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零售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零售业发展现状

第1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积极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看准了国内的大市场和形形的商机,接连不断的进入我国市场,并采取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管理形式、制度等。大大冲击了我国的零售业,我国零售业也是局限于较低的技术水平和一些片面管理理念的影响,所以也就决定了我国零售业管理松散发展滞后的特点。所以国外先进零售业技术的浸入,对我国的零售业有着整体水平的推动提高作用,在我国的零售业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的重新定位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有了新技术和合理的管理理念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国零售业成为了个经济增长的新的闪光点。我国的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市场的强大的需求力,起到了强力刺激的作用。可以预见,我国的零售业将以崭新零售业态进驻占领我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空间,零售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2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受发展时间短等条件的制约,技术落后,在经营、管理等层面都不成熟,与国外的连锁经营相比较,就明显的暴露出了我国连锁经营中的诸多问题、矛盾和漏洞。

2.1 传统松散的不成熟的管理体制,是制约连锁经营发展的沉重桎梏

连锁经营跨行业、跨区域的迅猛发展必须依靠新型的合乎经济发展趋势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基础支持。许多连锁企业的发展由于旧的管理体制的制约,还在挣扎在本行业、本区域“贝壳里”效应里,跨行业、跨地区的连锁经营不能大量涌现势必无法形成合理布局和合理规模。说到底各地区、部门、行业分割的利益刚性成了形成和固化这种人为封锁的温床。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地区、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各行其是,在区域或部门内部实施连锁经营的行为模式,才会最大程度的减少社会总体造成重复投资。

2.2 产权关系不明确

我国的连锁经营,没有精准的产权归属分析认定,没有了精济效益做动力基础,企业加入连锁店的内在动力就会大打折扣。不进行明确的产权利益分割造成了我国连锁业在发展中不能规范管理,使连锁经营规模化发展停滞不前。

2.3 产品质量保证是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命脉

忽视质量管理必然会影响导企业良好商誉的建立,在经济发展的潮兮中就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连锁商店要建立良好商誉,保证经营的顺畅运营,就要做到三个重要环节的把握,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目前我国经营食品及日用杂品的连锁店的质量管理在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建设方面都有严重不足,与国内、外的商业企业都不能同日而语。我国许多连锁商店管理疏漏,对进货渠道和进货期限把关不严,在非正当利益的诱导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商品超过保质期,假冒伪劣商品、“三无商品”时有出现的现象。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商誉和企业形象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度,在这个强胜劣汰的发展趋势下,就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可言。

2.4 连锁经营企业门店少,缺乏规模效益

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都比较少,企业取得贷款也较为困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又太高。资金的不足,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十分艰难,从而出现了“不上规模没效益,要上规模没资金”的两难局面。

2.5 配送中心建设落后

连锁经营的发展,配送中心是它的经营核心,是运营中的枢纽工程,它起着厂商和店铺间的钮带作用,只有保证了配送环节的顺利通畅,才能及时按每日的售货品种进行补给,也能有效保证货品的新鲜充足。理论上讲,各连锁店不设仓库,由统一配送中心按每日售货品种进行补给。

3 加快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3.1 完善我国的流通产业政策

制定及完善统一的流通产业政策,不但可以加强我国各地区以及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使外资零售业管理有统一的政策可依,使国内零售业和外资零售业公平竞争。通过流通产业政策引导外资零售业向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投资,缓解国内零售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状态和结构矛盾。

3.2 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规模化商业连锁企业的培育

首先,必须坚决切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多种相互依赖关系,把企业完全推入市场,真正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风险制衡,转化经营机制,促使其行为合理化、长期化。

其次,对国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以明确产权主体,划清产权界区,把企业追求的多元目标集中在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利润增长和资产增值上,从而建立起“利润――风险”相平衡的连锁商业运行机制。

再次,应在体制和政策上突破“三不变”的限制,消除市场封锁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企业资产的有偿转让,逐步建立产权市场,通过企业法人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以及兼并、租赁等形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横向经济联合,培育实力雄厚而又活跃的商业连锁企业。

3.3 启动连锁商业企业自有品牌创建工程,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连锁商业所面临的顾客群往往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消费者,我国消费者在购物选择中普遍把品牌作为关注重点,具有较强的“认牌选购”心理,品牌一族已成潮流。在此情况下,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开发自有品牌。国际上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有一定比重的自有品牌商品。当然,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因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可能暂时还无法全面启动自有品牌创建工程,但应有意识地开展这方面的创新活动。比如,可以寻找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控制商品质量的前提下,买断全年产量,采取合作方式的后向一体化策略,进而建立自己的品牌。

3.4 加强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建设,把握好进货渠道和进货品质问题

3.5 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

结束语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也决定了这种经营形式能以其极强的生命力主导经济的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虽然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在经营上存在“千店一面”缺乏特色,还很难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但是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采取行政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和宏观指导,我国的连锁企业必定会按照现代化市场的要求,规模化发展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薇薇.连锁经营原理与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第2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其中农村人口为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这样的一个人口优势是农村零售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村零售业除了有自身人口优势外,政府的一些有利政策也促使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共13个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这使得农村零售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发展农村零售业将成为我国零售业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零售业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市场比较广阔,成本投入相对较少,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我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这些地区的城乡差距。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有着巨大的作用。 

