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名人范文

世界名人精选(九篇)

世界名人

第1篇:世界名人范文

1、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佚名

2、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3、劳动是一种创作。--高尔基《苏联的文学》

4、当我真心在追寻着我的梦想时, 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 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佚名

5、最伟大的科学,永不满足于无知,怀疑的种子,它在强者的心目中比信心更有生殖力。--《罗曼·罗兰回忆录》

6、名气就像某些特别的鲜艳的花儿一样含有毒性物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7、一个年轻人,心情冷下来时,头脑会变得健全。--巴尔扎克《莫黛斯特·米尼翁》

8、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佚名

9、你的生活深度取决于你对年幼者的呵护,对年长者的同情,对奋斗者的怜悯体恤,对弱者及强者的包容。因为生命中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每一个角色你都扮演过。--乔治·华盛顿

10、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佚名

11、年轻人的良知像晴天一样明洁。--《普希金在流放中》

12、青年时准备好材料,想造一座通向月亮的桥,或者在地上造二所宫殿或庙宇。活到中年,终于决定搭一个棚。--佚名

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佚名

15、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佚名

1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

17、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佚名

18、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19、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佚名

20、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佚名

21、梦想家命长,实干家寿短。--约·奥赖利

22、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23、用鞭子教不出人来。--高尔基《童年》

24、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25、巨人的巨着战胜群众的庸俗。--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26、让青春反抗老朽,长发反抗秃头,热情反抗陈腐,未来反抗往昔,这是多么自然! --佚名

27、梦想,是来自宙斯的礼物。--荷马

28、享受着爱和荣誉的人,才会感到生存的乐趣。--莎士比亚《查理二世》

29、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佚名

30、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任初七

31、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唯一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佚名

32、当秩序成了混乱的时候,就不得不用混乱来维持秩序。--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33、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34、神从创造中找到他自己。--泰戈尔《飞鸟集》

35、在许愿时,必须要深信不疑。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让愿望成真,你的愿望就会飞走,再也看不见。但那正说明了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所希望的是有可能实现得了的,那么你有可能会不惜一切地去实现它。最大的魔力不在于许愿,而在于去做。--佚名

36、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37、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佚名

38、正如心愿能够激发梦想,梦想也能够激发心愿。--佚名

39、有梦者事竟成。--沃特

40、说慌是美妙的。在人类的一切发明中,最美妙的发明是善良的上帝!--罗曼。罗兰《母与子》

4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

42、人生是一场。不管人生的财博是得是损,只要该赌的肉尚剩一磅,我就会赌它。--罗曼·罗兰

4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戏剧集》

44、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托尔斯泰《哥萨克》

45、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佚名

46、梦境每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8、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高尔基

49、谁劳动,谁就是主人。--高尔基《小市民》

50、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佚名

第2篇:世界名人范文

1、世界十大文化名人都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 。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着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式人物,是中国人两千年来行为规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学说是古代社会长期的意识形态和官方哲学。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世界名人范文

在精心策划下,世界名人的世博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广泛传播。从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开始,名人来稿在上海主要媒体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全面互动形式连续百日同步刊播;世博开幕之际,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作序的《大海的激荡人类的追求――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中英文双语图书作为执委会礼品书,馈赠给来参加开幕庆典的各国嘉宾;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出席新书仪式,并向读者代表赠书;世博会召开两月之余,世博会新闻中心又面向中外记者推出“世界名人谈上海世博”图片展览。

世界名人对本次活动和上海世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等在访沪期间亲自接受了组委会的赠书,他们盛赞上海世博会精彩难忘,认为上海世博会促进了全球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思考,展现了上海和中国举办世界级盛会的能力。汇集世界智慧,聚焦国际视野

“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活动从筹划到实施,始终以“集世界智慧”为根本,以世博会和上海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为契机,依托世界名人影响力,整合优势宣传资源,全力推介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世博宣传的一个亮点。

创意策划,精心组织,确保活动的世界性和国际化。2008年底,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的王仲伟创意和发起了本次活动,并最先向当时正在上海访问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发出了约稿邀请。活动正式启动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超提出了活动的根本原则:以“世界性”和“国际化”为准则,邀请在各自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世界百位名人,深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组委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国际、国内名人约稿的七三比例,并确定了国际政要、国际组织领导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大学校长、国际学术界精英、世界文化名人、跨国企业领袖、国际友城市长和国内综合影响力知名人士等十大领域。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王建军和组委会同志集思广益,反复斟酌约稿名单,她还亲自向美国知名作家罗伯特・库恩和2009年诺贝尔奖得主高锟教授发出了邀请。

世博平台,上海魅力,促成世界名人的高度关注和集中呼应。活动邀请的国际名人,多数对中国和上海有深刻了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等国际政要都曾到访上海,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专门来沪为爱因斯坦雕像揭幕;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李政道在上海有共同合作的科研项目;杜邦、庞巴迪、汇丰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总裁都是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的成员;联合国贸发会议主席素帕猜、欧洲议会中欧友好协会主席内杰・德瓦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著名作曲家昆西・琼斯曾为上海特奥会撰写主题曲,也谱写了本届世博会英文主题曲……当活动组委会向这些名人发出邀请时,“世博会”和“2010年上海”的结合赢得了普遍的认同,得到了世界名人的高度呼应。

