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

第1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负责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开展,并按时完成。具体做了以下各项工作:

1、武装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武装部今年顺利完成了征兵前期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实施新入伍青年的体检工作以及入伍前的政治教育、体能训练等各项工作,完成了定兵工作、新兵的起运和入伍后的回访工作,今年入伍新兵为9人,超额完成送兵任务;目前,所有新兵在部队表现均比较优秀,受到部领导的表扬。利用横幅、广播车等宣传手段,宣传兵役登记是男性公民的义务,提高知晓率,完成全镇年满18周岁男性兵役登记330人。兵役登记率达100%。我镇今年组织了60名基干民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利用两天时间对所有民兵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队列队形训练、体能训练、抢救抢险技能训练等,通过训练民兵,有了自己的队伍,为镇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保障。

2、交通工作:完成柏油路路5.6公里。完成进村路、生产路共计12公里。目前全镇所有通村路已经全部硬化。段家境内韦罗高速已经复工,后续问题正在积极对接;育红洛河大桥也开始动工,完成前期的部分征地工作,目前工队已经进入工地开始施工。与农管站等职能部门对接,完成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检查,保证群众出行安全。

3、农机工作:今年完成农民购置农机补贴196户,补贴金额241300元。作为试点镇,完善各类台账资料,迎接国家、省上对我县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的验收工作。

4、住建工作:今年完成危房改造补助户数11户,其中群众自建其中C级9户,补贴16.2万元,D级2户,补贴4.7万元。完成贫困户“三改三化”(美化、绿化、亮化)41户,每户补助5000元。完成对贫困退出村的危房鉴定工作,确保垣雷村顺利脱贫。及时上报传统村落东高垣村的规划和工程进度,对接天然气公司,做好气化乡镇工作,目前气化工作已经进入段家村,准备施工。与县规划站对接,完成育红村污水处理站的前期调研工作。

5、安全生产:每季度定期组织驻镇双管单位对辖区进行安全大检查,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时间节点都能按时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影响资料的收集与上报。全镇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6、食品药品:与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起来,每季度组织食药所对学校、食堂、各超市等进行集中检查,重大节日也能按时检查,全年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

7、消防安全:能及时与消防大队对接,在全镇定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大检查工作,定期上报各类资料。

8、市场监管:能定期组织职能部门对境内各集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保障段家辖区市场稳定,并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9、电力工作:与供电所对接,保证全镇群众能够正常使用生活、生产用电。配合镇环保等工作,对不合规企业进行停电停业整改,配合扶贫工作,做好贫困退出村的用电全入户的资料准备工作。

第2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创新、精致、幸福”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解决农民“行有所乘”为根本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资源共享、衔接有序、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镇村公交发展格局,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均等化交通出行服务。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推进镇村公交发展是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县(市、区)、乡(镇)政府是推动镇村公交发展的责任主体,交通、财政、规划、公安、安监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管理服务,为镇村公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推进镇村公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特征,探索合理模式和路径,调整好各方利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不断总结,稳步推进。

3、政策创新、保障到位。推进镇村公交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树立城乡一体、均等服务、以人为本、节约经营的发展理念,创新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组织领导、财政资金、道路设施、站亭建设的综合保障,切实提高镇村公交运行质量和覆盖水平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出行。

三、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确保全市60%以上乡镇开通符合标准的镇村公交,其中重点中心镇100%开通。镇村公交公司化经营率100%,运行车辆GPS安装率100%,运行车辆符合国家排放要求100%。

具体年度目标:年,优先选择重点中心镇,确保邗江区5个以上,各2个以上乡镇开通镇村公交;2012年,邗江区80%以上,30%以上乡镇开通符合标准的镇村公交,其中重点中心镇100%;2013年,50%以上乡镇开通符合标准的镇村公交;2014年,0%以上乡镇开通符合标准的镇村公交。

四、建设要求

1、镇村公交的责任主体。县(市、区)、乡(镇)政府是发展镇村公交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要编制县域镇村公交线网规划,出台镇村公交发展的扶持政策。

2、镇村公交的内涵。镇村公交是指以乡镇为单位或者相邻几个乡镇为片区,连接乡镇至行政村(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具有公交基本特征的客运线路。

3、镇村公交的标准。镇村公交实行公司化经营、低票价运行,运作模式实行“五定五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站点、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正常运行时间一年以上,服务质量考核优良,旅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建有农村客运站的,镇村公交进站经营,并与县乡客运班线实现无缝衔接;班次平均间隔时间应满足出行需求;统一选用符合基本技术要求的经济型车辆,统一喷涂镇村公交标识;车容车貌良好,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统一安装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公示服务承诺、监督投诉电话和线路走向图;镇村公交的开行和运行符合《省农村客运班车安全保障工作规定》有关要求。

4、镇村公交的经营主体。镇村公交的经营主体为现有专业客运企业或是其成立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必须实行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和承包经营。

5、镇村公交的管理主体。镇村公交管理的主体为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各地乡镇交管所在当地运管机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镇村公交经营秩序管理和农村客运站驻站管理。

五、实施步骤

镇村公交的发展分为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总结提高三个阶段。

1、试点先行。各县(市、区)政府研究编制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出台镇村公交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全市选择邗江区杭集镇作为镇村公交开行的试点乡镇,各县(市)优先选择市级重点中心镇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发展。

2、全面推进。各地按照镇村公交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组织实施,有序推进镇村公交发展计划。

3、总结提高(2015年)。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全面提升镇村公交的服务与质量,建立镇村公交发展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1、基础设施。根据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各县(市、区)政府对不符合客运车辆安全通行条件的农村公路和桥梁,应优先提前列入改造计划,采取新建、拓宽、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等有效措施加快改善,确保道路安全通行条件。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应围绕乡镇总体规划和路网、集中居住点规划,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全市镇村公交发展计划涉及的路、桥新建、改造项目要提前完成,所有涉及改造或新建的路、桥须在2013年前完成。

2、政策扶持。经考核验收,省交通运输厅对开通符合标准镇村公交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每个乡镇奖励资金40万元;市将给予一次性专项奖励;各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出台和落实配套支持政策。镇村公交发展涉及的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除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下达的专项补助外,地方财政要加大投入,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

3、财政补贴。镇村公交实行低票价,其经营性亏损以及承担的社会公共服务等政策性亏损,由各县(市、区)财政、当地乡镇在考核、考评、审计的基础上,全额予以补贴补偿。镇村公交的税费征收项目全额免征。

七、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交通、财政、规划、公安、安监、国土、审计、税务、物价、建设、监察、宣传、科技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村公交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镇村公交发展规划,并具体组织实施镇村公交发展工作;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对镇村公交经营企业运营成本、收入进行审核以及财政补贴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公安、安监部门要加强镇村公交及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和监督;规划、国土、建设部门协助做好镇村公交发展规划,落实农村客运站亭(牌)、首末站、调度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及相关优惠政策;税务部门按照政府要求落实对镇村公交企业相关税务优惠政策;物价部门联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核定镇村公交运营票价;监察部门负责镇村公交各项工作实施落实的效能监察;宣传、科技部门负责做好镇村公交发展的宣传报道和新技术应用指导;各乡(镇)政府具体实施农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镇村公交相关补贴政策,负责协调处理镇村公交相关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配合工作。