虽然发展农村零售业有着很多有利条件,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不容忽视的。农村居民的购买力相对较低,农村零售业分布相对比较混乱,销售产品比较单一,从业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下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零售业的发展,要想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就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1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现状 

1.1 我国农村零售业的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使得我国农村零售业也乘着这一“春风”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农村零售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存在着地区差别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由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对较快,农村的基础设施较西部地区完善,为其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条件。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零售业发展最为迅速。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其农村经济就更加落后了,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使得西部地区农村零售业和中东部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零售业的主要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要以经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食杂店,另一种是规模小型的超市[3]。相对于小超市而言,食杂店的商品种类比较少。由于小超市经营成本高,因此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超市的比重要比食杂店明显少得多。 

1.2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2.1政府的扶植 

虽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国逐渐把投资重点转向农村,这就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农村零售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弊端,为此政府推出“村村通工程”,涵盖农村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不仅使广大农民受益,也为发展农村零售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促进农村零售业的发展,政府又先后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政府的这些扶植措施是农村零售业得以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1.2.2农民的购买能力增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11年为止,我国共有65656万多农村人口。农民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但这个群体的社会消费额仅占全国的39%左右。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相比,农民的消费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近年来,随着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等等。这些有利条件使得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改变,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增强了。这都促进了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为农村零售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契机[4]。 

1.2.3农村零售业自身的优越性 

农村零售业基本上都是把店设在自家房屋内,这就使其省去了房租的成本。而且这样方便吃住起居,不用因为店面远离自家住宅而晚上守在店面内。农村零售业基本上采用自家经营为主,这样就能够节省了部分人工成本。农村零售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这也促使了农村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零售业主要在农民聚集地,方便农民购买一些食品和生活用品,使得农村零售业有了一定的顾客来源,能更好的壮大其实力。 

1.2.4农民工返乡热潮给农村零售业带来了机遇 

以前在农村地区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工为了生存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的扶植,农村地区的经济不断得到了发展,农村地区逐渐摆脱了贫穷。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城市生活的压力有时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在看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后,纷纷选择了回到家乡工作,掀起了一股返乡热潮。农民工的返乡增加了农村地区的购买力,为农村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3 我国农村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第3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国零售业;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

一、中国零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高增长时代或将结束。21世纪以来,随着连锁经营模式的迅速兴起,零售业迎来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连锁百强企业2001年、2002年、2003年销售额增幅分别为65%、52%、45%,开创了零售业大发展,尤其是随后几年大卖场业态独领的阶段。分析10余年的百强数据,发现百强的增幅一直呈稳步减缓趋势。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里,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增幅分别为33%、32%、25%、21%和18%。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2009年连锁百强增幅仅为13.5%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8%以上的增长后,也在逐渐减速,且一定程度上是政府调控甚至主动放慢的结果。应该说,当经济处于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的相应放缓也是必然。

(二)洗牌期间现抄底机会。随着经济的持续低迷,加上这一轮成本属硬性上涨、无回旋余地的特征,缺乏应对实力的中小企业恐怕这一次是在劫难逃。每一次行业出现危机时,也就意味着是其他企业的机遇。从这个角度看,零售业新一轮的并购与整合将会陆续上演。况且虽然较十年前有了明显改善,但零售业仍然非常分散,整合机遇一直都存在,且周期也会非常漫长。只要政策上没有限制,零售业向少数企业资源集中是必然趋势,这也有利于行业整合及效率提升。不过,前几次的洗牌都是大鱼吃小鱼,这一次很有可能上演小鱼吃大鱼的场景。不过,谁会成为这场刚刚拉开大幕的好戏中的主角呢?

(三)精细化正式显身手。2013年是精细化重新被零售业重视的一年。因为,当零售业高增长时代一去不返、低成本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时代一去不返,就到了直接拼刺刀、见真章的时候,也只有这时,精细化作用才是真正显现。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益,通过后台提升利润,通过管理挖潜增效,将成为零售行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不二选择。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零售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和盈利能力。其实,本土零售企业在商品经营能力和毛利率提升能力方面,与外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这也是精细化的重点。

(四)我国零售业“跑马圈地”为主要方式的扩张已经进入尾声。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决定了并购将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将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我国零售企业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市场态势,实现突围。

二、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国的零售数据经过反复的统计加工而越变越大,几家典型的连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约为统计数据的30%,另外的70%基本上是内部批发、加盟销售以及各种类型的重复计算或非同类业态合并计算的结果,这样的统计数据并不精确与真实。

第二,中国零售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做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实际上,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所以,到最后必然无法自控,只能顺着自己发动的机器惯性继续狂热下去,直到能量自耗殆尽。