城市主题,全球视野,共同话题吸引多元文化下的睿智思考。上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切合了当前全球城市发展面对的共同命题,激发了每位名人的多元见解。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认为,中国作为首个主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全球主题,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桥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认为,世界各国和许多城市都将关注和吸取世博会驱动下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上海世博会将再一次表现东亚作为世界成长中心的活力;英国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理查德认为,上海世博会主题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承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以“为我们的孩子”“栽些树”为命题,阐述要将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文化价值观与创新的解决手段结合起来,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各种需要;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库恩则认为,2010年世博会是设立在上海的一座地球村,由此可以看到一个由全人类参与合作和共享的多极化世界。

全媒体对外传播,多层面宣传互动,活动成为世博宣传的一大亮点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牵头的活动组委会从约稿伊始就精心策划,确立了详细的整合传播计划,通过分阶段、有重点、多层面地系列宣传,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好评。

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媒体全程联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活动自启动之际就广受媒体关注,在刊播之前上海各媒体纷纷发出新闻稿。2010年1月20日,本市所有媒体对世界名人来稿的具体刊登版面或时段进行了全面预告。1月21日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日报》、外语频道、新闻综合频道、FMl07.2故事频率、FMl03.7 LOVERADIO、东方网、市政府新闻办官网和世博网同步强势刊播了组委会前言《大海的激荡人类的追求――写在“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开栏之际》和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的来稿《理想城市――人类心灵的归属地》在刊播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有序安排刊登内容,力争做到让中外名家“对话”,让主题演绎不断深入。在世博会开幕前一天,各媒体以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素帕猜的“上海世博会必将成为一块跳板”和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的“发挥实验室效应”两篇文章收尾,实现了连续100天同步刊播百位名人中英文来稿,达到既细水长流又高潮迭起的宣传效果。

各媒体的刊播形式也丰富多样:《解放日报》的版面立体突出;《文汇报》的名人头像速写传神生动;上海日报专辟配有“编者按”的“EXPO TRIBUTE"’版面;外语频道根据每位名人来稿精华,每天6次滚动播出1分钟当日名人英文短片,新闻综合频道每天2次播出相应中文短片;广播频率在固定时段滚动播出名人来稿全文;东方网建立专题,实现名人相关材料全媒体链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网和世博网建立活动专题,新闻办官网还为专题设计了读者意见反馈的

网上投票栏目。

出版、展览后续发力,放大活动的持续影响力。世博开幕后,由俞正声同志作序的《大海的激荡人类的追求――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中英文双语图书在5月下旬正式出版发行,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在上海书城举办了简短热烈的新书首发仪式,邀请作者代表与广大读者见面,并向读者代表赠书。7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上海世博宣传及媒体服务指挥部社会宣传部,共同在世博会新闻中心举办“世界名人谈上海世博”展览,节选60位国际名人的思想精华,以中英文对照的展览方式,向境内外记者广泛传播世博理念,有效扩大了本次活动的影响力。

有效传播吸引国际关注,海内外受众反响热烈。高水准的名人稿件和持续的有效传播在读者、听众和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在沪的联合国人居署官员看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蒂贝琼卡的来稿,当即表示,如果组委会需要,人居署还可以协助邀请联合国其他高官执笔撰稿。希腊驻沪领事馆文化参赞看到希腊比雷埃夫斯市长的来稿兴奋不已,多次联系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征询组委会是否还能考虑增加希腊其他名人的来稿。人民网、新华网、msn中国、新加坡星岛环球网等纷纷转载相关名人来稿或视频,新浪网还联系东方网问询是否有就此合作的可能性。外语频道滚动播出的英文短片一度创下当日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记录。市政府新闻办官方网站自启动活动专题后,平均访问者数量明显增加。图书出版后,也得到了读者广泛赞誉。

政府策划推进,社会广泛参与,活动成为上海“公共外交”的典型案例

本次活动是上海对外宣传开展的一次大规模公共外交活动。主力是政府部门,依托的是民间团体、媒体和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在开展和推进活动的时候形成了有分有合的分工机制,使资源优势和传播效果最大化。

政府主导、各方出力,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对外传播机制。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作为牵头单位,全面协调活动约稿、宣传报道和后期出版策划工作,并以近年在海外进行世博推介活动的资源邀请了上海世博会海外形象大使、第一届世博会主办地英国伦敦市长等人的来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知名的智库机构和大量对外交流的高端渠道,承担了国际名人约稿的重头戏;《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主要承担国内名人的约稿任务,并主动靠前,发挥驻外记者和海外活动平台的作用,争取国际稿件;世博局借承办世博会高端论坛的契机邀请到了多位联合国高级官员。

