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培训体会及建议精选(九篇)

培训体会及建议

第1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背景

1.国际社会确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要求对发展采取一种综合方式,这种方式承认下述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消除一切形式和层面的贫穷;消除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保护地球;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所有男女获得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工作以及确保充分的性别平等以及促进社会包容。

2.教育与培训对实现2030年议程至关重要。《仁川宣言:2030年教育》的愿景充分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中。“2030年教育”高度注重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获得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职业技术技能;消除性别差距以及确保弱者的机会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希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通过帮助年轻人和成年人培养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的技能、促进平等、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支持向绿色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转变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多种需求。

3.过去6年里,教科文组织实施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10-2015 年)》①,其目的在于加大对会员国的支持,以改进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体系。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通过的《上海共识》②为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分析与预期发展成果相联系提出了一个构想,并且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改革和政策制定提出了重要建议。

4.《上海共识》的构想和政策领域有助于启发《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的修订和起草工作,该建议书是通过与新近修订的《关于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建议书》(2015年)密切协调和配合制定的。这两项建议书为终身学习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动力,对于帮助实施“2030年教育”至关重要。

5.2014-2015年期间对《战略》进行了一次评估③,评估发现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受到广泛赞赏。教科文组织在提供政策建议、能力建设和开展政策审查方面的专门知识在国家一级受到重视,而其概念性和准则性工作构成一种特殊的附加值,有助于会员国制定和改进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体系。评估还强调了教科文组织在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定位为促进公平、社会正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学习途径方面的全球领导作用。评估还认识到由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组成的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全球网络④的独特性,以及教科文组织在团结那些活跃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国际组织方面的号召力。评估还表明,教科文组织在国家一级开展的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也面临若干挑战,包括缺乏一种长期的战略方式。尽管自2010年以来通过改进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取得了公认的进展,但评估结论显示,该网络的潜力需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6. 这一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的制定考虑了2030年议程、《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10-2015年)》评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全球趋势的分析⑤以及各种磋商,例如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组织的一次关于新《战略》的虚拟会议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关于2030年议程中技能的会议。磋商和起草工作是与《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FFA)的制定协调进行的,其目的是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和《行动框架》的实施以相辅相成的方式解决关键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问题,尤其是青年就业、体面工作、创业和终身学习等问题。

目标和优先领域

7.《战略》在《中期战略》(37 C/4)框架内确定了2016至2021年期间的关键政策领域和行动。《战略》有助于实现教科文组织的战略目标、本组织的总体优先事项――性别平等和非洲、《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以及《青年业务战略》。

8.在这一背景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完全一致,旨在支持会员国加强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相关性以及让所有青年和成年人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创业和终身学习所需技能的努力,并为整个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作出贡献。

9.《战略》有三个优先领域: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促进公平和性别平等;促进向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社会转变。

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

10. 增加青年就业是当今世界各个经济体和社会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为了吸收目前失业的7 300万年轻人以及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4 000万人,未来10年里需创造至少4.75亿个新的工作岗位⑥。与此同时,经合组织的调查⑦显示,不论是雇主还是青年都认为许多毕业生对工作领域准备不足。获得体面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许多国家,非正规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源。就业不稳定的工人目前在全世界有14.4亿之多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的工人占该数字的一半以上,这些地区有3/4的工人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

11.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让年轻人掌握进入工作领域所需的技能,包括自营职业的技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能够提高满足公司和社区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的能力,提高生产率,提高薪资水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减少进入工作领域的障碍,例如通过基于工作的学习,确保所获得的技能得到承认和认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能够为就业不充分或失业的低技能人员、失学青年以及失学、失业、没有接受培训的人提供技能发展机会。

12. 教科文组织将继续为国家一级的干预行动提供基于证据和注重影响的建议,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地区和全球倡议的方式。在国家一级,教科文组织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以及对具体优先领域的深入分析,包括供资。此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国家决策者和负责培训教学人员和管理者的机构的能力建设倡议。在地区一级,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议程的出现、同伴学习和知识共享。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鼓励和支持在全世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和增强吸引力以促进青年就业、获得体面工作和创业的多边举措和合作活动。

支持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

13. 教科文组织将倡导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采取一种全政府的办法,促进青年就业以及更好地连接和匹配相关政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工业和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健康以及社会政策。干预行动将以需求为导向,并且将完全按照受益国的发展背景和政策优先事项来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

14. 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的支持将以《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所述重要政策方针为依据,其中包括机构安排、治理和监管框架、供资、公平和准入(尤其是对边缘化群体和妇女而言)、质量和相关性、课程改革、资格框架和质量保障、教学人员的职业发展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和计划的监测和评估等。

15. 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通过将创业课程纳入正规课程和认证、支持小企业提供工作场所培训以及鼓励与私营部门和社区一起制定指标和合作项目等战略,确保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促进创业技能的发展。

16. 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正常计划预算向全世界30个国家提供政策审查和支持。这些国家的挑选将根据具体援助申请并以需求为依据,同时适当关注教科文组织的优先事项和地域分配。受益国家数目的增加将取决于预算外供资和伙伴关系。

17. 为确保可以获得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资源,教科文组织的工作预计将支持会员国设计有效和高效的供资战略以及在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成本效益的项目和计划中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资为目标。这将包括查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供资机制的设计、治理和管理方面的良好做法以及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扩大、公平和质量提供资金的可选方法。

18. 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正常计划预算向全世界约10个国家提供支持,以便制定一个包括私营部门捐款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供资战略。本组织将为增加受益国家的数量寻求伙伴关系和预算外资源。

促进协作方式和能力建设

19. 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战略的国家在实施方面并不都是成功的。对许多国家来说,缺乏能力和伙伴关系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支持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将关注如何在政府之间以及在国家和地方级别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之间创建有效的体系和伙伴关系。教科文组织将通过专门的预算外举措加大对会员国的支持。

20. 教科文组织还将重点支持对部委、机构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院校中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的培养。为此,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领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师资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能力建设启动一个《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将使全世界大约100个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受益。