第3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扬州市公路环境综合管理办法》、《扬州市农村公路管养示范乡镇考核验收标准》、《高邮市政府关于公路养护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按照“乡镇主抓、部门配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整治全市公路环境,基本实现“三无五化”,即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无直接影响安全和景观的违法搭建、无新增公路违法建设、公路用地范围内无违法占用和堆放;公路路面平整化、路肩整洁化、边沟畅通化、边坡稳定化、公路用地范围内绿化。推进我市公路环境的明显改变和提高,实现“畅、洁、绿、美、安”,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交通保障。

二、活动内容和要求

围绕“公路环境意识大提高、组织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总体目标,动真碰硬,大规模开展“拆、清、整、管”行动。

(一)加大拆除力度。拆除公路建筑控制区内,特别是公路平交道口、弯道内侧妨碍安全和严重影响景观形象的各类违法搭建,拆除公路两侧影响交通视线、影响景观的户外广告、非公路标牌等,拆除不符合规定的道口,拆除公路沿线设置的非公路交通标志。

(二)加大清除力度。清除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打谷晒场、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拉乱挂,清理车辆占道进行水产品交易等各类马路市场,规范公路两边商业摊点、修车点、洗车点、水产品交易点的经营行为;扶正、清理公路沿线歪斜或废旧电力杆线。

(三)加大修整力度。修整破损标志标线和标牌;破损安全隔栏;不齐全的桥梁栏杆;调整不准确、不齐全的公路交通标志,褪色上锈的标志,标志杆歪斜损坏的进行维修更换。对拆除的建筑垃圾要进一步整平,整治清理边沟,整治不稳定边坡,补植公路绿化,对公路两边行道树进行补缺修整,清除路面杂草、杂物等,对公路进行美化、绿化,达到整洁、顺畅。

(四)加大管理力度。公安、交通、水务、建设、土地、工商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公安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大力整治公路违法设摊、打谷晒场、违法堆放及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路沿线经商业主的《营业执照》和集贸市场的《市场登记证》要依法严格控制,并加强规范和管理。建设、土地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把好公路两侧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关,控制公路两边的建设行为;严格审查城镇和村庄规划,防止在编制或修编总体规划时向公路两边扩展,把公路变成新的街道。交通部门要加强巡查处治和日常路政管理,把握重点,因地制宜,杜绝马路市场、路边堆积物,擅自搭建、设置非标等现象反弹。乡镇人民政府不仅要抓好乡村公路日常管理,也要积极参与辖区内省道、县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好源头管理和组织协调,形成严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邮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王正年任组长,市交通局局长曹叶林为副组长,市建设局、城管局、国土局、水务局、农林局、公安局、环保局、工商局、广电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以及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曹叶林,副主任为陈祥、姚军,办公室成员有王清标、李久强、陆加忠、孙晓震、王宏华、管生海、周惟,办公室设在市公路站,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整治工作。

四、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

活动的组织工作在高邮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督促、检查、指导考核工作,确保整治实效。乡村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由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由市公安、交通、水务、建设、国土、农林、工商等部门配合综合执法;国道、省道、县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市交通局牵头,会同相关管理部门与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全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采取乡镇自查与市检查相结合,相关职能部门与乡镇会战相结合,治理整顿与规范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和长期治理相结合。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5日—4月15日)

由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全市工作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督导;建立部门、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一级抓好一级,层层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之中,抽调得力人员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及时动员和部署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题研究,明确整治范围、整治任务、整治标准,组织制订详细可行的整治方案,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简报等,大造舆论声势,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整治公路环境的必要性,提高全社会公路环境意识。

(二)综合整治阶段(4月16日—8月底)

各乡镇、各职能部门按照“公路环境意识大提高、组织力度大提高、管理水平大提高、整治效果大提高”的目标和“三无五化”的要求,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落实责任,上下结合,突出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规模地组织整治行动,形成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的高压态势,促进公路环境大改变、大提升。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1日—11月底)

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督查,推广先进经验,对整治不力的乡镇进行通报,并根据需要组织综合会战;9月底,各乡镇人民政府依据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结合整治验收情况,严明整治工作标准,组织先行自查自验;10月底前,对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及时反馈信息;11月,对公路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年活动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和相关资料报送市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将根据公路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对整治工作组织统一检查考核。

第4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各项制度,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全面管养、保障畅通”的原则,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确保“建即有养、养即到位”,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管养年活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做到“五个到位”,实现“四个提高”。“五个到位”即:管养责任落实到位,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制定执行到位,资金筹措管理到位,监督检查考核到位。“四个提高”即:提高管养能力,提高路况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具体目标:构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1、强化乡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职能。各乡镇办要在现有养管所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机构职能,切实履行乡村道路管理养护职责,确保责任落实。

2、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到100%,乡道不低于70%,村道不低于60%。

3、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优良路率稳步提高,次差路率大幅下降。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县道和乡道基本实现路面无坑槽。全市县道、乡道、村道路面(PQI)中等路以上比例以年为基准,高于基准的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低于基准的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县道和乡道的路基、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等技术状况基本达到技术标准要求;村道达到路基坚实,路肩平整,边沟稳定,桥梁标志齐全,桥面排水畅通,涵洞无淤塞。

4、加大农村公路绿化力度。年县道绿化全部完成,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30%;年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30%;年乡村道路绿化完成总数的40%。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范围:纳入公路统计的县道、乡道、村道及所属的桥涵、隧道、附属设施等。

(二)参加单位和人员:市交通运输局、各乡镇办及农村公路管养机构,从事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三)活动步骤:管养年活动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比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至年3月):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调研摸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基本情况,梳理完善管理养护各项制度,制定管养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管养年活动目标;全方位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宣传管养年活动的意义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精心组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年4月至年5月):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按照管养年活动方案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巡查,确保管养年活动各项措施贯彻到位;要逐年对管养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管理养护工作和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向社会公布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状况。

3、总结评比阶段(年6月至年7月):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总结管养年活动的经验做法,评估活动成效,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政府将对管养年活动中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四、有关要求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1、成立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附后),负责全市管养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管养年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目标,完善管理养护制度,明确具体落实措施,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各乡镇办管养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定期考核。总结推广管理养护经验,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2、各乡镇办负责制定本辖区落实方案并具体实施。要以管养年活动为契机,落实乡镇办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的职责。要明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乡镇办及其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确保管养责任落实到位。在指导各乡镇办做好管养年活动相关工作的同时,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管理

1、健全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和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制定和完善本辖区的管理办法,确保养护资金筹集管理到位。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养护资金专款专用。

2、具体分解管理养护责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我市县道、重要乡道及部分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并对各乡镇办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给予业务指导;各乡镇办负责对本辖区内农村公路过街路段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并对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重点管理,县道控制红线为两侧各10米,乡村道路控制红线为两侧各5米,一经发现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责令其停建并拆除;在麦收及秋收期间,为保证道路行车安全,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及时成立组织,安排专人对农民占用道路打场晒粮行为予以制止。

3、建立养护巡查制度。市交通运输部门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各乡镇办农村公路管养机构要经常进行巡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或个人,将责令整改,并予以通报。

4、完善监督考核制度。完善市、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建立以单位和个人为责任主体的考核体系,加强对管理养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评,考评结果与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评先评优、奖罚体系挂钩。市政府每年对各乡镇办进行两次考核,考评结果进行全市通报。

5、推行管养信息化制度。以现有农村公路电子地图库、项目库和桥梁动态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档案,构筑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依据电子档案科学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推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信息化。

6、实行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市、乡两级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上级政府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前,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向市政府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

