授课流程,教师可以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见,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模仿中而改进的,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讲授传授知识,但是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受到人数的限制,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既有试听结合的良好效果,又能达到现场交互的良好效果,并且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没有限制,与传统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传统教育自形成以来,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传统教育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一定面积的教学场地即学校、教室、课桌、实验室、教学器具、器材等,大部分学校采取全日制的教学形式,因此要有相应的后勤服务,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其次,传统教育的班级在师资配备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一部分特定的班级是由特定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年龄上相仿,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甚至智力发展水平上都不相上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小,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三是教学工作由教师进行主导,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衡量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考试是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且几乎唯一的标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确实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在我国,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的年龄基本上是在6岁到21岁之间,在这个期间,学生们通过传统教育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级中学的九年义务教育,一部分学生继续进行了4年或者5年的大学本科教育。可以看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阶段的传统教育使得他们认识了世界,认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生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学习集中且效果更好。通过与班级同学的接触,初步的培养了自己的集体意识,养成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最强的接受和吸收的能力,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信息能够进行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掌握和理解,总结来讲,传统教育更加适合思想意识都尚未成熟的6岁———21岁人群。因此,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不同的,传统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具有相仿的年龄与知识积累,而网络教育的受众在年龄和知识积累上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网络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传统学校教育多以“应试”为目的,网络教育除了对基础知识的加强,由于选择这种教育方式的受众往往目的性比较强,且具有自主自动的特点,因此会更加自觉的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最后,传统的学校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在有限的学制能完成全部的学习计划,并且通过了相应的考核,就能够获得学历证书,而远程教育在获取了学历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将所学转化为专业的技能,所学的内容能否快速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因此远程教育往往是结合社会所需制定学习内容和计划。
五、结语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而着重点在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此影响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加以深入具体地分析,最后阐释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互补相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影响互补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新千年伊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网络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二者的关系怎样正确看待?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一、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保证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的空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交互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师少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网络教育由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可以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在线的或非在线的。网络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网络学习,且网络教育对所有个体都是开放的。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二)虚拟性和共享性。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等教育场所。受教育者不必每天去教室,只需进行键盘操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课本、案例等,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同时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监控。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可以为网络用户所有。网络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特网上有人类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地点的因特网终端进入网络,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数据库、图书馆、信息库等都可以为用户所用。
(三)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教育是基于个性的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主学习探索。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二、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教育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缺乏了真正实物态的教室和学校,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复存在。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转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是以传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以信息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自主的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以班级的方式同时同地学习,学生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共同参与。在网络教育中,时空的彼此分离决定了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很少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干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如何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的独特处还体现在技术媒体的应用上。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课本等辅助媒体,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网络教育中技术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口头传授,教师主要依靠技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电子邮件、网上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