2. 促进公平和性别平等

21. 尽管技术在进步,经济在增长,但不平等和贫困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平均而言,对有可用数据的国家来说,最富有的10%的人赚取了30%~40%的国家总收入。相反,最贫困的10%的人仅赚取总收入的2%左右⑨。有太多的人,尤其是妇女,缺乏获得技能发展和体面工作的机会。总的说来,妇女仍然有着更高的失业率,参与劳动力的可能性更小,面临的不稳定就业风险更高,例如自营职业或充当家庭帮工。2014年,全球的妇女失业率为6.4%(而男子为5.7%),全球的妇女劳动力参与率为68.7%(而男子为81.7%)⑩。

第2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一、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主要做法

县委落实农村党员主体地位的做法,主要是开展了以“教育培训常态化、身份职责公开化、议事决策制度化、监督评价立体化、关爱服务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

推行教育培训常态化。一是坚持定时间培训。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村党支部结合实际,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培训日”,在开展好“”的基础上,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坚持定内容培训。在年培训总量不少于60学时情况下,围绕提高党员主体意识和政策理论水平,着力对党员进行科学发展观、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全县獭兔、果业、蚕桑、生猪、劳务等优势产业,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围绕党员需求遴选课题开展培训。今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整合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组织党校教师及农业、畜牧、蚕桑等专业技术人员77人组成11个组,分片区深入乡镇、村举办了十七大精神宣讲56场,开展了獭兔、果业、生猪等专题知识技能培训230余场次,受训农村党员18000余人次。三是坚持定方式培训。村党支部充分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培训的同时,采取邀请专家巡回授课、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下乡讲课、乡镇党委成员和联村干部到村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等,全县建立了6个技术培训基地,还建立了乡镇党委委员轮流到村上党课制度。

推行身份职责公开化。一是挂牌亮身份。为亮明党员身份,村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统一制作印有党徽和“共产党员户”字样的匾牌,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授牌并将其悬挂于党员户家门。二是设岗明职责。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原则,各村根据实际,分别设置了思想政治、公开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等4大类18个基本岗位,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三是履岗树形象。村党支部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采取帮助制订计划、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为上岗党员指路子、教方法、解难题,激励、引导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实行党支部委员联系上岗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双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无职党员履岗情况进行评议并公示,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评议会,评议结果作为是否继续上岗和年度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推行议事决策制度化。一是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对重要情况在党内优先通报,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在党内先传达,需作决策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党内先动员。二是健全党员定期点题制。在每月第一周,由党员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做好所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整理工作,每月底定期召开民情联系情况汇总会,由党员对村内热难点和群众所盼所怨事项进行“点题”,党支部根据党员点题情况确定决策议题。三是健全决策党员首议制。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的制定,党员发展、转正,后备干部培养,党内评先选优申报,贫困党员的评定帮扶等党内事务以及本村发展规划、公益事业建设、重大财务支出、村规民约的修订等村级重大决策事项,都先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议事会进行一事一议,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论证、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凡属党内事务,通过召开党员(党员代表)大会,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属村务重大事项,经党员(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再按规定程序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

推行监督评价立体化。一是规范党务公开。各村采取设立党务公开栏和党务公开监督岗、设立党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措施,增强公开实效。二是坚持动态质询。出台《党员动态质询办法》,建立党员动态质询制,党员可通过书面、口头或5人以上集体联名等形式对村级重要事务决策执行情况及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质询,并实行当面或一周答复制。三是开展定期评议。每半年由乡镇党委组织一次党员公开评议活动,由村“两委”向全村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示。

推行关爱服务人文化。一是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党员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优先纳入农村低保、优先技术培训、优先资金扶持”原则进行党内帮扶。二是健全服务党员机制。建立健全党员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党员接待室、党员阅览室、党员多功能活动场所等阵地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关爱,着力解决流出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三是认真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坚持定期走访与随时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做到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困难必访等“十必访”,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取得的成效

通过“五化”建设,县委在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实现途径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了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以基层党内民主的深入推进带动了基层人民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员主体意识,在发挥党员先进性上取得了新成绩。通过村党支部为农村党员挂牌、设岗,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和系列党内关怀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通过建立“党员培训日”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了党员素质,提高了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在抗震救灾中,县里涌现了主动请缨到重灾区参与救援的公安、消防、卫生等众多党员群体,许多党员到抗震救灾一线参与救助工作,涌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第3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1.1队组培训效果缺乏保障

队组培训主要包括每周的安全会、政治学习会、班前会等形式,一直以来,“干部讲、员工听”的形式,使得信息传达的有效性打了折扣。高效交流沟通、有效的班组学习机制、员工的主动参与是高效队组培训应该考虑的问题,煤矿安全文化的大众化应该建立在高效的队组培训基础上。

1.2后续培训缺少情感触动

据调查山西省部分大中型煤矿已采用安全目标风险抵押、岗位风险评估等办法。这些办法完美的实现了安全量化管理与教育经济相结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违章人员也融入人本化理念,比如:帮教制度,安全抵押金双倍返都体现了这一理念。但是,安全量化管理与教育经济管理只是从制度的角度使得职工认知煤矿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应是职工的情感认同,对于违章人员应增加体验触动环节。

2融入安全文化的安全培训新模式探讨

2.1丰富入职培训载体

1)影像案例教学方式。安全培训采取安全影像资料教学的方式,激发学员培训的兴趣,提高内心的震撼力和说服力。培训教师在培训前收集、整理本企业或外部的影像资料。然后,让学员经历分析讨论找原因提措施的过程。课后让学员写出心路历程、学习收获、个人建议等。最后,教师再根据学员作业补充所要传授的安全常识,让学员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从而让学员内心真正感受到事故的重大危害、吸取事故教训、学会煤矿安全常识。

2)计算机仿真安全培训是近年推出的一个比较全面、先进、模拟性强的培训系统。该系统功能十分强大,采用虚拟技术,计算机仿真操作培训,详细、直观、可视性强。在具体的安全培训使用中被分为3部分,虚拟井下瓦斯模拟系统模块、虚拟井下巷道系统模块和工种安全培训系统模块。