(三)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活动实效

1、认真落实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行使农村公路行政职能及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所需经费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确保机构人员配备到位,管养经费投入到位。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切块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燃油税转移支付资金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按照《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需地方筹集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及养护工程资金。

2、严格执行农村公路管养规程。养护单位和人员要依照养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认真实施小修保养和大中修工程。要建立“常态化巡查、定期清扫维护、专案修复”的日常养护作业制度,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养护。要加强养护工程管理,规范养护工程计划编制与实施、设计、招投标、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乡镇办对乡村道路提出养护工程初步意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养护工程计划编制和工程验收,养护工程计划和工程验收报告报上级交通运输部门备案,作为上级监督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地施行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专业养护等多样化养护模式,逐步扩大市场化养护范围。

3、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中、小修集中整治。以管养年活动为契机,利用三年时间,重点对2003年以来修建的农村公路进行中、小修整治,加大日常养护力度,大大降低路面坑槽、网裂、松散、深陷等病害数量,保持农村公路处于“一路二沟四行树”的良好技术状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常态化、规范化。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中、小修工程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其他乡村道路的养护维修工程由所属乡镇办及乡镇养管村负责。资金来源除利用上级财政的定额补助资金外,各乡镇办应按照不低于省补资金的标准筹集,保障资金充足。

4、开展示范乡和文明路创建活动。农村公路养管示范乡和文明示范路创建工作,是推进管养年活动的重要抓手,也将作为今后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通过创建活动,探索总结出成熟的经验。管养年活动中,要在全市选取不少于2个乡镇办作为示范乡,每个乡镇办选取不少于2个村作为示范村,选取乡村道不少于乡村道总里程的10%、县道不少于县道总里程的20%作为文明示范路予以推进。

5、加强桥梁安全管理和安保工程建设。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各乡镇办配合,要将本辖区农村公路桥梁整体情况摸清底数,并将农村公路桥梁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三个落实”。一是落实管理职责。要逐桥明确管养单位、监管单位、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建立“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管养责任体系。二是落实改造资金。“十二五”我市要完成现有县道、乡道中桥以上的危桥改造,省交通运输厅将按标准给予定额补助。市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办要预测资金需求,多渠道、多形式落实好改造资金。三是落实安保措施。要高度重视三类以下技术状况桥梁、老旧桥梁的安全管理,一时难以改造的,要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限载通行、加强值守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逐步加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投入,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6、加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充实路政管理力量,加强路政队伍建设,扩大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覆盖率,加大路面巡查力度,推进路政结案率稳步提升和超限超载车辆逐步减少。农村公路的管养单位或部门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规定》的有关规定,在农村公路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要积极推行农村公路安全社会化管理,建立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和鼓励养护作业人员、沿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保护工作。要利用国家和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用地确权工作。

7、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道、乡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公布管理养护主管单位、承养公司名称或承养人姓名和养护质量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鼓励村道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报道、书写标语等形式营造氛围,树立全社会爱路护路的良好风气。

第5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镇公路养护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镇公路的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县乡公路管理规定》省交通厅《关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辖区内的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养护管理。

第三条乡镇公路养护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建养并重、有路必养、群专结合、确保长效的原则进行。县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乡级公路及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专用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是专用公路的使用单位或部门。其养护内容及标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养护管理机制及职责

第四条乡镇公路的养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本着因地制宜,群专结合,市场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公路进行养护。

第五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县级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编制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检查、评定县级公路养护质量;监督、检查、指导乡、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须设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配置专职人员,并明确一名乡(镇)长负责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拟定、上报乡村公路养护资金计划,筹措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及小修资金。具体组织实施乡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及小修工程、中修工程和大修工程,并负责检查、指导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负责本村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确定日常养护及小修形式;筹措日常养护及小修资金;明确专人养护;制定村民护路公约。

第六条县级公路养护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市交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计划组织实施。

采取市场化运作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户承包,乡级公路养护由乡(镇)政府安排专职养护人员或引入竞争机制。对乡级公路进行养护。

村级公路养护可采取:(一)安排专人进行养护;(二)村民“一事一议”按养护里程、路面状况分包到户养护本村级公路;(三)村干部、党员分片包段的方流进行日常养护;(四)出义务工或以工代资的形式进行养护;(五)政策允许的其它养护模式。

第七条汛期和雨雪时期。及时进行抢修,保障公路畅通。遇到重大灾情可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沿线机关、厂矿、军队、群众进行抢修。

第八条交通、公安、工商、城建、国土资源、农机、水利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

第三章养护内容及标准

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分保养和小修工程。其主要内容为:路基、路面的保洁,排水构造物的清淤、疏通,路基、路面及沿线设施轻微损坏的修补。(一)小修保养: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以恢复公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其内容主要为:整段整线在原路面上加铺4厘米以下面层,局部路面严重病害处理,桥涵、防护构造物较大损坏的维修。(二)中修工程: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损坏部分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第九条养护内容。(三)大修工程: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和个别增建,以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其主要内容为:整段整线在原等级范围内翻修补强,重新铺装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原有路面上加铺4厘米以上面层,桥梁的加固、严重损坏的维修。

第十条对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要加强检查、保养、维修与加固。保证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汛期要加强检查。发现桥梁、涵洞重要部件存在明显损坏或不良地质路段存有安全隐患时,乡(镇)政府要对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要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等措施,同时向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及时向县(区)政府报告,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乡村公路的桥梁、涵洞和不良地质路段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遭受洪水、地震、超载车辆通过以及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四、五类桥梁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检查。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措施,督促、指导乡(镇)政府尽快修复,保障畅通。

第十一条养护质量标准。县级公路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乡、村级公路养护要做到

1路基坚实稳定。与路面接茬平顺,边缘顺适,边坡稳定、坚固、平顺,坡度符合规定;边沟、排水沟无淤塞、排水通畅;防护设施完好、无破损。

2路面平整完好、清洁无杂物、横坡适度、排水通畅、具有足够的强度;及时修补沥青路面的裂缝和坑槽。

3桥梁桥面铺装平整无裂缝、桥头无跳车、排水通畅无堵塞、桥面清洁无杂物;涵洞完好无淤塞、无开裂、无沉降、无沉陷、无漏水、翼墙完整、坚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过水畅通、无堆积物和漂浮物阻塞。

第十二条大修、中修工程和项目较大的小修工程要上报设计、预算和工程施工方案。

第十三条乡镇公路绿化要结合国土绿化统一规划。路树需要更新采伐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许可手续。

第十四条县级公路由县地方道路站每月对管养路段进行一次路况鉴定。

并每月向县级地方道路机构报送养护质量和养护生产月报表,乡村公路由乡级公路管理机构每月进行一次路况鉴定。县级地方道路管理机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日向市交通主管部门报送养护质量和养护生产季报表。

第四章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十五条日常养护及小修工程资金筹措标准

市政府补助标准为:二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1500元,县级公路每年每公里需养护资金二级路8000元、三级路5300元、四级及等外路2500元。其中。三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900元,四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450元;市交通部门补助标准为:二级路每年每公里补贴5000元,三级路每年每公里补贴3500元,四级及等外路每年每公里补贴1600元;县(区)政府补助标准为:二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1500元,三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900元,四级路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450元。

县(区)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1300元;乡(镇)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1800元;市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补助资金不少于200元;市交通部门每年每公里安排补助资金不少于200元。乡级公路每年每公里养护资金不少于3500元。其中。