(三) 网络教育更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网络教育的出现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可能实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网络教育中受益并把学习贯穿一生。网络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中片面注重现实、追求已有知识的观点。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网络教育有利于把学习中的他教转变为自教,网络教育中没有教师的压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学习完全自主。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只有自己去网络中寻求,去自主选择。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相长
(一) 网络教育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商,传统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情商。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异常丰富,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当学生从传统教育耗时重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习和创造。虽然网络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上却有较大的困难,因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忽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传统教育可以弥补网络教育的这一不足。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 网络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传统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协作。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单独学习,单独解决问题,有很强的独立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是求助于教师,更多的是在网络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独立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转变。当一个人过度相信自己,就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与他人合作。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各项任务绝非个人就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传统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彼此互相联系,经常交流,经常从事同一活动,接触的时间很多,彼此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强。这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具体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 问题 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了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利用网络的特性和资源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猎取知识,培养能力。
一、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
1、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网络信息丰富多彩,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英语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中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英语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英语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My family》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My family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My family”的特写镜头,任务呈现,看教学图片, 用同样的方法讲 sister, brother, grandma, grandpa出示家人照片,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住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
2、网络教学时空限制少,解决英语学习中重点和难点。
例如:学习《family》,学生理解不了family的意义中深厚感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在情境中教学,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的活动式教学模式。
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网络课件,让学生倾听录音文化渗透,情感教育,通过谈论幸福的家,快乐的家,引起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家,快乐的家,是靠我们的长辈们的辛勤劳动互相帮助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爱他们,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家,有爱的家"这一主题贯串整个教学过程。
3、将深奥变得简单,将抽象变得清晰;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例如:在教学三年级《At the zoo》这一单元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带领学生拼读就难免枯燥,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动物园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动物园场景,让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继而呈现动物,再打出单词,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几只小动物,边画边念。这一动画情景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4、学习英语文化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较广,而小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文化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中西文化的理解。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饮食文化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轻松了然于心。
5、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能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而且教师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全军信息网和军校网建设日趋完善,利用网络技术,建构网络教学模式,已经在军校展开。网络教学,可理解为教员和学员双方,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要素的有效结合,达到人才培训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员和学员双方,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软件平台,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自主进行获取、理解、交流和加工,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而传统教学是教员和学员双方,借助于教材、教具、设备、场地等要素的有效结合,达到人才培训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员和学员双方,利用一定的教学场所,教员传授、指导,学员接受知识、培养技能。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对教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文章就此作简要分析。
