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预防流感的方法精选(九篇)

预防流感的方法

第1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1.1临床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量连续6年位于全市前列,日门诊量0.8~1.2万例次,2011年门诊量已突破300万例次。门诊现有临床科室37个,门诊工作人员270余名,其中包括护士69名;门诊部管理人员、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药房、收费、挂号、辅助科室等工作人员170余名;工勤人员32名;平均年龄(42.45±12.32)岁。

1.2方法

1.2.1收集和评估数据

收集和整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总结,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我院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以循征医学的方法,通过整合证据、系统评价,运用评价结果,优化和建立现有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并应用实施。

1.2.2改进及优化流程

1.2.2.1健全管理流程

健全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流程,建立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部监管下的科护士长、护士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员三级管理网络,制定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督查表单,并将检查项目流程化;制定三级管理网络人员职责与检查流程,明确责任,检查范围覆盖全门诊。

1.2.2.2预检流程

实行常规“2级预检”和传染病高发期“5级预检”流程相结合的管理,切实做到标准预检流程管理。“2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一楼大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第2级预检为门诊各楼层科别细分和传染性疾病的两次筛查。“5级预检”管理流程包括:第1级预检为门诊大门口,患者就诊入口处,设传染病总预检处,截留和筛检主动就医的发热患者;第2级预检为一楼大厅内服务台的快速分诊和传染性疾病筛查,截留一级预检漏检患者;第3级预检为各楼层预检处,以筛查和截留疑难和疑似传染病患者;第4级预检为诊室医师,通过对接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问诊查体等筛检传染病患者;第5级预检为感染性疾病门诊,由专科医师确诊传染病患者,以确保患者安全。

1.2.2.3改进培训流程

加强对门诊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加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项目、次数、人员范围,在原有基础上项目增加了手卫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质量标准、医院感染质量反馈与讲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知识、新理念等,每人每年>6学时,门诊人员全覆盖。

1.2.2.4完善各项操作流程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循证临床决策方法建立、优化各项操作流程。

1.2.2.5建立废弃物处理流程

我院建立了严格的门诊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要求医疗废弃物管理做到分类放置、专人回收。在废弃物放置点,设置有不同类型废弃物放置容器,并设有明显标识;回收人员与临床医技科室严格交接;医疗废弃物实施密闭转运,按规定路线送至医疗垃圾收集点放置及处理,废弃物处理管理上实行责任追究制,避免了医疗废弃物流失,确保医疗安全。

1.2.2.6重点部门监测流程

对于门诊医院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场所,根据卫生部、市卫生局的相关标准与文件精神,制定监测项目,实施目标监测与管理。

1.3评价方法

门诊质控小组每月检查1次,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指标对门诊医院感染实施监控,质控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评价效果。

1.4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其差异性。

2结果

2.1监测指标

根据医院感染预防管理要求,门诊质控小组按计划分批抽查门诊工作人员。2006年1月-2008年12月抽查456人次,2009年1月-2011年12月抽查474人次。流程管理实施后,在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评分与医院感染预

防控制密切相关的部门,每月接受护理部督查,根据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内容,做出评分。流程管理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流程管理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废弃物管理

门诊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每月检查门诊各部门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作出评分。实施流程管理后,医疗废弃物在分类、放置、转运、交接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门诊传染性疾病漏检率

2006-2008年门诊法定传染性疾病漏检共计8例,实施新的预检流程后,连续3年未出现漏检病例。

3讨论

3.1循证医学的方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其中流程的建立是重要内容之一[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为目的,以简捷、有序、安全、实用为原则,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建立门诊各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流程,在流程设计的过程中,将循证医学与现代流程管理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与患者的需求联系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从而提高工作质量[4]。

3.2医院感染控制流程为医院“零感染”提供可行性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病死率,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而且严重威胁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如何实现医院“零感染”目标,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5,6]。但研究结果显示,“标准”不能教会医护人员用系统、科学、规范的方法去操作[7]。我们建立的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医院感染控制指标的监控,获得数据,发现问题,根据现有实际情况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流程进行改善,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的整体水平[8]。流程管理实施后在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方面,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管理为医院“零感染”提供可行性。

