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

第1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发展,但是至今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进行“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其目的是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后来,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Beeman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Hock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 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使得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重目标的统一。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令全球瞩目的问题,绿色供应联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其次,人类社会正在实施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的体现。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比较

1.研究的领域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三部分:供应链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资源优化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这三部分内容的交叉和集成,而传统供应链管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问题。

2.获得的效益不同。传统上,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势必以牺牲外部利益为代价,却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绿色供应链管理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个效益的统一。

3.传递的信息不同。传统供应链的信息传递非常普遍,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绿色供应链管理还增加了环境影响信息和资源保护信息的传递,并且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流、物流、能量流有机的结合,系统的加以集成和优化。

4.管理的过程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经历设计、采购、制造、包装、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的整个闭合循环过程,它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过程。但是传统供应链管理则只是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一个单向过程,其过程可形象的称为从摇篮到坟墓。

5.追求的目标不同。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只包含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则包括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和R(资源)这六个因子的目标。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共生进化论。人类社会与自然共生是任何经济系统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供应链时代的到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令全球瞩目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这充分说明,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这种和谐的关系遭到破坏,则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全新模式取代旧有模式,导致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改进,从而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闭合循环论。闭合循环论是指能量在绿色供应链内各子系统之间循环做功, 直到变成熵为止。熵是指最终被消耗的不能再做功的能量总和, 熵越大, 说明人类活动所消耗的该能量总和越大,说明其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越大。循环原理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于绿色供应链内的各行为主体, 其活动同样要受到循环原理的约束: 任何经济活动或者社会活动均不可能使地球的总熵减少, 而只能加速或者延缓总熵的增加。但是,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的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因素,通过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使熵减少,或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3.外部效应论。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也给其它公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节约了后续资源;不仅实现了当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外部经济性。

4.替代转换论。具体来看, 替代转换原理在绿色供应链运作中的含义是指,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各子系统层面的变量之间、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所具有的替代转换功能,即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系统之间的替代转化。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回收商以及环境之间进行着源源不断的替代转化,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运作存在制衡的机制,如果改变供应链某一子系统,就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

第2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随着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和自然资源的不断缺少,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绿色供应链正是在这一发展理念潮流之下产生,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研究,阐明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重大意义,对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创造了巨大的的财富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人们开始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绿色供应链”作为解决供应链企业污染问题的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供应链”理念强调在供应链的整个流程中时刻注意环境问题,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发展。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经济发展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supplychainmanagement,即GSCM),最早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在1996年的关于“环境责任制造”(ERM)研究中提出来的概念。在这项研究中,将供应链管理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考虑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利用资源,最终让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尽管绿色供应链这个概念提出来已经20年,但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至今在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确切的定义。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个而说法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制造的循环经济理论。涉及使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用户使用以及到报废处理涉及的逆向物流的整个过程。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如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方兴未艾,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有必要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只有深刻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巨大作用,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者目标一致,才能让绿色供应链成为现实。

(一)对环境的意义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流程中,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用户使用以及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都注入“绿色”的理念,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

(二)对企业的意义

首先,降低企业成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变高。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通过相互合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对整个供应链涉及的上下游企业带来更多效益。其次,增加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增加对产品和企业忠诚度。随着绿色经济,绿色发展观念的普及和大众的接受,消费者的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强。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对自然环保的产品或环保做的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增加对产品和企业忠诚。顾客的忠诚会带来顾客的终身价值。再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向社会传递出负责可靠、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信息,让顾客对企业更加信赖。此外,对企业的财务融资等方面也是同样有裨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对企业形象好的企业提供信贷,保险服务,甚至会积极对这些公司进行投资。最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专家Chris-topher(克里斯托弗)曾经说过:“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是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将供应链的效益最大化,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最后带来企业竞争力的增加。而且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绿色”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产品的“绿色”要求标准不断提出和提高。尤其在发达国家,针对产品的环保标准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进口条例,实施绿色供应链将极大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三)对国家的意义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坚定不移的经济发展选择。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之前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资源浪费严重。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保护环境,优化资源利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此外,目前许多国家为了贸易保护,设立了许多技术条款和环保法规,即“绿色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实施绿色供应链,可以有效规避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三、问题和措施

虽然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管理理念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总结分析,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成本问题。要实施绿色供应链,企业必须要对原来的供应链系统进行改造,包括对设计,供应,生产,物流,营销,回收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改善,在人力、资产、信息等方面会增加成本,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在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往往会使得企业在实施绿色供应链时犹豫,积极性受到挫伤。二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技术障碍。实施绿色供应链的过程需要在整个涉及的流程实现绿色化,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企业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升级才能实现。这就让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在难度上大大增加。三是企业自身的观念淡薄。虽然注意到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企业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在国际上也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理论没有成形。此外,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根深蒂固,禁锢了企业管理者的思考,甚至许多企业管理者将环境保护和成本增加划上等号。外部因素最主要就是我国目前的在相关法规不健全以及政府监管不力。虽然目前我国出台了包括《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规章,但和发达国家相比,十分简单笼统。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完善,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很轻,甚至有些企业选择缴费来排污,这严重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的实施。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需要,招商一些高污染企业,对环境污染行为置若罔闻,先污染,后治理,这和绿色供应链从源头到过程中消除污染的理念产生冲突。相应的,根据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企业层面:

