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学培训范文

化学培训精选(九篇)

化学培训

第1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 教师角色的转换 师资培训 网络教学 学习化环境

一、学习化环境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教育与学习。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材的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化环境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习环境上不是只专注于目标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过程。通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具有更多的主动和自由的环境,使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探索和学习,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Internet的资源),综合各学科的知识,与同伴相互协作,或者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完成意义建构。

学习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手段,并具有“真实世界”的特征和能力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会学习的今天,构建学习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里讨论三类学习化环境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这三类学习化环境与现代科技发展相关,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可融合在一起。

1、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媒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媒介,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多的认知工具,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了媒体的功能,即不是用于传递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用于支持更为丰富的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实现更具个人意义的学习。

在基于媒体的学习化环境中,媒体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作为通讯工具,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作为资源,通过超媒体、Internet、光盘等支持学生的信息探索探究活动;作为内容情境化的工具,使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支持意义建构;作为可视化工具,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现实模型,以发现事物模式和趋势;作为表达工具,通过电子作品的形式发展学生的信息文化素养。

在这一环境中,学生的探索空间增大,教学策略更加灵活多变,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角色减弱,而更多地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用媒体来传递教学材料,如何使用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更关键是如何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情景。例如运用Internet 和数据库软件Access收集数据,再用数学工具软件Math lab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Word 制作电子简报,用PowerPoint向其他学生做演示。因此,将媒体集成到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学习化的环境,是对教师新的挑战。

2、各学科综合的学习化环境

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这种趋势促进了学校教学目标的改变,要求学校设置综合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综合的学习化环境主要有三个特征:

注重体验。将学科学习内容融入到生活体验中,通过接触实际现象,获得意识和经验,这些获得的经验也能为今后学习提供有意义建构的基础。

注重跨学科的关联。综合化是和课程的整体结构相联系,它所关心的核心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问题。目前主要采取交叉模式(课程间知识技能重叠交叉部分来进行关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中数据的搜集、分析和制图是相通的)和问题模式(选择一个较有学术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或重大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来展开教学。

注重方法性的知识。信息时代里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很重要,因此综合化的学习环境更重视方法性知识,立足于社会中复杂而综合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各种信息处理方法。方法性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交流的方法,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未来生存的基本能力;另外,学生也发展了与学科相关的特殊方法,如艺术学科中鉴赏的方法等。

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综合的学习化环境构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化的学习环境往往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以网络作为资源环境和交流协作的媒介;以问题为中心,与研究和探索结合起来,发展学生应用实际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地理课可以用数据库收集气象数据,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写成小 论文,并通过校园网自己的作业和进行讨论。可以看出,综合化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对课程间的联系有高度的敏感,并能利用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来展开“问题解决式”教学。

3、家庭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环境—家庭,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习化家庭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教育需要家庭配合,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指导。构建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过去,教育责任主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家长主要承担抚养责任,很少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随着社会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家庭普及,通过媒体的学习经常发生在家庭里,通讯工具的发展为家庭与学校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现在的家庭规模变小,现一代家长比上一代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孩一起活动;现一代家长的文化基础比上一代好,为小孩与家长进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由于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子女有可能比家长更早、更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和新方法,家长在引导小孩的同时,家长自己也往往在受到教育,例如学会电脑操作的往往先是小孩。因此,“学习型家庭” 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当今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正是“学习型家庭”的体现。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主要特征有:

注重家长和子女共同学习。广播、电视、计算机或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的参观,有助于提供共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环境。例如,子女同家长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获得知识和交流是很有教育价值的。家长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探索,对发展智力、减轻学业负担大有裨益。

注重生活化的学习。家庭中存在大量的学习机会,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情境帮助孩子将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可操作、可实践的经验,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加强学习与家庭生活的结合,并不是要使学习脱离学术轨道,而是给已经学术化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充分重视家庭化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学习,有利于家长学习新技术和接受新观念,这无疑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一种全民教育,是朝向终身教育的全面实施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家庭化的学习环境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为家长提供咨询和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应促进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情感支持伙伴;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实践的经验;促进家长与子女的交流和活动,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增加家庭内的教育机会,构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如,布置家长与学生可一起完成的作业。

从上面三类学习化环境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的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指导者”。未来教师的概念可被描述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导师等。教师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运用新技术的技能、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技能、规划和组织能力及研究能力等。因此通过相应的培训能使教师更好地担当起他们新的角色。

二、师资培训的新任务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通常师资培训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板书技能等。例如,微格教学就是通过摄录像媒体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式。这些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强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但基本上不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的角色,不关注学习化环境的设计。