县(区)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800元;乡(镇)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资金不少于1150元;村委会每年每公里筹集资金不少于1150元;市政府每年每公里安排补助资金不少于200元;市交通部门每年每公里安排补助资金不少于200元。村级公路的养护资金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其中。

对养护工作到位、养护质量好的单位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到位,市以上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养护管理不到位或养护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将扣减补助资金,对未进行养护的单位不予补助。

第十六条乡镇公路大修、中修工程资金由该公路的管理主体单位筹集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资金筹集

1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将所需养护资金纳入县(区)乡(镇)年度财政预算。

2积极争取沿线受益的厂矿企业、工商户、养车户等社会各界捐资和赞助。

3村民“一事一议”筹集资金。

4资产置换:闲置土地、荒山等置换转让所得资金;路树承包所得资金;出售矿产及其他资源所得资金。

5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筹资方式。

第十八条为保证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安全使用。上级拨付的相关费用按程序拨付到资金专用帐户。但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乡镇公路养护资金,应实行财政集中支付。

要实行专款专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自行筹措的资金。帐务公开,接受村民和出资人的监督。

由乡(镇)政府上报计划,使用乡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资金。县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专用养护资金和乡村公路养护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安排,乡(镇)村自筹资金由乡(镇)村自行安排。

养护节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乡村公路养护资金要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或挪用。各级财政、审计、交通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审计,确保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及时到位,安全使用。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十九条县级公路路政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执行。

第二十条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县区政府要加强乡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乡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级交通部门负责。

第二十一条乡(镇)村要制定乡规民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

第二十二条除进行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和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外,禁止在乡村公路和乡村公路用地范围内从事下列行为:

1设置线杆、铁塔、变压器,沿乡村公路埋设地下管线等永久性设施;

2设立集贸市场或者设置棚屋、摊点和其他临时性设施;

3倾倒垃圾。打场、嗮粮;

4引水,排水,烧窑,制坯,沤肥。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乡村公路。确需上跨、下穿、使用乡村公路及乡村公路用地的必须由村委会、乡(镇)政府逐级上报。并由责任方补偿相应的修复、加固乡村公路所需费用。

第二十四条乡村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无违章建筑。乡村公路控制区范围为边沟或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向外延伸不少于5米。

距离公路用地以外不少于20米。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集贸市场应在公路一侧进行。

第六章检查、考核

第二十五条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养护质量及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二十六条养护质量是考核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以优、良等级公路里程占养护总里程的百分比即“好路率”作为衡量养护质量的主要指标。

第二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公路进行日常巡查、月检查和季度评比。

县(区)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县级公路进行日常巡查、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对乡、村级公路进行月检查、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

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全市县级公路和乡、村级公路进行不定期检查、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

第二十八条县(区)乡(镇)人民政府须将乡镇公路养护管理列入议事日程。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第十五条所定资金标准为日常养护所需测算资金。

第三十条本规定未尽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如有与上级规定有相抵触之处。

第6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交通是首当其冲,公路发展随之带来了农村交通状况的巨变,农民交通方式不再简单局限于步行、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汽车。发达的交通路网及现代机械化的交通方式,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农民成为交通事故中的易受伤害群体。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交通必将更加发达便捷。提高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巩固并完善现有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前提下,加快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步伐,进一步深化新农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笔者就武义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实践,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与探索,现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制约,各种道路交通硬件要素,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等都相对比较落后,农村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很大。以武义县为例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农村道路危险路段多,整改难度大。武义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1129.9公里总里程,75%以上依山傍水而建,特别是山区道路,路面狭窄,弯道多、道路垂直落差大。据初步统计,全县有217.7公里农村道路为高落差及临崖临水危险路段,比较典型的有许曳线(新宅镇徐村至曳坑)、梁上线(梁宅至上坦)、东夏线(桐琴镇东干村至泉溪镇夏加畈)及马隧线(西联乡马口至丽水遂昌)。这些道路盘山越岭,平均落差均在六七十米左右,一旦发生事故,则车毁人亡。由于资金等问题的限制,这些道路安全防护措施仍然大大滞后于道路通行的需求。

2、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大,种类繁杂,管理难度大。武义县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增幅25%速度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在册机动车47447辆,农村地区35000余辆,占全县机动车保有量的73.8%。农村机动车管理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机动车安全性堪忧。农民为图方便、省钱,许多脱检及报废车辆仍在使用;二是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现象较多。农民“先考驾照后开车”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形态严重,存在着“车是我自己买的,别人管不着”的错误思想,导致农民机动车上牌积极性不高,驾驶技术差;三是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给农村无证营运带来了市场,正三轮、残疾车、农用运输车非法载客现象大量存在。

3、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守法意识差,管理难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面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在农村,酒后驾车、无证开车、无牌行驶、农用车违章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农民交通事故多发,农民安全问题仍是武义县交通管理的焦点问题。

4、农村公路网建设投入存在资金缺口,农村道路安全设施极不完善。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网建设是目标之一,但由于资金因素的制约,道路建设后续资金投入上存在较大缺口。往往是在通村公路建成后,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未配套完成,有些连最起码的交通安全标识都没有,便投入使用,通村公路成了“赤膊路”。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是:道路硬化,路变直了,路况好了,车速快起来了,农民安全隐患却增加了。

5、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仍然是整个社会交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警力不足制约。目前武义县公路总里程为1129.9公里,机动车驾驶员49408名,登记机动车47447辆,而实际交警仅43人。按人头平均计算(包括办公室、车管等非路面工作人员),每一名交警要管26.27公里的道路,1103.4辆机动车,1149名驾驶员,再加上每天必须处置的各类报警及车辆、驾驶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导致民警每天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到农村开展工作时间很少。二是管理手段仍然落后。目前交通管理手段,基本上仍以传统的靠集中警力开展整治为主,不能形成长期的严管态势,农村交通管理成效不明显。

二、武义县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武义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全县共有18个乡镇(街道),544个村,33万人口。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129.9公里,机动车驾驶员49408名,登记机动车47447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武义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公路网发展迅速,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县通村公路达到505.7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44.76%。近年来,武义县致力于探索实践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突破农村交通管理瓶颈制约,变革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以乡(镇)基层组织和农村派出所为“依托”平台,从交通安全管理的基层基础抓起,运用综合治理理念,通过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变交警一家事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大格局。

(一)依托乡(镇)村两级基层组织,实现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的综合防控。根据工作需要,武义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把乡镇(街道)作为整个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的重点,整合原乡镇农机站资源,实现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综合防控“五个在乡镇”:

1、无牌无证机动车排查在乡镇。依靠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发动乡(镇)、村(居)干部深入村(居)挨家挨户进行排摸,掌握情况,对可疑车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交警部门定期将未检验车辆,未审验驾驶证名单底数,提供给乡镇工作站,与排查出来的无牌无证的车辆一起由乡镇、村进行督查催办。

2、交通事故防范在乡镇。依靠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村和交警共同出资招聘交通安全纠察员,负责对交通主干道的各交叉口进行看护,提醒群众注意交通安全。

3、驾驶员管理在乡镇。将各乡镇的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作为管理机构的延伸,赋予职权,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为每个驾驶员建立管理档案和管理台帐,分小组安排驾驶员在乡镇参加每月一次的片组安全学习。同时,对驾驶员审验、换证就地由工作站签署意见,真正起到源头管理的作用。