第2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根据《**教育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的指示精神,我校为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在师生中传播、蔓延,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特制定H1N1流感预防方案如下: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领导小组

1、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各班班主任

2、设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

成 员: 各班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1、在全校范围通过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认知预防能力;

2、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3、全面排查掌握全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值班,完善并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流程,落实疫情日报制度;

4、全面协调各级各部门,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等人员集中活动区域的督查、消毒、管理和监测;

5、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办公室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疫情情况,并向全校通报。

三、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前往人群密挤场所;

2、广大师生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4、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食品必须达到71℃以上)

5、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

四、疫情上报程序

1、各班信息员发现疑似疫情后,立即上报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并做好记录;

2、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小组接到信息后立即核实同时上报学校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五、要求

1、全校要统一思想,统一协调,积极配合,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全体师生的宣传教育;

2、健全各级组织建设,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认真履行职责;

3、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

4、坚持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及时上报,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

第3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最近,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落实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部署的通知》、区旅游局关于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系统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系统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及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猪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精神,为做好我市旅游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现作出如下部署:

一、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切实增强做好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为做好我市旅游系统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我局成立玉林市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陈翔局长任组长,梁军红、马基宁、卜世芳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局长为成员,统一领导指挥全市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各县(市、区)旅游局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防控人感染猪流感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迅速行动起来,密切关注疫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积极应对,科学处置,确保广大旅游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全力以赴,高度警惕,切实做好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系统加强人感染猪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出、入境旅游团队台帐的紧急通知》精神。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做好有关数据的上报工作。同时,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暂停组团赴墨西哥旅游的紧急通知》要求,请各县(市、区)旅游局做好对本地旅游行业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并通知本地的国际旅行社暂停接待由墨西哥或途经墨西哥来华旅游团,国内旅游也要加强联系、沟通、监控,有情况及时报告。

(二)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各县(市、区)旅游局、各旅游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同时,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的联系协调,建立工作沟通和联动机制,共同做好防控工作。

(三)加强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卫生环境。要大力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宣传教育,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相关防控知识的培训教育,向旅游者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旅游者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相信科学,坚定信心,不信谣、不传谣,提高旅游者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同时,景区(点)、旅游饭店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巩固“城乡清洁工程”,创造健康卫生环境。

(四)加强值守,畅通信息。各县(市、区)旅游局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安排专人值班,做到人员在位,联系通畅,反应迅速。景区、星级酒店、旅游团队等旅游企业如发现情况或可疑情况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杜绝迟报、漏报、瞒报,对信息报送不及时、不得力,贻误战机,造成疫情扩散、影响社会稳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措施和要求,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发生,保护来我市的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健康安全,维护我市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和我市良好旅游形象,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一)建立应急工作机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及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名单,确定办公室及联络员电话、传真、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

(二)服从本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指挥部的领导,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相关信息向本地指挥部报送的同时,报自治区旅游行业预防甲型H1N1流感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向所辖区域内旅游行业通报预防信息,向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提出预防要求。

二、旅行社

(一)成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总经理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团队运作每个环节上的具体责任。

(二)旅行社要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带团的导游、领队和一线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熟练掌握人感染防控工作的各项要求和规程及本地区预防甲型H1N1流感指挥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预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络方式,发现疫情立即报告。

(三)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卫生防疫与保护。旅游团队行程中发现客人疑似症状或疫情,必须在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医院或疾控中心,同时必须服从当地预防指挥部的指挥和管理,坚守岗位,认真负责,按本方案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圆满做好有关工作。

(四)建立组团过程中对相关接待单位严格选择制度。对接待旅游者的饭店、餐馆、景区(点)、娱乐场所、旅游车船公司等,事先要进行调查,看这些单位是否按要求开展了防控工作及各项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杜绝组团到疫情发生地旅游。

三、星级饭店

(一)成立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总经理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二)饭店的对客区域及后台操作区域,要按照有关疾病预防控机构及当地政府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各级政府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各项规定,对食品的采购、运输、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三)饭店要加强对员工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教育,要求他们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

(四)饭店要将预防疾病和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扩散作为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清扫客房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15分钟以上,保证饭店中央空调系统安全送气,确保向客房输送新风,如有必要,需对整个供气设备和送气管路使用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