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呼声日益高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各类学习化环境中。那么学习化环境的趋势对我们的师资培训有什么新的要求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化环境中,教师要具备三个主要技能:使用媒体来构造学习化环境技能;学科知识综合技能;促成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技能。因此,在师资培训中,除常规教学技能培训外,必须添加上述技能培训的内容,以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了学习工具和资源,为学科的综合,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是学习化环境的核心。因此,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直接的接触,培训过程本身要集成信息技术,使教师熟悉和体验计算机化的学习环境,以便教师从直接经验中会发现这种学习环境的特点,看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化环境的途径和方式,丰富对学习化环境的认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工具。

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培训主要不是硬件软件的操作,而是如何将技术集成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学习化环境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去开发课件,而是如何把信息技术当成一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事实上,一些通用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如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多媒体、网络等也很容易“整合”到学科课程中,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学软件。例如, Word可以用到英语写作课中或作为排版软件用于制作电子简报,用Excel教数学等。在培训中,可使用大量范例,让学科教师得到启发,发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2、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也应是师资培训的重点。在学习化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可视化及学生电子作品的都离不开数据库。

3、使用Internet等通讯媒体进行交流是师资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应学会使用同步和异步通讯方式与家长、学生交流。因此师资培训本身也应多采用各种Internet等通讯工具,如使用E-mail案例,使用聊天室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

4、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自己的工作也应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因此培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5、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6、由于学习化环境中教育目标从知识的理解转到问题解决的培养,关注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教学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7、培训教师咨询技能和与家长交流的能力,目的不是指导家长对子女的抚养,而是提高家长的教育功能。受训教师应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学习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中可观察、操作、实践的范例;以及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的作业,如,办电子简报。具体可采用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等来体验教师、学生 、家长关系,使用范例来启发学科内容与生活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特征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革新的开展。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机会将迅速增加,使媒体从教师的机器转向学生的机器应成为师资培训中的重点;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由于家庭特征的变化,师资培训同样要重视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构造家庭化学习环境的能力,以促进学习过程的生活化和更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从学习者和学习化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1.Background

As technology transform the institutions of society, changing the way that people work, communicate, and lear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 learner-centered models of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dents are frequently engaged in problem solving and inquiry, collaborating with peers or their parents, using computer and Internet as learning tool, solving problem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his new change shape the future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education or training must accommodate and adapt to the learner-center instruction.

2.Learn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is a result of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on, reflection and negotiation within a rich context where learning is situated. Jonassen argued that the four major system attributes on which the designs of constru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re based are context,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and conversation.

Three kind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offer meaningful and practical learning activity in today's China, should be considered:

l Media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rough media has gained importance in China. However they are usually used as teacher’s machine not as learner’s machine. The most powerful use of technologies is to make students immerse in a learning environment. Electronic media, especially computer and Internet can support learning activity by prompting the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inquiry and expression.

l Comprehe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seems to be essential currency,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course is adopted to fit this need in many schools. A Comprehen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can help students discover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lations; acquire authentic experienc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knowledge that needed in information society.

l Family rel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modern China, the family also has much change. Family has become small and more affection-oriented unit which put more gravity on their only child; the parents have better literacy that make parent-child culture exchange possible; electronic sets are gradually pervasive. Therefore, child can engage in active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he textbook knowledge with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addition, the parents also can learn from their children.

3.What this means for a teacher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teacher has become more of a coach on side rather than the main source for delivering information; become creative manager of learning experience rather than merely dispense of material. Teacher meet the challenges of how to integrate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into students’ learning activity, how to combine the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ies, how to transform theory knowledge into the daily life, how to promote collaboration, etc. So, teacher’s role and instructional skills should be redefined, training is needed.

4.How does teacher education need to change to meet with the need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focuses on teaching skills rather than learning skills. To truly embrace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previous cont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cluding their purpose must be examined and changed. The main content follows:

1. Without a doubt, the field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pecial status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currently. But the emphasis of training should be put on as the learning tools rather than teaching tool.

2. Information acquiring skills should be training, not only the use of web-browser or search engine, but also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judge of information.

3.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 by Internet should be trained, along with group and family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4. Help the teachers to use the computer or Internet for themselves in their work can do much help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in organiz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5. Developing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student’s perspective, to put teacher self in the shoes of student, is the necessary task in the preparation for teachers. Role-play is useful technique.

6. Training in inquiry way also helps teachers learn to look at the worl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which can avoid a “bias” which limit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ose whom they teach.