4、轻微事故调解处理在乡镇。在乡镇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建立调处室,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把损失较小、无人员伤亡、责任明确的轻微事故,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事故损失赔偿的调处权下放至专门聘请的调解员进行调解,公安部门对调处结果予以认可。公安部门在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与法院、保险公司等部门做好衔接,确保保险赔偿等事宜能顺利进行,使轻微事故就地调处。

5、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在乡镇。依靠乡镇和村级组织,筹集社会资金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做到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将诸多“虎口”路段建成“零死亡”的平安路段。

(二)依托农村基层派出所,实施农村偏远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委托管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武义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工作采取了所队合一、一警多能(如地处330国道的茭道派出所)和在未设立交警中队的偏远山区派出所建立交通警务组(新宅所、桃溪所、王宅所等)两种模式。具体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

1、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发挥派出所对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社会治安防范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农民、老年人、中小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利用各种形式,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范围向农村和社区、老年人协会、企业、中小学校延伸,将交通安全知识连同治安防范知识一起带入基层,达到普及宣传的效果。

2、进行交通事故先期处置。充分发挥各农村派出所对辖区地理环境熟悉、现场处置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开展对伤员进行救护、控制交通肇事嫌疑人、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

3、纠正轻微交通违法。在交警部门的授权委托下,各农村派出所的交通警务组成员不定期上路执勤,对发生在本辖区范围内的县、乡道路上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减少辖区内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实行“两个依托”的优点及取得的成效。依托乡(镇)村居基层组织及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警警力不足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农村道路脱管面缩小,交通安全宣传辐射面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大大提高。另外,依靠乡(镇)村居基层组织及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充分发挥了乡镇、农村干部的群众工作优势及地理优势,靠近指导,直面基层,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宣传更具可信性。一些管理权利的“下放”,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车管、驾管的办事程序,给农民办事带来了优惠与便利。通过多年的实践,武义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止。以2005年为例,2005年武义县在人、车、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去年降低4.16%、24.53%和1.18%。武义实践证明,实行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是建设“平安新农村”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新农村建设中对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笔者认为,在武义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山区县,开辟新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新思路,应以“规范化”建设为根基。即在创建交通安全乡镇、安全村、安全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即“农网”,每个乡镇建立交管站,每个村设交通安全联组,每个企业设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安全员,各自管好一片,交警大队指导抓好一片,县政府统筹将其连成一片,达到统一、规范、有效的建设要求,真正达到交通管理网络化、社会化的效果。

(一)深化社会化交通管理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也不能例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发展不是不择手段,不讲科学,不讲效益的发展,更不是一年、两年、一代、两代的发展,而是长期的发展,无论发展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必须以优化组织体系结构为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不断调整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使之不断趋于合理和有机构成,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2、构建和谐交通与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交通与坚持以人为本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群众作为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前进的主体和原动力,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从交通管理角度看,构建和谐交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即要不断提高农村道路通行水平,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交通安全意识水平,促进农村交通事业和谐有序发展。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农村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应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必须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村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点,区分地区差异,多快好省的建设农村新交通,推进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要从农村交通管理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农村交通管理现状和不足,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治,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的源头管理,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促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1、硬软件同步,建设规范化农村交通社会化管理网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前提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农村乡镇、村、企业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有专用场地,办公器材、资料、台帐等的建设要统一。设计统一标识,让农民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专管什么的。管理人员应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管理知识,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交通管理员、安全员持证上岗,文明待人,热情服务。在农民间具有一定说服力和威信,能够深入田间地头,街巷宅里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行动员教育。软硬件同步完善,整个机构工作有效开展。

2、探索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扩展其功能。整合村级组织力量,实现一体多能。对原本比较分散的交通协管员、宣传员、调解员队伍,进行一次梳理,组建一支由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员组成的村级道路交通协管员、安全员队伍。经比较专业的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件,执证上岗。他们既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员,又是办理车辆登记、驾驶人考试的督办员,还是维护农村交通秩序的管理员和轻微交通事故的调解员。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站)是村级组织的管理者,负责村级交通协管员、安全员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赋予农村偏远山区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组车管职能,解决偏远山区办牌办证难问题。农村摩托车、正三轮无牌无证、脱检情况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农村到县城办牌办证路途远、手续繁、费用高。在农村派出所建立机动车管理服务站,隶属于交通管理警务组,负责报考驾驶证人员,机动车上牌、补检的登记及预约,安排交警大队车管部门每周一或二次上门办牌办证和考试,简化农村车辆上牌、补检及驾驶员考试程序,减免部分费用,提高农民办牌办证的积极性。

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农村交通管理组织网络化服务。筹措资金,在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村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中建立交通安全信息平台,及时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可资借鉴的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交警大队、乡镇(街道)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站及村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充实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交通安全工作内容。

3、加强乡镇、村级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在每季召开一次乡镇交通安全委员会议和交通安全组长例会的基础上,组织乡镇、村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组(尤其是村交通协管员、安全员)进行定期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新规定,新要求。组织汇总讨论上阶段各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以先进经验介绍、召开座谈等形式,为各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确保各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工作取得实效。

第7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城镇化 人口 城镇体系

Abstract: the core of urbaniz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promote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radually realize modernization process. "The urbanization" and not "small urbanization", but including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and can't substitute mutually, feasible choice i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Key word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ow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镇化现状

1)人口构成:安宁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和7个镇(68个村民委员会和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末,安宁市有常住人口31.75万人,户籍人口26.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2万人,非农业人口14.4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1‰,城镇化率为63.15%。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约3.5万人,占总人口的13.0%,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白族、彝族、苗族和回族。

2007年安宁市各镇街道户籍人口总量一览表

镇街道 全市 连然 八街 温泉 新县街 青龙 草铺 禄 太平

人口(人) 267667 137385 38790 11991 26462 7519 16122 12421 16977

1、年龄结构

从1996年到2007年,安宁市的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0~14岁年龄组的人口比重相对稳定,保持在15~16%左右;而15~64年龄组的人口从1996年的78.43%下降到2007年的74.15%,65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比重从1996年的6.15%上升到2007年的10.24%,安宁市的人口结构总体呈现向老龄化演化的趋势 。

2、性别比

从1997年至2007年,安宁全市男女性别比从116.89降低至107.46,基本接近联合国设定的正常性别比102~107范围。

3、受教育程度

1997-2007年,安宁市文盲率显著降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年增加至9.1年,高于2007年的全国和云南省的平均水平。

4、城乡结构

2007年,安宁市全市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1.7万人,占总人口的36.34%。

5、人口增长

从1996年至2007年,安宁市户籍总人口从23.86万增长至26.77万,净增2.91万,增幅为12.2%,年均增长0.24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02%。

6、流动人口

近年来安宁市区的流动人口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安宁市区的流动人口数为34216人,与当年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1:10.8,与城区常住人口的比重约为1:4.1左右。

7、就业结构

2007年,安宁市人口劳动力资源18.94万人,全社会劳动者18.17万,分别占全市户籍人口的71%和68%,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数之比为28:42:30。

2000年以来,安宁市的城镇人口数有所上升,但城镇化率增速缓慢。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宁市有城镇人口18.3万人,乡村人口11.22万人,城乡人口之比为1.63:1,城镇化率为62%;2007年,安宁市有城镇人口20.05万人,乡村人口11.7万人,城乡人口比例约为1.7:1,城镇化水平约为63.15%,比2006年增长约1.7个百分点。