(五)饭店可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将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客人安排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入住,并对该区域加大通风、消毒和其他防疫追踪的力度。

四、旅游景区(点)、旅游定点餐馆、旅游车船公司

(一)成立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总经理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各部门及各操作环节上的具体责任。

(二)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搞好清洁卫生并加强卫生管理,重点做好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餐馆食品的监管。

(三)加强对员工的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五、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

第4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大家都已广为熟悉,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大部分患者病变局限在上呼吸道),简单来讲发病以交叉感染(群体致病)、老弱妇孺(体弱者发病)为特征,多表现为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流感频发,重在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感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遮挡口鼻,减少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保持衣物清洁换洗(衣物要晾晒);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相对独立通风的空间、远离人群聚集区);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加戴口罩);

6.患者的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水煮、酒精擦拭等);

7.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8.气候变化,注意加减衣服。

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愉悦的精神状态、健康的饮食都有助于流感的预防。“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中医药防治疾病总体导向,下面从中医药如何预防、治疗流感两个方面谈谈流感的防治。

中医药A防流感

首先,笔者认为合理科学地运用中医药能够较好地预防流感、感冒,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服用中药去预防,体质壮实、阴阳平秘的人群通过日常自我调理及常规防范就可以完成较好的预防。中药预防主要针对容易反复感冒(气道防御功能存在异常,也就是中医认为正气-卫气不足)的人群,在春季高发期或者周边有流感人群的时候,提前应用中医药进行预防。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及中医药古籍。推荐一个预防流感的中药复方。

玉屏风散(生黄芪、炙黄芪、炒白术、防风)加西洋参、石斛、野、蒲公英等各15克,加生姜或干姜、草果各6克,煎水代茶饮。伴习惯性咽痛咽干者加白茅根、芦根、生地各15克。

笔者不推荐长期持续服用一种单独的清热解毒药(中药的寒凉药物),容易损伤人体的脾胃功能和正气,不利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正气的维护。在临床中,经常会有患者说“医生,我天天百合、、鱼腥草泡水喝好不好?”“医生,我天天吃白木耳好不好?”“医生,我家里有西洋参、枫斗、桂圆好吃不?”等等。从中医角度看待人体和药物(食物)都需要从整体属性(如人体的寒热、虚实,食物或药物的补虚、泻实等)上去综合判定,多数情况下人体机能出现功能失调是多方面的情况造成的,也就是中医讲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以及具体的脏腑经络定位,治疗疾病也是一个“纠偏”(中医讲的补虚泻实总法则)的过程。

第5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有效控制及免疫预防,达到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缩短流行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 通过实施治疗感染者、隔离传染源、监测疫情及预防接种保护易感染人群等措施来进行有效控制及免疫预防。结果 在进行及时有效控制及免疫预防后,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仅为29天,感染的37例患者均痊愈且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措施可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该病流行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杜绝该病的传染、传播。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免疫预防 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多发于青少年及儿童。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腮腺疼痛、非化脓性肿胀、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体温可达39℃以上,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其并发症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卵巢炎、炎、心肌炎、胰腺炎等。我们通过对天王镇发生疫情的一所小学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5月句容市天王镇小学发生一有流行性腮腺炎,总调查人数705人,男382人、女323人。其中37人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11岁。37例感染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无力、发热、耳部疼痛、头痛、食欲不振及腮腺肿大症状

1.2 治疗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疗法,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主要给予充分的水、足量的进食、卧床休息,服阿司匹林以控制感染。对已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隔离治疗,隔离患者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同时加强学校教室消毒工作,开展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及预警报告。

2 结果

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后,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流行时间仅为29天,37例感染患者在及时治疗后发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且解除了隔离,同时也无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在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疫情并未有进一步流行发展的趋势。

3 讨论

该病多发于5-9岁儿童,且常见于冬春季。在人口稀少、交通闭塞、集体机构人群中易引起暴发。若无计划性免疫实施,流行性腮腺炎往往会随人群抗体消长而发生周期性流行。一般2-3年会流行一次,7-8年为一流行周期。1岁内儿童因从母体胎盘中获得免疫抗体而使得其感染该病的几率大为减小。该病虽临床症状轻,但其可能会对感染患者造成的身体危害及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控制及免疫预防。我们通过对我镇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小学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及免疫预防,使得疫情得到了显著控制,其控制及免疫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隔离传染源。已感染患者及时并送往医院住院进行隔离治疗。在患者治愈前,不准许其进入公共场所或是学校上课,防止对其他人造成传播、感染。当患者治愈后,应由相关卫生部门对其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接受其返校学习。

