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和人范文

动物和人精选(九篇)

动物和人

第1篇:动物和人范文

动物保护法悖逆动物福利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贵组织在许多地方开展动物保护工作,与在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杨敏(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关系经理,以下简称杨):顾名思义,我们主要是在亚洲地区从事动物福利工作,谢罗便臣女士当初创办基金会的初衷,就是因为她在亚洲看到种种虐待动物的状况,希望通过救助行动和教育工作,改变亚洲人对动物的态度,重建对动物的尊重。目前,我们最大的项目是在中国,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合作的“拯救取胆黑熊行动”。该项目占了基金会超过70%的资源。其它项目,也主要是在菲律宾、印度、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开展。

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相关立法的缺失和不完善。这种立法缺失常常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碍。尤其我们是一个关注动物福利重于动物保护的团体,受到的掣肘就更多。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规。目前唯一一部动物保护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没有将任何动物福利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且保护对象也仅限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以及猫狗等伴侣动物的权益没有任何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鼓励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路,正是活熊取胆业产生的原因。而对于黑熊在此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和虐待,则没有相应法律进行制裁。其它家养动物和伴侣动物,例如猫和狗,在市场上被任意虐杀,也是因为没有相关法规的保护。

维护社区和谐

《南》:我们注意到,贵组织非常注意与当地民众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救熊活动中,你们为养殖户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帮助他们获得其他收入来源。这样做的考虑是什么?

杨:给予养熊户经济补偿,让他们另谋生计,是我们一贯的行动理念。我们认为,人和动物的福利并非矛盾关系,尊重动物生命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人类的生存权益。我们希望在救助动物的过程中,带来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对立,以及人与动物福利工作的对立,而是两者的和谐。从长远看,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动物福利得到持续的保障。

其实,我们许多项目都体现这一理念,如“狗医生”动物治疗计划,及今年才在香港开展的“狗教授”计划,就是通过让动物帮助人类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动物作为伴侣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动物仅是利用对象的观念。

《南》:国内政府部门或一些机构也在开展动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保护往往以行政命令作为推行工具,缺乏当地民众的参与,甚至忽视了就动物保护工作在当地形成社区共识。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杨:社区共同参与保护,是我们冀望的格局。这不仅出于本身希望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景,也是实践的需要。因为缺乏社区共识、缺乏公众对动物保护基于理解上的支持,会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障碍。例如,若广东人不改变滥吃野味的习惯,就很难保障云南、四川等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

对政府以往的思路和模式,我们并不认同。通过积极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通过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方式,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口腹之欲,这在我们看来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它鼓励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利用,刺激了野生动物消费市场。活熊取胆就是一个例子,政府最初发展养熊业的本意之一是为了保护野外黑熊资源,但事实上,不仅养熊业初期阶段直接给野生黑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初所有养熊场的黑熊都来自野外),而且因为养熊场的推广使熊胆的疗效被夸大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又刺激了人们对野生熊胆的需求。

《南》:你们如何坚持自己的保护理念,并把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方式?

杨:社区共识是靠教育积累形成的。在动物保护的方法上,教育公众比单纯的保护措施更为根本。对于公众教育和社区共识在动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国内政府部门并非不了解,只是认识还不够,并且由于资源有限,而将之放在议事日程的次要位置。现在国内政府部门的动物保护工作已经延伸到公众教育的领域,其中教育和宣传多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团体比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来承担。

我们一直把教育当作救助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救助行动中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厅的直接协助,在教育公众方面也得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四川省林业厅的认同和支持,我们与政府合作伙伴在这一点上并无任何分歧。

《南》:贵组织是否认同保护动物是为了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家园?视自然保护为最高目标、仅将人类视为整个生态圈中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的一环,这被一些学者称为生态原教旨主义,你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杨: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社区将是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而言。从观念上,从生命基本权利的层面上看,人类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但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这种平等并不存在,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人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创造的技术和文明已经彻底打破了自然平衡的法则,人类在生物圈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宰的位置。所有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人类的善意。但我们相信“众生平等”应该并且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观念,人类有能力并应该对其它生命给予尊重。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南》:在保护动物中,除了遵循科学方法之外,是否存在基本的保护原则和生物伦理?我们听说过这样的保护措施:因某种动物现存数量有限,而让其大量同代或串代近亲繁殖,改变其期甚至迁徙习惯等自然生活规律。

杨:基于不同信念的动物保护,往往产生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例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就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这凸现了人类利益至上的原则,假如我们相信动物具有和人类平等的生命权利,就会以尊重动物生命和保护动物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动物福利团体,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基础,是尊重动物生命权利。

给予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是保证它们能够在自己的家园――大自然中安全地生存繁衍。因此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我们反对以改变野生动物自然生活规律的方式来“保护”动物,因为这种保护最终会危害它们。例如近亲繁殖无疑将削弱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能力,更将损害这一物种长期的生存繁衍能力。只有对特别濒危的物种,在别无选择而且不会给该物种带来痛苦和伤害的情况下,我们才接受以人工手段繁殖野生动物。但即便如此,以人工繁殖来保存物种,最终目的仍是让物种能回到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就背离了动物保护的初始意义。

《南》:你们如何看待动物园的存在?

