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第1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性别特征;财务重述

一、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以及经营活动的大规模增加,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也大幅增长,作为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愈发重要,更好的履行其工作职责对于企业财务监督和评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并不是单独进行监督审计工作,而是要与企业中的其他部门经常的交流和合作,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出账务漏洞而惩罚某人,而是防范风险,及时发现错误,迅速整改并扭转财务经营不善的局面,其工作的报告以及相关客观结果都要与审计委员会进行协调讨论,共同向企业集团董事会报告并负起相关责任,确保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存在,管理层要将审计结果体现在企业的相关决策里,维护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树立审计工作的良好形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以及财务报告的精准性和整体质量。

二、对企业财务报表重述的理解以及发生原因

财务重述指的是上市公司进行前期的财务报告的审计时,发现报告中存在差错,需要对财务报表重新进行表述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财务工作发展,很多人都认识到了财务重述引起的负面反应,不但会影响公司的财务运转,还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损失。然而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是,近些年来,财务重述现象日趋频繁,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上升,形式极为严峻。事物的发展是外因与内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财务重述的原因也归纳为内因和外因。

(一)外部原因

引起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外部压力,即资本市场的融资压力,公司希望在资本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大的融资规模,但是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求严格,很多的上市公司在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中,往往达不到资本市场融资的要求,再加上各上市公司之间获取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同,许多的市场信息并不对称,也拉开了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差距,因此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财务重述,以缓解资本市场带来的融资压力,此外,财务重述的成本很低,也促使了上市公司频繁进行财务重述的一大诱因。

(二)内部原因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财务重述能够给管理层带来丰厚的收益,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关注,在外部持续加压的情况下,管理者很容易利用财务重述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所以财务重述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管理者,这种自利行为是导致财务重述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损害了股东以及整个公司的利益。

三、财务重述的严重后果

经过对财务重述原因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危害和损公自肥的做法,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和资本危机,增加了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1.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公司的管理者为了迎合市场以及股东、股民的预期,充分利用市场中投机心理以及投资欲望,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刻意夸大和渲染收益率,强化市场预期,虚抬公司股票价格,再根据其内部管理人员掌握的信息优势,提前进行布局,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公司的股价会随着预期的破灭而大跌,损害的是公司以及股东的切身利益,更加不利于资本市场正常的融资活动开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2.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信心遭受打击。经过财务重述的运作,加上一些管理者推波助澜,为了自身利益在资本市场中兴风作浪,导致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愈加凸显和严重,股东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损害了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对于投资人来说,公司和市场就变得越发不安全,这就意味着整个资本市场的损失,甚至造成资本萎缩不前,市场中的投资信心缺乏,规模下降。在上市公司内部,股东也加深了对企业能够通过今后的经营来弥补损失的疑虑,甚至逐渐对财务工作与公司的经营丧失信心和耐心,尤其是经受过财务重述带来的损失后,对于公司的财务工作方式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3.难以协调的诉讼行为。投资者和公司中重要的股东的利益受损,他们不会坐视不理,财务重述很可能引发大量的诉讼行为情况发生,受损的人们通常会联合上诉,希望通过上诉挽回自己的损失,而管理者的所作所为一旦暴露,就给了诉讼者绝佳的诉讼理由和底气。加上公司宣布财务重述报告存在一系列的重大差错,证据明显,诉讼者的胜利变得唾手可得,这无疑加重了公司的财务危机,公司经营将举步维艰。

四、假设提出及实证研究

经过上述财务重述的严重后果,我们知道了财务审计工作以及管理层实施的财务举措的重要性,通过在财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多年在职场中研究发现,内部审计对于财务报表工作依然拥有重要的监督和督促作用,而负责人的态度以及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工作的走向,而进一步的探究表面,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性别特征对于财务工作有一定的区别性影响,如果负责人为女性时,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巧合,甚至巧合都算不上,可能很少有人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那我们不妨假设进行一项研究比对,在财务重述发生比较频繁的上市公司中,以内部审计的负责人为核心,进行性别区分调查统计,提出这一课题目的是要研究女性负责人是否真的可以抑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具体说来,是否有可能降低公司财务重述发生的概率。在日常的心理学研究以及职场中发现,都说女性的性格更加富有韧性,在面对突发事故以及突如其来的市场信息变化时,女性更容易迅速的接受,并制定应对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和调查,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对于信息以及事物的把握更加全面和细致,对于细节的运算能力和注意程度比男性普遍要高。财务工作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又可能随时发生改变,需要细致的耐心和精准的计算和评判,而审计工作就是要面对庞大复杂的数据信息,依据女性更加宽泛性的处理事务特点,审计工作就能够做到细致和精确。另外,女性对于风险有着天生的规避行为和厌恶情绪,这就自然的促使其在内部审计负责人的位置上,尽全力找出风险与漏洞,并抑制或者消除风险的存在。本文以2008~2013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被选样本,手动检索内审负责人的简历和重述公告,剔除信息不完整的样本,共得到1462个样本,其他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当企业发生财务重述时,被解释变量取1,反之为0。当内审负责人性别为女时,Sex取1,否则为0。控制变量方面,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现金流Cash等财务指标,选取独立董事平均津贴Salind、董事会规模Board、两职合一Dual、监事会开会次数Sup和股权集中度Herf等治理指标。建立如下模型:Restate=α0+α1Sex+α2Size+α3Lev+α4ROE+α5Cash+α6Salind+α7Board+α8Dual+α9Sup+α10Herf+Year+Industry+ε.经统计,全样本中有69例发生财务重述,占比4.72%,可见中小板市场整体财务报告质量较高,重述情形并不多。性别Sex的均值为0.4501,表明样本女性内审负责人的比例为45.01%。单变量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内部审计负责人性别与财务重述负相关。进一步地,回归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性别在5%的水平上与财务重述显著负相关,假设得到验证。当公司的每股现金流越高、独董平均津贴越高、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监事会开会次数降低时,能在5%的水平上显著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减少企业重述报表(限于篇幅,相关系数矩阵和回归表格未列示)。

