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测绘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机械制图模具专业课程改革
模具工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模具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模具生产企业达到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00万人。随着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模具的设计、加工手段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模具生产的技术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其生产的主力军,高职模具类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为保证高职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达到岗位要求,迫切要求各课程紧紧围绕“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办学宗旨,达到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根据后续专业课教师的反映,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在学完《机械制图》课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识读模具图,给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了的很大困难。为此,我们机制教研室制图教师和模具专业教师一起,针对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1 对模具专业《制图》教材内容做出必要修订
高职院校所有的机械专业都是使用《机械制图》教材,所选图样是常见的通用机械图例,如在讲组合体时基本是以轴承座为例;讲零件图时主要以轴套类、支架类、盘盖类、箱体类等典型零件为例;在讲装配图时基本以千斤顶、减速箱为例介绍装配图的读图及拆卸零件。而模具行业不仅对零件图的技术要求标准高、装配图也有一些较为特殊的表达方法。相对模具专业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而言,由于教材中没有讲到具体的模具零件及模具装配结构图,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传统的《机械制图》教材不适用于模具专业的学习。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机械制图》教材,发现《模具制图》教材很少,我们为99级模具专业学生选用了一套XX 出版社的《模具制图》书,但该书没有配套的习题集,且教材中对典型模具结构介绍的较多,对制图基础知识讲的很少,不利于学生学习。使用该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看懂模具图,在讲制图基础知识时,教师需要补充大量的文字及图例,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目前还没有比较合适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模具制图》教材,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就业时专业的局限性,我们对模具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①选用和机械系其他专业一样的《机械制图》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制图基础知识都进行讲解,但是对零件图、装配图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增加。在讲零件图中的典型零件时,结合模具生产实际,选用模具中的凸模、退料板等作为轴类、盘类、板盖类等零件类型。在讲装配图时,除了简单介绍千斤顶等通用机械装配图例,着重介绍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注塑模等典型模具结构图例。由于后续课程中《冲压模》、《塑料模》各有160 课时,所以在讲解典型模具结构图例时,以提高学生专业读图能力为目标,主要介绍冲压模及塑料模的结构特点及各零部件的名称及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准备。②编印了冲压模、塑料模的典型模具装配图作为教学的补充资料,并用文字对各类型模具的工作原理及每个典型零件的名称进行注解,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模具专业《制图》课实训教学进行调整
测绘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动手拆装、测绘一个如减速器或台虎钳的简单的装配体和其中的主要零件。通过测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一步掌握手工绘图与仪器绘图的方法、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制图能力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传统教学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的一周测绘时,模具专业和机械系其他专业一样,大多是进行减速器或台虎钳的拆装,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特意对模具专业的实训教学作了如下的调整:①以冲压模和注塑模作为测绘对象;按学生人数分小组配备模具拆装工作台、工具箱等测绘工具。具体选择工厂中实际操作过的冲裁模、弯曲模、钻孔模、注塑模等不同的典型模具作为测绘对象,供学生测绘训练。通过观察、装拆、测绘过程,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在测绘开始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对被测对象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从测绘的步骤,测绘的方法、工具的使用、图形的绘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讲解。在测绘过程中,学生一边详细记录测绘数据,一边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绘制草图。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从测绘实验报告,所画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得到全面反映。
3对模具专业《制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画、CAD、UG等软件,演示模具装配体的加工、拆装过程,让学生全方位认识模具加工的工作原理、零件的装配关系及零件加工全过程,使枯燥、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②注重实践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系模具教研室配有20多套从工厂淘汰的模具,还有用透明朔料制作的各种典型模具模型,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通过组织学生装拆实物模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形象储备,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我们还联系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单位,如星源公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生产实践第一线,对压力机有一个整体认识;尽量采用生产中的实际零件和实际图纸让学生进行读图练习,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达到提高读图能力的目的。③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注重精选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对于重点、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非重点、难点如“国家标准”等内容采用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习题课的比例,采用练习、评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制图的速度和质量。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4对模具专业《制图》课程教学配备专职教师
由于一般制图老师对模具结构不了解,模具教研室在专业课教师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一位从事过模具设计的制图教师固定承担《模具制图》的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了解模具行业的高新技术,还聘请模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尤其在进行制图测绘时,都安排模具教研室专业教师与制图教师同时进行测绘现场指导。
5对模具专业《制图》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基本是以期末笔试成绩占70%、以学生平时表现占30%的简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由于笔试时间有限,试卷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忽略了能力测试,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们对《模具制图》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水平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完成,占30%;水平性考核则主要测试对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点及课程知识目标要求的掌握,占70%。
以前机械系各专业的制图课考试采用统一试卷,对模具专业《制图》课程进行改革后,模具专业的制图考试单独出试卷,补画线条及补画视图等考题都围绕模具零件出题,最后一道针对装配图的大题,改为拆画模具零件图及标注零件名称,加深了学生对典型模具结构的认识,效果较好。
针对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证明: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修订,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模具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了学生和模具专业课程老师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齐德新.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