第2篇:动物和人范文

在长达一个月的考察期间 ,我们有幸结识了会讲野人故事或声称曾亲眼见到过野人的亚东藏胞次仁顿珠、扎西 ,波密人普布多吉、江阿 ,林芝县人张锡开、次仁卓玛、加央土登、曲尼和米林县农民丹松、次仁顿珠。通过他们的描述,对于这种传说中的人形动物可以归纳这样一些共同特点:他们喜欢模仿人的行为动作 ,他们是力大无比的杂食动物 ,他们会使用最简单的工具 ,他们喜欢安静的生活 ,喜欢清净的生存环境。

林芝地区政协的康色?加央土登活佛说 ,我出生在米林县卧龙乡,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讲野人的故事。传说在距今100年前 ,在卧龙乡董昂普一带有个藏族村庄 ,有几个野人经常站在村后的山林中观察村民们劳动的情形。村民白天在田里犁地、耕种 ,野人们在山上定定地看着。而一到夜晚 ,野人们下到沟里,模仿人的劳动 ,经常把刚播完的农田弄得一片狼籍。村民们很是恼火 ,思来议去 ,他们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有一天,他们把一个酒缸搬到地头 ,里面装上水,村里的几个年轻人相互灌“酒”、唱歌 ,假装饮酒作乐。等酒缸里的水喝得差不多了 ,他们装出喝醉酒的样子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头刀子相互砍杀,直到大家都“伤痕累累”地倒在地上。等天黑后,他们又偷偷爬起来 ,把真的青稞酒和钢刀放在刚才“打架 ”的地方,悄悄溜回家。果然,他们走后,那几个野人又从山上下来,模仿人的动作,你一口我一口,先把酒缸里的青稞酒喝了个净光,然后拿起放在树下的钢刀互相一阵砍杀,只听见一声声恐怖的惨叫,杀红了眼的野人们将农民的田地弄成一片血泊。第二天一早 ,农民们上前看时,只见树下七歪八斜躺着几具野人的尸体,还有一个野人斜靠在树下痛苦地。原来,他的一条腿在打斗中被连根砍断 ,只是没有伤及生命 ,还活着。一见到有人来,这个独腿的野人惨叫一声,忍着巨痛 ,跳着脚跑进了森林中。后来 ,这个落单的独腿野人在董昂普一带的山林里生活了很长时间 ,只是从此再也不敢靠近村落了。

米林县的次仁顿珠说 ,我的爷爷也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 ,牧主派他到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庄去送酥油。晚上 ,他在一个树林中生火煮茶。一天走得很累 ,又背着很重的东西 ,他在火塘边睡着了。等他睁开眼睛时 ,惊奇地发现有个浑身毛绒绒的东西在火塘的另一边正盯着自己看。他极力使自己镇定下来 ,偷偷瞄了一眼对方 ,看到对方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图才稍微放下心来。互相紧张地对视了一番 ,牧民忽然心生一计 ,他用一截木棍把火往对方那边拨,野人也模仿他的动作 ,拿起一个木棍,把火往他这边拨。他举起木棍敲自己的脑袋 ,对方也模仿他的动作重复了一遍。看到野人喜欢模仿人的行为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火塘这边小心的把一包酥油扔给对方 ,自己拿一包抱在怀里,作出一副满心欢喜的样子。野人也如是这般做了。他又拿起一根竹签,把酥油包捅开一个洞,野人也照着他的样子做了。 然后他将酥油包在火边烤,故意让溶化后流出来的酥油滴到自己身上穿的工布“果秀”( 一种当地服装 ) 皮毛上 ,并用手往果秀上抹酥油。野人一看,也很高兴地往自己肚子的皮毛上抹酥油。知道野人上钩了 ,他的心情反而更加紧张。一看酥油抹得差不多了 ,他把竹签在火中点着引燃了自己的衣服。野人一看挺有意思 ,他也用竹签把自己的肚皮点着了。这一点不要紧 ,野人的肚皮烧着了 ,他恶狠狠盯了牧民一眼 ,一边扑打肚皮 ,一边嚎叫着朝树林中逃去。牧民也吓得不轻 ,扔下东西就往山下跑……类似这样野人模仿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亚东县的次仁顿珠说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认为野人喜欢吃野果、粮食 ,但也有的野人是吃肉的。我们在森林中生活时有一次看到过一头重达几百斤的大公牛被弄死后放在一棵高高的树叉上 ,老人们说我们这里没有狮子、老虎 ,没有一个动物有这么大的力气 ,这肯定是野人弄的 ,你们外出、放牧一定要格外小心才是。