第三,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企业都喜欢置地买房这类保值投资,但这很容易使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一切无碍,一旦经营失利,企业马上面临生死关头。如果零售商因经营不善或遇到突发事件而导致信用危机,无论多大多高多强的“零售大厦”都将在瞬时倒塌,供应商将是零售商的终结者,这就是零售业面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供应链危机。有些零售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发放消费券,预收消费款,零售业因此而成了“亚金融产业”,因此零售业自身也存在“金融危机”。

第四,中国很多企业在创业时齐心协力,成功后反而四分五裂。很多中国零售业没有败给竞争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分裂使企业资源分散、力量变小、能量抵消、事业萎缩,这是中国零售业想回避也避不了的一道“生死坎”。

三、解决措施:

(一)规模化经营。目前,中国零售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

(二)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

(三)外资份额继续扩大。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四)技术颠覆零售创新。通过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的优化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将是一个选择。而通过专业的解决方案,零售企业的人力成本完全可以在当前基础上降低2%~8%,这已是一笔数目不小的净利。同时,电子价签、自助结账、RFID技术的全面应用将会加速普及,有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卖场中出现,在卖场里进行技术上的全面创新也将会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第4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现状 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从2000年开始认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就因时制宜,打出了零售业务发展品牌,从上到下成立了零售营业部,以加大个人金融业务开拓和管理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较快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金融生态环境变化的催生效应。

从宏观金融生态环境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款业务进入“微利”时代,使得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新的发展领域成为必然趋势。二是商业银行的角色和定位的转变。现今企业融资的中心以资本市场的资金调度为主,而银行借款只是直接融资的一种补充。三是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表看,零售银行业务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使得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合理。四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国民超前消费理念仍未形成,主流传统消费理财观念使得居民储蓄存款依然是我国银行负债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微观金融生态环境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的一贯政策——藏富于民,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三是贫富差距的加大,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服务对象。这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不断壮大的重要源泉。

二、我国当前零售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单一,经营同质化

从储蓄业务来看,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依旧把零售业务中吸收存款的任务放在了首要地位,业务中片面追求存款数量,为稳定存款采取个人中间业务低收费,定价单一、不科学,缺乏灵活性和市场性,品种较少,同质程度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从资产业务来看,在国家扩大内需方针的指导下,金融机构虽推出了教育助学、汽车消费、住房等刺激消费的贷款品种,但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不论是资金来源、数量规模,还是品种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从中间业务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很低,以业务为主,品种种类缺乏特色,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多数的开发都互相模仿,产品的类别和内容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从信用卡业务来看,存在着卡种单一的问题。各商业银行的差别不大,基本都分为查询、存取款、转账、商户消费、工资、收费、电话银行等七大块。另外,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参差不齐,联网额成功率还比较低。

2、市场营销观念滞后,营销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处于粗放式的大众营销阶段,精细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难以做到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促销,对营销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发现顾客满足的金融需求以及没有根据顾客认知价值和承受风险的差别定价以提高收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客户满意度低,流失率高,这直接影响了营销回报。二是以推销产品为主,未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向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方案,无法根据顾客情况进行差异化的定价,利润的回报比较低。三是无法区分顾客的偏好,缺少针对性,导致营销成本大大增加,效果也不明显。四是依赖于传统渠道进行销售,没有发挥好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多个渠道的促销方式,无法实现潜在易获得的营销收入,从而降低了营销回报。

3、产品研发缺乏总体规划,创新意识淡薄

由于受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从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缺少总体的发展规划和主要战略,管理模式老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品种很多,可是品牌产品却很少。二是产品的创新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质量效益型创新少,外延扩张型创新多。三是创新还属于模仿性阶段,吸纳性创新较多,而原创性创新很少。四是从创新主体看,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产品创新多数是由商业银行总行统一计划部署、自上而下推动的,实用性不大。

4、风险管理技术弱,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征信体系数据库建设普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科学判定个人资信状况的尺度和标准,缺乏对个人信息资料的储存与积累,金融机构间的个人信息资料的交流与沟通更是空白;另一方面,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数据量,已有的数据质量较差,没有严格的数据录入和校验程序,资信的调查和收集也比较困难,造成居民个人的信用记录普遍缺乏。社会信用基础的薄弱,导致恶意申请助学贷款、购房贷款、手机恶意欠费、信用卡恶意透支等失信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个人信贷市场上形成“格雷欣法则”:信用不良者驱逐信用优良者。

5、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管理队伍

零售银行业务逐步向密集型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对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客户经理和窗口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既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和开拓创新,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从业队伍中,既拥有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又具备良好营销能力或是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还很缺乏,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培养。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策略

第5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在线零售 BtoC 现状

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网民人数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开始电子化了,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目前中国在线零售活动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书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通讯产品、音乐光盘和影碟、家电产品、鲜花等。而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食品和服装等的交易量还非常小。在线零售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但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在线零售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在线零售的优势

1.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中的商品流通模式,买卖双方在网上借助于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成商品交易的主要过程,实现了贸易方式的革命。这种新的流通模式可实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中,零售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进什么货、什么时间进、进多少、进哪家的货都可以依靠数据库来进行决策,这样就没有或者大大减少了库存压力,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2.有利于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电子商务运用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商品流通从产品管理向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管理的转变,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运用网络技术向最终用户收集需求信息,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交互信息不仅告知顾客的购买品种,还可以确认购买的方式,时间以及进一步可能的商品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零售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快了零售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可扩大消费者购物的选择范围,也使零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宣传企业,将市场拓展到全球,并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各地的生产商、供应商接洽,将供应链、需求链延伸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最终实现全球采购和全球销售。

