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城镇开发方案精选(九篇)

城镇开发方案

第1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新型城镇化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我国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并对世界多元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借鉴后提出的。不同于传统城镇化主要依赖工业化、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重城轻乡、粗放式用地和用能、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等方式,其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规划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了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该规划宣告了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必须要以该规划为主要对象,认真解读其中“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与城建档案工作密切相关的章节内容。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城建档案工作

从城建档案工作与城镇化的关系来看,新型城镇化既是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机遇也是挑战,城建档案工作在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地发展的同时,必须要肩负起如何服务好新型城镇化这一重任。面对新型城镇化规划,我们既不能逐章逐节、巨细无遗地对应每一项城建档案工作来研究,也不能片面或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只有通过宏观整体、有侧重点地结合城建档案工作实际进行研究,才能找出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途径。笔者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建档案工作应当抓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发展。

(一)做好城建档案收集工作,服务城市建设城建档案包括勘测、规划、建设管理、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工程、名胜古迹、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村镇建设、防灾工程、水利、地下管线等方面的档案,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服务城市建设的基础。针对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到的“严格建筑质量管理”一节,要特别加强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工作,把好建设工程档案的审核验收关,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目前虽然很多城建档案部门的收集工作都已卓有成效,并且越来越规范化;但是还存在着收集的内容和种类不够齐全、接收的档案质量不高、档案进馆渠道不畅等一些问题,制约着馆藏的资源丰富和结构优化。为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收集工作,首先,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需要,重新明确城建档案的归档范围,完善归档制度,保证各类档案收集完整、齐全;其次,要加强与规划建设部门的沟通协调,理顺档案移交进馆的各个环节,利用行政管理的强制力保证档案接收顺畅;再次,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业务指导,特别对于那些重大建设工程和省市重点工程,业务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工地现场,实行全程跟踪指导,保证工程资料的质量;最后,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档案收集过程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证档案移交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完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的动态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包括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工业等各类地下管线及相关的人防、地铁等工程,在城市地下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这就要求科学建设和管理好城市地下管线网络。地下管线几乎每天都在变化着,不但种类繁、数量大,而且管线工程建设分布在各个不同的系统和部门。如果不摸清地下管线的铺设现状,将很容易因挖破管线而导致停水、断电、中断通讯,甚至燃气爆炸等事故的发生,这是在一个现代化城市里不应该看到的。因此,只有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与补测,对各权属单位的地下管线档案实行集中收集和统一管理,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地下管线档案的动态管理;才能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改造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达到缩短工期、节省资金、安全施工、方便维护等目的。

(三)加强城建声像档案工作,促进人文城市建设声像档案具有客观真实、形象生动、易于复制传播等特点,是以文字为记录手段、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在现代影像信息时代中,声像档案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城建声像档案以其独特的专门属性,在记录城市建设和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大中城市的城建档案馆通过加强声像档案工作,积极参与“城市记忆工程”项目,在记录城市历史风貌与现状、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人文城市建设,城建声像档案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其一,拍摄城市现状风貌,对城市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城市在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园林和绿化等方面的建设现状展开拍摄,用影像记录人文历史,留住城市记忆。其二,向社会广泛征集城市老照片和历史音像资料,主动走访一些年老的干部、专家、艺人、摄影师和收藏家,动员其参与征集或捐赠活动,以此丰富城市历史声像档案的馆藏。其三,在做好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城建声像档案编研工作,通过编制画册、摄制专题片、举办展览等各种形式,发掘和宣传城市人文历史和地方特色文化。

(四)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助力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一样,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各种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数字城建档案馆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库,通过高速网络及数据互操作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并建立城建信息服务平台,为城市提供信息支撑、保障和服务的应用系统。它既是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又是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目前,大连、上海、杭州、广州、珠海等地早已开展数字城建档案馆项目的建设工作。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数据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任务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城建档案馆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尽早规划,先逐步解决当前在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档案信息网站优化、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等方面存在的基础问题,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建设。此外,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还应结合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等,全面服务新型城镇化。

第2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法制保障;管理机制;注意问题

1 城乡建设一体化下城建档案面临的突出问题

城乡建设一体化进程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具有保管和利用价值的建设档案。城乡建设一体化,尤其是新城镇、 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在某种形式上新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城市”,具备了城市的一些特点和功能,甚至个别乡镇还超过了许多县城驻地、小城市,形成了许多已经具有很高保管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建设档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也具备了城市社区组织的雏形,其建设档案也有一定保管和利用价值。比如一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其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等政策使城镇、工业园区形成了大量、丰富的有保管和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 这就要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管和利用好这些档案。 城乡建设一体化,从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 都需要提供高效、完整、准确的城乡建设档案资料,都对村镇档案保管和利用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但是村镇档案无序、松散、被动的管理现状,使大量新出现的“新城镇、新社区、新园区”的建设档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管理,致使城乡建设档案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难以承担起为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服务的重任。

2 城乡建设一体化下城建档案发展的思路和想法

2.1 建立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城乡建设一体化要求城乡建设档案也要一体化,也要按照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城乡建设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服务,不仅仅是目标,也是城乡建设档案的现实需要,要摒除只重视城市建设档案,不重视村镇档案的旧观念。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进步,弥合城乡之间的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城乡建设档案也要紧跟这一形式,适应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城乡建设档案的无差别化,为城乡建设提供一样的优质高效和完整、准确的城乡建设档案。

2.2 构建促进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法制保障体系

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做,建立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必须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和切实保障。从法律的角度说,首先,要正名,名称要由城市建设档案馆(处、办)改成城乡建设档案馆(处、办);其次,要扩展管理范围,由城市规划区范围扩展到城乡规划范围,也即需要规划的城镇、园区、农村集中居住区都要包括在管理范围;第三, 要出台相关法规和文件,切实规范城乡建设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城乡建设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乡”与“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享受共同的待遇和服务。所以,城乡建设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必须有章可循,必须以提高乡镇档案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真正构建起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法制保障体系,使乡镇建设真正享有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益处。