第2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

1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必要性

1.1当前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明显不足

(1)留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少由于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我校为例,医学留学生教育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由于在最后一年中,留学生面临毕业及就业的压力,往往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实践教学多为集体实习,缺乏针对性,实践机会少、实习时间短,留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2)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是“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和渴望,未能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每天常规查房为主,一般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的互动和启发式教学,带教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致使留学生缺乏实习兴趣。(3)留学生实习质量缺乏系统考核我国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方法,医学生实践操作及沟通能力的考核缺乏量化评价的标准,出科考试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造成带教教师和留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1.2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能显著提高医师实践能力

医师规范化培训于19世纪末在德国开始实施,随着制度变迁以及不断创新,被各国医学界广泛认可[3],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指医学生在一定时间参加各科室的轮转,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合格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学习到某一学科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相应科室在留学生实习中会给学员提供最新的临床理论知识,通过小讲课、教学查房等形式既锻炼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又巩固理论知识,不断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员迅速建立临床思维[5],是一个轮转、学习、培养、提高、服务、实践的过程。自2013年12月底我国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来,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了4万多份住培住院医师问卷调查,其中71%认为自身临床技能得到明显提升[4]。据201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指出,已结业的住院医师已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患者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认可住培模式对医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并将住培合格作为应聘的标准。

2如何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2.1增加实践机会为核心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意味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经过临床技能的培训和锻炼[6],对于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我们可以参考法国医学生规划化培训的模式,即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进入临床实习,临床实习的重点放在三年级之后,上午学习临床理论知识,下午在病房实习,轮转时间为每科室2个月[7]。在实践教学中把问诊、体格检查、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等学习内容当成一个个的小任务,这些任务通过留学生相互讨论和思考完成,从而拓宽思路,活跃教学的气氛。在教学中借鉴规范化培训的实习模式,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独立、分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找到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2.2创新教学模式为关键

中国传统教学是一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国外留学生思想活跃、善于互动,具有主动学习的特点,在留学生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借鉴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常用的以问题为导向(PBL)和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方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实践教学中定期举办病例讨论会,针对实习过程中的病例进行分析,旨在病例的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8]。在规培中病例讨论会多以全科集体授课的方式,忽视了个体化教学,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病例讨论应根据每个留学生的特点,施行小班授课、同伴教学法,引导留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病情,让孤立的知识点化为整体的知识链。

2.3全方位培养为目标

随着医学改革的深入,医学模式的转变,新兴学科的出现,医学正朝着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医学提倡创新,留学生实践教学不仅要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也要兼顾科研能力的培养。当前留学生实践教学应学习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外,还开设了更多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除了开展创新医学科研思维的专门课程外,还应将科研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留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9]。遇到科研难题时,要培养留学生独立学习、查找相关文献的能力,使其能迅速建立临床思维,提高科研能力。

2.4增加实验器材为辅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模具和设备,模拟实验室、模拟手术室、标准化培训室等都是提高实践水平的硬性条件,学校可与医院科室协调,在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借用规范化培训中的操作室及仪器,例如心肺复苏、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操作的实验器材,临床实践是医学留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转折点,只有完善的教学基地,齐全的实践器材才能使带教教师根据课程的进度开展技能方面的培训[10]。

2.5严格出科考试制度为保障

临床实践既是全面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生顺利变成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关键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取得巨大成果和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是分不开的,留学生实践教学考核应参考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制度,包括严格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每科室轮转完毕要组织理论技能考核,考核可包括独立的病历书写和技能操作,教师根据学员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不及格者要重新参加实践培训,直到评分合格才准予出科。每天的培训内容、工作情况如实在培训手册上记录,不仅在“量”上达标,更要在“质”上严格把关,确保培训过程的规范化[11]。

3在医学留学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1临床实习与理论学习的时间分配冲突

我国2009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明确说明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在这期间要完成相应科室的轮转,作为学年只有五年或者六年的留学生,必然不能因为临床轮转实习而耽误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课程安排,弹性安排临床实践的时间,合理压缩选修课,精炼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耽误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

3.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离

规培生多以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为主,这些学生经过了五年的本科临床知识学习,理论知识牢固,带教教师多不再重复讲解临床理论知识,只专注于本科室的实践培训。留学生受语言、地域教学差异的影响对临床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如果带教教师只专注于所定科室的实践技能培训,对基本理论不予重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离,将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针对留学生的特点,带教教师要增加个性化教学、双语查房、一对一病例讲解以及理论知识巩固的内容,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3.3带教教师英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实习课的带教教师多为相应科室的临床医生,平时患者都是中国人,英文交流的机会甚少,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良,会导致留学生教师有时无法顾及外籍学生,使留学生自觉受到冷遇而对临床实践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放弃临床实践的机会。针对语言障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积极引进海外教学专家,严格推进教师英文水平考核,定期组织教师英文演讲和留学生中文水平考核,学习国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以骨干教师和英语水平高的教师为带头人,提高带教教师的英语沟通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4留学生与患者沟通不良

在校期间留学生交往面窄且英语为其交流的主要语言,中文多局限于日常生活词汇,在进行独立的查房、写病例等临床实践中会面临被拒绝和不合作的尴尬境地,无法与患者有效沟通,难以获得一线信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较紧张,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留学生会产生消极心理,不愿参加临床实习,出勤率不高。针对此问题,可采用“同伴教学”法,即一个留学生与一个中国规培生搭档实习,在问病史和查体时两人相互合作,促进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第3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向度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01—03