一是重组业务流程(BPR),适应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加入全局性,系统性的绿色理念,优化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使得全局最优,而非局部最优。达到1E3C(Environment、Change、Competition、Customer)的绿色管理目标。二是建立合理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重要的环境参数为考核要求,建立可持续的监督标准。通过对测评结果的打分评级,用指标体系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持续有效推进。(上转第238页)提高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保障绿色供应链的持续运行。三是建立与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绿色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业务关系,更是对标准和理念的同步关系和合作共赢关系。在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关系建立上,通过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来彼此分担风险和成本,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提高整个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层面: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和引导。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自身不足以产生自觉行动,亟需政府政策,法规的强力驱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环保法规的数量还是条款的细致程度都远远落后。目前,依然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法规,需要向在源头杜绝污染的前段治理转变。其次,执法要严,贯彻已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监督,提高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做好引导工作,才能实现绿色供应链,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李相林任晶莹.关于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J].物流平台,2013.

[4]白世贞李彦颖.关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

第3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两型社会;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两型社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

(1)两型社会的内涵。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循环经济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实施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在从原料获取、加工制造、物流和逆向物流以及产品使用的整个过程中,以建立绿色供应链为目的的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3)两者的联系。通过对两型社会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绿色供应链管在理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而这正是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异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其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1)传统供应链管理起始于原材料供应商,终止于用户,它强调的是在正确的时向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将产品送达到顾客的手中,是从“摇篮到坟墓”。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产品和原材料废弃后的回收处置与再循环利用过程扩充到供应链管理中,延伸了供应链的长度,同时由于返回物流的存在,将供应链由传统的链状变为环状,是从“摇篮到再现”。(2)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目标包含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四个目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除了具有上述四个功能外,还多了环境,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它不仅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和价格,而且关注从原材料获得到产品最终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成本。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1.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论证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因素,使得产品对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在绿色设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绿色材料选择和绿色制造工艺。

2.绿色生产。绿色生产又称为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实行清洁生产的关键是确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一是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二是加强厂内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清洁生产的推行。

3.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企业在选择和使用包装材料时考虑环境因素,同时,在包装物的标识图案和文字上也要体现绿色化特征,注明包装物的材料、用法和回收处理方法,让终端消费能参与进包装物的使用和回收程序中来。

4.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即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营销过程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5.绿色回收。绿色回收是是生态消费的最后环节。绿色回收是一种从消费者利益出发,并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行为。它包括:企业要及时回收发现有技术缺陷的产品,并负责免费矫正;企业要对消费者不满意的产品和旧产品负责回收处理;企业要回收自己生产的包装物;整个回收过程不能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同时,绿色回收还倡导终端消费者参与回收过程,一起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1.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1)企业领导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各成员树立起集体协作、节约环保高效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层转变观念,增强企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绿色设计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制造商应当树立新型“双赢”的理念。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通过新型战略联盟之间的合作,对使用过的包装物进行回收,既节约了生产成本,获得商业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获得环保利益。

2.组织战略。企业必须从组织结构上重新设计,以便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重构,重组管理部门,建立基于BPR 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大趋势。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使之能够真正协调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绿色供应链内的节点成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必须确立环境管理目标,树立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友好配合的团队精神。

3.建立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只有确切知道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效果,管理者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的特点是:更为集成化,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程度;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除了对企业内外部运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关注外部供应链的测控;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并且注重指标之间的平衡;产品符合绿色环保指标等等。目前可以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方法有ABC成本核算法、平衡计分法等。

4.沟通与合作。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的是系统内组织间的合作与沟通,决定了所有成员的沟通合作的重要性。例如: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部门之间、班组之间。也需要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合作与沟通。例如供应商、制造商之间在环保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处理总体技术及专题技术的研究、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沟通、非绿色环保部门对企业的作用等等。而这种沟通与合作随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呈现出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选择好沟通合作的伙伴既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所在,又是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组建绿色联盟的一个重要方面。

5.全员参与,激励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只有这样市场导向战略才能发挥作用,促使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需求不断绿色化。一方面,绿色消费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消费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绿色消费还可以通过健康、无污染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来改善人们的消费质量。因此,必须在提倡绿色消费过程中转变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最终促进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促进企业的绿色化。

目前,我国国内的大多数企业没有这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对绿色生产没有一种主动性和责任感。因此,在国内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但是在产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和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残酷和经验教训将会加速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进程,对提高我国产品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学习和推广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积极合作,共同努力,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0~42

第4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 供应链 管理 物流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发展至今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进行“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其目的是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后来,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Beeman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Hock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重目标的统一。

因此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的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其次,人类社会正在实施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的体现。

二、绿色供应链体系在宜家的构建

1、绿色战略。宜家制定了绿色战略理念――绿色经营意识和价值体系,包括环保战略、低成本战略和绿色产品战略,打造绿色家居理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兼顾对环境的关注和利益的追求。宜家从战略高度把主要产品和生产过程,加入持续发展的因素,以不管是国际或国内的商贸管制或能源资源发生短缺,都可以有效响应和保持先机。

2、绿色设计。研究表明,产品性能的70%~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宜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

3、绿色材料的选用。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宜家从大自然提取原材料,并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考虑,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绿色供应过程。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宜家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首先是选择绿色供应商,供货方应该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进行管理。其次是绿色物流,宜家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适时作出评价。