3)体验式教学方式。就是让学员做到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循环往复)的过程。首先,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然后通过相互交流、分享体验,最后通过整合应用到工作中。另外,现场操作演练、研讨法、网络教学、专题讲座、广播电视教学等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目前,晋煤集团成庄矿的“晨光工作室”便采用此模式培训机电技能人才,这一模式应加大推广力度。

4)做到“3个挂钩”,让学员必须学。“3个挂钩”指的是安全培训与奖励政策挂钩,奖励优秀学员自主选择岗位;与经济效益挂钩,如果学员没有通过安全培训考试,必须重新进行培训,而且扣除一定的工资;与上岗操作挂钩,未经培训合格,不能上岗。

2.2队组培训健全评价机制

队组的日常培训的安全知识分为煤矿安全常识、近期安全形势、现场安全隐患。不同的安全知识应放在不同的会议上有针对性传达,从而精简会议时间,有效传达会议内容。比如:煤矿安全常识主要于入职培训时集中学习;近期安全形势由每周的安全会、政治学习会传达;班前会主要传达工作面现场的安全隐患。规范队组各类会议的流程,明确会议目标,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增加会议纲要记录、会议时间限度、会议反馈环节。会议纲要记录规范队组领导讲话内容,会议时间限度精简会议时间,会议反馈使得队组领导可以在反馈中不断提升领导力及信息传递技巧。队组培训是煤矿安全文化大众化的最关键的环节,如何真正地将其落实到队组日常管理、矿工日常作业的各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基层管理人员作为预防事故的主要力量,其领导力和交流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安全管理实施。矿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即安全期望、安全认知及安全责任等都需要相应的指标去考核。日常队组培训评价指标。作业环境辨识、岗位风险防控、会议信息传达、矿工自主管理、奖惩激励机制、事故责任问责,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的运用从而保障队组日常培训效果。第一闭合环路:首先,由队组领导、技术人员、有经验岗位人员一起对井下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辨识,编制应急预案并制作《岗位风险评估提醒卡》。接下来,在班前会上传达岗位风险点、应急预案内容,发放《岗位风险评估提醒卡》。矿工根据自己的安全安全认知及提醒卡进行现场作业。第二闭合环路是对第一闭合环路的补充,矿工针对井下作业现场新出现的问题向值班干部反馈,并及时调整岗位风险防控预案。2个闭合环路的相互结合使得岗位风险防控预案具有时效性,可以准确导向现场安全作业。最后,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责任问责体系,对于有效杜绝作业现场事故发生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没能阻止事故发生的人员进行事故责任问责。建设安全文化网络学习机制,对于队组工作面现场的安全隐患通过矿工论坛、QQ群、微博等形式组织员工发言讨论,并安排相应人员定期整理论坛、群组、微博的信息,对于有效信息的者给予奖励,从而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对安全生产的重视,思想上逐渐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3后续培训情感触动

第4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 协作学习 视频会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2003年9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随后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式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任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在开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淡薄,加之一些校长对“农远工程”的忽视,缺乏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久而久之使“农远工程”的教学设施使用频率骤减。

1.2现在许多学校通过网络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这种网络学校模式适合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缺乏必要的监督,主要是靠教师的自主学习。虽然有点系统具有监督和评价机制。如有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统规定每个五分钟受训教师必须要点击培训主页。但是有些受训教师由于其他原因而只是按要求操作,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这种培训模式缺乏必要的实时的交流。

1.3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寒暑假期进行培训。主要是依托师范类高校、市县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培训内容多、受训教师多培训时间短等缺点,使得培训机构不能对所有的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起点行为能力分析,而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就挫伤了一部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而这种大课堂的集体培训使得受训教师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培训教师无法得到及时的受训反馈。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了。

鉴于上述问题,积极探索一种改进或辅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型培训模式。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协作学习模式构建

2.1协作学习含义界定。美国明尼苏达州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的“小组共同活动”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活动,使师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与其他人的学习;有的人从教学形式的角度认为: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的彭绍东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学习目标要求结成小组,通过人际沟通、互助与协同知识建构,提高小组与个人学习绩效的一种教学策略。我个人更认同彭绍东教授的观点,他更强调是为了提高学习绩效而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协同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2.2组建协作学习小组

为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组建每个协作学习小组的人不宜过多,一般4--8个较佳,较少协作学习小组缺乏互动,较多则受训教师没有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等。学校按自身的具体情况组建协作学习小组,按照学科教学分类,如数学、语文等。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进行详细调查,把握教师真实的培训需求,进而根据需求进行分组并把相关资料反馈给培训机构。以便培训机构能制定出更符合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培训机构挑选更符合培训的培训人员提供现实参考。

三、视频会议

3.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及视频技术等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工具。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在不同地域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网络传输线路、多媒体设备等,将视频、音频、文件资料互传,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人可以实时地看到对方图像,听到对方的声音,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

3.2视频会议系统在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应用

为保证视频会议的视频、音频共享的质量,必须要有稳定的网速保障。协作学习小组带着学习问题而来,可就关心的问题向培训教师提问,培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观点。培训教师在教授过程当中随时提问,即时提问使得受训教师不断思索,避免只听的机械学习。因为培训人员少,有足够的时间让受训教师进行思考、交流,培训教师通过受训教师的视频活动调节课堂氛围。

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受训教师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就某些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本身对别人也是一种共享和评价。

四、完善监管、评价和奖励机制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监管机制,由于视频会议系统一般有录屏功能,可以把中小学教师参见继续教育培训的现场情况实录下来,学校要指定技术教师对视频教学的录像进行整理、优化刻录成光盘进行分类保存。一方面光盘可以作为评价参训教师的资料,使得参训教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在本校内提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资源共享等。

对于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加或取得优异成果的个人,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褒奖。而对于那些不能及时参加培训或主动性不强的教师,学校给予批评、写检查等处罚。

如此,必将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更加理想。

五、总结

在协作学习小组模式下,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也存在不足。首先,这种培训模式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只能是同一时间培训者和受训者一同进行;而且对网络环境要求高、网速要达到一定速度并且保持相对稳定性。其次,与寒暑假培训相比,这种培训模式受训人员少,培训时间要长。

总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必将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而且互联网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前进,未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也将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小学计算机教学初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3):96.

