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精选(九篇)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1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夜间护理观察的特点与要求

夜班护士工作的特点:夜班工作对于每个护士来讲并不陌生,从工作时间上看,几乎占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夜班占有16个小时,2个班次,而白班仅占8个小时。从主观方面看,大脑皮层在夜间一般处于拟制状态,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故护士易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疲乏等现象。从工作量看,夜班护士一个人要护理40例左右位病人,既无护士长指导,又无同事间的协助,工作独立性相对加强;加之夜间病情变化快、急症多、病情变化不易被发现等特点,这就加大了护理难度和护理工作量。而护士经常轮夜班,精力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得不到充分睡眠及休息,夜间护理观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进行的。

对夜班护士的要求:鉴于上述特点,就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本领,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广泛的医学知识,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及充沛的体力和连续工作、顽强作战的精神和毅力。

夜间护理观察的内容极其特殊规律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其规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力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有效指标。当肌体患病时,生命体征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所以,护士必须及时准确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变化,为挽救病人争取时间。夜间生命体征的观察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夜间人们都处于睡眠状态,不论健康人还是病人,大脑皮层、中枢神经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不易发现某些病情变化。而睡眠有时也掩盖一些病情变化,如意识朦胧、昏迷、甚至脑疝都容易和睡眠相混淆。如不按时观察生命体征,只观察表面现象往往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准确、按时观察生命体征,才能为医生提供充分的临床依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我科一位护士,凌晨2点给一位高颅压的病人测生命体征,当时病人很清醒,能与她简单对话,无任何不适,但测量结果是血压75/50mmHg,比2小时前的血压低了很多(2小时前为120/80 mmHg),脉搏62次/分,呼吸16次/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迟钝。这个护士立刻意识到病人有形成脑疝的可能。她立刻通知了医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当医生赶到时,病人出现了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放大,血压为50/0 mmHg,此时护士已经给病人吸上了氧气,并为病人静脉加压输入了20%的甘露醇。经过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夜间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夜间护理观察需要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先做急需的事情。观察病情还需有重点,选择好重点观察对象,更细致、认真地观察。如全科有40例左右病人,对于轻症患者,2~3小时巡视1次即可,而对于病危、病重患者需严密观察,定时、定向观察。例如,一位夜班护士,接班时认真察看了一遍病人,未发现什么特殊变化。一位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也很平稳。过了一会儿,她仍不放心,正好测量生命体征的时间到了,她来到病人床旁,这次她发现,病人面色有些苍白,呼吸浅快,触摸四肢末梢有些发凉,且甲床青紫,测血压为70/0mmHg,脉搏微弱,是否是临终前的征兆?她马上叫来医生一起进行了抢救,虽然抢救失败,但家属对她的工作作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表示满意。同时也说明了夜间重点定向定时观察的必要性。

夜间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是夜间观察的一项主要内容。观察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是协助医生决定停药或继续用药的主要参考。某些病人病情重,需长时间用药维持,抑制病情进展,控制症状,往往夜间也需用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观察,注意其变化,尤其对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更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另外,对一些药物疗效观察也非常必要。例如,医生给一位病人用了某种安眠药物,病人服用后是否见效,是否达到催眠目的,是否影响第二天起床及精神状态,都需要我们去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配合医生制定医疗计划,合理用药。

夜间一般观察及心理观察的规律性:一般观察内容很多,但夜间重点观察的有意识状态、表情和面容、姿势和、皮肤黏膜、分泌物及排泄物和睡眠状况。通过观察上述这些内容,可以反映出患者病情的不同进展,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一般观察也是夜间观察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随着护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认识到护士不仅要照顾好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要对心理进行整体治疗。护理心理观察就是要从过去单纯的病情观察发展到对病人全面、整体的心理观察,通过心理观察发现心理问题,从而使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改善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使病人配合治疗,加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夜班心理观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一些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可以得到解决,避免发生意外,也为第2天的护理治疗提供依据。