[2]盛群力,褚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刘.对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2001.(10)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机械类专业 《机械制图》教学
进入中职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而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他们来说学习难度大,因而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学习的习惯和特点,并且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责任意识
1.充分认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专业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着重说明这一问题:任何一台机械设备,从图纸设计、审核到备料、加工、质量检测验收到设备试运行,全都离不开机械图纸,而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如果不具备熟练的识图能力,就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简单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必须认真学好。
2.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习自觉性不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而责任心是每个社会公民,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机械制图》教学应有机地结合这一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专业教师应结合课程和一些废品事例进行责任心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该对学习负责,认真学习才是负责任,才能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二、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一件事情充满好奇心,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感兴趣,就会努力学好这一学科。直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感知形象明确的实物、模型、教具等的表象,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对那些基础差、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极为有用,也能调动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是将立体的图形和平面图形相互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学习机械制图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的能力,然而对那些刚刚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几何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对空间几何的认识就更差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利用一些实物或者模型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把一些非常抽象的东西转化为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这样就能使一些问题的难度降低。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把教学的内容贯穿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进行比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好机械制图的兴趣,从而达到学好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
三、进行探究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然、社会、生活或学科领域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学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改变应试条件下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机械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此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专业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机械制图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外,还应使学生接受较全面的技能训练,即作零部件测绘,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安排两周时间的测绘实习,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提高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绘图的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测绘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部件测绘任务。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机械制图教学要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统一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和相应知识,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红勒.对高职教学中实现良好课堂效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2]刘,对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2001,(10).
目前,本科院校的机械制图课时较少,授课教师不能充分举例讲解机械制图中难点、要点;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上课边授课学生边画图是最佳教学模式,但现在的制图课时普遍减少导致无法实现这种模式,学生上课单纯听教师讲课,教学效果不佳,所学不能及时所用,难以形成机械制图学习思维。所以应适量增加课时,教师讲课后及时让学生在课堂做相应的习题,并由教师亲自指导,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尽快消化所学知识。并且课时量的增加,还能使教师更细致讲解机械制图的难点要点,学生更易步入机械制图学习思路。
2、调整教学大纲,弱化“画法几何”知识。
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其学习深度只要能满足机械制图所用即可,因为机械制图才是真正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性的文件。鉴于目前课时量有限,兼顾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弱化画法几何已成为这种院校的一种必然趋势。具体方法如下:点、线、面的投影分别用2学时来完成,只讲授点、线、面的投影的基础知识,其中线、面换面法、直线与平面相对位置、两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等知识,不再占用上课课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学。而截交线、相贯线虽是课程难点,但不是重点,归根结底都是立体表面取点的问题,故通过强化立体表面取点的基本知识,便可攻克难点;考虑到机械零件大部分是圆柱与圆柱的相贯,故相贯线部分可只讲圆柱与圆柱的正交相贯,且相贯线不必通过描点法,而简化为近似圆弧代替即可。
3、加强制图相关课程知识的连贯性。
将“机械制图”、“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四门最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合理结合,教学顺序按照“先制图、再AutoCAD、最后三维制图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同步开设”的顺序,开课顺序紧密相连,几门课程教师提前商议其授课内容及讲解深度,以保证所授知识的连贯性。机械制图与AutoCAD分别授课,AutoCAD不必再制图完全结课后才展开,可在制图开课过程中的适当时间展开,并且AutoCAD教师授课内容紧跟制图之后,AutoCAD要与制图的理论知识相辅相成,这样电子画图便能水到渠成,与制图课的结合自然而合理,真正实现“手工画图与计算机画图”两手一起抓,两者共同提高的目的。
4、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
电子制图的发展、多媒体的普及为制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制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手段,将“传统的板书画图、现代化的多媒体、新技术AutoCAD和三维制图讲解”三种授课手段并用。教师板书画图虽然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但必要的黑板画图对于缓解学生紧张的思维、模仿老师画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板书画图基本功要清晰、标准、快捷,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前提;多媒体课件应生动丰富,多引入制图动画,使学生能从多媒体全方位、多视角的观测到物体结构;AutoCAD辅助讲解画图要领及尺寸标注等;而三维绘图软件,如ProE等,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模型,并能随意放大、旋转,使学生更直观、清晰的观察物体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图形,这对于基础较弱、想象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是个极好的补充。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这门相对古老的课程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能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5、教学条件的引进及利用。