而林芝县的退休干部张锡开老人更是声称曾亲眼见到过野人活动。他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60 年 ,我担任中国人民某部排长。那时候平叛战斗非常紧张 ,为了防止叛匪流串到林芝,我们连被派往玉仁岗和通更堵截叛匪南下的通道。连部驻扎曲宗 ,我们排驻扎在通更。通更桥边有个空的神殿 ,视野比较开阔 ,我们就住在那里。有一天有群众来报告 ,说他们的耕牛和马被“米轨”吃了 ,请帮我们保护耕畜。我一听很惊奇 ,不知道什么是“米轨”。翻译说是野人。我赶紧带了一班人,两挺机枪 ,立即赶往现场。我让群众在前面带路,边搜索边前进。到了一个坡边上,群众一指说就是那里 ,我一看 ,只见树林中一片狼藉 ,血迹斑斑 ,被杀牛马的内脏和胃里的东西丢弃一地 ,却不见尸首。是不是土匪干的? 我问。群众连说:“不是 ! 不是!”我正纳闷 ,突然有人指山上:“山上 ! 山上 ! 山上有东西!”可是雪山离这里很远,根本看不清楚。通讯员把苏制的 8 倍望远镜递给我 ,我举起望远镜一看。噢,我看到大约七八个人形动物,排着队 ,正缓缓往雪山上走。一个踩着一个的脚印 ,好像有组织一样。走在前面的几个个子很大 ,身上背着马的尸体,可以看到马头垂向一侧 ,马的两个后蹄在身后甩来甩去 ,尾巴拖在“野人”的脚后跟扫来扫去 ,我只看到那个动物的背影 ,黑色的,毛绒绒的 ,当时我想,肯定不是土匪, 也不是马熊 ,因为马熊虽然个头大 ,但它的毛是棕色的。而且马熊是屈着腿走,不会像人一样背着东西直立行走。“是人吗?”肯定不是人,你想呀 ,马的身长至少二米多 ,再加上尾巴的长度 ,肯定不止三米 ,有几个人能把马尸立起来背在身上 ,马尾巴还扫来扫去的 ,应该就是野人吧。为什么它们身背马肉、牛肉 ,可能是他们喜欢吃肉。

传说中的野人可能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先是加央土登活佛给我讲了一段“钦朵”的故事。“钦”在藏语中意为肝脏,“朵”是指石头。加央土登说 ,我所在的鄂尔寺过去保存着一块“钦朵”, 当地人称之为“米轨钦朵”,翻译成汉语是“野人的肝石”。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其形状、大小、颜色很像动物的肝脏 ,二说是因为野人用肘关节部位将其贴着肝脏藏在腋下,所以才叫“肝石”。

他说,鄂尔寺过去所藏的“肝石”,是一块紫红色的石头,上面有像树叶叶脉一样的纹路 ,其形状略呈椭圆 ,一头厚 ,一头薄 ,便于野人夹在腋下携带。听到这样的描述,灵山生态研究所的王老师激动地说:“那不就是阿舍利石斧吗 ?这是远古直立人的典型文化啊 !”但是由于没有见到实物 ,他也只能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强压回去。

加央土登又说 ,野人的手指可以完全分开 ,他们会用木棒当标枪使 ,也会用“钦朵”来攻击对方 ,被“钦朵”攻击的 ,无论是神、鬼、人 ,无不当场毙命 ,而一旦丢失了“钦朵”,野人便会丧失起码的战斗力甚至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弄到野人的‘钦朵’呢 ?”

次仁顿珠说 ,只有最勇敢的猎人才能拿到野人的“钦朵”。白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 ,只有在夜晚 ,猎人悄悄靠近野人睡觉的地方 ,乘其不备 ,对着他的耳朵轻声细语地不断重复:“把你的财富给我吧!把你的财富给我吧……”听到这些甜美的奉承话 ,野人便会失去警惕,猎人才能拿到“钦朵”一旦拿到了“钦朵”,猎人就不怕野人了。

“那么 ,野人究竟长的什么样子 ?”

加央土登说,根据我们前辈的描述,野人的个头有 2 米多高,身上长着棕色的毛 ,只有面部、手掌、脚心部分可以看到的皮肤,最大的特点是脑袋顶部长得又高又尖 ,像山脊一样。

一听这话,王老师又冒出一个名词“矢状脊冠”,他说那是南方古猿头颅构造的明显特征呀 ,对加央土登的描述更多了一份兴趣和热情。

当采访结束 ,回到宾馆后 ,王老师还很感慨。他说我们采访的这些人可能不懂古人类学 ,不一定明白进化论知识,但他们所讲的一些细节却惊人地与专家学者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可惜呀 ,作为科学工作者 ,在没有看到实物证据以前 ,我不敢下任何结论。”

传说中的野人喜欢安静的生活 ,喜欢洁净的生活环境。

林芝县的次仁卓玛和亚东县的次仁顿珠说,野人最讨厌有人在树林中烧骨头、毛发等脏东西 ,只要他闻到不干净的气味 ,肯定会往火塘边的人身上扔石块、树棒 ,发出各种笑声和怪叫声 ,好像在抗议人们的不洁行为。

问到最晚什么时间见到野人活动的踪迹 ,大部分人说是“时期”,为什么现在见不到野人出没呢?人们说,野人喜欢非常安静的生活 ,喜欢清静的生活环境。如今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森林面积的减少 ,怕吵闹、喜清静的野人可能躲到更深的原始森林中去了,因此己经很难见到。

林芝的雪山与森林是“野人”生存的环境。

传说中的野人喜欢吃野葱等食物 ,睡觉的时候他们会用惊人的臂力把竹子那么一旋一压 ,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床垫”然后就躺在上面呼呼大睡。

虽然我们在这次的野人考察活动中除了在止贡提寺见到据说是野人腿骨的一节断骨,没有发现脚印、毛发等其它实物证据。但当我们向这些调查对象问及他们是否相信有野人存在 ,这些纯朴善良的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表示肯定有野人这种动物。其中,次仁卓玛、张锡开、次仁顿珠等人更是声称曾亲眼见到过野人和野人的尸首。相反,当地人的严谨、认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得在工布江达县踩点时 ,当地一名老者说我们这里没有野人,要找野人,你们应该到林芝县东久沟 ,指的就是后来我们到过的东久沟白母村。