第2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细致化护理;急救流程;生命体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5±413)岁;中毒程度: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106±425)岁;中毒程度: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虞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明确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洗胃、补液,给予呼吸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实施机械通气。观察组接受细致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优化急救护理小组。定期对急救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培训,通过情景模拟方式让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护理流程,并对其进行考核。②制定优化急救护理方案。召集科室人员开会,查阅最新研究资料,找出以往急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依据最新疾病诊疗指南制定出高效、完整、快捷的护理流程。③细致化护理流程。a.在急救过程中,注意对护理程序的细化及分解,入院2min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3min内建立好静脉通路,5min内行洗胃操作,使急救工作更加程序化。b.及时对患者口腔及食道进行灌洗,若患者意识清晰,给予清水或淡盐水漱口;若无意识,使用含有淡盐水的棉球对患者的上颚、舌头、黏膜及牙齿等部位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注意勿使患者误吸棉球或漱口水;在食道灌洗时注意对气管的保护,避免窒息现象的发生。若经口中毒时间>6h,则不主张行洗胃操作,采用导泻或肠道冲洗的方式促进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清洗其毛发、皮肤等,减少农药再吸收率。c.经口中毒的患者在经洗胃、导泻等操作后暂时禁止进食,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由于在解毒的过程中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易造成患者出现口舌干燥、面部麻木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食欲,因此,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中告知其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逐渐过渡至普食。d.对于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采用拍背、翻身的方式及时清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尽早留置导尿管,利于减少尿潴留状况的发生;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④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预见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做好准备。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困难,需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再行洗胃操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①急救流程。采用虞城县人民医院自制急救流程调查表评估急救流程,该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1,重测效度为0852,在患者出院前1d,由医生对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4项内容进行评价。各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急救流程越流畅。②生命体征。急救后24h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收缩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流程

观察组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被抢救24h后生命体征较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3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0~76岁,均经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65%~90%。其中18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合并糖尿病。

1.2术前准备 术前3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血压控制在收缩压

1.3术中观察事项 术中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瞳孔和对光反射,监测心律、呼吸、血压等,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肢体反射异常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结果

术中扩张狭窄段和释放支架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发现心率、血压下降13例,给予阿托品及多巴胺处理后缓解,其中8例术后持续性低血压,静脉内持续微泵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后逐渐恢复;8例术后出现高血压,给予拉贝洛尔、可乐定等降压;13例出现血管痉挛,提醒医师并快速给予动脉内缓慢注射罂粟碱30mg:注意观察患者术中的意识变化,7例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表现一过性黑朦、呼吸困难、胸闷;3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斑块脱落.给予尿激酶25万单位溶栓:6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给予脱水治疗、脑保护治疗和清除自由基及高压氧治疗后逐渐好转。

3护理措施

3.1 术前心理护理 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适应证,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恐惧、焦虑患者遵医嘱适当用药。同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及支架置入的目的,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

3.2 术中护理与并发症处置

3.2.1 颈动脉窦反应 由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人后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缓,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尤其在支架通过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高度狭窄血管预扩张时,及时发现异常。本组在手术中发生5例血压下降、8例心动过缓,经咳嗽或注射阿托品及多巴胺血压上升,生命体征平稳。

3.2.2 血管痉挛 当导管及导丝推送、支架释放和造影剂注射后,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一过性黑蒙,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肢体麻木和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护理人员遵医嘱立即给予罂粟碱30mg动脉内注入,同时撤出导管,暂时停止操作,等待其缓解后再行操作。对癫痫发作、呕吐时,及时将患者头偏于一侧,防止异物吸人,造成窒息。

3.2.3 高灌注综合征见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颅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由于低灌注区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其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偏头痛、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当患者出现头痛、血压升高、神志变化、瞳孔异常时应想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本组3例术后2d出现偏瘫、失语,第三天抽搐、昏迷。头颅CT示左大脑中动脉区高灌注(渗血),左脑肿胀,侧脑室受压,经脱水、降颅压严格控制血压等处理,第五天患者开始清醒,右偏瘫消失,能言语:术后 7d好转,但反应慢。