第5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现在开会。今天的会议,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来的第一次党务工作培训会,也是各中心校党总支划归局党委管理以来的第一次培训大会。这次培训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党务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凝聚集体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参加今天培训会的有: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以及各直属学校支部(总支)组织委员共155人。

今天的培训会主要有以下四项议程: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局党委副书记、局纪委书记谈平生同志对07年局党委主要工作进行回顾,对08年党委主要工作进行重点强调部署;

大会第二项:由局党政办副主任冯强同志组织大家学习《局党委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暂行规定)》;

大会第三项:由局党政办严慧汇老师就规范党务管理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大会第四项:请局党委书记刘仁汉同志做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所有议程已经进行完毕。会上,局党委副书记、局纪委书记谈平生同志对07年局党委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08年党委重点工作做了再强调、再部署,局党政办副主任冯强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局党委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严慧汇老师就党建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局党委书记刘仁汉同志就党委工作做了重要强调,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内容理论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培训会精神,我再补充三点,六个字:

一是“落实”。今天,各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以及各直属学校支部组织委员到会,希望大家能摆正自己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正确处理好党建与行政的关系,真正将党建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各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要明确自己作为本总支、本支部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按照局党委的规定和要求,将08年党建工作思考在心,抓实在手,对各项工作认真计划、及时安排、严格落实;

要及时将本次会议精神向全体党员教师传达,把党员教师的思想、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各初中、高职中的组织委员,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学校、支部主要领导汇报,并认真做好对局党委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是“学习”。作为短期集中培训,一上午就会过去。培训会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仅仅靠短短一上午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的学习。要将这次学习作为新的起点,当作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自觉学习的开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尽职尽责地做好所担负的工作。

第6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现在开会。今天的会议,是贯彻落实*精神来的第一次党务工作培训会,也是各中心校党总支划归局党委管理以来的第一次培训大会。这次培训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规范党务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凝聚集体合力,推进各项工作。参加今天培训会的有: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以及各直属学校支部(总支)组织委员共155人。

今天的培训会主要有以下四项议程: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请局党委副书记、局纪委书记谈平生同志对*年局党委主要工作进行回顾,对*年党委主要工作进行重点强调部署;

大会第二项:由局党政办副主任*同志组织大家学习《局党委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暂行规定)》;

大会第三项:由局党政办*老师就规范党务管理方面进行补充说明;

大会第四项:请局党委书记刘仁汉同志做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所有议程已经进行完毕。会上,局党委副书记、局纪委书记谈平生同志对*年局党委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年党委重点工作做了再强调、再部署,局党政办副主任*同志组织大家学习了《局党委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老师就党建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局党委书记刘仁汉同志就党委工作做了重要强调,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议内容理论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培训会精神,我再补充三点,六个字:

一是“落实”。今天,各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以及各直属学校支部组织委员到会,希望大家能摆正自己位置,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正确处理好党建与行政的关系,真正将党建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各中心学校总支书记、各学区支部书记,要明确自己作为本总支、本支部抓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按照局党委的规定和要求,将*年党建工作思考在心,抓实在手,对各项工作认真计划、及时安排、严格落实;要及时将本次会议精神向全体党员教师传达,把党员教师的思想、行动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各初中、高职中的组织委员,要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学校、支部主要领导汇报,并认真做好对局党委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是“学习”。作为短期集中培训,一上午就会过去。培训会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仅仅靠短短一上午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平时的学习。要将这次学习作为新的起点,当作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自觉学习的开端,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尽职尽责地做好所担负的工作。

第7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一、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 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问题

1.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很多地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在内容上缺乏系统规划,没有预先就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订详尽、科学且结合本地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实际的培训大纲。实际培训中往往只是对《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进行纯理论上的解读,缺乏针对代表履职实际和本地地方人大工作实际的内容。“法律规定了代表有审议、提案、提议、选举、质询、询问、罢免、表决、视察等多项职权, 但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大多为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而对代表如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进行执法检查, 如何审议财政预算报告、如何进行持证视察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却很少。”[2]

2.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形式单一。一些地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往往简单地采用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的课堂讲授方式,而不是从基层人大代表不同于学校教育中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出发而采用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培训基层人大代表时, 一些地方方法不灵活, 往往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 培训中又大多是照本宣科, 给代表读读宪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 没有实例讲解, 不能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3]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的培训形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

3.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组织实施有待强化。很多地方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未能制定系统、科学的组织保障制度。对培训的课时、培训的教材与教学资料、培训的师资力量、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培训的经费保障等都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往往等培训开始时,随机临时应付。

4.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中如果没有培训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当然无法调动基层人大代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多地方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根本就没有设计对培训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培训完毕即告结束。或者只设计了以试卷作答的考试方式进行培训考核,只注重对培训知识的识记而非针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后的履职情况等培训的实效进行考核。

(二)完善与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必要性

1.完善与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是应对现行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问题的需要。自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内容以来,全国各地基层地方人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对基层人大代表进行培训是一项地方人大普遍开展的工作。《代表法》第四条第四款将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学习作为人大代表应当履行的义务予以规定,第三十九条更是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参加履职学习,协助代表全面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履行代表职务所需的法律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然而,现行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效果欠佳,甚至很多地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然而,从现有研究的反馈来看,近年来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多不足,整体上仍需要较大改进。”[4]完善和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正是解决现有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存在问题的需要。

2.完善与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是提升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进程的步伐明显加快,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彰显。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承担国家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人民代表大会,在治国理政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地位的提升与作用的强化,对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立法审议还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都需要人大代表充分展现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5]。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占据了全体人大代表的大多数。基层人大代表素质的提升,是人大代表素质提升的关键。“目前,全国有300多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他们素质的高低,履职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人民当家作利的实现。因此,强化代表的责任意识,提高履行职务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6]只有增强基层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大代表素质提升和能力的飞跃。而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实效,正是增强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3.完善与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是推进人大制度改革创新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在2014年9月5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重大的历史责任。近年来,理论界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很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创新的设想与建议。而实践中,很多地方都在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的探索。这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创新的理论设想与实践举措包括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人大代表的专职化、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与人大代表工作室制度、人大代表退出机制等诸多内容,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效能,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职能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内含的各项制度之间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创新,与上述各项人大制度改革创新,本质上都是为了提升人民代表大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实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毋庸置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理论研究,已有了长足进展,但仍需持续地深入和全面系统地推进。”[8]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创新是整个人大制度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二、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镇江实践