一、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教员为中心”,学员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员讲学员听,教员安排学员做。网络教学是实现学员自主学习的有效模式,能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网上资源是学员的认知对象,学员是信息获取的主体,也是知识加工和建构的主体,教员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员建构知识的帮助者。网络教学是“人-机(信息)”或“人-机(信息)-人”的间接交互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员和学员的直接交互过程。学员学习的网上信息资源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学员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懂得网上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能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按照教员网上布置的作业,自主地在网上做作业,并能及时了解自己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加网上考试,并能很快知道考试成绩等,这些都是学员自己主动、自主在网上完成的。
二、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发挥学员学习的互动性
传统教学,虽然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但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单向式”的活动,因受时间、地点等其他条件的限制,影响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网上教学,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是“双向式”的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互动性的发挥。因为教员和学员、学员和学员、教员和教学资料、学员和教学资料之间关系式是呈网状结构展开的,实用于他们之间的互动。教员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受播者”;学员虽然是“受播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是知识的“传播者”。网上建立的学科讨论组,学员可以充分展开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和评论都能及时地被所有参加者看到。教员与学员针对同一问题,相互讨论,他们之间的交互过程,达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势必能够激发学员积极思维,互相竞争,互相帮助,比起单项式的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网络教学对教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和适应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它比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不可低估,教员应积极的投身其中,不做门外汉。二是教员的精力和工夫要随着转移。传统教学,教员的工夫通常用在编写教案、准备教具、设备,批改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网络教学要求教员的工夫要用在广泛的搜索、收集各种教学资料,并将资料制作成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电子课件;及时研究、回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指导学员学习和讨论;评估教学效果;培养学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三是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网络操作技能。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软件支撑的,改变了传统教学黑板、粉笔等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网络教学软件。这就要求教员要抓紧学习,上机操作,大胆实践,尽快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熟练地进行网络教学。
四、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应灵活选用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32-01
一、传统教学
所谓传统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
(一)传统教学的优点。传统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优势;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在教学班中,学生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等。
(二)传统教学的缺点。传统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领域主要局限于课堂,容易产生理论推理实际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真正的集体性。
二、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教学主要是指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化的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来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和进行交流,从而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
2.交互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换信息,教师还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进一步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不仅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建构和转换自己知识的目的。
3.共享性。教学资源具有信息的最基本的特性――共享性。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知识的宝库。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便利,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4.个性化。网络教学可以将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和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所需的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
(二)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
1.演示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它们可以是教师制作或下载的CAI课件,也可以是来自校园网、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但由于教学经费、教师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模式仍将是许多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2.尝试探索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一种可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3.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当代社会已经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念:“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时代,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将成为其个体发展与否的决定因素。
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一)教育思想、教学标准有所不同。网络教学的教学标准更加突出阶段性知识讲授过程模式化、知识掌握程度测试与学习过程一体化,传授知识的信息海量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教学的各个环节出现革命性变革。这使教师任职的资格标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能单纯以讲课口才组织教学为主要内容了。要具备计算机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和多媒体应用能力。
