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

第1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王崇贤

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是全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构成,也是贯彻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促进科技事业的全面发展将有利于奉贤更好地融入全市发展战略格局,加快区域经济崛起,壮大重要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展示奉贤新风貌。

一、科教兴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奉贤区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及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紧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努力向着“科教兴市”华山天险之路进军,有效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整体科技事业稳健发展;科技实力增强,产业优势逐步凸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科技服务深入扎实,科技创业氛围浓郁;科技兴农工作取得实效;各项社会事业的科技进步有了提升。

我区科教兴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全社会科技进步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加强;科技产业布局不够平衡;科技投入总量存在欠缺;提高市民科学素养的任务也相当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两个“第一”的思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以“创新、产业化”为主题,以科技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奉贤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奉贤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体制创新,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各部门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挖掘技术创新原动力,探索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机制。

2、坚持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引导和逼迫的激励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吸引和集聚科技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

3、坚持统筹兼顾,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科技进步意识,改善科技企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把握本区重点产业发展导向,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壮大重要科技进步力量,整体推进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到2007年,完善奉贤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和产品;塑造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知名科技企业;建立和完善若干个功能互补的高科技园区;培养、凝聚和吸纳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到2007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二)任务

——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围绕我区“四六七”产业布局,重点攻克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标准技术,使我区输配电、现代通信、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物流装备产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立新型现代的制造基地。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体系,建立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为支柱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力争占工业总产值的15%以上。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科技“新苗”企业扶持计划,促使我区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扶持年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销售额利润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通过3-4年时间能够形成4000万元以上生产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阶梯培育使我区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0家,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面提升运行效能,提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技术和成果的实施及产业化;完善保护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我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建立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应急和预警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自身建设。

——建立具本土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框架。大力发展种源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发挥郊区农民增产、增收的示范效应,处理好“三农”关系,为广大农民谋福址。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要素积聚优势,建好一批农业产业基地,构筑科技兴农平台,强化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体系,通过系统化大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掘和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和外延性经济功能,并运用市场机制,形成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机制。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形成以镇、街道社区、学校为枢纽向各行业延伸拓展的科普网络。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贯彻落实《科普法》,推动科普工作进入法制轨道。实施“奉贤区科普工作行动计划”,建立科普激励机制,认定扶持一批科普基地,建立科普场馆,开展专项性的科普活动,利用网络、媒体在更广的层面上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

——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财政资金用于科技投入的总量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区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到达2%以上,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创新的机制。一般科技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力争达到5%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R&D)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长。

——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创新队伍,造就一批懂技术、精管理、善经营,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型企业家和能够解决重大系统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先进技术跟踪和关键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1、瞄准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对本区高技术产业有决定意义的技术预见和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有利于推进奉贤经济加速发展的科技项目计划,加快产业链间互补整合,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推动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

2、根据我区产业导向,围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拓宽技术创新源头,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特别是上海化工区奉贤分区、上海综合工业区、闵奉出口加工区内大项目的实施。

3、找准目标,寻求突破。在科技项目层次上廓清来源、层次、等级,以国家、市、区三级创新基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成果项目、重点新产品和火炬计划为引导,通过财政资金及企业投入共同作用,扶持一批技术处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加强科技企业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引进、吸收、消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化实施能力、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科技创新软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实施创新项目过程中,在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市场渠道等内容的完善和进步,树立科学管理、科技进步的企业发展观。对承担项目的主要科技人员创造宽松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他们的持续创新蕴能。

(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重要科技力量。

1、集群创新,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围绕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区“四、六、七”产业布局特征,以七大产业基地为中心,汇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产业衔接、辐射明显的新型产业体系。在促进电子通讯、电力装备、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在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加强成熟技术的集成创新、融入本土特色的创新,形成整体的创新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能级,建立布局合理、权重突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到2007年,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争取达到120家,实现销售额120亿元。

2、塑造产值高、规模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创造条件使高科技“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到2007年以数家高科技“领军”企业为先导,在先进制造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技术四块重点高新技术领域,通过帮助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领衔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计划,使之成为我区新经济的领头羊。

3、培育“新苗”重点民营科技企业。将区内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纳入发展体系,每年滚动扶持若干家符合支持条件极具潜力的企业,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培养人才、科学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对在实施期内效益明显提高的企业,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给予集中扶持,促进企业滚动发展、快速壮大,成为实力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到2007年重点扶持成长性良好,属地化、实业型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通过3年时间使每家企业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成为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装备先进、市场定位准确、竞争力明显、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性企业。

(三)加强科技兴农工作,建立都市现代农业体系。

1、增强以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主的示范、辐射效应。抓住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态上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型龙头企业。

2、突出优势产业,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适销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生态养殖。抓好林果、特种水产、特种禽、出口蔬菜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以成为区域性的支柱产业群。

3、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积极实施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优质水稻良种栽培技术,保护和加强“三高”粮田建设,确保粮食正常供应。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都市重大农业科技资金,保障农业健康发展。设立重大农业科技专项经费和重大疫情专项经费,以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及防范和控制突发事件。重点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明显带动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5、实施、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区、镇、生产场三级检测机制,建立农业信息体系、管理信息系统和质量监测体系,为市民提供优质、放心、安全的农副产品。