一、培训、校长培训、校长培训专业化

解读校长培训专业化概念的基础是对培训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对校长培训性质的整体把握。培训通常被理解为对从业新人岗前和在职从业者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与改善其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与价值观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活动,“培”指向目的与方向,“训”指向方式与方法。培训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参与:高层领导者提供政策、方向和支持,培训机构提供资源、方法和制度,各级管理者积极推动,培训者有效组织培训,学员认真参与。培训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流程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制度子系统。培训流程子系统包含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过程要素;资源子系统包括课程资源、培训师资、经费支持、后勤保障等要素;制度子系统包括培训管理机构与职能、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培训师资管理、培训纪律、档案管理、培训经费管理。三个子系统协调运行,才能使培训富有实效,发挥培训更新完善参训人员知识技能结构,改进其工作态度、价值观的职能。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对拟任或在职中小学校长进行的一种职位培训,即通过有计划地实施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使校长不断更新完善教育理念,形成对校长职业角色的准确认知,掌握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促进校长专业成长和学校及师生的发展。中小学校长队伍结构复杂:从校长群体来看,不同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不同的基础教育发展社会条件,也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不同要求,形成了不同的校长地域文化;就校长个体而言,校长任职年限、年龄学历结构不同,个性特点千差万别,任职学校发展状态不一,各具特色。因而,校长的培训需求不同,培训类型也多种多样。从培训的层次类别角度可分为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和骨干高级研修。而从参训校长学校类型角度可分为小学校长培训、初中校长培训、高中校长培训;从参训校长工作地域角度可分为城镇校长培训、农村校长培训;从参训校长岗位分工角度可分为正职校长培训、教学校长培训、德育校长培训、后勤校长培训等。从培训目的、内容与方式角度划分,校长培训类型就更不胜枚举了。

从静态角度理解,校长培训专业化是对以中小学校长为培训对象、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界定,可以理解为专业水平的校长培训,是校长培训工作的理想状态和工作目标。培训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小学校长培训又不同于企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有其独特的专业化向度。

二、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

向度(Dimension),指一种视角,是一个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我们将向度概念引入对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思考,希望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认识校长培训专业化问题。笔者认为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由培训流程向度、培训资源向度和培训制度向度构成。培训流程向度指向培训活动过程,资源向度主要指开展培训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制度向度是培训流程、资源提供有序进行的保障。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向度主要包括培训流程精细化、培训资源专业化和培训制度系统化。

(一)培训流程精细化

培训流程精细化是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组织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等五个基本流程的实施达到专业化要求。一般地,培训需求信息应从对国际国内教育宏观发展趋势的把握,从胜任校长职业角色的素质要求以及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培训策划者要洞悉国际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改革前沿信息,研究国家教育新政策、新法规、新规划以及对中小学校长的新要求。从中小学校长角色结构着手,侧重对校长能力结构的分析,学习掌握胜任理论分析模式。研制问卷,随时向参训校长进行调研,了解校长对培训需求的个人表达。综合三方面情况进行培训需求确认,根据分析结果和培训目的设计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培训的成败。专业化培训课程既能够满足不同校长的需求,又能够引领校长的发展需求,为其专业发展助力。建设满足不同学校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校长的不同需要的丰富培训课程资源库是课程开发专业化的基础性工作。一门培训课程的开发则结合培训需要、指向培训目标达成,在培训课程资源库中进行筛选组合,确定培训模式,优选培训师资,完成课程设计。在培训组织实施环节要求培训者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突出参训校长的主体地位,做好细致周到的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制订严格培训纪律,有序组织推进培训进程。在培训活动结束之前应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反应评价问卷调查,了解参训校长对培训方案的评价;追踪参训校长学习效果,选择时机对参训校长知识、技能、态度改变情况进行测量;深入学校观察、检验参训校长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的运用;全面评价培训项目对校长专业发展、学校改进的实际帮助。

(二)培训资源专业化

1.培训人员专业化

人是最重要的培训资源。培训人员专业化指的是培训师资和校长培训专门机构培训者的专业化。中小学校长在其职业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是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既是价值领导,又是教学领导、组织领导,承担着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要求中小学校长具有国际国内局性的宽视野高站位、良好的预见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领导力和出众的沟通力。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专兼职培训人员队伍,主要有五类人:一是培训机构的熟悉培训流程、掌握培训规律、在校长培训方面有研究专长的专职培训者;二是高校、科研院所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教育理论专家;三是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智慧的优秀中小学校长;四是熟知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政策法规的政府官员;五是校长职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名人。其中,第一类是专职培训者,后四类是兼职的培训师资。兼职师资的选任往往根据培训需要,挑选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行政官员,他们的讲座风格独特,对校长教育启发效果显著。很多培训机构组建了庞大的兼职培训师资库,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保持兼职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校长培训专职培训者的专业化是培训人员专业化的核心和难点。培训者专业化要求专职培训者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懂得校长成长规律,善于培训项目策划,长于培训方案设计,开发丰富培训资源,精于培训课程研发,熟悉培训基本流程,规范使用培训经费,细致协调后勤服务,也就是说培训者能够精细化运作培训项目。与此同时,还要求培训者热爱校长培训事业,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长期致力于校长培训研究,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长并善于将自己的研究专长与校长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设培训情境,满足校长的学习愿望,引领校长的专业发展,成为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者。目前,我国专职中小学校长培训者主要指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与综合大学、科研院校相比,从业者的平均学历水平偏低,参加专业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对自身综合性角色定位不清,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急需大幅度提升。