(二)教学管理有所不同。在网络教学的模式中,不论是教,还是学,从教学管理上都要产生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教”的人,必须具备对网络功能的深刻理解,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能力,同时要结合原有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科体系的深刻理解。
2.网络教学是开放式教学,完全以受教方自身需求判断为依据,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受教方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三)教学手段有所不同
1.在信息量上,网络教学可以保证几乎是任意信息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精简。只要学生想不断深入进去,就可以看到任意深度的知识,需要学多少,完全自主。
2.媒介物可以是音频,仿真的声音,或再现真实声音的过程;也可以有视频,即时性的影象,再现真实场景,或模拟显现出宏观或微观物质变化的场景。
3.网络教学要求老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掌握,从深度上到难度上,都必须从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从家庭教育发展的环境媒介来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家长和长辈在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家长总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这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远保持权威者的形象,因为互联网所营造的网络世界使他们的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互性使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性权威性向开放性民主性转变。但是无论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孩子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家长一般不易察觉,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并且从具体的礼节入手,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到了近代传统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在考试中有好分数,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就行,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时代,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品德教育或是知识技能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并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品德是良好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品德的重视是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
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运作方式来看。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很多家族家庭都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敬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对后代进行教育。其次,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因为儿童的分析辨别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就能见贤思齐,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由这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教导言行为主。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向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变革。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们面临的是同一崭新的世界,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孩子们在学,父母们更要学而且要有勇气和孩子们一起学,甚至向子女们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网络技术使家长们能通过电脑互联网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他们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督促者、辅导者甚至咨询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再把自己作为权威,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孩子对家长不再是盲目地遵从和依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塑造自我。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否认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不管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关键词:网络分类法;分类法;信息组织
当今,网络信息迅速发展,如何提高用户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率需要对网络信息加以组织与揭示。分类法是一种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学科或体系范畴,依照一定的属性将信息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以便查检的方法。传统分类法是对文献的一种分类法,包括《中图法》、《人大法》等。网络分类法是对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的方法。由于网络信息分类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利用传统分类法的优势完善网络信息分类法成为如今讨论的热点。
1网络信息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1.1分类对象不同传统分类法以物理或实体的文献为对象,如印刷文献、磁带、光盘等[1],对其的内容进行标引和整序。网络信息分类法则以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为处理对象,对它们进行组织与加工。因为处理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分类法。1.2对象半衰期不同传统分类法对象是实体文献,半衰期长,更新速度慢。所以传统分类法对文献的标引与整序需要规范的受控词汇。而网络信息分类法对象是网络化信息,半衰期短,更新速度快,稳定性差。所以网络信息组织与整序需要灵活的自然语言。1.3类目的排列方式不同传统分类法的类目严格按照逻辑层次划分,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偏向于专业性,对普通用户适用性差。网络分类法由于适用于普通用户,专业性不强又同位类数量大,因此不局限于使用逻辑排列法,广泛采用按重要性、字顺排列的方法。
2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2.1传统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组织中应用的现状在国外,一些著名分类法被网站或搜索引擎用来组织网络信息。在中国,传统分类法应用于网站目前包括两种情况:①各大搜索引擎的类目设计上,运用传统分类法主题分类的思想,为缩小搜素范围,在搜索框上方设计几个主题模块。比如,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框上方已经将内容分为“新闻、地图、贴吧”。②网址导航系统,在整体上或者局部参考一个或几个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但是,分类法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仅局限于局部分类体系或主题法,并没有形成体系。2.2网络信息组织的缺陷2.2.1分类体系混淆。网络分类法在设置大类时,对知识的系统性考虑不足,更多的是以信息量和信息内容的重要性及其使用频率为标准[2],大多数网站只选取些热门事物作为主题类目,忽略通用性的因素不科学的设置类目。2.2.2类目概念划分逻辑混乱。类目概念划分逻辑不清,比如搜狐网站将“财经”、“理财”、“股票”、“基金”原本属于上下位类关系的主题词列为同位类。各别网站为吸引眼球在类目下设置非此类的信息,如搜狐网站在“游戏”类目下设置“大学”、“情感”等主题。这种概念归属不清,给用户查找相应信息造成了困难。2.3传统分类法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优势由于网络信息急剧膨胀,如何在复杂的信息中准确地查找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标引。目前网络信息分类法并不完善,需要借鉴传统分类法科学的分类优势。①文献分类法是综合性分类法,覆盖面广,具有很高的通用性,科学性。②文献分类法类目划分逻辑层次分明,有利于网络信息浏览检索和对主题分类的控制。