购置与教材相对应的教学模型、制图挂图、装配图、测绘模型等,教师在专门的制图室授课。教师授课时多媒体讲解与实物模型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结构、图线等,用实物反复讲解,让学生借助于实物看懂图、会画图。另外,用过的模型不要闲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模型让学生分组、轮流进行模型实测。除了零部件的实测,还要增加装配体拆画零件图、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等环节,这些都是训练学生手工画图、加强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6、加强实践测绘环节,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制图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才能够熟练绘图。因此,制图课程结课后,至少进行为期两周的测绘,并进行测绘后的答辩。测绘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最好锻炼,也是制图学习最重要的检测手段。
7、完善考核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测试。
制图课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以两小时考试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而由于时间有限,题量受限,考核不够全面。合理的制图考核制度应该是考查学生对于制图的综合能力,不光包括考试中的手工画图,还包括读图、电子绘图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构型设计创新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将学生最终制图成绩,分为以下几部分综合考核:手工制图考试、计算机制图考试、模型测绘并进行答辩、构型设计创新项目等,完善考核制度。
8、增设制图答疑课,老师与学生现场互动答疑。
关键词:机械制图;精品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94-03
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在生产实践中充当着机械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在工程界起着表达、交流设计思想的语言作用。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图纸的设计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以及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基于《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和阅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由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重大,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工科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几年来,我们课程组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以加强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课程的教学及实践环节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学生们及同行的认可。
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创新课程教育理念。“机械制图”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技术基础课。所谓机械图样,是指准确地表达机件(机器或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制造和检验该机件时所需要的技术要求的图纸。机械图样是人们表达设计思想、传递设计信息、交流创新构思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现代工业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科技部门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资料,在工程设计、制造、施工、检验、技术交流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机械图样被喻为“工程界的语言”。设置“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即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而本课程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
然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是,难以建立“实物”与“图样”之间的形象思维,这样直接导致的问题是,见到机件实体难以表达出正确的图样,而见到图样后又难以想象出对应的空间实体。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贯彻“从空间到平面,再回到空间”(即实物图样实物,见图1)的教育理念,即重视实体空间几何关系的分析以及空间几何元素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绘图、看图练习,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2.改革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为了适应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组对传统《机械制图》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故将传统的“画法几何”(以初等几何和正投影法为基础,把空间几何体用平面图样表达出来,从而在平面图样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机械制图”(以国家标准为基础绘制、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与现代绘图技术“计算机辅助绘图”(以交互式计算机绘图为重点,介绍AutoCAD绘图软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绘制各种机械图样)三门课程进行融合,组建为新的“机械制图”课程,为此,并将新“机械制图”课程内容设计为六大模块,分别为:制图基础(介绍国家制图标准、绘图工具使用)、投影理论(介绍基本几何要素投影、组合体投影、轴测图)、表达方法(介绍视图表达、剖视剖面表达、尺寸标注)、专业制图(介绍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绘图技术(介绍尺规绘图与测绘、计算机辅助绘图技术)、计算机绘图基础(介绍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与配置、交互式绘图软件使用等),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新内容的设计符合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3.加强课程的直观教学。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学校的支持下,课程组建设出了“机械制图模型室”,即配设了相关的教学模具,建设了多锥体、多柱体、基本体、叠加体直观模型库和相关的典型零件与装配图挂图库,这些直观教学用具建设既为课程中的空间点、线、面投影等较为抽象问题的讲授提供了帮助,又为零件构形等直观教学提供了基础。利用这些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所建设出的机械制图模型室,不仅为增强学生对正投影法原理、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的理解,以及基本体与叠加体、立体表面截交线、相贯线的认识与理解提供了有效帮助,而且通过这些资源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较好提高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
4.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授课方式,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为此,课程组先后开发出《机械制图》课程多媒体课件30余集、素材库60余件、动画片20余集。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发挥课件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泛等优势,内容生动、直观逼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配合本课程的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课程组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出“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材和教学支撑系统,并在校园网上建设出本课程的网站,列示了本课程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此外,将本课程的部分章节视频教学录像链接在校园网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5.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为了加强学生本课程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实践教学,在学校的支持下,我院建设了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专用的CAD机房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绘图上机实践教学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提供了便利。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绘图能力,教学中还加强了课程的实验内容,先后开出了“轴套类零部件测绘”、“减速器装拆与测绘”、“虎钳的装拆与测绘”等实践教学项目,并利用CAD机房建设了三维动画库,以提高学生的机件测绘与绘图能力。