2.3 创新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机制

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必须符合城乡现实,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去做。按照国内现有的管理体制,由各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直接管理村镇档案不太现实,由各县级城建档案馆 (处、办)作为乡镇档案的管理主体更为实际。但是县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普遍存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等缺陷,不能独自承担起城乡建设一体化管理的重担。要想实现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目标,还需地市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扛起大旗,加强对县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领导和支持,协调处理好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职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城乡建设档案的一体化发展。

2.4 全面实现城乡建设档案的一体化服务

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发展不能忘了城乡建设档案的服务功能。可以说,正是因为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对城乡建设档案的需求促进和决定了城乡档案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所以正视城乡档案一体化服务的重要性,才是城乡档案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只有全面实现了城乡档案一体化服务,才能做好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以更实际的工作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城乡建设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3 城乡建设一体化下城建档案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3.1 城乡管理的协调问题

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应该成为利益之争,也不应该成为互相扯皮的理由。必须处理好市县之间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能力的问题。比如,在具体业务管理上,市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只进行行业监管,由县区级管理机构主抓乡镇档案管理;在保管和服务上建立技术合作机制,如果县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不具备一定档案保管和开发利用能力,就由市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档案保管和开发利用服务。

3.2 乡镇档案管理的特殊问题。

城乡建设档案一体化,第一要重视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城建档案管理程序备案乡镇建设档案,把好审批关,把应该收缴的乡镇档案都收缴上来;第二,要抓好乡镇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乡镇建设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情况,要重视乡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建设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提供合格的建设档案。

3.3 地下管线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问题

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性,它不仅是城乡建设档案中重要的建设档案,并且也是利用率最高,对城乡建设影响最大的一类档案。签于地下管线的相通性、不可分隔性, 以及地下管线开发利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地下管线的管理似不宜分割,应由地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或以地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为主管理更加合适,当然距离地市较远,有自己独立管网系统,且有足够实力的县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也可自我管理与开发。

第3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一、关于《实施方案》的形成过程及基本原则

(一)形成过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一件大事,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保增长、保民生的重要举措。为解决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号)。年9月,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省从年开始,分两批启动了城镇居民医保试点,截止年底,已有9个设区市全面实施,参保率达到了80%以上。我市和邢台被列为第三批,今年下半年同步启动。

对于启动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主管市长多次听取相关部门的汇报,对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了具体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及时建立了由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民政、残联、桃城区政府等9个部门单位参加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制度。我们从去年开始,组织力量对我市的城镇居民人员构成、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测算,3月初组织相关人员赴、、等地学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经验,在调查测算、交流和借鉴我省先期试点的9个设区市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和我市实际,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论证,起草了《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经过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反复讨论修改后,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形成了现在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政府已印发正式文件,近期日报将全文刊发。

(二)基本原则。根据国务院《指导意见》和省《实施意见》及国家、省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在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过程中,坚持了五条原则:

1、低水平、广覆盖原则。低水平就是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起步阶段,从我市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家庭、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适当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广覆盖就是在全市已经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将目前还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的无缝隙全面覆盖。

2、保住院、保门诊大病的原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重点是解决城镇居民患大病看不起病,因病致贫问题。因此,我市《实施方案》明确保障的重点是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同时,将医疗费用较高的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门诊透析及肝、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各类学生及18周岁及以下非在校居民还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缓解期的血液病)门诊治疗费用列入了保障范围。

3、家庭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补助。我市对所有参保居民都给予了补助,规定了具体的标准。其中,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由政府给予补助,个人不缴费。

4、缴费年限与医疗保险待遇挂钩的原则。鼓励参保居民连续缴费,《实施方案》规定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每满5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提高3%,累计最高不超过9%。

5、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我市的经济状况和城镇居民医疗消费水平,为了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保障能力,《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市、县(市)为统筹单位,由市本级、县(市)两级统筹,实行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同时启动,同步推进。桃城区、开发区参加市本级统筹,其余县(市)统一执行本实施方案,并根据方案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市本级参保人员(不含大学生)除中央、省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外,剩余部分由市、区财政各补助50%。

二、关于《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八章四十四条,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筹资标准、个人缴费和补助办法、医疗保险待遇、大额医保、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作了规定。

(一)关于参保范围。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和年3月26日人社部召开的全国第三批城镇居民医保启动工作视频会议规定,要拓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批准也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据此,我市确定的范围是: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从业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精神的人员均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关于筹资标准。按照大数法则,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越少,相应的筹资标准应该越高,这样才能降低风险。但考虑我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采用了较低的筹资标准。

1、成年居民的筹资标准(300元/人年)。这是参考省内其他地市的情况。全省其它十个设区市的筹资标准均在300元至390元之间,我市筹资标准选择全省最低水平每人每年300元,其中含大额医疗保险费50元。

2、未成年人筹资标准(160元/人年)。省内第一批试点市中未成年人的筹资标准在100元至160元之间;第二批试点市中未成年人的筹资标准多数在160元至180元之间。我市参考第二批试点市和邢台的情况确定了未成年人的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60元,其中含大额医疗保险费10元。

(三)关于个人缴费和补助办法。按照家庭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市的财政能力和家庭负担能力,《实施方案》确定了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办法。对于市区参保人员的补助,除中央、省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外,已启动的九个设区市和正在启动的邢台市均采取了由市、区各负担50%的办法进行补助。因此,我市也采取全省统一的市、区各负担50%的办法,具体如下:

1、正常居民。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其中个人缴费190元,剩余部分由各级财政补助。其中,中央财政40元、省财政50元、市财政10元、桃城区财政10元。

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个人不缴费,全部由各级财政补助。其中,中央财政70元、省财政80元、市财政75元、桃城区财政75元。