国务院新闻办通过大使馆向曾来华访问的阿拉伯战略研究中心名誉顾问穆赫辛发出邀请;上海市外办邀请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等众多海外友城市长来稿;《上海日报》因为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着良好的关系,很快得到了这位中国老朋友热情洋溢的来稿;上海外语频道约到了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的稿件。在后期阶段,上海译文出版社根据稿件特色设计了图书封面和版芯;上海世博会宣传及媒体服务指挥部社会宣传部精心策划了展览专题。

第4篇:世界名人范文

英语 、汉语 、 德语 、法语 、俄语 、 西班牙语 、日语 、阿拉伯语 、韩语、 葡萄牙语 ;

2、世界语言使用人数:

全世界最通行的语言是汉语,有约15亿人使用,

其次是西班牙语,使用人数达33200万人,

英语第三名,全世界能说英语者有32200万人,

接着是阿拉伯语,使用者有22000万,

然后是孟加拉语,18900万人使用;

第5篇:世界名人范文

走进全球最大的蜡像馆

孟露出生在宁夏银川市一个艺术世家,在伦敦大学留学时,她学的是艺术和时尚设计方面的专业。女孩和蜡像结缘是因为她的男友。大学二年级时,孟露与来学院进修雕塑的格林相遇了,这位德国小伙用塑泥教她制作人像、360度影像、雕塑……这些技艺吸引了孟露。在这名特殊老师的手下,她很快便能把一块塑泥变成艺术品。

转眼到了2003年的实习期,经过严格考试,孟露获准到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实习。它于1835年设立,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蜡像馆。尤其是创建人杜莎夫人,一生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孟露看到这里陈列的都是世界各国的伟人、名人和名星蜡像,其制作之精巧,完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以致于每当来宾驻足观赏时,竟然分辨不出谁是蜡人,谁是真人!而且,它所陈列的人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所更新。因为它每年都要定期向前来观赏的人征求意见,询问大家心目中崇拜的人物是谁,敬佩的又是谁,然后根据得“票”数来决定陈列的人选,颇有点“民意测试”的味道。

馆长告诉孟露,100多年前,也就是清朝同治到光绪初年,这里曾经陈列过林则徐的蜡像,而且陈列的时间相当长。在中英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以他无私无畏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敬,因而在他死后不久,英国人就替他制作了蜡像,长期陈列,供人瞻仰。得知此事后,孟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不已!

孟露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疯狂地汲取着蜡像制作知识。当她在蜡像工艺上颇有心得时,老板宣布,她被破格录用为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员工!就这样,孟露成了该馆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蜡像维护师。

测量中外名人

孟露说,除伦敦总馆外,杜莎夫人蜡像馆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纽约、中国的香港和上海(2006年6月开馆)还有5家分馆。为了让制作出来的蜡像更逼真,除了已经去世的名人外,任何一座蜡像都由英国总部的制作团队为本人进行200多项数据的测量,然后才动手制作。测量过程需要花费3个多小时,而整个蜡像的制作过程则需要6到8个月时间。其中,测量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

孟露就曾为许多名人从头到脚测量他们的身体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都属于蜡像馆的“绝对机密”,只有蜡像的主人和制作人员才知道,除非他提出要求,否则蜡像馆不会透露任何一个数据给其他人。当然,如果真想知道的话,你也可以自己去看一看,甚至量一量自己偶像的蜡人像。

为每一位名人测量的过程中,孟露和同事都要测出大批数据,例如眼睛到眼睛、眼睛到耳朵、耳朵到嘴巴、耳朵到耳朵等这些距离都是重要的数据。当然,对于名人们极具个人特色的细节,制作师也格外重视。比如罗纳尔多的兔牙――很多人觉得他的兔牙很可爱,还拿着他的照片要求整“罗纳尔多”式的门牙呢。

孟露介绍说,“制作罗纳尔多的兔牙时,我在牙医那里拿到了齿模后,为了精确测量牙缝,我们还让罗纳尔多在嘴巴里咬了一块蜡。不过,事先是征求他的意见的,如果他不愿意的话,我们不会这么做。当然,罗纳尔多答应了。”

在测量时,一般名人只要自然站立就行了,可有些动作夸张的名人则要保持一个姿势站上2个小时,这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郭晶晶,她当时就双手笔直举过头顶做金鸡独立状――这是一个标准的跳水姿势。虽然郭晶晶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可是要把如此夸张的动作保持2小时,对她来说也很困难。当时孟露和一位同事只能一直在后面扶着郭晶晶,每隔5到10分钟就让她休息一次。

孟露说,她有位叫Petva的女同事,曾为荷兰女王进行全身测量,历时30分钟――这大概是测量时间最短的一次。要知道,一般情况下,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工作人员起码测量3个小时以上。

原本,给荷兰女王测量也需要3个小时,可恰好测量小组和女王约定的日子是荷兰很重要的节日,当他们到达时,女王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外出参加活动,只给了测量小组30分钟时间。测完之后,女王还站在一个转盘上,让工作人员从远景到近景,从头部到脚底,从每一个方位拍照,起码要拍摄200多张照片!本来,按程序还得剪一撮女王的头发,这样才能寻找质地和色泽与之最为相近的“蜡像头发”。可是,女王的头发已经梳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不敢想象在上面剪一刀的后果,最后,他们只好根据照片来寻找与她相近的发丝。