3.2 切断传播途径。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将传染源进行隔离,并对教室进行彻底全面消毒,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3 加强疫情的监测及预警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存在应立即向相关卫生部门报告,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将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观察及治疗,以防疫情蔓延。同时还应对学校进行调查及走访,定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及卫生局等报告疫情情况。

3.4 进行免疫监测: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腮腺炎的发病率迅速降低。对健康未接种疫苗人群进行监测,有利于了解人群的既往感染情况,也是预测发病趋势制定免疫策略的主要依据。对接种疫苗人群的监测是我们评价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掌握抗体水平的消长情况,为再免疫时间的合理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如对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腹泻病人的监测发现,初免及以后的抗体水平并无明显改变,说明上述疾病不应成为接种时的禁忌证。而对于有Ⅰ型糖尿病的儿童而言,经过监测,病例组儿童的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男性比女性的差异更大,提示对特殊接种者应采取不同的免疫策略。

3.5 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接种。动员未感染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接种腮腺炎疫苗,开展预防接种,充分做好易感人群保护工作。有调查通过对暴发腮腺炎校园学生的疫苗应急接种后Logisti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其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既往感染史、疫苗接种史等。若单独采用腮腺炎疫苗或是将其与风疹、麻疹疫苗进行联合应急接种,接种者其年龄、接种季节及时间等均不会对防治效果造成影响。这也充分说明了即使疾病流行,其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也能满足,可显著降低腮腺炎的发病率。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带来了人口的大量流动,有关我国疫苗及接种方面的资料还很缺乏,特别是对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缺少必要的认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预防接种和监测工作,对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控制及免疫预防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教育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民众防范意识,确保民众身心健康,切实防范该病发生、蔓延扩散。

参考文献

[1] 孙振杰.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方法探讨[J]. 中国保健,2010,(10):74-75.

[2] 徐爱强.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预防[J]. 医学论坛,2007,(13):4384-386.

第6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腹部切口感染;皮下置管引流

切口感染在腹部外科术后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胃肠道疾病等有腹腔污染的手术后患者,其中以合并有年纪大、抵抗力低、糖尿病等患者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感染后的愈合周期长,二期缝合甚至多次缝合的概率很大。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引流不畅或者其他原因,常常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在存在高危感染因素的切口皮下置管引流,并接负压吸引球于床旁,保持适度负压,以达到充分引流并保持切口干燥的目的,再辅以切口换药及抗生素治疗,从而促进伤口愈合。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文献报告不一,约占全部腹部手术的14.3%[1]。我们自2011年8月~2013年7月采用皮下置管引流的方法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取得较好的效果,以2011年8月~2013年7月应用此法以前的病例为对照组比较,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本组将切口积液、脂肪液化均列入切口感染范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共计365例,其中男230例,女135例,年龄8个月~84岁,平均44.8岁;对照组共计343例,男223例,女120例,年龄1~80岁。

1.2手术分类,所示两组病例以阑尾切除手术占多数,这与基层医院特点有关,见表1。

1.3切口类型,见表2。

2 方法

观察组选择存在有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者放置皮下引流管,具体方法是:腹部手术间断缝合腹膜后,用甲硝唑冲洗切口,然后缝合腱膜肌层,皮下置引流管(我们均利用输液器管,修剪多个侧孔以利于充分引流),长度与切口长度相当,引流管经切口下方皮肤戳孔引流,外接负压吸引球。缝合切口时注意勿缝住引流管。术后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据此确定拔管时间,一般于术后24~48h无引流物后拔除引流管,一般不超过72h。

3 结果

切口感染情况见表2。观察组感染9例,切口感染率为2.74%;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5.5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字2=4.4,P