2、各类学生、18周岁及以下非在校居民。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60元。其中个人缴费50元,剩余部分由各级财政补助。其中,中央财政40元、省财政50元、市财政10元、桃城区财政10元。

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儿童,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60元。个人不缴费,全部由各级财政补助。其中,中央财政45元、省财政55元、市财政30元、桃城区财政30元。

3、市内的在校大学生。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60元。其中个人缴费50元,剩余部分由各级财政补助:中央财政40元、省财政50元、市财政20元。

4、属于市开发区所辖的居民。除中央、省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外,市财政和开发区财政各负担50%。

(四)关于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保障参保居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大病费用支出,根据我市的筹资标准和医疗消费水平,《实施方案》确定了我市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1、住院起付标准。起付标准是参保居民每次住院需先由个人负担的一定额度医疗费用。设起付标准主要是为了约束参保居民的住院行为。省内已启动市的起付标准都确定在200元至1000元之间。我市《实施方案》按照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分别确定相应的起付标准: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00元,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500元,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为700元。

门诊特殊疾病起付标准:省内已启动市的起付标准都确定在500元至1200元之间。我市定为500元。

2、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居民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省《实施意见》要求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可以控制在规定支付范围内50%-70%的报销水平。我市《实施方案》确定的报销比例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6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确需转往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不降低。

3、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是在一个年度内基金支付参保居民医疗费用的累计最高额度。按照我市《实施方案》规定,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包括两部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3万元;大额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7万元。今后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财政补助办法和医疗保险待遇等做出相应调整,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城镇居民的报销比例,从数字上讲和新农合的差别不大,但由于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及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较宽,一次性材料报销比例较高,转外地报销比例不降低,实际报销数额能达到10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3万元,大额医疗保险最高支付7万元)。因此,城镇居民的实际待遇水平将比新农合要高。

(五)关于大额医疗保险。为了解决患大病医疗费用家庭负担困难的问题,我市《实施方案》确定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同时建立大额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额医疗保险参照城镇职工大额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依据大数法则和医疗保险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的趋势,实行市级统筹,由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所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同时还要参加大额医疗保险,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大额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7万元。

三、加强组织,优化服务,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城镇居民是分散的群体,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必须加强服务、强化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由市医保中心负责管理,各县(市)由各县(市)的部门经办,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和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同时可以增强防范风险的保障能力,更充分地发挥有限基金的作用。

第4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近日,各方高度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已经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通读《规划》全文,可以发现《规划》对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个目标,是从农村常住人口和户籍这两个层面的指标来进行设计的,这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其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社会。这部分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与城镇居民拥有同样生活方式,但因市民化进程滞后、其户口依旧是农业户口,无法享有与拥有城镇户口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据统计,全国共有2.34亿此类“农村居民”。大量“农村居民”涌现,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其二,依旧生活在农村、保留着农村生活方式的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诸多风险隐患。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原有的农村档案工作思路、模式、方法均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农村居民”因其工作相对不够稳定,所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流动性相对较大。针对这类新兴“农村居民”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完全沿袭原有的农村档案管理办法,亦需创新方式、方法。笔者认为,面对“农村居民”档案管理,应该借鉴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模式。一是搭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使档案信息化,执行人性化的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使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化,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档案共享资源,实现社会各档案管理单位的互联,这不仅为“农村居民”流动提供方便,也为政府掌握其资料提供了便捷。二是设计多样化的建档模式和检索模式,为社区档案利用提供快捷服务。在建档之初通过填写表格方式更多地了解“农村居民”各种情况,最终在社区虚拟档案室中增设社区民生专题档案板块,如低保档案、困难家庭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等,做到档案为社区特色工作提供同步服务。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并且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农村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随着农村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农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农村民营企业积极借鉴城市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本企业档案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要制定出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和制度。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出实际、明确的规定,并且建立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工作制度。二是要执行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农村企业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使整个企业的档案从材料的制作、形成、整理、归档、分类编号到案卷质量符合存档要求和管理规范。三是要全面推动农村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的采集、归档、存档以及管理等工作,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四是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加大档案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档案人员要适应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增强大局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化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着眼全局、着眼社会,将自己的工作放到整个国家战略层面去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服务。二是要增强开放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走出封闭,面向社会。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增强开放观念。具体要在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实现一些转变,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其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由满足内需向扩大外需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第5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20*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不断致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局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

按照“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立足部门职能,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有力推动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1、重点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工作方法,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推进政府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确保20*年十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⑴组织编制完成了合蚌路示范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4#拆迁安置用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提交规委会审批同意,现已付诸实施;完成了4#地块及迎宾路、长征路安置房设计方案,作为拆迁人与部分拆迁户签订了拆迁协议。⑵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花园湖公园的号召,抽调专人参与公园项目建设,完成了花园湖公园设计单位招标和建设方案设计工作,同时公园拆迁安置用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即将报规委会审批,为县委、县政府建设花园湖公园提供决策依据。⑶招标确定城东新区绿化设计单位,组织完成了新区绿化设计方案并经规委会审批,目前新区绿化施工图正在设计,即将完成。⑷完成了定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东新区二期控规的设计单位招标工作,定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东新区二期控规编制工作即将展开。

2、城市规划体系工作。⑴协助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完成了工业园区二期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园区二期工程规划区内的自然村庄,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⑵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专家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现已进入规划报批阶段,将为老城区的建设、改造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⑶组织完成了定远县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方案专家评审工作,规划即将付诸实施。⑷定远中学新校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编制、评审已完成,将为定远中学新校区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⑸加强了定城规划区内大型建设项目和定城主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对可能影响城市规划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论证,提出意见,汇总后为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消除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隐患,保障城市建设健康顺利实施。