6.将计算机辅助绘图全面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工程设计的需要,本课程将计算机辅助绘图全面引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主要以国际著名绘图软件AutoCAD使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同时,并将三维实体绘图软件的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计算机绘图技术的表达形式更加生动、直观,极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了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课程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放实验室条件,每学期利用课外时间分别开设了AutoCAD、Solidworks等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联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能力。
7.举办CAD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现代设计技能。在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开放实验室建成后,在工学院的支持下,从2012年开始,课程组每年举办一次“西安外事学院CAD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热情高、参赛人数多,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现代设计技能。
8.促进学生获取CAD设计资格证书。为了适应计算机绘图技术的飞速发展,保证计算机绘图教学的与时俱进,以促进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学校的支持下,2008年我院成功申办了陕西省唯一的SolidWorks考试认证中心,使我校成为陕西省唯一的Solidworks考试认证中心的主考院校,主要用于我国计算机绘图员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为此,在计算机绘图教学中,除了以AutoCAD为主体教学软件以外,还向学生开出了“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设计”选修课,以提高学生对CAD软件的应用能力。几年来,每年使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证书”(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考试――AutoCAD机械设计考试)和“SolidWorks操作技能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重要技能。
9.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利用建设省、校级“机械制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时机,在校园网上,建设出了“机械制图”精品共享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典型零部件测绘)、授课教案(电子课程教案)、多媒体课件(ppt格式)、教学资源库(课程图片库、电子挂图、三维动画库、电子模型库、视频库等)、习题集、模拟试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法研究、教学效果与成果(校外专家评价、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教学录像、学生典型的二维CAD零件图及装配图作品集、典型CAD三维实体造型的作品集、学生获得的相关CAD操作技能证书等,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公开、共享和交流。
10.积极建设精品教材,服务课程教学。1988年11月,前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中指出:“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课程组一直十分重视并积极加强精品教材及其辅助教材的建设工作,以便为课程教学提供优秀的知识载体和工具。2014年,课程组主编出版教材两部:《机械制图础》、《机械制图习题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几年来,课程组还参编出版课程辅助教材三部:《UG NX4 CAD精通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AutoCAD2007机械设计实例精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AutoCAD2010实例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这些教材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实践效果
在加强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课程组先后取得的主要实践成果如下:
1.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09.3);机械制图与AutoCAD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校教学成果优秀奖,2012.12);紧贴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12);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7)。
2.完成校级教改项目3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2009B5);以教促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法在省级精品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5B9);融合第二课堂,提升CAD能力,推进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2015B10)。
3.2012年4月,本课程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13年12月经专家评选,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主编出版课程精品教材两部:《机械制图基础》、《机械制图习题集》;参编出版课程辅助教材三部:《UG NX4 CAD精通篇》、《AutoCAD2007机械设计实例精解》、《AutoCAD2010实例教程》。有力支持了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和学生CAD技能培养的需要。
5.建设出“机械基础系列”专业基础课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支;课程组一位教师被表彰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一位教师获得校教学名师奖;先后有四名教师获校优秀教师和校先进个人。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较强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几年来,课程组在培养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的实践过程中,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增强学生能力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还先后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的精品教材和课程辅助教材已得到全国多所高校的使用,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的改革是成功的,对应用型工科人才的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R].教高[2003]1号.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R].1997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试行)[R].1988.
[4]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R].2001
[5]姚恩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88-90.
[6]张鄂.“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5,(3):148-150.
关键词:机械制图;改革方案;实施要求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工科类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它对于后继相关设计类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考试是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考试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传统的两小时闭卷考试不能够真实、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1],缺陷主要表现在:由于考试时间和试卷幅面的限制,考核结果往往带有片面性,容易造成学生为得高分只注重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去研究考试技巧,这也降低了学生学习书本外有用知识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2]。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改革。
一、改革思路