3. 3 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 术后患者绝对卧床24h,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动态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期间护士应做好生活护理,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危险期。

3.3.2 穿刺部位护理 穿刺侧下肢制动24h,髋关节伸直,患者入睡时可用约束带协助制动。拔鞘前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动脉鞘有无出血、渗血。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温及皮肤颜色。并告知家属患肢严格制动4-6h,防止动脉鞘出血,必要时给予患肢约束;拨鞘后压迫动脉30min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穿刺点加压包扎24h,并予.2kg盐袋压迫8h,此8h内患肢完全制动,绝对卧床24h,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2h监测术侧足背动脉搏动一次,共监测4次。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发生,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末端血循环等情况,严格交接班,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端苍白时,应及时汇报处理。

3.3.3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的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并做好急救准备。

3.3.4病情观察支架术后的血压对预后十分关键。支架术后血压过高会导致过渡灌注甚至脑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术后血压严密观察的必要性,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2h内每15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使患者血压维持在140/90mmHg范围内。除了生命体征外,全身出血的并发症也是术后观察的重点。因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大大增加了术后全身系统性出血的可能,应该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形成,观察患者二便的颜色和性状,观察牙龈、咳痰、呕吐物或胃内容物的颜色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实验室检测。同时指导患者咳嗽时用手紧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压力,导致伤口出血;饮食方面应指导患者进食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并协助患者床上排二便,大便避免过度用力,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处理便秘。

4 患者出院时的健康宣教

4.1一般指导 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多食水果,新鲜蔬菜,每餐不宜过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出院后3― 4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情绪稳定,虽然文献报道,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和再狭窄(仅3%)均较低 ,但仍有可能发生,指导病人不可大意,要及时复诊。

第4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1 骨科急症概述

1.1 致伤原因 引起骨科急症的原因均为外伤性暴力,常见:交通事故伤,挤压伤,撕脱伤,绞榨伤,坠落伤,压砸伤,刀刺伤等。

1.2 分类 颅脑损伤;创伤性血胸;肢体离断;多发骨折,外伤合并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挤压综合征;颈椎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等。

1.3 特点 急性出血;合并休克;或伴有昏迷的颅脑损伤;有内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或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丧失肢体功能;伴有严重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

1.4 临床表现 骨与关节损伤:局部胀痛,疼痛,畸形,有骨擦音,患处功能障碍;神志与精神:轻型病人精神高度紧张,面色苍白,喊叫;病情危重者或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创口或伤口:形状大小深浅不一的伤口,有出血或血块,皮肤肌肉也可以受损;BP,P,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他:口渴尿少,或四肢冰凉灰暗,末梢血循环差。

2 护士的准备素质要求

2.1 仪表端庄,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与医生默契配合。

2.2 尊重、关心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得以及时解决。

2.3 急救器材及药品准备完善。

2.4 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具有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6 严格医嘱执行制度。

2.7 护理记录单记录准确、及时、字迹清晰、记录内容客观,不涂改。

2.8 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护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配合。

3 急救流程

3.1 急诊病人进入科室,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沉着冷静的进行急救,保护病人隐私,做好自我防护。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

3.2 首先测量BP,P,R,SPO2观察神志,大概了解受伤的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反馈给医生。

3.3 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保证给药途径。并给心电监护及吸氧。

3.4 开放性伤口给予简单包扎,骨折给予简单固定,颈椎及脊柱骨折的禁止随意搬动,口内异物及时清除。

3.5 急诊采血:血常规,凝血像,输血前四项,急诊检验,抽血备血等。配合急诊心电图检查及各科的会诊。

3.6 视病情给予留置导尿,并观察尿色、尿量。

3.7 评估病人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快速施救:抢救中稳定病人情绪,配合抢救

①创伤性休克:平卧、吸氧、保暖、适当阵痛;迅速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激素的应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颅脑损伤的瞳孔,观察皮肤、口唇、甲床色泽、肢端温度,观察尿量30ml/h,说明休克有好转的趋势,需急诊手术者,抽血备血,急诊检验。