3、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近年来我县的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局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小城镇为龙头,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托,全面完成了重点集镇总体规划和一般集镇建设规划,基本完成10个县级示范村和9个乡级示范村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协助有关乡镇完成一些乡镇综合市场、商业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了集镇的开发力度,以镇带村,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县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乡镇竞相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定城镇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张桥、炉桥、藕塘、三和集镇规划成果已报县政府审批;能仁、吴圩、西卅店、连江、仓镇、朱湾6个乡镇规划成果已完成,进入乡镇同级人大审批阶段;池河、桑涧、大桥、二龙、严桥、范岗6个乡镇规划评审稿已完成,6月下旬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拂晓、永康、界牌、七里塘、蒋集5个乡镇的规划初步方案已完成,正在征求意见;23个新农村示范点已经完成1:1000地形图测绘、基础资料收集工作,方案已经征求意见,进入各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阶段;253个行政村基础资料收集200个,1:1000地形图测绘完成95个,新农村规划设计完成70个,其中50个报县政府审批。

二、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契机,城乡规划管理取得新突破

1、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今年4月1日是《城市规划法》实施17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局成立后首个《城市规划法》宣传日,为贯彻落实好《城市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我局按上级部署,紧紧围绕“规划公开,公众参与”这个主题,做好宣传贯彻工作,4月1日至30日在全县开展了《城市规划法》17周年纪念、宣传活动,悬挂宣传横幅11幅,设置宣传牌4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通过宣传,新发生违法建设行为相对减少,促进了社会各界规划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2、严把“一书两证”发放工作。“一书两证”发放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发放工作。半年来,核发选址意见书10份,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7份,用地面积约1394*8.*平方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份,建筑面积约115201.14平方米,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8个,规划许可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积极做好各项工程的定位放样工作,严格实施“阳光规划”,对项目进行批后公示,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开展建设项目回访活动,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动态。

3、村镇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安排,我局下设了村镇建设规划服务站,并结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党组研究,把原37名村镇规划员合理调配至调整后的22个乡镇,任命了站长,配置了专职规划管理人员;同时我局研究制定了有力措施,加强对各乡镇村镇建设规划服务站进行管理。在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下,目前,服务站工作人员人心稳定,服务站工作均已走上正轨,开展得有声有色。

4、强化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管理。为了加强各乡镇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服务工作,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人民群众,我局结合全县行政服务中心现场会议精神,出台了《乡镇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工作制度》,含概了服务职责、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卫生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个方面,以制度为抓手,提升窗口服务工作新水平。目前已规范了3个乡镇的微机制证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集中整治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和品位为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响应全县开展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集中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有效快速推进。通过宣传动员、梳理排查,依照法律规定,对违法行为按具体情况查处到位,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配合公、检、法等部门,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共查处了此类案件6起,有效的保障了城市规划的实施,较好地维护了我县重点工程建设环境。

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服务群众本领进一步提高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结合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从20*年起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工作。

1、领导重视,抓好动员,及时传达县领导的讲话精神,增强职工的自觉性、紧迫感和使命感。

2、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我局把机关效能建设的文件装订成册并逐人传阅,对照个人情况查摆问题,切实做到人人参与,防微杜渐。

3、加强整改,全力推进。成立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整改,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落实。

4、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我局结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活动的开展,采取了政务公开、制度上墙、窗口办公、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措施,严格坚持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现场办公制和内部联系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大力创建“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四型”机关活动,开展“四心”服务,即:对他人热心、对工作耐心、对事业公心、对工作有责任心,努力把局机关打造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

5、认真组织实施科学发展观大讨论。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规划工作水平,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敢于探索,扎扎实实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始终抓住学习讨论阶段的主要环节做工作,着力从“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严格学习纪律、细化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这五个方面入手,全局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要求,系统学习,积极讨论,强化观念,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6、切实开展好作风教育月活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按照省、市和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制定方案,以“弘扬新风正气,加强队伍建设”为主题,扎扎实实开展了作风教育活动。

7、依法办理和议案、提案工作。我局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议案及来信来访,专人负责登记和督办,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上半年,承办市、县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2件,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部答复;依法受理各级各类34件,办结30件,正在办理4件,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存在着主体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经费不到位、进度还不够快、村庄选点存在反复、增加工作量、村庄规划、测量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

二是部分开发企业严重违反县规委会决定,擅自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单体建筑总量,逃避规费(出让金),严重违反了《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三是部分单位和群众规划法律意识淡薄,依法建设环境不容乐观。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围绕“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塑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好以下工作,为政府十大工程作好后勤保障。

1、城东新区的主要建筑已经封顶,室外附属工程即将开工,我局将督促有关设计单位尽快完成城东新区绿化设计施工图任务,美化亮化新区环境。

2、启动定远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城东新区二期控规的规划编制工作。

3、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定远县城市排水规划的报批工作,加快老城区改造,完善城市排水体系。

4、加快花园湖公园北部的施工图设计,促成花园湖公园尽早开工建设。

5、全面完成17个乡镇规划成果报批,加快集镇开发建设。

6、完成23个新农村示范点规划的编制、评审、报批工作。

7、力争完成253个行政村的基础资料收集、1:1000地形图测绘工作。

8、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观大讨论和作风教育月学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和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队伍廉洁从政意识。

第6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根据组织上的要求,我集中时间,到城市口几个工作部门和市城区一些地方,做了一段调查。我感到,随着城市持续扩容提质,规模越来越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城市工作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各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日渐增多。我们的城市工作应当摆脱小农经济的惯性影响,超越细枝末节的医头医脚,对一些事关大的格局和长远发展的问题,做一些宏观和理性的思考与把握。此次调查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中,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矛盾较为突出和带有根本性,研究解决起来也最不容易。