为了克服传统考试的弊端,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国内许多院校都进行了一系列考试改革试点,主要表现在加大平时学习中的考核力度,增加测绘及上机内容的考核,以练代考,考学结合,较多的考核频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强化了学习效果,合理的考试方式可直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我校的近机类机械制图课分上下两学期,各32学时,共64学时,我们从实际应用出发,对课程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把前面的画法几何的点线面内容进行简化,从平面立体出发,在组合体章节中简单学习立体的截交线及相贯线内容,第一学期末将图样画法的内容学完。第二学期完成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及装配图内容的学习,此外,还拿出12学时学习Autodesk Inventor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多方位考核实践。
二、考试内容及具体操作步骤
新的考试模式在评定成绩时考虑了平时成绩、阶段成绩、上机操作成绩、测绘实践成绩等几方面。各部分成绩所占比重分别为:第一学期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20%)+期中考核(30%)+期末考试(50%),第二学期的考核包括:平时作业(30%)+测绘(10%)+上机(10%)+期末考试(50%)。
1.第一学期考试介绍。第一学期主要是学习投影基础、组合体及图样画法内容。安排期中及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在学完组合体章节之后进行,考核组合体以前的内容。平时作业及出勤率也计入成绩。每次课后作业都计入一定的分数,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无故缺课会在总成绩中扣除一定分数,对于课堂积极发言,提出个人见解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第一学期的作业占总成绩20%。期末有两学时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①投影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简单的直线、平面和立体投影选择或判断题;②平面立体、回转体及其截切体的投影,主要求立体的某个投影或求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的立体截交线;③回转体相贯的投影,主要求两圆柱体相交的相贯线;④组合体的题包括补第三视图、改错及标注尺寸等,要求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方法进行组合体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画图要求投影正确、尺寸完整清晰,符合制图国家标准,读图要求能正确想象出立体的结构形状;⑤轴测图,能根据给定的组合体正投影图画出其正等轴测图;⑥剖视图、断面图部分,要求掌握各种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的画法及标注方式,能利用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的画法,较好地选择视图,完整地表达形体。第一学期重点考查学生基本读图与作图能力,规范标注尺寸能力,以及应用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表达形体的能力。通过这样几方面考核较好地检验了学生对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第二学期考试介绍。第二学期考核围绕标准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阅读及绘制能力进行。除了课后的作业,期末的闭卷考试外,还包括上机及测绘等实践内容。期末闭卷考试内容包括:①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及标记,以补画视图及改错题为主;②零件表达方法及尺寸标注:主要考查对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及合理标注尺寸的能力的掌握情况;③读零件图通过补画某个视图与填空形式来考查阅读机械零件图的能力以及对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等技术参数及概念的理解程度;④装配图部分题目包括读装配图、拆画装配体中的一个零件图或者根据给定的零件投影拼画简单的装配图,从而考查学生对零件连接方式、装配图尺寸标注以及读装配图和画装配图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图学实际应用技能,在第二学期还安排16学时的上机内容,学习Autodesk Inventor软件的造型、装配及出工程图的基本功能,同时安排课外两学时的零部件测绘训练。我们将上机与测绘结合起来,以被测绘的零部件对象作为造型及出图的对象,通过学生的上机表现及测绘大作业来评定这部分成绩。通过这样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测绘和上机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图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绘图的实际技能。进一步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学习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3.部件测绘与上机的考核。学生测绘的对象是我们实验室拥有的减速器、阀门及油泵等实物,根据减速器、阀门及油泵等实物的种类及数量,可满足两个班约60人的测绘需要,将每次上课的学生分组,每组5人,每组一部件。对应一个装配图,每个学生应完成装配图中一至两个重要零件的零件徒手轴测图、徒手零件草图及对应的Autodesk Inventor工程图。并由本组人员完成最终的Autodesk Inventor装配图。通过测绘环节要求学生首先能够根据被测绘对象,了解其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熟悉装配体的拆装顺序,其次要学会使用常用测绘工具测量零部件的方法,绘制装配示意图,确定标准件与其他零件种类及数目。最后要绘制相关零件的草图,零件草图应表达方案合理、尺寸标注完整,还包括技术要求、简单的标题栏及图框。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这部分工作。学习Autodesk Inventor软件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教师用4学时讲软件的草图功能和基本造型方法,用2学时讲零件的装配基础,用2学时讲生成和处理工程图的基本方法。剩下的学时留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测绘草图及自选对象进行零件造型、装配及出图练习。最后提交零件模型、装配结构模型及生成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等文件,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及出勤率用于评定这部分成绩。
三、考试改革的实施要点
为了做好此次考试改革,在申报的校教改立项批准后,制订了考试改革方案,在上课开始阶段就向试点班级的同学宣布,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由于考核方案评分方法多样全面,促使所有同学既重视阶段考试,又要注重平时作业,既注重理论学习,更注意实际技能的训练,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学习和期末考试的局面。平时作业在批改之后每次都记录并量化为A、B、C、D四个等级,每次上课都对上一次作业的要点进行讲评。为鼓励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对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及画图的学生可以计分奖励。阶段测验应从培养能力,抓基础出发,把组合体和零件的表达方法作为阶段测验的重点,设法使学生们适应从立体三维空间到三视图,从零件内部和外部结构到零件视图表达方式学习主线。在分组测绘时,指导教师既要解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同学多查阅相关资料,同时要组织好各组学生共同讨论测绘方法,研究工程图的视图表达方案。使学生在完成自己分配的零件图时,又能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这样每组同学间形成共同讨论,共同操作,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良好氛围。
四、考试改革的效果
本次机械制图课程考试改革,强化了学生实际绘图能力的检验,充分体现了制图课程的实践性,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应该掌握的机械制图基本知识、读图与绘图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们经过投影基础、零部件表达,计算机三维软件应用、零件测绘等环节训练和考核,深深感到学有所成。从结束课程后学生提交的的期末教学评议上看,教改班的同学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普通班的学生要明显强些。教师通过实践性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学们对机械制图课授课老师的的教学满意度非常高,认为这项教学及考试改革成功,很有必要。教改班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比普通教学班级的学生强,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反应快了不少,较容易想象出零件的空间造型。对于制图学习中比较难理解及掌握的组合体的补视图,补漏线,剖视图,断面图等部分,学生可通过徒手轴测图以及运用Inventor软件,将平面图形转化为具体的三维立体,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将机械制图知识与Inventor软件学习以及测绘实践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种全方位考试的改革,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成就感。这种改革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通过两个学期的机械制图考试改革实践,大大改变了过去传统考试的简单性及片面性局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图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考试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于近机类机械制图课,如何高效利用相对较少的学时数把口头答辩、写小论文、自我测试等考试形式的引入课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确定。此外由于考试的多样性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如何解决好这种矛盾也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宋琦,对传统考试的反思及关于工程制图课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6):84-85.
[2]滕华驹.“机械制图”课程考试改革方案及实施要求[J].科技信息,2008,(5):212.