二、在线零售的劣势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要求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但在我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和滞后,已建成的网络的质量离电子商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状况主要源于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很大程度上处于政府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垄断经营之中。现代经济学曾证明,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行业生产的商品供给不足、价格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水平。

2.缺乏相配套的信用、法律环境建设。电子商务活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赖,没有信用就没有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无依赖互联网完成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但交易的双方是互不见面的,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而且资金流与物流是分开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电子商务的依存点是一个良好的信用保证体系,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交易行为便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帮助交易双方树立信心,是传统零售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在线零售的挑战

在线零售的发展给厂商或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厂商或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在线零售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在线零售的发展。实现在线零售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2.在线零售的开展对于各类厂商和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

3.中国在线零售乃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相关人才的缺乏。类相关人才极其缺乏。电子商务的中心环节是需要既掌握信息技术又掌握商务规则的人来从事商务活动。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和电子商务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商务人员电子商务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是保证企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人才来处理电子商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在线零售的发展前景

早在2002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业已经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致力于网络图书音像销售的当当、卓越先后盈利,定位于网上IT商业街的硅谷动力也获得了盈利。同时,在门户网站的盈利中,电子商务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新浪的BtoC定位于网上商业街,而搜狐则直接切入了网络零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由于参与网络零售等领域的服务,使得门户网站的收人构成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提高了网站持续获利的能力。可以说,网络零售的主要模式都取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我国物流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法制和安全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在线零售对传统零售的取代已成的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Adrian Kang Pamela黄梅译:《电子商务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何种角色?》[M].海外编译,2007年11期

[2]张 婧:《电子邮件直销策略探析》[M].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0期

第6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连锁经营;农村;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098-03

连锁经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它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模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的规定,在授权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一、连锁经营在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一)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0.625%的速度递增,而1952-1977年年均只提高0.2个百分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连锁商业几乎是个空白,商品流通和营销模式亟待提升。我国13.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但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只占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0%。因此,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城市,现代商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为此,2005年3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二)连锁经营发展的现实基础

1.宏观环境为农村小城镇连锁经营的发展带来政策优惠。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的连锁经营的发展。为扶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2.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1)农村市场规模带来的市场潜力。市场首先必须强调有需求的人口规模。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社会消费零售额占整个零售总额的40%左右,充分说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购买潜力很大。同时,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日益提高,由此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已经使原有的商品流通模式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另外,城镇化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使农村、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日益完善,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国农村劳动力和地价与生俱来的相对成本优势,是发展连锁超市的又一个有利条件。(2)农村居民收入的连续增长,农村市场购买力的提高。我国9.5亿多农村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农业实行全面的改革,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部分地区已经初步步人小康生活。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居民的收入全面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领域也逐渐拓宽,消费层次也逐渐提高。(3)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更新,农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得以提升。随着农村居民城市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消费观念和生活习俗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农村市场也出现了追求实用、时尚、创新、效益的新观念。农村消费产品必将朝着高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据社会、经济及商务部咨询机构提供的资料,未来农村市场消费水准会逐渐提高。

二、我国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城镇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反而不如以前。森林资源被过度采伐,土地资源遭过度开发而被破坏,水资源日趋紧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污染,生活垃圾遍地可见,柴火做饭造成大气污染等。这些状况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二)农民的消费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协调

近几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04年为2936元,2005年为3255元,2006年为3587元,2007年为4140元,2008年为4761元,2010年突破5800元。虽然增幅连续6年超过6%,但是因为基数较小,增加额其实并不大。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虽然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都在增长,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其次,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等过程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再次,居民的非农就业压力大。因城市的下岗职工增多,农村的进城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再加上一些城市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为困难,大多农民集聚在农村小城镇。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外出打工所在岗位工资普遍不高。收入上的限制造成农村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协调。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3%,只相当于十年前的城镇水平。农村小城镇居民在住房、文教娱乐、交通、医疗保健等设施上的消费刚刚起步,消费结构有待升级。

(三)农民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没有较多资金投入到教育中,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继而影响到生产及产品质量,从而影响收入,“没钱一没文化一没钱”的恶性循环也就因此形成。一些农民因教育水平低而无法辨别商品的品牌与用途,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由于不知法、不懂法,维权意识差,很多农民吃亏后自认倒霉,这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假冒伪劣商品更多地涌入。

(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在数量、质量、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发展要求,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巨大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首先,农村地区行车路线长、路况差。在山区,突发的自然灾害甚至会阻断道路,这会增加连锁超市的运输成本、损坏所运货物等。其次,很多农村