2.培训课程体系化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校长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培训课程体系化是培训专业化的核心标志。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化指校长培训课程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递进性的整体。实现课程体系化目标需要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教育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校长专业标准为参照,以校长个体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路径,以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手段,通过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课程开发和课程分类体系建设等步骤,经过长期在培训实践中积累完善而达成。以岗位职责及校长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以专业理解和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维度,结合校长个体专业发展阶段在三个维度上表现出的范畴与程度,确立课程群的分类标准,形成适用于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和骨干研修不同层级培训的课程菜单,再细化到对不同岗位具体专业知识与能力分解,建立分岗培训课程菜单;为了满足校长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还应在以上通识与分岗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建立更加丰富的校长自主选择、实践经验课程体系;课程的呈现方式力求现代化、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势的变化,为保持培训课程体系先进性,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应随时对课程充实、调整和完善,保持动态化。总之,课程体系化需要培训管理者和培训者对校长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整体认知和系统思考,把握核心要素,掌握其实质性结构,建构课程体系并进行动态管理,使之不断丰富完备。

3.培训经费专项化

培训经费是培训专业化的物质性资源,是任何培训赖以正常乃至高质量运行的保障。随着各级政府对校长培训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培训经费的投入水平在不同区域都有所增加。目前,全国各地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投入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校长培训专业化水平的差距。为了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教育部应提出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来源、额度等指导意见,地方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确立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经费制度,规定相应经费来源、额度比例、增长幅度及不同层级培训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监督指导培训机构规范使用培训经费,保障培训教育服务的专业品质。

(三)培训制度系统化

1.培训机构专门化

与很多国家相比,我国条状的教育行政力量是比较强大的,校长培训从国家教育部到省、市、县(区)教育行政层层有专门机关负责、层层有人管。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长春),分别负责全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园长的骨干培训项目,对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承担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培训,提高其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认识,提升其制定地方性校长培训政策法规与规划的能力;承担培训者培训活动,成为校长培训的工作母机;当然,行有余力还可以接受地方委托培训项目。各省、市、县纷纷效仿成立干训办(部)、省级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体依托省、市级教育学院和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完成校长培训工作。伴随着全国大多数省级教育学院改制,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逐渐加入校长培训行列。十多年来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改革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印证了原有四级校长培训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当然,来自大学的学术冲击对四级机构的发展不无益处。无论怎样改革,全国四级校长培训体系格局已定,其分工协作的机制仍在延续,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奠定了培训机构专门化的基础。

2.培训制度体系化

培训制度是高水平开展培训活动的保障。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国家层级的培训制度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等已经陆续出台。我国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的政策导向,客观地把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核心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地方教育行政会同校长培训机构联合进行培训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建立校长培训制度体系:(1)构建地方性基础教育发展愿景,制定地方性校长培训规约,如《山东省校长培训规定》;(2)定期制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如《“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整体架构阶段性校长培训目标与培训体系;(3)确立校长管理与培训制度体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立校长培训与校长任用、评价、提拔、奖励等配套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部门对各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核制度;培训检查、督导与评估制度;各培训机构为规范培训活动而建立的系列化培训执行与管理制度,如项目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等。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教师和校长培训应走向专业化[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3).

第4篇:化学培训范文

学校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前天,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刘老师的授课.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识教育.进一步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细细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个人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了解到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还提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对于企业是一样的道理,现实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非常少,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只能做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每一个个体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导致全盘否定,就会出现100-1=0的现象.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细节决定实体发展的成败.