关键词: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 实践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工科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工程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以形体构造和图形表达为核心,以形象思维为主线,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创新构形能力等工程科学的基本素质,并为进一步学习工程实践类、机械设计类和机械制造类后续课程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工程图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各种工程图样的理论和应用的学科,机械制图是工程图学的一个分支及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图样是准确表达机器、仪器和工程建筑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技术要求的图形总称,同文字、数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工程技术思想的基本工具,因此,人们常把它比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也就是说该课程是一门“工程技术语言课”。《机械制图》主要通过机械图样表达的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学习,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培养读图与作图技能与技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通过培养学生正确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还应该具备查阅并运用有关标准的初步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教学中应该本着“突出应用,服务于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识图与绘图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工具性、先进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我们注意到,机械制图课程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学科系统理论教学,忽视了对工程制图运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周期较长,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传统的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内容已不可能。为此我们首先应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打破旧的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突出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产品设计过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重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放式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应该弘扬和鼓励科学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将职业教育特色融入课堂,结合多种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动画等),放弃无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教学方法,把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同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现将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总结如下:
1、讲练结合型教学
这种将“教、学、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机械制图课程。课堂上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画图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在做画图训练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画图方法的同学随时集中辅导,这样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在课堂上满堂灌,讲完后让学生课下画图,教师不知道学生接受的程度,学生画出的作业错误百出,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大部分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
2、错误点评型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实践训练画图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专项点评和集中批阅,以达到以一换百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研室中教师之间经常进行学生作业交流,把学生常犯的典型错误整理出来,放在机械制图教学网站上,让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共享。
3、讨论式教学法
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多种多样,但多种表达方法中一定存在一种最佳表达方式。所以,在讲授机件表达方法、零部件测绘等内容时,我们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一个模型,经讨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表达方法,讲出理由,最后教师进行评议,选出最好的表达方法。
4、案例教学法
机械零件中有许多典型的零件和普适性的零件,针对这些零件的绘制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课前教师搜集一些生产上用过的典型零件的图纸,让同学研究,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尺寸标注和表达方法,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到绘制的模型中。
5、实践性教学法
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课内测绘模型实践和上机绘图实践。课内测绘模型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能力,上机绘图实践主要是培养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针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从业情况,我们加大了学生课内模型测绘的教学力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课内的制图测绘作业一般可安排七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次:绘制不带斜面的平面立体三视图。
第二次:绘制带斜面的平面立体三视图。
第三次:绘制截交线和相关线的三视图。
第四次:绘制标注寸的组合体的三视图。
第五次:带尺寸标注的机件表达方法。
第六次:零件图(如轴、齿轮、支架、箱体等)。
第七次:装配图(如千斤顶、滑动轴承、齿轮油泵等)。
通过上述作业安排,提高了学生的测绘能力、绘制零件图样能力、徒手绘制草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优秀学生在测绘过程能发现许多课内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如表达方法问题、测量手段问题等,通过解决测绘和上机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应用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立体模型、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和实践教学(模型测绘、部件测绘等),增强用投影视图表达物体的空间概念;要依据形象思维的规律和发展过程安排组织教学,加强对投影规律及投影视图特征的总结、综合、概括能力,强化培养,建立更多的基本形体的投影表象,为思维储备更多材料;针对学生读图难的问题,应加强读图教学与练习,教会他们读图的方法与思路,多方位开展思维训练,培养课程综合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非常适合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关键词: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图样理论和应用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而且对学生就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有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学工作者都要重视的课题。
二、目前高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生源质量下降,教学难度增加。
高校生源快速萎缩,生源文化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使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山东省2011年报考高校的生源较2008年下降四分之一,下降人数为全国第一;湖南省2011年高校的生源较2008年下降三分之一,下降幅度居全国第一。凤凰传媒集团的专题研究表明:生源下降将持续到2020年左右。生源下降后各高校录取分数降低。山东2011年高职最低录取分180分(六门课程,满分750分),江苏高职已经无门槛入学,云南2011年高职最低录取分也降至240分。由于高职生源质量下降,教学难度增大。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机械制图教学仍以传统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是教师用圆规、三角板、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在普通教室里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因为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而看不懂二维图,教学效果较差。
(三)学时不足,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高职教学改革使制图课时大量缩减,导致学生绘图、识图训练不够,特别是结合企业图样教学实践不够,识图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
三、提高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程以投影规律为基础,以国家标准为规范,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教学中要根据目标要求,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例如,以前对绘图工具的使用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广泛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及图样图幅等标准可以不再强调要求;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圆弧连接等手工绘图方法也可以只作基本了解;因为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轴测投影也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对于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和组合体的作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教师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