张柏芝是孟露十分喜欢的一位年轻艺人,在为她制作蜡像时,孟露参与了整个度身定做的工作过程:选定造形,拍360度的照片共300张,全身、半身、头部大特写,然后用专业工具定位,面部左右的差别,最后连发质都要了解清楚,当然也有内衣牌子及尺寸、化妆品等,全部记录在案。当蜡像由英国运到香港时,大家眼前一亮:只见“张柏芝”身穿低胸晚礼服,侧头微笑着,脸上的皮肤真是好极了,细腻红润,不见半个毛孔。孟露也非常开心,因为那里边有她的心血。

“当然,由于制作蜡像的工艺非常精巧复杂,其造价也相当昂贵,每个大约需要花费25万美金!”听孟露说这话时,连笔者都吓了一跳。

做全世界名人的“美容师”

孟露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职业维护师,除和团队一起测量有关数据外,平时她主要负责名人蜡像的维护工作,大家都叫她“美容师”。每天早上7点,来蜡像馆参观的各国游客还未入场,女孩就开始为那些“名人”整理衣服、鞋袜、发饰、妆容等,待把世界各地名人的外形一一“纠正”完毕,再为它们精心化妆。

为蜡像化妆、补妆绝非易事。在接受采访时,孟露也不忘观察周围的蜡像,偶尔发现某尊蜡像有些部位失色了,她便提起画笔,用油彩为蜡像“补妆”,然后以硬毛笔仿造出皮肤的纹理。以保证开馆后,所有“名人”都能神采奕奕地迎接观众。

除了对蜡像的日常维护,孟露和同事们每隔一个月左右,还要让这些蜡像轮流接受“全身美容”,其中包括换洗衣服、更换首饰以及洗头。

蜡像馆为每座蜡像都准备了好几套衣服,这其中有些是明星本人特地捐出的,还有些是制作师根据原版的衣服复制而来的。就拿体育展馆里的蜡像来说,罗纳尔多、乔丹等人都以运动装造型出现,他们的衣服相对好打理一点。而名人展馆里正装出现的克林顿和比尔盖茨,则需要维护师们花费更多的精力为他们熨烫西装和长裤,以保持其颜色的鲜亮和形状的挺括。

有趣的是,除衣服之外,体育明星身上的首饰也是最少的。邓亚萍的脖子上戴了一条款式简单的项链,姚明左手上只有那根标志性红绳子。除此之外,只有小贝左手无名指上有结婚戒指,由于足球比赛中规定运动员不能戴戒指,因此在平时的比赛中,小贝从来都用半透明的胶布将结婚戒指贴住,而这一细节也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杜莎夫人蜡像馆中。孟露也会定期将这些首饰从蜡像的身上取下进行清洗,“有时候这些明星本人也会捐出自己用过的首饰给我们用于更换。”

其实,更换衣服和首饰还算小意思,最麻烦的当属给这些蜡像洗头了。由于这些名人的头发都是制作师们用真人头发一根一根“种”在蜡像头部,再制作出相应发型的,因此,对于这些头发的维护也不得不和这些明星本人保养头发的程序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每隔一个月,我们会把蜡像抬回我们的工作室给它洗头。”孟露说,“我们为它们准备了专用的香波洗发水和护发素,那些东西比我们自己用的价格昂贵多了。“在洗头的过程中,维护师们首先会用一块白布将蜡像的头部从发际线以下全部盖住,”然后洗发、上护发素、吹干等等各种程序和我们洗头完全一样。"

头发洗干净以后,孟露他们还要再根据参考图片给蜡像们做回发型。郭晶晶的蜡像姿势是她起跳前的那个瞬间,为求细节真实,维护师们每次给它洗完头,都要在头发上抹上足够的摩丝让其看上去有刚刚从水里出来的湿漉漉的感觉。而向来引领体育界时尚潮流的贝克汉姆也不让维护师们省心,孟露说,要是哪天贝克汉姆心血来潮给自己换了发型,她也要让小贝蜡像的发型第一时间发生变化。

尽管如此,体育明星们的头发还算最好打理,而那些演艺女明星们风情万种的各式发型,才是最需要维护师们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最麻烦的是奥黛丽・赫本,一头光洁优雅的盘发是她的经典造型之一,所以每次给赫本的蜡像洗完头,我们都要花更长的时间帮她把头发重新盘起来。”

此外,蜡像不同于其他雕塑品,一座蜡像制作完成后,维护师还要凭着敏锐的嗅觉,让蜡像不断向公众展示明星本人最新的形象。

第6篇:世界名人范文

斯蒂芬・霍金,英国天文学家,对黑洞理论有重大贡献,特别是最早提出了黑洞蒸发的见解;

理查德・布兰森,著名的维珍公司创始人,1999年被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

这三个世界名人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不用猜了,他们三个都与目前正在研发和测试的商业飞船“太空船2号”有关,他们都是这种新飞船的追捧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飞船呢?