经过十年来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实践,镇江在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目标确定培训内容

依照《镇江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的规定,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包括三部分:(1)宪法、法律和人大制度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宪法》以及《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和《江苏省实施〈代表法〉办法》《江苏省选举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既让人大代表了解宪法的基本知识、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地方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了解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代表的权利、义务。同时结合江苏实际,让代表了解江苏省相关地方性法规,增强代表学习基本理论的针对性。(2)代表履职的程序、形式和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关乎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知识。其主要围绕代表依法履职,让代表学习镇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及有关的制度、办法等,学习如何在大会期间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财政预算和决算,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代表工作的文件,学习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方法以及代表在闭会期间参加各项活动等方面的规定,了解有关机关和组织对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程序和方法。(3)代表履职所需的其他专门知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提升人大代表综合素质而设计。主要包括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结合立法、监督和代表专题调研、视察,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等方面的工作,学习所需要的有关专门知识。从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看,其突出了能力导向的培训思路,重在通过为基层人大代表提供实用的履职知识和相关专门知识,提升其参政议政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安排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在培训形式的安排上也颇具特色。结合基层人大工作实际和人大代表个人情况,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培训。(1)人大代表初任培训。人大代表初任培训由市人大常委会或委托各辖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初任人大代表安排两天左右的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宪法基本知识、代表地位、权利和义务,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工作程序等内容。初任培训于新一届代表当选后至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前进行安排,以利于初任人大代表学以致用,在经过培训后利用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参政议政。(2)履职培训。履职培训结合镇江市人大工作实际,于每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至三次会议的两年期间内安排,以两至三天集中培训的方式,主要以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的方式,结合执行代表职务,学会期间如何审议工作报告等,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及办理;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开展等。(3)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结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及人大的工作安排,在代表五年任期内,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专题进行深度培训学习。(4)其他形式的培训。诸如:基层人大代表小组、行业代表小组在人大闭会期间结合本组实际,采用集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人大代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代表赴外地学习考察等。

(三) 强化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保障措施

依照《镇江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的规定,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应该具备充足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其有效运行。(1)培训经费保障。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培训的有关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代表所在单位对代表参加培训,应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予以保障。(2)培训组织保障。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予以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制订代表的五年培训规划,并根据培训规划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同时将代表培训的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印发给代表和辖市区人大常委会。(3)培训时间保障。明确代表参加学习培训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活动。新当选的代表在任期内参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4)培训资料保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负责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资料的审定和编印,将相关授课制作成视频文件光盘,并向代表寄发培训资料、授课视频光盘和各级人大刊物等。

(四)注重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考核验收

依照《镇江市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的规定,所有培训结束后,都需要进行验收考核。验收考核的形式可以根据情况,安排考核测试、试卷考试、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的依据之一,镇江还建立了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档案,记录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基层人大代表的培训学习内容、培训课时时长、培训阶段以及整体的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情况。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档案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负责建立。除了可以作为参与培训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的依外,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档案也是总结培训经验、改建后续培训的重要手段。

三、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在当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背景下,针对现行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结合镇江市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完善与创新。

(一)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

1.明确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内容属性。《代表法》第四条、第三十九条将代表接受履职培训学习作为人大代表的一项法律义务予以规定。作为法律义务的人大代表履职培训学习,既是业务能力的培训学习,也是政治素养的培训学习。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仅是一种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而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观念与意识形态内涵。“从法律文本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人大制度体现出最大限度的共和特征和民主特征,它远远超越了西方式的代议民主,超越了西方式的分权制衡体制,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和原则落实到了真正的制度设计之中。”[9]一定程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一种国家治理的工具,更是一种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制度。因此,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内容,就不应该仅限于履职业务能力的培训,还应该包括对其政治素养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其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政治嗅觉的敏感性和政治观念的先进性。要明确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内容属性,即其既是业务能力培训,也是政治能力培训。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在这方面也有所尝试,其将政治素养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必备的能力之一,并围绕提升基层人大代表政治素养而专门设置了培训课程[10]。

2.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的要求,确立能力培养导向而非知识传授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与面向未成年人的学校教育一般以知识传授为主不同,作为一种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形式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理应以能力培育为导向。这种能力,既包含代表的履职业务能力,更包含代表的政治能力。设计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坚持能力导向。这方面可以参照前文所述的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做法,以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政治能力为导向,为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在提升基层人大代表政治素养与能力方面,可以设置《形势与政策解读》《人大代表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等课程;在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业务能力方面,可以设置《宪法》《立法法》《代表法》《监督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提案规范》《预算与财政法》《司法制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社会调查》《口才与沟通》《谈判技巧》等课程。另外,要结合地方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或者参与培训的基层人大代表的提案、建议与质询工作的实际,设计若干针对性强的专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以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

3.按照模块化课程设置理念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方案。基层人大代表来自不同行业与岗位,年龄、职业、专长与受教育经历等各不相同。“由于自身特性的差异,不同代表对培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11]依照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在设计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课程体系时,在满足共性要求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兼顾不同的基层人大代表在年龄、职业、专长与受教育经历上的差异,尽可能提供适合其差异化需求的培训课程。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理念,为基层人大代表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选择,不失为一种上佳的方案。“所谓课程设置模块化,就是运用系统模块化设计原理,以课程教育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建立分层级的课程模块管理系统,分别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成相对完整独立的课程模块,构建各学科课程模块库,由学习主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按培养计划选择确定课程模块,组合形成个性化课程体系。”[12]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让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模块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掌握学习进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化学习,保证每学完一个模块就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能力或技能。

(二)完善基尤舜蟠表培训形式

1.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内容丰富,课程数量众多。如果完全依靠集中培训,很难完成全部内容的培训任务。因此,需要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利用基层人大代表大部分具有相当的受教育程度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优势,在集中培训之余,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进行相应课时的自学。