4 讨论

4.1切口感染在腹部外科较常见,尤其是外伤后胃肠道穿孔、肿瘤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急症手术治疗,手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等患者更为多见。发生切口感染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加长,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所受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升高。因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有着很大的临床意义。影响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前者包括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合并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等。后者包括身体肥胖,切口污染严重,切口渗血、积液;腹腔渗液较多;使用电刀切皮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众所周知切口内异物如缝线、坏死组织碎片,同样是增加切口感染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们降低了局部的抵抗能力。所有这些构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4.2预防切口感染至今仍是外科医师的一项重要课题[2-4]。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长期以来外科同仁做了大量的研究,以将切口感染率降低至最低程度。除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纠正合并症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外,还包括最基本的要求:切口需整齐,缝合严密,防止死腔,止血彻底以防止皮下积血积液;皮下脂肪破坏尽量要少,尽量少用电刀以防脂肪液化;术中尽量减少切口污染等。

4.3对存在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情况,我们采用皮下置管引流的方法明显降低了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该方法的具体原理是:自制输血器引流管硬度较橡胶管强,紧贴创面,多孔引流,能够有效抵抗周围组织的压迫,可以及时有效的吸出穿面的渗液,防止残余脓肿及无效腔的形成,保持了创面干燥,加速组织肿胀消退,刺激局部肉眼生长,加快创面的愈合,更起到了和好的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便于术后护理,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另外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多种方法,单均应遵守的原则是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操作应精细,术前一定做好患者的综合评估,术中皮肤消毒范围应大,严格按照消毒范围消毒,肥胖患者应尽量避免采用电刀,保护好切口,术后应清洗患者腹腔及切口,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控制好血糖,严格观察切口的变化,定期换药,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5]。

参考文献:

[1]王琳,李玉峰,稽菊珍,等.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9,9(4):217.

[2]段涛.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56例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9,17(4):279-280.

[3]张宏,郑宇.腹部切口感染的综合预防[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9):825-826.

第7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1 首先应树立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1.1 充分认识院内感染的危害

1.1.1 认识院内感染对患者的危害医院既是诊治疾病和患者康复的场所,同时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广泛活动和集中的地方,如医院内感染管理不善则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l9世纪的俄国外科医师皮罗果夫曾说过“从多年实践可以大胆断定,大部分患者不是由于掼伤本身,而是由于医院感染而死亡”。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尚未认识到伤口的化脓感染甚至败血症,外科手术感染病死率高达70%,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消毒隔离技术被重视,医学界在控制感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1.1.2 认识医院感染对护士自身的危害护士在一些护理操作中如未进行有效防护,可造成自身的感染。有报道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的危险性为1.5%。针刺伤还可以导致艾滋病、丙肝、伤口感染等。就以2003年春季流行的SARS来讲,疫情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措施,致使大批医护人员遭受感染而倒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3 认识院内感染造成的社会危害院内感染造成的医疗纠纷影响着医疗安全,甚至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损害,院内感染还使平均住院费用增加,加重了社会负担。如果在医院内造成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则危害性更大,后果更严重。

1.2 树立“双向防护”意识树立“双向防护”意识就必须建立标准预防的概念,即认为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均需进行隔离。

2 学习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2.1学习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或传播递质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及其他有害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护士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如: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等等。

2.2 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洗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医院各项诊疗活动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密切,因而护士手上也最容易沾染大量细菌,所以必须强调勤洗手而且要认真洗手。必须掌握洗手和手消毒的指征,洗手按六步法进行,整个揉搓时间不少于15 s,用流动水冲净,洗手的肥皂要注意保持干燥;手消毒按要求进行刷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2.2.2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护士必须树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进行无菌操作时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预防医源性感染。

2.2.3 隔离将处于传染期内的患者、可疑传染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同其他患者分开,或将感染者置于不能传染给他人的条件下称之为隔离。按照标准预防的观念,对不同疾病实行不同隔离,并根据不同隔离措施的要求戴口罩、手套甚至眼罩进行双向防护。

2.2.4 清洁清洁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无生命物体上污染的有害微生物达到安全水平以便安全的操作。护士必须在各项操作中随时注意区分清洁与污染,对室内空气要经常进行通风,对医疗器械要注意用后及时进行彻底清洁,要认识到前期的彻底清洁工作是后期消毒灭菌成功的重要保证。