②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患者,注意保护颈部,颈托固定,观察呼吸四肢感觉及运动。

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观察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评估小便是否能解出,排尿障碍者给予留置尿管,并注意搬动。

④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可达1000ml以上,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尿道损伤者观察排尿情况及尿色,腹膜后血肿有腹膜刺激征。

⑤高处坠落伤复合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观察胸部头部腹部情况。

⑥挤压伤,观察腹部情况,肾脏及尿道损伤,观察尿色尿量即生命体征情况。

⑦开放性损伤撕脱伤,包扎出血,快速输液。

⑧合并颅脑损伤,观察神志瞳孔对光反射四肢活动。烦躁者,必要时给以适当的约束。

⑨四肢工作:高度肿胀,谨防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血液循环,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情况,抬高患肢,对症治疗,必要时行切开减压术。

3.8 通过急救,患者病情平稳。进行下一步治疗或急诊手术及护理。继续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第5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 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观察;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52-02

下肢闭合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是伤后2周以内,因下肢是双骨支撑结构,所以术后需要严格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程序,而且将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1],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导致患者肢体坏死和坏疽而截肢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从护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8例,年龄19~55岁,平均(34.2±5.8)岁;对照组:男21例,女7例,年龄19~56岁,平均(35.3±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静脉脱水、消炎、消肿等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对于早期发现主要依靠患者与医师进行沟通;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 疼痛观察 对于下肢骨折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持续性疼痛,并伴有局部显著肿胀时,要提高警惕,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此时患者疼痛原因可能是因为肿胀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神经的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暴发性的疼痛,且使用一般的中等强度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处理仍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即可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上针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应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从言语和行动上给予患者安慰,并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性质,配合医师进行镇静、镇痛处理,还可以嘱咐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读报纸等途径分散注意力,达到适当降低疼痛程度的目的。

1.2.2 肿胀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上最明显的就是出现患肢张力的增高,甚至发亮渗液,此时护理上主要是在做好疼痛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肢的观察,并记录肿胀发生的时间及变化情况,为医师治疗提供动态的评估,必要时通过测量患肢的周径,以更直观地记录肿胀发生发展的情况,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可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水肿,还应该避免进行热敷和行红外线照射。由于骨筋膜室内组织血运障碍,若再增加局部温度,就会使局部组织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速组织坏死,局部软组织按摩不能使骨筋膜室内压力下降,反而加重组织损伤,使骨筋膜室内压力更高[2]。

1.2.3 感觉功能观察 在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绝大多数患肢会出现感觉功能的异常,而且一旦出现感觉功能异常则预示着疾病进展较快,是发展至中晚期的诊断指标之一,所以护理上首先要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避免寒冷刺激导致的血管痉挛,切忌使用冰敷等处理,因为患者肿胀的皮肤极为薄弱,很易出现冻伤,而且低温也不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不能因为下肢血液供给减少,而通过热敷的形式促进血液循环。保暖措施只使用柔软、舒适的毛巾或棉毯将患肢进行妥善的包裹,通过减少传导散热的方式升高局部温度[3]。

1.2.4 下肢颜色及动脉搏动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有动脉循环受限的症状,此时皮肤颜色苍白,如果静脉回流受阻时,皮肤则呈现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肤可呈苍白、紫红、大理石花纹等异常现象,此时立即行切开减压术,必要时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4]。出现较为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首先观察患肢的远端表现,如甲床苍白、青紫甚至花白,趾端皮肤湿冷,轻触趾端即可出现痛觉过敏的表现,足背动脉不能触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不能触及。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的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的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462,P = 0.000);对照组出现截肢和死亡等严重预后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 =0.019)。见表2。

3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5]。骨筋膜室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如不及时处理将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有5个主要症状及体征,即颜色苍白、感觉异常、无脉搏、瘫痪以及拉伸骨筋膜室时产生的疼痛[6]。本研究护理观察组主要针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5大类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而对照组则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对于早期发现主要靠患者与医师进行沟通,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出现截肢和死亡等严重预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所以笔者认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在于认真观察、仔细排除以及积极认真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晓红,昊家菊,李德兰.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11,26(14):41-42.