地区用水不便,电压不稳,电价偏高,洗衣机、电视等家电甚至成为闲置品。再次,手机、广播电视等信号差,有线电视普及率低,电视频道少,网络设施不健全。

(五)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运营的成本较高

首先,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客流量小,在农村小城镇地区开设连锁超市,规模要适中。一般来说,农村小城镇地区的连锁超市规模相对较小,在采购时根据量大从优的原则,他们会比大规模超市吃亏。此外,如果规模太小,相对于已投入的固定资产,增加了收回成本的困难。其次,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成本也增加了农村小城镇连锁超市的采购成本。最后,农民购买商品时注重价格且消费方式较传统,农村小城镇连锁超市要保证其商品的物美价廉才能与小店铺的商品竞争。

三、连锁经营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禁止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进一步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对已被污染的水资源加强治理,保护现有水资源不受污染。要教育居民对化肥的合理使用,要鼓励新型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居民需提升自身素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平衡消费结构

首先,农产品的价格要受到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保护,要完善并长期落实这种保护制度来保护农民的利益。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其次,要加强对农民进行信息和技术的指导。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引用,对名优良种的引进,对机械化的实现等都可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低效率问题,应改善农产品的贸易条件,保证农产品顺利转化为农民收入。再次,要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的协调发展。政府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可增强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心。最后,农民应享有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有关部门可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农民工也应被给予平等的福利待遇。农民工工资的拖欠行为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才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改善农民消费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了,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就有所提高,从而,农村消费品市场就会随之不断被扩大。

(三)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消费资料,进行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不高,义务教育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打击乱收费行为,减轻农民的负担,保障农民的权益。此外,对农民的消费教育也应加强,可以以发放教育宣传单、广播、举办活动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以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摒弃非科学行为。最后,还应教育消费者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学会辨别消费品市场上的真伪。

(四)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方面的建设需加强,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各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继续抓好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对于农村连锁店的商品配送问题,还可采取措施提高配送效率。如一定范围内的农村连锁店形成统一的网络,在网络的中心位置设有共用的大仓库,进行商品的统一配送。又如每家连锁店设置自己的仓库,储备需求量大、易短缺的商品,同时为一些一次性大量进货的商品提供存货处。

其次,继续发展电网,对其进行铺设或改造,如发展小型电力工程,提高农村电网负荷能力,提高运营质量。此外,还应加强用电和收费管理,进行合理收费。电价的降低有利于刺激农村家用电器的消费,为更多的家电进入农村家庭创造条件。在供水方面,要改进农村的供水设施和水质,尽快发展自来水供应系统,逐步实现农村饮用水自动化,这也可带来洗衣机、热水器等在农村的消费。

再次,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居民获取信息、与外界联系等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建立信息网络制度,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农村。此外,还要改善电信信号接收装置,要提高电视的接收质量和覆盖面。相关部门也可进一步采取让利等措施发展农村电话网,扩大农村电话的辐射面。

最后,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保障他们最基本的权益。

除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外,还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此外,农村居民自己也可投资办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五)在各个环节中努力降低成本,改善成本回报率低的问题

第7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轨道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郊区新城零售商业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40-03

一、引言

截至2008年1月,上海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234公里,形成了“一环七射八换乘”的网络运营格局,线网规模居全国之首。按照国家正式批准的《上海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上海将在2010年建成11条线运营网络延长到400公里,地铁沿线将出现259座车站和80个交通枢纽。到2012年建成13条线运营网络510公里。相应地,轨道交通沿线零售商业空间结构必将发生变化,而目前对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空间发展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少,蔡国田,暖研究认为广州市地铁强化了老城中心零售商业区,提升了天河新城市中心商圈的地位,加强了南部、西部和北部零售商业中心与边缘新零售商业中心的形成[1]。方向阳,暖研究发现地铁站点在吸引零售商业设施聚集的规律是以地铁站点为圆心向外,零售商业网点数逐渐减少,规模逐渐减小,说明零售商业有向地铁站点聚集的趋势[2]。地铁站口的零售商业聚集的区位类型从形态上可分为斑状、条带状、面状和团块锥体状4种,从层次上分为市级零售商业中心、区级零售商业中心和小区级零售商业3个层次等级结构[3]。以上海市为例研究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对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进行概括。其次,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零售商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以实现轨道交通与零售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上海市轨道交通沿线零售商业空间结构变化

1.城区零售商业中心的能级提升与新零售商圈的形成

轨道交通通车前的上海零售商业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条主要的商业街上海中心商业三街一城(即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传统的零售商业布局主要是条状,分布在几条主要的商业街,最具代表性的是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四川路。如图1所示:

而随着轨道交通的开发建设,一大批新的零售商业圈开始形成。零售商业布局开始向块状集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1号线的开通以及开发开放浦东中上海商城的建立,上海零售商业分布转变成了四街四城(即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新上海商城、徐家汇及不夜城商城),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上海站不夜城商城和徐家汇商城的形成与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密切相关。