3 认真执行预防院内感染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1 院内感染管理在我国虽然只有近20年历史,但发展非常快,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原有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都经过修订和完善。护士在工作中应熟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和本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之余可翻阅有关医院感染书刊杂志,以“慎独”的精神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始终贯彻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3.2 由子护士经常处于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中,因此保持良好的免疫性很重要,应根据需要接种甲肝、乙肝、流感等疫苗,如在工作中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则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记录暴露类型、刺伤的深度、损伤或皮肤黏膜破损接触种类、持续时间、暴露后处理、暴露后预防用药、首次用药时间等。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全面防护措施,良好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要保证。

第8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

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6月22日8:30,我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刚从澳大利亚回国发热症状病例,在接到疫情报告后10分钟内,我中心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送南通市疾控中心检测。15∶30,南通市疾控中心对我市所送该病例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6月23日3∶18,省疾控中心对该病例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经省、**市专家组会诊后一致认为:该患者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第9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96例阑尾切除术采取多种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 96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74-01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普通外科常见切口感染的并发症。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切口感染,提高愈率,是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中心卫生院外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6例,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我们注重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有效的控制了切口感染,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男59例,女37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4.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1]: 诊断依据为:急性腹痛,起于上腹或脐周,转移至阑尾所在部位呈持续性痛,也可始于右下腹部,伴恶心、呕吐、低热;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可伴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后位阑尾炎时腰大肌征阳性,盆腔位阑尾炎时闭孔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于直肠右前侧有压痛,阑尾坏疽或穿孔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加。本组96例化脓性阑尾炎均符合诊断标准。96例阑尾炎患者还借助B超检查,排除其它腹部疾患。

1.3 治疗方法

1.3.1 麻醉方法:9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

1.3.2 手术切口定位:根据临床表现取麦氏切口,或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切口长约3~5cm,常规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预计腹腔内有渗出液或积脓时,先切一小口,用吸引器吸出脓液,然后切开,切除病变阑尾。

1.3.3 切口感染预防与处理:(1)吸出脓液,清洗腹腔。阑尾及系膜成脓时,坏疽性阑尾炎变黑及多个脓点,其内活动度较高,手术中只夹系膜,尽量不夹阑尾,避免炎性阑尾腔破裂脓液流入腹腔。阑尾化脓穿孔并发腹膜炎,必须吸净腹腔内脓液,重点是盆腔和髂窝内的脓液,同时用含有抗厌氧菌药物灭滴灵的生理盐水反复清洗。(2)放置引流管,清洗创口。阑尾穿孔伴发腹膜炎、脓液较多,术后局部炎性反应较重时,可在右下腹放置一引流管,自切口外侧缘引出,但引出时必须在切口全层外侧,避免腹腔内液污染切口。腹膜层缝合后,用生理盐水加灭滴灵反复清洗创口,并清除少许被污染的脂肪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缘皮下用卡那霉素0.5~0.75g,生理盐水3~5ml进行局部封闭。对于脓液较多,污染较重患者术后切口放置橡皮片引流,在24~48h内拔除。(3)术后切口换药局部应用75%酒精湿敷。

1.3.4 术后处理:继续支持疗法,包括静脉输液,止痛镇静及抗感染治疗等。引流物要及时拔除,切口要按时拆线,注意防治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要注意预防切口感染。

2 结果

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经预防感染处理后,均一期伤口愈合。平均住院天数为8.6天。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特别是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手术后,在腹膜和腹内斜肌之间的腔隙有渗液或渗血积聚,是潜在的感染病灶,如果切口有污染其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对96例阑尾切除术采取了预防切口感染措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切口感染率低于国内黄允宁等人 [2] 报道的切口感染率,其中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61%,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另据报道,阑尾未穿孔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左右,穿孔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可达20%以上。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其原因多为污染切口或引流不当所致。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我们在阑尾切除术中采取了吸引腔隙渗液和渗血,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生理盐水加抗厌氧菌药物灭滴灵反复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等措施,术后切口换药还局部应用75%酒精湿敷切口,对切口局部有渗透性杀菌作用,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这些预防及处理切口感染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既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给患者节省了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