5、绿色生产。宜家综合考虑产品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即由原材料到合格绿色产品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如采用绿色工艺,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重视环境保护,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6、绿色销营销。宜家对销售环节注重生态管理,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宜家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尽量缩短分销渠道,减少分销过程中的污染和社会资源的损失。选用中间商时注意考察其绿色形象。开展网上销售,作为新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是很符合环保原则的,发展前景广阔。在促销方式上,选择最有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方式,还要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特征。

7、绿色物流。宜家在包装上实施绿色包装设计,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材料,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注重绿色运输中尽量减少能耗。

8、绿色使用及消费。宜家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9、绿色回收。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宜家在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体现在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宜家的实施

从理念上树立环保意识,宜家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包括供应商、工厂、商场、运输公司、消费者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始终贯彻绿色意识。特别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和生产、废弃物处理上极为重视环保。从1986年开始宜家就采用德国E1- Norm标准,这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木质产品甲醛含量标准。1987年,一个超现代的检验所在瑞典阿姆霍特成立,检测产品原材料和家具、棉纺产品的甲醛含量。1990年制定履行宜家第一个环境保护政策。1991年开始履行关于热带林木使用的严格规定。1992年禁止在宜家产品和宜家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对高空大气中的臭氧层有害的CFCs和HCFCs,采用德国包装法令(German Packaging Ordinance),制定宜家包装材料新型规定。总体规定要求包装材料可以回收利用,或二次重复使用。1993年宜家目录册均采用TCF纸张。有关PCP(五氯苯酚)材料使用的德国标准规定被宜家采用,适用于宜家所有运营的市场,同时参加了在多伦多举行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成立会议。1994年瑞士Spreitenbach宜家商场向顾客提供家具回收服务,旧沙发产品可以回收进行再利用处理;并首次开展LCA生活周期分析,对涂漆刨花板和贴膜刨花板对于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哥德堡宜家商场设计建立了第一个生态平衡图表。1995年就宜家的六种主要货物运输方式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同年,实施有关运输与环保的培训和发展计划。1996年宜家在几个国家邀请约130家欧洲运输公司参加环境研讨会,宜家南欧贸易公司引进了简化“环境管理系统”,供宜家供货商志愿参与。所有的宜家商场开始向顾客提供旧家具回收服务(不分产品类别),以便进行再利用处理。1997年国际性的宜家集团环境协调网络成立。宜家北欧贸易公司向宜家供货商提供一项内容极其完善的环境知识基础培训。a.i.r产品系列诞生,包含充气沙发、休闲椅、座凳等。该系列名称的英文意思是“空气是资源”,同时与瑞典保护自然社团和一家回收利用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节能灯市场推广活动。1998年宜家按照环境标准评审宜家在欧洲的所有运载设备。德国Gardelegen的斯威伍德工厂获得ISO14001认证。这是宜家集团内部机构首次获取的一项国际环境管理标准。1999年宜家集团开始实施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一项范围广大的宜家实木产品原材料产地追踪计划开始实行。2000年一项管理规范文件“宜家家居产品采购政策”。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宜家的实施效果

宜家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宜家能向其消费者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宜家的产品开发员选择能够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制造商。宜家设计师总是推出低价格的解决方案。采购公司寻求最佳价格,然后通过大量采购能够拿到更低的价格。消费者自主挑选家具、自己提货、自己将货品运送回家并进行组装,从而节省开销。产品设计非常独特,精美、实用,独特的营销方式能带给消费者家居设计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宜家的竞争力不在于某项核心技术,而在于它的经营理念――自己设计、自选等。通过将经营理念融合到企业文化,将企业理念转化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宜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创新”,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随着顾客的需求而不断提升。

“全球化思考,本土化经营”,宜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事例。可见,将企业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即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有特色的企业理念,并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创新和完善,是宜家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宜家宣扬其代表着“简约、自然、时尚”的生活方式。宜家的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宜家的家居风格完美再现了大自然――充满了阳光和清新气息,同时又朴实无华。这些都形成了宜家不可替代的品牌魅力。还有对环保的重视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这些措施为宜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创造了一个现代家居帝国的神话。

【参考文献】

[1] 但斌:绿色供应链及体系结构研究[M].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

[2] 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壮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J].商场现代化,2007(16).

第5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绩效评价;研究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际社会“绿色化”运动普遍展开,而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环境管理标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无法达到环保的真正目的。为此,以集成的思想整合整个供应链环境管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众多国内外大型公司与企业或多或少地将某种形式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企业改善环境绩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最终达到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统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由于涉及领域广泛及研究的复杂性,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探讨其发展过程,详实阐述目前对其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内涵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将供应链各个环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用户)联系起来的全过程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是管理和协调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节点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它仅仅局限于供应链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而忽视了其相关行为对环境引起的危害。