2)城镇体系现状特征:空间上初步形成形成“一主四镇”城镇体系格局。“一主”指主城区,由连然、金方、草铺、温泉和县街组成;“四镇”指太平镇、禄镇、八街镇和青龙镇

安宁市城镇首位度为15.6,首位城市突出,城镇人口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以全市人口指标统计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0%以上,而除城区外,下辖各镇的城镇化水平除温泉和太平外均不足30%。表明安宁市市域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中心城区目前还处于集聚发展的阶段,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的极化作用明显。

长期以来,安宁的城镇体系表现出典型的“行政中心型”城镇体系,即以行政中心为核心,以各乡镇为基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而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过度时期,地域城镇体系一方面承袭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地方行政中心系统,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交通、科学技术以及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遗存。地区的城镇职能组合比较完整,行政中心、集市贸易城镇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占多数,与中心城区之间除了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密切外,左右分工协作的横向联系一般较少。

受资源分布和计划经济影响,个别城镇逐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镇,如草铺的磷化工产业、温泉旅游小镇等,而发展条件一般的城镇则仍然保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缓慢;城区凭借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厚的原始积累迅速扩张,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现象明显,城镇体系呈单极化状态。

3)现状城镇概况如表;

4)城镇化水平预测:

根据《安宁市总体规划(修订版)》市域总人口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至2020年安宁市域的市域总人口达到7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0%。

2、存在问题

(1)城镇数量少,密度低。安宁全市仅有八个城镇,平均每个城镇的辖区面积为155平方公里,城镇密度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

(2)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二级小城镇规模小,二级小城镇的人口规模普遍偏低,数量最多的温泉镇也不足1万人,对周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镇的规模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改进。

(3)城镇分布交通指向性明显,现状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主要分布在中部交通便利的地区,北部和南部地区城镇较少。安宁市域八城镇中,有五个分布在以主城为中心的20公里范围内,320国道两侧的区域范围内。按城镇建设重点控制区的范围来统计,约40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太平、温泉、草铺、连然、县街五个城镇,而北部青龙、西部禄和南部八街镇则与主城的空间距离较远,城镇分布相对稀疏。

(4)城镇职能较为单一,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受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人口规模的制约,目前安宁市各城镇的职能均较为单一,主城区为综合服务型城镇,温泉为旅游型小城镇,草铺与青龙属工业农业综合型城镇,其他城镇均无明显特色,属一般集贸型城镇,城镇内部的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城镇建设面貌均有待改善。由于小城镇的职能弱,产业发展还未形成规模,还未有效发挥自身优势。

(5)城市管理有待改善:城镇规划管理人员缺欠,镇(街道)无独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现人员不稳定,在城市供水、燃气、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面,在就业机会的创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在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方面,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城市安全的规划和建设、社区建设、扶持弱势群体、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管理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6)城市功能不完善、不匹配。太平、草铺等就业聚集地与主城区相距较远,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和发展脱节。城市地下管网、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道路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建设比较薄弱,城市公共设施的应急抢险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加大了出行和社会运行成本。(7)城市集约化程度不高。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已基本将城市中部和东部相对较为平坦的土地利用殆尽,其余部分的土地建设成本较大。目前安宁市城市建设用地较为分散,导致城市集约度不高,不易发挥城市的中心职能作用,同时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分散、重复建设、投资增加、居民生活不便等不良后果。

(8)城乡统筹规划和措施缺乏;现状农村居民点的布置比较分散,沿主要交通干线或过境公路的地区,村庄分布较为集中,山丘密集地区,村庄建设规模一般较小,分布较零散,缺乏有效的城乡统筹规划指引,导致城乡土地利用粗放,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9)无鼓励农民进城转变为居民的相关配套政策,如进城购房、户口问题。此外城镇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3 、加快推进安宁市域城镇化进程的措施构想

针对安宁市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依据《安宁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关政策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构想如下:

(1)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发展目标,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将安宁市所有的城镇划分为2个层次:中心城镇和建制镇。空间上形成“一主四镇”城镇体系结构。“一主”指主城区,由连然、金方、草铺、温泉和县街组成;“四镇”指太平镇、禄镇、八街镇和青龙镇。加强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安宁主城的建设,培育一批建制镇作为次级城镇,为周边农业生产区提供服务;对规模较小的“微型”小城镇,采取控制发展策略,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升级,鼓励人口和建设活动向中心城区集中。

(2)明确全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

1、工业化将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目前安宁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在逐渐增强,在近中期以前者为主,至中远期,第三产业带动能力可能超过前者。

2、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基础设施对城镇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素、人口等往往向基础设施条件好、尤其是交通便捷的地区聚集,因此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往往能带动整个区域的城镇发展。目前,在安宁市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较大,高速公路连接线、绕城线、国道等道路的改造,将改善安宁与各地联系的便捷程度。道路、电力、能源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将成为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3、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

旅游业、房地产业在安宁市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太平奥林匹克体育小镇与温泉休闲度假小镇的建设,将为安宁市吸引一大批就业与居住人口,特别是太平、宁湖等片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对周边区域人口的吸引力较强,未来可能带来安宁市城镇人口的暴发式增长。

(3)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镇化发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心城市、建制镇、中心村三级城镇体系,发挥层级辐射带动作用,使城乡构成统一的网络系统,为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市、镇、村、组”四级责任监管体系,加强农村住宅建设跟踪监督管理。鼓励被征地农民、先富农民以及整村搬迁农民在全市范围内打破地域界限,向城镇梯次转移。加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建立跨区域安置农民方式,加快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

加快农村户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

制定和完善有关产业、财税、信贷、土地、人才等政策,推进城乡资源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实行城乡科技、教育、信息、文化、体育和旅游等资源与设施共享;建立反映城乡发展状况的统计体系,推动产业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科技、教育、文化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城乡良性发展。

实施“双后双百”和“三就三百”工程,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助,加大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力度,推进农民就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全市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缓解用地矛盾。深化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流转。

4) 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着眼建设“中等城市、养生名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城市经营,打响“现代新昆明西部新城”品牌。树立“全域安宁”理念,继续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四规合一”,实现中心城区控详规、集镇总体规划、农村集中居住区、保留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四个百分之百”。继续推进主城区、工业园区、开发片区给排水、通讯、电力等专项规划编制,注重空间设计、环境设计、形象设计和色彩基调设计,强化绿线控制,让安宁城市不断变强、变大、变优、变美。完善中心村规划及迁村并点规划, 继续坚持农民向城市集中,土地向县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城市集约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减少土地浪费。

5)进一步转变管理职能,加强村政体制向城镇体制转变,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推进农民向城镇转移,鼓励初、高中毕业生进城务工。

6)加强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体系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带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以道路交通、水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民生工程为重点,投资近70亿元,再启动40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推进安县城市主干道、安禄快速通道、西一绕、西绕城等道路工程,启动珍泉东路东西段、安海公路、园山东路建设,完成石安一级公路入城段改造,加快形成快捷流畅、主次配套的内外交通网络。抓好东南绕城、安八公路和龙山立交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储备和开发。启动王家滩水库、龙箐水库建设,完成打金甸水库新建、小箐口水库改扩建和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新建第二自来水厂,启动青龙、太平、八街、县街污水处理厂(站)项目,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启动太平湿地景观公园、城区纪念性公园建设,完成螳螂川(安宁段)一期治理工程。加快县街至云化截污干管工程建设,建成建筑垃圾堆放场、粪便处理厂,形成更为完善的生态环保处置体系。