第5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机械化;新技术;驾驶与操作;教学与培训

1靖远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情况

靖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农机大县,自从2005年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业机械拥有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从2004年的1万多台(套)增加到2017年的2万多台(套),农业机械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以及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的开展,成为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品发展水平的主要动力。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快速增长,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农机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截至2017年,靖远县已成立各种农机专业合作社63个,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作业服务,推动生产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精细化发展。

2农业机械化教学与培训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

党的明确提出,要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公益属性。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在精简机构,缩小编制,简政放权,要求事业单位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因此,农业机械化教学与培训工作应及时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

3目前靖远县农业机械化教学与培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靖远县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机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农机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各种农机化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对农机化教学与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培训数量要跟得上,培训质量也得提高。之前,受固有模式的束缚,专业教学与培训人员只能被动工作,疲于应付,工作流于形式,这为农业机械化作业埋下了安全隐患。根据靖远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定时、定点、定任务,将学习和受培训人员集中在县农机学校教学与培训的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第6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税源专业化 管理 教学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必要性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含义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为主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达到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当前,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是税务机关的实践任务,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是一项全新的税源管理方式。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试点情况

随着税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并选择了部分省进行试点。我们广西区国税局按照总局提出的总体思路,于2011年初制定下发了《全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方案》(桂国税发〔2011〕78号),确定南宁、百色、崇左三个市局分别负责大企业管理、综合管理、重点行业管理的改革试点工作。各市根据区局的要求,选择部分县(区)局开展试点,全区参与试点的单位共计54个县(区)国税局。到2012年7月止,全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行业达到100多个,编写了100个行业管理指南和100个风险指标应用指南。在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四)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现实要求

1.税源专业化管理任务重、要求高,亟需提升税务干部的管理理念。使参训人员进一步认识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信息管税、税收风险管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念的认识,以寻求更高效的管理载体。

2.税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高标准要求。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税收科学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税源管理新模式,对税务干部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与实际情况相比差距较大。

(1)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突出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复合多能型人才奇缺、队伍年龄老化等问题。

(2)会计知识普遍薄弱,突出表现是影响纳税评估的成效。

(3)信息化技术力量不足,除难于获取第三方信息外,信息管税能力不强,影响风险管理的成效。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的开展情况

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推行,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渐成为各税务培训机构的培训热点。比如我校举办的房地产行业管理培训班、水泥制造业管理培训班、行业纳税评估培训班、财务软件应用培训班、小企业会计培训班等都是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培训项目策划注重立竿见影,缺少长远谋略。目前举办的培训班一般以3至5天短期业务学习为主,目的是想通过培训把目前缺什么的内容都补上,未体现专业化管理对人才的专门业务要求,功利性强,效果不理想。

2.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教材。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等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还甚远,更多的注重对文件解读、理念更新、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深入学习及对工作案例的剖析很少,更无教材可言。

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专职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难以满足学员工作的需要。

4.教学方法单一,学员被动学习。讲授式教学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这种“一言堂”“填鸭式灌输”方式让参训人员被动学习,难以满足学员参训的需求。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培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要求税源管理人员精通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还须加强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生产工艺和相关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掌握税收分析、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税务干部培训机构需要为此做好培训教学业务。

(一)深入基层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科学策划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不仅要分岗分类进行策划,更要夯实基础知识培训,深化专门业务培训,可采用递进式进行。

1.税源专业化管理基础类的培训包括:会计业务知识(包括财务软件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税、税源基础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税收数据采集分析等;

2.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类的培训包括:行业会计实务、行业适用税收政策、行业特点及其风险分析、行业纳税评估、行业税务稽查等。

(二)探究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

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对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是确立定向培养、定向培训、定向使用的税收征管人才发展计划,建立结构合理、专长突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健全用人激励机制。

二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造就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鼓励广大税源管理人员自我加压、自我学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到征管改革的浪潮中,提高其应对风险的技能。

三是注重培训财务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税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财务会计和税收业务知识的深化学习及融会贯通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编写针对性且实用性强的教材

按照“以用为本,注重实务操作”的原则,编写专业化培训教材及配套的练习题、试题库,尤其要增加工作案例的剖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根据岗位业务实际,借鉴以往和外部经验,围绕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业务培训需要,在系统内组织专职教师及省市局专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教材研发队伍,编写分岗分类的专门业务培训教材。

(四)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教学模式

1.优化课程设置,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围绕培训目标开设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一是内容要实用、注重实务、目标明确、有针对性;二是注重课程内容的编排与整合,避免知识点的交叉与重复;力求培训取得实效。

2.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根据各培训项目的培训目标,在师资配备上应建立一支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税源管理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培训方法的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因此对专职教师来说,就要深入到基层岗位学习,丰富自身实战经验;而系统内兼职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此外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中介机构阅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进行授课,全面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实务教学水平。

3.搭建交流平台,注重实践教学。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成人特点和规律,除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外,应倡导实践教学,体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一是组织学员进行工作交流和问题探讨,分享成功经验,借鉴成功做法;二是通过局校合作,充分发挥基层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地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作用,组织学员到先进的基地进行实地考察、现场学习,让教师、学员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税源管理的方法,掌握税源管理实情,善于借鉴他人经验和做法,增长知识和才干,确保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 思考 培训教学