[2] 李海燕,戴静,朱建英,等. 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 护理杂志,2009,26(20):56-58.

[3] 葛慧飞. 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30-31.

[4] 颜娟芬.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的观察及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2,11(1):30-31.

[5] 童红雨,张永凤. 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39.

第6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该手术是在腋后线十二肋缘下斜行2~3cm作为第一穿刺点,腋前线肋缘下及腋中线髂嵴上作为第二、三穿刺点,在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4~15mmHg,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现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概述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及家属完成术前心、肺及肝肾功能的检查,各种血液、尿液检查,以及CT等各项术前必须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无手术禁忌症等。

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思想压力巨大。护士应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针对性的向他们讲解,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1]。

2术中护理

2.1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术前1d应准备和检查手术所需的各种药品和物品是否齐全、设备是否完善。按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情况,向患者做相关术前指导,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记录尿量并指导补液,使膀胱处于持续空虚状态以避免影响术野操作和脏器的损伤[2]。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在全麻插管成功后,根据手术方式合理安置患者于健侧卧位,并注意对呼吸及神经的影响;器械护士于术前1d了解手术步骤,准备手术器械、敷料。术前整理无菌器械台,清点并记录器械、敷料、缝针等,协助手术者做皮肤消毒和铺单。术中严格无菌观念并密切关注手术步骤,在手术结束前再次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并做记录。

2.2病情观察 术中通过电视监测系统观察手术进展及手术野内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输液通畅,使生命体征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进行循环功能的监测以及呼吸功能的监测:主要监测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或呼吸终末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道压力,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等的监测。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术后常规持续心电监护6~8h,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维持静脉管路的畅通,调节滴数.检查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好.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避免患者进入深度睡眠。每日在严格无菌技术要求下更换引流袋,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为拔除引流管提供依据。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应及时报告处理。

3.2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持续心电监护,每15~30min监测一次血压及心率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呼吸节律及血氧饱和度,防止因手术中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所引起的高碳酸血症,避免高浓度氧气吸入致呼吸麻痹而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除[3]。对因全麻手术气管插管损伤咽喉部的,可以给予润喉片服用并教会患者如何有效咳嗽来减轻压力防止伤口裂开,同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3.3活动及饮食护理 手术当天护士可协助患者翻身,活动四肢,术后第2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下床活动时应该先缓慢起身,待头不晕时再缓慢下地行走,切忌突然起身引起性低血压。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胃肠道影响较小,在患者术后6~8h如无明显腹胀,恶心,呕吐,可先喝少量温开水,从流质饮食逐步向半流质饮食过度,以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4.1与二氧化碳气腹相关并发症[4] 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向腹膜后间隙注入二氧化碳,可引起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胸腹背部疼痛,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对于皮下气肿,轻者皮下有捻发音,一般1w左右可自行消失;情况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护士应密切观察其气肿范围和呼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2腹腔出血 腹腔出血为该手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频繁呕吐、剧烈咳嗽、过度活动等原因使腹压增高钛夹脱落导致。为防止出血的发生,术后应用腹带加压穿刺口,避免因腹压骤增引起出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如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3.4.3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危象是由于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先表现为心慌,很快呈休克体征。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血压及心率,提醒医生及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术后血压以高出正常值20~30mmHg为宜,准确及时记录24h出入量,血压稳定者可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4出院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饮食应以清淡、高维生素、高纤维为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感冒咳嗽,以防止腹内压突然升高。嘱患者不要做剧烈运动特别是腰部用力的活动,指导患者对尿量及尿色进行观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于3个月后复诊。

尽管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上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但腹腔镜手术还是有许多并发症是致命的,比如腹腔内出血,建立气腹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此类疾病及该类手术特点的了解,以明确该手术护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比如术前、术中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完善各项指导,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进行相应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美琼.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护理[J].当代士,2011,11(2):37-38.