进入21世纪,人类生存环境的实际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及各国公共部门的关注,提高“绿色”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改善人类居住和生活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对资源投入的减少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当今时代的迫切要求。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和福特已于去年宣布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它们所有的供应商和协作商于2003年7月(大众)和2002年12月(福特)获得ISO14001认证。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内涵非常广的术语,它的发展起源于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较有意识的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内外还没有公认、权威的概念。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MRC)基于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于1996年首次提出并定义。Steve V. Walton 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强调供应链内战略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Sean Gilber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重视长期的合作关系基础上,采取管理策略、行动,将环境管理战略纳入各个环节(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中。Zsidisin和Siferd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在设计、采购、制造、分销、使用及再使用个环节中注重实施环境友好实践,而采取的行动及合作关系等。Jeremy Hall的观点更进一步完善,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友好设计,建立战略联盟,树立供应链成员环保意识,为整条链营造一种绿色氛围,最终实现协调优化。但斌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环境制造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王能民、汪应洛等人着重从分析、比较前人研究成果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的区别入手给与定义,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的目标是资源的最配置、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相容,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销售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指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强调了知识流的重要性。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是多维的,这些不同的因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包括:(1)产品生命周期(PL),包括产品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能够充分显示供应链管理的绿色化水平。(2)运作生命周期或价值链(OL),主要有采购过程、生产工序、配送及传输运作网络、逆向物流、包装等五个环节。(3)企业环保实践(EN),通常被称为“4R+D”原则:减量化(reduce)是通过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延长生命周期、控制废弃物的发生,实现建立循环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再利用(reuse)是指促使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再制造(remanufacture)则需围绕一个中心来分解和取代一部分组件;循环再生(recycle)是指促使企业回收废旧产品,并通过处理实施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disposal)系统对企业具有长远意义,若不彻底治理废料会经常困扰企业。(4)企业绩效标准(PE),包括成本(C)、质量(Q)、时间(T)、柔性(F)四个方面。这些动态绩效因素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效运行的有力支持,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改进供应链环境管理标准,改善整体环境管理质量。

2、外部因素。从各国环境保护的状况来看,与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直接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政府、制度、社会准则、市场、信息和技术。(1)政府在保持自身命令――控制体系主导地位的同时直接提供或经营环境“服务”,更加注重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和公众的绿色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及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给与支持。已有研究表明,政府通过运用规章制度、经济激励等手段在产品设计绿色化、消费者需求转变、产品链关闭三方面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发挥推动作用。(2)风险管理是为了规避因制度规则等因素所导致的供应链管理中断的奉献、市场优胜劣汰的风险、环境风险等。(3)社会准则,即通过社会准则的建立来规范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典型的社会准则理论的代表者为斯蒂格利茨的黄金律及黄有光的良心效应。(4)市场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行的重要的激励因素。消费者逐渐显示对环境友好公司的偏好以及核心企业对环境管理的要求,充分表明市场的环境压力。(5)环境信息传达不畅通直接导致企业与顾客沟通的冲突,同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技术创新与商业机密存在曝光的危险。保障绿色化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更新,加强供应链组织的绿色文化,达到增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柔性。另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率运作,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核心企业的示范作用更加关键。Richard指出供应商评价、精益供应链以及在供应链内建立合作战略等有利于改进整个绿色供应链条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程度;Steve Lippman说明了有效实施绿色化供应链的关键因素包括:最高领导层的参与、多功能团队的集成、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合作创新等;Ken Green认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是推动、激励与强迫各企业运营活动与环境相容的关键因素;Jeremy Hall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指出:整个供应商的行业领导者在供应链渠道中占有主导地位有利于绿色供应链的运作;HAW同样指出合作研发等供应商之间环境方面的合作方式是激励绿色供应量管理有效实施的因素。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决策问题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作中的决策问题是一个典型复杂的新问题,属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王能民、汪应洛等对此曾给出相关研究: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2000)在基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成本降低和环境质量提高的探讨中,提出了四个步骤的决策框架(成本识别,机会确定,计算收益,决策、执行和监管);Joseph Sarkis(2002)发展了ANP(网络层次分析法),基于ANP技术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决策框架模型;Anna Nagumey(2003)的研究侧重了绿色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决策行为,在参考博弈论基础上,运用网络模型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

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决策涉及面广,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其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目前,大部分研究侧重于供应商选择的因素/标准以及评价工具。Noci给出的定量评价标准:绿色能力、环境管理效率、声誉、全生命周期成本,并将层次分析法作为供应商选择的评价工具。Walton基于对美国制造商的调研,分析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标准。朱庆华等比较了中美不同环境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Anna Nagurne研究了制造商、一级分销商、顾客三个层次中主体的决策行为。Sarkis J.发展了决策技术层次网络分析,并指出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在价值链所处活动、环境意识活动、组织绩效要求、可选择的系统/方案等。王能民等提出了绿色制造模式下平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决策的方法给出了评价模型。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技术工具

Steve V. Walton(1998)指出从选择与环境相容材料、改进产品设计过程、改善供应商过程、有效的供应商评价和改善制造商内部的供应链五个方面来改进供应链运营;Guide V.(2000)在研究基于再制造的供应链管理问题中,指出信息系统、新产品计划和控制技术资源和产品的回收具有可控性;EPA(2000)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四步骤模型、产品评价矩阵等;Stefan A.(2001)重点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运营成本管理问题;Jens Brobech Legarh(2001)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基于信息技术进行环境意识采购的框架;绿色供应链的构建是其运营的一个关键问题。Geoffrey(2002)利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了绿色供应链构建问题,将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分为遵循战略、过程战略和市场战略三类。利用LCA设计了供应链结构,指出不同绿色供应链战略类型需要相应的LCA、信息与数据。同时,利用LCA对供应链的环境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联盟复杂程度与成员间联系紧密程度两个维度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结构分为圆桌会议结构、分散结构、多中心简单结构及多中心网络结构;Sarkis J.(2003)指出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使用环境管理、有效的逆向库存管理系统以及建立专家信息系统、使用仿真系统的重要性。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特定产业运营现状