(四)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环境。

1、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按照《上海市知识战略纲要》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研究和制订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政策,掌握动态、把握重心,调动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工作氛围,使之适应“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版权所有

2、确立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争取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及示范企业8家,培育扶持区级知识产权专利管理试点企业20家以上,专利示范企业15家以上。积极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步骤、目标、策略,动态跟踪,耐心指导,提升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利资助、奖励措施,依据《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制订相匹配的扶持方法,更好地激励发明创造和原始创新工作。3年内申请总量达到3000件以上的基础上,使授权数达800至1000件。促使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道路,使一批高起点的核心专利技术推陈出新,点面结合形成联动效应。

3、探索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新路,通过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平台形成互动,构筑一条面向社会、沟通企业的便捷通道。帮助区内主要行业建立专利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市场化、产业化途径,以推介会、会、对接会等会展形式促成专利技术与产业化两者的对接,使专利授让和成果转化相契合,使专利技术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4、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打击惩处专利侵权、假冒伪劣等活动,维护相关权利人合法利益,净化商品流通领域的环境。认真处理涉及专利纠纷投诉案件,初步建立知识产权应急处置制度。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培训工作。对青少年学生结合素质教育进行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创建青少年知识产权创新示范学校3家。同时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日、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多方宣传,营造氛围。

(五)完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

1、以市级孵化器——奉浦现代农业专业孵化器为中心,力争使孵化器的创新示范和辐射效应功能充分释放。根据本区的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创办专业孵化器,提高孵化器的发展质量,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来营造适于科技创业企业迅速成长的环境。紧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连接,提供相关中介服务,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经济技术咨询、人力资源、财务、法律事务和商务策划等机构的链接和引入。到2007年争取孵化基地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以上,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人才,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同时加强信息沟通,让各种所有制企业集团,投资主体通过资本市场提早进入孵化器,寻找合作投资伙伴,实行投资期权计划,提前介入新技术、新成果和新企业的投资计划,找好对象,缩短孵化周期,迅速使孵化扩张做大,政府则通过对有倾向性的资本对接孵化项目,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匹配资金支持。

2、根据我区科技发展主战略要求,结合土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目标,专门辟出地方资源,设立科技产业化特色鲜明的发展基地,成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项目转化的示范区及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到2007年,建立若干个规模相当、特色鲜明、技术优势明显的产业化基地,在政策平台、资金平台、环境建设上,给予基地内的项目和企业重要扶持,争取有利资源,创造宽松环境,吸引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承担企业在基地加速发展。使基地成为我区六大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智力支撑,探索基地+资本+重大科技项目的融合模式,同时推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与政府引导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项目起步、突出重点、立足产业、滚动发展”的路子,成为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中心枢纽和科技项目集群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生产力促进中心。

3、利用上海市建成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引导科技企业借助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系统及“一网两库”等资源,使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效能。畅通产学研联盟信息渠道,建立相应的科技信息综合数据库,发展与科技咨询、检索机构互联互通的科技网络终端查询系统,尽快建立我区科技系统为广大企业、科技人员服务的科技数字图书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优势、行业特点、技术要求,通过政府配置、企业参与,建立我区为高新产品在设计、研发、调试、检测过程中急需的有共性功用的先进公共科研及技术测试平台,以提供规范、科学、诚信的技术服务,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及先进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六)加强科普事业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1.通过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区科普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各镇科协、区级学会工作网络切实贯彻落实科普法,用好区科普专项资金,镇财政安排镇级科普经费入预算,展开争创“1+40”科普示范工程。即1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10个区级科普示范小区、10个区级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10个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0个区级科普示范企业。

2.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满足公众高水准的科普需求。在南桥新城和奉城中心镇城区建成2座公共科普电子画廊,中心城区设有公众科普活动主题场馆;建立1座具有现代科技教育和展示功能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在各镇、社区、街道,建成一批科普影视室、科普活动室、科普展示厅。版权所有

3.利用“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各种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文素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渠道的宣传优势,通过专题科普片、科普专栏、科普网络虚拟平台等载体,营造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生活方式的强大舆论氛围。

4.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扩大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建立一支科普讲师团队伍,定期举办高质量的科普报告会;建立一支社区科普指导员队伍,提高社区、街道的科普层次、质量。

5.联合教育部门,整合科技教育资源,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向纵深发展。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普基地、少科站的中心作用和辐射功能,积极培养、组织、鼓励青少年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各项科技比赛和科普活动,争取获得优异成绩。

五、实施和评估

1、实施和执行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各镇、园区和科技企事业单位要将实施推进计划列入议事日程和发展目标,增强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责任意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照各项任务和目标,把科技兴区推进计划落实到位。