怀揣商业太空飞行梦

的富翁

故事要从布兰森爵士谈起。布兰森早年很贫穷,20世纪70年代他从一间电话亭大小的办公室白手起家,创立了维珍公司,越做越大,逐渐涉足航空、婚纱、化妆品、铁路、唱片等多个领域。由于他的奋斗精神和商业成就,得到了英国女王的册封。此后,布兰森爵士先是自己驾驶热气球飞越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然后又对太空飞行产生了兴趣。2004年,他成立了维珍银河公司,开始设计能够用于商业飞行的太空船。

长期以来,能够把人送入太空的飞行器都是由政府部门制造的,比如航天飞机,这些飞行器虽然推力强大,但是都造价不菲,发射费用惊人。进入21世纪后,的确有几个大富翁搭乘这样的飞行器去太空旅行,但是价格都在几千万美元左右,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财力。布兰森希望制造出价格相对便宜、发射费用较低的飞船,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太空游的梦想。布兰森的理想打动了保罗・艾伦,后者对维珍银河公司进行投资。

太空船2号触摸太空

2013年4月29日对布兰森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维珍银河公司研制的太空船2号进行了在高空的动力飞行。具体来说,太空船2号先由一架飞机携带着,到达了1.4万米的高空,然后与飞机分离,启动了自身携带的发动机。太空船2号迅速爬升,最大高度达到了1.65万米的高空,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音速。

其实最令人激动的是,太空船2号在关闭发动机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里面的乘客会经历大约几分钟的失重状态,只要解开安全带,他们就能够在船舱里自由漂浮,体验人在太空中的奇妙感觉。

布兰森设计太空船的目的,就是让乘客体验这种感觉。由于维珍银河公司在太空船设计中不断取得进步,他们已经开始发售“船票”,接受大众预定太空船座位的钱。维珍银河公司最初设定的太空游票价是20万美元,这个价位虽然对于普通人还是比较昂贵,但一些非富翁级别的有钱人已经可以承受了。

早在2007年底太空船2号还只有雏形的时候,维珍银河公司就已经接收了200个人的全额付款,而且95%的人都通过了6到8倍重力加速度的离心机测试,说明他们的身体条件适合旅行。目前全额付款人数已经超过了500人,大名鼎鼎的英国天文学家斯蒂芬・霍金也预定了“船票”,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他也希望借助太空船2号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

平民游太空时代

与搭乘各国政府的飞行器的昂贵费用相比,太空船2号的“船票”价格为何如此低?

这首先是因为太空船2号是一种亚轨道飞行的飞船,它的飞行高度决定了它其实是一种弹道飞行轨道,并不能环绕地球做椭圆轨道飞行,后者也被称为轨道飞行,需要飞船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实现。所以不论是从速度还是推力上讲,太空船2号的要求都不高。

而且,太空船2号先搭载飞机到高空,然后在空中发射,减少了一般飞行器需要用第一级火箭发射的费用,它只需要配备一个性能一般的发动机就行了。此外,太空船2号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速度也比较慢,因此对抵抗空气摩擦生热的隔热材料的要求也较低。

总之,太空船2号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运输货物或者深空探险,它就是为了实现大家的太空旅行梦想而打造的,虽然一次飞行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能够体会太空失重状态,但毕竟算是满足了人们的愿望。而且太空船2号的船舱上还有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小窗户,乘客可以透过窗户观赏高空和太空的景色,从高处亲眼目睹壮美的地球。一旦乘客成功返航,他们还会得到荣誉证书和相关的航天邮票,而且还有他们在飞行过程中的影像资料,他们日后可以观看,重温这段难忘的太空之旅。

第7篇:世界名人范文

走进伦敦,走进梦想

你曾经有过追星的梦想吗,梦想过和自己的偶像零距离接触吗?如果你想梦想成真,就去英国伦敦找这位27岁的宁夏女孩孟露吧!她就能让你和你的偶像一亲芳泽,因为她的职业是英国举世闻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名人蜡像维护师。

27岁的孟露从小最大的爱好就是绘画,出生于宁夏的她在父母的熏陶下,自小就画得一手好画。此后,孟露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著名的伦敦大学留学,在选择专业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和时尚设计专业。

留学期间,孟露也邂逅了她甜蜜的恋情――一个帅气可爱的德国男孩。男友和她一样,也是个美术爱好者,一次,孟露看到了男友制作的一些泥塑作品,非常喜欢,就缠着男友也教教她。在男友的细心教授下,孟露对泥塑人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看着一个个逼真的泥塑人物在自己的手下活灵活现地变出来,她觉得很激动。就这样,孟露和蜡像结下了不解之缘。

男友告诉孟露,既然要学习人物塑像,有一个地方就不可不去,那就是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杜莎夫人蜡像馆成立于1835年,因其独特的构思和逼真的蜡像成为了全球有名的艺术殿堂。