1.上好重要的第一堂课。绪论课上得好,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机械制图的重要性,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这门课。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正如赞可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师把学生当做朋友、知己,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善待学生,平易近人,这样教师所授的课就受学生欢迎,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3.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诸如作业竞赛、普通三视图画图竞赛等激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口头表扬;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特别是批阅学生的图纸图样时,除给予分数,再加上适当的温馨评语,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加大教学信息量,还能展示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降低识图难度。但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会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下降。有学生反映:“上课听听都懂,但是自己画的时候就不知道了。”因此,只有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用圆规、三角板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画,学生容易接收,并提高动手能力。
2.以模型制作实训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模型制作实训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而且通过立体与平面在大脑中反复转换,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用橡皮泥、泡沫塑料或萝卜等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实训,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将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于直接表达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画面完整、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如利用AutoCAD等软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画三维图形,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直观、快捷。又如制作“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课件,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性测绘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测绘教学,帮助学生整合、巩固所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查阅相关技术手册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围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组织实施,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各式各样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关键词:教学 机械制图 实践 重点内容
1、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意义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是机械类制图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能够有效掌握徒手、仪器以及电脑辅助制图等机械制图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投影制图原理并根据自身想象打造各种机械立体模型,灵活掌握机械零件制图与装配制图的方法。为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学习机械专业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通过手工测绘、上机操作、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质量[1]。
2、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的手段
2.1要强化空间想象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强化空间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是机械制图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能够较好地读图、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机械制图能力的一项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正投影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对以前的点线面及基本体等内容的学习,充分掌握、灵活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绘图到实物、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变过程,使传统的平面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空间立体几何的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对实物的各个部位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有着明确空间定位。所以,近年来国内部分高等理式院校对机械制图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对一些不适合实际,内容陈旧对后面学习知识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同时,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了一部分有关读图的教学内容,在时间分配也加强提高学生的读图训练。可见,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读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投影理论基础,更需要平时的大量练习来加以辅助。不然,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综合读图能力[2]。
2.2大力加强组合体的教学与练习
在机械制图教学的读图练习过程中,学生对组合体的运用和掌握是一项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在课前提前为学生设定一些基本几何形体,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不同组合并画出三视图,锻炼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二是以已知视图为出发点,教师主动构思出多种不同的几何基本形体,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强化和挖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和构思能力;三是提升由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能力;四是补画三视图中缺少的图线等[3]。通过以上一系列强化组合体的教学做法、训练,来大力地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3积极培养徒手绘图能力
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应当贯穿于机械制图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徒手绘图能力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物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可见,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表达创意、彼此之间交流设计思想的强有力工具,当然,它也是CAD绘图和尺规等无法替代的最原始、有效的绘图方式。训练学生徒手绘制草图要求心想、手到、速成三者能够有机结合起来,较快地捕捉灵感。徒手绘图能力在CAD绘图软件出现后,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4]。
2.4强化机件表达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轴测图的立体感强,有着做图方便,修改灵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可以作为代替模型。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同时边画轴测图,这样,可以对物体上的一点、一线、一面都有着切身的体验。轴测图能把头脑中的抽象物体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机件的表达效果。此外,在对基本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轴测图的学习训练贯穿于整章教学中[5]。这样,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轴测图绘制能力,又可以通过对轴测图的学习来加深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
2.5合理培养并锻炼零件综合表达能力
对机械零部件的进行表达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想象力、提高零件综合表达技能的关键,它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特别是零件的读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丰富该环节的教学内容,加大该环节的教学力度,并着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体会、掌握机件的综合表达技巧,才能不断强化锻练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水平[6]。
3、总结
总而言之,绘图实践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二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国家相关的制图标准、徒手绘图、CAD绘图等技能,掌握投影制图原理、熟练构造出各种立体模型以及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图方法。可见,机械制图的实践环节,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测绘、实践、上机、课程设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提高对机械制图教学中绘图实践的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卢传贤.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l998,(增刊).
[2]王慧.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3).