2、健全科技兴区领导体制。成立“科教兴区”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体系,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协调落实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促进社会化科技创新体系发展。通过领导、决策、咨询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技创新六个机制,即科学、高效的决策、咨询机制;快速协调的审议机制;独立、完备的评价监督机制;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产学研联盟结合机制;基于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

第2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2005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至10月,完成部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197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完成262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项目25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19项;申报部级新产品1项;申报部级火炬计划2项;申报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93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32项(9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其中4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7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1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2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二等奖1个,3等奖1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首批获批7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1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79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8项;认定15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5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46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66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1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6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5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48家企业通过复审,3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863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2项;完成项目鉴定5项,成果登记3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262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267份。完成完成2005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更多经典尽在组团参加《2005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金奖。

2006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部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2005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

——申报部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部级创新项目12项,部级新产品1项,部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2006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2005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拟在2006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2005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2006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

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2006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

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四、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对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3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第三轮创新计划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业方面

扶持建设了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中心每年进行3-4项新技术研发或新产品开发。

扶持建设了2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形成8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48项工业先进技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定在25以上。

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示范企业16家。扶持建设了4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各类制造业信息化培训6000人次以上,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2个单元的信息化技术。

__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产值、利税年增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2;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同比增20。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在“三周三会”上技术成果转让签约项目30项,项目总投资62155万元。

20__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33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21.09,专利授权160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同比增长12;第二批企业专利工作试点正常开展。

(二)农业及县域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各县区都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20__年有3个县(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20__年有34个镇乡通过广西科技进步考核(初评)。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78个,大面积推广89个,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6项,大面积推广应用31项。重点筛选80项先进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广应用。

已建立覆盖各县乡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各县都有科技信息中心、有星火学校、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三农”服务网已覆盖40个乡镇。

扶持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六家。

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已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

努力开展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全市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科技示范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种养能人。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

在1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基地农业投入品供应点,开展实用技术配送示范,示范点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基地、协会、种养示范户结对共进,签约25对。

二、__市实施创新计划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成联动、全面推进

第三轮创新计划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及六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__市创新计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计划的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集成联动、协同配合。20__年初又制订了第三轮创新计划的年度实施方案,将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细化为三十五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对指标完成进度作了要求,同时还明确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考核中,我们也把创新计划的有关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使各级领导了解创新计划,关注创新计划,确保创新计划的整体推进。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中共__市委、市政府对科技进步考核中成绩优秀的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表彰。

(二)创体系、建平台、抓中心,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实施创新计划,我们始终着眼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__特色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企业技术中心。对于企业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我们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课题,给予优先立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行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色金属公共服务平台,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运用逆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仿真、快速原型制造等技

术,为其他企业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柳江造纸厂为龙头,实施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在竹子制浆及大比例竹浆造纸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内竹浆市场占有率达到35,并且辐射带动三江、融水、融安、金秀、忻城、等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竹子种植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柳江造纸厂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漂白化学湿竹浆》和《漂白化学竹浆板》两项技术标准,已由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批准分别以DB45/T116-20__和DB45/T117-20__标准号为广西地方标准。在竹浆造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竹浆纸技术标准、观光车技术标准双双通过国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评审。

(三)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__市是工业城市,实施技术创新就要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近两年,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以科技发展局部领域的跃升带动现实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我们集中了80%以上年度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创新计划项目。至今已下达计划课题122个,补助经费2597.9万元,带动企业及各方投资9.10亿元。对“系列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等能较快形成批量产品的课题,我们给予每项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两年我们立项支持的一些项目已陆续投入批量生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其中“CLG862轮式装载机”、“(φ21.8~28.6mm)钢绞线锚固体系锚具”、“LG5310GSN型散装水泥车”、“DH-020A-C型汽油发动机电磁阀喷油器”、等五个项目列入20__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CLG923C液压挖掘机”列入了20__年国家火炬计划,还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通过国家、自治区和__市各级科技资金的支持,有效推动了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抓应用、重实效,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

__是一个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的城市,要提升产品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从营造环境、选择示范企业入手,抓人员培训、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从而推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几年来全市有46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都应用了三维CAD,有些企业应用了CAM、CAE。大部分企业实施了ERP或者应用了ERP的部分模块。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联系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部分企业实现了网上订购、洽谈与销售。示范企业国产软件使用率达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9%,库存资金占用降低10%以上,流动资金减少近30%。而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头羊的柳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开发、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柳工逐步变成一个“网络形态”的企业,所有的技术工作和管理业务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集成化开展,通过内外网络,集成了企业总部、近地和远地子公司、以及全国各地办事处和经销商的业务流和信息流,明显地提高了柳工的综合竞争力。年开发产品数从原来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十多种,产品技术水平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可比成本平均下降了20;成品周转速度加快45;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30。在今年5月22日,国家验收专家组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__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__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项目实施期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起到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作用。