3借鉴传统分类法完善网络信息组织
鉴于网络信息分类法存在的问题,需要学习传统分类法科学清晰、逻辑严密的类目体系,并结合自己身的特点,改进不足。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3.1使类目体系设置依据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创建由于网络信息类目设置随意,给用户检索信息带来了困难。因此,类目设置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并且统一标准,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网站中快速精确的定位信息。3.2满足检索专业性信息的需要网络信息中也不乏一些专业性的信息资源,由于随意的类目加大了检索难度,因此,规范类目名称,或者应用数据库式分类检索方式,使用户准确地查找到有价值的学术资料。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冗杂,分类法成了网站信息组织的主要方法。我国的网络信息分类法只注重信息的查全率,下一步就应该重视发展信息的查准率,这就需要借鉴传统分类法的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分类法,实现网络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俞君立.文献分类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78~8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我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网络技术专业的高三学生,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思维较活跃,动手能力强,喜欢游戏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脑的常规管理和基本维护,可以说具备了BIOS设置能力,但大多数同学只认识标准CMOS设置界面中的简单词汇,如Time等。
在“标准CMOS设置界面识别”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任务型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利用动画演示、中英文对照音频、网络专业英语多媒体自主学习软件、学习指导手册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制定教学方法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突出“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以任务驱动法和协作探究法为教学主线;
在情景引入时采用了动画,将模拟招聘的情景与明年的推荐实习相联系,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将实际生活中BIOS设置的任务为本次课的教学载体。为了避免任务的单调性,在设计任务时,充分考虑职高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同时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任务,让学生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在学法上,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将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合理搭配,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7个环节,具体是:
在情景引入环节,播放动画,创设情境。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利用模拟招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明确任务环节,让学生了解具体任务及任务分值的构成,并说明任务单的使用规则。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如练习又不影响网络教室的配置,使用BIOS设置模拟器来模拟设置任务。由于BIOS程序根据制造厂商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版本,本课以AWARD BIOS为例。所有的闯关任务都是围绕此版本展开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其他BIOS的版本,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在课下找一个不同的版本,利用网上翻译工具将其中的标准CMOS设置界面中的词汇进行翻译,从而弥补了教学的单一性。学生在完成标准CMOS设置任务的过程中对该界面的词汇进行了识别。
在任务闯关分析环节,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标准CMOS设置界面词汇的识别。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该界面有所了解,但对于界面中词汇还是很陌生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更加的合理、有效。
在计划决策环节, 同学们已经按照事先的安排,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使各组同学能够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教师向学生介绍课堂评价中的两张评价表:小组评价表和教师评价表。小组评价表,主要是由组长来记录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上交任务时,教师也要在教师评价表中对每组上交的任务单做出相应的记录,实现了过程性的评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熟悉任务单中的具体要求,为完成闯关任务做好准备。
在组织实施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完成任务,通过电子教室分发任务。任务的完成有先后顺序,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其中,任务闯关1、2和3通过网络教室内的电子教室进行分发和接受;任务闯关4采用纸质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闯关并上交后,借助《计算机网络专业多媒体自助学习软件》,开始了检验学习效果的环节,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游戏闯关”。首先,学生选择测试的级别(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进入到BIOS学习单元,可以直接进入游戏闯关的测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进行模拟训练。测试的结果将被记录到个人成绩中,也会记录到教室评价表中,实现了结果性的评价。
在总结评价阶段,放弃了小组汇报的形式。根据专业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设计以标准CMOS设置界面的单词识别抢答作为本次课的结束,达到了再次巩固界面中词汇的目的。将抢答的结果记录到《教师评价表》中。由于本环节要求学生不借助工具独立完成任务,突破了教学难点。
【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 平面媒体 媒介融合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参与信息传播需求的增长,他们渴望将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社会有机结合,追求更加实用、更加真实的应用体验。于是,BLOG(博客)、RSS(聚合内容)、Tags(标签)、SNS(社交网络服务)等应运而生。这些平台不仅带来了网络产业的升级,也给旧的传播观念、传播模式带来了冲击。特别是SNS,它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用户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新闻、内容、话题、互动应用等多种方式与他人构建一种高度动态、互动的人际关系,并藉此延伸和拓展人际关系。
一、社交网络服务及其特点
SNS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社交关系的全新渠道和广阔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整合、融合其它功能,如娱乐功能、资讯、信息传播等。和以往的“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软件相比,它拥有真实的用户资料,以及建立在这基础之上的可信赖的人脉、信息、观点和态度。另一方面,和门户网站相比,社交网络服务的优势还在于,借助每一位用户真实可靠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平台上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发散式的,每一级传播都可能以几何倍数增长,传播速度更快捷、传播范围更广泛、交流更深入、回馈更及时。
1、社交网络服务的演进
社交网络服务诞生于美国,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下一代网络计划”的产物。1997年成立的Six Degrees.省略网站则代表了一个新的浪潮,其采用的细分用户群体的模式是对社交网络服务技术发展的一个巨大贡献,使得构建同质性社交圈成为一种趋势,也为后来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成功提供了范式。