五、结语

本文从财务重述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重要影响出发,调查研究了对于财务工作进行内部审计的负责人为女性职员时,对于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要比男性负责人监督下更加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证明男性不适合内部审计岗位,而是要全面的警醒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其对于财务报表等工作的审计力度,强化风险潜在意识,找出潜伏的风险和漏洞,降低财务重述行为发生频率,限制其运作空间,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建新,续琴,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2]程新生,孙立军,耿祎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第2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的思想开始纳入到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形成了医院内部风险审计。文章从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寻求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转变现有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行业性管理及医院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等,将有助于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

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人员所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审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风险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风险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定义,即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

风险审计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不确定性,它贯穿审计全过程,即使是审计结束之后,依然可能存在。只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内审人员只能通过运用计算机、概率论、数理统计等技术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其规律,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降低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的程度,但不可能彻底消除风险。

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普遍存在。wWW.133229.coM任何企业、任何经济活动,从始至终都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既有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也有可能来自于外部;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但是,风险又与机遇并存,与收益相关。没有风险,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害怕风险的领导者不是优秀的领导者。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预测风险,妥善回避风险,及时化解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将内审与纪检、监察合并。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从专业性的角度看,纪检监察侧重于在员工的思想教育、行为监督和道德风险的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重点在于“人”,而内审的工作侧重于“事”,强调事件对象的客观本质。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造成党政管理错位,过于强调监督职能而弱化内审管理服务职能的情况,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法律法规的完善性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然而新形势下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有时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来处理,制度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致使内审人员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审计力不从心。这一情况将要求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借助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3、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目前,单位内审所要查证的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很多敏感的专项事件,而有些被审部门往往在单位内部有复杂的关系,致使被审事项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内审人员取证难度较大。内审一旦出现很小的违纪问题,只要审计报告中没有提出,都认为是审计部门工作失误。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是随着医院的环境变化和规模的扩大而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医院规模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内部审计发展也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很大部分医院的风险审计尚处于初步认识和探索阶段,审计理念和方法仍然以传统审计模式为主,普遍运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风险审计必然要取代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

1、逐渐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医院管理层为了正确预测、妥善回避、及时化解医院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开始积极主动地拓展目标市场,并在自身内部强化成本意识和推行绩效管理,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取得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部分医院领导干部欢迎内审人员积极“找茬”,不仅限于日常的财务收支方面,还有内控制度建设、对外合作项目效益、基建项目管理等,要求内审人员能够全面融入医院的各项管理之中。

2、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

进行风险审计需要广泛收集经济信息,深入了解各项业务的运营情况,这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联网,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不掌握计算机技能和网络知识,审计就寸步难行,无法承担风险审计的任务。目前,一些医院由单一实体向集团化经营方向发展,相应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医院均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管理,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医院实现his管理以后,以前分散到各个科室的数据被集中到一起,统一由计算机中心存储及控制管理,同时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如果单纯依赖计算机人员,就好像中间加了一层翻译,会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准确度。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要求内审人员具备相当程度的相关知识,原先的手工操作模式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显然已无法适应审计对象的变化,恐怕也很难实现预期的审计目的。

3、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围绕审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被审计对象遵循各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情况,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等方面来展开的。但是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出现了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服务管理型方向转变,机构的设置和定位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实施方式从单一靠内审机构人员的力量向与外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等多方面的趋势。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审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金融、证券、保险、外贸等多方面的现代经济知识;不仅要了解本行业的微观运行情况,还要了解社会的经济周期、行业所处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和政策以及重大事件等宏观因素对本行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会有敏锐的警觉和灵感。