2.坚持课堂讲授与其他培训形式相结合。在对基层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时,课堂讲授无疑是重要的培训形式。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而忽略其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基层人大代表本身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在对其进行培训时,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达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集中培训中可以就相关培训课程内容结合基层人大的工作安排或者基层人大代表所在岗位、单位的工作实际,穿插组织参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科目,一方面强化对相关培训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识记,增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参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让基层人大代表运用或者验证课堂教学知识,从而进一步升华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可以在诸如《口才与沟通》《谈判技巧》等课程中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采用会议模拟、模拟谈判、小组讨论、辩论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当下,以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对教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手段,是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产物。它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为教育服务。并以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为主要媒介,通过各种媒体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而达到教学目的。”[13]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当然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充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一方面可以考虑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相关培训课程制作精彩的课件,以供课题教学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相关精彩的课堂授课进行录制,制作成视频光盘,上传到网络作为网络课程在更大范围内予以分享。还可以利用基层人大网站设置相关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论坛,或者建立基层人大代表培训QQ群、微信群,供参与培训的教师、专家学者、基层人大代表就课程内容进行辅导答疑、讨论。更可以利用微信平台设置微课堂,将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相关精品课程上线传播。

(三) 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

对基层人大代表进行培训的目的,在于增强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并进而让这些增强了的履职能力被运用于基层人大代表的履职实践中。因此,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核上,还应该考核其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效果,即其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参政议政的实效。一定程度上,后者更是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的重点。故而在设计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制度时,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试卷作答、调研报告、论文、学习心得等的写作等考试或者测评的方法,进行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第一阶段的考核。考核的内容是基层人大代表对相关培训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其次,通过考察参加培训的基层人大代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情况,进行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第二阶段的考核。考核的内容是基层人大代表将所掌握的培训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效果。具体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参与培训的基层人大代表提议案数量、质量,联系社情民意、进行监督质询等参政议政的情况等确定考核等级。

(四)创新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组织实施保障、经费保障与师资保障

当下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组织一般由各级人大常委会负责组织,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或者专门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培训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应该说这符合《代表法》将参与培训学习作为人大代表法律义务的规定精神,体现了作为国家机关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基层人大代表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也确保了培训经费的投入。考虑到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基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职能的不断强化,且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逐步推进法律体系日趋丰富完善后法律知识体系不断扩充,基层人大代表在培训课程内容、培训频次等方面均会有较大的增加。这自然会相应增加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组织实施保障和经费保障的任务。另一方面,随着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中国社会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60万家,其中公益组织1.6万家。而截至2016年7月,中国公益基金会已达5000家。这些数量庞大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中,肯定有很多有志于参与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这样的公益事业,而且很多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具有培训专长和专业培训力量。因此,可以在坚持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基层人大代表培训主体责任和主要由政府财政承担培训经费的同时,在确保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培训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发挥相关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的培训专长,让一些专业的公益培训组织或者研究机构承担一定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组织实施任务,协助组织、承办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承担部分培训费用。在减轻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方面的组织实施保障压力的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承担培训经费的压力,并且可以借助相关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的培训专业特长,提升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质量与效果。另外,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相对固定的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师资队伍。具体可以考虑通过吸收高等院校教师、从事人大理论研究的学者、相关具备培训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中的培训教员、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内具有理论素养的干部等,组建基层人大代表代表培训的师资队伍。

(五)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整体改革推进基层人大代表培训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1.运用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强化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效果。立法助理制度在国外是一项十分普及的制度。长期以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普遍实行了立法助理制度,给议员配备立法助理,协助议员完成调查、提案、立法、质询等工作。以美国为例,“到目前橹梗美国众议院有1200位左右委员会助理,参议院有1002位,平均每位众议员有17位个人助理,每位参议员有44位立法幕僚或助手。”[14]立法助理制度的存在,给议员履行职责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客观上立法助理充当了议员的智囊,议员通常会通过立法助理的帮助,了解一些具体的专门问题,熟悉一些原本不熟悉的领域。因此,某些时候立法助理类似培训老师,一定程度上立法助理制度具有培训制度的类似功能。建立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是近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的内容之一。2002年以来,深圳、重庆等地都试行过给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立法助理[15]。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在建立“代表工作室”的基础上,推出“人大代表事务助理”,协助人大代表履职[16]。这标志着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由人大常委会成员扩展到了一般的人大代表。现实中也有人大代表个人出资聘请立法助理协助自己履行代表职责[17]。随着理论上关于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如果基层人大代表配备了立法助理,就可以利用立法助理制度所具有的与培训制度类似的功能,让基层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借助于立法助理的交流,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运用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强化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效果。

2.将人大代表退出机制运用于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我国关于人大代表退出机制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代表法》和《选举法》中。《代表法》第四十一条有关于代表资格终止情形的规定。依照《代表法》第四十一条,代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代表资格终止:(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二)辞职被接受的;(三)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四)被罢免的;(五)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六)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同时,《选举法》也规定了代表罢免制度。《选举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上述诸多人大代表退出方式中,只有罢免带有明显的惩罚性。在人大代表退出机制创新过程中,一些地方基于《代表法》第四十一条和《选举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衍生出“建议辞职制度”[18]。而建议辞职制度作为一种人大代表退出机制,也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因此,可以通过罢免制度和建议辞职制度这两种人大代表退出机制,强化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考核。如果基层人大代表培训过程中考核成绩不佳,不能有效履职尽责,则有可能因此而承担被罢免或者被建议辞职的后果。这样就通过人大代表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考核效果,刺激基层人大代表学习的动机,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基层人大代表培训的效果。

注释:

[1]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学习以来,十届全国人大期间,共举办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14期,参加学习的全国人大代表近1100人次;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共举办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33期,参加学习培训的全国人大代表近6500人次;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已组织专题学习班和研讨班10期,每年组织代表参加集中学习约1000人次。相关内容参见:朱宁宁:《 代表培训制度化助力代表履职》,载《法制日报》2016年9月27日第10版。而近年来全国人大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等许多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以及地方各级人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的许多有益探索,也说明了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人大制度的改革创新。

[2][3]王丽琴:《基层人大代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载《新疆人大(汉文)》2008年第7期。