目前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在几个特定产业中的运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例如房地产业、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等。王能民等通过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案例研究,阐述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运营的障碍分析及运营环境。2000年,瑞典、荷兰、美国分别由针对电子行业、食品行业等研究项目;Remko I.(2001)从技术与运营两个角度研究了汽车产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Giannis T.Tsoulfas(2002)研究了废旧电池回收问题;U.Sonesson(2003)分析了牛奶供应链,认为在牛奶供应链中对环境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的包装材料、运输及废弃物的管理方法。Qinghua Zhu(2004)研究了中国一家制糖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绩效评价问题。通过真实、准确、全面的绩效评价可以有助于我们把握绿色供应链及节点企业的运行轨迹和存在的不足,为实施相关流程的改进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Jacquelin(1995)在原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问题,同时提出评价时需要利用生命周期分析等工具;Fiksel,Joseph(1995)支出供应商可以通过一些公认的标准(如ISO14000体系的认证)来表现其环境管理水平与绩效;Benita M.Beamon(1999)提出了一个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方法。申成霖等人(2004)利用标杆管理的思想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王能民等(2005)给出基于经济、顾客和环境三维目标的绿色供应链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国内有关学者、专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

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提出至今,内涵不断被扩大,涉及领域广,其不确定性因素多,研究的复杂性较明显。已有研究成果显示,绿色供应链管理尚待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来支撑,很多领域等待开发。

(一)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一步研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各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融合。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前沿理论,需要包括现代化手段与方法、环境管理技术等成果,特别是针对其产业特征的工程技术知识应引起重视。

2、科学问题的提炼。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探究,由操作层面向提炼科学问题前进。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在基础性理论研究基础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性研究加强力度。

(二)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或方向

1、集成管理的运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集成。由于其主体的多样性与目标多元化及其手段方法、理论、技术的综合应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集成管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展开研究。

2、协调机制与控制系统。鉴于以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对绿色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机制与控制系统应给与相应的进一步研究。

3、市场机制与制度。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运营必须得到市场机制与政府制度的保证。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限,为解决外部性问题及绿色产品的市场地位,需要对市场和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六、小结

环境问题的突显使得绿色供应链管理迅速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进行跟踪研究,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入手,探讨其发展过程,详实阐述目前对其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申亮,王玉燕.绿色供应链研究述评[J].山东经济,2007(2).

3、王能民,汪应洛,杨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

4、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第6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生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00―01

1 供应链的演变及其涵义与供应链管理

1、1 供应链的演变过程及其涵义

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第一,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由以往的区域范围扩展到全球范围,这意味着企业要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价格、缩短对顾客的响应时间和交货时间,借助于质量、价格和时间的组合策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第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各国企业可以突破空间的制约实现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制造和销售产品。在经济、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的共同催化下,供应链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了。

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供应链有着不同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供应链有着不同的定义。美国生产及存货管理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ln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S)于1998年出版第九版的辞典中,将供应链定义为:(1)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供货商和使用者这些公司连结的程序;(2)指公司内部和外部可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给顾客的价值链(Value Chain)。而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sCMP)对供应链所下的定义为:“一个整体的网络用来传送产品和服务,从原始开始一直到最终客户(消费者),它是由一个设计好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来完成”。而笔者认为,供应链是由一群具有不同社会分工、功能互补的企业组成的价值链,执行着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消费和回收的功能。在供应链生产模式下,企业之间在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上谋求长期合作,由原来“输赢”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双赢”的合作关系。供应链集成了各个企业的优势,实现了资源在供应链企业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发挥了1+1>2的“协作效应”。

1、2 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供应链不仅是生产模式的变革,也是管理理念的变革。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对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执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管理功能,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益,最终最大化所有节点企业的净增加值。供应链不仅是物流链、资金链、信息链和知识链,它也是价值增值链,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这四条“链”的管理来实现增值。

2 生态供应链及生态化管理的提出及其内容

2、1 提出生态供应链管理的背景及其内涵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还有近年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大西洋飓风、各地频繁的地震,以及禽流感等自然灾害,是对人类不计一切后果,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的惩罚,也预示着全球环境在继续恶化。面对缓解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带来的巨大压力,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让企业遭遇环保政策红灯,也使消费者认识到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一再增强,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绿色环保要求。企业只有通过生态化供应链从产品的供应源头着手,来满足顾客的要求。打破别国的贸易壁垒,所以生态供应链也是企业竞相追逐的产物。

生态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还在继续发展和完善,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更完善的管理理念,是原有供应链的补充和创新,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使得整条供应链对外界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

2、2 生态供应链的内容

(1)生态化设计。生态化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设计中,针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成本进行优化的各项生态化设计,充分考虑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产品及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及资源消耗减少到最小的程度。

(2)生态化生产。不同的产品制造流程方案对材料和资源的消耗程度将不一样,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生态化生产过程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要求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或减少污染,如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等,取消有毒原材料以降低废物的数量和毒性,生产出绿色产品。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率先推行生态化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全球首先回收氟里昂,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并计划在30年内最终停止排放废弃物。青岛海尔冰箱能跻身世界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其节能且无害于大气臭氧层。

(3)生态化运输。生态化运输要求采用节能工具高效率地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无论产品是在供应链中哪两个节点间传输都会设计到水路、陆路或空路的运输。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的运输会增加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原油的消耗,甚至由于疏忽还会造成有毒液体、气体泄漏等,这些无疑会对大自然和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