第8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一、整治任务

(一)整治对象。重点整治以下十类非法违法行为:无船名船号、无相关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非法参与运营及未随船携带有效船舶员证书、证件航行的;无证驾驶或不适任驾驶船舶的;渔船、农用船等非客运船舶非法载客的;非法渡运汽车的;客运船舶超载超员航行的;加油船非法违法经营或货运船舶超载航行的;渡口安全设施不完善、安全管理不严格的;非法修造船舶的;港区、航道内从事养殖、种植以及工程船等其他破坏通航环境和秩序的;依法应当审批的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等活动未经审批的。

(二)整治内容。一是开展乡镇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所有乡镇渡口必须依法设置,必须设立永久性《渡口守则》牌、安全警示牌及停航封渡水位线,必须明确客船的起止点和中途停靠点。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基础台账,认真落实定渡口位置、定渡船、定航线、定乘客数额、定管理责任的“五定”渡口管理办法。清理整顿渡口审批和渡船、渡工持证情况,取缔非法渡口和无证无照客渡船,严厉打击非法渡运汽车行为。二是开展船舶超载专项整治。港口和码头经营者不得为船舶超载货物,严格执行签证制度,把好监督关。三是开展通航环境专项整治。

(三)整治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船舶、渡口安全管理办法,积极推广落实乡镇船舶“区管乡包村落实”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船主安全责任制,实行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月度例会制度。二是建立客渡船签单发航制度。其中年均日渡运量100人次以上或高峰客流量300人次以上的渡口、短途客船集散地,要实行航次签单发航制度。要坚决执行“六不发航”制度:船况不良不发航;证照不齐不发航;乘客超载不发航;停航封渡不发航;气候不良不发航;不穿求生衣或不带浮具不发航。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签单发航制度,聘请合适人员作为签单员。乡级人民政府要保障签单员工资等有关经费,督促签单发航管理制度有效执行。三是建立渡口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按照“电信建设、政府租用、海事使用”的办法建立渡口视频监控系统和渡口渡船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年均日渡运量300人次以上的重要渡口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海事视频监控中心,对重要渡口渡船实施实时监控,维持视频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整治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为期6个月,自2011年11月24日至2012年4月30日,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发动阶段(2011年11月24日至30日)。一是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二是按照本方案协调落实相关办事机构和人员。三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开辟专栏,宣传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3月20日)。一是现场排查。对辖区水域中前述十类非法违法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分类整治提供依据。二是边查边改。对乡镇渡口、渡船存在的安全隐患实行限期整改;对非客运载客行为和其它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规范整治。三是完善和建立相关制度。着重完善我区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和实施乡镇渡口签单发航制度,建立渡口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四是重点打击。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改正其非法违规行为的、及累次重犯的经营者资格坚决予以取缔;依法打击非法违法经营行为。

(三)整章建制阶段(2012年3月21日至31日)。认真总结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实践证明已不适应的管理办法、制度机制、工作方法,予以修改完善。对在整治工作中发现的新经验、好办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复查迎检阶段(2012年4月1日至30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于2012年4月1日前,对照本方案完成自查自纠,并提出复查申请。区人民政府组织对各乡镇水上交通安全整治情况进行复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迅速组织整改,直至任务完成,确保按期通过省、市政府验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区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田指挥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区监察局、区交通运输局、临湘海事处、陆城地方海事局、公安分局、区安监局、区财政局、区畜牧水产局、区工商分局、区政府督查室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按照职责要求,区直相关单位做好相关工作:

区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全区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和完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临湘海事处:负责辖区内的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配合政府搞好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整治。

陆城地方海事局:负责内河交通、船舶安全检查,履行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职责,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把好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督关。

公安分局:负责水上治安管理,严厉打击水上黑恶势力。

区安监局: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落实专项整治行动的必要资金。

区畜牧水产局:负责抓好渔船的监管。

区工商分局:负责核准水上交通运输的营业执照,查处无证经营、假证经营和过期经营等非法行为。

区监察局、区政府督查室等相关单位依据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四、总结验收

第9篇:乡镇交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深入推进x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循《x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建设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四个x”建设与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我x“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x提供更好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乡村为主、社会参与。x政府和各乡镇、村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责任主体,乡镇、村两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强大合力。

民生为本、因地制宜、助力脱贫。结合各乡、镇、村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实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电商物流”“+扶贫产业”等新模式,因地制宜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项目同步建设、协调管护、互利共赢。

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典型带动。综合统筹全x乡镇区域发展差异,提高美丽乡村、乡村产业园区、各类合作社等节点通达水平,改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对外通行条件。坚持典型引路,通过特色路、示范路段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全x“四好农村路”创建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xxxx年,要实现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目标:

(一)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规划建设任务和“十三五”规划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农村路网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二)全面落实x、乡两级政府主体责任,构建符合我x农村公路特点的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合理设置x、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三)全面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日常养护生产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四)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xxx%,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xx%,xxxx年前全面完成乡镇、建制村“油返砂、畅返不畅”路段整治。

(五)全面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建立交通综合执法机构,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法规,各乡镇、村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

(六)全面提升农村路网安全水平,完成农村公路现有四五类危桥改造和水毁工程处治,完成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实现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xxx%。

(七)全面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xxx%。不断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级以上水平。

(八)全面建成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实现全x、乡、村物流节点全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

x.完善农村公路网规划。结合本地实际,聚焦乡村振兴、x振兴,各乡镇政府和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交通运输局做好农村公路网规划工作,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结构优化、能力适应的农村公路网络。在编制建设规划的同时,要同步建立农村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库,并及时开展库内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x.全面推进“十三五”全x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任务。实施人口较多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贫困乡村和设有产业园区、旅游开发、大型合作社等区域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农村公路现有四五类危桥改造和水毁工程处治任务,消除县乡公路安全隐患,实施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通客运线路路段为重点,加快推进实施对重点乡镇通客车x.x米窄路面村级公路加宽改造工程;实施推进“油返砂”、“畅返不畅”路段的调查工作和规划建设工作。

x.加强工程建设管理。x政府将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负责。积极落实财政资金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努力建设品质工程,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群众满意一条”。支持鼓励采取“建设与养护一体化”模式,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整体质量。

(二)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

x.健全管理机构。健全x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成立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

x.落实管理责任。x政府将全面履行农村公路管理主体责任,构建符合我x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职责作用,切实明确x政府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权责清单和村委会管理工作事项,切实加强对乡(镇)政府、村委会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指导。

x.健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负责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路长制按照分级设立的原则,由x政府牵头,乡(镇)和相关部门协作,在辖区内建立x、乡、村三级路长。全x农村公路总路长由x政府主要领导担任,x级路长由分管交通工作的x政府领导担任;各乡(镇)政府设立乡级路长,由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建制村设立村级路长,由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各级路长为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路域环境整治的总负责人,承担乡、村级公路巡查,突发自然灾害现场管控,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公路绿化、路产路权维护、及“路田分离”、“路宅分离”实施等职责。鼓励设立专、兼职乡、村道专管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可以根据辖区内农村公路实际情况,设立专、兼职乡村道专管员。乡村道专管员在各级路长和路长办公室的指导监督下,具体负责乡、村级公路的日常路况巡查、灾害排查、重大安全隐患管控,参与管养单位监督考核、协助现场执法等工作。

x.加强依法治路。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法治建设,加快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加强农村公路保护,交通运输部门要组建x级统一综合执法机构对公路安全运行、与道路运输行为实施日常执法监督和管控。

x政府将组织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勤联动综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和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的行为。要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作用,切实调动农村公路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建立专兼结合、全民参与的监管模式。

x.整治路域环境。各乡(镇)政府、x直各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x政府实施步骤,切实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公路违章、违建、乱占等管控工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政府要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实施“路田分家,路宅分家”。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路田分家”具体实施,各乡(镇)、村负责牵头组织实施“路田分家”公路用地确权工作。“路宅分家”工作由乡(镇)村负责组织实施。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县级公路绿化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乡、村级公路绿化工作,并负责路树管护和权属确认工作。实现县、乡、村公路绿化率分别达到xx%、xx%、xx%,美丽农村路比例达到xx%以上,切实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三)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

x.实现有路必养。建立健全“政府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交通部门集中管养”的养护工作机制。各乡镇、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以x为主、分级负责、行业指导、保障畅通”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公路日常管护。