(五)科普开路、示范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服务“三农”方面,我们一方面抓住科普和培训,把科技信息网节点与乡(镇)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科技服务体系网络,通过星火学校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规范、实用、经常性的科技服务。目前已建立科普服务站30家,组织各种培训班1200场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去年以来,我们从市科技三项费安排的各种科技示范村建设经费达到200多万元。如帮助三江县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油茶低改、牛品改等项目,鹿寨、柳城、柳江等县的桑蚕业发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20__年新植桑园面积11.2万亩,全市桑园面积已达30.3万亩,分布于全市5个县55个乡镇866个村,养蚕农达8.5万户。全年养蚕66.5万张,产鲜茧2.8万吨,比20__年增加7600吨,增长44;农民售茧收入609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986万元,全市有12026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12户农户养蚕收入超过了5万元。仅桑蚕一项实现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8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第4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日前,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常政发[2012]16号)。《意见》对企业科协开展研发、建设科技人员之家、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人员评选、推进科普载体建设以及吸引社会资源,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等内容,提出了政策性措施。

《意见》提出,支持企业科协开展科普培训、技术协作、科技研发等活动。 积极实施科技人员创新行动、“讲理想、比贡献”技术创新“双杯奖”竞赛、“厂会协作”和“金桥工程”项目。鼓励企业科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间开展技术人才协作、科技咨询服务、建设科技人员之家、共建科技研发平台等。对于获得国家、省级以上表彰项目和新认定授予的“优秀科技人员之家”建家企业,市政府将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和2万元的补贴。鼓励中小学校、社区、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新建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室)、科技人员之家等科普设施场馆;对于获得省级以上命名表彰的科普惠农服务站、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科普惠民项目,实行部级10万元、省级5万元的政府补助,实行专款专用。集成大型商场、汽车站、医院、社区、主城区主要路口等科普资源,依托现有科普电子荧屏、路灯杆旗、广告牌等公益科普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的,可实行计时计件补贴。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对于优秀科普作品市政府将纳入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对已建成并具有科普示范功能作用的科技项目,如常熟大学科技园、科创园、农业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重点实验室、标本室等经认定后授予“常熟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并给予2万元的补贴。围绕实施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兴农富民工程”,大力推广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评选表彰在推广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对于一些短平快致富项目符合标准要求的,优先列入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社会发展软课题项目。对科普事业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具有实质性效果、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特色项目、亮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形式,集中力量予以重点支持。

《意见》规定,对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每年评选一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两年评选一届常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每五年评选一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企业科协组织的新产品研发、工艺革新、节能减排等科技研发活动其经费支出,允许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150%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职工科普教育经费不超过计税薪金总额2.5%以内的部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公众开放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馆、博物馆、图书馆和气象台、地震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对外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从境外购买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而进口的拷贝、工作带,免征进口关税,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上述科普单位以其他形式进口的自用影视作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积极吸引社会资源、资金支持科普事业机制和办法。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对全市科协组织及所属科技团体捐赠科普电子荧屏、科普画廊、流动科普活动站等,所捐赠的金额,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并规范受赠流程,制定募捐资金管理办法,规范操作,专款专用。

《意见》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常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协科普工作,是巩固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成果的积极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推进常熟市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人的科学素质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常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证,同时也是常熟市科协科普工作积极探索科普项目与科技项目挂钩实现政府奖励制度的成果体现。《意见》的出台必将进一步规范管理,推动常熟科普事业实现新发展。(李永军 编辑:沈禁)

(江苏省科协)

第5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认真贯彻《科普法》,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快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全面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深入宣传科学技术新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扎实推进"和谐、幸福"建设,为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县科普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提高科学技术普及能力和科学技术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基本形成以县科技馆、城区文化科普长廊及乡镇、社区标准科普宣传栏为核心,以乡镇科技阅览室、村(居)科教影视室或科教阅览室为依托的科普设施体系;建立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为主体,农村科普墙报为基础的立体化科普宣传体系;建设一支由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和农村科普宣传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科普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科普投入机制;建立一套适合本县特点的科普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到年,全县科普工作和科普能力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按照"国家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宣传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新观念、新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县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整体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使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使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同时,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媒体与公共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为公民提高科学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途径。

(二)广泛开展面向各类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1、开展面向农村的科普活动。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经济需要,按照"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农函大的作用,认真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乡镇(村)、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学校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工作,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科普宣传阵地。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创新形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科普组织作用,乡(镇)科普组织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文化生活需要开展科普工作,向农民群众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科技知识。

2、开展面向城镇社区的科普活动。以倡导城区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城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综合各部门力量,利用各种科普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城区科普工作。积极开展"科教进村(居)"活动,通过创建科普村(居)、科普楼道、科普家庭等多种形式,推进城区科普工作的不断深化。城区各村(居)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现有的科普资源,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开展面向企业的科普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加快普及现代化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切实增强广大职工的技术能力;在企业科技人员中开展"讲创新比敬业"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的贡献份额。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规模较大的企业要逐步建立能够满足本企业职工需要的科普场所,并向附近居民开放。做好转岗下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岗再就业。

4、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科普报告、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的科普工作。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系统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使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科技意识,了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应把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内容列入干部培训的教材,使他们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科普意识,带头开展科普工作。

5、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加大青少年科技普及工作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开展以青少年创新论文、创新发明、创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增强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感知欲。