孟露第一次进入杜莎夫人蜡像馆时,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些陈列一堂的人物蜡像,简直就是艺术,他们是那样栩栩如生,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站在那里的是真人还是蜡像。而且,和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作品不同,杜莎夫人蜡像馆更像是一个平民艺术的宫殿。在这里,所有的蜡像都是为了前来参观的大众而设,而馆里所陈设的人物也是根据参观者的要求而制作的。

在参观中,孟露还得知,蜡像馆的创建人杜莎夫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她出生时的身份只是个管家的女儿,后来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被皇族选为皇室教师,因为喜欢制作塑像,慢慢成为了一个专门从事蜡像制作的事业女性。杜莎夫人坎坷而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让孟露非常敬佩,她将这个伟大的女人当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进入这个艺术殿堂成就自己的梦想。

2003年,机会来了,孟露被同意进入杜莎夫人蜡像馆实习。

制作蜡像,除了要求掌握艺术方面的技巧,更有些秘而不传的蜡像制作工艺技巧,如雕塑蜡像原料的配制、颜料的增减等等,而这些高超的技巧又是制作出一个成功蜡像最重要的步骤。

孟露深知这是个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业余时间就四处去图书馆翻查资料和上网寻找相关知识,工作时间则目不转睛地跟着馆里的蜡像师们学习蜡像制作,找到一切机会动手实际操作,希望能尽快掌握蜡像制作的全部方法。

事实上,蜡像的制作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用软蜡一点点地捏出来,而是先用胶泥做出精细的塑像,然后用它翻制成凹模,再将蜡溶到凹模里翻出来后,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且为了表现出每个蜡像人物不同的气质、风度和特征,整个制作过程都是极为精细和讲究的,有时,为了一个细纹,蜡像师们甚至会揣摸上好几天。

看着这些经验丰富的蜡像师们对作品的制作如此细致和认真,孟露觉得很受启发和感动,原来,艺术除了要讲求天分,更重要的是认真和勤奋的精神。因此,孟露在一旁虽说只是打打下手,却一点儿也不敢马虎,有时陪着蜡像师们忙到半夜,也毫无怨言。

孟露对工作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天分和勤奋的态度,得到了馆长和蜡像师傅们的一致好评,他们都对这个二十几岁的中国女孩很有好感,认为她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蜡像师。而在师傅们的细心教导下,孟露也渐渐掌握了制作蜡像的全部工艺和技术。

当孟露制作出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蜡像作品时,看得馆长也唏嘘不已,没想到这个实习的学生竟能做出这样成熟的作品。在征求了老板的同意后,馆长正式宣布,破格将孟露录用为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正式员工!孟露,这个来自中国宁夏的女孩,就这样成为了这个全世界富有盛名的蜡像馆的蜡像维护师。

和偶像零距离接触

进入蜡像馆工作后,孟露开始正式参与人物蜡像的制作。真正参与进去,孟露才知道,这项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

制作蜡像前要对这些名人的数据进行测量。而且,为了后期制作的准确性,整个测量过程要非常精细,特别是身上那些细小的部位,更要注意,如眼睛之间和距离,鼻子和嘴巴的距离等。如果有些人物有极具个人特色的细节,就更要测量到位了,像罗纳尔多的兔牙,这可是他的一大特色,因此,他的兔牙一定要做得非常逼真才行。为了制作得和他本人的兔牙一模一样,他们不仅仅测量了实际的数据,还找到罗纳尔多的牙医去打听他有无齿模,想根据齿模来做,力求做出以假乱真的效果。

而在给这些名人测量数据时,孟露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小的问题,如果蜡像人物的形态很正常,测量工作也会相对简单。可如果要制作出的蜡像是以特定的动作反映出这个人物的身份,那可就麻烦了。名人们要将这个动作保持两个多小时不动,让孟露他们来测量。试想让一个名人保持一个有一定难度的姿势长达两个多小时,就可想而知从事测量的蜡像师们心里会有多么紧张了。

就比如那次制作姚明的人物蜡像吧,为了表现出姚明投篮的精彩表现,要他一直保持投篮的姿势长达两个多小时,让蜡像师们测量身体数据,可真难为了这个篮球王子。还有一次,是制作跳水皇后郭晶晶的蜡像,要她做的是一个金鸡伏立状的跳水姿势,为了完成测量,郭晶晶只好硬着头皮立起来,后面孟露和同事一直扶着她,既使是这样,也要每隔几分钟就下来休息一下。最后,数据量完了,郭晶晶累得都站不起来了,孟露他们也是直喘气。

当然,也有测量时间很短的时候,名人们一个个都事务繁忙,常常会约不到测量的时间。一次,蜡像馆决定为荷兰女王做一尊蜡像。好不容易约定了测量的时间,到达时却发现女王还另有安排,只给了他们半个小时的测量时间,更让测量人员为难的是,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的庆典,女王已经打扮完好,根本无法进行近距离测量。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在一些方便测量的部分进行了测量,随后,对女王进行了360度全方位的拍摄。