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三个方案

方案一 缩小鼎城区辖区,新辖区以武陵镇为中心,连带斗姆湖、石门桥及周边几个乡镇;鼎城区原辖大部分乡镇分别划归周边区县,灌溪、白鹤山等江北周边乡镇划归武陵区。此方案调整主旨是将武陵镇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辖城区,而不再是一个实为“农业大县”的城关镇,以实现一江两岸,同一体制、同等待遇和同步发展。调整难点是,鼎城区改变区县隶属关系的乡镇中,干部群众心理调试的不确定性与实际融合问题。方案的优越性在于,涉及调整的区乡(镇)机构变动很小,相当部分乡镇归并邻县,也暗合将来“扩县缩省”的取向。

方案二 第一方案基本不变,在其基础上增设德山区。德山区以德山开发区为中心,辖德山、石门桥、康家吉等,形成一市三区的格局。此方案的优势是,一市三区的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城三区发展规划及一城三片的城市自然组团形态高度吻合,是最有利于三地相对独立、竞相发展的,也是最符合城市长远区划走向的,是一步到位的方案。其缺陷是新增一个建制县级机构,报批工作浩繁。

方案三 以沅江为界,武陵、鼎城二区划江而治。德山划归鼎城区,鼎城区江南部分亦剥离部分乡镇,归并到邻近县,江北部分归并到武陵区及邻近县(市)。此方案优点是,鼎城区在城区的辖地扩大,实力增强,减少了乡村拖累,有利于形成南北两岸比翼齐飞的发展势头。新的矛盾主要是德山开发区降级管辖不利,同时影响了**难得的一城三片组团发展格局。

以上三套方案,共通之处是把武陵镇及其周边地域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城区,不同之处在于德山的抉择:一是维持现状,二是独立成区,三是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综合来看,德山独立成区的第二方案最为理想,以武陵镇为鼎城区主要区域的第一方案最为便捷,以德山充实江南城区实力的第三方案影响最为复杂。如果决心实施调整,我倾向于保证第一方案,力争第二方案。调整市城区行政区划的缘由

缘由之一 江南城区日见边缘化,与“一江两岸,共同繁荣”渐行渐远。早在XX年底,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江南江北,共同繁荣”的重大决策,后又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在城市创建的压力下,我们甚至跳出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约束,给江南城区实施了特殊的管理和一定的投入。但时至目前,“共同繁荣”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想法。“12.21”火灾后我辗转桥南,更加重了这种印象。江南无论道路、绿化、排水、市政等基础建设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相差甚远,鼎城区有同志讲大致相差一到两个五年计划。江南城区的边缘化趋势也在继续。鼎城区有关负责同志初步框算,江南城区在江北城区购房的约有5000户,全区七成左右的科局乡镇干部已在江北购房。武陵镇约有三四成的餐宿接待和娱乐休闲活动被吸附到了江北。调查中大都认为:城区行政区划的不尽科学与相应的财政体制,是江南江北发展难以均衡的制度性障碍。作为城市一个区的鼎城区实质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而一个财政捉襟见肘的农业大县的城关镇,又怎么可能与年城建资金数以亿计的江北城区齐头并进哩!有同志讲,可越过行政层级管辖,市里直接投资建设武陵镇。实践证明其决策压力和行政关系的协调成本、资金使用的管理成本都不小。可谓“口将言而嗫嚅,足将行而趔趄”。

缘由之二 武陵、鼎城、德山、柳叶湖四区之间的掣肘日渐剧烈,反映了界限设置的变动需求和空间缓冲的客观要求。此次调查中,各区之间由于区划限制而产生矛盾且难以协调的反映甚为集中。比如柳叶湖的保护和发展,如果不把鼎城区的花山、占天湖和白鹤山等区域纳入,其生态空间则会大打折扣。柳叶湖的一位负责人对这些地方时或出现的挖山建房现象,更是抱憾遥望,心痛不已。德山开发区的负责人谈到德山的管理,反映了与武陵区街居机构的协调成本,同时,对开发区的发展也提出了朝鼎城区石门桥扩大地域的要求。江北城区的垃圾处理场、公墓区及火葬场和江北城区防洪圈的完善等许多工程项目都要在鼎城区白鹤山乡境内建设。市建设部门反映,他们在道路建设、管网配置、供水供气等方面常常受制于各自区划的束缚,总是放不开手脚,冲不出“围城”。

缘由之三 鼎城区名不副实,城郊比例失调。鼎城区作为市辖区,实际上仍是一个农业大县。从城市布局角度看,也可视为城市郊区。但这个郊区显然太大了。目前,市城区人口60万,鼎城区人口剔除武陵镇还有约80万;市城区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鼎城区面积约XX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处于一个诺大郊区的包围之中,比例悬殊过大,在全国来看也不多见。城区,无论是现在,抑或《城市总体规划》中近百万人、用地八九十平方公里的将来,还是未来人口超百万的更远规划,都消受不了两千平方公里的郊区。这样的郊区,实际上就只能是长期遥望城市,而与城市无缘的纯粹农业区域。它既遏制了武陵区乃至市中心城区对外的辐射功能,亦减弱了其吸纳功能。

缘由之四 鼎城区区域经济未能充分享受城区经济的赐予,又失去了农业经济的转移实惠,行政运行比较艰难。鼎城区的同志介绍,鼎城区县改区后,并未享受到与武陵区一样的事权、财权划分的好处。以城建投资体制为例,鼎城区就没有纳入市城区统筹。这些年来,鼎城区通过非体制渠道做工作,共争取城建投入8000万元,修一条路也不够。本有市城区之地利的江南城区,非但不能借势发展,反而与一般县的城关镇也相形见绌——除了桥头一圈人头攒动的市场外。大量由城区管理要求和利益趋使的行政行为,又使鼎城区业已存在的经济要素、城市资源和近郊经济增长点,向江北城区转移、集中和划归。如居民消费转移,公交线路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等城市资产的集中,再有柳叶湖、南坪岗、河伏等新兴城区的接连失去,建于南坪岗的火车站市场群,对桥南形成了市场分割甚至恶性竞争。此外,据鼎城区政府一位负责人比照邻近农业大县框算,这些年,因县改区而损失的上级对农业水利等农业生产和农村公用事业的项目投资,每年以千万计。设置在鼎城境内的五六座过桥过路收费站,也增加了全区行政成本和社会经济成本。