6、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社会发展实际,运用新闻媒体、科普画廊、科普挂图、科普报告、科普讲座等各种宣传手段,采取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以公众容易理解、接受、参与的形式,向公众普及各类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继续组织以《科普法》颁布实施纪念日为标志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开展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配合做好省科协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江科技(科普)活动周"和两年一次的"中国江科普节"活动。结合本县实际,通过举办科技报告会、科普图片展览、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普活动。创新和丰富大型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各类大型科普活动办成科普宣传的大舞台、素质教育的大课堂、科普产品的大展示。

(四)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支持科普工作人员、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从事各类科普作品的创作活动,鼓励科普创作的创新与发展。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开展科普专兼职人员的科普创作知识培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科普创作基础建设,推进科普创作能力的提高,多出科普创作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继续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县委〔2003〕40号),将科普工作纳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把科普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认真贯彻《中共江省委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委〔〕29号),进一步完善我县科学技术普及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定期组织检查科普工作落实情况,推进科普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健全我县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科普工作职责,并列入部门年度考核。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县科协要根据我县发展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抓好科普典型,提高科普活动质量,全面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加快科技场馆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县要把科技馆建设方案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尽快予以实施。结合我县的文化活动场馆和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开辟科普知识宣传、科技成果展示等科普园地。积极利用其它已有的公共场馆及设施,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县科普网站,并逐步与其他信息网络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普事业的发展。采用各种途径、多种机制,建立县科普活动中心,全县各乡镇都要建立标准科普画廊和科普活动室,行政村(居委会)建立科普宣传栏。进一步办好科普教育基地和广播、电视、报刊的科普栏目,不断提高质量。"十一五"的头两年,我县将重点扶持各乡镇的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加快乡镇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每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5元以上,并将外来务工人员数纳入我县科普经费人口计算基数。县、乡镇财政每年科普经费投入幅度与科技投入幅度一致,高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县财政继续支持我县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科普活动;继续增加科普专项经费、学术交流专项经费。鼓励全社会对科普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者按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同时,严格按照《江省科普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科普经费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优化科普工作的专兼职队伍。在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普协作,做好"借鸡生蛋"的文章。把建立、优化科普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我县科普能力建设的重点,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

第6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提速提效,优化发展环境

今年上半年,我们始终把加强廉洁勤政,提速提效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管理队伍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年初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进行了部署,局长孙明亮同志作了讲话,赵红霞同志宣读了实施方案。建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孙明亮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提速提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纪检组长赵红霞同志担任。设立了科技局督查室,实行限期办法制,对廉洁勤政、提速提效、科技局重大工作安排等重要事项进行督查落实,督查室主任由局办公室主任商建国同志担任,直接对局党组书记负责。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了定期学习制度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每周一上午为局长办公会,研究布署本周工作,每周五下午为政治学习时间,用于传达上级文件、会议精神,进行党课教育或进行阶段工作总结。通过不断学习,在我局彻底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冷、横、硬、推、拖”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我们于年初推行了中层岗位竞争上岗制,将原来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拿出业务一、二、三、四科长、副科长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10个职位在全体职工中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各科室职能和年度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采取倒排工期制以岗位目标责任制的方式,予以事先公布,保证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有序。为了优化全区发展环境,我们将民办科研机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取消了技术市场管理收费;与招商局联合出台了《全区科技招商引资竞赛办法》;向各乡镇办公布了科技局(科协)服务承诺,政务公开内容;建立了投诉受理机构和办理机制,设立了专门人员和投诉电话。今年4月份,召开全体会议,对第一季度提速提效、优化环境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总结检查,会上各分管局长向全体员工汇报了一季度工作、思想情况,局长孙明亮同志总结了季度工作,布署了二季度工作重点。通过以上工作,保证了我区科技管理队伍的廉洁、勤政、高效、务实,保证了全区科技工作全市排名第一的目标。

二、科技工作

1、增强加快科技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构建全民抓科技的大格局。半年来,全区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为决战XX,主攻“三大战场,打赢“三大战役”,实现“三个翻番”,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3月1日,全区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滨州市副市长、区委书记胡炳山同志在全区科学技术大会的重要讲话,为构建全民抓科技的大格局,加强科技工作,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总动员。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关于迅速提高科技综合竞争实力的指导性意见》,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XX年度乡镇办、区直部门、企业、金融机构〈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及〈日常考核办〉的通知》(滨区发[XX]8号),把《科技进步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列入了全区考核机制的重要内容,目标具体,奖惩分明,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强化第一生产力加速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决策。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组织开展了滨城区第二届“科技成果、创造发明竞赛”、“科技招商引资竞赛”、“企业三创竞赛”组织申报了XX年市科技进步奖和滨州市XX年度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XX年第一季度乡镇办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发展情况的考核并下发了通报,筛选了5项产品申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目录》,完成了全面迎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市党政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材料准备工作。组建成立了由13名专家组成的滨城区科技成果、创造发明、自主专利、招商引资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新增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3个,申报省科技厅补助经费项目1个,申报国家预研项目1个,申报市科技进步奖13个,申报2个星火示范乡镇、6个星火示范企业、6个星火明星企业家、3个星火优秀青年,申报高新技术产品5个,新增纳入市统计范围的高新技术产业7家,隆达技术中心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高新技术、民营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全区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