[2]李英,刁秀琳,雷琳.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5-66.

第7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5-02

在社会发展步伐的推动下,医疗领域的护理工作及模式也随之发展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有效性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2]。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11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0例。性别:男128例,女9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7.8±6.7)岁。行普外科手术者111例,妇产科手术者28例,骨科手术者81例。所选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内容主要为:①手术前,将手术室环境、手术主刀医师、手术设备、术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②手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提前下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手术内安排人数需科学合理,维持还秩序。③手术过程中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得到满足,及时将手术进程及状况告知患者,如患者手中出现局部不适感,需对患者相应不适部位进行按摩,尽量保证患者拥有较为舒适的感觉。④手术结束后,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证其稳固性,并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⑤将手术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陪同家属。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术中焦虑率、满意度、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测定法将患者术中出现焦虑情况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无焦虑、疑似焦虑、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3]。总焦虑率=[(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患者总数]×100%。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手术中总焦虑率 观察组总焦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6.3%),见表1。

2.2 组间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1%),见表2。

2.3 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8.1±19.9)、(81.1±7.3)毫米汞柱,心率为(80.5±6.8)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3.7±21.8)、(86.8±9.2)毫米汞柱,心率为(86.6±7.4)次/min。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3 讨 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提高手术室综合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4]。该护理模式遵循的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人员的爱心、关心及责任心渗透到护理工作各环节中,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和温暖。人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本次护理研究中,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及术中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工作,医患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氛围,有效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本次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总焦虑率13.6%,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8%。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改善程度显著。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娟.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1(25):128-129.

[2] 陈艳彬,王军.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10(32):235-236.

第8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腹部外伤,观察,护理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创伤外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腹外伤是创伤外科的一种类型,在临床较为多见。腹外伤死亡原因是腹内脏器破裂失血和继发感染。本文通过对23例腹外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腹外伤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在6~65岁之间,平均38.9岁;从发生原因看,车祸伤8例,刀刺伤8例,坠落伤4例,牲畜顶伤或踢伤3例;从所造成的损害看,脾破裂8例,肝破裂5例,小肠破裂4例,结肠破裂3例,肠系膜破裂3例;从合并症看,合并脑外伤3例,胸外伤2例。全部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2例。

2 术前护理

2.1 一般护理

病人应绝对卧床,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避免随意搬动病人,观察期间不宜应用镇痛剂,诊断未明确前,禁止灌肠。如需作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应有专人护送。

2.2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

一般每15~30min测量一次血压、脉搏、血压和体温,并进行前后对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 观察有无休克变化表现和护理

腹外伤中,失血性休克最为常见。我们通过观察病人神智、皮肤黏膜、色泽、温度、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的变化来判断休克存在与否及程度的轻重。

对休克病人,立即开通2条静脉通路,或静脉切开进行抗休克治疗。复方氯化钠溶液及平衡电解质溶液是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中最理想、最重要的溶液,在创伤早期,不论红细胞总数多少,都不宜单纯输入过多全血,而以平衡液为重,20~30min内,输入1000~2000ml平衡液,迅速扩容。对盆腔、腹腔内脏破裂和血管损伤的病人,经下肢静脉补液,在液体进入右心房前,大量液体经损伤血管进入盆腔、腹腔。因此,经下肢静脉输液不能回流入心脏,抗休克治疗无效。腹腔损伤的静脉输液宜建立在双上肢。

2.4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一般每30min检查一次腹部体征,注意观察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有无改变,是否出现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如怀疑有腹腔内出血,应每小时复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以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继续出血。复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合病人体温变化,了解腹腔感染情况。