一、标准化建设概述

所谓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而标准化则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上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同外部环境协调进行的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标准信息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次就完结了,而是一个不断循环,逐步提高,有时是跳跃式上升的过程,是标准和标准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员工动脑子、想问题、琢磨事、提举措、促工作,只有在思考、琢磨、行动、改进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促进员工理念转变、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过程,就是员工培训、交流、学习、提高的过程。

二、结合岗位实际谈谈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省公司下达的各项计划内培训任务。培训教学作为一项活动,它的输入包括各种资源,比如硬件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培训开展的场所,软件投入:提供培训的专兼职培训师,输出的产品是培训服务,目的是使参培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回到工作单位,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培训中心作为省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标准化建设助力培训教学工作,流程更加优化,接口更加清晰,工作更加顺畅,高效。标准化建设涉及多方面环节,其中专家型教师是知识的载体,通过知识的组织、使用、管理和创新,充分激发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技术进步、培训质量提升不竭的动力,科学创新型的标准化建设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创新的本质特征,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就是成绩,它代表了创新的一个水平;能够研究解决就是提高,这是创新的另一种水平;问题解决了并见成效,则代表了创新的最高水平。

作为自动化培训教师,面对的主要是综自专业培训学员,调度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涉及电力系统远动、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调度数据网等内容。调度自动化主站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水平普遍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及其应用工作不断深入,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调度自动化实训室主要可以完成厂站端设备调试检修的实训功能,现有南瑞继保、北京四方、南瑞科技三家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包括后台监控系统、远动工作站、测控装置、操作箱等。由于三个厂家设备设计理念不同,程序功能实现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学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时间、现场生产经验方面的差异,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得到了学员的肯定,但是距离标准化、模块化培训还有不小的差距。实现培训点单式培训,提升学员自主选择性,将知识与技能分解模块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实现员工能力素质阶梯式上升,进而提高省公司人才当量密度,增加高端人才战略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用PDCA的理念方法指导实训教学,不断调整思路,在实施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寻求达到最佳效益的途径。培训管理信息化不仅在于及时获取信息、实现高效良性互动,还在于进一步依托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信息传,完善培训管理的信息规范。

三、 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领导高屋建瓴,统领全局,有助于企业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认识,理解一致、行动一致、结果一致,积极参与标准化建设,在企业中建立起标准治企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标准化建设需要投入,需要制度保障,需要各方面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领导的作用无可替代。将标准化的思想真正贯彻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并成为指导企业行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使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则、企业研发工作的基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打造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最难统一的是思想,最难改变的也是人的思想,只有从认识上接受了,才能从行动上执行到位,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只有坚持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干工作、怎样干得更好,企业管理才能上水平,最终实现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

四、结语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在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实践中,在不断持续上升的PDCA循环中,才能让企业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才能使员工在不断的创新创造中,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思考工作,创新思维和思路,持续改进方法,不断提升绩效,最终推动企业的持续进步与不断创新。我们要做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表演和表现、标新立异的装潢和装点,而是踏踏实实的追求、孜孜不倦地改进,以及暮暮朝朝的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 阎登高. 论质量认证与标准化的关系[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7(3).

[2]刘盛. 保定供电:标准化提升财务管理[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6).

第8篇:化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效果

当今多数医院都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所以人们热衷于对西医的学习,但是有些学西医的护士也会到中医院求职,所以就要求中医院定期定对学习西医以及没有经过中医知识系统培训的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使护士能够更加适应中医院的工作,促进护士较色转变,提高工作质量。

一、西学中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的必要性

为了顺应医学较快的发展水平,医院中任务一个工作环节都是要不断改进的,西学中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如果不对没有形成良好中医知识理论体系的护士进行再教育,就难以使护士尽快的进入自己的工作角色,增加了工作过程中的出错率,埋下安全隐患,损害医院声誉。良好的培训可以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有全新的认识,调动工作积极性,改善工作态度,加强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为了避免因缺少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而带来的问题,所以做好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二、西学中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西学中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一般以讲课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医院规章制度,护士常规及操作,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与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一般学时制定为全年100小时较为合适,这样不会使护士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中医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实施效果

在中医院进行工作,为了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必然要对中医基础知识理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基础性科目。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方式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让护士尽快熟悉医院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让护士在与患者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有准确的判断,作出及时的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间。护士实践技能的提高极大减少工作过程的失误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二)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实施效果