第3篇:动物和人范文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一次性薄膜桌布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巧玲珑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把玻璃瓶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保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是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同学们写的科学小论文,比科学工作者写的科学论文要短一些、浅一些。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还到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的生存都是离不开植物的。

第4篇:动物和人范文

小时候,我们跟父母学习说话。长大后在学校认字,写字,读书和练习编写对自己和他人都已构成完整意思的句子。

千百年以来,这种人类彼此能“沟通”的话语被称为语言。

动物之间也能沟通

过去,大家对动物的习性知之甚少,以为只有人类才能沟通。今天,人们知道许多动物彼此之间也能交流。它们相互呼唤,相互通报险情和转告哪里能找到食物。有的动物发号施令,其余的唯命是从。为此,它们或吼叫和咆哮,或低声嘶鸣和不停地蹦跳,或相互做鬼脸和示意触摸。

动物之间确实存在信号密码,有的还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它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使用分音节的单词,它们不会“说话”。然而,你们将了解到它们也需要沟通,它们有完全属于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动物之间怎样沟通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斑马为求生存,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灌木丛在摇曳,一个非同寻常的声音,一丝异常的怪味……这对斑马说来都是信号。领头的斑马严密监护着马群。马群中有一头斑马突然停止吃草,昂首远眺,这标志着危险近在咫尺,大祸即将临头。这时稍有风吹草动,整群斑马就会撒腿飞跑。

其他食草类动物,像非洲大羚羊之一的牛羚,经常同斑马在一起吃草。牛羚和斑马生活习性不尽相同,但它们和睦相处,一有危险征兆,彼此互通情报。

雌狮子们在捕猎斑马时,清楚地知道斑马一刻不停地在警觉地聆听和嗅闻,一旦被它们发觉,马群就逃之夭夭。雌狮子们在接近斑马时,是无法用吼叫声交流情报的,它们必须肚子紧贴地面潜伏在草丛中,不能发出丝毫的声音,也不能让斑马嗅闻到气息。然后,它们瞄准同一只猎物,群起而攻之。

为什么雌狮子们不会搞错猎物呢?道理很简单,它们事先已经悄悄地互通信息了。它们在接近猎物时,彼此用眼神示意,尤其是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指挥捕猎的那头老狮子。它的一举一动,它潜伏在地面的姿态和尾巴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向凶猛的猎手们发出的信号密码。因此,一旦老狮子发起攻击,其他雌狮子紧随其后,追捕同一个目标,绝不会张冠李戴。

沟通是为了生存

野生动物必须聚精会神地静听、嗅闻和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既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发现危险信号,也是为了识别其他同类和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

有些动物是离群索居、单独生存的。这些动物的语言往往不太复杂,它们使用语言通常是为了排斥其他动物或寻找伴侣。

成群结队或拉家带口地生活的动物则需要有较好的沟通。因为稍有闪失,就会全体遭殃。这类动物掌握的语言一般较复杂。

五花八门的语言

显而易见,我们人类的语言首先是说出单词,然后组成句子。我们使用嗓子和嘴,也使用耳朵听取他人的叙述。我们用视觉来审阅或观察他人的姿态和表情。有时,我们通过触觉来沟通,如握手和拥抱。而嗅觉和味觉能使我们辨别某种东西是好的还是坏的。

动物不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拥有上面所说的5种感觉功能: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和视觉。通过这些感觉功能,动物可以识别同类并与之沟通。

敏锐的听觉

有些动物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听觉来沟通信息,我们称为“声响”的语言。

鲸能在海下相隔数千米处彼此听到。森林中的鸟类通过叫声而彼此相认。蝉是通过爪子摩擦身体而传送语言。有些动物甚至能分辨出我们人类觉察不到的声音。譬如,鱼类能“听到”很远地方的水的颤动声,它们没有耳朵,但全身布满串联成行的探测器,即“侧线”。正是拥有了这套系统,鲨鱼可以确定某条在数千米外挣扎的受伤鲨鱼的位置。

善于嗅闻和品味

嗅觉和味觉是动物惯常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两种感觉器官。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蚂蚁是通过味觉和嗅觉而彼此辨认的。某些蝴蝶在相隔几千米之外就能相互感觉到。鲑鱼是通过品尝水的味道而找到它诞生的河流的。狗在树下撒尿,散发出让其他狗能够辨别的气味的信息。自然界很多动物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种通过气味而进行各种形式交流的本身即是种语言,我们称它为“化学”语言。

动物的视觉

动物也通过视觉和“动作”语言来交流信息。不过,只有在它们相互对视时,彼此才能发现对方的动作和脸部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动物使用这种手段是为了赶跑敌人和求爱。你们将了解到,动物还通过动作语言向同类指明寻找食物和贮藏食物的道路。一些色彩斑斓的动物则往往以色彩为有效手段,让对方认出自己或把潜在的敌人吓跑。