但是,随着用户的激增,社交网络服务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随着社交圈子的扩大,用户遇到现实生活中熟人的概率大大提高,用户不得不约束自身的言论行为,降低了网络活跃度;大量虚假用户的存在不仅浪费了网络资源,而且导致很多无效的交际,以及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2003年以后,社交网络服务转向专业化和细分市场阶段,比如针对商务人士的LinkedIn, Visible Path等网站,这些网站多数以个人页面为中心,并主要针对特定的社会群体。其中,MySpace网站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知名的在线社区。2004年兴起的Facebook则与上述SNS网站不一样,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通过采取用户实名注册制,以及向第三方插件开发商开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社交需求,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社交圈的网络化。
2、社交网络服务的要素
Facebook之后,SNS网站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和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个人页面。SNS网站会给用户一个独立的空间用以展示自我,通过创造个性化空间,用户可以实现现实社会中个人形象的虚拟展示(包括个人信息、图像视频、兴趣爱好、个人经历、个人动态等方面),勾勒出完整的人格框架;第二是连接点。早期的互联网形态,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无结构的,无法实现个人中心化,无法反映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多方位、个性化的社交需求。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特别是采用的Web2.0技术实现了现实社交网络的虚拟化,个人可以以自己为中心,通过不同的连接点进行发散式的拓展,构建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社交圈。这里的连接点是非常多样化的,可以是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组织成员等。第三是可视性和交互性。可视性是指用户可以浏览其它相关用户的空间和状态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双方关系的不同紧密程度获取不同等级的信息。这种不同的设置既实现了对用户的隐私权的保护,也满足了用户扩大社交范围的需求;交互性是指用户之间的动态信息沟通与交流,SNS与传统Blog都必须主动到对方页面上才能看见更新,后来的RSS订阅功能更近一步,它可以实时动态显示用户的状态,便于用户之间的及时交流和信息获取。
二、社交网络服务的商业模式
社交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使得其商业价值不断提升,其商业运作的模式也成为传媒市场关注的焦点。社交网络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客户资源,以及利用社交网络开发潜在客户的巨大商机。企业可以利用朋友影响用户的行为去挖掘客户,通过这种社会压力提高销售速度并获得大量客户。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与传统的门户站点和早期的在线社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仅提供全面的免费服务,而且没有页面或弹出广告,也没有劳务交换问题。Facebook将其庞大的用户群视为抽象化的收入来源,通过吸引用户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信息都转移到社交网络服务平台,并将这些用户自身不断创造的点滴信息转化形成一种商品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分析,然后开展商业层面上的营销。根据Facebook新推出的广告计划,其商业运作模式是:广告客户创建自己的品牌网页,定制内容并通过Facebook的平台进行推广,吸引Facebook的用户注册成为其品牌的“粉丝”,提供相关的插件,及时推广其新产品并在其粉丝的社交圈中进行评论和推广。与Facebook不同,社交网络平台Twitter是通过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Twitter是一个可让你播报短消息给你的朋友或“跟随者(followers)”的一个在线服务,它也同样可允许你指定那个你想跟随的Twitter用户,这样你可以在一个页面上就能读取他们的信息。Twitter的商业运作模式主要是名人效应,企业可以在Twitter构筑其品牌页面,还可以组建多种品牌小组,向用户发送各种新产品和促销信息。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交网络服务使得对品牌的真正话语权已经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而这也正是其商业运作模式的核心。
三、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服务的融合
社交网络服务等新兴传媒平台给传统的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目前传统媒体仍具备相当的优势,尤其在资讯内容上,其庞大而专业的信息资源往往是新兴媒体无法企及的。所谓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一种媒体上可以看到其它媒体的影子,就像是一种复合媒体的形态。由于这种媒体的形态能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集于一身,自然就成了未来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目标。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何与社交网络服务相互融合就成为目前新的研究课题。从国外的经验和实践来看,媒介融合可以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一是传媒信息的融合,即从媒介内容上进行融合,各类媒体中涉及媒介融合的栏目;二是各种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包括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间的融合,新媒介间的融合,传统媒介间的融合等;三是传媒平台的整合,即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统一到一个平台上进行信息的采集、等。
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和社交网络服务的融合仍基本处于信息融合的层面,其操作模式主要是:一是传统媒介组织利用其在新闻、资讯等信息内容上的优势、权威地位,与社交网站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类似俱乐部性质的社交圈,为其特定用户群体提供独家的、第一时间的新闻和资讯服务,同时收集这些用户的数据信息,巩固其客户资源;二是广播、电视类媒体让主持人等公众人物在SNS 中开设公共主页,对电视主持人和记者等公众人物主页上的视频、照片、音乐形成多媒体式的传播互动,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的距离,重新获得品牌优势;三是改造传播手段,增强其传统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比如帮助企业在社交网站建立自己的粉丝群体,利用传统媒体的创作优势与第三方应用平台合作,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策划,巩固其特定用户群体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服务这个平台,传统媒体有必要了解、利用SNS的传播特性,并关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吸引目标受众,包括两种类型的群体,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就关注此媒体的用户,维系这些固有受众的手段主要借助专业、独有的信息服务;二是需要争取的新受众,这主要借助口碑网等新的模式来吸引新的受众进入。第二是如何更好地加强互动反馈,除了建立自己可视的受众群之外,传统媒体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为媒体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第三是如何巩固用户黏性,每一个用户在SNS上都是一个独立个体。相对而言,传统媒体也渐渐褪去了昔日光环,成为大家中的一员,因此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既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提供更多人性化的内容,又要善于与其他用户展开互动,使得信息的模式更加丰富和生动。
参考文献
①李应红,《美国媒体对社交媒体的最新应用》[J].《中国记者》,2010(5):92-93
②袁梦倩,《论SNS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模式与功能》[J].《今传媒》,2009(4):78-81
③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J].《科技传播》,2009(8):1-4
④杨雷,《Facebook广告引发企业网络营销全方位变革》[J].《信息网络》,2008(4):60-61
⑤金怡,《SNS 新型社交网络的传播解读与思考》[J].《今传媒》,2009(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