四、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略

1、因地制宜,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

现代风险审计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审计新理念,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任何方法的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对象及审计环境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依不同的审计层次及审计目标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果由于种种原因银行的信息资料库难以建立,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估,则审计人员应更多地运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现代风险审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应用必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在当前各项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有效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有积极的意义。规范审计流程,强化复核制度,任何一项审计业务必须按照内审准则执行,尤其是强调两级或三级复核制度,减少个人主观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做好审计回访工作,及时了解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意见和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巩固审计成果;建立人员轮岗制度,内审人员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单纯性业务,容易形成与被审计之间老关系,产生以审谋私等情况,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审计的内在活力和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外部专家服务,面对管理层需求和自身发展趋势,单一性知识结构人员很难适应今后的工作,利用外援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2、因人制宜,合理设置医院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

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银行运用现代风险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现代风险审计方法运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增设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门内部审计人员,其机构必须至少与其他职能部门平等,并使之向高层发展,从体制上建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从而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

其次,选择合适的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医院内部审计可选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卫生局委派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医院党委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医院院长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从理论上讲,前两者模式有利于在医院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系统。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院长领导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更容易融入医院治理,更能充分发挥审计职能,进而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当然各地区、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其前提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

3、系统观点,建立“服务主导型”医院内部审计模式

根据系统观的理论,如果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一个系统,则系统就会表现出突变行为,系统总体特征就会与加入个体之间相互独立式表现的特征有本质差异。现代风险审计方法如此,其审计方法的运用原理也如此。

医院内部审计除了用于查错防弊、监督和评价医院内部控制活动,还应在完善医院治理结构、内部组织重整,帮助医院营造“软控制”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2004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系统化的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不仅是对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界定,也是医院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治理结构也必将面临改革。医院内部审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医院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上,必须建立新型的医院内部审计模式“服务主导型”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和医院财务记录的有效性。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经营者的预期目标顺利开展,减少信息的失真,降低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医院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于健、王祖胜: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2(12).

[2] 崔志芳: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2(6).

[3] 杜志农、魏红: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4] 王爱君、郭爱华: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3(8).

第3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用

从近几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及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来看,发现的问题存在上升的趋势。内控制度缺失,管理存在漏洞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很多领导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只是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活动,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计。自我国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及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出现了偏差。2001年底又正赶上政府精简机构,绝大多数单位便撤消了财务及内部审计机构,严重地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单位经济活动在内部监督上出现了漏洞。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按审计目的不同划分为: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的全面执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主要是评价事业单位利用自筹资金办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督促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按被审资金的来源及用途不同划分为:预算拨款审计、预算外资金审计、营业收支审计和基建投资审计。通过预算拨款审计可以反映该单位的工作业绩和社会贡献;通过预算外资金审计,可防止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外资金滥发奖金或物品;通过对营业收支进行审计,可以促进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改进经营措施;通过基建投资审计,可以对建造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按审计范围不同划分为:经济合同审计和法人离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主要是审查经济合同的主体合法性,双方义务权利的履行情况及违约的处理情况;法人离任审计主要包括调离前经营业绩怎样,任职期间有无违法违纪行为,是否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留下重大经济隐患。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白细胞,在组织内部建立事业单位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从事业单位整体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它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组织内部监督部门的一员,与纪检监督部门具有不同的监督职能,担当着事业单位经济运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监督任务,有着其他部门难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保障事业单位及其内部各单位健康运作,运作行为完全符合事业单位目标及发展战略,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价值最大化,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因此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越来越重要,有利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长治久安的稳定发展。

2、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和结果进行监督

即对事业单位各项资金和资产的增加、减少、和结余及其所涉及到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从而确认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以及为国家预算收人和支出的编制、执行和经济财务效果考核所提供的一切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内审监控功能指运用国家财经法规法纪检查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要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等影响经济过程带有普遍性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同各种违纪现象作斗争。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可以为本单位的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意见,有利于全面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领导工作决策上的失误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借助其专业手段分析评价风险程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这种风险预警器作用,能够让事业单位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或者使风险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地维护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4、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事业单位,随时随地都在经受着来自市场无穷变数的考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可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审计,督促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防止和制止违纪违规和违反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行为的发生,或使已经发生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和处理,保证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

5、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前沿侦察功能和反馈咨询功能

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要依法进行审计。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中,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将起前沿侦察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内审要形成制度,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切事业单位都有定期进行审计,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经济案件,移交监察乃至司法部门查处。此外,内审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重要来源是被审单位。一是各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内含大量而又丰富的信息;二是通过各种财务经济活动,各种分析研讨会,参与预测、考核、监督等活动收集信息,由于内审监督的广泛性、客观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多样性,因而审计调查信息来源广,内容真实可靠。从大量的经济信息中,经加工提炼形成的审计报告是发挥信息反馈、参谋咨询作用的重要环节。反馈到部门领导,可作为调整决策方案的参考;反馈到上级审计部门,可加强内审指导和本部门经济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反馈给被审单位,有助于被审单位总结经验、加强管理、纠正偏差、遵守财经纪律。