3、科技宣传月活动丰富多彩。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科技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建立了由区委副书记蔺新河任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史惠芳和区政府副区长尹建华任副组长,区科技局等14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协,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区科协制定印发了《滨城区XX年科技宣传月实施方案》,对活动主题、指导思想、目的、内容、时间及组织领导进行了具体要求,任务指标进行了量化分解。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密切协作,各展其长。5月14日,尹建华副区长对宣传月活动进行了电视动员讲话;在市区主要路段悬挂了28条过街横幅;区信息产业局在区政府网站对活动的主题及内容做了专题,推介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项目75条;在区有线电视台开播了每天一期的科技信息栏目;对科技方面的法律法规、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共做节目30余期。针对当前农村群众急于致富,而又苦于致富无门、缺乏技术这一现状,各乡镇办都分别在乡镇办驻地集日举办了科技赶集活动。5月18日,在市科技局、市科协的带领下,组织区卫生、林业、畜牧等单位与梁才乡办事处联合组织了科技下乡活动,出动宣传车10部次,发放科技明白纸和小册子XX0多份,展出科普展版50块多,展出实物100多件,设立科技咨询台15处,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三、科协工作

1、农函大工作。半年来,全面完成了XX年农函大学员的巡回辅导培训和结业发证。为认真做好今年农函大的招生工作,区委组织部、科协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XX年农函大招生工作的意见》。5月26日,召开了全区科

协工作会议,区委副书记蔺新河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部署安排了今年农函大工作任务,目前已超额完成市农函大分校安排给我区的招生分配计划。

2、大力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科普村村通工程,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开展科普活动为内容的利民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农民群众科技水平的重要渠道。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的意见》,在全区科协工作会议上,同时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协调有关部门投入资金50万元,单寺、尚集的首批村居宣传栏的安装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他乡镇办村居宣传栏的安装工作,按照全区整体工作布局安排,正在有序进行。

3、各种学会协会的工作。

根据国务院社团管理条例和《章程》要求,注重抓好学会工作的协调指导,激发学会活力。其一,积极组织各学(协、调究)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活动。其二,全区在市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其三,将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申报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4、巩固“创建”成果,再跨新台阶。主要完成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初步完成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申报工作。二是强化全区科普工作的硬件建设,规划筹建了“滨城区科普活动中心”,现已完成了图纸设计,上报省科协审批,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的工作。

四、信息产业工作

半年来,认真组织实施《滨城区信息产业规划》,努力实施电子政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政府电子邮局、滨城区数据资料库、政府上网、传统企业信息改造和短信平台等八项工程。先后为亚光集团、亚泰集团和良友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省信息产业厅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项目5项,印发制定了全区企业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考核标准。为建设亚光信息中心设计提供了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首先,开发完成了“涉税信息平台”和“社区计划生育管理”软件及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并已投入使用。其次,申报省信息产业厅《农业信息平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软件推广》和《电子政务平台》项目3个。《农业信息平台》项目在市科技局查新完毕,正在组织材料申报省科技厅支持。其三,协助区政府办公室全面完成了2个视频会议室和19名县级以上领导办公室终端的建设任务,完善了我区电子政务内部网建设。其四,较好地完成了区政府区域内280多台微机网络的维护工作。

另外,我们自主开发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管理软件》被推选为国家第五届OA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知识产权工作

据市知识产权局5月份资料统计,1-4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45件,全区(含市直)23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51%,列全市第一位。

六、其他方面

1、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外出招商人员早行动、早筹划、不等不靠,认真履行职责,已取得初步成果,争取国家、省无偿资金79万元,争取企业投入科普资金50万元。二是为亚光集团争取省信息厅贴息贷款4800万元。目前已通过省厅答辩。三是与日本洽谈的与我区亚泰动力公司合资组建滨州亚泰雅德公司项目,全部手续已经完成,7月8日资金到位后即可立牌明示。

2、计划生育工作。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履行区委《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优惠的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获得各类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和科技咨询服务,优先参加区、乡(镇办)农研会,在科技致富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果。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1、抓提升。全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面提升研究开发能力水平,努力实现“441623”工程目标。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4家民营科技企业;新增1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3家企业信息中心。

2、抓培育。坚持引进、扶持并举,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

3、抓改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核心环节,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

4、抓研发。全面提升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5、抓投入。一是抓好企业研发经费的提取工作。二是抓好财政的投入。同时抓好对发展高新技术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

6、抓考核。注重做好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的结合,督促企业创新发展,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当好参谋。