(4)生态化营销。生态化营销内容相当多元化,包含产品市调、产品定价、广告促销、产品包装和其它与营销相关的活动,重点放在环保的生态化理论,以维持生态间的平衡。除了企业的发展之外,也同时兼顾到消费者的权利以及社会的生态环保,它是一种持续的概念。

(5)生态化回收再利用。生态化产品回收就是考虑产品及零部件的回收处理成本与回收价值,以最少的成本代价,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化回收以获得最高再利用的价值。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若没做好回收处理的工作,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更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3 生态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对消费者而言,生态供应链管理不仅将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从而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少污染的生活环境,还通过在供应链中减少成本而可提供价格更低的绿色产品,是个一举两得的有效管理模式。对企业而言,生态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给整条供应链中的各节点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且在社会上和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了顾客满意度,创造了长期的信赖品牌。对社会而言,生态供应链管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手段之一。生态供应链绿色高效地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为共铸和谐社会起了推动性的作用。

4 结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的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当她被我们的经济行为摧残得遍体鳞伤而反作用于人类时,我们是最终的受害者。所以,企业要想长期占据市场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构筑生态供应链,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良好形象,并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非末端治理。同时,生态供应链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希翼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与生态供应链合作伙伴一道,构造具有环境保护的综合核心竞争力,为自己赢得又一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学军,樊奇,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3):47--48

第7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理论;案例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034-02

1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研究

1.1 闭环供应链研究

Lee H.L.(1997)认为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种新策略,是一种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Fleischmann(2001)从绩效考核角度分析了闭环供应链设计与前向供应链设计的区别,并提出需要将逆向物流和前向物流进行整合;Harold et al.(2001)从经济、环保、物流渠道等角度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原则;2005年,Walkfr预言供应链包括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在速度、可变性、有声化、可视化和价值五个方面日趋复杂,即所谓5V原则。

在国内,朱博等在传统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开拓新市场、应对不确定性、物流网络与回收方法匹配、提高回收质量和再循环能力等角度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赵晓敏认为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哲理,该理念同样强调通过链上各个实体的协同运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益;孙林岩等将逆向物流与传统的前向物流、闭环供应链、绿色物流、废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概念进行了比较。

1.2 绿色供应链研究

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或称环境供应链(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最早起源于国外,即在供应链中增加环境因素思想。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并于1996年较早地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1999年,Handfield和Nichols对绿色供应链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绿色供应链是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同商品及信息的流动和转移相关的所有活动,物流和信息流都是贯穿于供应链的上下游。2000年,Roland Clift和Lucy Wright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研究了产品供应链中环境影响与经济增值之间的关系。2002年,Stevels例证了供应商与制造商在生态设计领域和制造过程中进行合作能产生巨大而深刻的生态和经济效益。2003年,Joseph Sarkis主要研究了怎样将环境决策整合到供应链战略决策中去。

在国内,王国文认为,绿色供应链就是将低碳、环境保护思维融入所有的物流和供应链环节之中,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谢红燕认为,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严格管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钱宇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等领域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在越来越多的行业,特别在制造业、物流业等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上,“低碳经济”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

1.3 逆向供应链研究

James 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bI)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产品废弃处置、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Burnetas&.Gilbert(2002)研究了供应商在面对多个不相互竞争经销商的情形下,如何设计数量折扣合同的问题。

Savaskan(2004)提出了制造商可采用的三种不同的回收渠道回收废旧产品。并应用博弈方法建立了以制造商为主的分散决策模型。通过设计协调机制,研究回收渠道对闭环供应链中成员定价及其利润的影响。

王文宾、达庆利(2007)考虑消费者及全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应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和最优化理论给出了制造商主导的逆向供应链三种情况(制造商不参与渠道、制造商参与渠道和集中式决策)下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利润分配问题,并对这三种分配方案进行了比较。

1.4 应急供应链研究

Tang C.S.(2005)、Christopher M.(2004)、Sheffi Y.(2005)等,分别提出了“弹性(Resilient)供应链策略(Strategy)”的理论构想,描述了“鲁棒性(Robust)”与“弹性供应链策略”的联系与区别。Tang C.S.根据风险的性质,把供应链中的风险分为运营风险(Operational risk)和突发事件(Disruptions)。还根据风险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把供应链中的风险分为与原材料供应相关的风险、与产品市场需求相关的风险和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风险。

孙云展,陈宏(2009)分析了应急状态下的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不同,并构建了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流程。作者认为,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对整个地震灾区的救灾及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很有可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2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案例分析

2.1 鸿海集团案例

鸿海集团在大陆的投资企业――富士康正在低调而疾速地增加在大陆的投资,数据显示,2010年经由台湾“投资部投审委”核准的鸿海汇往大陆投资金额为36.6683亿美元,集团拥有6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2008年富士康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踞大陆出口200强榜首。

(1)鸿海供应链管理变革。鸿海供应链管理变革集中在“客户永续关系”和“产品完全制造”两大方向。在产品完全制造方面,鸿海成功发展“不做则已,要做就从内到外一条龙”的方式,建立完整的生产体系。供应链缺什么,鸿海便进行投资,弥补产业链的缺失环节。鸿海由1C发展到3C领域,进而发展到6C领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整合计划。