6、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具有监督控制功能及经济“卫士”功能

内审监控功能指运用国家财经法规法纪检查监督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要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财经法规、经济效益、消费基金等影响经济过程带有普遍性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各项法律制度,同各种违纪现象做斗争。在实施监督中,要抓紧重点,依法审计,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发挥审计监督的政策力量。依法审计,勇当“卫士”。审计人员要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坚决按照政策、法律、规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敢于同经济领域里的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不丧失原则,不怕打击报复,勇当经济“卫士”,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留情和手软。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很有必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改进审计的方式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起到监督监察作用,从而达到促进规范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汤云为、储一昀、宋良荣:现代审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第4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涵义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审计是运用文字描述,调查表及流程图等手段与方法对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健全性评价,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循及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是否有效。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公司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公司高层决策者监控公司工作、校正决策与规范管理,提升公司价值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最高层管理者耳目的延伸,也是经营风险管理的报警器。Www.133229.COM。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形式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有两种形式,一是专项内部控制审计,二是辅助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两种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理论范围、基本程序和方法都基本相通,两者的结论也可以互相利用。但两者有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发表意见;后者的目的是在了解、测试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评估其控制风险,在根据控制风险评估结果修订审计计划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而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范围不同。前者的范围是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情况;后者的范围是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范围要小。

(3)对评价准确程度的要求不同。前者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发表意见,因而要求评价结论有较高程度的保证水平;后者评价意见仅仅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依据,评价精度比前者要低。

随着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提高,实践中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将其作为独立的专项审计目标单独开展,尤其对于公司,专项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其加强对下属子公司和分部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

1、是贯彻法律、法规的要求。

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一次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法律要求。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企业从会计信息、资金管理、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内部控制机制、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要求企业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公司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一规范的实施将为我国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同时,成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契机。这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肩负起监督的职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和执行情况。

2、是审计方法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营业务日趋繁复,传统的详细审查方法受到挑战,于是出现了抽样审查的方法,通过抽样结果来推断财务报表的可靠程度。但是,如果单凭审计人员主观或任意判断进行抽样,那么抽样的结果难免以偏概全,影响审计结论。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就是以对内部控制的测评为基础,运用抽样方法得到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它可以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确保审计结论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这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时间、节约成本,受到审计人员和企业的普遍欢迎。

3、是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经营地点分散、控制跨度增加、控制权利层次增多等难题,商业欺诈、资金周转不力等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管理任务更加艰巨,需要企业内部协调一致,加强监督和控制,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企业无论在客观还是主观上都要建立起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

第5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内部审计;重要性

所谓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及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审计技术规范,作为独立的部门,对组织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等各方面进行审计。内部审计针对组织内部各项业务及各个控制机构进行单独的评价与监督,从而审查企业资源使用的合理性、财务的安全性以及组织目标的达成情况,内部审计是企业制度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影响重大。

一、企业目前内控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高层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不够主动

内控体系实际上是来源于国外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在我国企业中得到适用,这是因为我国企业的管理通常采用上传下达、由领导意志决定的模式。某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正确的、积极的了解,认为内控体系限制其权力的发挥,因此对内控体系建设缺乏主动,导致内控体系建设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修正、进行流程图的建立,同时由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企业管理层对此十分排斥,唯恐企I机密被泄露,对自身利益产生不利,因此表现出回避的消极态度。

(二)内控体系建设中内审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存在滞后,并且缺乏足够的人力投入,对其职能的定位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实际上只是进行财务的检查和复查。内部审计部门未得到管理层充分的重视,并且审计工作任务较为沉重,导致企业对内控体系进行建设时,内部审计疲于应付,并未充分体现其作用,也不能使审计材料转变成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先进的审计观念

就目前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丰富,缺乏先进的审计手段,也缺乏先进的审计观念,对内控体系建设及内控审计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因此,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过分注重以利润为主的经济效益审计,注重会计核算资料,但是对企业管理的缺陷缺乏重视,在企业管控风险识别及预警方面缺乏力度,导致内控体系建设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

二、内部审计和内控体系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和内控体系的区别

首先,内部审计对内控体系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完善,促使其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对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使企业其他管理制度得以健全,为内控体系建设创建有利的条件。其次,内部审计需要通过内控体系建设促进自身的完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因素,其在内控体系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企业在内控体系建设中,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加强对经营风险的识别及评估,必将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使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最后,内控体系建设是内部审计的前提。企业内部审计广泛采用抽样审计,无法实现对企业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具体入微的审计。抽样审计实际上是以内控体系的健全为基础,其对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实施检测。故此,内部审计的实施,先要对企业内控体系进行了解与评估,掌握各项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才能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内部审计和内控体系之间的联系