[4][11]成小红、强舸:《越南国会代表培训工作的经验与启示》,载《人大研究》2013年第9期。

[5]从201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的修订这一极为普通的微观现象可以窥探出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人大代表肩负的职责日益重大,对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2015年修订《代表法》,通过修改相关条款,在人大代表的工作视察、专题调研、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和参加执法检查、人大代表批评建议权、人大代表对选区选民的履职报告义务等方面都进行了强化。

[6]王宜永:《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槐荫区五里沟地区人大代表小组为例》,载《人大研究》2010年第3期。

[7]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主要举措是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中增加竞争性。如四川省雅安市选择三个乡镇进行了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探索。从288人报名参加人大代表竞争的人员中经过公推选择193人成为正式代表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雅安因为这场制度试验而入选2007年度第四届“地方政府创新奖”。相关内容参见:黄小谨:《地方人大制度创新的理论探析》,载《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从理论上提出人大代表专职化主张的学者较多,如,张瑞存:《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化的现实障碍及其未来发展》,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3期;刘淑华、郭颖:《论人大代表专职化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4期;殷焕举、李晓波:《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载《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等。实践中全面实行人大代表的专职化并未见诸行动,但是增加专职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很普遍的改革举措。2002年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为兼职常委会委员聘请19名法律助理,2004年重庆市人大试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人立法助理制,这些都是人大代表立法助理制度的改革尝试。相关内容参见,邹平学:《论健全完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制度》,载《求实学刊》2005年第4期;俞荣根、刘霜:《立法助理制度述论》,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关于人大代表设立个人工作室,现实中个别地区曾经进行过尝试。但2010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作《关于代表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时表示,工作机构是代表履职的集体参谋助手和服务班子,代表不设个人工作室。相关报道见《人大代表不设“个人工作室”》,载《西安晚报》2010年8月24日第2版。关于人大代表退出机制主要着眼于其完善。相关论述可参见,陈应珍:《人大代表退出机制的困境与出路――兼议“建议辞职制度”》,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王占红:《人大代表退出机制需要规范运作》,载《人大研究》2015年第9期。

[8]周长鲜:《论我国人大代表培与研修体系的构建》,载《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9]刘建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长与国家形态的更新》,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10]在镇江基层人大代表培训方案中,围绕提升基层人大代表政治素养设置有三门课程,即《党的政策解读》,主要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与意识形态。《省委政策解读》,主要解读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政策解读》,主要解读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

[12]柯佳敏:《地方高校研究所教学改革思考――课程设置模块化与开放式教学创新》,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13]刘涤非、赵励宁:《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载《现代情报》2008年第9期。

[14]邹平学:《论健全完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制度》,载《求实学刊》2005年第4期。

[15]相关内容参见邹平学:《论健全完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制度》,载《求实学刊》2005年第4期;俞荣根、刘霜:《立法助理制度述论》,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2期。

[16]相关报道参见:卢鸿福:《“人大代表事务助理”为人大代表履职助力》,载《人民之声报》2016年第28期第2版。

[17]民营企业家、浙江省义乌市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在2003年10月创立了代表联系点,招聘专家助手处理有关事务。相关报道参见《南方周末》2004年2月12日A2版相关文章。

第8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提升效能为重点,效能监察为手段,积极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政府,促进我县水利事业平稳较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局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四)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分为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完善提高3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实施方案(3月)。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报同级人事、法制和信息产业部门备案。领导小组及时开展好学习培训、宣传发动等工作,扩大知晓度和参与面。

第二步:组织实施(4月—11月)。领导小组按照制定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步:完善提高(12月)。领导小组对行政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考评,形成书面材料,于12月10日前报同级人事、法制及信息产业部门。

四、具体措施

领导小组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

1、建立培训报备制度。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培训计划,科学选择培训专题,并于4月12日前将年度培训专题报办公室备案。

2、建立集中培训制度。要强化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单位集中培训专题不得少于3个,每个专题不得少于3个学时,全年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个学时。

3、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利用**人才培训网管理软件及时将培训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人员等情况进行网上登记;要建立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对未完成培训计划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补课。

4、建立培训抽查制度。各股室要于12月1日前将年度培训总结及培训课件报领导小组,将对各股室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和考评。

5、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制度。按照州委办《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汇总积分,重视学习培训积分结果的利用,把学习培训积分作为干部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要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1)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程序和条件。审批项目、程序和条件应当于5月上旬公布。

(2)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5月上旬,呈报行政审批项目,要及时呈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不具备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条件的行政审批项目,集中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服务。

(3)整治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领导小组要在9月1日前,组织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违反行政审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2、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编制目录。4月底前,各股室行政执法要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确定本单位行政处罚事项,将现行有效的行政处罚依据(包括颁布机关、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标准、幅度等)编制成目录。

(2)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4月底前,各股室要按照《**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具体裁量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于5月底前,提交局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方能执行,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并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

3、规范行政复议行为

(1)畅通行政复议

受理渠道。规范行政执法文书,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

(2)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案件审理按规定实行规范化操作;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和争议、影响大小,分别采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等审理方式办案;正确用好和解、调解手段,把好事实关、法律关、裁决关、善后关。

(3)认真抓好行政复议案件统计和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工作。推进统计报表电子化,严格上报时限,加大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的备案审查力度,强化个案监督,解决共性问题,落实错案确认和责任追究制度。

(4)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能力。行政复议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和设施保障应当与工作任务相适应。保证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工作的开展情况应当每月形成书面材料报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后,报本级人事部门以及上级政府法制部门。

(三)实行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

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1、确定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要从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见附件二)中确定2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选报表要包括重点工作名称、负责人、责任主体、项目开始时间、总体完成时间、阶段目标及阶段目标完成时间等内容,见附件三),于4月12日前报办公室。确定的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经报同级政府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审定后,于4月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2、实施目标倒逼管理。要按照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对经审定的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倒逼管理,切实保障年度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3、进行目标成果督查。各股室在选报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每半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自查工作,年终形成年度自查报告于12月5日前报送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12月10前报送同级人事、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同时局领导小组将在12月中旬选取50%的股室进行抽查,并形成督查报告。