[3]狄渭波.工程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张炳宗.面向21世纪制图课程内容和教材体系改革与实践[J].《山东矿业学院》,1998.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机械制图 创新教学 企业味 职业能力培养
2010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目前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仍存在着脱节,学校教的不一定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而企业生产中需要的技能,学生又不一定学过训练过。这种学校本位的封闭式教育模式,无法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这就需要学校转变观念,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理念,教学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为准则。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机电、汽修等工科类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目前中职学校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图教师的教学应在这大背景下,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了解合作企业、熟悉企业生产工艺、分析岗位对本课程能力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企业味”,机械制图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提升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
一、教师了解合作企业、熟悉生产工艺,分析本课程对员工的能力要求
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中职学校带来的是无限光明的前景,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中职教育中的专业基础理论怎样结合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提升服务,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的专业课教师。目前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本为指导,教师为主体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做习题的讲练形式,辅以多媒体、模型教具等手段辅助教学;近年来尽管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应用媒体演示效果更形象、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的课件,尽量选择教学内容好、实用性强的教材;在课上尽量精讲多练,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还是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有些基础不好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强制学习,个别同学甚至干脆就放弃本课程,教师怎么说教都没有用,学习的效果也就很难达到工作时所需要的能力。
我们以前一直误以为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与企业的某种约定,教师下企业也只是教师在企业里配合企业管理学生,与《机械制图》这些专业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应该借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在实习的过程中,作为机械制图老师要去分析企业岗位对本课程的能力要求。笔者在近几年下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这些技能型人才的制图技能的要求更注重生产的实际应用,也就是对学生制图技能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集识图、草图表达、测绘、计算机绘图于一体。具体来说要求能看懂图样,正确理解零件的加工要求;能绘制草图,工作现场能有效且高效地沟通解决技术问题;能正确使用量具测量尺寸,将具体零件通过测绘形成技术图样;能理解工艺、合理标注图样;能应用绘图软件、存储电子图档。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草图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实用技能,淡化仪器绘图要求,提升计算机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这些与我们根据制图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教材理解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相差甚远。
二、引入合作企业第一手资料整合教材内容,优化知识体系
机械图样是企业的重要的技术语言,是企业技术部门表达技术意图的载体,也是质量控制检验的依据,生产部门零部件制造、整机的装配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图样。就某个零件的制造过程来看,涉及的图样包括毛坯图、各工步的工艺图、最后的零件图,图样由简单到复杂。企业生产的这些机械图样和零件实物是我们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最好素材。笔者在本校的订单班的教学中本着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思想,运用项目化教学理论,按照“够用、实用”原则,对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变革传统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突出理论教学与合作企业的实训教学、生产实践的联系。教学内容设置不再按教材章节,以订单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零件为载体,以完成其全套图样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原来的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设计的四个学习项目如下。
项目一,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本项目以冲压零件为素材,使用尺规绘制简面类零件图,目的是通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明确常用图线的种类及应用和应用尺寸的识读、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及平面图形的画法等内容学习。
项目二,识读视图。本项目以绘制零件毛坯图与工序图为任务,由简单几何体形状的毛坯入手绘制三视图,按所见即所得的直观感觉绘图,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辅以视频展示从毛坯到零件的加工的工序,按步骤完成工序图的绘制。采用过程细化,一个工序一张图,难度由浅入深,用图用实物引导学习过程,企业生产工序图样作为学生练习的对照图。由于工序图绘制过程自然包含有切割、叠加等形体分析过程,抽象难懂的截交线、相贯线知识还原为最直接的问题,学生完成了任务即完成了抽象知识的提升。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有针对性地概括,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升职业能力。此项目淡化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突出以形体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强化了立体实物与视图的内容联系。
项目三,识读零件图。本项目以绘制完整零件图为任务,以企业实际生产的零件及图样作为绘图样本,在任务过程中,老师展示加工的全过程及细部结构加工的生产现场视频,目的是培养学生工艺知识,使绘制图样与生产相结合。再以类似零件布置学生绘制草图。安排学生思考练习遇到问题后,带领学生分析讨论。通过任务的完成掌握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和局部放大图、常用简化画法等局部结构表示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中尺寸和技术要求标注方法与要求及识读零件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项目四,识读装配图。本项目通过识读企业中的部件装配图来完成。在任务过程中,老师要准备的素材有:(1)部件装配过程视频;(2)出厂检测过程视频及检测过程报告;(3)客户翻修情况记录;(4)企业相关产品装配图。绘图过程涉及的知识点有:(1)装配图图样的绘制方法;(2)标准件,常用件的画法;(3)装配图的尺寸标注;(4)装配的技术要求;(5)明细栏的填写。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作业互评、老师讲评、生产场景比对发现问题,以企业图样比对发现不足并提有建设性的意见等过程完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对培养产品设计的关联性意识。
在每个学习项目中,分若干个工作任务,从对零件的图样和实物对比识读、测绘等真实任务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个工作过程将各基本知识点贯穿,传统的教材为学生的工具书。以学生为主体,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始终融入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解决任务过程中,学生学会测绘、识图、电子存档等技术,再通过几个拓展项目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企业味”
以企业生产图样和零件实物教学,强化感性认识。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制图,空间想象力不够,学习难免会觉得枯燥,采用实物教学辅以生产现场的观摩或生产视频可以给学生很直观的视觉信息,克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三维二维之间转换难等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初次接触投影面时,难以理解投影图的问题。这为他们由初中普通知识到中职专业知识学习的转变起到跳板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专业意识做很好的引导,而且使其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的生产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采用以企业生产零件和图样为项目任务,把机械制图课程由理论课变成与专业实习训练课一样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查阅自己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大家共同评价各种图样表达方案的合理性,最后决定正确方案。这样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流的学习能力。
在原有多媒体教学体系、实物等的教学环境基础上,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环境。将学生在企业生产现场观摩或实习纳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师精心编制以企业生产实例为项目任务的教学案例素材,让学生们带着疑问进入企业,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去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度,启发、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企业所面对的各种真实问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他们社会交流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在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以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用企业的生产实际案例为教学素材,使教学具有“企业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