不管是内部审计,或者内控体系,两者实际上都属于企业控制活动。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组成地位,如果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审计意见,内控体系将无法进一步健全,其有效性的发挥将受限。换言之,内控体系框架内容包括了企业多个方面,例如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监督、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等,范围比内部审计更大,其需要内部审计检查并反馈内控体系设计合理性、可行性等,从而促使自身的审计不断完善得以实现。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重新梳理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流程图的编制涉及到较多的内部审计流程,例如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审计项目的实施、审计报告的编制以及后续审计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积累了较多的审计经验,其对企业管理制度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对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更为明确,并且内部审计机构被授权就寻找出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对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采取合理的方式和程序及时向管理层反馈,建议管理层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并且,各企业内控体系具有各自的特点,其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各个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见,例如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图编制以及制度梳理等,及时促使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得到规范,促使其有效性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事务处理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事先咨询、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等,确保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与自身特点相符。

(二)内部审计可以有效识别与评估内控体系的风险

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风险识别与评估十分重要。企业风险种类多样,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不插手企业经济活动,其相对独立,并且实践经验丰富,容易和内控人员一同实现企业风险的识别、筛选及评估,完成企业重大风险库的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可对企业重大经营事项及其风险进行整体分析,就其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企业监督的执行情况、授权情况、利益分配情况进行判断,使风险控制重点得到明确,并且加强风险管理薄弱环节的检查,对舞弊行为进行查处,促进企业风险管理的全面实现以及相互影响内控体系的建立,并使其作用能够得到发挥。此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体系建设的同时,对企业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给予更高的重视,促使内控体系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的完善,促使全体人员风险意识及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强化,使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得以实现。

(三)内部审计能通过内控评价促使内控体系建设效果提高

就大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重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先确保经营活动从制度层面得到规范,才能促使企业经营风险得到实质性降低,促使企业目标的预期得以实现。内控体系中内控制度占有基础地位,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控制度的评估与评价,通过对企业内控大致情况的掌握,对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使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及完善程度得到明确。凭借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发现与总结,内部审计人员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对策,促使企业更好地进行控制,使企业的内部经营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四)内部审计可促进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目前,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基层项目部时,采取有关审计方式,均会发现一些管理问题。完成审计后,审计人员一般会给出审计意见,督促项目部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在基础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内审部门在审计意见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被审计部门做好整改情况的书面报告工作,也要加强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确保审计意见得到真正执行,对整改不合格的项目继续督查,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得到更有效的实施,使内控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五)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内控审计配合优势显著

为使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得到满足,企业需要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促使其专业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各类专业书籍加强对内部计工作情况的了解,鼓励其参加注册会计师等高级执业证书的考试,促使其审计知识与技能得到提高。并且,企业需要加强优秀内部审计人才的引进,促使人才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在外部内控审计方面充分体现价值。只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流程具有充分的掌握,即可在企业内控体系预审过程中,有效落实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并实施整改,并且就内控体系的完善出谋划策,促使内控审计风险得到更有效的防控。

四、结语

第6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安然事件;新会计制度;企业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30-03

一、前言

内部审计即为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企业运营而进行的一种独立、可靠、谨慎的咨询活动,其需要对企业流程设计、组织管理、内部设计、制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分析

为和国际接轨,在国际会计准则修改的情况下,我国也对原有的《会计准则》中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内容进行了相应修改,形成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相比旧会计制度,一方面调整了会计目标,将原有的一般原则调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完善了会计规范的部分内容,改变了过去部分会计规范无据可依的状况,如企业合并、政府补助、股份支付等方面;另一方面对原有的会计要素进行了调整,融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损失、得利等概念,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特点对符合资产定义的资源进行了明确[1]。

新会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新会计制度中新增了资产负债观等国际性的会计理念以及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法、企业合并购买法、公允价值计量等先进的会计方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有提升审计技术,学会估值等方法,才能顺利的完成审计计量等审计工作。过去虚列、隐瞒收入和费用等业务造假手段赋予了会计人员一定的造假空间,对此新会计制度也改变原有针对历史成本的审查思路,从单纯的查账向企业信息审计分析转变,进而在确认、计量、披露企业资产风险方面提升准确性,使审计部门对风险识别、评价和应对的能力增强等[2]。可见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在依据、技术、侧重点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会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提升的同时所掌握的技术和方法也更加全面,这直接推动内部审计原有的功能得到强化。