①PC领域的整合

A.上游整合

模具生产:从创业至 1978 年,郭台铭决定把钱投入设立自己的模具厂,正是因为这次举措,鸿海从此有了竞争者没有的、可以持续累积进步的技术。

进入连接器领域:当PC时代开始悄然来临时,鸿海凭借其模具技术于1981年成功的进入了电脑连接器领域,鸿海自身得以不断壮大。

B.下游整合

机壳生产:1995年开始,鸿海从模具能力发展了第二种核心业务――机壳。

准系统组装:1996年,鸿海正式进军准系统的组装,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向后垂直整合。

②横向整合――CMMS模式的诞生

鸿海横向整合引入了CMMS模式,不仅令鸿海在全球EMS企业中的排名大幅跃升,也给这一市场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时至今日,伟创力等全球代工领域之王亦借鉴了这一模式。

③多元化整合

2002年至今,鸿海沿着产业链不断蚕食。2003年8月,鸿海收购总部设在芬兰拉蒂的塑料铸模公司Eimo Oyj约93.4%的股权,获得了欧洲、亚洲和美国的注塑设施;2005年,鸿海收购了奇美集团旗下通信公司55%的股份。

作为从“制造的鸿海”向“科技的鸿海”积极转型的重头戏,2003年5月,鸿海旗下沛鑫半导体和群创光电在台北、昆山和深圳三地全面导入基地启用与营运提速阶段,标志着鸿海在半导体设备和TFT-LCD(液晶显示面板)产业领域展开实质性的布局。

④由3C向6C的整合

2003年以后,鸿海每一年的营业额都要增长超过一千亿,即使组织没问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根本无法应付一年一千亿的增长。郭台铭在2002年中就宣示要准备进军下一个 3C:分别是 Car(汽车)、Channel、Content(数字内容),这三个发展方向,将是鸿海营收的动力来源。

(2)案例小结。截至2006年,鸿海的营业额增长了56倍,利润则增长了38倍。2010年营收增长39%,达到了850亿美元。

2.2 闭环供应链案例

(1)案例概述。本案例为一大型企业运作的决策问题。迫于政府和法律的压力,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在原有正向物流网络的基础上,构建逆向物流网络。为了完成此项目的,企业进行了试验性研究。假设在回收中心建立完成的前提下,企业回收了一批公司生产的产品,现需要给出回收决策的最佳方案,使这些废旧产品在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最大的贡献,从而便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

(2)数据搜集。本案例考虑从同一地区回收处理四种产品,为了计算的简便性,进行如下假设:①所有的决策过程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进行的;②虽然回收产品的种类不同,经过再利用处理后所得零部件数量不同,但企业生产及回收均为主要外部材料相同的家用电器,再生处理得到的材料相同;③本案例中只考虑从同一地区回收废旧产品;④回收中心的处理能力能满足所有回收产品的处理。案例通过对模型求解基于得到的数据,并对此函数进行求解,得出了为最优解的求解步骤。

(3)案例结论。案例中回收的70台洗衣机、100台电视机、60台电脑、80台电冰箱中,当60台洗衣机、80台电视机、50台电脑和70台电冰箱被用于再用处理,10台洗衣机、2台电脑和10台电冰箱被用于再生处理,20台电视机和8台电脑被用于填埋处理时,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值为3605.6元。

3 结 论

第8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 石油行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结构模式

一、引言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的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又称环境供应链管理(ESCM),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和强化环境因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有意思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主要包括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环保因素的供应商选择,绿色采购与营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等。

国内近几年才兴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内涵、原理、特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和集成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特征、主要内容和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模式等方面,然后在电子、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家电等行业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指出了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实施关键环节等。目前学术界普遍把GSCM定义为: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持续地应用环境策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绿色水平,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供应链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与开发、储运、炼化、产品销售、客户等环节。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经过综合与改进,建立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石油行业GSCM管理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它通过市场的需求或者用户的需要进行输入,经过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输出最终的石油化工产品,每一过程均是其上级过程的用户,也是其下级过程的供应者。通过对供应链网络各环节的绿色管理,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提高网络的整体绿色水平。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中,核心企业是石油勘探与开发公司。核心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的核心能力,在供应链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企业。中石油在改组过程中,油公司只保留勘探和开发等主要业务,证明了勘探开发企业是整个石油行业的核心企业。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最值得重视。第一,石油勘探开发中容易污染环境,地震探测、油气泄漏及挥发等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二,油气资源本身会污染环境,如油轮的沉没会污染大片的海域。第三,石油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价值巨大,而节约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举措。第四,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油气生产各环节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管理。

(四)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和消除破坏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殊性,石油行业GSCM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

(一)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通过对材料源头的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是环境友好材料,如是否能循环再利用、是否可以通过焚烧或降解等措施来清除废弃物等。因此,需要选择绿色的供应商,并与之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供应商在优化企业供应链环境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认证和HSE管理、对供应商的环境审计、第三方培训等方面来实现供应商的绿色化。

(二)绿色生产(勘探、开发、炼化)

绿色生产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化过程中持续应用环境策略,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石油行业的绿色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等。

(三)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

1.绿色储运是指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储量和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及消耗,防止储运过程中影响生态环境事故的发生。

2.绿色包装要求企业把环保理念融入油气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包装中,以较少的材料、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来使用包装材料。

3.绿色营销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定价、促销、油气配送等整个营销过程中,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企业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相一致。