近年来,地铁2号线、轻轨3号线的成熟,地铁5号线的开通,以及数条轨道交通的加速建设,目前的零售商业格局仍然处于不断演化中。轨道交通8号线使老西门商圈将拥有重新振兴的机会,9号线提升七宝零售商圈的能级,7号线是世博会地区的主要轨道交通线之一,将形成世博零售商圈。随着10号线的建设和开通,五角场新零售商圈正在快速形成。11号沿线规划建设南北向“主要零售商业商务功能与空间景观”轴线,曹杨真如新商圈也在形成,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3号线的相继通车、7号线的建设,使得宝山区呈现轨道交通交汇的格局,使宝山西城区、张庙等多个区域的零售商业发展条件得以提升——以上都可以看出上海轨道交通改变着老零售商圈,也将促进新零售商圈的崛起。新零售商圈如徐家汇、陆家嘴、新客站商圈、人民广场、五角场、张杨路商圈、中山公园商圈、静安寺商圈、曹家渡商圈(未来轨道13、14号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

随着城市轨道网络的逐渐形成,零售空间布局将由传统的点状和块状布局逐步转变为多轴线、多中心、网络化的零售空间布局结构。在这一结构变化过程中,各组团的零售商业空间会重组,一些新零售商业区和轻轨经济将崛起。[4]

2.“枢纽型”零售商业空间集聚将加速

轨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5年上海城市居民购物的出行方式中,轨道交通就占了49%。从国际大都市来看轨道交通所占比例已在90%~80%,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导交通工具,上海也在积极提升轨道交通在市民出行中所占的比例。轨道交通将原商圈串联起来,反过来轨道交通大大便利客流到达枢纽型零售商圈,使以轨道交通交汇站点为中心的现代交通型商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汇集大量零售商业设施,从而形成轨道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空间”。从2005年上海百货业10强分布情况来看,10强中的8强都与地铁站点“血脉相通”。[2]

轨道交通枢纽零售商业正在改变上海的零售商业格局。2号线、3号线中山公园站“龙之梦购物中心”的建成,使“轨道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正式登陆上海;1号线、5号线莘庄站南广场“闵行商贸中心”,3号线、8号线虹口体育场站“虹口商城”,以及将来8号线、10号线五角场站,2号线东方路站旁的超级商业中心,都先后矗立起“零换乘”销品茂。“枢纽型”零售商业集聚地中,最大的是浦东新区的世纪大道站,轨道交通2号、4号、6号再加上在建的9号线二期,四线换乘,形成零售商业集群。现已形成“枢纽型”零售商业集聚的人民广场商圈和徐家汇商圈,对周边零售商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到2010年上海将有l0个轨道交通枢纽有望发展成为枢纽零售商业中心,上海新客站、上海南站、静安寺、常熟路、徐家汇、上海体育馆、人民广场、虹口体育馆、东方路、东安路,将对上海零售商业在未来空间发展的趋向、特点和增长点上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图3 上海未来10个轨道交通枢纽零售商业中心

Fig3:10 key position retail business centers in Shanhai in the future

3.郊区新城、新市镇零售商业的产生与快速发展

上海1号线自1995年通车以来,对城市人口的迁移作用非常明显,人口主要由轨道交通线路通达的上海市中心城核心区迁出到线路通达的近郊区和郊区。[5]这就会使郊区周边形成一个“城市边缘商业链”,这种人口迁移的趋势将对零售商业布局规划、商业中心区域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城市郊区的轨道交通对沿线区域人口具有集聚效应,特别是两线或数线换乘的交通枢纽商业前景乐观。商业布局将根据轨道交通规划而定,会在轨道交通周边发展一定规模的商业。如嘉定新城与市区连接的轨道交通将有11号、13号、14号、16号、17号线等5条轨道交通线,规划在11号线站点设置沿线商贸服务区,合理布局轨道交通沿线5个主要站点周边1-2平方公里的商贸服务业;11号线嘉定段采取“地铁+物业”的站点综合开发,地铁为物业吸引人流,物业为地铁催生客流,嘉定具有商品集散能力,可以做批发加零售的商业,从而嘉定的零售商业格局将随着11号线的通车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根据郊区零售商业发展的要求,在松江新城、嘉定新城、临港新城等与大型枢纽邻近的区域设置相应商业设施。如2006年10月,9号线松江新城站商业广场项目开工,将利用“地铁商圈”优势,打造成松江地区商业中心;松江新城的零售商业到“十五”末基本形成以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和两条商业街为主体的基本框架[6];9号线还将形成九亭、泗泾等郊区零售商业中心。上述以嘉定和松江新城为例简要分析轨道交通会带来郊区新城、新市镇零售商业的快速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成熟使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连成整体。发展成熟后的轨道交通并不是线的概念,而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网络概念,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正是这种网络型分布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因为错综复杂的网络线而彼此相连、彼此影响,形成整体,成为一个地理位置上分开的特殊的“零售商业群”。

二、轨道交通影响下的零售商业空间过程认识

零售商业区位因子主要包括交通、地价、人口、文化、空间经济结构、环境等,其中交通因子对零售商业的影响尤为重要。根据上述,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零售商业活动空间的不断演变,笔者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城区零售商业能级提升阶段