三、通过安然事件分析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安然事件经验和教训分析

2001年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被列为《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第七名的安然公司破产,并产生大量的经济丑闻,使美国经济元气受到重创。结合安然事件的发生经过,能够发现造成其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安然公司在能源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会计操纵的虚假信息创造利润;安然公司管理者为获取短期利率通过股票期权计划制造激励扭曲,而且认为伪造账目、会计欺诈不会被发现,可以逃离法律的制裁,在认识到企业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不仅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抑制风险威胁程度,反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所以,要避免安然事件的发生,企业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违规的边际成本相比违规者的收益更大,以此杜绝企业内部不当行为的发生;另外考虑到企业的监管力度与企业成本危机之间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应加大监管力度,而且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将企业实际情况与当时的市场周期、宏观经济环境等综合分析。而如何确定企业违规的边际风险、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等工作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笔者针对安然事件对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展开分析。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推动下,逐渐由浅显、简单、初级阶段向深入、复杂、高级的方向发展,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应超出企业财务、会计范围,从经济管理的视角进行审视,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内部审计的作用、目标等方面不断的完善,即使现阶段这种探索仍在继续[3]。例如总比1995年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可以发现审计评价的职能、审计的目的、审计经济活动内容等均是新添加的内容,而原有的关系审计依据、审计内部领导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被适当的取消,这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相关规定不断完善的具体体现[4]。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积极的管理审计方式,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免疫机制”,因为内部审计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会结合审计方式和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这种重要性仍然存在,笔者通过分析安然事件,认为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内部控制在新会计制度下的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即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提升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客观性等,而针对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管理、规划、调整、控制的方法和策略的统称,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5]。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其可以在伪造会计信息后逃避法律的制裁,这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重视的具体体现,可以看出安然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形式化的存在,忽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察五要素的实际作用,使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被严重的削弱;另外,安然事件中内部审计并未发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作用,使2001年初发生的问题在2001年8月才得到披露,这说明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不完善,使内部审计相比监管明显滞后,为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提供了空间。可见安然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c新会计制度对应的会计新系统缺失的状态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将为不法会计人员盗取、篡改、伪造会计数据提供契机。由于内部审计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所以其监督功能的发挥可以视为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再控制,因此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

首先,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而内部审计可以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整体的评价,有力的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内部审计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通过企业会计报表、账本的会计资料等,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现有功能能否满足提升企业价值的需要,甚至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准确定位,明确改善的方向,降低企业管理行为违法违规的概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

其次,内控环境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有较客观的反映,而内部审计可以优化企业内控环境。例如,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实时的确定影响控制程序落实的无效组织结构,为企业改进和完善组织结构提供合理建议;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道德规范方案、道德风险评估等,为企业建立行为规则提供依据,使类似安然公司中管理者道德丑闻事件的发生概率缩减。新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制度建立环境发生了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的技术、作业等方面均被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内部审计在优化企业内控环境方面的重要性得到强化。

再次,内部审计独立和持续的特点决定,其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行为具有监督和监控的功能。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和对企业控制活动再监控的功能,所以一方面可以判断被审计企业经济行为是否违规违法,经营管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降低类似安然事件控制失效问题的发生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另外,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原始凭证生成和传递制度、原始凭证审查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和稽核制度等均会进行监督,这决定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的质量。安然公司在2000年至2001年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在2000年第四季度,“公司天然气业务翻涨3倍,公司能源服务零售业务翻涨5倍”;在2001年第一季度,“季盈利增长4倍,是接连21个盈余上升的财季”,但在2001年第二季度,公司亏损额达到6.18亿美元,可见该公司的信息质量较低,安然公司的数据足以说明内部审计在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功能方面的重要性。

可见内部审计使内部控制具有明确的依据、良好的环境和评价手段,使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极大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2.内部审计可以使企业在新会计制度下提升风险管理的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针对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和机会的事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安然事件在发生前,安然的领导者对公司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有较系统的掌握,但在日常经营中并未采取措施改善,反而有意隐瞒,首席执行官斯基林等人在表面上宣称安然的股票将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攀升至126美元,然而暗地里却违反法律规定大量抛售本公司股票,而此时监事会成员受利益驱使并未对企业风险予以关注,可见安然事件的发生与安然公司忽视风险管理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企业必须对进行可持续发展来积极应对风险予以高度关注[7]。新会计准则将风险管理视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要求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监督、报告等一系列工作,使管理层充分认识到企业风险,提升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可见从企业风险管理角度看,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非常重要。

首先,内部审计管理风险的客观性和综合性更理想。风险具有传递性、不确定性、不对称性等特点,换言之,一个部门存在风险就会导致其他部门也出现风险,使风险对企业的威胁性不断加大,而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必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会使风险的隐蔽性被强化,使风险对企业的威胁进一步提升。而内部审计属于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特殊部门,所以其在获取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经营活动等方面信息时更加客观,并针对所搜集的大量信息从一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直接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顺查法、逆查法、交叉法、推理法、审阅法等常见的审查方法,而且对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法、企业合并购买法、公允价值计量等先进的审计方法也要掌握,这极大的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使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得到强化。