(四)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要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1、建立一线工作联系制度。要围绕水利工作决策和部署,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领衔主办、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深入一线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立一线工作联动制度。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问题,建立以职能股室牵头,相关股室参与,涵盖问题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做到一个股室能为一线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其他股室合作解决的,互相联动,共同解决,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

3、建立社情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谏言献策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实施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工作效率。

2、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信息依申请公开等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机关听证、通报、公示事项以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加强系统网站建设和股室网站群的资源整合,完善网上咨询、网上、网上申报、公众建议与反馈等公共服务。

3、建立健全网站、电话便民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整合电话、网站和便民的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五、工作要求

行政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主要领导担任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主抓,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合理制定计划,细化方案,做到扎实深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强监督指导

领导小组要对股室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实施动态监督;要加强对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推进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9篇:培训体会及建议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提升效能为重点,效能监察为手段,积极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行政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政府,促进我县水利事业平稳较发展。

二、主要内容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局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四)推行一线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务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分为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完善提高3个步骤:

第一步:制定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报同级人事、法制和信息产业部门备案。领导小组及时开展好学习培训、宣传发动等工作,扩大知晓度和参与面。

第二步:组织实施。领导小组按照制定的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三步:完善提高。领导小组对行政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考评,形成书面材料,于月日前报同级人事、法制及信息产业部门。

四、具体措施

领导小组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搞好服务、提高效率,建设政治坚定、务实高效、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机关为目标,开展以“忠于祖国、服务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学习培训和“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读书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使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质上有新提高。

1、建立培训报备制度。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培训计划,科学选择培训专题,并于月日前将年度培训专题报办公室备案。

2、建立集中培训制度。要强化集中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单位集中培训专题不得少于3个,每个专题不得少于3个学时,全年集中培训不得少于10个学时。

3、建立培训登记制度。利用人才培训网管理软件及时将培训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形式、人员等情况进行网上登记;要建立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对未完成培训计划的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补课。

4、建立培训抽查制度。各股室要于月日前将年度培训总结及培训课件报领导小组,将对各股室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和考评。

5、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制度。按照州委办《关于印发州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积分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每年汇总积分,重视学习培训积分结果的利用,把学习培训积分作为干部职务晋升、考核的依据。

(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是政府效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机关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要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1)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程序和条件。审批项目、程序和条件应当于5月上旬公布。

(2)推进行政审批集中办理。月上旬,呈报行政审批项目,要及时呈报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不具备进驻便民服务中心条件的行政审批项目,集中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服务。

(3)整治违法违规行政审批行为。领导小组要在月日前,组织一次专项整治活动,对在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违反行政审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2、规范行政处罚行为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编制目录。月底前,各股室行政执法要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确定本单位行政处罚事项,将现行有效的行政处罚依据(包括颁布机关、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和标准、幅度等)编制成目录。

(2)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月底前,各股室要按照《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规定》及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具体裁量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于5月底前,提交局长办公会审定通过后方能执行,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并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

3、规范行政复议行为

(1)畅通行政复议受理渠道。规范行政执法文书,落实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

(2)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案件审理按规定实行规范化操作;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和争议、影响大小,分别采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等审理方式办案;正确用好和解、调解手段,把好事实关、法律关、裁决关、善后关。

(3)认真抓好行政复议案件统计和行政复议决定备案工作。推进统计报表电子化,严格上报时限,加大对重大行政复议决定的备案审查力度,强化个案监督,解决共性问题,落实错案确认和责任追究制度。

(4)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能力。行政复议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经费和设施保障应当与工作任务相适应。保证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工作的开展情况应当每月形成书面材料报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后,报本级人事部门以及上级政府法制部门。

(三)实行重点工作目标倒逼管理

要树立现代管理理念,通过对重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推动执行力的提高。

1、确定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要从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中确定2项工作,实施目标倒逼管理,形成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选报表要包括重点工作名称、负责人、责任主体、项目开始时间、总体完成时间、阶段目标及阶段目标完成时间等内容,见附件三),于月日前报办公室。确定的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经报同级政府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审定后,于月底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2、实施目标倒逼管理。要按照目标倒逼管理重点工作选报表,通过流程再造、时间分解控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人,对经审定的重点工作实行全过程倒逼管理,切实保障年度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3、进行目标成果督查。各股室在选报的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每半年要进行不少于1次的自查工作,年终形成年度自查报告于月日前报送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月前报送同级人事、政府督查、行政监察部门。同时局领导小组将在12月中旬选取50的股室进行抽查,并形成督查报告。

(四)推行一线工作法

一线工作法是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有力手段。要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决策在一线制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

1、建立一线工作联系制度。要围绕水利工作决策和部署,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领衔主办、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形式,深入一线解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立一线工作联动制度。对群众关注的急、难、愁问题,建立以职能股室牵头,相关股室参与,涵盖问题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的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流程通畅、高效快捷的一线公共服务体系。做到一个股室能为一线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需要其他股室合作解决的,互相联动,共同解决,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

3、建立社情民意沟通制度。要充分依托各种媒体,构建与一线群众快捷方便的联系沟通平台,了解一线群众诉求,就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大决策、项目及敏感事项等问计于民,将群众的谏言献策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就与民生相关的重大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群众诉求问题处理结果等及时进行通报,接受社会监督。

4、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要对重点工作、重大实事项目的落实情况、在一线为群众办实事的情况、一线群众诉求事项的处理情况等,严格按照明确的事项、标准、时限、要求,实施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杜绝各种扯皮、推诿现象。

(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务工作效率。

2、依托县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信息依申请公开等制度建设,规范行政机关听证、通报、公示事项以及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网上,加强系统网站建设和股室网站群的资源整合,完善网上咨询、网上、网上申报、公众建议与反馈等公共服务。

3、建立健全网站、电话便民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查询专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推进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整合电话、网站和便民的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五、工作要求

行政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的有序推进。那一世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主要领导担任行政能力提升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主抓,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合理制定计划,细化方案,做到扎实深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强监督指导

领导小组要对股室推进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实施动态监督;要加强对行政能力提升制度推进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保证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