任何行业都有其书面形式的外在规范,但是思想意识的规范则决定着行动上的规范,在护士培训中加入职业道德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对护士进行职业道德培训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使其自觉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主的原则,为患者进行合适的医疗护理。随着培训的进行,培训的效果也会有更加明显的体现,思想道德培训对于护士个人来说使护士逐渐树立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的道德准则,使得护士个人在工作中形成较强的自律性,自觉规范在工作中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技巧,自然而然形成坚定的服务意识,形成的服务意识又会反过来指导护士的工作,让护士在工作中用宽容温和的态度并且怀着博爱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患者,真正做到尽最大努力来满足患者需求,减缓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压抑感,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自然会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对于护士团体来说,每个护士素质的提高都会使护士团体的整体凝聚力得到提升,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在整个护士团队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带动整个医院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在医院中形成一切为患者,一切服务于患者的工作宗旨,使医院形成较高服务水平,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沟通技巧培训的实施效果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桥梁,从患者入院到患者的康复出院,没有一个过程不予沟通密切相关,随着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护士的沟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及时对护士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培训。良好的沟通技巧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舒适感,有力的减缓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在生理上的病痛也会由于心理压力的舒缓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相反,如果医护人员恶语相向,则会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又进行了双重刺激,也会激化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沟通,语言上的沟通应该注意说话用词得当,语气温柔,称呼恰当,态度亲切,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而且要对医护人员的说话技巧进行培训,并且把这些说话技巧灵活的运用在对患者进行病情了解,康复教育,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非语言的通过则包括眼神的交流、微笑、弯腰、点头等肢体动作,肢体动作的配合使得整个沟通过程顺畅自然,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帮助患者进行清楚准确的表达,对从患者的表述中获取的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够使医生对患者情况作出更加精准的判断。这样更好的获取患者信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顺利配合,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在与患者出现矛盾的时候,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解决问题重要方法,善意的言辞和诚恳的歉意会对患者的情绪起到一定安抚作用,为问题的解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护士礼仪规范培训实施效果

护士礼仪的规范是医院服务水平的体现,规范的礼仪服务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从内到外的规范性。对于护士的礼仪培训包括仪容仪表整洁,穿着得体,举止文明,端庄大方,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在平时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中说话时要禁止使用行业忌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对患者的病情要做详细的询问,当询问对象是老人的时候,易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护士应当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引导。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情况,护士应当主动与其家属积极的进行交流沟通,让家属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礼仪规范培训使护士提升个人素质,有利于护士灵活应对出现的问题,在护士和患者之间营造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

(五)加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在法律意识的培训中应该让护士对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条例进行学习,其中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对护士进行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的谨慎性,培养护士工作团队的慎独精神。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护士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临时反应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法律正规程序使得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医院与病患的利益都得到有力的保证,避免因为处理方式不当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从而加剧医患矛盾。

(六)加强健康教育意识培训实施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人们的健康需求也有不断的提高,相应的健康教育也成为护士必不可少的再教育课程。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目的等内容进行讲解,让护士对健康教育进行充分的理解,护士能够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充分理解之后,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健康理念的指导,让患者透彻的明白健康生活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拥有健康的生活,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指导。在对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对相应的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使护士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面,更加具备专业能力。

结束语:

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可以使学西医的护士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中医院的工作,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规范,提升整个工作团队的工作质量。护士的工作质量关系着患者的后续治疗状况,优秀的工作自然能够博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这就是护士工作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工作宗旨的实现。同时,护士工作质量也是医院工作质量的一面镜子,做好任何一方面的细节工作,才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起广泛的信任,才能让医院的形象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王曙红,彭华,陈嘉.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其实施效果[J]. 护理杂志. 2009(22)

[2] 林征,谢晓峰,陈善泽,顾则娟,王荣. 综合性教学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 江苏医药. 2010(14)

[3] 张萍,孙玉蓉,王伟. 规范化培训教程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23)

[4] 吴菊芬,华皎,谢晓颖,孙燕. 多元化培训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01)

第9篇:化学培训范文

我校创办来得到了市教育局,民政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学校一直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学生为准则,通过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以下是我校2020年来的工作总结。

一、加强和完善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1、着重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教职员工守则,到各岗位责任制;从聘请教师规则,到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等,同时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或管理人员身上,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2、完善教务工作,勤勤恳恳做好每项工作,每一期培训班开班后,教务人员都积极深入现场服务。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各项工作,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己任。

3、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教职工办理各种福利待遇,让教职工有法定的休息时间,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二、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特色培训

1、我们在办学初始,就认识到学校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信誉,必须要在办学中注重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着重培养学员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的同时,身心教育同样重要,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赞许。

2、加强学员的辅导工作,学校专职的辅导教师,从学员到校上课开始,辅导教师就同任老师一起对学员情况进行核实,辅导时热心、耐心,做到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促进学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学员的考试合格率保持在92%以上。

三、积极响应社会号召,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

1、为了提高学生以及家长的全民阅读能力,学校免费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家长都随时浸泡到知识的海洋,打造全民阅读。增强学习力。

2、辅导工作的完善使得家长们可以随时监督教师工作,更好的督促学员的自主能力。

四、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学校现有教室10个,同时今年又新配置了多媒体投影仪,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投影仪教学。

2、学校聘请专人负责教室的环境卫生,做到整洁、干净,给学员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