动物语言的学习

“声响”语言、“化学”语言、手势及面部表情等,动物是如何学习这些不同表达方式的语言呢?多数动物认知同类语言的能力与生俱来,无须在后天进行学习。比如,幼狮天生懂得大声咆哮、亮出利齿去吓唬别人,它们拥有天生的语言,这被称为“先天语言”。你也会在猴子那里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像我们人类学习说话一样,小猴子处处模仿它们双亲的行为,循序渐进地掌握表达的方式,这被称为“后天语言”。

第5篇:动物和人范文

巴黎是狗的天堂

巴黎有狗50万只,每天在人行道上拉屎20吨,市政府要雇用清洁工80名,驾驶特制扫屎车,不停地扫除,每年开支达300万美元。在巴黎广场设有养狗点,路旁还建有“动物厕所”。市场有狗食店、狗衣店、狗澡堂、狗美容院、狗医院。有狗中心协会,还有狗刊《3000万朋友》,每期发行16万份。

塞纳河畔阿涅尔大门外,有一片500米长、1000米宽的园林,大门上写着“狗坟,建于1899年”字样。狗坟园的墓碑每一块1米,均以大理石砌成,上有编号、狗名、生卒日期。不少墓志铭佳作,哀怨悲怆:“公主,您永远活在我心中!”“巴尔,我的心为您流泪!”等等。

蛇在意大利

在意大利哥酋洛的市中心有座纪念碑,矗立着捉蛇人圣达美尼科・阿尔培脱驯服巨蛇的雕像。每年“蛇节”,家家将喂肥的蛇放到大街爬行,以示庆贺;不少人以蛇盘身,招摇过市,夸耀自己的蛇有多胖、有多美、有多灵巧。

蛇是哥酋洛人的恩物。哥酋洛世代养蛇,靠表演蛇技、贩卖蛇药为生。今日哥酋洛有了现代工商业,市民从事各种职业,仍有少数人操持祖业。由于蛇多,全城老鼠绝迹、害虫极少,这都有赖于蛇的存在。

新德里人崇敬猴

来到印度首都新德里,到处可看到猴,他们认为猴是印度教的尊神,是帮助印度国王战胜魔王的英雄。在印度谁也不敢惹猴,猴在人群中可自由来去,以致泛滥成灾。经常流窜到政府大厦、总理府、外交部、国防部活动,在政府官员居住的一座大楼就栖居400只。

政府无奈,聘请非印度教徒来捉猴,每获一只付资9美元,但不许伤害,只许捉活的,集中送新德里动物园,再放生大森林。

有些猴子,经常从居民窗口窃取食物、撕毁衣物。平民没有钱雇人捕捉,只好听之任之。

布里斯托尔喜欢狐狸

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全城估计有200多只狐狸,分住全市各角落特设的小棚中。这些狐狸是布里斯托尔大学动物控制系的实验动物,在大学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下,主要研究狐狸的生态和习性。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狐狸像猫、狗一样,喜欢与人相处,每日在树荫下和市民玩耍,非常有趣,这里的人非常喜欢狐狸。

瑞士人民爱天鹅

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保护标志。严冬将至,便有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游客们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天鹅觅食有困难,市民便送来面包、牛奶、饼干、鸡蛋。造窝缺材料,市民用干草、树枝、刨花、泡沫塑料等帮天鹅筑成一个个安乐窝。一旦发现湖中有“病号”,市民便趟入冰凉的湖水,将天鹅抱上岸,保护部门立即开来汽艇,将它送去医院治疗。天鹅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照,岂忍离去,天长地久,终于成了日内瓦的常住居民。

天鹅是候鸟,但在日内瓦却成了“留鸟”。日内瓦依傍着582平方公里的莱蒙湖,因湖区常住天鹅5000多只,因而被誉为“天鹅湖”。

伦敦人不许打鸟

伦敦人不养鸽,市内却有成千上万的鸽子,鸽子都是在市民庇护下自生自长的野鸽。这些野鸽的食源有三:一是野外觅食;二是到人群中捡食;三是找人乞食。每遇风雪交加时节,善良的爱鸟人便将食物撒到鸽窝附近,让鸽子吃。

伦敦游人最多的地方,鸟类也特别活跃。在繁华的广场上,到处都汇聚数以千计的鸽子,只要有人手提食物,便会竞相前来,或亲昵地擦你的脖颈,或落在你的胳膊上啁啾,或在裤管下拍打翅膀,人们便拿出食物,让鸽子吃。最大胆的鸽子也会登堂入室,到饭厅、厨房求食。英国法律规定伤害鸟类是犯罪,轻则罚款,重则判刑。

莫斯科百鸟争鸣

莫斯科有大小公园近600处,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40%,到处可以听到鸟儿在歌唱。莫斯科人非常爱鸟,他们采取了许多保护鸟的措施,例如:严禁猎鸟、吓鸟;构筑人工巢引鸟来居;撒施饵料等等。由于人不伤鸟,鸟自然不怕人,在莫斯科红场,可以看到鸟自由游荡、找人讨食。

莫斯科天气冷,冬天鸟少,人们听不到鸟声。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莫斯科大学的鸟类学家深入鸟类集中的山林,录下几百种鸣鸟的叫声,并大量复制磁带出售。于是,外人来到莫斯科,不论是在鸟类最活跃的夏天,还是在鸟类蛰伏的冬天,总能从街头广播、公园或住宅,听到百鸟争鸣的声音。