要做好养护规划,交通运输、财政和乡镇政府要科学编制区域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做妤农村路网年度养护计划,准确测算确保路网技术状况达到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水平的必要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预防性养护力度,强化养护质量控制,探索建立健全养护效果评价机制,保障路况整体服务水平。

x政府将集中安排资金使建成年限较早、破损严重、出现“油返砂、畅返不畅”的农村公路及时恢复使用功能,真正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达标。

x.保证养护资金投入。x政府将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将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经费、日常养护资金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长期稳定的预算投资增长机制。x财政、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补助资金以及x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审计,确保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支出,并做到专款专用。

x.稳步推进养护x场化。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x场化改革。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质量与计量支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x政府将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养护x场,因地制宜,建立专业养护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养护模式,有效降低农村公路养护成本。对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通过x场竞争选取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化队伍实施;对于日常养护,鼓励采取沿线村民承包、养护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开展,结合脱贫攻坚,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参与。交通运输部门及所属公路管理机构要做好行业技术服务、指导、监督和监管,确保养护质量和大中修工程施工质量。

x.稳步推进专业化集中养护。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平稳有序推进农村公路专业化、机械化集中养护。交通运输部门以专业化、机械化集中养护形式组织实施全x县级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小修保养和各等级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其中,对于每年计划内的大中修工程由交通运输部门或

x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但对于突发的、严重的、规模型农村公路水毁自然灾害处治恢复,在x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交通、民政、公安、水务、林业、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等部门协同作战迅速开展水毁灾害工程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对于日常养护,鼓励交通运输部门、各乡(镇)、村组织吸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沿线农村公路养护,并优先安排贫困人口作为季节性临时养路工。

x.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强农村公路路况检测和评定,建立养护效果评价机制。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建立养护费用与养护质量挂钩的养护考评机制。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提升管养质量和效益。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养护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工程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水平。加强农村公路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农村公路检测评价工作,努力提升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

x.完善农村公路物流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交通、商务、供销、邮政等物流资源,按照“x中转、乡镇分拨、村级配送”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统筹做好节点布局规划,完善服务功能,形成以x级物流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为框架的三级物流网络。鼓励经营主体创新农村物流运营模式,强化与商贸流通、供销合作、电商快递等x场主体深入合作,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发展,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

x.全面提升农村客运服务水平。积极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以

x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覆盖建制村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引导农村客运班线实行公司化经营,并鼓励大中型专业道路客运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客运x场,鼓励经营者采取灵活发班、电话预约等经营模式,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继续开展镇村公交试点工作,统筹农村公路客运、货运和农村邮政的融合发展。保障建制村通客车率始终保持在xxx%,并积极拓展自然村通客车比率。

x.创新现代农村物流发展模式。加快推广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线”模式,开展x区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客运车辆开展代运邮件和快件,健全小件快运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建设x级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x域内跨行业农村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和系统共建,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交邮合作”“互联网+物流”“交通运输+特色产业”等农村物流创新跨业融合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交通运输局要协调有关部门编制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发展规划,以公路客货运场站为依托建立x级农村物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道班综合服务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创新农村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积极探索客运车辆向分舱式客车方向改进,实现车辆载客载货功能安全融合,发展农村小件货物运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政府和x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职责分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责任落实。x政府将真正落实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的主体责任,推动管养责任、人员和资金投入“三落实”,严格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农村公路

“有人建、有人管、有人养”,确保农村路网技术状况保持良好水平。x政府将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全面加强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领导和监督检查,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筹集投入资金,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形成“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统管”机制。x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审计局要加大统筹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工作开展,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管理责任。为全力做好全x“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x政府成立全x“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x交通局,统筹协调“四好农村路”建设相关工作。

x级各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如下:

x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县级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等相关工作,配合x委组织部做好全x农村公路考核工作。负责全x公路统一综合执法推进工作,依法査处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的行为;负责做好县级公路的隐患排查和灾害处治工程建设;负责乡、村级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建设和养护工程实施工作。

x财政局:负责统筹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预算资金;负责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及路域环境治理的资金筹措、审核和监管。

x发改局:负责农村公路有关重大项目前期立项工作审批,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协助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x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负责全x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批和施工许可审批工作。

x公安局:负责指导督促打击涉嫌公路违法犯罪行为,联合交通运输等部门排查道路安全隐患,积极推动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科技设施设备,严格治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行为,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x审计局:负责督促加强农村公路资金审计工作,严格监管各级农村公路财政投入资金。

x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对农村公路养护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等予以支持和协助,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土地确权工作。

x水务局:负责督促x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与交通设施相互交叉的河道防洪安全有关事宜,并做好与公路桥梁交汇处的河道管理工作;负责将过水桥涵、塘堰坝堤和灌区沟渠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农村公路有机结合;严厉查处在跨河桥梁禁止采砂区域内的非法采砂作业等。

x文化和旅游局:负责统一设计、规范设置农村公路文化旅游标识标牌,结合实际在公路沿线设置旅游服务设施。

x应急管理局:负责建立安全监管协调机制,降低农村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率等。

x农业农村局、扶贫办:负责整合惠农利民的相关政策和资金,协调组织交通扶贫项目、产业路、农业园区路基本项目建设程序办理等事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负责与乡镇政府配合做好农村公路两侧秸秆禁烧工作等。

x生态环境保护分局:负责与乡镇政府、农业农村局配合做好农村公路两侧秸秆禁烧工作。

x热电公司、康安物业等供热公司;x燃气公司、x电力安装公司、自来水公司、x广电网络公司、x电信公司、x移动公司、x网通公司等: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事先报交通运输部门审批,新増管线一律由一家单位统一承建、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出现多家单位反复开挖农村公路现象。

(二)强化督导检查和目标考核。x政府将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建立对x直有关部门、乡镇目标考评体系,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效率、资金到位、路况水平等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施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联动、乡镇负责的抓落实机制,并推行x级季度检查、乡镇每月自查”,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行业督查的检查机制。各乡镇要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农村公路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机制,落实资金、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确保顺利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和交通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建立以“x乡公共财政为主、省x支持为辅、社会资金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x政府将切实承担基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责任。根据农村公路发展的需要,将建设、管理和养护资金(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资金)一并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规划为基础,统筹各项资金来源,形成合力。要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机构运行及人员基本支出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要落实工作运行经费,x级总路长办公室运行经费由x财政按我x公用经费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乡镇路长办公室的办公经费可由交通运输局在x级财政养护预算中按公用经费标准补助,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研究解决。乡村道专管员费用统一由x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预算资金中按一定的比例支出,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研究筹措。积极创新农村公路运营管理模式,通过企业、社会各界捐赠、出让公路广告权、路林资源开发权等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