在轨道交通刚开通时,原来城区的零售商业以条状商业街和点状商城为主;随着轨道交通通车,交通通达性提高,商业街与点状商城的服务范围扩大,人口流量迅速扩大,消费能力大幅提高,零售额快速上升,使原商圈的能级提高,并有助于新的商圈形成。商业布局开始向块状集中发展,并逐步向多轴线、多中心、网络化的零售空间布局转变。如随着上海地铁一号线的通车,上海零售商业空间由原来的“三街一城”转变成“四街四城”商业;现在五角场、七宝、静安寺等商圈的能级正在提升。众多商圈形成多中心、网络化格局。

2.枢纽型零售商业发展阶段

如上海市“十五”规划中十个枢纽型商业中心的规划建设,沿线土地开发的廊道及辐射效应,零售商业网点也沿着轨道沿线布局和外延,几条轨道交通的交汇点或者是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发展成城市的各级副中心,交通枢纽型零售商业模式逐步显现。零售商业向交通节点集聚,以节点为据点辐射分布,对周边零售商业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3.郊区零售商业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建设向郊区延伸,郊区零售商业将成为未来城市零售商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随轨道交通延伸到郊区,住宅郊区化为先导,引发市区各类职能部门纷纷郊区化的连锁反应。商业服务部门迁往郊区的首当其冲,零售商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人口的向外迁移,势必使零售商业服务部门随之外迁;加上零售商业的现代化,超级市场、巨型市场、购物中心纷纷出现,它们占地大,兴建在交通便捷、地价便宜的郊区更适宜。中长期来看(10-15年),零售商业发展的重心存在由城市市区向郊区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趋势。如上海现在的松江(9号线),将来的嘉定新城(11号、13号、14号、16号、17号线),临港新城(11号线)的零售商业发展将随着轨道交通的通车、人口郊区化而迅速发展。

三、结语

本文结合上海市研究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活动空间影响,将零售商业空间的演变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城区零售商业能级提升阶段、枢纽型零售商业发展阶段、郊区新城零售商业快速发展阶段,当然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只能是不同时期以不同的阶段为主。当城市处于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时,城区零售商业的能级有较大提高;当轨道交通建设成网络,在轨道交通的交汇点就会汇集大量零售商业设施,这个阶段以枢纽型零售商业发展为主,城区零售商业能级当然也会随之提升;随着轨道交通线延伸到郊区新城,零售商业的郊区化,新城零售商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城区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轨道交通使各零售商圈的影响范围扩大,零售商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零售商圈应加强特色化,进行互补型经营,这样更有利于零售商圈的发展。但是轨道交通站点对零售商业空间结构的具体影响,对原有零售商业业态结构的影响,以及轨道交通与郊区新城、新市镇零售商业相互作用的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50402。

[1]蔡国田,暖.轨道交通对广州零售商业空间布局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4,19(4):65-67.

[2]方向阳,暖.广州地铁沿线零售商业形态与空间分布探讨[J].人文地理,2004,19(6):12-16.

[3]方向阳,暖,蔡国田.广州地铁站口零售商业集聚类型分析[J].热带地理,2005,25(1):49-52.

[4]雅虎财经.轨道交通正再度刷新上海商圈[EB/OL].(2005-06-06). http://shbbs. / 1210070046~-1/16235343_16235343.htm.

[5]曾智超,林逢春.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人口迁移的作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8(2):24-27.

[6]上海经济委员会.《上海商业发展行动方案》[EB/OL].(2004-11-11)http:///lmxx/ej/mb.asp?text_id=4489&lmbh=134%7C135%7C136%7C137&sub_lmbh=%7C134%7C&z_lmbh=36&y_lmbh=32.

作者简介:

第8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零售业作为直接与消费者交易的行业有连锁发展的趋势,而且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连锁企业经营的优势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是企业本身是否实现了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于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当前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改进实施策略,使电子商务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现状;论述了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国外连锁零售企业中的应用,论述了我国电子商务在连锁零售企业应用中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了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列举了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实例,并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效果评价模型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二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概述及应用现状

2.1 电子商务及连锁零售简介

2.2 电子商务与连锁零售企业的关系

2.2.1 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2.2.2 现代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2.3 国内外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现状

2.3.1 国外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2.3.2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第三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1 国外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2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3.3 我国电子商务在连锁零售企业中的应用方案

3.3.1连锁零售业管理信息系统

3.3.2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及物流配送方案

第四章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效果评价

4.1 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效果评价概述

4.2 电子商务应用效果在零售企业中的模糊评价原理

4.2.1 评价参数的确定

4.2.2 电子商务应用效果的模糊评价模型

4.3 电子商务应用效果在零售企业中的模糊评价应用

第五章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证研究

5.1 实例分析

5.2 电子商务的应用效果

5.3 电子商务实施中的障碍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汽车网络营销系统方案设计》

摘要:随着国际互联网在世界的蓬勃发展,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代表着21世纪市场营销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现在网络营销理论的研究,并就汽车行业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在对我国汽车行业网络营销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等。