新加坡家家有鸟笼

新加坡,人口稠密,更需要鸟类来冲淡城市的喧嚣,增添人们的生活乐趣。他们绝对禁止打鸟,此外,用建立飞禽公园的办法,来弥补城市鸟少的缺陷,满足市民赏鸟的欲望。裕廊飞禽公园占地304亩。内设95个展览鸟舍,放养禽鸟350种8000多只,从最大的鸵鸟到最小的蜂鸟,从南极的企鹅到北京的知更鸟,天下珍禽,悉收其中。

最奇的是有个“世界最大鸟笼”,面积30亩,罩着30米高的罗网:笼内是大自然的场面,游人可入笼参观。另一个是夜鸟展室,游客白天入内,从录音机传出夜禽、昆虫的鸣叫声,猫头鹰、夜莺以为黑夜来临了,――出来活动。

新加坡家家有笼鸟,清晨唤醒主人,工余给主人唱歌解闷。每年在公同举行小鸟歌唱比赛,全国养鸟者相偕率鸟参加。赛场设在4个帐篷内,内有线架可吊鸟笼,每轮120只鸟参加比赛。在4个小时的竞赛中,长尾雉激昂地高唱着进行曲,好象交响乐团那样动人心弦;画眉变化无穷,学猫叫、似狗吠,发出刺耳的战斗强音;高冠鸟精神抖擞,不停翻斤斗;白眼圈鸟吱吱尖叫,连珠炮似地吊嗓子。

加德满都尊奉乌鸦

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乌鸦在大街上阔步行走,聒噪之声不绝于耳,车辆闪避而走,小孩不敢扔一块石子。每年灯节,市民向乌鸦膜拜,施撒食物,呼唤它们来进食。乌鸦由于受宠,可到处啄食,甚至胆敢抢吃小孩碗中的饭菜。

乌鸦喜食腐肉,对于收拾动物腐尸、清除垃圾、净化大地环境,甚有作用。加德满都的死鼠、死猫、死狗、死蛇,都是由乌鸦来收拾。

科伦坡是鸟的王国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可以看到树上结巢累累、百鸟穿飞。鸟经常从住家窗户飞进飞出,鸟儿黄昏归巢入宿,啾啾细鸣,为居民轻奏催眠曲。

人们进餐时也不会忘了鸟,总把吃剩的残肴丢到门口或屋顶,供鸟享用,屠户、肉店照例把一些杂碎剁细了,扔出去喂鸟。

科伦坡成为“鸟的王国”,起源于宗教律令的“不许杀生”;现代则发展为科学地保护生态平衡,以法律形式严禁打鸟,打死一只鸟起码罚款5卢比。爱鸟观念深入人心,鸟成了居民的益友,鸟成了城市美好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奥兹顺是养鸵鸟城

南非开普敦港以东山麓有座世界闻名的养鸵城――奥兹顺,将鸵鸟当做家禽来饲养。鸵鸟是世界最大的鸟,身高2.2米,体重120公斤,蛋重2.5市斤,一身羽毛1公斤重,一天要吃5~10公斤饲料。养鸵鸟最大的收益是羽毛,8个月可拔毛一次,可连续产羽15年。在奥兹顺这个镇上有一家鸵鸟产品合作社,是规模宏大的购销加工联合企业。在市镇周围,分布着350多家养鸵场,饲养总数10万只,年产值2600万美元。最大的养鸵鸟场饲养1000只,并接待外国游客,在那里可以看到鸵鸟表演、赛跑,可以骑鸵鸟漫游。

艾因人爱鹰

艾因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个小城市,这里的居民不管上街、上班、赴宴甚至参加会议,左手臂上总是站着一只老鹰。闲暇出城郊游,鹰一见空中有猎物,立即腾空搏击,一天能为主人捕到10只野雁。

艾因人从前养鹰是为了生活,现在养鹰是取乐。过去人们在这个沙漠绿洲种椰枣、养骆驼,但难以活命。有人发现飞鹰有捕猎的特殊本领,便提雏鹰来驯育,不久便能听主人的号令,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养鹰终于像西方养鸽一样成为一门副业,良鹰的多少也成为财富的标志。

第6篇:动物和人范文

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一只母鸭带领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在温哥华街头漫步,路旁的车都停下来为小鸭让道,整条街都充满了和平。几只小鸭子由于没见过大世面,在东张西望着,一不小心失足落入下水道。在这危急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让小鸭子先实行自救。但由于水流太急,小鸭子只能扑着翅膀猛游着,根本无效。鸭妈妈见此情形,就先让旁边的几只小鸭子想想办法,自己便向路旁正在看报纸的巡警求助,巡警一开始只是见小鸭子嘎嘎叫,以为在和他玩着,所以没有太留意,继续专心地看报纸。突然,鸭妈妈慌了,便边去咬他的皮鞋,便用翅膀扇向出事地点,巡警见它慌了,好像也意识到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便随着它,来到出事地点。

鸭子的妈妈将巡警带到下水道旁,巡警往下望,发现有几只小鸭子在下水道里嘎嘎叫,巡警便在树下找了一片大树叶,伸到小鸭子面前。小鸭子见有个东西在阻挡着它,它便游向周围,继续嘎嘎叫。但鸭妈妈和旁边的几只小鸭子却在旁边对着下水道里的小鸭子嘎嘎叫,小鸭子像是恍然大悟了一样,便游上了那片大树叶,剩下的几只小鸭子也学着它,游了上去,让巡警将它们打捞了上来。终于,小鸭子被救了上来。