4.绿色用户要求油气产品的使用者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环保意识,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自觉抵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绿色回收与再利用

绿色回收与再利用要在充分考虑回收处理成本与利用价值的基础上,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对于回收的物质,可分为可直接再利用物资、加工后再利用物资和废弃物三种。通过对前两种物资的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污染环境。对于废弃物,要通过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手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GSCM的内涵、结构模式和管理内容。在石油行业中实施GSCM,能提升石油企业的形象,促进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GSCM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开展,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GSCM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2]李成标,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

[3]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5]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

第9篇: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V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失衡的威胁。这些都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环境与资源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的,需要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共同配合,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目的。绿色供应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其发展。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支持下,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的概念,旨在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问题。绿色供应链本质上来说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是实现绿色制造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与传统供应链星币绿色供应链具有如下特点:(1)供应链是“通向未来”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因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满足环保要求,以社会生态市场营销为发展理念;(2)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绿色化管理,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分销商都需要进行绿色化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从产品生命周期出发,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消费和绿色回收整个过程;(3)绿色供应链的核心是“生态管理”视角下的协调与合作。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时,综合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得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大众福利为代价。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

三、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障碍分析

由于企业成本、技术因素以及本身环境意识的缺乏,不能自觉加入低碳供应链的管理行列,使得供应链不能有效运行。

在产品研发上,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对绿色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的控制不够,容易陷入“小批量、低水平”的规模不经济状态。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一项新技术的前期开发成本较高,从产品的研发到投入市场,被市场认可,需要很长的过程。作为投资方的考虑,会减少对绿色的投资。

在合作上,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企业即是后一节点的供应商,又是前一节点的顾客。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调相互合作和信任,避免短期利益行为的发生。但是毕竟供应链是由多个具有理性和决策能力的独立法人构成,他们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局部利益的冲突。

在政策制度方面,目前我国有对绿色产品的认证、标识制度还不够健全,需要加强全社会的“绿色”宣传,对制造商动机不足、成员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的存在,政府应加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

四、绿色供应链激励策略

绿色供应链激励对象包括供应链自身、成员企业及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激励属于一般企业激励机制研究的范畴,而对成员企业及供应链则要从制度与市场两个角度去激励行为主体选择与环境相容的行为方式。本文将绿色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着重从绿色供应链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探讨对绿色供应链的激励。

4.1 绿色供应链外部激励

(1)政策激励

政府首先要在全社会中加强对环保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其次,政府要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加大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监控力度。解决实施绿色供应链企业动机不足、避免代内及代际间负外部性、减成员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2)经济激励

经济激励是通过运用一定的经济手段,来引导绿色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进行行为选择,纠正或公平分配因外部性所带来的利益损失,以此来实现企业个体利益、供应链整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促进的一种激励模式。其主要措施包括:排污收费、产品收费、可买卖许可证、补贴以及其它制度。对传统企业进行环境方面的严格管制,相当于加大了传统企业的运行成本,使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成本相对降低,有利于传统供应链向绿色供应链转型。

(3)观念激励

观念激励有很多方式,比如商誉激励,绿色消费观念激励。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极其重要。商誉主要来自其他企业的评价和公众的声誉,反映企业的地位。对于绿色供应链来说,一方面,绿色供应链整体商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预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一个企业加入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绿色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该企业的商业信誉。只有在核心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和广泛的知名度后才能对其他绿色供应链企业具有激励作用,从而对整个绿色供应链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4.2绿色供应链内部激励

(1)价格激励

绿色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它包含了供应链利润在企业间的分配,合理的价格能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不合理的价格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绿色供应链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稳定和运行的顺畅。价格激励的主体一般是上游企业和优势企业,客体是下游企业和劣势企业。

(2)核心企业激励

核心企业对链上各企业有效激励能大大调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进而使绿色供应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可通过持续不断的尊重与承认成员企业的作用,让成员企业参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战略制定过程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过程中,满足成员企业的成就和自身成长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企业的积极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企业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价格包含绿色供应链利润在所有企业间的分配、绿色供应链优化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在所有企业间的均衡。价格对企业的激励是显然的,高的价格能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不合理的低价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利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稳定和运行的顺畅。因此,价格激励是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的一种激励方式。

(3)信息共享激励

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高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知识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适应全球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绿色供应链必须实现信息共享。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资源,从而获得激励。信息对供应链的激励实质上是属于一种间接的激励模式,但是它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降低“牛鞭效应(The Bullwhip Effect)”,提高绿色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而且能够改善成员企业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水平,增加福利。

(4)绿色文化激励

文化激励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仅仅靠政府管制、经济激励等“硬性”或物质激励来实施绿色供应链远远不够。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要从符合供应链要求的企业中选择和培育具有积极环境管理意识的企业,由此通过绿色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包装和分销、回收及废弃物处理的绿色性来达到整个供应链的绿色性。绿色文化作为各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是绿色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实现良好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员工对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看法以及反应。文化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激励,主要体现在是否有积极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绿色管理意识、能否进行管理职能的整合、成员企业间和企业内部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

五、结语

本文将绿色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从绿色供应链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了一些绿色供应链的激励策略。随着管理模式、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激励的模式和方法也会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健,红.绿色供应链激励策略与激励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09,(13):221-222.

[2]杨红娟.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探讨[J].经济问题索,2007,(3):161-164.

[3]金常飞,王馨.再制造绿色供应链中企业决策与政府激励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3):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