7、抓勤政。党风廉政建设、提速提效、常抓不懈,创新手段,再创佳绩。

第7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强化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推进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步伐,加大工业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在竹木加工、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线电缆、精细化工、纸及纸制品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重点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突出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专利产业化,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形成,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在七大产业集群创建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已有的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扶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科研机构;发挥闽北科技研究院的作用,通过“6·18”,加强科技成果对接,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继续推广CAD、CAM、自动化控制、节能降耗和智能化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培育高新企业力度,全市新增2-3家高新技术企业。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加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力度,重点抓好“五大工程”。农林牧渔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工程:重点抓好农作物良种、名优茶果良种、林竹苗种、畜禽良种、名优水产种苗五大良种产业;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工程:重点抓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林竹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工程:做好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及森林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实施浦城丹桂产业标准化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工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力争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扩大延伸全市农村远程视频科技培训系统节点,新建10家应用示范点。

推进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按照实用科技推广到村的要求,指导建阳市完成由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以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以及32家省、市科技特派员示范点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覆盖面;扶持挂点的浦城县临江镇农业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新技术的使用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协作,促进“互动联动,挂村服务”的邵武晒口街道新丰村各方面得到发展。

提升星火计划实施质量。持续抓好部级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实施建瓯竹类资源开发、武夷山岩茶大红袍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等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重点抓好星火计划的延平香料、建瓯竹业、邵武林产、政和白茶等“一县一业”以及邵武拿口竹木“一镇一品”等科技富民工程的组织实施,壮大特色产业。

三、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导入

突出项目支持。围绕社会发展领域应用技术和实用技术的研究为重点,优先支持能够提升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环保、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型科技项目。

加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步伐。继续在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域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广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公共技术,做好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考核等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国防科技动员。在市国动委的组织下,将国防科技动员和科技拥军有效结合,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联修联供应急动员方案,具体到组织指挥、主要编成、行动要素等,尽快形成国防科技动员保障能力。

注重科技宣传和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着手编撰《科技志》。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科技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宣传、科技咨询等活动。

第8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达到7000万元,年均增幅达129%。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内企业共建成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平台20个,其中: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5个,企业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41669.15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3226万元。年专利申请量达394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28件,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软件产品53个。有5个企业成为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区累计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300多家,其中:经认定的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8个,涉软企业53家,经认定的省级软件企业22家。2009年实施科技发展项目63项,其中获得国家省市立项45个;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对22个,企业自主研发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2.74亿元,年均增长38%;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87亿元,年均增长70%。

科技创新人才进一步集聚。全区科技人才总量从底的不足2万人快速上升到目前的6.4万人,年均增长26.2%;高层次人才总量达9791人,年均增幅22%。落地的国家“”、省“双创”人才等部分特殊人才总量位居全市区县前列:累计引进国家“”、长江学者、自然科学基金等领军人才4名,省“双创”计划、“333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创新创业人才42名,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500余名。

科技惠农作用进一步体现。期间组织农业科技项目20项,获得扶持2100万元。先后引进200余新品种,累计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培育科学种植示范户4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年均1500万元。农业结构进一步调优,已基本形成以葡萄采摘为主、农俗文化及餐饮相辅的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科普服务民生进一步深化。全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科普法》,进一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科普网络,坚持科普服务民生。全区建成8所社区科普大学,培训社区居民5万余人次;建成科普画廊500余米,电子科普画廊2座,社区科普体验馆一个,有效拓展了科普宣传阵地。积极开展科普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重点活动,组织广场咨询、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等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大众科学素质。

二、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加快普及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四个适宜”现代生态新城提供强大动力。

(二)主要目标

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充满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创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的产业集群。争取建成一流的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成为国内独具活力与特色的创新区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建设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当年财政预算的6%,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

科技园实施完成“533”工程:建设500万平方米的产业发展载体,引进300家科技企业和30位科技领军人才,切实增强建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优势。创建市级以上孵化器3家以上,孵化载体面积达10万平方米,创建部级创业中心1家以上。

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件,授权量达到3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30%。争取建成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3个,培育省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新城科技园建成专利技术产业基地。

到“”末,建成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0个,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1000万平方米。

全区每年引进10名海内外领军人才、100名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000名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

建成一座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区级科技馆;每个社区建成一处应急避难场所和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大中型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成为创新主体。到末,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达100%,技术开发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技术开发费用总体平均占销售额8%以上。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推进与保护计划,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制定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优势企业。有计划地引进一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进驻我区,直接面向区内企业从事专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活动。

(二)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代培人才、共建机构等形式,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合作,加快技术成果的应用和集成,到末,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研发合作达100%。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体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

(三)加快产业载体建设。

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完善区创业中心功能,各街道建成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科技创业孵化器(园),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能力。

推进产业载体建设。一是以新城科技园为中心,加快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建成5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二是以CBD南延为重点,建成3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

(四)打造科技综合体。立足新城科技园,重点打造岩纤维材料、移动互联网项目、IC设计等一批科技综合体,探索丰富科技综合体的功能和内涵。

(五)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信息技术、规划设计、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引导和促进各类要素向具备一定产业优势的领域流动,扩大重点产业规模,通过重点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优势产业集群。