关键字: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策略 汽车行业 电子商务 汽车企业

目 录

摘 要

第一章 绪论

1.1设计目的及意义

1.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设计的基本结构及内容

第二章 网络营销的基本概论

2.1网络营销的内容及特点

2.1.1 网络营销的意义

2.1.2 网络营销的内容

2.1.3 网络营销的特点

2.2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

第三章 汽车业网络营销的概述

3.1 汽车行业的定义

3.2 汽车业网络营销的意义

3.3 国内外汽车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3.4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3.4.1汽车行业自身的特殊性

3.4.2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3.4.3以网络营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5 我国汽车业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策略

第四章 网络营销策略

4.1网络营销的促销策略

4.2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

4.3网络营销的客户策略

4.4网站策略

第五章 网络营销系统设计

5.1 网络营销的管理模型

5.2 网络营销的系统设计

第六章 汽车网络营销案例

6.1一汽采购资源网

6.1.1公司概况

6.1.2发展背景

6.1.3需求分析及系统组成

第9篇:零售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水果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实施建议

一、水果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分析

水果行业应用电子商务所占的比重虽然较小,但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水果零售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有两类,一类是依托独立水果零售网站的模式;另一类是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水果零售网上商店的模式。

1.有独立网站的水果零售企业现状

从目前发展地区来看,深圳、上海、北京、青岛、苏州、成都、西安、海南、新疆地区水果零售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较多。深圳百果园是国内较大的集果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之一。百果园依托庞大的配送和门店终端体系,又适时推出网上水果零售业务。上海顶果网遵循“用心+费心+良心=放心水果”的哲学,选择同品类中最好的品牌,主打进口水果。北京淘果网隶属于北京瑞康绿源商贸有限公司,公司有强大的后台系统,使购物、配送、支付、客户信息反馈实现一体化。京果网上商城有稳定的果品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公司的果品配送和食用冰生产圆满完成了2009年国庆60周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供应任务。苏州飞果网是苏州成立最早和最大的水果宅配网站。将逐步开拓上海、南京、青岛等全国大中城市。成都好果网是成都最大的专业精品水果网站。西安水果网服务于陕西本省群众,2009年建站。海南健果网采用“优质瓜果菜产地+内地大中城市瓜菜果专营配送公司+大型连锁超市”的模式,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郑州、长沙、武汉、江西等都建有销售渠道。

2.基于第三方平台的水果零售网上商店现状

经调查发现,河北省范围内石家庄、保定、邢台、秦皇岛、张家口等地区都有网上水果零售店。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水果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分析

通过以上水果零售企业网站信息和网上水果零售店的比较,可以看出:

(1)水果零售网站或网上零售店数量少。受水果保鲜和物流问题制约,水果零售网站很少。果品行业专业网站大约有40多家。而水果零售网站只占不到二分之一。尤其是河北省石家庄范围内缺少专业的经营业绩良好的水果零售网站。

(2)服务地域范围有限。上述每个水果零售网站的服务范围都是很有限的,大部分都是服务于某个大中城市。同时,仍然有很多省份和城市没有在水果零售网站服务范围内。

(3)店铺内产品种类有限。上述4家网上水果零售商店,其中3家均以本地雪花梨为主要产品,产品品类单调。

(4)没有更多连锁实体店支持。上述的4家网上水果零售商店中,只有“好日子果蔬”有实体店支持。其他均无实体店支持,而这正是网上水果零售店完成配送的关键。所以,发展网上水果零售商店实体连锁店,一方面增加线下销售额,另一方面更为增加线上销售额提供有力保障。

二、水果零售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建议

对于中小水果零售企业来说,我们建议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分步骤来完成实施,网站只是这个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解决了商务信息的交流,同时还必需包括支付和物流配送体系。

1.从上到下认识电子商务,重视电子商务。水果零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成功与否,与水果零售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各级员工的协作密不可分。首先要让中层以上领导理解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先实施者就会获得行业主导地位。同时要让所有员工了解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员工收入。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1)完善水果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企业信息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其次,建立独立水果零售网站,要让企业网站能吸引感兴趣的消费者,要赋予网站以生命活力,网站必须是个动态网站,必须浓缩企业文化。第三,建立水果零售企业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平台,为各级领导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四,建设水果零售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包括财务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

(2)加强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水果零售企业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之初通常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使用不当、系统出现故障等等。诸多的问题出现后都会影响水果零售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水果零售企业应该拥有自己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专业管理人才、系统配置人才、系统维修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

3.导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可以为水果零售企业提供交易信息和分析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整理出最忠诚消费者的行为标准,网络销售人员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去寻找新的客户,减少开发新客户的成本。在处理企业和客户关系方面,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不断地对客户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维护客户关系,减少客户投诉或者减小处理客户投诉难度。

4.增设连锁网点,完善配送系统。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现有水果零售企业网站或者网上商店的服务范围有限,当然这和水果这种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水果零售企业要扩大区域范围,需要增设连锁网点,完善配送系统来实现。

三、结束语:水果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电子商务在果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持,水果企业借助行业网站和企业网站,实现双向的信息流。虽然目前来讲,应用电子商务的水果零售企业不多,但有独立网站的水果零售企业的运营状况良好,服务良好,配送体系完善,可以满足区域内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我国水果产业发展迅猛,而电子商务同样异军突起,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二者的结合,将呈现广阔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