其次,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以M行系统的评价,所以可以为完善、纠正企业风险管理过程提供建议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检查和测试,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认识到在财务数据中挖掘体现企业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对提升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安然公司在即使认识到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也未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进一步说明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形式化问题严重,反向证明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再次,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服务,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解决风险问题的方向和对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持续性决定在咨询服务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内部审计提供的风险咨询服务,可以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有用性,并在审计委员会的辅助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方案。安然公司在对外宣称股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进行股权的销售未被发现,与其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纵容具有直接的关系,另外,内部审计咨询功能未被应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内部审计部门未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未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评估是安然事件丑闻发生的推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独立财权加大,如果忽视内部审计将会直接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使财务风险的隐蔽性加强,直接威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新会计制度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体现在审计人员技术和职业操守两方面,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构成,和外部审计共同承担着审计监督的作用,结合安然事件的发生背景,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重要性,并结合新会计制度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的程序、机制和相关制度,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抑制会计舞弊的新举措――日本审计制度的考察[J].会计之友,2011(9):84-89

[2]朱志婉,徐保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S5):163-165

[3]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4

[4]姜同敏.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第7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事业单位;重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主要针对的是财务部门,但是其产生的影响却涉及到很多部门。因为很多违法问题的出现基本上都可以在财务方面显现出来。换言之,内部审计工作可以监督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应用情况,也就有效的防止了违规、腐败问题的发生。

1 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1.1 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监督功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有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该制度并未充分的发挥出应有价值,有些事业单位的少数人员甚至利用审计制度来徇私枉法,这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质量,也使其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大受损。事业单位如果能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找到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定会促进事业单位发展。

1.2 事业单位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保护我国国有资产安全,避免国有资产非法转移落到私人手中。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一些审计人员在管理国有资产时,存在着很多违规行为,比如非法出租、将国有资产用于投资等,这使得国有资产被非法占用,大量流失,严重者国有资产甚至会直接消失。但是如果事业单位能够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这种情况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为内部审计之后,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如有违法行为,能够立即制止,以此保证国有资产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运用,保证国有资产充分利用的同时,可以得到保值与增值,以此确保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1.3 事业单位做好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增加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存在着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很多财政资金被大量浪费,未能得到有效的配置,还有很多财政资金被闲置,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事业单位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就能够发现财政资金使用期间存在的违规行为,相关负责人也就能够及时给予审计建议,以此保证财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这样也更利于事业单位顺利进行工作计划安排,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1.4 事业单位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转变职能。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事业单位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但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并未真正的做到服务于人民。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弘扬正气,对我国现有的反贪防腐体系的建立健全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真正的变为服务型的事业单位,真正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帮助。

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

2.1 现有法律法规未能为内部审计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到了深入发展的阶段,很多旧有理论与制度都已经不适应现有的社会需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是如此。传统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于现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需求,这使得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工作实践中都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比如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进行详细的规定,现阶段所使用的《审计法》仅适用于政府、国家企业等,并未提及事业单位,从这一问题上,可以反映出我国现有的审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

2.2 相关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与权威性

2.2.1 审计单位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审计部门的存在。这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都是由单位的财务人员兼职,也有的是单位领导进行监管。

2.2.2 内审人员过于主观。在我国范围内,往往是行政单位内审计人员提出先关建议,领导决定是否采用。这种决定方式将审计人员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破坏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进而对整个审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2.3 内审工作范围不明晰。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工作人员对内审范围职责不明朗的情况。造成内审工作相关独立性受到影响,另外,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规定为审计提供支持,也缺少相应的审计人才。

2.3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

相关领导对内审工作的职能了解的不透彻。相当一部分领导认为事业单位中的内审工作就是简单的对单位内参悟工作进行审查与监督,对于上级的检查也应付了事,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

3 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内控制度审计从根源上降低审计风险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基础审计时,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从内控制度上找根源,对审计取得的各种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质性测试,它可以起到风向标或导向的作用,引导审计向薄弱环节延伸,查出真相,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规避审计风险。

3.2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虽然审计风险已为大多数审计人员所熟知,但在实践中,审计风险问题尚未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也不知道如何去防范审计风险,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审计方法还是原来的那一套做法,这势必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把审计风险引入到实务工作中,在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审计风险的防范问题。

3.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控制,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审计质量,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是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应用情况更加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更显重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向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体系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Z.浅谈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开展注册会计师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2(5).

[2]蔡敏红.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问题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4).

[3]金洁.浅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完善建议[J].中国市场,2011(1).

第8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

1、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基本的职能,是企业以各种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标准,对企业内部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其财务支出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检查和监督各种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监督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各种奖惩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2、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从经济监督职能中拓展而来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和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它通过审查被审计部门的预算、决算和政策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管理层已定的目标和决策进行,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整改建议,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为在业务上向董事会定期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为管理层的各种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提供依据,决定权在管理层不在内部审计部门,所以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1、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工作,协调好董事会、管理层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战略决策制定开始,内部审计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工作,协助公司董事会或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在战略决策实施过程中,内部审计需要对各部门执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各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向题,内部审计需要提供咨询服务。在战略决策实施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战略决策的结果进行分析,审计是否达到了公司的预期目标。