信息技术。以新城科技园为主要载体,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建设,打造软件研发中心。围绕“传感网”重点引进和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大力发展支持多功能的“传感网”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软件开发。软件企业达80家,年软件总收入超过30亿元。

规划设计。省建筑设计院为龙头,带动工业设计、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类企业迅速集聚。

生物医药。重点引进和培育生物工程、药品新产品研发、中药的综合开发利用、生物治疗技术为龙头的研发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医药企业达20家以上,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10亿元。

新材料。有序推进“高技术绿色纤维材料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开展稳定量产关键技术攻关,集聚上下游相关企业1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25亿元。

新能源。集聚新能源研发型企业8家以上,产业规模达10亿元。

高技术服务。以万得资讯、舜禹信息、佰腾发发等为重点,带动一批知识服务类企业快速集聚。

(六)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建设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和数据信息平台。重点打造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依托雨润集团,建设肉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东南大学,建设岩纤维国家工程中心;依托康缘药业,建设中药创制国家工程中心;依托中电十四所,建设高端芯片研发设计中心;依托邮电大学,建设有机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科院计算所和北纬通信,建设移动互联网开放实验室。

(七)强化国际科技合作。依托省、市技术转移平台,促进区内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新城科技园争创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园(基地)。

(八)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功能园区,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策划、培训、融资、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培训和交流,扩大技术经纪人队伍,繁荣技术市场。

(九)促进科技金融合作与创新。引导各类信用主体积极研究和创造条件,适度介入研发期、成长期科技企业信贷市场,扶助创业创新。同时引进一批担保机构入驻CBD和新城科技园,面向科技企业开展担保服务。研究出台有关扶持和引导政策措施,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十百千”计划,重点抓好科技创业型企业家、科技创新带头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加强科普和防震减灾工作。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围绕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围绕民生科普,大幅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围绕和谐社区建设,深化创建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建设高素质科普工作者队伍;加强科普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普工作服务能力。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阵地,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有机联动的良好氛围;以技能培训和应急队伍建设为主要抓手,提高社会公众防震避震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探索与推广在社区组建有效的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有关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组织、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人事、劳动等部门和单位。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由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二)健全工作机制。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各级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年度目标、具体任务、工作进度和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将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全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街道的创新积极性,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型城区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政策支撑。研究制定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有利于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和资本、技术、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形成政策优势,充分激活社会各方面创新的活力。在全社会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

(四)增加财政科技投入。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较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改革和完善现有科技经费管理方法,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设立区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探索改变单一事前资助的方式,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提高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

第9篇:农业企业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全镇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要围绕“三个”发展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完成科技方面的牵头任务。立足“在做优科教上实现新突破”的要求上,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强镇的步伐,为组织实施好六大科技工程,夯实基础。

二、以科技创新为主题,全面推动产业发展

(一)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做好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工作,重点做好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完善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大创新型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重点产业、企业、产品,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示范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突出科技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省、市、县科技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加速成果转化、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形成“一手抓研发、一手抓转化”的科技工作新格局。

(四)强化三项工作,构建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政策、管理、投融体系及平台。

健全科技政策体保障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国、省、市、县科技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对国、省、市法规、政策的研究,推动全镇科技进步政策措施的建议,不断优化全镇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全镇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构建科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配套协调机制,建立重大科技政策决策机制,建立起镇党政领导抓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制度,提升服务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深化科技与金融合作,搭建企业银行之间的科技投融资平台,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向我镇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抢占发展先机。一是要继续开展科技金融宣传和融资培训,强化科技融资理念。二是建立起与商业银行的联系机制,积极推荐优质科技型企业和优秀科技项目,促进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拓宽企业融资途径。

三、以实施六大科技工程为重点,实现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目标

(一)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加大国、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力度,鼓励申报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具有创新性的科技项目。继续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对全镇经济社会重大工程、重点工作的引导和辅助作用。严格执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流程,不断完善项目申报、审批、立项、监管。

(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按照省、市、县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工作方案要求,抓好推进落实,加强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衔接,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收入转化,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

(三)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继续开展好省、市创新型企业和部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挥专家支撑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我镇战略性性新兴产业的调研力度,制定相关措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加强与上级科技部门的合作,完善项目准入和淘汰机制,确保重目及时有效跟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按照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标准和条件。

(五)落实人才“双百工程”。深入落实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双百工程”),开展“双百工程”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一是认真制定知识产权定年度推进计划,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二是实施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增强知识产权储备。三是引导企业抓好知识产权工作。以专利申报为抓手,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基础工作,推进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四是推动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快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渠道和保障。五是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围绕“4.26”国际知识产权日,在全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重点以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维权、打击假冒伪劣等为内容,强化群众、企业经营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六是增强维权力度,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认真调处专利纠纷,做好协调工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贴近实际和需求,探索工作新机制。

(八)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意见”以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年”活动,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为主题,做好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努力将其打造为我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示范带动农民增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继续以推广制种产业、特种养殖及獭兔养殖,助农增收为目的,推动农业科技项目产业转化。以各类科技队伍载体,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推动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利用好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转化。推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