2.5 呼吸道观察和护理

腹外伤病人失血较多,腹式呼吸变弱,机体缺血缺氧,常伴有呕吐。因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非常重要。同时观察有无危及生命的多发伤存在,如脑外伤、胸外伤。如存在的话,应协助医师及时进行治疗和抢救。

2.6 术前准备

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除一般手术常规准备外,对休克患者应及时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监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可采用两条静脉输液途径,术前留置胃管和导尿管。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2.7 心理护理

在进行以上抢救护理的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快捷而有序的工作程序,经病人以心理安慰。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介绍医师的技术水平,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3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对休克病人取头低位,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一次。注意补液速度计补液量,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予以利尿治疗,记录液体出入量。术后3d内体温在38.5℃左右,是术后正常表现。如果体温在39℃左右,病人出现表情淡漠、精神萎靡甚至昏迷、末梢循环障碍、尿少、血压降低等中毒性休克的表现,是腹外伤继发感染引起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主要见于结肠破裂术后。本组死亡2例,均为结肠破裂术后死亡。对此,护理人员应吸取教训,严密观察结肠破裂术后有无中毒性休克的早期表现,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采取得力的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3.2 胃管、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腹外伤术后,应常规留置胃管和腹腔引流管。胃管的作用在于胃肠减压,可减轻腹痛、腹胀,利于腹内脏器愈合。要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数量的变化,预防损伤脏器的再破裂出血、腹内感染,了解损伤脏器的愈合情况。胃管要持续负压,管道通畅。一般胃液每日600~800ml,呈现淡黄色或黄绿色,如有咖啡色或新鲜血液流出,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是及时消除腹腔内局部滞留的体液、血液,排出脓液,减少毒素的吸收,促进切口愈合。护士要经常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痂堵塞,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预防腹腔内残余感染。引流液一般早期呈血性,每日不超过300ml;随着病情进展,引流液色泽变浅,数量变少,2~3d拔出。如果引流液颜色和数量异常,可能是损伤脏器、再破裂、再出血或腹内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3.3 切口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辅料有无松脱移位并及时更换,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必要时,进行分泌物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3.4 饮食护理

做好饮食护理,对腹外伤病人非常重要。对非肠道的脏器损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易消化、流质饮食,由少至多。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并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对肠道损伤病人,持续胃肠减压2~3d,最长不超过5d,待肠功能恢复后,先少量饮水,无不适后,再进全流、半流饮食,由少至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忌生、冷、坚、硬和刺激性食物。

3.5 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护士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时应针对各种外伤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包括注意工作安全,交通安全,加强法制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管理等;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及各种急救措施,发生意外事故时,能进行简单的急救或自救,降低腹部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出院后,要适当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出院后,切口如出现异常疼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异常改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肝脾破裂等非肠道损伤患者,护士应告知其在1~3个月内不应参加重体力劳动,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实质脏器损伤的病人,术后出院3~6个月后复查。

4 体会

第9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

【关键词】 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

1 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要点

1.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脉搏、血压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应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持续发热或体温进行性增高多提示腹内感染、蔓延和加重。如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体温突然下降伴皮肤湿冷应警惕休克的可能。在胆道系统疾患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和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1.2 一般情况的观察 包括面色、姿势、神智、皮肤血运及有无出血点、瘀斑、尿量等。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它能反应大脑血供情况,结合对血压、脉搏及皮肤血运温度的观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尿量是反应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可由此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故患者入院后在记录尿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皮肤情况,如有黄疸,则提示有胆道梗阻的可能,黄疸越深,说明梗阻越重。如果是过敏性紫癜,在出现腹痛时,可同时出现皮肤淤血及紫癜,仔细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