最让孟露记忆犹新的还是为香港著名女星张柏芝测量和制作蜡像的过程。和大多数同龄女孩一样,年轻的孟露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而漂亮的张柏芝正是她最喜欢的名星之一。得知要为张柏芝制作蜡像,孟露别提有多开心了。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孟露不仅有了机会和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真正的零距离接触,而且还为她拍下了近300张的照片。拍完照片后,孟露还向张柏芝索要了头发样品、内衣牌子及尺寸,以及使用的化妆品品牌等。半年后,当张柏芝的蜡像做出来后,看着一身低胸晚礼服,侧头微笑的张柏芝,简直和真人没有区别,大家都开心地鼓起了掌。

事实上,每个蜡像的制作都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制作过程要长达6-8个月,同时,为了保证蜡像的质量,每个蜡像的制作成本大概在25万美金左右。由此也不难想象,这些蜡像为何能如此逼真了。

羡慕吧,我看管着全世界的名人

除了蜡像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费钱,对于蜡像的后期维护也是一项不容小看的工作。因此,常常有人把孟露叫成名人的“美容师”。

每天早上,孟露要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些蜡像们整理好衣物和妆容。因为蜡像放得时间久了,常常会出现褪色之类的问题,因此,及时发现并补色,就成了孟露这些“美容师”平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些补妆并非简单地用画笔涂抹,而是一个肌肤再造的过程,人的皮肤是有肌理的,所以在补完色后,还要根据不同部位的不同皮肤肌理,用硬毛笔刷出来。

除了补色,最重要的还是定期为蜡像进行全身美容,如换洗衣服、更换首饰和洗头等。

为了充分表现出每个蜡像所代表的名人特点,这些蜡像的服饰就必须按照每个名人的衣饰习惯来穿着打扮。如果这些人愿意捐出自己的衣服来当然是更好,如果没有,那么服装制作师就得按照他们最有特色的衣服,一模一样地制造出来,而且还得做上几套不同的,以备换洗。否则,长期只穿一套,对观众来说没有新意,如果积满灰尘也会影响这些名人和蜡像馆的形象。

而首饰的佩带也要根据每个名人的特点不同进行区分,比如那些演艺明星,平日里总免不了要长期戴些耀眼的珠宝,而那些体育明星,在参赛时是要求不能佩服饰品的,所以只能朴素上阵了,至于那些政治家,哪些戴结婚戒指,哪些严肃得什么也不戴,都要分得很清楚。

除了衣饰的及时更换,最让孟露头痛的还是为这些蜡像洗发。为了逼真,这些蜡像的头发都是根据名人本人的发质用真人的头发一根根植在蜡像上的,因此,洗起来相当麻烦,既怕水弄坏了蜡像,又得真的用水和洗发水清洗。所以整个过程真的要非常小心,也非常辛苦。

第8篇:世界名人范文

9月21日下午,由《摄影世界》杂志社主办的“当名人遇上人像摄影名家”讲座暨读者联谊会于在平遥古城柴油机厂摄影节主展区举办,临近3点,原本空荡荡的会议室突然像变戏法一样挤满了来参加活动的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新华社高级人像摄影师郝远征,活动由《摄影世界》总编辑吴笛主持。

郝远征老师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为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拍摄过肖像,其中包括国家领导、政治领袖、商业巨头、企业高管、演艺明星、体坛精英……作为资深的人像摄影大师,郝远征总能捕捉到人物最传神的瞬间。此次讲座,郝远征特意将他这么多年来拍摄人像摄影的经验、故事与大家分享。

讲座一开始,郝远征就打趣道:“今天的讲座‘名不副实’,我本人不是什么名家,只是一个有名字的摄影师而已。我拍的人也不仅仅是名人,还有很多街里街坊、普通职工。”随着讲座开始,现场观众越来越多,很多没有座位的观众也站在会议室后面认真聆听讲座,现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郝远征在讲座中介绍了他拍摄过的部分国家领导人、企业家、艺术家以及身边的同事和邻居,讲述每一张照片是如何与被摄者接触、交流、最终决定拍摄的,每拍摄一张照片又是如何布光的,技术上有哪些问题,还讲了很多拍摄花絮。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充分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郝远征说话也十分风趣幽默,常常利用讲解作品的机会开一些玩笑,让在座观众忍俊不禁,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郝远征在讲座中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拍摄经验和体会与观众分享。他说,在准备拍摄前一定要与被摄者聊天沟通,建立基本的信任,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在拍摄时要通过一些话题引起被摄者的兴趣、兴奋点,一般是被摄者熟悉或敏感的话题,总之是利用一切可以调动被摄者情绪的东西,使他忘记这是在拍照。当被摄者进入回忆或者激动的状态时,就是拍摄的最好时机。拍摄完成之后还要再进行沟通,了解被摄者对处理照片的看法,比如有的人喜欢通过后期修改得年轻一点,完美一些,有的人就喜欢实事求是,原汁原味的感觉。