2、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及有效所进行的独立评价系统等。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确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一贯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定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确认、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3、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风险事项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风险管理自我评估的“协调人”和总体策划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营风险越大,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持续经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不确定性越大,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目标的主要因素,管理和控制风险成为各大公司的当务之急,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成为控制和管理风险的主要部门。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应针对风险管理部门确认风险项目识别的完整性、风险管理政策的恰当性、风险管理执行的有效性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后,提出相应改进对策,改善风险管理存在的漏洞,健全风险管理政策,规避企业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三、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与手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因此,引起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引起企业内部部分职工不能正确地看待内部审计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顺利的开展。

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

3、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

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因素考虑较少,审计范围较小,我国部分企业内审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未达到以运用最新的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审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第9篇: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范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定位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方向,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何种类型审计都具有其审计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通常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合理有效地保证企业建立、健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是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必须实现的具体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健全性(完整性)。健全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健全性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中的首要目标, 也是其他具体目标的基础。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健全性目标不能实现,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合理性、遵循性和效果性目标也无从谈起。

(2)合理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 一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 二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忽视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就会背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初衷,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遵循性和效果性目标也无法实现。

(3)遵循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性, 是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即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遵照执行。通过遵循性审计,应当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是否切合企业实际等问题。

(4)效果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性, 主要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是否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作用, 以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效果性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的集中体现和最终落脚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

根据COSO 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有关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容。

1.控制环境审计

控制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控制环境总体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查重点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企业内部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企业管理层行为守则或类似规范、企业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状况、企业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情况、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2 、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审查重点主要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辨识与分析风险能力、防范和降低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等。

3.控制活动审计

控制活动审计是指对企业各生产经营业务实施控制活动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查重点主要是控制活动业绩评估系统建立及其运行状况、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情况、控制活动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等。

4.信息与沟通审计

信息与沟通审计是指对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获取及传递信息等信息处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查重点主要是: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等。

5.内部控制监督审计

对内部控制监督进行审计, 应当重点审查监督主体状况、监督机制设置情况、监督活动实施情况、监督组织安排情况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程序

作为一种审计类型,参照常规审计业务工作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应当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四个阶段实施。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备阶段

首先,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立项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根据年度审计计划进行常规立项, 也可根据领导决策或审计工作需要进行临时立项。其次,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审计组长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大小、性质重要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批。项目审计计划应当明确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安排等内容, 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应明确审计具体目标和审计主要内容、审计方式和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组成员工作任务及时间的分配等内容。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需经审机构负责人批准。最后,下达审计通知书。内审机构拟订和下达审计通知书, 在审计实施前三天送达被审计单位。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召开进点会。审计组通过会议或座谈等形式,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使被审计方明确此次审计有关事项, 审计人员进一步熟悉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等基本情况。必要时对审计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修正。其次, 审计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现场审计人员收集资料, 运用询问、查阅、观察等审计方法, 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调查表》中作好审计记录,并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初步评价, 再据此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再次, 测试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根据所确定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重点, 运用抽样技术抽查部分有代表性的业务活动, 采用审查、核对、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对其内部控制设的合理性、遵循性、效果性进行测试。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结果, 填制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测试表》, 并对其内部控制的合理性、遵循性、有效性作出初步评价。最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将实施阶段的审计证据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好审计工作底稿, 并按审计有关规定进行复核。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

首先,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组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测试结果以及作出的初步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及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评价意见。其次,拟定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组根据审计报告有关规定和要求, 拟定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该报告应当包括审计概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整改意见与建议等主要内容。审计组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连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结合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必要时)适当修正审计报告, 并送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经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后,报主管审计领导批示后, 发送被审计单位及有关所属单位。

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后续阶段

审计机构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建议, 跟踪审计被审计单位及有关单位对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同时被审计单位改进后的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评价,并按照后续审计有关规定和要求, 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防范

从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程序和关键环节来看, 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必须切实加强对以下审计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1.防范了解不全风险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重要前提。为了防范了解不全风险, 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应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高层管理人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属行业, 经营业务, 组织结构, 各机构职能及负责人,职员人数, 高层管理人员分管业务及各自职责等。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总体控制环境, 应重点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高层管理人员从事相关业务年限、相关学历, 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订有职工行为守则,高层管理者是否重视制度的实际执行, 被审计单位以前或目前是否有重大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以及高层管理者对此态度如何等。审计人员对各类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应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及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

2.防范测试失效风险

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试环节,审计人员主要防范测试失效风险。导致测试失效风险, 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选定的测试范围不全、重点不准、测试方法不当、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测试范围不全会遗漏对某些重点内部控制的审计,会使审计失之偏颇;测试重点不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测试效率和效果;测试审计方法多种多样, 要因事制宜,根据不同业务而方法各异,否则会导致测试失效;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 会因评价不全面而带来测试失效风险。因此,要防范测试失效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测试范围要全, 测试重点要准, 测试方法得当,抽查业务的代表性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