鸭妈妈和小鸭子对巡警感激万分,它们为了对巡警表示感谢,一边嘎嘎叫一边做了个敬礼的手势,巡警见它们很好玩,也回了个礼,并且目送着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

多动人的一幕啊!让我感受到了人与动物是多么的和谐和美好啊!并且这位鸭妈妈把人类当成了朋友,在需要时向它们帮助,说明了她是一位具有母爱并且聪明的鸭妈妈。

第7篇:动物和人范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济南 250300)

摘要:目的 研究伴侣动物对老年人焦虑情绪和幸福度的作用,进而通过饲养伴侣动物来降低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度。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在济南市槐荫区抽取140名已经退休或离职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有伴侣动物的老年人)和对照组(没有伴侣动物的老年人),各70人,平均年龄在55~65岁之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所有被试施测,剔除无效数据后,对有效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幸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9,p<0.05;性别对被试的幸福度影响不显著,t=0.67,p>0.05;曾从事的职业队被试的幸福度影响不显著,t1=1.187,p1>0.05;t2=2.177,p2<0.05;t3=1.048,p3>0.05;t4=0.679,p4>0.05;t5=0.178,p5>0.05;t6=0.952,p6>0.05。②实验组焦虑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990,p<0.05;性别对被试的焦虑情绪影响不显著,t=0.328,p>0.05;曾从事的职业队被试的焦虑情绪影响不显著,t1=1.059,p1>0.05;t2=2.109,p2<0.05;t3=1.113,p3>0.05;t4=0.694,P4>0.05;t5=-0.064,p5>0.05;t6=-0.956,p6>0.05。结论 伴侣动物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和生活幸福度有着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

关键词 :伴侣动物 老年人 焦虑情绪 生活幸福度

研究证明,老年人在离开曾经的工作、生活环境之后,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几率较一般群体高出很多,如何降低他们的发病几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是老年心理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对老年人的走访发现,拥有足够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降低他们的精神问题发病率起着重大作用[1-3]。

另外傅纳、郑日昌等人的研究[4]认为,宠物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社会支持形式,但在关于社会支持的文献中几乎没有作者提及宠物所提供的社会支持作用,而是把社会支持看成是人类专有的名词,其实许多社会支持的元素不是人类社会交往所特有的,这些元素也可以被宠物所提供[5]。因此,伴侣动物的社会支持作用应当作为人的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加以讨论

对于某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伴侣动物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6-8],因此,本文选取伴侣动物这个侧面,来研究伴侣动物对老年离退休人员的焦虑情绪以及生活幸福度的社会支持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方式在济南市槐荫区抽取14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有伴侣动物的老年人)和对照组(没有伴侣动物的老年人),各70人,平均年龄在55~65岁之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所有被试施测,剔除无效数据后,有效样本共120人,其中实验组67人,包括男性30人、女性37人,对照组53人,包括男性25人、女人27人。

1.2研究工具

1.2.1 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曾经从事何种职业,及与饲养宠物犬有关的问题。

1.2.2 焦虑自评量表(SAS):SAS量表[9]共20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题则为4,3,2,1,粗分乘以1125以后取整,得到标准分。

1.2.3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MUNSH[10]是比较常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自评量表,由Kozma和Stones研制。该量表含24个条目,在结构上分为正性情感(PA)、负性情感(NA)、正性体验(PE)和负性体验(NE)4个分量表,总的幸福度=PA-NA+PE-NE。

1.3 数据处理

将收集的数据输入spss17进行t检验以及x2检验。

2.结果

2.1 被试的分布情况和x2检验分析见表1

可以看出,被试在性别以及曾经所从事的职业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被试分布比较均匀。

2.2 对纽芬兰大学纪念幸福度量表(MUNSH)数据进行t检验

2.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结果表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两组被试差异显著,实验组幸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9,p<0.05。

2.2.2 男女分组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结果表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性别对被试幸福度的影响不明显,t=0.67,p>0.05。

2.2.3曾从事的职业 分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结果表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按曾从事的职业分组,四组被试差异总体不显著,曾从事过的职业对被试幸福度的影响不明显。t1=1.187,p>0.05;t2=2.177,p<0.05;t3=1.048,p>0.05;t4=0.679,p>0.05;t5=0.178,p>0.05;t6=0.952,p>0.05。

2.3 对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t检验

2.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5。结果表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两组被试差异显著,实验组焦虑度得分显著低于比对照组,t=-1.990,p<0.05。

2.3.2 男女分组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6。结果表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性别对被试焦虑度的影响不明显,t=0.328,p>0.05。

2.3.3 曾从事的职业分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7。结果显示在假设方差齐性的情况下,t1=1.059,p1>0.05;t2=2.109,p2<0.05;t3=1.113,p3>0.05;t4=0.694,P4>0.05;t5=-0.064,p5>0.05;t6=-0.956,p6>0.05,被试整体差异不显著,曾从事的职业队被试焦虑度的影响不明显。

3.讨论

3.1 从人口统计学数据上来看,性别、曾从事的职业因素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与焦虑程度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老年人更加注重情感需求,而对其他条件关注较少有关。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济南槐荫区有伴侣动物的老人比没有伴侣动物的老人生活幸福感更高,心理焦虑水平更低。