缘由之五 调整城区现行行政区划是市委市政府曾多年努力未果的历史任务。

勾勒**撤地建市以来的轨迹,即可明了这段历史。

——1987年10月,原**地委行署拟定撤地建市初始方案:设鼎城区(包括现在的武陵区和武陵镇及周边乡镇)、德山区和津市区。此方案因牵涉增设德山一个县级区划,民政部告之尚需请示xx领导,等待批复。

——1988年1月,xx批准现行方案。当时,由于原地市之间竞争活动加剧,地委行署指示,满足条件,“抓紧时间,改了再说”。于是,后来拟定的现行方案得到xx批复。值得注意的是,当时xx批复的武陵区范围就包括了武陵镇及其石门桥、斗姆湖、康家吉等四镇五乡;鼎城区辖其余36个乡镇,区政府驻地不变。后来,由省地协调,但未全部实施。

——1988年3月-1991年12月,市政府要求重新调整区划未果。在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市政府先后七次向省政府、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行文请示或专门汇报,要求调整现行城区区划。其方案是:恢复**县,武陵区、鼎城区以沅水为界划分行政区域。其方案要点是恢复**县,特别是德山划归鼎城区,江北乡镇划归武陵区。1989年3月21日,民政部批复称:经xx同意,鉴于**市的行政区划变更时间不长,近期内不宜再作新的变动。重新调整区划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

当时,撤地建市刚刚完成,就要求重新调整区划的背景原因是:由于撤地建市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致使在城市设区与**县建制这一关键环节上出现了失误”(引自《常政报〈1993〉25号》文),一市两区实际上还是过去的一小市及一大县,体制和发展中的矛盾出现。一方面,市城区一区独大,市区合一,职能重合,市区间的矛盾让市委、市政府头痛。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原**县干部群众,对始建于汉高祖5年、承载21XX年多年历史的**县一朝消失,一片哗然,抱憾不已,也对在全国颇负盛名的农产品基地县的形象和地位感到忧虑。于是,纷纷~,反响强烈。

——1993年6月,市政府行文省政府,再次提出调整区划,仍然未果。此次方案为:增设德山区,辖武陵镇、德山、石门桥、斗姆湖、康家吉;恢复**县,政府驻地不变;扩大武陵区。此次动议之后,市城区行政区划的大局调整问题,终因屡屡受挫,而无人再提。

光阴荏苒,这一搁置就是12年,从撤地建市起算,已长达17年。**再次调整行政区划的时空环境,又要重新认知与把握了:古老的**县终于无情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历史的缠绵情感在现实的政治力量面前终归是柔弱无力的——鼎城区的概念却已渐入人心。由此,恢复**县的情结,在调整区划中已不足虑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张和城市质量的迅速提升,如何按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界定区划,如何实现共同繁荣、统筹发展,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却大大凸现出来了。再按照行政区划管理层的经验说法,一项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运行XX年以上,其利弊得失通常就看得比较清楚了,这也就有了再次调整的可能性。于是,这项历史任务也就摆到了我们面前。

结束的话

行政区划,国之大政。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中央政府行使全国行政管理的基本路径。调整行政区域,为行政大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历代为政者力求稳定,但现实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交通、通讯等技术的变迁与发展,又不断地对行政区划提出变动的要求。行政区划的历史也就成为了一部相对稳定和绝对变动相统一的辩证前行历史。

第7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 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建设

Abstract This paper archives from villages and towns to start natural Analysi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s stud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ural construction demonstrated CRR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work and strengthen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construction archives.

Key word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archives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村镇建设档案,是指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电子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收集保管利用好村镇建设档案,对于健全城建档案体系,推进村镇一体化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大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步伐加快建设和城镇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村镇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及要产生的村镇建设档案会越来越多。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全面建设,已是摆在各级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在此,江苏省住建厅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全省深入开展了村镇建设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村镇建设档案室业务管理规定和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对促进和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和全面加强档案室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和保障作用。

徐州市抓住这一机遇,大张旗鼓地深入开展了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达标定级活动。工作仅仅一年,全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得到了加强,村镇建设档案室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有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达到了省特级标准。2013年初,已有7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特级,7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1级,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申请创建省2级。

透过这些可喜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政策的威力和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对比前后的发展变化,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原来的现状

好的方面。

①有一定基础。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一定数量的村镇建设档案。每个镇建设档案室库存档案等等不一,有1—2万卷的,也有几千卷的,也还有几百卷的,总之都有档案。二是有一定的库房和办公场所。多数为两个地方合二为一,也有和他人合在一起办公的。三是有一定的设备、设施。基本都有几个铁片档案柜,全市113个村镇建设档案室有一台计算机的有31个村镇档案室,占27.4%。四是有专职档案员31人、兼职档案员30人。

②有上进心。村镇建设档案室的所在单位负责人和专职或兼职档案员,对加强档案室建设,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定升级活动,有愿望、有热情、有积极性,乐于上进,基本都愿意争创。

存在的问题。

①重视程度不够。对村镇建设档案和村镇建设档案室工作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未能提到议事日程或作为重要工作对待,部分单位存在有也可无也可的片面认识。

②基础设施、设备差。档案装备基本都是旧铁片柜,数量少、不充裕、不够用,简陋,每个档案室也就1—2台,或3、4台。少部分单位设备仅有一台计算机,其它设备皆无,也无规范的村镇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③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过去无统一、规范的归档要求,因而档案整理极不规范,有的只是分开年度、原封不动地进行保存。什么组卷、排列、编目、装订、卷皮、表格的规格等全无,更谈不上计算机目录查询或其它的数字化工作。既不利于档案查询利用,也不利于长期保管。