郝远征在讲座别指出要注意光的运用。他强调,光影在摄影中的地位非常关键,一定要注意布光,要用光影来塑造人。室内光是室外光的模拟,他比较喜欢用伦勃朗布光法,光线与照相机夹角大于45度,接近于平行光的感觉。拍男性要用较硬的光,阴影明显一些,但拍摄女性最好不要用平光。室外光因时间不同而角度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色温和表现特点,这都是可以利用的,光影要平衡才是好照片。拍摄时需要把人物的特征、气质拍出来,角度一定要找好,注意眼神光。还有就是精神一定要集中,特别是在拍摄非常重要的人物的时候,需要能够抓住瞬间,否则失难复得,后悔莫及。

第9篇:世界名人范文

开心网副总裁郭微DCCI互联网数据创始人兼总裁胡延平、腾讯微博事业部总经理邢宏宇、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总监许明、天涯社区高级副总裁于丽娟、音悦台创始人兼CEO张斗就话题“开放与社交”展开探讨,由IDC分析师肖志翔担任。

就目前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阶段,郭巍认为社交在社会化这个概念其实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很难用语言去量化评估。而未来社会化媒体发展的关键词应该是开放和实用化。开放的意义在于一个生态圈的建立,开放是把双刃剑。

对于如何开放、如何看待开放,邢宏宇说,我们一直强调开放是一种能力,的确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取决于几个方面,首先要具有远大的志向。第二,你要有这个平台和体量,换句话说当你平台不足够大的时候,其实你是很难支撑你的开放策略,或者支撑这么多家企业共同发展。第三,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打个比方非常好的经济基矗所以,这点来讲,作为一个企业,其实的确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在这里做支撑。

对于微博、SNS上的监控,天涯高级副总裁于丽娟借用菲利普·科特勒的观点,在现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我们更容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更容易形成大爱和大恨。企业首先应该学习社交媒体应用技巧,把信息有效传播出去。除了技巧,另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正面的企业价值观。

胡延平对嘉宾对于开放的观点做了进一步延伸,他认为:开放的过程已经开始了,所有人都在讲开放,都在讲社会化网络,说明互联网本身正在发生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一个代替更新,一个深度的变化。整个互联网正在经过这么一些过程,结构重构的过程,连接和重新连接的过程,云管端形成的过程,平台+应用形成的过程,所有这些过程最后都指向互联网的流动性,互联网开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里头又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社会化网络,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所以,连接性是评估在互联网新阶段也好,数字经济也好,新阶段企业商务关键,在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这样,谁在这方面效率高,谁在市场里面速度就快,一定是能够在竞争里面胜出的。所以,这个是我们从大家的分析里头可以衍生出来的一个观点。

许明认为,社交网络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个一个圈子文化。什么叫圈子文化?就是情感诉求。现在的人情感诉求不畅,得不到适度的释放沟通,只要在社交网络上找半熟的人来沟通,所以概括现在的社会,就是“半熟社会”。

腾讯科技和腾讯微博作为本次大会独家制定媒体,将对本次大会进行全程图文+微博直播。

以下是话题“开放与社交”讨论实录:

主持人胡明沛:欢迎大家回到我们这个平行论坛,因为交通原因,下午我们稍微晚了一点点。对我们场内所有听众表示一下歉意,但是大家的等待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今天下午我们这一场会有三个话题讨论,分别是开放与社交,当云计算遇到“C时代”,以及“C时代”的商业机会与投资。在我们旁边的这个厅里面也有三场会同步进行,三场论坛结束之后,我们会进行幸运听众的抽奖。本会场将会产生10位幸运听众,现在预祝大家好运。

大家进门的时候有一个抽奖号码,请保存好。同时,提醒一下大家,因为我们所有的论坛是欢迎大家用微博的方式采取互动,因为你的互动内容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同时也有可能在这个论坛过程里面,和我们台上的各位嘉宾进行交流。微博互动的方式就是#经理世界年会#,在这个大屏幕上一会都会有显示。

我们马上进入第一场论坛开放与社交,有请两位主持人。嘉宾主持IDC分析师肖志翔,以及我的同事IT经理世界助理总编陈琼。

主持人陈琼:大家下午好,站在我旁边的是肖志翔。

主持人肖志翔:大家好,我是DIC分析师。

主持人陈琼:我们今天下午嘉宾虽然不如那边的多,但是他们都非常有来头,我们首先欢迎来自开心网副总裁郭巍先生、DCCI互联网数据创始人总裁胡延平老师、腾讯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刑宏宇先生、许明老师是我们《IT经理世界》老朋友了,他这次特别从厦门千里迢迢赶到北京,特别参加我们这次开放与社交论坛。还有来自于立娟美女,也是来自天涯社区高级副总裁,最后一位是音悦台的创始人兼CEO张斗先生,有请。

许明老师,我觉得您是不是走错了,我们这个是开放与社交论坛,您是厦门建发集团CIO了,不知道怎么会跑到我们这来?

许明:我是特意走错的,我们这次话题,据说《IT经理世界》想让我去云计算,我不想去,我已经记不清楚参加多少次云计算,电子商务也不潮了,10年前就在说,社交多有意思,像我们现在站在台上,下面有那么多眼睛跟我们在交流,这样的交流比较有意思。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