1.3 腹痛及伴随症状的观察 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是反应病情变化的主要指标。在观察中要做到全面、仔细动态地观察,在病人主诉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记录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展过程以及疼痛的规律性、痛点转移性和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同时在观察时还要注意观察一个完整的疼痛周期及伴随症状的改变。如果发现腹疼进行性加剧,腹腔脏器穿孔或出血,应提醒医生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隐痛,通常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的结果;阵发性绞痛则是某些空腔器官发生阻塞后痉挛性收缩的缘故;两种腹痛兼有者,说明炎症和梗阻并存。

a、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十分显著并伴有停止大便及排气者为梗阻的症状,如发生血便、血性腹水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另外,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月经情况。

b、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可随病情的轻重、早晚期和原发病因而有所变化。患者常采取仰卧式,两下肢屈曲,不敢移动的强迫以减轻疼痛,腹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腹部有压痛、局限性者压痛固定在一个区内,弥漫性者几乎全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反跳痛,在原发病灶处尤为明显。腹肌紧张的程度与患者胖瘦、年龄、病因、刺激物性质有关。如胃穿孔时,因受胃酸和胆汁的强烈刺激可呈“木板样”强直状态。胃或结肠穿孔者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时叩出移动性浊音。肠麻痹时腹胀严重,听诊肠鸣音消失。在病情观察中掌握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急性腹痛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等科的许多疾病。外科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伴有一系列腹腔器官症状的总称。临床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快、病情重、变化复杂。病因涉及腹腔内各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穿孔、循环障碍、损伤等,又可导致全身感染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诸多变化,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而内儿科疾病所出现的腹痛,不是最突出或最早出现的症状,且腹痛一般较轻,痛点不固定,往往无腹膜刺激征,而且常伴有心肺系统的症状体征。对于腹痛与发热兼有的急腹症,先有腹痛,后有发热的往往是外科急腹症,反之是内科病。详细询问既往史有无明显发病诱因也有助于疾病鉴别。如有外伤史后发生剧烈腹痛,应考虑腹腔脏器的破裂;剧烈运动后出现急性腹痛多见于肠扭转;暴饮暴食后腹痛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既往有溃疡病史,突发腹部剧烈疼痛者多见于溃疡穿孔;有手术史者多提示粘连性肠梗阻。因此必须掌握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才能早期作出明确的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2 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要点:病人需卧床休息,切忌走动或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2.1 对于诊断未明确的急腹症观察期间,禁用度冷丁、吗啡或其它镇痛剂,以免掩盖腹部体征,延误诊断和治疗[1]。但可以应用解痉剂,如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减轻疼痛,以避免因过度疼痛而导致或加重休克。禁止灌肠、热敷、腹泻药,防止有大肠损伤时而加重腹腔感染。

2.2 急腹症病人往往需禁食,且需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故应做好必要的出入量记录确保有效地胃肠减压,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3 注意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患急腹症时其症状、体征较轻,体温和白细胞变化也不明显,加上其他脏器疾病与症状;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及时收集病人的有关资料,在整体护理中发现问题,协助医生早日明确诊断。总之,通过临床实践,深深地认识到病情观察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观察、发现问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同时病情观察也是临床第一线护士工作责任心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好转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病情一旦决定手术,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备全血、麻醉前用药、备皮、留置胃管、尿管,在操作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争取其合作,消除紧张情绪。

2.4 术后护理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b、了解麻醉方式、病情及手术方法,做好腹部各种导管护理,需负压引流的及时装好负压器,了解各导管作用,密切观察引流物量、色、质,作可靠固定,了解和预防导管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更换引流装置要注意符合无菌要求。

c、观察腹部情况、肠蠕动、排气时间,作为进食参考。

d、术后血压平稳病人可取有效的半卧位,并鼓励与帮助其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其意义为有利于腹腔引流和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预防肠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

e、注意体温观察:术后48小时内体温不超过38°C为吸收热,如38°C以上且持续升高,提示腹腔感染可能[3],应及时查看伤口、敷料、有无红肿渗出,配合医生做妥善处理。

f、对重危病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的变化,注意用药反应,重点是造血、泌尿、消化三系统的反应。

参考文献

[1] 吕学正,《外科护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