3.2 人到老年之后,对亲情及友情的需求更加突出,而此时,随着配偶及朋友的相继离世,感情会出现极大的缺失,人和伴侣动物的感情也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伴侣动物可以在人们的感情丧失之前或之后给予一种稳定的不离不弃的情感安慰,成为老年人的感情寄托[11-13]。伴侣动物充实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由关注工作转而去关注伴侣动物的日常生活,给他们提供饮食,带他们外出散步,陪他们玩耍,这是老年人在子女相继离开之后又有了可以关心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对他们的关心又是那样积极响应,感激不尽,让老年人在这个活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14-16]。

参考文献:

[1]王静娇.关于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障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D],2012,11(1):23

[2]王燕.重视老年心理健康 积极应对老龄问题[J].西安日报,2012,12(11):36

[3]李潇.城镇社区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研究.河南大学[D],2009,09(19):27

[4]傅纳,郑日昌.宠物犬的社会支持作用机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2):38

[5]毛荣建,钱琨.抑郁情绪儿童伴侣动物治疗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1(141):47

[6]白杉.动物疗法:让阳光照进人的心灵[J].养生月刊,2006(4):47

[7]傅纳,郑日昌.宠物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29

[8]黄琴.青少年宠物伴现象的社会理论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33

[9]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8-41

[10]叶瑞繁,赵耕源,周迁璋.生活事件及心理中介因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15-218

[11]郑日昌,傅纳.宠物犬对"空巢父母"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6):11

[12]李沫.饲养宠物犬对空巢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9.

[13]Johnson S M. The practice of emotionally focused maritaltherapy[M].New York:Brunner/Mazel,1996.

[14]王嘉顺.宠物饲养者的社会心理行为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3):22

第8篇:动物和人范文

学习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学习重难点: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2、能的概念的建立

一、课前复习:

1、一个物体能够

,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2、物体由于

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3、物体由于被

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4、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过程中时,具有的能是

.

5、高山上的石头具有

能;

上坡的汽车具有

能和

能;被拉长的弹簧具有

能;空中飞行的鸟具有

能和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示例:a.子弹能击穿靶,b.流水能推动竹排,c.滴水穿石,请分析和归纳它们的特征

2、一个物体能够

,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3、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4、“能够做功”是说

做功的这种本领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练习: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B.正在运动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C.没有做功的物体一定没有能

D.具有能的物体不一定在做功

5、能量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自学指导二:

1、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物体,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

a.滚动的小球 b.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c.压缩变形的弹簧

d.高举的重锤

e.拉长变形的弓f.流动的水

分析:其中a、f是

b、c、d、e是

b、d都在高处,c、f发生了形变。我们就把b、d这样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把c、f这样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总结概念:动能是指

。重力势能是指

。弹性势能是指

势能就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称。

3、自我训练:

(1)古诗文中有许多描述自然现象的优美诗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体学的角度看,滚滚奔流的长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飞行小鸟具有

(4)正在骑行的自行车车座具有

(5)下列说法正确的

A.空中飞行的炮弹具有重力势能

B.徐徐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只有重力势能

C.高山上不动的石头没有重力势能D.匀速升起的国旗具有动能

自学指导三: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

1、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

越大,

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多

2、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

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

重力势能越大

3、物体的弹性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得出结论:相同物体的弹性形变越

,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三、当堂训练

1、返回地球的宇宙飞船为了保护舱内仪器和宇航员,在靠近地面时要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在竖直减速下落过程中,宇宙飞船的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飞行的飞机害怕被飞行的小鸟撞坏,是因为小鸟具有

能;高空作业的工人必须系上安全带,是因为他具有较大的

能;压缩的弹簧能把重物弹起,是因为压缩的弹簧具有

能。

3、空中一氢气球带着宣传品匀速上升,突然宣传品脱离了氢气球,则宣传品的(

A.动能一直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减少

B.动能一直减少,重力势能一直减少

C.动能先减少后增加,重力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动能先增加后减少,重力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四、教学反思

1、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激趣激学。

动能和势能这两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些动画或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画中设计一些和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学习状态。这一点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无法直接达到的,因此此处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其可取之处。

2、学生实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训练;本节课由于与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便能体验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和训练三个方面。导入包括章题的导入和节题的导入两部分,新授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我动用了各种方式,力求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训练是新授的延伸,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必要途径之一。我的整个教学显得比较流畅,学生配合也较好。从中反映出的不足之处有:

1、对于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这几个问题,我本打算让学生在观看动画和教师相关的演示实验后通过自己的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好是自己的结论。但是学生只满足于从课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不去自己思考,用自己语言总结自己的所得。我想这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课本为本进行教学造成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并且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失误和错误进行嘲笑。

第9篇:动物和人范文

1、动物毛要用中性的洗涤剂,如洗发水、洗洁精等,用水稀释后清洗,洗完后可以再用一次护发素,用专业的洗刷剂就更好了。动物毛化妆刷不建议经常洗,一般1个月1次左右。

2、人造毛可以用洗面奶清洗,因为人造毛经常用来涂膏状产品,最好选清洁力比较强的产品,而且膏状产品容易滋生细菌,所以要经常清洗,最好是用一次洗一次哦。晾干的方法是一样的,可以平放也可以竖放,但千万不能将刷头向上放!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