④机构建设不全、不规范。全市现有113个建制镇,建有村镇建设档案室的42个,仅占37.2%,而且无正规的建立批复,也无正规的编制和编制人数。更多一些单位,目前尚无这一机构。

二、制约的瓶颈

1、缺乏资金。村镇建设档案室不是设在镇规划办公室就是设在镇建设办公室,还有少部分属镇政府办公室管理。由于各级对档案室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档案室每年既无专门的行政拨款也无正常的使用经费。只能是所在的办公室,挤出少部分资金来维持档案室的日常工作。开展目标管理达标定升级工作,所需经费只能依赖上级给予支持。

2、库房办公场所不足。档案室所在的地方大都是由综合使用的办公楼或简易的平房充当。因此库房建设既不符合标准也不规范,而且用房相当紧张。不是库房和办公室合二为一,就是缺少技术用房,在建筑面积上与上级要求相差较远。

3、业务技术力量薄弱。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档案员,都是非专业出身,也没有受过上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因此,对档案业务知识知之慎少,专业技术力量很薄弱,只能维持简单的收集和保管。

4、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徐州市下辖3县2市和享受县级独立权的2个区享有城建档案管理权,其中有3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规划办,1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建设办,2个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隶属镇政府,1个县级单位的村镇建设档案室由镇政府和镇规划办各管一半(镇规划办、建设办、分别是县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全市113个建制镇有村镇建设档案室的,没有一个是经过某级正规部门批复所成立,都是无建立批复、无编制、无编制人员的档案室。村镇建设档案室的建立,到底该哪一级批准才算有效,至今也说不清楚。徐州市现在执行的是,由县、市、区城建档案主管部门审批。

三、解决的对策

第8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路灯;节能;太阳能;电子镇流器

路灯是指专门给道路照明的灯具,只要是人类的聚居地,都会存在路灯。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路灯都是人们生活中必须的基础设施。根据调查,照明耗电占全国总耗电量的15%左右。可见,照明用电是我国的主要耗电工程。而路灯照明是我国照明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耗电量是极其巨大的,尤其是城市路灯照明。城市路灯是城市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工程,它不仅可以给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方便,保证交通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档次。但是城市路灯的耗电量巨大,如何才能在保证照明和美化城市的基础上,又搞好路灯节能工作,这是众多城市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当前路灯耗电量大的原因做了浅析,然后阐述了常见的路灯节能方案。

一、路灯耗电量大的原因

众所周知,城市路灯的用电量是极大的。而导致路灯电耗增加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就针对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原因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照明需求与用电峰谷存在着错位现象

在城市供电系统中,路灯照明系统的电压与城市整个用电峰谷的电压保持一致,都在晚上7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城市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都极多,照明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该时间段又是整个城市的生活用电高峰期。这就会导致路灯照明系统的电压降低,使其亮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市民的夜间用电需求。

而在进入凌晨以后,城市居民的生活用电进入低谷期,整个城市供电网络的电负荷下降,电压随之升高。路灯照明系统的电压也会随着整个供电系统的电压升高而升高,路灯亮度明显增加,但此时路上的行人非常少,有些地区甚至没有行人,因而人们对路灯照明的需求又会降低。此时峰谷值的上下波动范围达到了15%,电热比的转换加大,进而导致路灯的用电效率降低,电力能源被严重的浪费。而且,由于电压波动过大,会使路灯灯具的寿命缩短,间接的增加了路灯维护费用以及灯具更新费用,使得路灯网络的整体运行管理成本增加。

(二)路灯线路损耗过大引起的电能浪费

一般来说,城市路灯覆盖了整个城市区域,其线路过长,导致功率因素降低,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功率仅仅只能达到0.5,使得路灯线路的损耗加大。现今城市路灯安装的灯具大多属于220V单向电压供电,在路灯线路中常会出现三相不平衡的现象,使得零序电流增加,线路损耗也会随之加大。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城市路灯的耗电量增加,也是不可避的。

(三)对路灯的管理不科学引起的电能浪费

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对路灯的管理过于粗放,线路控制系统的设计极为简单,很多地区往往都只有开和关的功能,而未设置其他节能措施,使得路灯能耗增加。对路灯线路、灯具的故障监视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找到路灯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的地方等。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就会增加路灯的损耗。另外,某些路灯管理人员疏于职守,未按照要求进行路灯的开关等工作,也会导致路灯能耗增加。

路灯能耗的增加,必定会致使城市用电形势更为紧张。为了缓解城市用电的压力,必须要做好各方面的节能工作。城市路灯作为城市中耗电量最大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要积极探索节能方案,减少路灯在使用过程中的电能损耗,为城市节约更多的电力能源。

二、常见路灯节能方案

(一)电子镇流器节能方案

镇流器是路灯照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的作用在于保证电流的稳定,保护灯具的正常发光,延长灯具的寿命。镇流器又分为电子镇流器和电感镇流器。现今,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镇流器的研究和发展。在节能思想的引导下,节能镇流器应运而生。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是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镇流器,相比于传统的电感镇流器而言,其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以250W的高压钠灯为例,这种灯具的光照度极强,功耗低,输出功率较为恒定。电子镇流器的功耗在12W左右,电感镇流器的功耗在40W左右。在确保光照强度相同的前提下,电感镇流器的输入功率为316W,电子镇流器却只有283.7W,二者相差了30W左右。而且,在电压升高以后,电子镇流器能够起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其原因在于电子镇流器的输出功率处于比较恒定的范围。由此可见,采用电子镇流器设计路灯节能方案,更能够起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二)太阳能路灯节能方案

随着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城市路灯建设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方面。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出现枯竭,将太阳能应用于照明领域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采用太阳能组合新一代光源搭配方案已经逐渐成型并利用起来,取得了极好的节能效果。太阳能路灯(如图1)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吸收太阳能存储于电池中,晚上放电,现在很多太阳能电池板的放电时间可达10h左右。太阳能路灯使得城市路灯摆脱了对水力、火力发电的依赖,为能源节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目前这种技术还处于成长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维护保养工作较为复杂,易受天气、灰尘、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太阳能路灯方案的应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

三、改进

随着路灯节能技术的发展,路灯节能方案正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首先,路灯节能方案的改进必定会朝着智能化方向改进。智能系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颇具水平,很多企业都将智能系统应用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很多地区都已经在尝试利用智能系统控制城市路灯。智能系统可以根据时间、环境光线等对路灯系统进行控制,控制路灯光线的强弱,控制路灯开关,控制路灯的照明时间等。管理人员只需要向智能系统输入命令,智能系统就能够自行完成任务。其次,路灯节能方案还会朝着利用清洁能源的方向进行改进。上文已经分析利用太阳能进行路灯改造的方案。但是太阳能并非唯一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能等也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后城市路灯的改造必定会朝着利用这些能源的方面发展,逐渐摆脱矿物质能源以及电能的使用,进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能源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城市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路灯节能工作,降低路灯的能耗,为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以此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黎洪生,刘苏敏,胡冰等.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智能路灯节能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9,35(14):190-191,214.

第9篇:城镇开发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村镇规划作为一门规划类的专业方向课,课程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将具有典型性的村镇规划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镇规划课程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等地理学类、城镇规划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涉及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规划与开发的现实问题,是一门政策性、综合性、现实性较强的专业课。伴随着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积极贯彻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以达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与此相对应,在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计划中,村镇规划课程的开设日益增多,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开展也得以深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日益提升。

案例教学作为管理学等学科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为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创设一种特定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或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场景,使学生在该案例或场景中自主分析、比较、决策和总结,最终实现对现实案例的最为直观的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达到将典型案例与课堂教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1村镇规划课程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规划类专业方向课,以农村各级居民点的方方面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掌握村镇规划的任务、基本原理、操作程序与工作方法、规划内容与技术经济层面的分析等;了解村镇规划领域同城市化、城市发展等政策方面的紧密关系,学会利用村镇规划专业知识进行基本的实践,为后续规划类课程的开展奠定原理与实践的基础。

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均比较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1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城镇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蓝本,虽然在具体工作层面有条条块块的分工,但是在总体规划层面,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因此,村镇总体规划涵盖了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决定村镇在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工程建设、文化传承等层面的发展方向。村镇规划课程的综合性也体现于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1.2相关学科知识交叉性强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和工程技术层面有很多,例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公共中心等;而就村镇规划与建设领域而言,其涉及的学科又具有独特性,例如村镇用地布局、村镇道路规划、农宅院落布置、公用设施规划、旧村镇规划、古村镇改造、村镇环境保护与村镇旅游资源开发等。

1.3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村镇规划课程内容在理论性层面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更要重视其实践性强的层面。该课程与具体的村镇规划与建设行为紧密相连,理论层面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规划建设实践工作的总结,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选取上,选择典型性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实例,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夯实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4课程理论内容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作为我国于2007年新颁布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建设领域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规划设计的各项细节,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着重考虑对国家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重点分析与讲解。但是,国家标准的内容作为一种行政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如果将具体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实例和《镇规划标准》的条款相结合进行教学,既可以加深对“国标”的掌握,又会对具体的案例有直观的体会。

2案例教学法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

2. 1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在村镇规划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首先选取某地区的特定村镇,将该村镇作为规划与设计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资料与图件;然后明确该区域规划的任务、内容、原则与基本方法,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查阅统计年鉴等多种方法自主收集规划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己经具备的规划原理和相关方法来解决案例中的现实问题;最后,引出该区域已经通过或己经实施的具体村镇规划方案(含文本与相关图件),与学生自行得出的初步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最终达到使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与运用水平得以升华的目的。 转贴于

2. 2案例的选取

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是该方法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1)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对比性。在规划类课程中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典型性村镇规划方案的选取上。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使用案例,注重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特征的村镇规划方案和抽象概括、难于理解掌握的规划基本理论相结合。例如,选取典型性的南方村镇与北方村镇进行对比,选取沿海和内陆地区、平原和高原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等有代表性的、可进行对比的案例,从而使学生在习得基本理论的同时,对各案例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要素对规划、布局和建设产生的现实影响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2)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与新颖性。纵观某一城市或区域历年的规划方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城市规划领域,时效性和新颖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因为很多村镇规划的理念与决策和时代特征以及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因此,案例的选取应选择时效性强、能够反映近期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典型性案例,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城镇规划政策敏感性层面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应侧重于现实科研项目。由于村镇规划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教材等资源相对缺乏,而教材内容又略显滞后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要侧重于将教师自身从事的相关在研项目,特别是本区域的项目,来弥补教学中教材的相对滞后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以此来促进日后的规划工作和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

2. 3案例教学在村镇规划课程中的实施

在选取典型性的、优秀的村镇规划实例的基础上,教师可选用引导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例如,教师手中己有备好的某村镇规划的实例,包含文本和图集(选取自近年来全国村镇规划方案评比中的获奖项目),但在实施案例教学之前,该实例并不提供给学生,而是将该村镇的基础情况通过图、文、表格、统计数据的形式出现,待学生了解该区域基本信息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穿插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和启发。经过约一节课的讨论后,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现实方案,与学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与讲评,总结优点,分析不足,达到使案例教学升华的目的。在充分对比讨论之后,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将文字部分的撰写和规划图的编绘工作完成,使整个案例教学形成一个闭环。同时,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制定村镇规划方案的工作流程,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